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国际法研究生暑期学校

国际法研究生暑期学校

发布时间: 2021-09-07 06:37:58

❶ 全国招收国际法研究生的有哪些院校

国私方向的建议你考武汉大学!
国际商法方向建议你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国际经济法方向的建议你考中国人民大学!

❷ 请问国际法的研究生选哪个方向发展好些

如下:
国际公法更多的是跟外交相关的,比如国家啊、战争啊、引渡啊、豁免等等。
广义的国际私法有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一般而言,进商务部可能性大点。
国际经济法和金融法就业前景不错。
希望帮到你

❸ 国内考研 国际法哪个学校好 哪些学校冷门

最好的国际法国内比较著名的有北大,外经贸(国际经济法较好),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公法较好),武大(国际私法较好),厦大(国际经济法较好)。厦大在东南沿海很合适。冷门的话就是你在网上找一下看看哪个大学有国际法研究生招录资格那就报吧,不要报人大政法复旦南开之类的,大概剩下的都比较冷门了。就想起这么多应该还有好的如果有的学校没被提到还请各位相关校友多多原谅。

❹ 苏大法学院研究生哪个专业好

国际法,资源丰富,每年夏天有国际暑期学校。

❺ 考研,哪所大学的国际法专业最好

一般不具体分民法或刑法等其他方向
但建议报考民法或刑法等实力强的学校,别的不说。光司考就沾光

第一批(八所院校)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的法学院实力雄厚,对任何读书的人来说可能都是一个梦想。

北大跟人大一样,每学期开设的讲座很多,经常请一些国内外知名的学者和律师去讲课,很吸引人。不过北大法硕,对广大的贫下中农来说,他收的学费确实太贵了。除了4万多的学费,毕业论文答辩还要另外交钱,没有生活补贴,性价比不是很好。需要注意的:报考北京大学不能保证一定在北京上学,每年分数排名在后的要去深圳研究生院。关于北大深院:

1、同样是法律硕士,其他学校收费每年或5000或8000或10000不等,本部也只有14000元。但每年北大深院是22000元。悬殊甚大。

2、尽管有个别优秀的老师来深圳上课,但在整体上,其师资、图书、体育设施等严重欠缺,和本部相比差距较大。

当然,如果有意在南方的广州与深圳工作(很有钱的城市,法律职业也比较发达。)同学,我觉得去深圳读书也是可以接受的,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而且真心做学术的这年头也不多!

中国人民大学

培养法硕历史悠久,实力雄厚,是第一批开始招收法硕的学校之一。

人大每年报的人在2500以上,录取率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从04年开始招生规模缩减将大大提高报考难度。学费不便宜,往年(现在已经没有了)有20左右的公费名额,公费分数线在370左右。另外人大由于宿舍比较紧张,所以不解决住宿,但学校最后会尽力想办法解决的,人大每年在大运村给安排部分住宿,那边环境很好,学习生活都很方便,离人大也不远。

人大对就业工作非常重视,每年人大法硕都能找到不错的工作--人大毕业生向来有去国家机关的传统,人脉很广。03年结业的形势不太好,又遇上了非典,但是单单就人大法硕的就业来说,还是不错,比法学总体会好一点。去机关的最多,占一半以上。留北京的也很多,一班因为应届生比较多,三分之二上都留在了北京。去部委的不少,中纪委、工商总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公安部、质检总局、审计署、国务院对台办等;回省的很多都在省厅机关,或者在一些大单位的省级机构,如保检会分会。有部分去了公检法,如北京市高检,一中院,区级法院。去银行也比较特别多,除了北京也许去广州的最多,有广州日报2个,市委办公厅,人事厅,中行深分,广东中行等等。还有部分去了企业,象什么中兴,大唐之类的。

人大法硕只有2年,这是全国唯一的,早毕业早就业,未尝不是好事!

中国政法大学

大量的公费和地处北京,吸引了千万学子,是该校难考的最重要的原因。再次,他是中国最大的专业法律大学,校友多,就业不错,最后学费也不高,性价比比较高。所以中国政法大学报名人数比较稳定,一直维持在2000人左右。不利的地方是政法的法硕上课地点在昌平,离市区较远,坐公共汽车需要2个小时左右时间,也有可能丧失一些交流、聆听知名教授授课、找兼职实践的机会。

对外经贸大学

硬件很好,就像上海的复旦,吃的好,住的好,还在繁华的朝阳区,离CBD中心近,宿舍还有凤凰卫视看。国际法实力雄厚,与经济有关的学科以及与外贸有关的学科实力很强大,也是一个可以利用的资源。贸大名气没北大人大响,但学费不贵,就业不错(主要去“国”字号的大型企业以及跨国公司以及与经贸有关的国家机关),是值得报考的学校之一。

