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音乐家访谈录

音乐家访谈录

发布时间: 2021-08-09 07:18:39

『壹』 杨澜访谈录采访过哪些


周立波
贾樟柯
王菲李 亚鹏
希拉里·斯旺克
彼得·巴菲特
黄渤
胡玫
杨丽萍
高希希
孟京辉
萨马兰奇

威尔史密斯一家
冯小刚
郭富城
林兆华
陈文茜
刘伟、蔡岫勍
蔡康永
陈凯歌
崔健
马云,李连杰,韩寒,姚明,冯小刚,刘伟,

巩俐
多明戈
赵本山
祖宾梅塔
朱丽叶.比诺什
陆川
郭德纲

张黎
克朗凯特

李冰冰
让.雷诺

格林斯潘 奥运影片导演
蔡国强 设觉特效艺术家
谭盾 音乐家
张艺谋 电影导演

安德鲁·韦伯 百老汇音乐剧之父
赖声川 台湾话剧导演
黄秋生 香港演员
成龙 香港演员
崔永元 主持人
吕克贝松 电影导演
柳云龙 演员、导演
杨紫烨 07年奥斯卡纪录短片获得者导演
洪英、沈冰、张悦然 会计师、主持人、作家
王全安 07年柏林金熊奖 导演
李连杰
甄子丹 23分钟改版 演员
六周年 特别节目

谭盾 作曲家
席琳迪昂 歌手
刘德华 演员、歌手
陈可辛 导演

吴宇森 导演
周杰伦 歌手
冯小刚 导演
Nicole Kidman 好莱坞明星
Sarah Brightman 莎拉布莱曼 歌手
周迅 香港金像奖影后
Lee Bollinger 哥伦比亚大学校长
吴思远 导演
Elaine Paige 音乐剧第一夫人
梁家辉 香港金像奖影帝
陈冲 演员
Huge Jackman 演员
成龙 香港著名影星
林志玲 台湾第一名模
贾樟柯 导演,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得主

翁倩玉 演员
蒋雯丽 演员
张学友 歌手
徐克 导演
黎明 香港艺人
陈凯歌 导演
章子怡、杨紫琼等 演员
安东尼·明格拉 导演
吴清源 围棋手

刘欢 歌手

李玟 歌手
李少红
罗燕 制片、演员
赵宝刚 导演
何冀平 《天下第一楼》编剧
田壮壮 导演
章子怡 演员
赵薇 演员
徐静蕾 演员

张艾嘉 演员
张小燕 主持人

陈道明 演员
郑佳明 电视剧《走向共和》总策划

孙周、孙淳 导演、演员
何平 导演
曾志伟 演员
金志国 青岛啤酒总裁
凌峰 台湾艺人

张元 导演

陈佩斯 演员

周小燕 声乐教育家、歌唱家
姜文 演员

焦晃 演员
费翔 歌手
周星弛 演员

『贰』 俄罗斯爱乐乐团的左贞观先生访谈录

【访谈对象】左贞观先生
【访谈地点】视听前线
【访谈时间】 2008年10月 俄罗斯爱乐乐团对于大多数中国乐迷来说,都是熟悉而并未谋面。该团创立十多年来除了从事演出和音乐普及工作以外,共录制了约500 张CD, 从巴赫、莫扎特到马勒、斯特拉文斯基等古典音乐,从中外现代作曲家作品到奥斯卡奖电影音乐、台湾民谣、中国民歌改编的管弦乐曲无所不包,而他们在“雨果”唱片公司录制的多款专辑尤得发烧友们的喜爱。
俄罗斯爱乐乐团的创办人左贞观是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俄籍华裔作曲家,也是俄罗斯目前唯一的华人功勋艺术家。最近趁他带着乐团三角琴民乐小组来广州为黄红英演唱会伴奏的机会,对他进行了一次采访。 记:左先生你好,作为一个华人音乐家,你怎么会在俄罗斯建立一个这样的乐团的呢?
左:我本人除了在莫斯科学作曲以外,在此前还于新西伯利亚音乐学院的大提琴系毕业,曾在俄国的交响乐团工作多年,不仅热爱交响乐团,并对交响乐团的工作很熟悉。我在俄国已生活了有47年了,可以说是“进入了俄国的主流社会”,也就是说我在俄国的音乐界里已经不是外人了。另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乐团成立时,俄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时期,成立一个私立的团体是一件并不复杂的事,只要有它的经济基础,所以会出现莫斯科一个城市会有24个交响乐团的情况。
记:能否谈谈乐团是怎样开始建立的呢?
左: 1992年严寒的冬天,台湾作曲家李泰祥的两位弟弟来莫斯科找我,说是由李德伦先生介绍想请我帮助在莫斯科录一张CD。当时制作人李泰铭正与女歌手齐豫热恋,要出巨资为未来妻子录一张专辑《藏爱的女人》。片内通俗歌曲全部取材于古典音乐。我请了我同学、今天已是俄国赫赫有名的编曲者尤里·雅库舍夫把贝多芬、肖邦、柴科夫斯基和舒伯特等作曲家的名曲改编成了通俗管弦乐曲。然后把莫斯科最优秀的乐手凑在一起录制了这第一张唱片。当时李泰铭专门从曾录过“披头士”乐团的伦敦的“Abbey Road”音乐制作室请来了英国录音师一起工作。结果这张CD发行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连获几个国际大奖。齐豫的独特演唱,我称她为“一朵芬芳的野花”,意思是她不是在音乐学院受过培训的“暖房里的艳花”。 《藏爱的女人》的录音为我团今后的录音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记:在国内,乐迷主要是通过“雨果”的CD了解你们乐团的。
左:在录完《藏爱的女人》后,紧接着接到香港“雨果”公司老板易有伍先生的电话,说想来莫斯科录制古典音乐的CD。我带他听了几个莫斯科乐团和看了录音棚的设备。最后由于要么水平不理想,要么价格过高而决定自组乐团录音。同易先生我们签署了长期合作的合同,并决定取名为“俄罗斯爱乐乐团” ,并以此名注册。1993-1994 年间,易先生每个月从香港飞过来录制2-3 张CD。
同“雨果”录的第一张CD就是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记得很清楚,当时白天没有录音棚,只能夜里录。晚上11点整开始,早上5-6点完成工作。如此难度的作品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完成在我团录音历史上至今还是一个奇迹。当时的乐团水平极高,乐手都是莫斯科七个国家交响乐团里的优秀的音乐家。成功的因素还有是因为“雨果”请了刚在维也纳毕业的年轻天才的香港指挥麦家乐担任总监。
从一开始我们的录音就选择在国家广播大楼的5号录音棚,虽然还有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可录大型的管弦乐编制乐团,但我和易先生都喜欢5号录音棚,主要是有良好的音响效果,世界一流的器材。录音棚大如篮球场,还有200多座位,可开音乐会。易先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他除了是“雨果”的老板,他还亲自筹划曲目,邀请指挥与独奏,亲自坐在调音台前录音,亲自剪辑,设计封面,撰写文字。他的摄影艺术在许多国家展出过。但他最突出的特点是他是一位非常热爱、深刻理解音乐的音乐家。同“雨果”公司合作很愉快,我们共录了约30张CD。
记:“雨果”的录音有不少是请中国艺术家来担任演出的,同中国艺术家的合作中有哪些感触?
左:我接触到的这些音乐家都是非常优秀的,非常有才华的。比如曹鹏先生对俄罗斯音乐有特别深刻的理解,他录的柴可夫斯基的交响乐让俄罗斯音乐家听了后都非常感动。胡晓平和莫华伦的CD 我经常给俄国音乐家听,他们会很惊讶在中国有这样的嗓音。作曲家黄安伦在乐队的配器上是一位大师,他写了很多作品,我们就录了约十张他作品的CD, 在最后一次录完音后,我打趣地当他面对乐团说:安伦还有10部交响乐,5部钢琴协奏曲等着我们录呢。二胡演奏家闵惠芬的演奏给我很深刻印象,我称她的二胡艺术同奥依斯特拉赫的小提琴艺术是同样等级的。许斐平是非常天才的钢琴家,为人特别谦虚,在同我团录了两盘CD一个月后,惨遇车祸去世,我深感悲痛。
记:你们乐团录制的曲目由谁来决定?
左:当然由买方,也就是唱片公司或制作人来“定货”。我们只负责录音,以后录音或CD 的命运与我们无关了,唱片在哪里出版,出版数量有多少都由制作人自己决定。我们十多年来录的曲目范围极广,除了古典、浪漫派作品外,我们也录了不少中国作品:陈培勋的《我的祖国》,丁善德的《长征》,香港作曲家陈永华,北京作曲家秦文琛,旅美作曲家周龙等人的作品。另外,比如就《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我们就录了五个版本。
记:请谈谈乐团的编制和你的录音的经验。
左:我们乐团是一个组合的团体,有工作就聚在一起,没有工作乐师都在不同的乐队里工作。这样我们可请到各乐团的最优秀的乐师。在很长时期内,80% 的乐师来自广播交响乐团(柴科夫斯基大交响乐团),它是当时莫斯科最强的乐团。要是请该团以它本团的名义录一张CD的话,其成本将比我团高出4倍。这样,俄罗斯爱乐乐团录制的质量可以达到很高的水平,而且费用低廉。这是市场经济情况下出现的一种乐团生存选择。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我们比如会在录莫扎特时请某某的圆号,而在录柴科夫斯基时则会邀请另外的,适于演奏俄罗斯音乐的圆号手。不同性质的作品请不同风格的指挥来录。幸亏在莫斯科有选择的余地。
每次在录音前,我会仔细的研究总谱,以免在录音时花不必要的时间去改正错误。一般每天的录音时间为四个小时,所以科学的安排时间很重要,因为录音的每一秒钟都是金钱。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需要三天(12小时)能录一张CD ( 60-70分钟)。
记:在乐团十多年的历程里,有什么值得回忆一下的?
左:在同“雨果”合作过程中曾有一段难忘的小插曲:1994年10月,正逢莫斯科兵荒马乱时,易先生来莫斯科录音时正是叶利钦总统同国会的对峙最后变为炮轰白宫的一天,我去机场接他时,时刻盯着机场的电视看新闻,在他出关后不久机场就被关闭实行戒严了。第二天录音,乐手在枪炮声中断断续续的来到录音棚,最后又得到消息说晚上9点就开始戒严,我们只好急急忙忙把音录完后赶回家去。
俄罗斯爱乐乐团去了不少国家演出,2008年元旦的演出已经是乐团第12次去中国了。但其中的一次去中国的巡演是特别难忘的:1997年6月底,我团被邀请到香港参加回归的演出,两场音乐会在伊丽莎白体育馆举行的。然后,7月3日我们从香港直飞台湾,在台北,台中,高雄等地演出,然后又回到大陆去深圳等地演出,过关就过了9次。那一次,俄罗斯音乐家一下子踏上了中国的两岸三地。
1999年,我团在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大厅举办隆重晚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中国驻俄罗斯大使、俄国文化部部长等人出席了晚会。当天晚上俄罗斯爱乐乐团同中国音乐家演奏了中国作品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和钢琴协奏曲《黄河》,这些作品都是由我团在俄国首演的,还专门请来的中国著名钢琴家殷承宗演奏了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音乐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记:这些回忆都很有意思,俄罗斯爱乐乐团在这十多年里的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乐团今后会有些什么计划?
左: 最近几年来,录音的工作越来越少了,这样的问题不仅我们存在,俄国的其它乐团,世界上其他的知名乐团也都存在。最近几年来一些大唱片公司都削减了以往曾计划的录音。由于网上能轻便下载音乐,连一些出版流行音乐的唱片公司都不得不倒闭。还有一个本来就存在的原因:还在上世纪90年代,我去瑞士同DOWANI公司签约录音时,他们告诉我说,在西方调查过,进入唱片商店的顾客,只有10%的人会走进古典音乐部门去看,而只有2%的人会真正去买古典音乐的碟的。当时我走进像超市一样规模的巨型唱片店,可以看到如柴科夫斯基、贝多芬还有许多作曲家的作品都已经有至少十几个最著名指挥,独奏家的录音版本时,能很感慨地看到我们自己录音工作的远景了。
记的有一次我问雨果老板易先生他为什么不再来莫斯科录制古典音乐了,他说:我录的CD今天发行,明天全国各地就都能找到盗版的了。谈到这里,我们俩都很气愤。但第二天我在街上没能经受住诱惑,买了一堆盗版CD。
最近这两年录的东西不多,但有些工作的成果还是给我们带来了快乐。2005年,我们乐团录制的两张纪念肖斯塔科维奇诞辰100周年的CD被德国DG公司选上出版。前年,我们高兴地参与了中国的马思聪作品全集的录制工作,其中有四个大的管弦乐作品委托我们录音,并获得到国内音乐界的好评。去年年初又传来了一个好消息,我们去年录制的美国作曲家罗扎的小提琴协奏曲被提名格莱美奖。
记:非常感谢左先生能接受我们的采访,祝贵团再接再厉,取得更大成绩。

