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抱拳礼
1. 抱拳礼的含义是什么
抱拳礼,与其类似的礼节称“拱”、“揖礼”,汉族传统礼仪(多见于习武之人)中一种相见礼,源于周代以前,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是汉族特有的传统礼仪,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紧适度,拱手,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动,不宜过烈、过高。用左手抱右手,这称作“吉拜”,相反则是不尊重对方的“凶拜”。 另外武术界中的抱拳礼是由“作揖礼”和少林拳的抱拳礼(四指礼),加以提炼、规范、统一得来的,并赋予了新的涵义,这是在国内外一直被采用的具有代表性的礼法。要领是一手握拳,另一手抱着拳头,合拢在胸前,右手在内,左手在外。
古代练武之人切磋时抱拳礼有两种。一个是右掌左拳,一个是左掌右拳。道德经31章讲到: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吉庆的事情以左边为上,凶丧的事情以右方为上。因此右掌左拳的话含有决生死之意,但是左掌右拳只是切磋而已。
2. 抱拳礼的正确手势是什么
1、双脚并步站立,头正、身直,目视受礼者,面容举止自然大方。
2、左手在上,左手四指并拢伸直成掌,大拇指屈拢于掌内。
3、右手在下,右手握住成拳状,拇指在外,拳眼向内,斜对胸窝。
4、左掌心掩贴在右拳面上,左指尖与下颏平齐。
5、行礼时,屈臂成圆,肘尖略下垂,双手拳掌在胸前,与胸相距约20-30厘米左右。
6、抱拳行礼时,自然微微晃动三次,并口中说“久仰、请指教”等话语。
抱拳礼的丰富内涵。
1、右手五指握拳,称为“五湖”;左手伸直四个手指头,压住右手,这四指称为“四海”,是蕴含“五湖四海皆兄弟”的意思。
2、左手为肝掌,对右手胆拳,有“肝胆相照”的含义。
3、左手,伸直的四指,代表“德、智、体、美”四种品德,象征情操高尚;屈拢的大拇指,表示不骄傲,不称尊,不以“老大自居”。右手,紧握成拳,表示勇猛习武、不断成长。左掌掩抱右拳,表示不以武滋事、争强斗胜,约束自己。
3. 抱拳礼有什么讲究
抱拳礼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礼仪,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紧适度,拱手,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动,不宜过烈、过高。抱拳不能乱抱,男子尚左,也就是男子用左手握右手,这称作“吉拜”,相反则是不尊重对方的“凶拜”。
抱拳礼左掌表示德、智、体、美“四育”齐备,象征高尚情操。屈指表示不自大,不骄傲,不以“老大”自居。右拳表示勇猛习武。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勇不滋乱”,“武不犯禁”“止戈为武”,以此来约束、节制勇武的意思。
左掌右拳拢屈,两臂屈圆,表示五湖四海(左手掌五个手指指五湖,击左掌的右手四个手指四海),天下武林是一家,谦虚团结,以武会友。左掌为文,右拳为武,文武兼学,虚心、渴望求知,恭候师友、前辈指教。
(3)师生抱拳礼扩展阅读:
抱拳礼的由来
在先秦之前的历史时期,不管文官武将见了天子一般都要行拜礼。但军营中的武将往往身披笨重的盔甲,并且手持武器,跪地行拜礼确实不太方便,所以后来有些大胆的武将在军营中见到天子就以揖礼代替拜礼致敬。
譬如《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当中有文: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周亚夫身穿盔甲,右手拿着兵器,见了天子(汉文帝)不便跪拜,就大胆地改行军营特色“揖礼”,就是周亚夫所说的“军礼”。
但手持兵器的人,右手无法伸开,两手无法形成“拱形”,也就无法拱手,无法行规范的“揖礼”,他们只好左手抱在紧握兵器的右手背上,弯身行礼。紧握兵器的右手基本是拳头形,久而久之这种手持兵器的揖礼,就在军中人士和武林人士当中慢慢演化成一种抱拳式的揖礼。
再后来,尤其到了近代现代,军人不再行揖礼了,而那些武林人士也慢慢地不太愿意弯身了,就直立着身子抱一下拳就算表示敬意了,那么,久而久之,这种“抱拳”就成了武林人士惯用的一种正式礼节——抱拳礼。
4. 中国传统抱拳礼有哪些讲究
武者行抱拳礼这种规矩源于周朝,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古代练武之人切磋时抱拳礼有两种:一个是右掌左拳,一个是左掌右拳。值得一提的是,假如是左拳右掌的话,则是不尊重对方的“凶拜”,多用于白事。因此右掌左拳的话通常含有一决生死的意思,但是右拳左掌的话,就只是两个人之间进行切磋,有没有输赢都无所谓,点到为止就可以了。
武术源于中国,但是属于世界,抱拳礼也是告诉人们,学习武术要有一颗仁和之心,学武先学做人。
5. 抱拳礼的动作要领、要求及内涵意义
1、抱拳礼的动作要领:
一手握拳,另一手抱着拳头,合拢在胸前,右手在内,左手在外。
2、抱拳礼的要求:
并步站立,左手四指并拢伸直成掌,拇指屈拢;右手成拳,左掌心掩贴右拳面,左指尖与下颏平齐。
