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前话术
1、学生在校自实际情况汇报(学生在校表现如何)。
2、学生在家实际情况询问(学生在家表现如何)。
3、了解学生家庭的结构、经济状况、环境、教育等情况。
4、与家长协商共同教育学生的措施、方法、手段。
5、协调学生与家长的关系。
6、联络教师与学生、学生家长的感情。
(1)家访前话术扩展阅读
老师家访家长说些什么
1、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况。家长对于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大部分都不是很了解,但是又很少有时间上学校问老师。因而,家访便为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况提供了便利条件,所以,家长应该充分利用家访,询问老师孩子在校的状况,让自己更了解孩子。
2、向老师介绍孩子在家的状况。老师来家里家访的目的,无非是想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通过多方面的了解,使老师在学校能够抓住孩子的特点,更好的教育孩子。因此,在老师来家里家访的时候,家长应该提前想一想孩子在家的情况,在老师询问的时候,全面地介绍给老师。
② 家访前做什么准备家访前需要和家长
1、去谁家做家访呢
班主任的工作时间有限,需要有选择、有重点地做家访。家访的对象通常瞄准班里 “有情况” 学生的家庭,这些学生往往纪律、表现差,或出现了特殊的情况,需要班主任去联络家长,以求得问题得到家校合力的解决。决定去哪个学生家做家访,只单独让相关的学生和家长知道,不必要让其他学生和家长知道。
2、家访前做什么准备?
家访前需要和家长订好方便家访的时间和时长,并让学生也知道这件事,到时候还请学生带路。要明确家访的目的,拟好将和家长交流的主题、基本内容和想了解的情况,以及要讨论的对策等。最好约好一位科任教师做伴,到时可以协助工作。要带一本笔记本,方便做记录。
3、家访时讲什么话?
家访时主要和家长沟通,但是也应该邀请学生参加交流。班主任要先简要介绍本学期来班里的基本情况,然后较详细地介绍目标学生(家长的孩子)的在校表现。要讲出这个学生的优点,还要报出他/她的缺点或问题。接着请家长谈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和对他/她的看法和期待。还要听听学生本人的想法,也请同行的科任发表看法。最后班主任做小结和提出建议。
4、沟通时忌讳什么话?
家访的重点是和家长沟通、交流学生方面的情况,以便往后采取合适的措施来教育学生,而不是要在家访的时候立竿见影地解决问题。因此,谈话时要谨慎,不可以讲出令家长绝望的话,也不能说出让学生无地自容的话或者伤害其自尊心的话。例如,不要说“我实在是管不了你的孩子了,真是糟糕透了”,而要说“这孩子暂时有这些不足之处,但是有家长的配合,我们相信孩子会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这些缺点的”。这样说,有对家长的善意提醒,也有对学生寄予的希望,同时也是对学生的教育。
5、家访结束时对学生说什么?
家访结束临走的时候,除了对家长表示感谢外,还要单独对学生讲几句话温馨的话。例如,可以这样讲:看得出你父亲对你的在校表现很重视,他期待你做一个遵守校纪班规,发奋向上的学生;老师也很希望你从今天开始,不怕困难,去努力,去争取,做一个出色的好学生,让同学们对你刮目相看,让你父亲、家人为你高兴,也让老师为你骄傲。
6、家访注意事项是什么?
1)不能造成家访等于告状而令人反感;
2)避免家长误会家访是班主任推辞责任;
3)要使家长意识到家访是为了教育孩子;
4)要让学生明白家访是为了教育好他/她;
5)家访前应把时间地点人物报告政教处;
6)家访时长通常控制在一个小时左右;
7)家访时不宜接受家长的宴请或礼品。
③ 第一次去家访应该怎么和家长交流
一、家访前的准备工作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宋立慧说:“家访是学生、家长与老师互动最好的一种方式。”那么,老师在进行家访时,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提前预约
老师要提前和家长约好家访的时间,切莫做“不速之客”。出发前要再次打电话确认,让家长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并提前规划好交通与路线,尽量不要迟到。此外,访谈时间也不宜过长,控制在一个小时以内。
衣着得体
家访时,老师要衣着整洁、穿戴大方。良好的外在形象会让家长感觉到老师很重视这次家访,自然能引起家长的重视和尊重,为成功家访奠定基础。
准备物品
出发前,老师要带上笔、幼儿基本情况登记表、幼儿家访记录表等,另外,自备鞋套和给孩子准备小礼物绝对是“加分项”。
准备家访提纲
为了保证家访的效果,老师不妨提前列出要了解的问题,做到有条不紊,这对新手老师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例如:
孩子的小名叫什么?