『叁』 求一段名人访谈录,英文的。谢谢~^_^

强尼-戴普 Johnny Depp

姓名:强尼-戴普 Johnny Depp

出生地:Owensboro, 美国肯塔基

从80年代帅到二十一世纪的演员强尼-戴普,在好 莱坞维持声名的法宝,除了流传不辍的绯闻外,就是他狂放不羁的迷人性格。

强尼-戴普出生于美国肯德基州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他的父母不断迁移,15岁时终于正式宣告离婚,他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提到小时候的生活:“ 我对所谓的”家”并没有任何印象,因为有太多个家了。”

青少年时期的强尼戴普不喜欢念书,经常一个人关在房间里苦练吉他,从高中辍学之后,他只身前往洛杉矶寻求发展,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摇滚歌星, 却在一次试镜之后,意外地踏上演艺之路,以电视影集【龙虎少年队】迅速走红,成为全美青少年的 偶像。

1984年,强尼戴普以恐怖片【半夜鬼上床】正式进入电影圈,尔后在提姆波顿的【剪刀手爱德华】中的演出,不但让他首度获得金球奖提名,更让他与 合作女星薇诺纳瑞德陷入热恋并订婚,而这场婚约共维持了三年。1993年时,强尼戴普再次以【帅哥娇娃】一片获得提名,翌年在与提姆波顿二次合作 的另类黑白片【艾德伍德】中精湛的演出,更是让 他第三度荣获金球奖最佳男主角奖提名。

喜欢挑战多样化角色演出的强尼戴普,还曾经和金奖影帝艾尔帕西诺演出【惊天爆】,与两大演技派老牌明星马龙白兰度和费唐娜薇合演【这个男人有 点色】,以及参与吉姆贾木许执导的【你看见死亡的颜色吗?】、非主流影片的库斯托力卡的【亚历桑纳梦游】等片。

1999年,强尼戴普与鬼才导演提姆波顿三度合作,演出【断头谷】中神经质的探长一角,令观众印象深刻;而在【浓情巧克力】中多情吉普赛浪子的角色,更让曾身为乐团吉他手的强尼戴普首度在银幕上表演吉他、大唱情歌,一圆他的音乐梦。今年强 尼戴普更以【一世狂野】中几近个人秀的演出而大 获好评,他的新作惊悚悬疑片【开膛手】,近来也 刚在美国上映,首映当周便夺得票房冠军。

不过强尼戴普的才华不限于演戏,他于1997年自编自导自演了【勇气】一片,不但请来马龙白兰度跨刀演出,影片还入围坎城影展竞赛,并风光地在影展中举行首映。

不过强尼戴普最引人注意的除了他丰富的演出作品之外,还是那精彩的恋爱史。与他谈过恋爱的女星名单可列出一长串,从薇诺娜瑞德起,一直到雪琳芬珍妮佛葛蕾、骨感名模凯特摩丝等人。火爆的强尼戴普还曾因为与凯特摩丝发生争吵,愤而捣毁了纽约一个每晚两千美元的旅馆房间,并因此被捕入狱。

1997年后,强尼戴普爱上了法国女演员兼歌手凡妮 莎帕哈迪丝,1999年五月凡妮莎还为他生下了女儿 ,取名百合玫瑰(Lily-Rose)。从此以后曾被人喻为 “好莱坞坏小孩”的强尼戴普开始转性,完全是一 副奶爸形象见人,常常被狗仔队拍到他提著大包小 包尿布或是推著婴儿车戴女出门的天伦模样,跟他以往颓废的形象简直有著天壤之别。

约翰尼.德普 Johnny Depp 影视作品:

(2003) 加勒比海盗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The

(2001) 美国毒枭 Blow

(2001) 来自地狱 From Hell

(2000) 浓情巧克力 Chocolat

(2000) 当黑夜降临 Before Night Falls

(2000) 纵情四海 Man Who Cried, The

(1999) 第九道门 Ninth Gate, The

(1999) 断头谷 Sleepy Hollow

(1999) 宇航员的妻子 Astronaut's Wife, The

(1998) 恐惧拉斯维加斯 Fear and Loathing in Las Vegas

(1997) 惊天爆/忠奸人 Donnie Brasco

(1997) 英雄少年历险记 Brave, The

(1995) 千钧一发 Nick of Time

(1995) 这个男人有点色 Don Juan DeMarco

(1995) 你看见死亡的颜色吗? Dead Man

(1994) 艾得伍德 Ed Wood

(1993) 亚历桑那梦游 Arizona Dream

(1993) 恋恋情深 What's Eating Gilbert Grape

(1993) 邦尼和琼 Benny & Joon

(1991) 半夜鬼上床第九集 Freddy's Dead: The Final Nightmare

(1990) 剪刀手爱德华 Edward Scissorhands

(1990) 哭泣宝贝 Cry-Baby

(1986) 野战排 Platoon

(1984) 猛鬼街 A Nightmare On Elm Street
回答者:kappablue - 经理 四级 3-3 18:12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
谢谢~!
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3 个人评价

66% (2) 不好
33% (1)

其他回答共 1 条
Shantaram (2007) (announced) .... Lindsay
The Diving Bell and the Butterfly (2006) (announced) .... Jean-Dominique Bauby
The Rum Diary (2006) (pre-proction) .... Paul Kemp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3 (2007) (filming) .... Captain Jack Sparrow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Dead Man's Chest (2006) (post-proction) .... Captain Jock Sparrow

Corpse Bride (2005) (voice) .... Victor Van Dort
... aka Tim Burton's Corpse Bride (USA: complete title)
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2005) .... Willy Wonka
... aka 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The IMAX Experience (USA: IMAX version)
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2005/II) (VG) .... Willy Wonka
The Libertine (2004) .... Rochester
Finding Neverland (2004) .... Sir James Matthew Barrie
Ils se marièrent et eurent beaucoup d'enfants (2004) .... L'inconnu
... aka ...And They Lived Happily Ever After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King of the Hill"
- Hank's Back (2004) TV Episode (voice) .... Yogi Victor
Secret Window (2004) .... Mort Rainey
Once Upon a Time in Mexico (2003) .... Sands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The Curse of the Black Pearl (2003) .... Jack Sparrow
From Hell (2001) .... Inspector Fred Abberline
Blow (2001) .... George Jung
Chocolat (2000) .... Roux
Before Night Falls (2000) .... Bon Bon/Lieutenant Victor
... aka Antes que anochezca (USA: Spanish title)
The Man Who Cried (2000) .... Cesar
... aka The man who cried - Les larmes d'un homme (France)

Sleepy Hollow (1999) .... Constable Ichabod Crane
The Astronaut's Wife (1999) .... Commander Spencer Armacost
The Ninth Gate (1999) .... Dean Corso
... aka Neuvième porte, La (France)
... aka Novena puerta, La (Spain)
"Top Secret"
- Scottland Yard (????) TV Episode .... Narrator
- The Mossad (????) TV Episode .... Narrator
Fear and Loathing in Las Vegas (1998) .... Raoul Duke/Hunter S. Thompson
The Brave (1997) .... Raphael
Donnie Brasco (1997) .... Donnie Brasco/Joseph D. 'Joe' Pistone
Nick of Time (1995) .... Gene Watson
Dead Man (1995) .... William Blake
... aka Dead Man (Germany)
... aka Jim Jarmusch's Dead Man (USA)
Don Juan DeMarco (1995) .... Don Juan
Ed Wood (1994) .... Ed Wood
What's Eating Gilbert Grape (1993) .... Gilbert Grape
Benny & Joon (1993) .... Sam
Arizona Dream (1993) .... Axel Blackmar
... aka Arizona Dream (France)
... aka The Arrowtooth Waltz
Freddy's Dead: The Final Nightmare (1991) (as Oprah Noodlemantra) .... Teen on TV
... aka A Nightmare On Elm Street 6
Edward Scissorhands (1990) .... Edward Scissorhands
Cry-Baby (1990) .... Wade 'Cry-Baby' Walker

"21 Jump Street" .... Officer Tom Hanson (1987-1989)
- Old Haunts in a New Age (1989) TV Episode .... Officer Tom Hanson
"Hotel"
... aka Arthur Hailey's Hotel
- Unfinished Business (1987) TV Episode .... Rob Cameron
Platoon (1986) .... Pvt. Gator Lerner
Slow Burn (1986) (TV) .... Donnie Fleischer
"Lady Blue"
- Beasts of Prey (1985) TV Episode .... Lionel Viland
Private Resort (1985) .... Jack
A Nightmare On Elm Street (1984) .... Glen Lantz

Filmography as: Actor, Procer, Miscellaneous Crew, Composer, Director, Writer, Himself, Archive Footage

Procer - filmography

A Long Way Down (2007) (announced) (procer)
Shantaram (2007) (announced) (procer)
The Rum Diary (2006) (pre-proction) (executive procer)

Filmography as: Actor, Procer, Miscellaneous Crew, Composer, Director, Writer, Himself, Archive Footage

Miscellaneous Crew - filmography

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2005/II) (VG) (extra special thanks)
Lost In La Mancha (2002) (special thanks)
Chocolat (2000) (musician: guitar)

Filmography as: Actor, Procer, Miscellaneous Crew, Composer, Director, Writer, Himself, Archive Footage

Composer - filmography

Once Upon a Time in Mexico (2003) ("Sands' Theme")

Filmography as: Actor, Procer, Miscellaneous Crew, Composer, Director, Writer, Himself, Archive Footage

Director - filmography

The Brave (1997)

Filmography as: Actor, Procer, Miscellaneous Crew, Composer, Director, Writer, Himself, Archive Footage

Writer - filmography

The Brave (1997) (screenplay)

Filmography as: Actor, Procer, Miscellaneous Crew, Composer, Director, Writer, Himself, Archive Footage

Himself - filmography
(In Proction) (2000s) (1990s)

