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家访札记
㈠ 在这个寒假张桂梅又踏上家访路,她家访的途中到底有多少艰辛
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中誓词
㈡ 札记怎么写
札记
拼音:
zhá jì
词义:
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和心得体会及见闻的单篇文章。汇集多篇成书,乃称“札记”。
基本解释
[reading notes] 读书时摘记的要点以及所写的心得
详细解释
1. 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心得或随笔记事等文字。古称小木简为札,条记于札,故称。
章炳麟 《国故论衡·文学总略》:“是故绳线联贯谓之经,簿书记事谓之专,比竹成册谓之仑,各从其质以为之名,亦犹古言‘方策’,汉言‘尺牍’,今言‘札记’矣。”如: 清 姜宸英 有《湛园札记》、 卢文弨 有《锺山札记》等。
2. 指记录读书时的心得,体会。
清王筠 《菉友肊说》:“或学而有得,或思而有得,辄札记之。”
概述
札记
包括:教学札记 读书札记 心情札记 家访札记
经济生活札记 廿二史札记,凡是用于生活,工作,学习,事务方面的材料都叫札记。
胡适关于他的札记,他是这么说的:一九一三年十月至一九一七年回到上海,有【札记】十五卷。这些札记本来只是预备给兄弟朋友们看的,其实最初只是为自己记忆的帮助的,后来因为我的好朋友许怡荪要看,我记完了一册就寄给他看,请他带我收存。到了最后的三年,我自己的文学主张、思想演变都写成札记,用作一种“自言自语的思想草稿”。我自己发现这种思想草稿很有益处,就不肯寄给怡荪,留作我自己省察的参考。
杂记
包括:
(1)山川、景物、人事杂记。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的,如《小石潭记》、《登泰山记》。
(2)笔记文。以记事为主,它的特点是篇幅短小,长的千字左右;内容丰富,有历史掌故、遗文遗事、文艺随笔、人物短论、科学小说、文字考证、读书杂记等五花八门。《世说新语》、《梦溪笔谈》就是这种文体。
读书札记写作方式
读书札记就是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
(一)提纲式。
以记住书的主要内容为目的。通过编写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的内容。
(二)摘录式。
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句子。可以摘录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
(三)仿写式。
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可模仿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达到学会运用。
(四)评论式。
主要是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如何。可分为书名、主要内容、评论意见。
(五)心得式。
为了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读了什么书,书中哪些内容自己教育最深,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即随感。
(六)存疑式。
主要是记录读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边读边记,以后再分别进行询问请教,达到弄懂的目的。
(七)简缩式。
为了记住故事梗概、读了一篇较长文章后,可抓住主要内容,把它缩写成短文。
不管写怎样的笔记,首先要读懂文章,这是基础。写读后感一般要先把文章主要内容做一个概括,然后根据自己选择的角度进行评论,或者评语言,或者评人物,只要是自己的看法即可。
札记的写作步骤
第一步:
概括每一段段意。
第二步:
梳理论文的写作提纲。(还原作者本意)
第三步:
写出你对论文的评价意见。(写出好与不好的方面)
第四步:
所读论文的学术价值在哪?(对自己有什么启发?)
㈢ 初中家访记录的范文
一、家访目的
今天按照学校的安排,大部分教师对全部学生进行了家访.
出发前,头儿对偶们进行了家访目的的动员和教导。大致内容如下:
1、把每一张成绩报告单送到学生或者学生家长的手里。
2、宣传学校宣传校长宣传老师。
3、对家长提出要求,叫他们严格管好自己的孩子。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更是家长的事情。
(这是基本上我们头儿的话,语气比我整理的还强烈。)
二、任务
按照学校要求,我和另一位同事分到15位学生。
初一8人,初二7人。
男生6人,女生8人。
由于是包干到人,大家积极性高,马上出发,半天任务完成。
家访记录和总结如下。
三|、家访
01学生(女,初一)和02学生(男,初二)。
01学生和02学生住在隔壁。01学生不在家,02学生去了外婆家。当我们在02学生家的时候,有邻居把01学生家长叫回家。和我们一起在02学生家交流。
递成绩单,随口问:知道今天家访,孩子怎么出门?怕难为情吗?
01学生家长:自己忙.没时间管她.可能出去玩了.(其实,刚才邻居是从麻将桌上把她找来的.)
02学生家长:每次一放学,儿子就上外婆家.
