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师德腿
娄师德,字宗仁,郑州原武人,曾和狄仁杰同朝为相。娄师德最大的特点是事事讲究忍内让。在他弟弟被任命容为代州刺史、兴致勃勃地来向哥哥辞行、在兄弟二人就要分手的时候,这对兄弟就曾进行过“唾面自干”的讨论。最后,娄师德教育弟弟说:“别人好不容易把唾沫吐在了你的脸上,你却一擦了之,别人的快感还从何而来?别人没有了快感,那他一定还会继续忌恨你的。我建议,别人往你脸上吐唾沫,你不应该自己擦掉,而应该等待自然风干。在这个过程中,你还应该保持微笑!”
娄师德到底做没做到唾面自干,人们不得而知,因为他贵为一朝宰相,敢往他脸上吐唾沫的人估计不会太多。但是娄师德的谦让随和却是出了名的,除了谦让,娄师德的肚量大也被广泛传颂,以至于后人经常说他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娄师德和狄仁杰虽然同朝为相,但两个人的能力却有差别。狄仁杰出类拔萃,而娄师德却显得有些平庸。尽管娄师德是个谦谦君子,从来不会和任何人发生矛盾,但盛气凌人的狄仁杰就是看不惯娄师德和自己平起平坐,因此,平时挤兑起娄师德来,狄仁杰都是不遗余力。
原文:
师德长八尺,方口博唇。深沉有度量,人有忤己,辄逊以自免,不见容色。尝与李昭德偕行,师德素丰硕,不能遽步,昭德迟之,恚曰:“为田舍子所留。”师德笑曰:“吾不田舍,复在何人?”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人有唾面,洁之乃已。”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在夏官注选,选者就按阅簿。师德曰:“容我择之可乎?”选者不去,乃洒笔曰:“墨污尔!”
狄仁杰未辅政,师德荐之,及同列,数挤令外使。武后觉,问仁杰曰:“师德贤乎?”对曰:“为将谨守,贤则不知也。”又问:“知人乎?”对曰:“臣尝同僚,未闻其知人也。”后曰:“朕用卿,师德荐也,诚知人矣。”出其奏,仁杰惭,已而叹曰:“娄公盛德,我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远矣!”
参考译文:
娄师德身长八尺,嘴方,嘴唇很宽大。他为人深沉、有度量,有人触犯了他,他就谦虚退让以求得别人的原谅,不在脸上露出恼怒的颜色。他曾与李昭德一起走路,娄师德长得肥胖,不能走快了,昭德嫌慢,生气地说:“被乡巴佬拖累!”娄师德笑说:“我不做乡巴佬,又有谁做呢?”他的弟弟被朝延派去守代州,在上任前向他告辞,他教导他的弟弟遇事要忍耐。他弟弟说:“有人把痰吐在我脸上,我自己把它擦干净就行了。”娄师德说:“还不行。你自己把它弄干净,是想躲开别人的怒气,应该让它自己干了。”
狄仁杰当宰相之前,娄师德曾在武则天面前竭力推荐他,但狄仁杰对此事却一无所知。他认为娄师德不过是个普通武将,很瞧不起他,一再排挤他到外地。武则天察觉此事后,便问狄仁杰:“师德贤乎?”狄仁杰说:“为将谨守,贤则不知也。”武则天又问:“知人乎?”狄仁杰说:“臣尝同僚,未闻其知人也。”武则天笑着说:“朕用卿,师德荐也,诚知人矣。”并随手拿出以往娄师德推荐狄仁杰的奏章,让狄仁杰观看。狄仁杰看后,十分惭愧,叹息道:“娄公盛德,我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远矣!”
『叁』 娄师德身长八尺,方口博唇,为人宽厚,深沉有度量,即使冒犯他也不计较。一次他与李昭德一同入朝,娄师德因
娄师德身高八尺,四方大嘴厚嘴唇,为人宽厚老实,胸怀深沉宽广有度量专,即使冒犯他属也不计较。一天他和李朝德一起去早朝,娄师德因为长得胖走得慢,李昭德等了很久也不见他过来,便骂道:“被种地的给留下了。”娄师德却笑着说"我不种地,谁种地呢?