In Search of Ted Demme (2005) (pre-proction) .... Himself

Deep Sea 3D (2006) (attached) .... Narration
"The Film Programme"
... aka Film '72 (UK: first year title)
... aka Film '73 (UK: new title)
... aka Film '74 (UK: new title)
... aka Film '75 (UK: new title)
... aka Film '76 (UK: new title)
... aka Film '77 (UK: new title)
... aka Film '78 (UK: new title)
... aka Film '79 (UK: new title)
... aka Film '80 (UK: new title)
... aka Film '81 (UK: new title)
... aka Film '82 (UK: new title)
... aka Film '83 (UK: new title)
... aka Film '84 (UK: new title)
... aka Film '85 (UK: new title)
... aka Film '86 (UK: new title)
... aka Film '87 (UK: new title)
... aka Film '88 (UK: new title)
... aka Film '89 (UK: new title)
... aka Film '90 (UK: new title)
... aka Film '91 (UK: new title)
... aka Film '92 (UK: new title)
... aka Film '93 (UK: new title)
... aka Film '94 (UK: new title)
... aka Film '95 (UK: new title)
... aka Film '96 (UK: new title)
... aka Film '97 (UK: new title)
... aka Film '98 (UK: new title)
... aka Film '99 (UK: new title)
... aka Film 2000 (UK: new title)
... aka Film 2001 (UK: new title)
... aka Film 2002 (UK: new title)
... aka Film 2003 (UK: new title)
... aka Film 2004 (UK: new title)
- Episode dated 29 December 2005 (2005) TV Episode .... Himself
- Episode dated 17 October 2005 (2005) TV Episode .... Himself
- Episode dated 25 October 2004 (2004) TV Episode .... Himself
"At the Movies"
- Episode dated 17 November 2005 (2005) TV Episode .... Himself
"Corazón de..."
- Episode dated 14 November 2005 (2005) TV Episode .... Himself
- Episode dated 12 September 2005 (2005) TV Episode .... Himself
"GMTV"
- Episode dated 11 November 2005 (2005) TV Episode .... Himself
3rd Irish Film and Television Awards (2005) (TV) .... Himself
"Magacine"
- Episode dated 28 October 2005 (2005) TV Episode .... Himself
- Episode dated 16 September 2005 (2005) TV Episode .... Himself
"HBO First Look"
- Tim Burton's Corpse Bride (2005) TV Episode .... Himself
- 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2005) TV Episode .... Himself
- Once Upon a Time in Mexico (2003) TV Episode .... Himself
- From Hell (2001) TV Episode .... Himself
"Getaway"
... aka United Travel Getaway (Australia: new title)
- Episode #14.29 (2005) TV Episode .... Himself
"Rove Live"
- Episode #6.29 (2005) TV Episode .... Himself
The Wonderful World of Roald Dahl (2005) (TV) .... Himself
"Ahora"
- Episode dated 23 July 2005 (2005) TV Episode .... Himself
"Today"
... aka NBC News Today (USA: promotional title)
... aka The Today Show (USA)
- Episode dated 19 July 2005 (2005) TV Episode .... Himself
- Episode dated 11 July 2005 (2005) TV Episode .... Himself
"The Tonight Show with Jay Leno"
- Episode dated 13 July 2005 (2005) TV Episode .... Himself
- Episode dated 27 June 2003 (2003) TV Episode .... Himself
10 Most Excellent Things: '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2005) (TV) .... Himself
It Came from Baltimore (2005) (V) .... Himself
Nickelodeon Kids' Choice Awards '05 (2005) (TV) .... Himself
Finding Neverland: On the Red Carpet (2005) (V) .... Himself as J.M. Barrie
Finding Neverland: The Magic of Neverland (2005) (V) .... Himself as J.M. Barrie
'Finding Neverland': The Making of (2005) (V) .... Himself as J.M. Barrie
The 77th Annual Academy Awards (2005) (TV) .... Himself - Nominee: Best Actor in a Leading Role
11th Annual Screen Actors Guild Awards (2005) (TV) .... Himself - Nomination: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by a Male Actor in a Leading Role,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by a Cast in a Motion Picture. Presented: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by a Female Actor in a Leading Role
The 62nd Annual Golden Globe Awards (2005) (TV) .... Himself - Nominee: Best Actor in a Motion Picture [Drama]
Tsunami Aid: A Concert of Hope (2005) (TV) .... Himself
The 31st Annual People's Choice Awards (2005) (TV) .... Winner
Happy Birthday, Peter Pan (2005) (TV) .... Himself
"The Oprah Winfrey Show"
... aka Oprah (USA: short title)
- Episode dated 2 November 2004 (2004) TV Episode .... Himself
Secret Window: A Look Through It (2004) (V) .... Himself
Secret Window: From Book to Film (2004) (V) .... Himself
The Buried Secret of M. Night Shyamalan (2004) (TV) .... Himself
"Comme au cinéma"
... aka Comme au cinéma: l'émission (France: long new title)
... aka Comme au cinéma: le magazine (France: long new title)
- Episode dated 22 June 2004 (2004) TV Episode .... Himself
2004 MTV Movie Awards (2004) (TV) .... Himself - Winner
"Richard & Judy"
- Episode dated 22 April 2004 (2004) TV Episode .... Himself
"On-Air with Ryan Seacrest"
- Episode dated 1 March 2004 (2004) TV Episode .... Himself
The 76th Annual Academy Awards (2004) (TV) .... Himself - Nominee: Best Actor
The 61st Annual Golden Globe Awards (2004) (TV) .... Himself - Nominee: Best Actor in a Motion Picture [Musical or Comedy]
The Anti-Hero's Journey (2004) (V) .... Himself
The Good, the Bad & the Bloody: Inside KNB EFX (2004) (V) .... Himself
Diary of a Pirate (2003) (V) .... Himself - Jack Sparrow
An Epic at Sea: The Making of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The Curse of the Black Pearl' (2003) (V) .... Himself
"God kveld Norge"
- Episode dated 13 September 2003 (2003) TV Episode .... Himself
Charlie: The Life and Art of Charles Chaplin (2003) .... Himself
"4Pop"
- Maailman paras suomalainen musiikkivideo (2003) TV Episode .... Himself
"The Brendan Leonard Show"
- Pirates (2003) TV Episode .... Himself
Breakfast with Hunter (2003) .... Himself
"20/20"
... aka ABC News 20/20 (USA: informal title)
- Johnny Depp: The Ultimate Outsider (2003) TV Episode .... Himself
Hunter Goes to Hollywood (2003) (V) .... Himself
"Bravo Profiles"
- Johnny Depp (2003) TV Episode .... Himself
Diary of a Procer (2003) (V) .... Himself as Jack Sparrow
Spirit of the Ride (2003) (V) .... Himself as Jack Sparrow
"Secrets of Superstar Fitness" (2002) TV Series .... Himself
"Inside the Actors Studio"
- Episode #8.19 (2002) TV Episode .... Himself
Lost In La Mancha (2002) .... Himself
A Tour of the Inferno: Revisiting 'Platoon' (2001) (V) .... Himself/Lerner
A View from Hell (2001) (TV) .... Himself
"The Fast Show"
... aka Brilliant! (USA: cable TV title)
- The Last Ever Fast Show (2000) TV Episode .... Himself
"The Rosie O'Donnell Show"
- Episode dated 15 December 2000 (2000) TV Episode .... Himself
- Episode dated 19 November 1999 (1999) TV Episode .... Himself
- Episode dated 24 February 1997 (1997) TV Episode .... Himself
Lowell Blues: The Words of Jack Kerouac (2000) .... Reader
"Mundo VIP"
- Show nº196 (2000) TV Episode .... Himself
In Bad Taste (2000) (TV) .... Himself
Sleepy Hollow: Behind the Legend (2000) (V) .... Himself/Constable Ichabod Crane

"The Vicar of Dibley"
- Red Nose Day Special (1999) TV Episode .... Himself
"20 heures le journal"
- Episode dated 7 March 1999 (1999) TV Episode .... Himself - Interviewee
"Nuit des Césars, La"
- Episode dated 6 March 1999 (1999) TV Episode .... Himself
The Source (1999) .... Jack Kerouac
The Stars of 'Star Wars': Interviews from the Cast (1999) (V) .... Himself
L.A. Without a Map (1998) (uncredited) .... Himself
... aka I Love L.A. (France)
... aka Los Angeles Without a Map
Where It's At: The Rolling Stone State of the Union (1998) (TV) .... Himself
"The Charlie Rose Show"
- Episode dated 11 May 1998 (1998) TV Episode .... Himself
Town Meeting with Diane Sawyer: Celebrities vs. the Press (1997) (TV) .... Himself
Cannes Man (1996) .... Himself
... aka Canne$ Man (USA: video box title)
... aka Con Man (USA: DVD box title)
"Showbiz Today"
- Episode dated 23 November 1995 (1995) TV Episode .... Himself
- Episode dated 5 April 1995 (1995) TV Episode .... Himself
"United States of Poetry" (1995) (mini) TV Series .... Himself
The 66th Annual Academy Awards (1994) (TV) .... Himself - Presenter: 'Philadelphia' Song
"Hey Hey, It's Saturday"
... aka Hey Hey, It's Saturday Night (Australia: new title)
- Episode #23.12 (1994) TV Episode .... Himself
Idols (1991) (TV) .... Himself

Filmography as: Actor, Procer, Miscellaneous Crew, Composer, Director, Writer, Himself, Archive Footage

Archive Footage

"Corazón de..."
- Episode dated 11 January 2006 (2006) TV Episode .... Himself
- Episode dated 19 September 2005 (2005) TV Episode .... Himself
"Magacine"
- Episode dated 23 September 2005 (2005) TV Episode .... Himself
"Cinema mil"
- Episode #1.2 (2005) TV Episode .... Himself
"The E! True Hollywood Story"
- Winona Ryder (2005) TV Episode .... Himself
101 Most Starlicious Makeovers (2005) (TV) .... Himself, #24
"101 Juiciest Hollywood Hookups" (2005) (mini) .... Himself
"The 100 Hottest Hotties" (2005) (mini) .... Himself, #5
50 Steamiest Southern Stars (2005) (TV) .... Himself
Race to the Red Carpet (2005) (TV) .... Himself
"Love Chain"
- Winona Ryder (2005) TV Episode .... Himself
50 Greatest Teen Idols (2005) (TV) .... Himself, #30
Pie Plates Over Hollywood (2004) (V) .... Himself
Making Bela (2004) (V) .... Himself/Edward D. Wood Jr.
101 Biggest Celebrity Oops (2004) (TV) .... Himself - #26: Things They Shouldn't Have Said/#99: Johnny Depp and the Winona Tattoo
"Celebrities Uncensored"
- Episode #1.1 (2003) TV Episode .... Himself
If I Should Fall from Grace: The Shane MacGowan Story (2001) .... Himself (music video: "That Woman's Got Me Drinking")
"Music Behind the Scenes" (2001) (mini) .... Himself
"The Directors"
- The Films of Tim Burton (1999) TV Episode .... Edward Scissorhands/Ed Wood/Ichabod Crane
Tom Petty and the Heartbreakers: Playback (1995) (V) .... Eddie
谢谢,给我分