吉林大学

03年宣传的比较多,法律硕士们也很团结,学校对法硕培育也比较重视,在BBS上吉林大学法学院的老师还专门开设一个专栏介绍吉大的情况。04年有2200人报考,这跟吉林大学对法硕的重视程度和雄厚的法学实力是分不开的。但吉大的缺点也很明显:地域较差,东北三省的重工业比较发达,但服务业太弱;就业信息的获得有限,从其今年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来看,大部分人留在了吉林省工作-在中国,就业的地区性歧视在短期内仍然无法消除;外部声誉方面与原来的法学四大天王中的其他几位相比已经有所下滑。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与吉林大学比较相似。原先可能对法硕不太重视,不过现在有所改观,新设立了以院长曾令良为首,主抓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莫洪宪等为副的法律硕士培养中心(各校现在几乎都已经成立独立的“法律硕士管理中心”等类似的专门机构,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法硕师姐师哥抗争的结果。),其中有曾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律师的教授指导实习,有律师事务所和弱势群体救助中心可供实习,任课老师都是至少在武大小有名气的中青年教授博导,师资力量还可以。

不过由于法律硕士还属于新兴事物,甚至在一些任课老师中仍存在误解,教理论法学的老师大都对法硕薄有微词,而教行政法,刑法等课的老师则较重视法硕。武大整个校风很自由,有最漂亮的校园,到樱花开放的时候,确实很美-武汉大学是全国最漂亮的校园。

华东政法学院

我国历史最悠久也是实力最强的法学教育-“五院四系”。 “五院”是:中国政法学院(现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学院(现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学院(现西北政法大学)、中南政法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华东政法学院。 “四系”是:北京大学法律系、人民大学法律系、吉林大学法律系、武汉大学法律系。

这些才是现在我国法律教育的顶峰所在。甚至可以有点夸张的说,只有这五院四系的法学毕业生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法学“科班出身”。

优越的地理位置,全国的经济中心,自由法制的社会氛围,上海自然很有魅力!在上海开设法律的大学不少于10家,但只有华政在这五院四系之中,复旦法学院的上升势头很强,不过至少现在他的法学教育实力还不能和华政相比。华政有法学教授40多位,博导数十位,法学博士点四个。考华政容易一些,因为招生名额多。如果不想去北京,选择华政也是不错的。

西南政法大学

传统的法学院,深厚的历史底蕴,学术特点体现务实。03总人数259人,按生源地分5个班,住宿为新装修宿舍,约30平米,带卫生间,水房,201电话,宽带接口,空调,家具与床一体,费用1200/年。

西政是有理由骄傲的,强大的法学科研实力,辉煌的法学业绩,大量优秀的法学毕业生分布全国各地,让法律院校汗颜的“西政现象”等等。当然,也有地理位置偏僻,降为“地方队”的尴尬,但仍旧无法掩盖它在法学界的地位!04招生规模很大,而其地域的局限又掩盖了其在就业方面和传统人脉方面的优势,一部分考生会选择其他院校,另外由于不提供生活补助、奖学金和公费医疗,吸引力在下降。但说实话在法律系统中,他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第二批(五所院校)

厦门大学

环境一流,在那里上三年真的一点都不亏。厦门经济不错,法学院实力雄厚,是第二批招生的,厦大的就业也不错。

南京大学

学费很低,就业很好,南大的牌子也不错。虽然南大法学院实力是确实比不上人大北大,但因为江苏是一个经济大省,南大的法硕在本省就可以找到不错的工作。南大法硕学习气氛特别刻苦,很另人钦佩。基本情况:

1、招生名额一直控制在80左右。

2、有十个公费名额,不用交培养费和住宿费,均为应届生,每月享受研究生补助。

3、对自费生和委培生提供国家助学贷款。

4、复试公平,严格的差额复试。

5、外地生提供住宿,五人一间,每人600/年。

6、授课老师都是最受欢迎的老师,与法学硕士的配置完全相同。

7, 第一学年末分配导师,每个导师大约带5名左右。

中山大学

新生进中山大学,首先学校给我们介绍中大历史,校训和中山先生的精神。法学院在中大历史不是很久,在中国不算前几名,但肯定不算差的法学院。对法硕也非常重视。另外中大招生广东省考生占多数。

中南政法学院

中南政法大学法学实力一般,但幸运的是它与别人合并成立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成为原来5大政法院校中唯一的211院校,这样在学校硬件,资金投入方面无疑占了一些优势。

