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约家访
❶ 明德是什么意思.要详细
明德, 光明之德。出自《大学》首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qin)民,在止于至善。
含义:大学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亲民,新民也),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
明德《尚书.咸有一德》中指一德,又称天德、乾德、大德、俊德、正德、元德、上德,在于弘扬一心,弘扬精一之德、专一之德、惟一之德、纯一之德。只有精一、专一、纯一,学业和工作事业才能日新月异的进步发展、创新。引自月牙山人(朱金城)作品《大学正解》。
天德源于恒星的德,属于自发光体,具有永恒、惟一性。包括亿万银河恒星。
(1)明德约家访扩展阅读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xīn)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翻译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明德(弘扬精一之德、专一之德、惟一之德、纯一之德。),在亲(qīn)民爱民,使人得到更新的发展,在于达到更好(惟精惟一)的境界。
知道要达到“至善更好”的境界方能确定目标,确定目标后方能心地宁静,心地宁静方能安稳不乱,安稳不乱方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有所得。物有本有末,事有终有始,知道了它们的先后次序,就贴近符合道了。
在古代,想要将明德(天德、一德、大德、俊德)弘扬于天下的人,则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治理好自己国家的人,则先要齐家;想要齐家的人,则先要修养自身的技术和品德;想要修养好自身的人,则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想要端正自己心的人,则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想要使自己意念真诚的人,则先要获取知识技能;获取知识技能的途径则在于专业探究各自领域的事物,保持专一,达到精一。
专一探究自己的事物后才能获得更好的专业知识技术,有了更好地专业知识技术才能意念真诚,意念真诚后才能端正心意,心意端正后才能修养好品德,品德修养好后才能治理好家族,家族治理好后才能治理好国家,国家治理好后才能平天下。
从天子到普通百姓,专一是一切修身的根本。人的根本乱了,末节反倒能调理好,这是不可能的。正像我厚待他人,他人反而慢待我;我慢待他人,他人反而厚待我这样的事情,还未曾有过。这就叫知道了专一务本,这就是认知的最高境界。引自月牙山人《大学正解》
❷ 人之贵在明心,学之道在明德,爱之道在明性,情之道在明理这句话出自哪里出处
当你总会点那个人的头像出来看,你必须承认自己完蛋了。--Whatever doesn't kill you, only makes you stronger.
❸ 明德系统是传销吗投资一万块,找两个人就回本
具体情况给我说一下,我也好帮你分析
❹ 古人所讲“明德”的内涵是什么,“修齐治平”有如何理解
明德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修齐治平是:指提高自身修为,管理好家庭,治理好国家,安抚天下百姓苍生的抱负。
出处:《大学》
原文(节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每一样东西都有根本有始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4)明德约家访扩展阅读:
赏析:
《大学》提出欲明明德于天下者,要经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环节(即朱熹所称的大学“八条目”)。其中,修身以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四者,专注于心性修养,属儒家的“内圣”之学;
修身以下,“齐家、治国、平天下”,系君子之行为规范及治政之事,属儒家的“外王”之学,其意主要在彰明儒家“为政以德”的观念和“道德转化为政治”的思想。
❺ “明德格物,立己达人”是什么意思
“明德格物,立己达人”
释义:“明德”就是彰显德行,先完善内在德智修养,然后推己及人。格物”指择优探究事物原理。“立已达人”,“立已”就是自立自强,使自己成为有用之才;“达人”,就是报答父母、报答亲人、服务人民,报效祖国。
❻ 欲明明德者,致知在格物 出自哪里
出自《大学》【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❼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什么意思
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 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
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革除不好的思想;认识最真的本心。
出处:《礼记·大学》——先秦至西汉·七十子后学
(7)明德约家访扩展阅读
所谓三纲,是指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它既是《大学》的 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所谓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
纵览四书五经,我们发现,儒家的全部学说实际上都是循着 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所以,抓住这三纲八目你就等于抓住了 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循着这进修阶梯一步一个脚印,你就 会登堂入室,领略懦学经典的奥义。
就这里的阶梯本身而言,实际上包括“内修”和“外治”两 大方面:前面四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后面 三纲“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
而其中间的“修身”一 环,则是连结“内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它与前面的 “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它与后面的“外治”项 目连在一起,是“兼善天下”。
❽ 忠恕连明德,正义信忍公,博存仁慈觉,即俭真礼和什么意思
强调“以人为仁,仁者道之骨,万事之基”,以“忠、恕、廉、明、德、正、义、信、忍、公、傅、孝、仁、慈、觉、节、俭、真、礼、和”为基本教条。
http://ke..com/link?url=_-7K
*******************************
您好,答案已经给出,请您浏览一遍
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欢迎回复我!
如果满意请及时点击【采纳回答】按钮
或者客户端的朋友在右上角评价点【满意】
您的采纳,
是我答题的动力
也同时给您带来知识和财富值
***************************************************
❾ 儒家所提倡的"明德",在修身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良心、好心、道德心都属于人自身的明德,所以儒家倡导通过明明德来达到最高的“仁”的境界。仁和爱满天下虽意思略相近,但不是一个道理的
❿ 请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至亲,在止于至善。”是谁写的,是什么意思
这时候古书《大学》开头的一句话。大学是相对小学而言,它讲的是治国安邦的“大学”,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大意: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