『肆』 中国电影音乐作曲家访谈录怎么样

郭文景访谈节选 问:您的成长经历对您日后的音乐创作风格有何影响? 答:这种影响当然是存在的,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一个人的创作风格是和他的个性,气质以及生活的环境相联系的。一个人成长和生活的环境就是他的文化背景。对于我来说,我的成长经历可能是使我的音乐风格,显得不是那么轻松,愉快,娱乐,最大的影响是使我很难转入到商业化的创作方向。 问:在您刚开始寻找自己音乐创作道路的时候,您似乎一直想摆脱欧洲传统音乐创作技法的影响,寻找自己的方式。在当时看来,您的这种做法似乎是离经叛道的,那是什么样的驱动力让您坚持下去的? 答:在80年代初,我还是被认为有自己个性语言的一个创作者,比如说中国西部地区巴蜀文化是我的文化背景,音乐的那种粗犷,力度都是我的个人风格,但是除此之外,还是可以看出我受西方影响的成分,我们那一代人都带有这种痕迹,像我们班上80年代的同学,就说最有名的那几个,都受巴托克、斯特拉文斯基、肖斯塔科维奇、勋伯格这些人的影响。 到了90年代初,我就开始要摆脱这种影响,我发现当时中国的作曲家喜欢说:“我是把中国的艺术,东方的艺术和西方的结合。”我就在思考,我的作品要有时代感、现代性,就一定要和西方文化结合吗?我难道不能从中国的元素直接提炼出一种东西,这种东西本身就具有现代性吗?这种做法在当时看来肯定是离经叛道的。我创作的驱动力就是希望找到更纯粹的个人语言。但是事实上,这种想法只能是我的一种愿望,不管从逻辑的角度还是从音乐史的角度来说,这种想法都是有问题的,而且也是不可能做到的,也就是说,我要建“空中楼阁”。因为文化的过程是一个源和流的过程,它终究是一个传承的过程,一种文化之所以能够发展繁荣,这跟它吸收新的文化是分不开的。中国音乐不要说几十年,半个世纪甚至100年的历史,你就是追溯到唐代,它也在吸收外来文化。从美学、哲学的理论上我知道这种想法是有问题的,是“无水之源” 、“无根之木”,但我仍着迷于这种想法,痴迷于这种狂想,因为它是我创作的驱动力,驱使我去寻找,让我不满足于受到各种影响的束缚,这是一种很强大的探索的驱动力,让我去建造这种“空中楼阁”。 问:在您的音乐创作中是带着哲学性的思维吗? 答:我在音乐创作中倒不是带有很多的哲学性思维,但是我平时对很多问题喜欢用历史的哲学的思维去看待。中国很多的作曲家,有时候过于注重“形而下”的技术问题了,把过多的注意力都放在技术上,对“形而上”的问题考虑的较少。我觉得思索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我在音乐学院的具体工作是教技术的,是一位作曲系的老师,我觉得作为专业作曲家,技术固然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技术什么也谈不上。但是仅仅这样是不行的。 问:您觉得运用现代作曲技法的电影配乐会造成观众理解电影的困难吗? 答:我觉得现代音乐有一些先锋性实验性的成分,当它作为一个纯音乐作品面对观众的时候,可能会和观众有一定的距离,往往造成观众理解和接受的困难。但这并不等于说它就不能进入电影这种非常大众化的艺术形式里。恰恰相反,电影还有助于观众理解和接受先锋的实验的现代音乐,在电影特定的环境、气氛里,当现代音乐和画面水乳交融,音乐能非常好地烘托画面气氛的时候,观众接受起来却没有丝毫的难度。 我觉得通过电影向更大范围的人群传播更多样化的音乐,是一个非常好的手段。有时候一些人说他不喜欢民乐,觉得民乐比较土 ,可如果在一部电影里恰到好处的使用了民乐,就会使他们重新发现民乐的魅力。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电影对音乐的传播还是非常有好处的。 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电影音乐创作者想不想的到,敢不敢将这种尽可能多样化的音乐运用到电影中,担心音乐写的有距离感,观众又可能接受不了。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是没有必要的,只要音乐与影片结合的好,观众就能接受。 三宝访谈节选 问:曾经有一位作曲家这样形容他的创作感受,他说:旋律是最难创作的.听了您的一些作品之后,第一个感触就是您特别擅长写旋律,是什么激发了您的创作灵感? 答:写旋律的确不是很容易的.其实跟绘画一样,旋律相当于绘画里的线条,结构就是绘画里的框架、骨架,和声算是它的色彩吧。音乐创作很多都跟绘画是很相像的,每个人是不一样的,可能有的人画线条画的很好,有人对色彩特别敏感,看他偏重于哪一个。我觉得我写旋律好的原因,唯一一个让我自己可以解释的可能就是我从小是学小提琴出身的,因为小提琴基本上是个以旋律为主的乐器,这跟学钢琴的人不太相象,学钢琴的人大概对和声感触更深一些。我觉得一段旋律写好听了并不难,而是难在有特点,有特点并且悦耳就更难的。 问:您的母亲创作了交响史诗《噶达梅林》,她运用了民歌的旋律并将其丰富发展,您母亲对您的作曲有何影响呢? 答:《噶达梅林》的副部主题是我母亲创作的一个旋律,那个旋律也非常美,从主部主题延伸过来,虽然她运用的是那首民歌的旋律为主线,但是里面还有其他的旋律出现,并且还把这个旋律分解,用作曲的手法表现出来。我母亲从来没教过我作曲,我也从来没有跟我母亲谈论过作曲技法之类相关的问题,我想没有人能告诉你,旋律应该怎么写出来,不可能手把手的教你某个音的组合应该怎样怎样,只能是你写完之后,他给你提出一些意见。其实我觉得作曲还是很需要天赋,不只是是作曲,做音乐这个行当很多都是要靠天赋的。 问:您是从记录片《百年恩来》的主题音乐《你是这样的人》开始了您的影视剧音乐创作,之后就开始了您的“电影音乐时代”,那么请问您是因为这部记录片开始您的“触电”之旅的还是您本身对电影也情有独钟呢? 答:都有吧。因为我从小很喜欢电影,只要有机会就要看,看的也比较多,加上我从小学音乐,对我所有看过的电影,我对里面的音乐都很关注,小时候的兴趣对我的创作影响很大。只是一直没多少机会写电影音乐,因为没人找我去写,那个时候我20岁出头,基本上别人不太会信任我能写电影音乐,他们也不了解我,甚至在我写《你是这样的人》这首歌之前,有很多人都不知道我以前是学古典音乐的。其实在那之前我大部分写的都是一些流行歌,那些歌曲也不会让人去想是经过一个什么样的教育背景创作出来的。在创作这首歌以后,人们才知道我以前是音乐学院学指挥出身的,然后就开始有导演找到我写电影音乐。当然以前也有找我写过影视音乐的,但都不是特别受关注,或者说我也没有刻意的去运用一些古典音乐的表现方法去创作.只有那首歌才是。所以如果说这首歌再提前五年写,我也一样可以写出来的,只不过是有那么一个机会。 问:电影《嘎达梅林》是导演冯小宁继《红河谷》、《黄河绝恋》、《紫日》“战争三部曲”之后推出的“生命与环境”三部曲的第一部。影片浓郁的内蒙古地域色彩与音乐的渲染是分不开的,冯导在电影中重视音乐也是很出名的,你当时是怎样构思影片音乐的? 答:我为《嘎达梅林》这部电影配乐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因为它是一部蒙古族的影片,第二它也和我们家有一定的渊源,我母亲是写这部交响音乐成名的,而且我的老家就是在那儿。为这部影片创作音乐最初,我想得最多的就是我与嘎达梅林的渊源,因为有我母亲的作品在先,如果没有她写的那部交响乐的话,我可能和平常的作曲家写英雄人物一样。正因为有了这层关系,我在写这部影片的音乐时就像写一个关系很近的人。 这部电影音乐的创作比较辛苦,因为音乐量非常大,一百分钟的电影中涵盖了近九十分钟的音乐,基本从头到尾都铺满了,我用了两个星期才把它完成。这部影片的音乐主题是人们熟悉的《嘎达梅林》民歌旋律,另外我又加了一个主题,表现嘎达梅林与牡丹的爱情,《嘎达梅林》的主题是一个英雄主题,而爱情主题则较为舒缓。在音乐上,我运用了管弦乐队,主要风格是比较古典的,但加入了大量的电子音乐。在影片中演唱的除了腾格尔还有两位当地的民歌手,女歌手演唱的是蒙族的长调,而男歌手则是男低音,歌手们都会唱那首《嘎达梅林》。 但其中的有些配乐还是被导演做了很大改动,有些段落音乐被重新剪了放在影片中,我觉得不是很好。因为音乐是有语汇的,它不是可以硬剪的,它有很多很多的逻辑顺序在里面,有情绪上的,还有一些技术上的,比如和声的关系,调性的关系,如果你生硬的将音乐剪断,就会破坏这些关系。影片的音乐尤其在后半段被剪的比较多, 音乐被剪的已经不是原来的面貌了.我后来看了完成片,不是很满意,所以我才出了一张这部电影的原声配乐唱片,这里面有些音乐段落是和影片里剪过的音乐是不太一样的。 叶小刚访谈节选 问:你在美国时,美国80年代的那些电影,威廉姆斯等电影音乐大师的音乐作品《大白鲨》等,都已经出来了,当时你对美国电影音乐的感受是什么? 答:我当时觉得美国的电影音乐做得是比较到位,怎么说呢,它有资金上的保证,作曲家、音乐家有充分的时间来完成它那个工作所需要的那些量。从我在中国电影工作的经验来说,一般电影音乐是不怎么受重视的。但美国电影不同,美国片子有时候片子很烂,但音乐很棒。说明它的技术层面、音响层面做得很到位。它把音乐不光是作为音乐来考虑,而是作为整体音响的设计之一来考虑。那么我想中国现在的电影音乐也越来越受这方面的影响,中国目前的电影音乐有好转的迹象。 问:能谈谈是怎么进入电影音乐创作这一个领域的? 答:倒不是我加入,是我被人邀请进来做,我也很愿意做,因为电影音乐的可塑性特别大,对你的要求特别高,对技术要求也很高,对体验生活的能力要求也很高。如果你没有感觉当时的情节、氛围就很难产生好的作品,对吧?(你的第一部电影音乐作品是?)我的第一部电影音乐是《情漫黄山》,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导演记不得了。《情漫黄山》、《金色的梦》、《湘女潇潇》、《望日莲》是1987年我去美国留学之前做的五部电影音乐。 问:您在专业音乐和电影音乐领域都有很显著的成就,你怎么看待两者之间创作的区别?就您个人来说,更喜欢那种创作? 答:区别在于电影音乐首先要服从导演的要求。你恐怕要更多的时间站在导演的立场来考虑音乐的问题,而不是从你个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出发点不一样,一个是从比较客观,站在观众的、主人公的角度、站在导演的角度,来考虑音乐的出发点。而且观众,受众面也不一样。因为专业音乐是以专业音乐工作者或音乐爱好者为主。而电影音乐是广大的老百姓,它的接受面更广,层次更加宽泛。所以你不得不考虑你的音乐手法为大多数人所能理解或接受,因此电影音乐更要大众化一些。这也是给了我一个机会使我的音乐走向更多人。所以一般只要有电影音乐的机会,只要不是太忙,我一般都是愿意参加的。 问:在您的音乐创作中,您喜欢去体验生活,这种创作方式是否比单单看样片更有灵感?和那些导演是这种创作方式?您认为电影音乐较理想的创作方式以及与导演的合作方式是怎样的? 答:一般我都会想到现场去,那样会给你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也是我扩大我自己生活圈的机会。《天上的恋人》是去广西,《湘女潇潇》是在王村,《惊涛骇浪》是在荆州大坝,那个抗洪的大坝。我全去了,有些片子没要求我去我都去了。比如说有的电影如《汉武大帝》最后我没有作曲,在横店,我都去了。 问:您的电影音乐一般什么阶段参与到电影创作来? 答:一般都是靠近后期了,演员也拍得差不多了,片子画面也出来了,我才会进去。因为一开始白纸黑字,什么都没有啊,一片空白好像我去意思也不是特别大。我跟导演合作一般是比较愉快的,没有碰到过什么问题。如果有什么不愉快,最后导演也还是听我的。不是我能够说服他,是我的音乐能够说服他。 赵季平访谈节选 问:您的音乐中运用了大量的戏曲元素,这可能与您对戏曲的深入研究很有关系。您觉得对您的创作影响最大的哪种地方戏曲? 答:秦腔。秦腔是陕西的一种地方戏曲。我在《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霸王别姬》、《秋菊打官司》中的音乐实际上都用了秦腔花脸的发声办法和那种行腔方式。而秦腔及别的地方戏曲都和地方方言有着极密切的联系,离开地方方言就没有地方戏。在研究秦腔的过程中,我发现秦腔实际上是一种很老的板腔体,程式化很强。我研究它的腔体、板路、节奏、调式、多声部,还要配和声,为我后来的创作准备了很多积累。与此同时我还发现:中国戏曲与戏曲之间关系又很密切。比如我为《往事如烟》作曲,要写京韵大鼓,在此之前我并不熟悉京韵大鼓,所以找资料,结果发现京韵大鼓的关键处就是一板之眼,这样我一看就清楚了。我写了一曲京韵大鼓《梦唱大西厢》用在电影中,同行还都认为很地道。后来研究京剧,我发现京剧实际也是在秦腔第三大声腔的基础上集几个声腔之大成形成的国剧,而晋南梆子、蒲剧也都是由秦腔发展来了。秦腔往东走、过了黄河还形成了晋南梆子。河南梆子也是板腔体,只是板路与秦腔不同而已。而京剧也都是源于板腔体,所以,研究这些戏曲对于音乐创作有很大的帮助。 除了秦腔,我小时候还特爱豫剧,所以常跟我父亲说要看戏,父亲让我去找范翠亭范伯伯。豫剧是河南戏,河南人叫樊戏,因为樊粹庭是将豫剧发扬光大的关键性人物,他是我父亲的好朋友。 说实话,你要想让你的音乐走向世界,不写出中国味不行。而要写出中国味,最佳途径便是从民间戏曲和音乐中吸取营养,创造不同的音乐风格。 问:《黄土地》是您第一部“触电”的作品,它几乎可以被称作是一部音乐片,音乐成为影片情节发展中最为必须的、最有机的组成部分,用陈凯歌导演的话来说,《黄土地》的音乐与其它部门的创作一起“形成了一个隆隆滚动的球体”,既“利于内”,又“不伤于外”。这部电影的成功也给您的创作带来很大的转折,当时是怎么开始的? 答:《黄土地》是我从事电影音乐创作的初恋。1983年底,凯歌、艺谋、何群三人一起到西安找我。那时我在音乐上的创作正处于上升时期。第一次见到艺谋时,他向我一一介绍陈凯歌和何群,给人的感觉像副导演,但我却觉得他就像我的老朋友一样。凯歌那次告诉我:他们想找一个在艺术感觉和情绪上能与他们沟通的作曲家。他们听了我的管弦乐《秦川抒怀》和管子与乐队《丝绸之路幻想组曲》,然后告诉我还要去听听其他作曲家的作品,我说:“很好!”同时向他们介绍了另外几位作曲家的音乐风格和长处。凯歌后来跟我说:“我们听完你的音乐,当下就定了你了。之所以说要去听别人的作品,只是想看看你的为人”。我当时的心态比较平和。 问:导演最初对《黄土地》的音乐创作有何要求? 答:凯歌要求音乐在构思、配器等方面“力求单纯”,在旋律上力求简练、上口,并在影片中反复出现,同时他希望通过音乐增强影片的抒情意味。 每当提起这部电影,我的脑中就会回响起翠巧、翠巧爹、憨憨所唱的“信天游”,还有农民吹鼓手的唢呐声和打击乐、顾青去采风时听到的歌声、腰鼓阵中的鼓声,还有农民求雨时的合唱声……那段合作对我来说也是终生难忘的,因为我和凯歌、艺谋一样,为《黄土地》投入了极大的热情。 问:在写《黄土地》之前您会关注当时中国电影音乐创作的状况吗? 答:谈不上关注,但确实很上心。我那时的音乐创作虽然和电影没关系,但几个同行朋友在一起,我们也经常谈论电影,我们虽然没有电影作曲经验,但凭直觉,我们自信会比别人写得好。所以当凯歌他们来找我,问我对中国电影音乐创作有何想法时,我说:“我觉得电影音乐既要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又要有现代意识。凯歌、艺谋听了点头说:“对!咱们的观点一样!”实际上我后来的电影音乐都比较注重民族性和现代感。 问:《黄土地》有很多插曲,象《女儿歌》、《尿床歌》等,具有浓郁的泥土味,与民风民俗一起构成了影片清新脱俗的风格。 答:它们来源于陕北的民间音乐,具体说是《信天游》。《信天游》曲调淳朴、高亢而且悠扬,节奏自由,我很喜欢。1984年元月2日,我和艺谋、凯歌、何群四人早八点出发,坐上由西影提供的一辆面包车,奔赴陕北去找感觉。我们徒步跋涉在陕北高原上,或走村串户,和老乡们在炕头聊天,看农民的绘画和剪纸。到达黄河边时,气温低到零下二十多度。在米脂大车店,床上爬满了虱子,我们不敢穿衣服睡觉,于是四人全裸。在安塞,我们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农民歌手贺玉堂,听他唱了整整一个下午和晚上。我们听得如醉如痴,并将他的歌声全部录了下来。贺玉堂一家几代都是出名的歌手,所以他的歌属于祖传艺术。用凯歌的话来说,他不是用技巧在演唱,而是在用心演唱,所以能感人肺腑。他的歌是原始的,却是最富生命力的呐喊。他的歌对我创作《黄土地》民歌和音乐带来了灵感和启发。

