农村家访叙事
1. 家访心得(一千字作文)
家访,这个词都很熟悉。那一说到“家访”人人害怕。
做贼心虚?哦,不是。
我想就连再好的学生,表面上很高兴但心里也很害怕家访的,生怕老师说到自己半点坏处,心里难堪。成绩、纪律差的学生就更不用提了,老师到家里采访时,不是躲在家里不敢出来就是早跑没影了。
为什么家访会令人害怕到这程度呢?又为什么学校要组织老师们去学生家里采访呢?
是招待客人吗?是看家里条件吗?是无聊吗?是担心吗?我想都不是。有些老师说是了解情况。
了解情况难道家长、老师就应该把所有的“丑”事全告诉对方吗?难道就不能给你们的孩子一些尊严吗?
家访?本来应该是件快乐、高兴的事情,可是怎么现在变得让学生们忧伤,家长们担忧呢?
我有些讨厌家访,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到半点不缺,就连家长、老师们也不可能做到的。
老师们,能否听听我们的心声,听听我的心声:你们常常教我们知识,累了也绝不会说出半点苦字。可是我们成绩好了,你们有时候会有鼓励和奖励;成绩一降,就会批评和布置更多的作业,那我们宁愿不要这些再大的奖励。亲爱的老师们,我知道,以前是没有考试的,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考试开始了,成绩原本是知识的容量,但我想问问你们,为什么要用成绩、排名来作为批评、惩罚、奖励、表扬的目标呢?难道更多的压力就会使学生们的成绩都好起来吗?
这也是学生们害怕家访的原因之一吧!
还有些人说,家访可能会使我们提高点效率吧,会有用的!
可是差生们一听到家访就胆战心惊的,还怎么可能提高效率呢?
哦,家访!我已经迫不及待。
哦,家访!我知道逃不开了。
哦,家访!令人想都不敢想。
我很是希望家访快点来临,我还在想家访的“内容”是什么?老师与家长交谈的对话是什么?现在我的心里迫切,已经忘了许多,我知道想再多都已无用,做个好学生静静地等待老师到家里来采访,哦,家访!
一个令人害怕、欣喜、急切的家访。
老师、家长,能否不让我们这些学生害怕作业,害怕成绩,害怕家访吗?
能否让我们把“哦,家访”换成“耶!家访”?
作业、成绩、排名、家访这些原本是我们想看到的,可现在呢?却成了我们最害怕听到的词,看到的东西了!
哦,家访!
2. 农村小学生家访记录
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家长的文化水平,提出对家长的要求
3. 老师说,他明天要到我家家访。 第一人称叙述
老师明天来我家家访
4. 老师,欢迎您到我家来(农村的家)作文
暑假里的一天,早晨我正在家里写作业,外出的爸爸突然杀了个“回马枪”,说有客人要来。我惊讶地问:“谁呢?”爸爸笑着说:“‘是杨老师要来。”我的心里突然怦怦直跳,杨老师为什么要来家访呢,是因为这次期末考试我的成绩不好,还是我在学校表现不好,要向爸爸告状?我一面胡思乱想着,一面开始整理房间。
我左盼右盼,等了好长时间,杨老师终于来了。她满脸笑容,脸上挂着豆大的汗珠,头发被风吹得有些凌乱。一踏进门,杨老师就亲切地摸摸我的头。我忍不住想:老师真辛苦啊!这么热的天还来家访。刚坐下杨老师便问我:“劲博,作业做得怎么样了?”我忐忑不安地把早已准备好的作业交给老师,她仔细检查我的作业后,点点头说完成得还不错,让我继续努力。那压在我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老师还建议我到书店买几本书,利用暑假多阅读,增长知识,争取在阅读和写作上有所突破。当然,杨老师还指出了我的缺点,比如作为班长,我在管理上有畏畏缩缩的老毛病,她希望我能在下学期的工作上有所提高。
杨老师又与爸爸妈妈聊了起来。“这么热的天,为了我家的孩子,你不辞劳累来家访,真是辛苦。”爸爸说,“杨老师,劲博期末考试的语文成绩不是很理想啊!”哎哟!爸爸怎么会提出这么刁钻的问题,这时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喉咙口,真不知道老师会怎么回答。杨老师说:“这次语文试卷有点难,你的儿子已经考得很不错了。”我的心里一阵感激:老师,真是谢谢您。她还鼓励我继续努力争取下次考得更好。爸爸还了解了我在学校的表现,杨老师笑眯眯说:“劲博学习非常地认真,老师每次交给他的任务都能认真地完成,能团结同学,乐于助人,上课能积极发言……”没想到杨老师讲了我那么多优点,我很不好意思,一下子脸都红了,可心里却美滋滋的。
5. 作文家访好故事学生角度写1500
通过各种形成的家访活动,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存在学习、情感、交友等心理问题:
1、(学习困惑):初中学生肩负家庭的重托,背负沉重的中考压力,年龄特点,出现了不少学习困惑、自信不足,情感困扰等心理障碍的学生。如来自农村的我校初三(1)班学生梁某,因家庭困难、家长期望过高与现实成绩相差太远,压力太大、神精紧张、惧怕考试。