孩子是否挑食?能自己独立吃饭吗?
有没有过敏的食物?有没有疾病史?
晚上一般几点睡觉?有午休的习惯吗?
会自己上厕所、穿衣服吗?
在家主要是谁带孩子?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是怎样的?
……
二、家访中的沟通事项
有些幼师表示,每次家访时不知道该和家长们说什么,家访到最后反而像是家长对老师的“采访”。其实进行好的互动并不难,老师不妨这样做:
1.与孩子互动交流
进行简单的寒暄之后,第一步要做的不是直接询问你需要的信息,而是去观察孩子,并与孩子进行游戏,通过互动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从而判断孩子的发展水平。
1.观察孩子的体形,对孩子基本的身体发展情况有一定的了解。
2.观察孩子走路、跑动的情况,初步判断孩子的运动发展水平。
3.与孩子进行简短的交流,问问孩子最喜欢的故事是什么,感受孩子的语言发展水平和社会交往能力。
4.观察孩子对父母指令的执行情况,判断他们的亲子关系、预估孩子可能的性格特征等。那些对父母的指令显得很“叛逆”的孩子,需要额外注意。
④ 当兵家访该怎么说
1、首先向访问对象表达问候并介绍你是谁。
2、说明此次来访的目的。
3、然后就访问目的提出一系列话题,如:家人当兵后,家庭生活情况变化。
4、家访是政审的一个项目,一般两人以上,会问你想不想当兵、为什么当兵,并且了解你的家庭、学习、爱好情况等。
5、介绍一下部队当兵情况和国家政策,安抚家人心情。注意使用文明用语。
⑤ 简述家访前应该做哪些准备。
家访前需要和家抄长袭订好方便家访的时间和时长,并让学生也知道这件事,到时候还请学生带路。要明确家访的目的,拟好将和家长交流的主题、基本内容和想了解的情况,以及要讨论的对策等。最好约好一位科任教师做伴,到时可以协助工作。要带一本笔记本,方便做记录。
⑥ 家访要点怎么写
一、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德育工作副校长为副组长、全体行政干部、班主任成专员的领导机属构,全面组织、落实开展家访工作。
二、家访准备
1、家访前,走访成员要认真细致地“备课”,对家访目的和期望有一定的准备。
2、家访前,教师要了解学生,要对家访学生的在校表现、各科学习、兴趣爱好、习惯、优缺点等了如指掌,以便家访时能信手拈来,提高家访的实效。
3、家访前,最好与学生家长提前约定好家访的时间,切不可盲目家访,这样学生家长很可能不在家,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
4、家访前,走访成员要了解家长、社会对学校的态度。
5、家访前,班主任要确定受访对象、安排受访学生具体时间。
三、走访任务
1、年级筛选出家访对象后,一至二年级完成50%,三年级完成90%。
2、各班根据先确定的走访对象填写走访登记表。
四、政教处制定家访登记本及受访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表
五、各班进行正面宣传教育,让学生明白家访目的和意义。
注意事项:
1、各年级级部领导根据本年级情况督促、检查准备情况,结合班级按安排开始走访。
2、利用家访不断改善师生的关系,充分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负责,从而增进师生间的相互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
⑦ 老师家访时家长说话技巧
老师家访时,应该注意这几个方面:
1.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状态
在通话过程内中,要注意聆听家长反馈的容信息,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以及家长的态度,从而调整老师对该生的教学思路。
2.设身处地为家长出谋划策
如果家长对孩子有沮丧、失望的心情,老师一定要设身处地帮助家长分析问题,并发掘孩子的闪光点,点燃家长的希望之火。同时,也要向家长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
3.正确对待家长的反馈意见
当家长对学校或老师不满时,老师要认真地查找原因,做好沟通工作。特别是当家长用隐性语言表示对老师不满时,老师要用宽阔的胸怀来对待,勇于承认不足,并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三、详细记录,跟踪服务
每次电话回访结束后,教师必须将电话沟通内容详细记录。对于家长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将捕捉到的信息详细记录,以便在授课中着重关注,并在解决后与家长及时沟通。
⑧ 老师来家访需要准备什么东西
为了让家长更好地配合学校工作,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老师要来家里进行家访。那么作为家长,要做好哪些准备呢?