『伍』 《音乐巨人贝多芬》采访录 作文

.父亲把这个孩子带到一个又一个老师那里,让他学习不同的乐器和作曲者艺术。这些老师中没有一个可以成为好的,知道他落到宫庭琴师和波恩剧院的经理尼费(Neefe)的手里。这是一位令人尊敬的音乐教师,友善、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这对于贝多芬来说实在是一个幸运。因为虽然波恩城里有最好学校,连善良的老巴赫都会高兴地送他的许多孩子们去学习的那种地方,但使贝多芬的父亲从来也不认为值得送贝多芬去那里学习哪怕是两三个月,在他眼里读书远不如学音乐那样能挣的钱。

2.年轻的贝多芬有生以来第一次发现上课是愉快的。尼费先生对他很慈爱,不仅较音乐,而且教他世界上许多别的事情。为了付他的的学费,当尼费先生很忙或离开市镇的时候,贝多芬就代替老师作风琴师。于是当他刚满十四岁时,他就被任命为剧场助理宫庭风琴师和古钢琴曲师。那可恨而又不幸的父亲看到他儿子的音乐终于挣了一些钱的时候,他是多么得意啊!

3.一次,贝多芬去一家饭馆吃饭,刚坐下来就像弹琴一样用手指在桌面上敲打起来。店里的人都感到奇怪,纷纷围过来看。过了好一会儿,贝多芬才觉察到人们在注视着他,但还是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只是说:“算账吧,我该付多少钱?”周围的人听了都哈哈大笑,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吃什么东西,只顾自己去敲打了。

4.1824年的一天,贝多芬又去指挥他的《第九交响乐》,博得全场一致喝彩,共响起了五次热烈的掌声,然而,他却丝毫没有听到,直到一个女歌唱家把他拉到前台时,他才看见全场纷纷起立,有的挥舞着帽子,有的热烈鼓掌。这种狂热的场面,令贝多芬激动不已。赞同199| 评论(23)

『陆』 杨澜访谈录采访过的艺人有哪些

周立波
贾樟柯
王菲李 亚鹏
希拉里·斯旺克
彼得·巴菲特
黄渤
胡玫
杨丽萍
高希希
孟京辉
萨马兰奇

威尔史密斯一家
冯小刚
郭富城
林兆华
陈文茜
刘伟、蔡岫勍
蔡康永
陈凯歌
崔健
马云,李连杰,韩寒,姚明,冯小刚,刘伟,

巩俐
多明戈
赵本山
祖宾梅塔
朱丽叶.比诺什
陆川
郭德纲

张黎
克朗凯特

李冰冰
让.雷诺

格林斯潘 奥运影片导演
蔡国强 设觉特效艺术家
谭盾 音乐家
张艺谋 电影导演

安德鲁·韦伯 百老汇音乐剧之父
赖声川 台湾话剧导演
黄秋生 香港演员
成龙 香港演员
崔永元 主持人
吕克贝松 电影导演
柳云龙 演员、导演
杨紫烨 07年奥斯卡纪录短片获得者导演
洪英、沈冰、张悦然 会计师、主持人、作家
王全安 07年柏林金熊奖 导演
李连杰
甄子丹 23分钟改版 演员
六周年 特别节目

谭盾 作曲家
席琳迪昂 歌手
刘德华 演员、歌手
陈可辛 导演

吴宇森 导演
周杰伦 歌手
冯小刚 导演
Nicole Kidman 好莱坞明星
Sarah Brightman 莎拉布莱曼 歌手
周迅 香港金像奖影后
Lee Bollinger 哥伦比亚大学校长
吴思远 导演
Elaine Paige 音乐剧第一夫人
梁家辉 香港金像奖影帝
陈冲 演员
Huge Jackman 演员
成龙 香港著名影星
林志玲 台湾第一名模
贾樟柯 导演,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得主

翁倩玉 演员
蒋雯丽 演员
张学友 歌手
徐克 导演
黎明 香港艺人
陈凯歌 导演
章子怡、杨紫琼等 演员
安东尼·明格拉 导演
吴清源 围棋手

刘欢 歌手

李玟 歌手
李少红
罗燕 制片、演员
赵宝刚 导演
何冀平 《天下第一楼》编剧
田壮壮 导演
章子怡 演员
赵薇 演员
徐静蕾 演员

张艾嘉 演员
张小燕 主持人

陈道明 演员
郑佳明 电视剧《走向共和》总策划

孙周、孙淳 导演、演员
何平 导演
曾志伟 演员
金志国 青岛啤酒总裁
凌峰 台湾艺人

张元 导演

陈佩斯 演员

周小燕 声乐教育家、歌唱家
姜文 演员

焦晃 演员
费翔 歌手
周星弛 演员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272575316.html