--是怕看店吗?怕你们让他干活?(家里开着一副食店)
02学生家长:家里懒,什么什么都不做-------
--孩子作业做了吗?
01家长:不知道.我孩子听话,作业自己做,从来不要我们去催的.就是习惯不好,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
02学生家长:我孩子好象从来没有作业.没次问他,都是做好了.
--他们虽不是同班,但是许多老师是一样的,怎么没有作业呢?每星期都有,你们得监督一下.
02学生家长:我们看不懂他的作业了.
--不需要懂不懂的.你就问他作业,看有没有做,看写的清楚不清楚.孩子暑假作业带回家了吗?
0102家长都摇头.
--最好保证孩子每天两个小时的时间作业.监督一下.
对02家长:孩子一边看书一边做作业.我的建议是,每天晚上要她安排明天是作息时间,什么时候做作业,什么时候看电视.
02家长:我忙呀,要上班.哪有时间监督.
03学生家访记录:
刚从02学生家出门。有人喊老师。转过身,见一小伙子,虽然不认识,但是肯定知道他是学生了。
---初一还是初二?
03学生:我叫***,是初二3班的。
哦,***,初二的一个尖子生,参加比赛,每次得奖。想不到人也这么大方。
---给我一条线路,怎么近。我随手递给名单。
03学生:老师先到我家吧?我爸妈一直在等你们了。听说老师来了,我就出来找你们。
---,呵呵,好样的。今天你就做老师向导!
说话间,就到了03学生家。他父母非常热情的接待我们。
---暑假作业做了吗?
03学生:做了。有些做不来。
---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全做了。
03学生点头。并上楼去拿作业。
03学生家长:他(指03学生)说自从换了英语老师后,听不懂了。
晚上寝室吵,放在食堂里的米经常少。
03学生已经下楼,并递我作业本。
---做不来的作业,问问隔壁高中或者大学生,或者记下问老师,也可以电话里问老师。你的字,单个写的不错,连着一起,很糊涂,对不?把圆珠笔芯换的小一点,但是不要太谈的那种。能做的,必须做对!做对的,必须能让老师看清楚,才能批对!对不?
03学生点头:
---刚才你爸妈讲“晚上寝室吵,放在食堂里的米经常少。”老师把这意见带回学校。英语课听不懂?
03学生:是的。比原来老师快!
---课前多预习。每个老师特点不一样,有的快,有的慢,快的课,事先一定要预习。慢得课事后多做作业。想办法适应老师,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别老想着听不懂,因为心理决定你的行为,能听懂的课,都让你想完了。
03学生家长:老师,暑假补课吗?
---学校不准备补课。
03学生家长:老师,你说,要不要给学生请家教?
---某一科,如英语差一点,给他补一下,也好。
03学生家长:初三的课本要去借来,先看看吗?
---那到不必!他们教材也不一样。看他情况,本身接受能力也强,单单上课应该能听懂接受,对不?
学生点头。
---让学生多看看课外书吧。
㈣ 札记怎么写
“札记”有二义。一是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心得或随笔记事等文字。古称小木简为札,条记于札,故称。二是指记录读书时的心得,体会。 清 王筠 《菉友肊说》:“或学而有得,或思而有得,辄札记之。”
所以札记可以写自己的感受,看到好的语句可以记录下来,灵感出现的几个句子等等。格式比较散漫.有: 教学札记 读书札记心情札记 家访札记等。以读书札记为例进行说明:
读书札记就是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
(一)提纲式。以记住书的主要内容为目的。通过编写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的内容。
(二)摘录式。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句子。可以摘录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
(三)仿写式。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可模仿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达到学会运用。
(四)评论式。主要是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如何。可分为书名、主要内容、评论意见。
(五)心得式。为了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读了什么书,书中哪些内容自己教育最深,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即随感。
(六)存疑式。主要是记录读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边读边记,以后再分别进行询问请教,达到弄懂的目的。
(七)简缩式。为了记住故事梗概、读了一篇较长文章后,可抓住主要内容,把它缩写成短文。
不管写怎样的笔记,首先要读懂文章,这是基础。写读后感一般要先把文章主要内容做一个概括,然后根据自己选择的角度进行评论,或者评语言,或者评人物,只要是自己的看法即可。
如何写读书札记?四个步骤:
第一步:概括每一段段意。
第二步:梳理论文的写作提纲。(还原作者本意)
第三步:写出你对论文的评价意见。(写出好与不好的方面)
第四步:所读论文的学术价值在哪?(对自己有什么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