右拳眼斜对胸窝,置于胸前屈臂成圆,肘尖略下垂,拳掌与胸相距20--30厘米。
头正,身直,目视受礼者,面容举止自然大方。武术散手在戴拳套练习和比赛时,可模拟似地行抱拳礼,两拳套合抱于胸前即可。
3、内涵意义:
左掌表示德、智、体、美“四育”齐备,象征高尚情操。屈指表示不自大,不骄傲,不以“老大”自居。右拳表示勇猛习武。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勇不滋乱”,“武不犯禁”“止戈为武”,以此来约束、节制勇武的意思。
左掌右拳拢屈,两臂屈圆,表示五湖四海(左手掌五个手指指五湖,击左掌的右手四个手指四海),天下武林是一家,谦虚团结,以武会友。
左掌为文,右拳为武,文武兼学,虚心、渴望求知,恭候师友、前辈指教。
(5)师生抱拳礼扩展阅读:
1、抱拳礼的优点:
从卫生角度,握手最不卫生。抱拳又亲切又卫生;
从文化角度,握手不是中国的东西,而抱拳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从舒服的角度,抱拳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尴尬,比如男女之间,关系较疏离的人之间。
从实用的角度,当人数太多时,抱拳可避免重复的握手。
2、抱拳礼的注意事项:
抱拳礼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礼仪,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紧适度,拱手,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动,不宜过烈、过高;男子尚左,也就是男子用左手握右手,这称作“吉拜”,相反则是不尊重对方的“凶拜”,多用于吊丧,见面作揖可不要弄错了方向,那是相当不礼貌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抱拳礼
6. 抱拳礼有什么讲究
此礼法是由中国传统“作揖礼”和少林拳的抱拳礼(四指礼),加以提炼、规范、统一得来的,并赋予了新的涵义,这是在国内外一直被采用的具有代表性的礼法。
行礼的方法是:并步站立,左手四指并拢伸直成掌,拇指屈拢;右手成拳,左掌心掩贴右拳面,左指尖与下颏平齐。右拳眼斜对胸窝,置于胸前屈臂成圆,肘尖略下垂,拳掌与胸相距20--30厘米。头正,身直,目视受礼者,面容举止自然大方。武术散手在戴拳套练习和比赛时,可模拟似地行抱拳礼,两关套合抱于胸前即可
抱拳礼的具体涵义是:①左掌表示德、智、体、美“四育”齐备,象征高尚情操。屈指表示不自大,不骄傲,不以“老大”自居。右拳表示勇猛习武。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勇不滋乱”,“武不犯禁”,以此来约束、节制勇武的意思。②左掌右拳拢屈,两臂屈圆,表示五湖四海(泛指五洲四洋),天下武林是一家,谦虚团结,以武会友。③左掌为文,右拳为武,文武兼学,虚心、渴望求知,恭候师友、前辈指教。
梁实秋先生在一篇散文里就提过,西方的握手好象起源是骑士比剑,原本决斗时候骑士要戴手套的,握手表示我没有带决斗的装备来,表示友好.可是一见面即伸手来握手,感觉真不好.万一手上不干净,或者湿淋淋的,怎么办?还传染细菌.还是抱拳卫生.
抱拳礼又称“拱”,是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论语·微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路拱而立。”
从卫生角度,握手最不卫生。抱拳又亲切又卫生;
从文化角度,握手不是中国的东西,而抱拳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从舒服的角度,抱拳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尴尬,比如男女之间,关系较疏离的人之间;
7. 抱拳礼的正确手势是什么样的
抱拳礼行礼的方法:并步站立,右手成拳,左手四指并拢伸直成掌,拇指屈拢,左掌心掩贴右拳面(左指根线与右拳棱相齐),左指尖与下颏平齐,右掌眼斜对胸窝,置于胸前屈臂成圆,肘尖略下垂,拳掌与胸相距20-30厘米。头正、身直、目视受礼者,面容举止大方。
抱拳礼,与其类似的礼节称“拱”、“揖礼”,汉族传统礼仪(多见于习武之人)中一种相见礼,源于周代以前,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是汉族特有的传统礼仪,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紧适度,拱手,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动,不宜过烈、过高。
用左手抱右手,这称作“吉拜”,相反则是不尊重对方的“凶拜”。另外武术界中的抱拳礼是由“作揖礼”和少林拳的抱拳礼(四指礼),加以提炼、规范、统一得来的,并赋予了新的涵义,这是在国内外一直被采用的具有代表性的礼法。要领是一手握拳,另一手抱着拳头,合拢在胸前,右手在内,左手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