『柒』 薛亮的艺术访谈录

记者:今天非常有幸能和薛老师坐在一起谈一点学术的问题。
薛亮:准确地说,应该是艺术。学术的范畴太宽泛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都属于学术范围,还是谈点儿艺术这一局部的学科为好。在当今这个快餐文化的时代,人心浮躁,谈真学术是一种奢侈。艺术本来就是见仁见智的事情,再说当代“艺术”这个词已经烂掉了,被利用了,被庸俗化了,各说各话!审美是多元化的事情,我们讨论画理。
记者:关键是审美趣味问题。
薛亮:中国画区别于其他画种有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用书写的笔法去塑造形象:从眼中之象,到心中之相,到笔下之形。中国画家提高素养的进程就是从拟象,心相,由心相再演化为形象的循环过程。
记者:这个坎儿有人一辈子过不去。
薛亮:现 在有些中国画根本就不是中国画了,不是笔墨关系,是素描关系,不是造型,是临摹自然,与照相机争功。真可谓能工巧匠啊!有些所谓写意画,用笔粗鲁无韵,全无人文含量,但见油滑,不见风骨,不是写,是涂,是抹,是刷。不说这些,跟我没关系,我只能独善其身。
记者:有些人也能获奖。
薛亮:审美多元,获奖作品只能代表多元中的一元,叫做展览画。但是,作品能获奖说明也是很优秀的。
记者:听说您都是晚上画画?
薛亮:几十年如一日,习惯成自然。晚上万念俱灭,心无旁骛,回归本来。白天躁气,晚上静气。
记者:尤其是您的画,很有特点,和其他的不一样。
薛亮:我是画想到的,不是画看到的。我的构思过程与一般画家不一样,一般画家往往考虑画什么,我是先有一个抽象的感觉,然后理性地利用头脑中的内存去组织出能表达这种意境的物象,结构。经典的绘画语言只要合乎我当时作品的精神内涵,都可借鉴,加减乘除,加以运用。无所顾忌地经营画面,所以画面的景物排列可能不合理,只要合情就行,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是两码事。在绘画中“情”是成就一幅画好坏的根基,理法只是一个手段,是形而下的东西。我的作品的创作过程可以这样简单化的表述,凭借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的观照,首先有非具象的感觉,形成创造作品的原始冲动。如何将这种非形象化的情绪转化为可视的景物?这里面就有一个绘画语言:笔墨,形式符号,造型元素,景物的铺陈,主观创造的理性加工过程,是一个从造型上的从无到有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让意象的绘画符号承载了主体的精神,承载了当时的创作情绪,构成一种和谐协调的画面,传达出一种意境,一种趣味,一种我对人生,对艺术,对社会的解读方式,我努力使我的画有魂,有神,有磁场,是纸上的生命体。这个生命体可以向读者倾诉我的所思所感。我努力做到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这是我追求的艺术上既自我,审美上又大同的理想境界。概括起来这种创作过程是由抽象的精神转换为具象的图式,再到笔墨的表述传达出最初的精神内涵,这种创作方法具有循环性、繁衍性。用这种创作理念创作方式创作出来的作品我想是有点内涵的,有点深度的,是能够打动人的,是能够与观赏者的人性中的真善美的东西启发出来产生共鸣的,可能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创作方式形成了我的绘画面貌。从精神到构思到选材到创作,再到向读者释放出这种精神的内涵,其实是一种心灵自由放飞的过程,是一个“心斋”的过程,欣赏者可以与作品产生精神交流,审美互动。另外,我自己觉得我的作品的图式变化还是比较多的。我们通常往往把一种固定的绘画方法误以为是风格,其实风格即人,风格即作者的自然观,人生观,理解社会的独特的角度,独特的审美的总和。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绘画套路,用笔用墨,造型章法上的惯性惰性,还是一句老话,风格即人。
记者:这些是您艺术创作中最有价值的东西,难怪您的每一幅画之间在意趣上都有独特的地方,这一幅画和那一幅画在感觉上、构图上、笔墨上、意趣上能够拉开一些距离,在精神内涵上能够拉开一些距离。
薛亮:其实我的绘画方法没有多少花样,创作程序勾皴染点与传统画法没有多少区别,基本绘画语言符号还是传统的,但是我的创作模式还是比较能动多变的。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一点呢?我是以情造景,以情生法,人的情感是千变万化的,法随着人情绪的变化也是千变万化的。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石涛说“无法而法乃为至法”。主体精神也会与时俱进,以主体精神作为一幅画的生发点,从古人那里重新发现并且借鉴与我的主体精神相吻合的绘画元素,进行重新编排,加减乘除,和谐整合。这样创造出的一系列作品,由于精神的指向性的差异,所以这一幅画和那一幅画之间在审美趣味上,内涵上,笔墨上,章法上也会有所差异,但是这些又统一在我个人的世界观的制约之中,所谓风格而已。
记者:这种创作模式是您对艺术有个深层次的理解后自然形成的,要实现这种创作模式是很熬人心血,很不容的。
薛亮:静生慧,实者智。所以没有办法,只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培养感觉,然后把这些感觉翻译成可视的图形笔墨,营造画面,在这里笔墨技巧只是载体是手段,是形而下的东西。一幅好画要有形而下的精美,形而上的深度,要能表现人性中最美的东西,来不得半点虚情假意。
记者:目前有一些山水画仅仅是山头的堆砌,水的排列。满纸图像,不知道表达什么意思。用李可染的话讲,“这样的画要招魂”,没有文化品质的作品,充其量只是手艺而已,黄宾虹讲,画要有内美,指的大概就是精神含量的深度问题,文化品质的高度问题,艺术手段的难度问题。
薛亮:你对当下大部分山水画创作的评判我表示认同。毕竟我们不是工艺美术,不是手艺。在这里,我无贬义,其实手艺人也有终生练就的绝活儿。
记者:您的个性语言比较强烈,有人说您的画风有点装饰性。
薛亮:我想你们谈的都是画法概念范畴内的东西,装饰性也就是程式化,是东方艺术最显著的一个外部特征,中国戏剧,民间艺术,中国音乐,中国画都是这样,其实中国画的造型很符号化、意象化、装饰化,是经过中得心源的加工後所形成的图式。中国画是以装饰性为表象特征的绘画,由于它具备了人文的含量,精神的含量,道德的含量,所以它区别于一般概念的装饰画。关于中国画装饰性的外部特征,我们在唐宋元明的青绿山水和古代大师们的造型元素上已经很明显地表现出来了。我以为感性是构成理性的基础,无知者胆大,有知者有所为有所不为,知之甚知者则随心所欲不逾矩,这是需要高度理性的,是经过多年严格的规范的艺术训练之后,使得绘画的理法沉淀于自己的潜意识中,而达到一种自由王国的境界,我离这个境界还有一定的距离。所谓绘画上的化境是需要用毕生精力去追求的,是需要理性的思考形成理法之后有意无意所达到的最高境界,否则一味蛮干一味胆大的所谓偏重于感性的绘画只是乱涂乱画而已,无知者无畏啊!
记者:深入思考一下,还真有道理。
薛亮:其实凡是程式化的东西就具有装饰性。中国的诗词歌赋讲究起承转合,讲究格律,讲究对丈,也就是说很规范化,程式化的艺术你能说它没有装饰性吗?中国的京剧你能说它没有装饰性吗?京剧从脸谱到服装,到做派以至于唱腔都体现了强烈的装饰意味。还有中国的篆刻艺术你能说它没有装饰性吗?展子虔的画,李思训的画,董源,巨然,刘、李、马、夏的画,倪云林的画,仇英的画,钱选的画,陈老莲的画,古代的大青绿山水、金碧山水,你能说他没有装饰性吗? 因此,我认为装饰性是中国画的优秀基因,是中国艺术华丽的外衣,是区别于西方写实主义绘画的又一个明显标志。
记者:用您的这个视角去看东西方艺术大师的作品都具有装饰性,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从西方波提切利对称的构图,到文艺复兴时代大师们的作品,洛可可艺术,到近现代立体派、野兽派、冷抽象画派等等,从中国现存最早的展子虔《游春图》直到写意一路的八大山人、潘天寿的作品,都有内在的构成要素上的装饰性。我明白了,只要具备变形的,规范化的品质的作品都有装饰性。但是,黄宾虹的画装饰性就不太明显。
薛亮:其实黄宾虹的画我还是比较喜欢的。他比较偏重于书写性,我们仔细研究一下,他的造型符号其实还是很具备装饰特征的,只是他把这些符号演绎得不那么具有确定性,比较模糊,比较率意,比较含蓄,隐而不露。其实黄宾虹的画路不太适合我的个性,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每个人长得都不一样的面孔,我的指纹与世界上所有人不一样,这才是个人。很多是发自个性的东西,天性如此不必强求,现 在全国有很多学黄宾虹的,其实黄宾虹是最不能学的,他已经到了自由王国了。随心所欲的东西怎么学呢?如果东施效颦的话,往往会走入魔道。八十年代,我花数年工夫对黄宾虹进行了一定深度的研究,并以他的笔法墨法创作了一件作品,在全国获得金奖。尽管如此,在后来的创作生涯中,我发觉这条路再也无法升华了,于是重新回到古典传统。我对传统的介入方法与一般的打进去、打出来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我是出出进进,能出能进。在创作中遇到瓶颈时,我首先问道于传统,但绝不因循守旧。知其理而致其用,传统给了我很多启发。随着艺术阅历的加深,我对经典传统也愈加敬畏,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从不迷信盲从。
记者:其实您画画想得还是很多很多的。
薛亮:当然应当在艺术上多思考,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以理性为根基的,人的任何社会行为都需要理性,不然就是动物了。
记者:理性是主导,艺术创作应该合乎理法。
薛亮:这一点我很承认,就像一个人的打扮一样,不露痕迹的打扮是最高明的打扮,是最花心思的打扮,不然能叫大师吗?不雕之雕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当然这需要有一个刻苦修炼的过程。禅学上有三个境界: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目 前我可能才在第二个层面上,能不能跨上第三个层面,看天份,看努力,看精力了。我目 前正处在一个理性的修炼的过程,修炼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无法了,但又都符合规律。另外对前人的绘画里面有些东西是可以重新发现的,关键是用自己特有的眼光发扬光大传统艺术的优良基因,比方说书画同源的问题,很多画家可能只继承了书法的线条美,而对书法的结构美却视而不见,书法的构成积淀了中华文明的审美理念,道德概念,认识天地万物的自然观,所谓指示、会意、象形是构成中国书法文字的三大要素。如果把这个放掉了,可惜了!在这里我透一点小秘密,我的作品构成或者叫章法、布局,都是从书法的结体美中获得的。知白守黑,计白当黑,借鉴汉字的构成美,也就是结体美。我往往把这种结体美隐藏于画面自然物象的置陈布势之中。我们还是要重新发现传统,用大视野重新解读传统。
记者:最后呈现既区别旧有的传统模式又发展创造传统,中华文明的大框架就是靠一代一代人搭建完善起来的。
薛亮:传统在有些人眼里是程式是套路,是固有的绘画样式,其实传统是一个整体文化概念。我们应该整体把握传统,不能盲人摸象一样,各执一词,以偏概全。
记者:您现 在每天画画吗?
薛亮:每天画,从不间断。画画是我生活中的一个状态,如果不画画我还能干什么?
记者:当今美术界比较浮躁,真正下工夫有成就的人很少。
薛亮:成就谈不上。只是喜欢画画,尽力而为。要有所谓成就需要合天,合地,合人,合己,很无奈的,看天意吧。
记者:我看您画桌上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材料,您能说说您的绘画方法吗?
薛亮:其实中国画无非就那几样材料,笔,墨,纸,色。毛笔个人用习惯了,都有自己的喜好用笔,墨其实还是有点说法的,磨的墨,日本墨汁,一得阁墨汁,铁斋翁墨汁,宿墨等等,每一种墨汁墨性都不一样,都有微差,如何巧妙利用,个人诀窍不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每个人仔细体会。再说水的问题,古人对用水其实很讲究的,这一点在古代画论上面都有论述,古人总结出井水,河水,胶水,含浆糊水,冷水,热水等等,水性都不一样。所以我认为画水墨画首先要搞懂水性,而不是简单的普通水的概念,要知道水跟水是不一样的,另外,关于纸的问题,我是根据画面的需要选择纸张的,这样可以做到事半功倍,关于颜色,现 在科技发达,颜色种类很多,我们大可不必迂腐地认为非中国画颜色不用,世界各国出产的颜色只要适合自己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再说现 在的中国画颜色早已失去了天然的特性,都是用化学方法制作的,有点粗制滥造,改良中国画颜色拓展中国画用色的种类势在必行,我有时也自制一点儿颜色,在这方面算半个行家。
记者:我看您画面上的一些山石画法树木画法云水画法好像有古人的影子,但好像又没有。
薛亮:有一位评论家打了一个很好玩的比方,他说我的画是用明代的城砖盖现代的大厦,我认为自己对传统绘画语言的语义还是有一定程度理解的,传统绘画的语言模式修辞方法笔墨图形都有一定的精神指向性,没有优劣高下之分,关键问题在于你能否合理地逻辑性地符合审美规律地把它重新编排组合,传达出一种新的意蕴,这就像写文章需要良好的文字感觉,文字功底一样,否则即使你充满激情地写诗,而又没有语言,不懂修辞,自我激动“啊!啊!啊!”了半天谁也听不懂。再说个人面貌的问题我以为,任何一个风格的形成都是以牺牲完美为代价的,你说李可染灵动不够,一灵动就不是李可染了,潘天寿一味霸悍是不符合传统审美中庸平和标准的,但是不霸悍就没有潘天寿了。龚贤的画比较板,不板就不是龚贤了。四王的画没有毛病,比较完美,但是风格特征个性不明显,任何一种风格的形成都有他的两面性,求全是不可能的。风格是一把双刃剑,这就是辩证法,所以我们对传统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去能动地、合理地、恰当地利用一切绘画语言表达出画面的精神内涵。
记者:现 在艺术市场很热闹,盛世收藏已经成了一种风气,当代画家是遇上了前所未有的好气候,喜欢您的画的人很多。
薛亮:当代画家欣逢盛世,市场繁荣对画家眼下来说是个好事情,可以使自己的作品广泛流传,可以改善清贫的生活,可以使精神变物质,但是这只是事物的一面,市场同样是一把双刃剑,当代艺术市场造就了美术时代的空前繁荣,但是也很可能毁灭了时代的美术。对于这一点,我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时刻告诫自己:不要忘本。这个“本”是什么?就是自己当初对艺术的热爱,和早年准备为艺术而殉道的精神。如果为物欲而引诱,为五斗米而折腰,很可能舍本求末,很可能消解自己探索精神,很可能不全身心投入,很可能降低自己作品艺术含量,人文精神的含量,而沦为批量生产的行货,葬送自己的艺术前程。因此这就需要自己立定精神。一如既往,不改初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浮躁,不虚华,心有定律,再努力几十年。我明白艺术创作是为人民的,要接地气的。我十分赞同吴冠中先生的一句话:好作品的标准是专家点头,群众鼓掌。既有个性,又有共性,把自我融入大众。我对观众一直是抱有敬畏之心的。目 前对于我的作品,自己是不太满意的,总觉得还可以再跳一大步,还有很多缺憾,还有很多感觉和想法没有表现得尽善尽美,画家的天职就是画好画。不容易啊,要毕生努力才行。
记者:是啊,现 在市场繁荣,收藏成风,做画家容易,做个好画家难,做一个始终努力画出好画来的好画家则难之又难,心有定律,能够淡定从容,就有希望,否则肯定被历史淘汰。历史无情,后人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今天的努力探索谈大了是对历史负责,其实是对自己负责。
薛亮:还有对喜欢我的作品的朋友负责。我始终想用我的努力,超越以往的水平,用我的进步来回报大家。
记者:还是回到画画的问题上来,谈谈您的想法,我建议您应该把自己的艺术观整理出来,写点东西,也好让大家对您的画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便于解读。
薛亮:现 在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自由,但是不需要争论,我反对争论,艺术是很个性化的东西,争论的目的就是要别人趋同于自己。这样不好,对于多元化发展不利,也不利于美术界的和谐,再说画家是以画说了算,不是以话说了算,视觉的东西有时候是文字难以解释说清除的,因为形象大于语言。把自己的艺术观形成文字,这样的工作以后要做,但一定要等到自己的作品相对完善的时候再写,这样写出来的文字可能成熟一些,少一些偏颇,多一点深度,这样实在一点,没有空话,套话。
记者:是啊,关键还是要画出好画来,才成正果。
薛亮:要画出好画来关键还是画家本人能够做到通情达性才行。这是一个前提,是一个画家思想的深度。这里所谈的情,是画家的己情,自然界的物情,性是人类的大人性,是道德规范下的美好的人性,这些都是需要不断修炼的。个人的修为决定了作品高下深浅邪正,决定了作品的生命强度和磁场。说到底,我的作品只是我个人此时或彼时情感波动的载体,应当顺情而变,以情生法,以情命法,法生笔墨,笔墨生图像,象以达意,达意则达人性,达人性则愉人。我画的不是自然之境,而是情境,是偏于主观的。画什么不重要,通过画面物象表达出一种意念才是最重要,感觉生意念,意念生技巧。能做到这一点可以避免画面感觉意趣的雷同化。其实做一个有所成就的画家,形成一种绘画风貌是需要循着正确的创作理念途径才能达到的。当然这也决定于画家的个人秉性,情感深度,精神境界,审美天份,情商高低,后天学养,绘画技巧,领悟能力,对笔墨的变通能力,需要全面的综合实力,说说容易,难啊!画好画难,画出自己面貌的好画更难,画出通情达性的经典作品则难之又难!画家是以自己作品说了算的,任何解释都是多余的!每个人理解不一样的。