西北政法学院

业内人士都知道西政的实力不错。 大家都在研究生楼上住,收费一模一样。宿舍按级分不按专业分,一个宿舍四个人有阳台有空调。各方面都不错。03年有近30个公费名额。

第三批(九所院校)

复旦大学

借助上海的优势,前景不错。复旦的学生在上海就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对全国各地想去上海发展的学生来说,吸引力特别大。不过应届生人事档案调入学校,外地生员户籍调入学校;非应届毕业生一律不转户口和档案。

浙江大学

给的我感觉就是“三美”:美食、美女、美景。浙大就在西湖边上,风景很美,伙食也不错,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女就不用说了吧。 基本情况:

1、法学院在合并以前属于杭大,但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已有了长足的进步。浙大有雄厚的资金,在引进人才和教学质量方面可谓不遗余力。浙大的强项是法理学、宪法和行政法,其中李龙,孙笑侠,林来梵都是国内外著名学者。在民商法方面,原来确实比较弱,但是马上将变得“强大的不能再强大”,原因是法学院即将引进几位超重量级的人物。在刑法方面,今年增加了硕士点。

2.对法硕的教学非常重视,每天上午都是课满,有的老师说相比法学硕士,更喜欢法硕。每两个人跟一个导师,学习上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去问。压力挺大,因为法硕和法学硕士一样,要在核心刊物发表文章才能发学位证书。不过这体现了浙大培养方案的严谨务实。

3.待遇方面,与别的研究生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往界生没有补助与医疗保险。住的是硕博楼,居住氛围感觉不错。

黑龙江大学

无论地理位置还是法学实力都是很一般,还不如辽大,估计是为了照顾东北三省的缘故,各省都有且只有一所法硕院校;如果想留在黑龙江工作,还是可以考虑的。

湘潭大学

实力一般,师资还可以,历史悠久,适合附近考生或者有意去广东一带工作的学生报考,经济实惠,就业主要去南方的广州深圳佛山等,法学实力比湖南大学强,有几个在法学界响当当的人物,入他们的法学院院长邱兴隆教授,知识产权的冯晓青教授,还有几个国家级或省级的青年法学家。

四川大学

法律系传统上有一定的实力,就业方面亦可。同时因在西部,分数线不可能太高,且自主划线,有望降分录取。每年都接受调剂。

安徽大学

限于本省,实力一般,为地方培养法律人才。

苏州大学

苏大的法学实力较强,历史更是悠久,可以追溯到国民党的动武大学法学院,加上苏州异常发达的经济实力(比省会南京发达的多),就业很不错。

山东大学

在山东是绝对的老大,其他学校和它水平差距很大,合并后实力和吉大有一拼,师资力量强大。就业显然也受到地理位置的局限。

郑州大学

限于本省,实力一般,为地方培养法律人才。

第四批(六所院校)

清华大学

法学楼非常气派,我估计大门口的那几跟柱子一根就值几百万。法学院资金雄厚,发展很快,对法硕非常重视,学院从03年开始加大力度注重法硕的培养。住宿条件不错,女生三人一间,男生两人一间,一般是一个法硕和一个法学研究生住一起。不过招生人数比较少,每年报考的人数比较多,所以难度大。考上的都非常珍惜这个学习的机会,学风是有目共睹的。往年的毕业生就业不错,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一些大的企业事业单位都有人去了。但由于不是传统法律名校,整体实力还逊一些,毕业生以后发展不象人大北大吉大那样有人脉支撑。另外清华大学在深圳设了一个研究生分院,那边招100的法硕。不过有人反映那边的情况不是特别理想,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很大。

南开大学

法硕可以选修任何法学的课程,无论是研一还是研二的,只要教室可以坐的下。老师是南开法学院最好的老师,因此师资问题是不用考虑的。上课的地方是南开教学设施最好的地方—模拟法庭,是法硕专用的教室。法硕的统一教材是司法部法学教材编辑部组织编写的,每本书的撰稿人都是本领域的权威人士。法硕研究生都住在校外,因为学校住宿条件有限,法硕也安排在校外住宿。四人一间,单独卫生间,有电扇,每人一个书桌和大衣柜还有一个贮物箱。条件还是不错的。实力一般,但牌子好就业好啊,是天津考生第一选择.