1、安排好时间。
老师进行家访之前,一般都会打招呼。家长要安排好时间,最好所有的家庭成员都在场。因为这样可以让所有人都了解孩子的情况。
2、拖鞋、纸杯、水果等物品的准备。
最好准备一次性拖鞋、一次性纸杯,这样可以更卫生。当然也可以准备一些瓜子、水果之类。老师不一定会吃,但是会显示处家长的待客之道。
3、回想一下孩子最近的表现,取得了哪些进步。
尤其是在学习上取得了哪些进步,对学校和老师准备说哪些表示感谢的话语。这些话,可以让老师在以后的工作中,对自己的孩子更加关心。
4、孩子存在哪些问题,尤其是在家里面的问题,希望老师提出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孩子还存在很多不足,在学校就拜托老师了,那么在家庭教育中还存在哪些困惑,希望老师给点什么建议?
5、卫生打扫,主要是客厅。
一个家庭的卫生情况,直接显示出家风家貌。老师来之前一定要打扫好卫生,尤其是客厅,其他房间老师去的可能性比较低。这样会给老师留下很好的印象。
6、与孩子沟通好,不要太兴奋,同样不要太拘谨。
老师要到家里来,最紧张的可能是孩子。有些孩子会显得很兴奋,内向的孩子又会显得很拘谨。这样都不利于交流,让孩子放轻松,就像家里来了客人一样对待。
⑨ 班主任如何做好家访前和家访后的工作
当今班主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具体表现在:
(1)安全工作涉及的面广,比以前更为复杂;
(2)家长对教育的管理要求过高和观念的转变要求班主任更为慎重地做好家长的感情投资和处理家长的突发事件;
(3)学生在新时期的一些个性变化要求我们既把学生当孩子,又把学生当成人;
(4)从培养人的素质的角度要求我们培养好班干部,用学生身边的榜样影响教育学生,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5)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教育将产生更深远的潜移默化作用。
就当班主任的年限来说,我是一个新的班主任,是个新手,从刚接班起,在学校各级领导的指导下,一直都很注重家校联系。为此,我就家访前和家访后谈谈体会。
一、家访前要注意的事项
1.善于把握时机。在学生取得成绩或退步明显时、后进生稍有进步时及学生犯了严重错误时,要及时与家长联系,反馈情况,从而达到平时教育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2.家访前应该拟好家访题目。即家访工作的目标,简言之,通过家访要达到什么目的,对学生今后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教师应对家访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预先设想,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策略,避免家访的失败。
3.要了解学生。在家访时学生家长会很想知道孩子在学校的情况,特别是老师的眼里孩子怎么样。如果班主任事先没有对这次家访的学生做一个有效的分析与评价,就可能在面对家长时无话可说,造成尴尬的局面。所以,平常要对学生多加关注,特别是对学生的一些反常行为。
4.要了解家长。学生家长从事各行各业,他们的文化水平不同,性格也不同。班主任家访是一定要面对学生家长的,所以在家访前班主任有必要通过学生了解家长的性格特征,对孩子的管教方式和要求等。因为只有做了这方面的准备,老师才能在进行家访时尽量避免话不投机等不愉快的场面,并针对其教育方式进行引导。
5.要了解学生家庭。为使家访效果更好,应事先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如学生的家庭经济、生活来源、父母关系及平常对孩子的教育方式。通过对这些情况的了解,家访效果就会更佳。
二、家访后出现的问题及感受
虽然每次家访都设想得很好,但还是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比如:
1.家长对学生重视程度不足。明知孩子存在某些不良问题,但却抱着一种让孩子在学校得过且过的放弃态度,让人感到很气愤又无助。针对这一问题主要是采取下面两种方法:想办法通过该生的其他亲属来做其及家长的工作;求助于学校相关部门,协助处理。
2.家长无法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无能为力。部分学生在家动不动就会跟父母吵,这往往跟学生青春期的叛逆心理有关。这一部分学生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或父亲出外打工。针对这一问题,根据学生对班主任布置并要检查的任务一般都会较好地完成的特点,对一些自觉性差的学生,给一本笔记本让他记“流水账”:在家里哪个时间完成什么都登记下来,并让家长核实签名,再针对不足让其改正,当然这可能只适用于初中甚至是初一。
3.表面上很重视,责任却全部由班主任承担。表面重视,会与老师电话联系,但一味地想把学生的教育问题由班主任解决。最常听的一句是“我家孩子在家都不听话,他对老师说的比较会听”,当然这确实有可能,但不能因为比较听班主任的话就要老师当保姆。所以对于这种情况我更多的是给予家长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4.家长没有做到以身作则。很多时候家长总对孩子提各种要求,但自己在行为上又不能给孩子好的榜样。最常见的就是赌博现象,不仅给孩子树立了不好的榜样,而且会影响孩子的学习。