『捌』 王予嘉的访谈录

主持人:我有一个朋友,他老婆特别爱唱山歌,不过每逢他老婆唱山歌的时候,他就躲到阳台去,每次都躲到阳台去,每次都是这样的,后来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站在阳台上是为了让街坊四邻都瞧瞧我没打她,这只是一个引子。说到山歌谁唱的最好,刘三姐,那我们今儿请来的嘉宾就是最新版的刘三姐,好,欢迎今晚的客人王予嘉,王予嘉你好。
王予嘉:你好。高博你好。
主持人:真漂亮。王予嘉:谢谢。
主持人:这就是民族壮族的服装。
王予嘉:对,这是我们刘三姐剧中的服装,形象,现在改成这样了。
主持人:最近这个剧很忙吧?
王予嘉:还行。漂亮吗?
主持人:漂亮是漂亮,我就觉得够重的?
王予嘉:是。
主持人:你看她说是的时候,她。
王予嘉:您想不想要扮演一下剧中人物?
主持人:这个可以啊。这个可以啊,谢谢谢谢。这是好人的帽子还是坏人的帽子。
王予嘉:好人的,因为人家都说你是一个帅哥,我哪敢拿一个坏人的帽子给你。不对,反过来,那个头在这儿。大的在前面,把他扎起来。
主持人:这样咱俩平等了,对等了。
王予嘉:再下来一点。还挺帅的。
主持人:现在这个剧怎么样,现在?
王予嘉:一直都在合成,现在在合成阶段,马上要首演了。
主持人:你这儿带着服装过来是不是刚才过来的?
王予嘉:对,刚连排以后,晚上还要彩排。
主持人:没关系,就这个音量说,就可以,因为我感觉到你有些须疲惫,确实挺累的。来,我们先来上几个网友问的问题。
王予嘉:好。
主持人:我把它摘掉,确实影响我的听力。
主持人:我喜欢在山上唱歌,人送外号山歌王子,在这里我想问一个,有点高度的问题,你们广西唱对山歌的时候,是在什么山上?
王予嘉:在什么山上,在我们广西一般大家都喜欢到那个,漓江边上,或者在那个树底下,围成一团,就是有些人唱那个戏化歌,就是那个尊重你,很尊重你的,就是在你耳边唱,(唱歌),对,就这样唱,这就是戏化歌,还有一些到山洞里面也有的,真的,然后刘三姐是在漓江边上唱。
主持人:有些人有误解,觉得唱山歌他估计就是这样,唱山歌就得站在山上。
王予嘉:不是。
主持人:那为什么我们叫做山歌?
王予嘉:是他具有一些民族的特色,还有一些他的唱腔,比如像唱歌:唱山歌。他唱山也唱水,他就是在那个大自然,刘三姐她当时在江上游荡的时候,坐在小船在江上唱的,对着山这样唱的叫做山歌,我是这么理解。
主持人:我觉得你这个理解的起码表述起来很质朴,很大众化。
王予嘉:是啊,要是山歌得在山上唱的话,那牧歌根据音乐得在木头上唱。麻烦掉了。
王予嘉:谁唱山歌就跑那山上去,哪有啊?
主持人:也有啊。
王予嘉:像你唱山歌,你会跑到山上去吗?
主持人:我根本牙根就不会唱。跑到山上王予嘉:如果你学会了呢?
主持人:你是没听我唱歌,你要听到我唱歌,我站在山上唱也是引来一群狼。
王予嘉:你就给狼吃掉吧,不过狼也不会吃你,因为看到你这身材,人家不会吃的。
主持人:过一会儿让你领教一下我的歌声,不过一会儿还得听你唱,往下走,第二个问题,传说中的刘三姐一岁就会说话,三岁就会唱山歌,你会几岁会唱山歌?
王予嘉:几岁?其实我觉得因为我从小,从小就特别喜欢文艺这一行,我听我爸爸说,就是我小时候肯定记不起来了,我倒是还有一点影响,就是说小时候的时候在,我有看那个电影刘三姐,还有看舞台《刘三姐》,当时是傅景华老师,还有黄晚秋老师演的那个,当时我还很小很小,我爸爸妈妈都很喜欢文艺这一行,就带我去看那个演出,那么在看演出的时候,我隐隐约约还记得,就是前面有人挡我,有人站起来然后我就特别的气愤,我就说你你别挡我,别挡我,我要看刘三姐,你别挡我,就跟人家吵,小孩,跟人家吵,然后他坐下来之后,我很认真的看完了这场戏,回来以后我说,爸爸你喜欢听他唱歌吗,喜欢,他唱的挺好听的,然后我就说我长大了,也要演刘三姐。
王予嘉:小时候是我爸爸说的,就是从那开始接触山歌,回去以后我就经常唱经常唱。
主持人:那大概是几岁呢?会唱?
王予嘉:应该三岁。
主持人:那也够厉害的,刘三姐是三岁,你也是三岁会唱,拿一个甘蔗,山歌好比春江水。
王予嘉:没有,我不喜欢吃甘蔗。
主持人:你刚才讲到一点,我倒觉得很好,小的时候还跟爸爸有过那样的交流,我将来也要当,现在等于实现了。我开头也讲过了,你是最新版的刘三姐。
王予嘉:对。
主持人:最新版的刘三姐,是实现了梦想,但是你的压力岂不是很大,因为前几代的刘三姐都很成功?
王予嘉:是啊,就是说对于我一个19岁年轻的演员来说,就是我刚从学校毕业出来,等于说我没有什么舞台经验,就是说演主角的机会肯定没有人家多,就是说我的艺术,还有我的表演肯定不能跟这些老师相并论了,那么就是说我会把我自己自我性格在里头,我会把握好我自己,自我的性格在里头,那么我演刘三姐的时候,我会想,这刘三姐应该是怎么样的,应该是更加活泼,或者更加可爱?
主持人:你可能就活泼起来了。
王予嘉:或者 她肯定更加野蛮,叼蛮,就是说你别惹我,惹我就惨了。
主持人:野蛮女友。
王予嘉:我会把她想象成那样的,带到我的生活,我说我生气的时候我是怎么样的,我就会这么演。
主持人:我觉得你找这个感觉也许会更准,更快一点,因为你本身是壮族人,然后我们壮族能歌善舞,然后有好多表达都是直接用歌声完成的。这个大家都知道的,比如说男女表达爱意的时候,会唱歌,还有其他的方面吗?
王予嘉:有啊,比如像生小孩的时候,会唱歌。主持人:生小孩,边唱边生。
王予嘉:哪有啊,就是生小孩,怀胎歌,还有吃饭的时候,有吃饭的,喝酒的有喝酒的。
主持人:太多了,咱这样顺过来了,先从坐胎,这个怀孕。有怀胎歌?
王予嘉:有,我听到人家唱过。
主持人:大概什么旋律,怀着?
王予嘉:怀着小孩,您听过歌王吗,有一个小孩,那个女人怀胎的时候,那个丈夫在旁边给他唱,那么小孩出来就成小歌王。唱歌:老子生来会唱歌,唱天唱地唱山歌。就是这类词。
主持人:真好听,好听,好听。
主持人:如果哪个母亲怀孕了,应该找你这样的人去唱,还是那个话,比如找我这样的唱,老子本来会唱。孩子生出来会歪一点,五音不全。
王予嘉:何止歪一点,那是肯定是长得像你。
主持人:不带这么打击人的。长相都牵涉过来,只是唱歌的事。
王予嘉:那还是像我吧。
主持人:像你会比较好,真的,这一点我倒是很看得轻形势。刚才讲的作胎的时候唱,后面你刚才讲吃饭的时候也唱。
王予嘉:就是喝酒的时候,祝酒歌一样,侗族有一首,我当时那一帮小孩,他们都叫我姐姐,叫姐姐,他们说有一天他告诉我,姐姐我们不想叫你漂亮姐姐了,我说那你想叫我什么,就是大家在聊天,20多个一起说,叫你妈妈,哎呀,把我吓一跳。
主持人:吓一大跳。19岁一群孩子叫妈。
王予嘉:因为我很喜欢跟他们聊天,唱歌,这一些,他就叫我唱那个侗族大歌,他们说侗族的,就是一般11岁,最大是14岁,叫我唱敬酒歌。就是唱歌…(听不懂)
王予嘉:听的懂吗?
主持人:好听,非常好听,一个字没听懂。我肯定听不懂。
王予嘉:这是敬酒的意思,就是说你远方的客人来到这儿,敬你这杯酒,然后祝你什么什么。
主持人:那我们本身壮族的敬酒歌,刚才你讲的是侗族?
王予嘉:壮族的敬酒歌,应该是
主持人:你是壮族吗?
王予嘉:我是壮族,但是壮族很多壮,有黑壮,有很多很多壮
主持人:最有代表性的?
王予嘉:最有代表性的,反正都挺有代表性的。
主持人:现在确信了怀孕的时候会唱歌,吃饭喝酒的时候会唱。还有什么情况下会唱?
王予嘉:还有谈恋爱。
主持人:这个很经典。我有一个问题问起来你也许觉得比较幼稚,就是旋律很简单,唱歌:哎
王予嘉:还有很多,但是这个是盘花,说的盘花就是对歌,就是我出一个问题你答,你答不出来怎么样。
主持人:你个给我们演示一边。
王予嘉:你来答。
主持人:不,我现在怕影响你的情绪,我们后边有一个环节,估计我跟你学一点,在这儿只你自己演示,要不然影响你的情绪。
王予嘉:你想我演那一段。
主持人:自选,无所谓,但是大情景就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
王予嘉:谈情说爱唱刘三姐里头的。
主持人:可以。
王予嘉:唱那段跟小牛哥定情的。
主持人:行,跟谁定都行。
王予嘉:唱歌:对话…,眼睛明亮…,有心飞过…,我怕山高水连天,水连天。
主持人:好好好。你自己还给自己鼓掌。不过确实唱的
王予嘉:我给你鼓掌。
主持人:现实生活当中,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有一个姑娘跟你旁边这么唱过来,真是挺诱人的。
王予嘉:是吗。你被带到戏里头吗?
主持人:我被带到戏里头,而且手,那也很好。
王予嘉:你回做吗?你哪叫手,叫爪子。我们老师,我们练功的时候,如果我们是这样子来的话,就说是爪子。
主持人:既然大家通常爪子,只不过我这个爪子比较笨一点,你那个爪子比较灵巧一点。
王予嘉:美一点。
主持人:就是这样指过去,对吧?
王予嘉:对。这样。柔和一些,比如说像那边看,瞧。
主持人:往这边。
王予嘉:那有这边出去的,柔和一些之后,美一些出去。
主持人:以后就欢迎来到《今晚》算了,就到这儿。
王予嘉:拜托,拜托。
主持人:受不了你,选择伴侣的时候要唱,还有呢?
王予嘉:还有一些,我看过一些他们少数民族的,就是吵架的时候,两个人吵架的时候,夫妻吵架的时候,唱着,唱着,真的,唱着吵架,会不会来一段,这个太少见了。
主持人:太少见了。
王予嘉:我没吵过。
主持人:你别把自己摘的那么干净。大概模拟一种就是氛围的东西,这个事挺大的,吵着吵架,
王予嘉:没有,就是
主持人:发生争执,口角辩论。
王予嘉:对。
主持人:算辩论。
王予嘉:对对对,就是说,哎呀我的哥,你怎么怎么,什么饭又不煮什么,孩子又不带。
主持人:这很好,但是你不能说板块的,加上旋律,简单来得一个意思。
王予嘉:我不是很在行,我真的没吵国家。
主持人:没关系,没关系,我相信你没吵架。你就当我
王予嘉:唱歌:我看你这个人,哎,这个人,你的话太刺人,太刺人,你这个高博,见了面又不打招呼。行吗?
主持人:行行。
王予嘉:这算吵架。那你回我一首啊,吵架,那我一个人怎么能吵啊,一个巴掌拍不响嘛。
主持人:唱歌:哎,大河向东。我说我不能唱,把自己又搁里头去了。
王予嘉:算了算了,饶你了。
主持人:吵架的时候会唱,还有什么时候会唱?
王予嘉:还有什么时候,就是庆
王予嘉祝的时候会唱。
主持人:集体活动。
王予嘉:对,有很多各式各样的山歌,砍柴的时候也唱,种田的时候也唱,做饭的时候也唱。
主持人:都属于劳作的时候唱的,随便给我们来一段劳作的时候唱的歌,在你的剧里面也好,还是在现实生活中也好。
王予嘉:砍柴的时候,就是砍柴的时候,以前老刘三姐有一段,唱歌:姐砍柴,砍的,反正就是唱歌:姐砍柴,飞回来。
王予嘉:这是这类式的歌,以前的老版的刘三姐有这一段,都有,其实现在我们去掉了。我们现在改成纺纱,也算是劳动,就是那个纺棉花,就是在,你看过纺纱吗?
主持人:看过。
王予嘉:知道吗。
主持人:(做动作)
王予嘉:就是唱歌:亲手种棉,亲手纺。自己织布自己穿,三姐哪有你能干,悠悠荡荡好清闲,好清闲。
主持人:清清闲闲这线就出来了。这是纺线无
王予嘉:说你呢。
主持人:夸我呢,你开始一问我就想到织布。
王予嘉:但是我把你当成媒婆了。
主持人:把我当媒婆。那这里头没我什么事。
王予嘉:这是对媒婆唱的,我们有一个场戏,就是他要给我说媒,我不答应,就开始骂媒,也叫戏媒。刚才我唱的时候,指着你,等于你是媒婆了。
主持人:那刚才你是戏我还是骂我。
王予嘉:夸你了,再骂你。
主持人:给一个甜枣来一棒子 ,给你再来一棒子。第三个问题,这个朋友说我喜欢表演,可是一看到下面黑压压的观众,我就怯场,有人给我出主意说,你就当下面都是大石头,好了,你在演戏的时候,看到下面也是一排排大石头吗?
王予嘉:刚开始我刚开始上台的时候,我一看到人我就紧张,但是后来我觉得我一投入了,就是觉得别说大石头,一个大木头,我觉得你现在也像一个大木头,我一点都不紧张。
主持人:木头可是不会发问的,你这样讲可是对你没啥好处的。
王予嘉:那你就定格在那儿吧。
主持人:他可以真的可以找到,你真是这么想的,可以把观众看成木头?
王予嘉:对,但是我觉得光当他是木头不行,我觉得演员,对我来说我演戏的时候,喜欢跟观众交流,就是说,我想把我的心声告诉给观众,用我的表演,用我的唱,用我的形体来告诉观众,我在做什么,如果真正把他当一个木头了,那么那没对象了。
主持人:当木头这事可是你说的。
王予嘉:但是又不能完全当成木头,比如你定在那儿,我想告诉你,我唱歌:亲手种棉,亲手纺。
主持人:这时候我就是人。
王予嘉:我告诉你,就是这个意思。
主持人:你一唱完了我就是木头。
王予嘉:没说你是木头,你愿意当木头也行,那你就定在那儿。
主持人:就是说可以有一些消除紧张的方法,不管是石头也好,木头也好,但是在舞台上还得真情的去交流。尤其像做剧场演出,直接面对观众,他的直接反应会给你很大的刺激。你最早肯定特紧张,还是那个话题,因为在你之前,有好几版的刘三姐。
王予嘉:我刚开始上台的时候,我记得有一次就是彩排,第一次演刘三姐的时候,也不算第一次彩排,就是我学的时候,我在学校学刘三姐,就是出去,我唱之前我不是很紧张,我一上台怎么那么多人,坐在下面我就开始紧张,连脚都在发抖,笑都僵了,都在颤抖,然后我就最紧张的一次,然后慢慢的,得心应手就没那么紧张。
主持人:那现在比如说在舞台上演绎刘三姐,大家熟知而且没有喜爱的形象,等于说压力就会很小?
王予嘉:没有,那肯定没有,我不能说,我能把这个刘三姐演成什么样,我也不能说我把他刘三姐能像我们以前老师那样演的那么经典,那么我就说还是老话题,我还是把我自己,我自己认为的刘三姐是怎么样的,就是表现给观众看。
主持人:那在你现在演的这个舞台剧当中,就跟其他版本的刘三姐有什么不一样?
王予嘉:加入了一些比较新的元素,就像灯光音箱。
主持人:声光电的效果。
王予嘉:对,像舞台,山,房子我们现在用的都是实景基本上是实的,我有自己的家,我旁边是莫老爷。
主持人:你身边就是莫老爷。
王予嘉:就是你转过来不就是莫老爷家了,哪有你一个舞台上,真正把一个莫老爷家做在上面,哪有?
主持人:我以前就跟演话剧一样,你家隔壁就是他。你说的是景片转,景片转过来就是莫府,一转回来就是你。
王予嘉:对,还有一些比如像加入音乐,加入一些新的元素在里头,像我的唱也会学一些比较那样的,比较好听的声音去往,往声音好听的方向去靠。
主持人:你靠肯定会有模仿之嫌。王予嘉:再美的声音没有最
王予嘉美的,世界上哪有最美的,只能说唱出自己的风格,自己的风格,觉得还好就行了,听着没让你吐就行了。
主持人:既然谈到这儿,你刚才讲到风格,你觉得你的风格和你饰演刘三姐,你的优势在哪儿?
王予嘉:人家都说我比较青春一些,比较活泼,他们这么说,他们说有比较,有女人的内容,他们说比如像刘三姐有很多面的双重性格的,喜怒哀乐,还有一些像中国女人一些优美的东西,就是谈恋爱会怎么样,更深一些。
主持人:合着这些中国女性最优美的东西都能在你身上体现。
王予嘉:没有。
主持人:那就难自圆其说了。
王予嘉:只是说,我觉得他们是这么认为的,那么我也没有这样认为过,但是我会觉得我哪里最美,我就表现出来,他们是这么说的,我觉得我们这样跟他们说话,我这样唱歌,我觉得这个表情唱歌美,我觉得美,我自己照镜子,那我就用这个表情,我觉得这是我的优势,我觉得他的性格,我觉得更深的了解,就是说我对刘三姐这个人物,对刘三姐这个人物,就是说好像在演我自己,在演我自己,就把他融入是我的东西,是我的东西,那么在演绎给观众。
主持人:等于是这样你可以在表演的时候,在排练的时候,真正把自己当成刘三姐。
王予嘉:对,比如像我们有一场戏,就是说二哥,我的哥就是说你别在闯祸了,指着我的鼻子骂的时候,我就想你指着我的鼻子骂我是怎么样,我会哭,然后就是说,二哥,你别,给他下跪,给他磕头,就说记得在罗城,我觉得我生气的时候,我是怎么样的,那我就是怎么样,我难过的时候,我也反应出来,比如像谈恋爱的时候,男孩子追我的时候,我是什么心情,肯定不好意思,像绣一个绣球,又想给他,又不好意思,怎么办?
主持人:给我。
王予嘉:不给。
主持人:一提我的事就转脸。那你要这么联想,是不是我们做访谈的时候,你会把我联想成莫怀仁。
王予嘉:可以联想到好多角色。
主持人:可以联想到好多角色,你不是会联想吗?好,我们有一个环节今晚你作主,三选一,你其实做不了主,我莫老爷说了,给我们讲一个笑话,二教高博一招,三是回答高博之为什么。请选择。我偏向你教我一招,帽子都带来了,来,咱俩来一点山歌对。
王予嘉:是吗?
主持人:好不好,好,我就戴了。
王予嘉:行。戴吧。
主持人:咱是怎么一个路子来。
王予嘉:算了,太难了你也学不来。
主持人:这倒是。
王予嘉:你还挺谦虚的。
主持人:这方面我挺谦虚的。
王予嘉:那教你一招对歌吧,你熟悉一点。
主持人:壮族对歌有什么讲究。
王予嘉:没有什么讲究,你答的上来,我问你你答。
主持人:好啊,你酒我也不用喝那些。
王予嘉:要啊,喝水吧。答不上就喝水。行吗?
主持人:答不上就喝水。
王予嘉:我怕你喝了酒,待会儿找不到北。
主持人:答上了是不是你喝,我要答出来是不是你喝。
主持人:不过咱都不喝真喝,咱喝矿泉水,这是新的,没开过的。你问我,我要答出来,就你喝,我要答不上来就我喝,是这样吗?来。
王予嘉:我问你啊。
主持人:你稍等,先把调定了,是那个最简单的。
王予嘉:就是那个唱歌:
主持人:风风火火闯九州。
王予嘉:那你这算不算输?
主持人:这就算输,就是不能往那边拐。
王予嘉:但是有一个条件,我们唱的是,唱歌:…你必须答。
主持人:就是你答一句我就答一句。不是四句吗,一个人。
王予嘉:我唱给你听,我不能唱词给你听。唱歌:…比如说高博你这个帽子很好看,你就唱唱歌:很好看。
主持人:我跟你和,是吧
王予嘉:对。
主持人:很好看。开始了,咱有一个规定,咱只许唱现场的,不能唱剧里的,那你剧里的肯定我回答不了,咱都是现场看到什么,唱什么,这才现场考工夫。
王予嘉:唱歌:哎什么水面打跟头?
主持人:哎打跟头。
王予嘉:唱歌:什么水面起高楼?
主持人:哎起高楼。
王予嘉:什么水面撑雨伞?主持人:撑雨伞。
王予嘉:什么水面…。
主持人:头头头。
王予嘉:什么水面…,你答。
主持人:这个是你戏里的吧?
王予嘉:你答吧,你答不出来。我戏里头的你答不出来,你就哼。
主持人:这一个是什么?
王予嘉:什么水面打跟头,哎打跟头。
主持人:
王予嘉:不行。喝,喝,你喝完了我再告诉你答案。
主持人:你不公平的,你戏里面的
王予嘉:你自己答不出来,那你想问什么。
主持人:我们就现场你看到所有的这些东西,我们就现场看到什么唱什么,你才考工夫。
王予嘉:你别扯那边去,你想不想知道答案?
主持人:想知道,赶紧公布。
王予嘉:你知道鸭子。
主持人:鸭子在水面打跟头。什么在水面起高楼?
王予嘉:你答不答出来。
主持人:我现在
王予嘉:我是问你,我现在问你,你先答我问题再说,那可不行,如果像你这样的话,在我们广西,那你得喝酒了,现在还是便宜你了,喝水。
主持人:太赖皮了,我们规定好了,唱现场的。
王予嘉:答不出来吧。
王予嘉大船。
主持人:大船。
王予嘉:难道你在水面起高楼?
主持人:不是我得反击了。我唱你对,好不好。我只能这样了。来。多大一点声。唱歌:谁的头发羽毛多,羽毛多。
王予嘉:现在王予嘉头羽毛多
主持人:谁的头发上
王予嘉:唱歌:像狗窝,像狗窝。
00:36:45
王予嘉:问吧我还能答得出来。
主持人:唱歌:哎,唱山歌真真真难,我的五音不太全,哎不太全,我要是山歌唱的好,我就不来做《今晚》,这个歌唱的比较好,鼓励一下鼓励一下。
王予嘉:我刚想说,你怎么编词那么棒。
主持人:那我是干这个的,调子不太准。
王予嘉:还行,没跑到那儿去。主持人:咱说一点正事,我是特想学会那个唱歌:唱山歌
王予嘉:这是主旋律。
主持人:对。
王予嘉:我教你吧
主持人:对,一句一句,从A开始。
王予嘉:唱歌:哎,唱山歌。
主持人:唱歌:哎,嘿嘿
王予嘉:又在嘿了
主持人:唱歌:唱山歌
主持人和王予嘉:唱歌:这边唱来那边和,山歌好比春江水
王予嘉:你拐到几个弯了,不怕滩险弯又多。还高八度。挺棒挺棒。
主持人:不要小看我。
王予嘉:和声挺好的。