『肆』 娄师德授智厨人是出自哪里
唐朝大臣娄师德,字宗仁,郑州原武(今河南原阳)人。进士出身。唐朝高专宗上元初年,为监察属御史。时吐蕃势力东进,威胁关中,乃自请从军,屡有战功,迁殿中侍御史,兼河源军司马,并知营田事。后官累至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圣历二年(699),突厥入寇,转检校并州长史,天兵军大总督。一次他出使至陕,地方官接待他,厨人进肉食。当时武则天时令严禁屠宰,娄师德问厨人:“敕禁屠杀,何为有此肉?”厨人说:“豺咬杀羊。”娄师德便放心地食肉。厨人又为他进鱼。娄师德又问:“敕禁屠杀,何为有此鱼?”厨人说:“豺咬杀鱼。”娄师德大声呵斥道:“智短汉,何不言獭咬杀鱼!”于是,厨人改口说是獭咬杀鱼。娄师德才又放心地吃鱼。
『伍』 谁知道 《新唐书·娄师德传》 的翻译
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
狄仁杰未辅政,师德荐之,及同列,数挤令外使。
1.娄师德说:“这样做不行。你擦掉了唾液,这样就违背别人的意愿,是无法消除别人的愤怒的,你要想让别人消除怒气,就应该让唾沫自己干掉。”
2.狄仁杰当宰相之前,娄师德(在武则天面前)推荐他,等到他们同朝为官,(娄师德)一再排挤(他)让他到外地做官。
第一句省略较多,改用意译较好。直译为——娄师德说:“(这样做)不行。你擦掉了唾液,这样就违背了别人对你的愤怒的意愿,(不如)正好让唾液自己干掉。”
『陆』 误人最是娄师德,是什么典故
娄师德(630年-699年),字宗仁,郑州原武(今河南原阳)人,唐朝宰相、名将。
娄师德曾推荐狄仁杰担任宰相。狄仁杰拜相后,对此丝毫不知,多次排挤他,将他放了外任。武则天问狄仁杰道:“娄师德贤明吗?”狄仁杰道:“他担任将领谨慎守职,是否贤明,我就不知道了。”武则天又问:“娄师德知人吗?”狄仁杰道:“臣曾与他同僚,没听说过他知人。”武则天道:“我用你为宰相,就是娄师德举荐的,看来他确实知人啊。”然后拿出当初娄师德举荐的奏章。狄仁杰大惭,叹道:“娄公盛德,我被他宽容相待却不知道,我不及他太远了!《网络》
『柒』 娄师德唾面自干的故事
娄师德的弟弟被任命为代州刺史,临行之时,娄师德问道:“我是宰相,你专也担任州牧,我属们家太过荣宠,会招人嫉妒,应该怎样才能保全性命呢?”弟弟道:“今后即使有人吐我一脸口水,我也不敢还嘴,把口水擦去就是了,绝不让你担心。”
娄师德道:“这恰恰是我最担心的。人家朝你脸上吐口水,是对你发怒。你把口水擦了,说明你不满,会使人家更加发怒。你应该笑着接受,让唾沫不擦自干。”
(7)娄师德腿扩展阅读:
娄师德简介:
娄师德(630年-699年),字宗仁,郑州原武(今河南原阳)人,唐朝宰相、名将。
娄师德进士出身,由江都县尉累迁至监察御史。后以文官应募从军,西征吐蕃,立有战功,被任命为殿中侍御史兼河源军司马,主持屯田。又升任左金吾将军、检校丰州都督。
长寿元年(692年),娄师德回朝,任夏官侍郎,次年拜相,不久又任河源等军检校营田大使,内迁秋官尚书。后因征讨吐蕃兵败,被贬为原州员外司马。
万岁通天二年(697年),娄师德再次拜相,改任纳言,次年出任陇右诸军大使。699年(圣历二年),娄师德病逝,追赠凉州都督,谥号贞。
『捌』 谁知道 《新唐书·娄师德传》 的翻译啊
娄师德,字宗仁,郑州原武人。第进士,调江都尉。扬州长史卢承业异之,
曰:“子,台辅器也,当以子孙相诿,讵论僚吏哉?”
