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师生礼
⑴ 中国古代师生礼仪有那些
1、拜师
先请中人向师傅说合,再择吉日设宴,写拜师贴,行拜师礼。
2、拜师礼
拜师礼为三、六数,意为“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学徒期间不付工资,师傅管吃、住及制冬夏衣各一套。一般第一年打杂,第二年始学艺,三年满师。
3、六礼
弟子需要向老师赠送六礼。古时六礼包括: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业精于勤;莲子心苦,寓意为苦心教育;红豆,寓意为红运高照;枣子,寓意为早早高中;桂圆,寓意为功得圆满。
4、朱砂开智
朱砂开智也叫朱砂启智或朱砂点痣。是先生手持蘸着朱砂的毛笔,在学生眉心处点上像“痣”一样的红点。因为“痣”与“智”谐音,朱砂点痣,取的其实是“智”的意思,意为开启智慧,目明心亮,希望学生日后的学习能一点就通。
(1)国学师生礼扩展阅读:
中国古代礼仪:
1、朝仪
古代帝王临朝的典礼。按规定:天子面向南,三公面向北以东为上,孤面向东以北为上,卿大夫面向西以北为上,王族在路门右侧,面向南以东为上,大仆大右及大仆的属官在路门左侧,面向南以西为上。朝仪之位已定,天子和臣子行揖礼,礼毕退朝。后世也称人臣朝君之礼仪为“朝仪”。
2、家祭
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唐代即有专人制订家祭礼仪,相沿施行。宋代陆游《示儿》诗中有这么两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朝聘
古代宾礼之一。为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有三种形式:每年派大夫朝见天子称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见天子为“大聘”;每隔五年亲自朝见天子为“朝”。
4、朝觐
古代宾礼之一。为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春见曰朝,秋见曰觐”,此为定期朝见。春秋两季朝见天子,合称为朝觐。
5、揖让
一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揖让之礼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一为土揖,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为时揖,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三为天揖,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一指禅让,即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的人。
⑵ 孔子的师生礼仪
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 就把“礼”看作是既是治国安邦、平定天下的基础, 也是个人追求德性崇高所必须的修养环节与修养过程。他在教授学生的知识中, 将礼仪作为必修的课程, 其所授“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之礼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礼仪的内容。他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的思想, 教导人们惟有修养上注重礼节仪表与质朴品格有机结合的人, 才能成为真正有道德的人。孔子说:“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 就是说一个人想自立, 必先有礼的修养。战国后期的荀子也明确指出:“人无礼则不生, 事无礼则不成, 国家无礼则不宁”, 并把礼与法相提并论,“礼仪者, 治之始也”,“礼仪制而制法度”。管子则把礼仪视为立国的精神之本, 指出:“礼义廉耻, 国之四维, 四维不张, 国乃灭亡”。在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一直占有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先人们对于“礼”的精辟论述把传统礼仪的精神内涵揭示得淋漓尽致。
儒家有专说明《仪礼》的,如《冠义》、《昏义》、《乡饮洒义》、《射义》、《燕义》、《聘义》、《丧服四制》。它们是份别解释《仪礼》中《士冠礼》、《昏礼》、《乡饮酒礼》、《乡射礼》、《大射仪》、《燕礼》、《丧服》各篇的,跟《仪札》关系最为密切。
⑶ 国学拜师礼步骤
中国人尊师重道,乃久远之传统,古书《通典》提到了拜师礼。该书卷六七“礼典”强调:“天子拜敬保傅”,说天子也要拜师,把拜师纳入国家典制中,中国人尊师重道,正式的拜师礼由此确立。
古时的拜师礼
早上8:30,“拜师礼”仪式在四会市广播电视少儿艺术团国学班学员代表莫昊颐表演的精彩节目中拉开了帷幕。
学员代表莫昊颐背诵经典古诗文《木兰诗》
主持人在开场词中提到古为今用,古今结合,并有所创新地举行拜师礼仪式,目的就是想通过这种庄重的仪式,让国学班的孩子们感受我国传统文化智慧及魅力。
杨团长在致词中表示出希望国学班的同学们以一个庄重的“拜师礼”仪式作为新学期的新的起点,秉承孔子的仁义精神,成为内外兼修的中国好少年的祝愿。
噔噔噔噔~四会市广播电视少儿艺术团国学班教师曾艳琳老师登场啦!
尊师礼,习礼仪,孩子们跟着国学老师学拜师礼,那就是是一幅最美的画面。瞧:孩子们那认真的一举一动,对老师的尊敬溢于言表。
瞧,孩子们穿上汉服,是不是让你觉得一股书卷气息扑面而来呀!
学子将六礼呈给老师,六礼寓意:葱(寓意聪明智慧),芹菜(业精于勤),龙眼干(启窍生智),莲子(苦心教学),红枣(早日高中),红豆(宏图大展)。
学员也向老师呈交了拜师帖,老师将《五经》交予学生作为回礼。
老师在孩子们眉心处画一个小点儿,孩子们喜上眉梢。 “点朱砂 启智慧”环节,象征意义是极好的,“痣”通“智”,意为开启智慧,祝福滨兴的孩子们心明眼亮,天天向上。
曾老师朗诵经典古诗文《满江红》
艺术团还为各位学生准备精美的文具套装,以鼓励学生们在新学期好好学习。
热心的家长们客串礼仪
立己志,明智慧。今天的拜师礼带给学员们不一样的国学知识启蒙教育,也是国庆节、中秋节送给学员们的一份礼物,它是学员们开始人生、走向成功的起点。
愿拜师礼能成为学员们一生中美好的回忆,
更希望学员们通过今天的拜师
⑷ 请问谁可以告诉我,中国古代师生礼仪,要有师生之间的称谓,行礼,和当今可利用的师生礼仪。谢谢啦!急!
古代学生拜师要对老师要行跪拜大礼,要像尊重长辈一样尊总老师。老师直接称呼学生字。
⑸ 古代私塾师生怎样行礼
当孩子到了入学年龄,有钱家的孩子就去私塾
1正衣冠,要穿戴整齐去面见先生
2点朱砂,在跪拜先生后,私塾中的先生会以朱砂清点孩子的额头点出一点
3赠毛笔,行礼后起身之时先生会赠与孩子一支毛笔(当然是父母先买好,再将毛笔转交给先生的)用来告诫学生勤勉于己,刻苦读书
4拜孔子,以标对文学的尊敬之态(要行三拜九叩头)
⑹ 拜师学国学,仪式上送什么礼物合适
束脩,即干肉。并带上拜师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