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师德七条红线

师德七条红线

发布时间: 2021-09-02 23:32:06

⑴ 简答教师师德的红线是什么

教育部划“师德红线” 教师十种“越线”
1、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言行的;
2、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突发事件时,不履行保护学生人身安全职责的;
3、在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管理、评价中不公平公正对待学生的;
4、在招生、考试、考核评价、职务评审、教研科研中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的;
5、体罚学生的;
6、以侮辱、歧视、孤立等方式变相体罚学生,造成学生身心伤害的;
7、骚扰学生或者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的;
8、索要或者违反规定收受家长、学生财物的;开展或者组织参与针对学生的经营性活动,或者强制学生订购教辅资料、报刊等谋取个人利益的;
9、不听劝阻,组织、要求、诱导学生参加校外有偿补课,或者参与校外培训机构对学生有偿补课的;
10、其他违反职业道德应当给予相应处分的。

⑵ "红七条"禁令 能不能守住师德底线

高校教师不得抄袭剽窃、篡改侵吞他人学术成果,不得索要或收取学生及家长的礼品、礼金,不得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10月9日下午,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向新京报记者介绍,针对近来暴露出的高校教师师德突出问题,教育部已首次划出针对高校教师的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
学术抄袭,利用教学和论文指导机会“潜规则”女大学生,把科研经费当成个人消费“钱包”,索要学生或家长的财物,在招生、考试、推优和保研中徇私舞弊等等,这些高校师德问题,使得高校风气每况愈下,原本风清气正的高校变成了名利场、物质与欲望的交易所,令人焦虑。
对高校的师德问题,过去放得太松了,现在抓紧一下,很有必要。故而,教育部发布高校师德“红七条”,正当其时,而且,配套“红七条”,还将建立惩罚和问责机制,一方面,给“红七条”通上高压电,对违反“红七条”的教师严惩不贷;另一方面,对教师严重违反师德行为监管不力、拒不处分、拖延处分或推诿隐瞒,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要追究高校主要负责人的责任,给高校负责人也套上了“紧箍咒”。
不论将来执行效果如何,教育部终于出手了,就此而言,值得点赞,更值得期待。因为,凡事管总比不管要好,有规则比没有规则要强。相信,有教育部的“红七条”这把利剑悬在高校教师和负责人的头上,过去那种随心所欲的时代将不复存在。加之网络时代,人人都是麦克风,舆论监督相对比较给力,若有高校教师踩“红线”,将难逃“天网”。
不过,在问责机制威慑下,高校负责人担心“家丑外扬”之后影响其本人前途,极可能会把教师违反“红七条”的行为进行“内部处理”,从而捂住“家丑”的盖子,导致教师被从轻处理,问责高校负责人落空。所以,教育部还要建立和畅通举报违反“红七条”行为的渠道,及时发现问题,把高校“败类”清除出去,较好地扭转高校的风气。
因此,要使“红七条”真正发挥威力,接下来的任务还非常繁重,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将是一个常态化的过程,能否一以贯之地把整治高校师德风气进行到底,防止人易事移,变成“昨日黄花”,考验着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智慧。而且,整治高校师德,也需要与高校治理法制化和“去行政化”同步。

⑶ 教育部师德十条禁令

教育部师德十条禁令:

1、严禁传播违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方针和对学生有不良影响的言论;

2、严禁擅自办班或在工作日参与有偿补课和外出代课;

3、严禁收受学生或家长财物、谋取个人私利;

4、严禁向学生乱收费、乱发资料和推销商品;

5、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得有对待学生不平等、不公正和讥讽、歧视和侮辱学生或者其他有辱人格尊严的言行;

6、严禁张榜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名次;

7、严禁随意停课和无计划、无教案上课;

8、严禁以任何手段抄袭、剽窃和侵占他人劳动成果,在招生、考试、职称评审答辩等工作中,不得有弄虚作假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

9、严禁工作时间玩电子游戏、炒股,不得在课堂接、打手机和接待客人;

10、严禁指责和训斥家长。

拓展资料

1、 为规范教师职业行为,保障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2、 学校及学校主管教育部门发现教师可能存在第四条列举行为的,应当及时组织调查,核实有关事实。作出处理决定前,应当听取教师的陈述和申辩,听取学生、其他教师、家长委员会或者家长代表意见,并告知教师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⑷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遵守哪些师德