『玖』 witness的人物采访

Witness八岁那年,美国出现MTV电视台,为流行文化带来极大的改变,大Witness四岁的姊姊正值青春期,狂热地吸收各种音乐资讯,当然Witness也有样学样,跟着邻居在车库门口铺上纸板练习街舞。学校有活动的时候,就找几个同学组BAND上台表演,“吉他、键盘没插电,主唱是我,而且还对嘴,除了鼓手,剩下都是假的!”Witness害羞地笑笑说。
上大学后,Witness曾经回来台湾一次,有人说他的Rap还不错,这样的鼓励让内向的他回到美国后,积极参加学校的表演活动,不同的是,开始尝试用自己的声音唱自己的作品,再也没有对过嘴;“100分”,Witness为当年的自己,打下勇气的分数。
1999年夏天,大学毕业的Witness,为了追求音乐梦,辞去知名电脑公司DELL的工作,录了两首DEMO作品,离开家乡Houston回到台湾,开始挨家挨户向唱片公司毛遂自荐,但是没有一家唱片理会这个没有背景,没有推荐人,甚至中文都说得一蹋糊涂的ABC。
一家接着一家唱片公司的回绝,几乎要击垮信心的时候,拿着DEMO站在魔岩唱片楼下的Witness,开始犹豫要不要继续,这时脑中却响起一个声音:“不要轻易放弃任何希望啊,孩子!”,虔诚信仰上帝的他,鼓起最后的勇气,请唱片公司柜台收下他的DEMO,相信上帝的眷顾,会为他找到音乐的路;Witness回到L.A.,白天在博物馆打工支持生活,晚上跟着韩裔制作人JohnLee学习音乐,2001年他再次带着更成熟的新作品回到台湾,不放弃希望的他,终于换得与滚石的一纸和约。
用故事唱饶舌,用饶舌说故事。
2002年夏天,由阿信与怪兽担任统筹制作的第一张新锐歌手合辑《半成年主张》中,Witness的单曲《生命要继续》首度被收录,Witness以美式文法的歌词,用平易的口吻唱出对前女友过世的不舍与无奈,也道出自己曾经的荒唐与无助;真实故事的力量,不须太多装扮,就能让人听得心酸的怜惜。这支单曲很幸运的跟陶喆、孙燕姿、陈建年等杰出音乐人一同获得02年中华音乐人交流协会年度10大最佳单曲的奖项。Witness在颁奖典礼中用很破烂的国语说:“我很高兴饶舌音乐和我的作品,能在台湾受到肯定。”

热点内容
模仿班主任老师 发布:2025-05-22 02:04:16 浏览:654
教育叙事高中 发布:2025-05-21 23:39:42 浏览:767
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 发布:2025-05-21 23:29:07 浏览:389
小马过河国际教育 发布:2025-05-21 23:19:00 浏览:857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书 发布:2025-05-21 22:43:48 浏览:962
东莞中考化学 发布:2025-05-21 19:23:56 浏览:212
四海文言文 发布:2025-05-21 19:10:49 浏览:983
乡镇教师德能勤绩廉 发布:2025-05-21 18:05:32 浏览:419
如何提高孩子的语文 发布:2025-05-21 17:15:45 浏览:668
物理阳极是 发布:2025-05-21 17:00:30 浏览: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