山西大学
限于本省,实力一般,为地方培养法律人才。

兰州大学
限于本省,实力一般,为地方培养法律人才。

云南大学

地方太过偏远,虽然云大实力很强,但现状不好,又因为出了马事件,未来发展前景堪忧,就业方面也受地域限制多多。

辽宁大学

对法硕还是比较重视的,在大连与沈阳就业还是很有区位优势的。

第五批(十一所院校)

贵州大学限于本省,实力一般,为地方培养法律人才。

海南大学

实话实力一般,但海南做为一个经济特区,东南沿海地区的发展是他的一个卖点,今年报考人数不多,接受调剂。

河南大学限于本省,实力一般,为地方培养法律人才,更何况还有法律实力名气更强的郑大。

湖南大学
实力一般,历史悠久,适合附近考生报考,经济实惠。

南京师范大学

地理位置不错,江苏省经济实力很强,法学实力也不错,法理学、诉讼法学蛮有实力,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就是他们法学院的院长公丕祥教授。

江西财经大学
限于本省,实力一般,为地方培养法律人才。

烟台大学

地理位置好,自然环境一流,民商法学实力在全国很有影响,有几个著名教授。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在北京,就业渠道稳定,很强的军事院校色彩,以后会越来越受到考生关注。

上海交通大学

2002年6月才成立法学院。交大04年是第一年招法硕,在宣传上有其可圈可点之处!他的吸引力在于二年半二万元学费上,这在第一档高校中,无疑是很低的,而上海的地缘优势也是很强的!这无疑会成为很多考生报考的目标。他的缺点在于他不是法学传统强校,在业内人脉不足。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

新增招生单位中最受期待的,当然他的吸引力一是传统法学实力强悍,二是地处北京的优势,三是未来的就业期望较高,四是他们有意在法硕教育探索方面作出一点贡献!05年不招生,估计与去年的招生丑闻有关吧。

❻ 我要报考国际法研究生

我是苏大国际法专业的。其实苏大的国际法专业考试还是很重基础的。建议你先系统强化一下,接着把历年的试题拿来研究一下。还有一点,关注一下我们专业几个老师的研究方向和最近研究的热点,特别是陈立虎老师的。(他是把关的)很可能他关注的点就会考一两道大题。我去年帮我的学妹压对了。
因为我也快毕业了,所以现在具体的情况不是很了解了。总而言之,国际法专业招的人最多,只要你实力不差就问题不大。
P.S.不要以为自己哪方面强就不去复习,整体实力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❼ 关于申请国际法专业研究生留学问题

1.首先国际法这个专业留学肯定是有意义的。现在的国际企业并购行为非常普遍,每次这一类的活动都需要法律方便的专业人才。假如一个人拥有两个国家的教育背景,学的是法律知识,同时又有很强的外语能力那就业肯定不是问题,这一点你可以放心。回国之后的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外资机构,中外合资机构,留学移民机构等位置。这几个工作导向对法律人才都有很高的需求。
2. 国际法这个专业在任何国家都有很顶尖的学校,主要看你自己比较喜欢哪一个国家的氛围,同时将来想从事哪一方面的工作。一般来说英美的法律都很硬,但是也非常难读。以美国为例,基本上读法律专业的都是走的贵族路线,美国的好几任总统像克林顿,奥巴马,国务卿希拉里等全部都是律师出身。进欧美名校的法学院需要非常高的学术水准,不单是英文读写要极其流畅,同时思维要敏捷记忆力好,善于思辨。美国那边法律比较好的有耶鲁,布朗,芝加哥等等,这些都是世界级的名校,想进去比较困难。
3. 既然你选择了这个国际法的专业最好就不要中途转,转来转去费时费力还浪费钱。如果你对专业有犹豫的话最好出国前就做好相关咨询,不要出去了又后悔。网络教育是否被承认不太好说,你要咨询你申请去的学校才行。

❽ 关于国际法的考研

我对其他学校不了解,不过我是华东政法学院的学生,也上国际法,所以了解,并且问过关于考研的事,大家都关心嘛.
我建议你报这个学校,有以下几点原因:
1.上海是个国际大都市,我们学校的老师经常打这方面的官司,有经验.当然华政的法律本来就好.
2.华东政法学院对数学要求不高,甚至不会也可以的,它录取有面试,只看中法律知识,当然法律好心理素质不好的也不要(今年的第一名和其他十几个就被淘汰了)
3.院长是王虎华,我认为他是个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人,为人随和,对同学好,不论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
4.在这里学习不错,并且英语好的话,可以获得国际交流生的资格.
5.华东政法学院有个特点就是人文关怀,只要你有合理要求,一定满足.
6.上海是中国GAY最多的地区,我们学校就有,我觉得没什么.
这就是我所了解的,不知是否符合你.