上元初,为监察御史。会吐蕃盗边,刘审礼战没,师德奉使收败亡于洮河,
因使吐蕃。其首领论赞婆等自赤岭操牛酒迎劳,师德喻国威信,开陈利害,虏为
畏悦。后募猛士讨吐蕃,乃自奋,戴红抹额来应诏,高宗假朝散大夫,使从军。
有功,迁殿中侍御史,兼河源军司马,并知营田事。与虏战白水润,八遇八克。
天授初,为左金吾将军,检校丰州都督。衣皮袴,率士屯田,积谷数百万,
兵以饶给,无转饷和籴之费。武后降书劳之。长寿元年,召授夏官侍郎,判尚书
事,进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后尝谓师德:“师在边,必待营田,公不可以劬劳惮
也。”乃复以为河源、积石、怀远军及河、兰、鄯、廓州检校营田大使。入迁秋
官尚书、原武县男,改左肃政御史大夫,并知政事。证圣中,与王孝杰拒吐蕃于
洮州,战素罗汗山,败绩,贬原州员外司马。万岁通天二年,入为凤阁侍郎、同
凤阁鸾台平章事。后与武懿宗、狄仁杰分道抚定河北,进纳言,更封谯县子、陇
右诸军大使,复领营田。
圣历三年,突厥入寇,诏检校并州长史、天兵军大总管。九月,卒于会州,
年七十。赠幽州都督,谥曰贞,葬给往还仪仗。
师德长八尺,方口博唇。深沉有度量,人有忤己,辄逊以自免,不见容色。
尝与李昭德偕行,师德素丰硕,不能遽步,昭德迟之,恚曰:“为田舍子所留。”
师德笑曰:“吾不田舍,复在何人?”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
“人有唾面,洁之乃已。”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
在夏官注选,选者就按阅簿。师德曰:“容我择之可乎?”选者不去,乃洒笔曰:
“墨污尔!”
狄仁杰未辅政,师德荐之,及同列,数挤令外使。武后觉,问仁杰曰:“师
德贤乎?”对曰:“为将谨守,贤则不知也。”又问:“知人乎?”对曰:“臣
尝同僚,未闻其知人也。”后曰:“朕用卿,师德荐也,诚知人矣。”出其奏,
仁杰惭,已而叹曰:“娄公盛德,我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远矣!”总边要、为
将相者三十年,恭勤朴忠,心无适莫,方酷吏残鸷,人多不免,独能以功名始终,
与郝处俊相亚,世之言长者,称娄、郝。
赞曰:“仁轨等以兵开定四夷,其勇无前,至奉上则瞿瞿若不及,行俭临下
以恕,师德宽厚,其能以功名始终者,盖近乎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者邪!
『玖』 娄师德是什么人
娄师德(630—699年),字宗仁,郑州原武(今河南原武西)人,唐朝大臣、名将。 娄师德自幼才思敏捷,弱冠便以进士及第授江都(今江苏扬州)县尉。娄师德的才能很快便使扬州(治江都县,今江苏扬州市)长史卢承业感到惊异。为此,卢承业对他说:“吾子台辅之器,当以子孙相托,岂可以官属常礼待也?”(《旧唐书·娄师德传》) 上元初年,娄师德又累补监察御史。 仪凤二年(677年),唐高宗李治鉴于来自吐蕃的威胁,颁发《举猛士诏》,在全国范围内招募勇士,以便进行军事反攻。娄师德虽身为文臣,却也应召入伍。唐高宗对娄师德的行为大为赞赏,特意让他假朝散大夫。 仪凤三年(678年),唐高宗以中书令李敬玄替其为洮河道行军大总管、西河镇抚大使、鄯州都督,工部尚书、左(一说右)卫大将军刘审礼为洮河道行军司马,统军出击(参见青海之战)。唐军各路兵马计达 18万,实谓空前。吐蕃闻讯后,以大论噶尔·钦陵督兵,严阵以待。七月,双方在龙支(今青海乐都南)交战。但唐军进展不顺,刘审礼于九月兵败被俘。而身为唐军主帅的李敬玄起初怯懦畏战,后来又消极防守,使唐军处处被动挨打。当李敬玄即率唐军奔逃至承凤岭(今青海西宁西南干户庄)时,被噶尔·钦陵率军包围。幸得左领军员外将军黑齿常之率500名敢死之士乘夜偷袭吐蕃兵营,击败吐蕃军,李敬玄才得以率军退回鄯州(治西都,今青海乐都),但唐军已损兵过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