要遵守教师十条红线

(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言行的。

(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突发事件时,不履行保护学生人身安全职责的。

(三)在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管理、评价中不公平公正对待学生的。

(四)在招生、考试、考核评价、职务评审、教研科研中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的。

(五)体罚学生的。

(六)以侮辱、歧视、孤立等方式变相体罚学生,造成学生身心伤害的。

(七)骚扰学生或者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的。

(八)索要或者违反规定收受家长、学生财物的。

(九)开展或者组织参与针对学生的经营性活动,或者强制学生订购教辅资料、报刊等谋取个人利益的。

(十)不听劝阻,组织、要求、诱导学生参加校外有偿补课,或者参与校外培训机构对学生有偿补课的。

⑸ “师德红线”究竟是什么线,是“道德底线”,还是“法律底线”

是道德底线,虽然各级主管部门出台了相关的规定,但仅是一种约束机制,并没有行成法律形式的强制措施,主要还是靠教师自觉遵守。

⑹ 目前师德建设是否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为构建各级各类教育师德建设制度体系,教育部先后出台《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处理办法》《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大中小学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列出中小学教师不可触犯的10种师德禁行行为,划出高校师德7条红线,提出违规收受礼品礼金和有偿补课“六个严禁”,构建了覆盖大中小学完整的师德建设制度体系。31个省(区、市)教育部门和66所直属高校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制定报送了实施细则和办法。

“对于教师的有偿补课,教育部等部门已经作出了明确的禁令,各地都应该执行,不应该找这样那样的借口予以敷衍。”王定华表示,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很多好的政策如果不落地,也是一纸空文,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加大对各地相关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对做得好的地区,要加大表扬力度,对做得不好的要批评教育,要公开曝光,对严重违背有关规定的责任人,要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⑺ 教育部如何处罚触犯师德红线侵害学生的行为

针对近日发生的高校教师性骚扰学生事件,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在1月16日表示,对触犯师德红线、侵害学生的行为,教育部坚持零容忍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

续梅说,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建立健全预防机制,从制度层面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⑻ 如何坚守教师从教的职业道德底线

视课堂如生命的敬业精神,敢于自检讨,勇于承认错误的担当精神,明白要做一个什么样的老师怎么做才是一个敬业爱岗,尽职奉献,守纪惜誉,知荣明耻的优秀教师;
然后从“敬畏事业讲师德,严守教师底线;
敬畏法纪懂规矩,严守公民红线;
敬畏职业守纪律,严守执业边线”三个方面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教师有偿补课、体罚和变相体罚、酒后驾车、公然索礼等损害教师形象的案例,阐明师德师风的底线、红线、边线是所有教师不可逾越的“禁区”。
“讲师德、懂规矩、守纪律”巡讲报告会是对优良师德师风的弘扬与洗礼,精彩的报告让该校教职工清醒地认识到工作生活中出现“自律意识不强、从教行为不廉、施教行为不端、个人形象不佳、爱岗敬业精神不强”会有损教师形象,甚至会给的个人事业和整个教体事业带来严重影响,告诫教职工要常怀敬畏之心,在思想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行动上向优秀教师看齐,坚守道德底线,不触碰纪律红线,提师能、修师德、严纪律,做一名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好教师,为上虞职教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热点内容
师德师风先进事迹校长 发布:2025-08-29 15:49:21 浏览:687
读班主任工作有感 发布:2025-08-29 15:31:05 浏览:614
世界历史皇帝 发布:2025-08-29 14:32:38 浏览:676
2017高考全国二语文卷 发布:2025-08-29 12:59:36 浏览:697
数学电子书下载 发布:2025-08-29 12:54:38 浏览:99
给班主任的一封信英语 发布:2025-08-29 12:02:10 浏览:299
数学班广告 发布:2025-08-29 11:38:13 浏览:629
高考英语答案三卷 发布:2025-08-29 11:01:51 浏览:982
夜的钢琴曲教学视频 发布:2025-08-29 08:00:18 浏览:39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 发布:2025-08-29 06:57:33 浏览: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