三、家访后班主任应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
1.每天把学生情况分类,有针对性地向家长反映孩子的在校情况。工作重点主要面向后进学生,多关注他们,多与这些孩子的家长沟通。要充分利用家校通和家长联系,联系要细致,如,利用作业记录本及时反馈作业情况。由于平时大家工作忙,可以多进行电访。和家长打电话,要明确交流的目的,注意时间和语言,多用关心的话语,多一些商量的语气,多一点理解,给家长一句简单的问候,也许会使他们非常感激。和家长沟通要多报喜,少报忧。老师与家长交流要有耐心,即使对家长的看法不认同,也不能表露出不耐烦情绪。给家长一句简单的问候,也许会使他们非常感激。
2.及时向家长反映班级的现状。平时要把班级的氛围搞好,让家长认同你这个班级。出现问题时,要采用有效的处理办法,如果和孩子能直接沟通,把问题圆满解决,就没有必要麻烦家长。如果觉得有必要家访,就一定要及时,尽快把问题解决。要尽量了解每个孩子的学习与个性。
要通过家校通及时向家长反馈学校将要开展的活动,以便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班主任在向家长指出孩子缺点的同时也应要求家长向班主任反馈自己孩子在家的情况,再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指导家长教导孩子。利用家校通布置作业时可以向家长做出一些温馨的提示,表达你对孩子的关心与爱护,以及对家长的友善。要利用一切和家长碰面的机会与家长交流,如低年级家长接送孩子就是很好的交流时机。
3.为了避免家长的误会,班主任开展工作前应该先知会家长,充分利用家长会,不但要表扬学生,还要表扬家长。家长会上力求不批评任何学生和家长,而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指导家长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1)与孩子及时沟通感情。孩子需要家长细心地关注。在家长快乐的导向之下,孩子其实很容易获得快乐。比如,可以在每一天结束的时候,帮助孩子回忆一些快乐的事情,这样他就会以更多的自信和喜悦迎接新的一天。
(2)别“压制”孩子的快乐。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需要带着童真的想象力尽情玩耍,他们喜欢抓虫、捏泥巴、看蚂蚁搬家——这样让他按自己的步伐去探索世界,他们会更快乐。
(3)让孩子笑出声来。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不要把感情放在心里,高兴时就大声笑出来,对家长和孩子的健康都有好处。所以,应让家中充满笑声,记得经常给孩子拥抱。
(4)及时表扬孩子。家长一定要学会欣赏孩子,带着与他一样的兴趣做他喜欢的事,而不是敷衍。并且在他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时,适时给予表扬。如果孩子的热情能通过家长的分享和肯定转化成良好的自尊和自信,这些品质对他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
(5)教导孩子关爱他人。尽量给孩子提供关心、帮助他人的机会,如让他把家里的旧玩具收集起来送给需要的小朋友、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要让他们明白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关心,懂得分享。这样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孩子既发扬了一种美德,又享受到意外的快乐。
(6)别对孩子“逼人太甚”。孩子毕竟只是孩子,不能承受批评和责骂之重。如果家长总是对孩子表示不满和批评,甚至拳脚相加,必然会伤害孩子的自尊,使他失去自信。即使孩子有什么过错,家长也应该“无条件地”原谅。
总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的两翼,我们应该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联系,使二者各展其能,相互促进,实现教育的最大成效,而搭建二者之间联系的最佳桥梁就是家访。教师家访的目的,是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特别是初中,由于学生在家的时间相当多,教师可通过与家长的交流,更进一步地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使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⑩ 家访和家长聊什么
首先复对老师的工作表示感谢。制感谢老师对工作的负责,感谢老师对孩子的关心,感谢老师能够主动来家访,积极帮助孩子学习!!自孩子上学以来,在老师的认真教育下,有了很大的进步,自理能力也增强了很多,虽然学习成绩很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我相信,有这样负责的老师,孩子一定会进步的。希望老师跟严格的要求孩子,帮助孩子取得更大的进步!!谢谢老师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