2、(情感困扰):我县外出务工人员很多,催生出校园“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这一群体占我校学生数有一定的比例,他们在心理、行为、等方面极不稳定,这部分同学因长期与监护人分离,缺乏完整家庭教育和父母的关爱而导致不少心理问题。如七年级学生马某,担心与男生交往,而无法集中精力学习。
3、(交友困惑):来自乡下初二(10)班同学李某从小失去父亲,母亲改嫁,寄养在经济本来就不宽裕的大伯家里,造成他性格内向,自卑心理很强,语言等行为习惯与其他同学相比差异很大,作为优生的他学习成绩曾一度下滑。不愿与别人交友。
二、案例主题:
走进学生家庭、关爱学生成长,家访工作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以家访工作为突破口,从不同角度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消除学生焦虑、厌学、自卑的不良情绪,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思想氛围,从而把我校打造成为和谐舒心的阳光校园。
三、案例分析:
当今社会处于转型期,中学生心理问题日益暴露出来,老师面对外面的世界觉得眼花缭乱,各种烦恼、矛盾纷纷出现。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经常感到枯燥的德育教育、思想工作已经力不从心,在很多事情上,学生的违纪带有一种故意的心态,他们也知道那样做不对,但有的不由自主的去做了,很多学生的违纪就是属于“明知故犯”的;与此同时,老师的不当的教学行为经常使学生造成很大的伤害,从而引发了学生的心理困扰。尤其是随着素质教育全面铺开和深化,走进学生家庭、关爱学生成长、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6. 贫困生家访内容内容怎么写
贫困生家访记录二
4月20日下午,星期六,按照之前的约定,我们一行4个人骑着自行车如期进行了家访。对于初出茅庐的我们来讲,第一次家访格外显得意义重大。对于我们,自己是实习老师,经验不够丰富,阅历不够资深,或许无法按照计划顺利进行家访,无法给他们足够的指导;对于家长,早已认定我们是孩子的老师,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道德力量深深地扎根于他们的内心,农村孩子的家长表现得尤为明显。
到了学生家里,我们得到了家长热情的招待。本听说孩子的爸爸是没有时间跟我们见面的,但是一听到我们要上门家访,他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待我们。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成长可见一斑。经过聊天,我发现在教育管理孩子方面,父亲和母亲存在着教育观念的代沟。父亲的文化水平较高,但是经营着厂子,终日奔波忙碌,撑起一个家的经济收入。父亲总是认为孩子可以学习成绩不好,但是道德品行不能出现问题,总担心自己的孩子在校惹是生非。而母亲虽然没有什么文化水平,却很通情达理,尽自己所能悉心教育孩子。与父亲不同的是,母亲认为自己的孩子也是很优秀的,在家乖巧听话,懂事孝顺,经常给予孩子鼓励,而不是打击孩子上进的信心。
其实我们要家访的这个孩子确实表现不错,成绩位于中上水平,表现良好,有礼貌,积极配合老师,经常参加学校活动。综合来讲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但是我认为这个孩子应该有更大的提升空间,家访的目的恰恰是为了家校合作,一起帮助孩子成长,无论是在学习成绩方面还是在品性道德方面。
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讲,他们的父母难免会在文化水平方面有欠缺,影响着孩子能够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正是因为如此,才显得我们的到来具有现实意义。母亲一直认为孩子玩电脑是有害无益的,即使是老师布置作业让孩子用电脑搜集资料,她也不敢置信,说什么老师怎么会教孩子回家玩电脑呢。或许,这位母亲不知道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现代人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我们同住地球村,坐在家里足不出户就能了解世界每天发生的大事。后来,我们纠正了他的认识误区。适当的玩电脑对于孩子的学习成长也是有好处的,一来在孩子结束了忙碌的一周学习之后可以休息放松,劳逸结合,有益于身心健康;二来为孩子接触,了解外面的世界打开了一扇窗口。但是要注意孩子沉溺网络游戏,浏览不良网页的问题,家长要适时适地的教育管理。家长听完后也恍然大悟,茅塞顿开,感触颇多,对于家庭教育,表示他们又长进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