❾ 咨询哪些大学招收国际法专业的研究生

华北地区:
北京高校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理论 法律史 宪法与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诉讼法 经济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国际法
北京大学 法学理论 法律史 宪法与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诉讼法 经济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国际法
中国人民大学 法学理论 法律史 宪法与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诉讼法 经济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国际法
中国政法大学 法学理论 法律史 宪法与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诉讼法 经济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国际法
清华大学 法学理论 宪法与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诉讼法 经济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国际法
对外经贸大学 民商法 经济法 国际法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法学理论 刑法 诉讼法
北京工商大学 民商法 经济法
北京师范大学 法学理论 刑法
中央民族大学 宪法与行政法 经济法
北方工业大学 法学理论 经济法
外交学院 国际法
中央财经大学 民商法 经济法
首都经贸大学 经济法
中共中央党校 法学理论 经济法
北京邮电大学 民商法
北京科技大学 民商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民商法
北京交通大学 经济法
中国农业大学 经济法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刑法
北京理工大学 法学理论
中国地质大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天津高校
南开大学 法学理论 法律史 宪法与行政法 民商法 诉讼法 经济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国际法
天津师范大学 宪法与行政法 经济法
天津财经大学 经济法
天津商学院 民商法
天津大学 经济法
天津工业大学 经济法

河北高校
河北经贸大学 民商法 经济法 国际法
河北大学 宪法与行政法 民商法 诉讼法

山西高校
山西大学 法学理论 宪法与行政法 民商法 诉讼法 经济法 国际法
山西财经大学 经济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内蒙古高校
内蒙古大学 宪法与行政法 民商法 诉讼法
东北地区:

黑龙江高校
黑龙江大学 法学理论 法律史 宪法与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经济法
哈尔滨工程大学 经济法
东北林业大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吉林高校
吉林大学 法学理论 法律史 宪法与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诉讼法 经济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国际法
延边大学 宪法与行政法 民商法
东北师范大学 宪法与行政法
长春理工大学 宪法与行政法
长春税务学院 经济法

辽宁高校
辽宁大学 法学理论 宪法与行政法 刑法 诉讼法 经济法 国际法
大连海事大学 国际法 民商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东北财经大学 宪法与行政法 民商法 经济法
中国刑警学院 刑法 诉讼法
东北大学 宪法与行政法
沈阳师范大学 法学理论 民商法
大连理工大学 民商法
华东地区:

上海高校
华东政法学院 法学理论 法律史 宪法与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诉讼法 经济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国际法
复旦大学 法学理论 法律史 宪法与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诉讼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国际法
上海交通大学 法学理论 宪法与行政法 民商法 诉讼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国际法
上海社会科学院 法学理论 宪法与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国际法
同济大学 法学理论 宪法与行政法 民商法 国际法
上海财经大学 宪法 经济法 国际法
上海海事大学 民商法 国际法
上海师范大学 法学理论 法律史
上海大学 法学理论 宪法与行政法 刑法
上海海运学院 国际法 民商法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国际法
华东师范大学 宪法与行政法

江苏高校
南京大学 法学理论 法律史 宪法与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诉讼法 经济法 国际法
苏州大学 法学理论 法律史 宪法与行政法 刑法 诉讼法 国际法
南京师范大学 法学理论 法律史 宪法与行政法 民商法 诉讼法
东南大学 法学理论 宪法与行政法 民商法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经济法
河海大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南京理工大学 民商法

浙江高校
浙江大学 法学理论 宪法与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诉讼法 经济法 国际法
浙江工商大学 民商法 诉讼法
宁波大学 民商法

安徽高校
安徽大学 法律史 宪法与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诉讼法 经济法 国际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民商法 经济法
安徽财经大学 经济法 国际法

福建高校
厦门大学 法学理论 宪法与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诉讼法 经济法 国际法
华侨大学 民商法 经济法
福州大学 经济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江西高校
南昌大学 刑法 民商法 诉讼法 经济法
江西财经大学 宪法与行政法 刑法 诉讼法 经济法
江西师范大学 宪法与行政法

山东高校
山东大学 法学理论 法律史 宪法与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诉讼法 经济法 国际法
中国海洋大学 宪法与行政法 经济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国际法
烟台大学 法学理论 刑法 民商法 国际法
山东科技大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青岛大学 诉讼法
华中地区:

河南高校
郑州大学 法学理论 法律史 宪法与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诉讼法 经济法 国际法
河南大学 法律史 刑法 民商法 诉讼法

湖北高校
武汉大学 法学理论 法律史 宪法与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诉讼法 经济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国际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法学理论 法律史 宪法与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诉讼法 经济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国际法
华中科技大学 法学理论 民商法 经济法
华中师范大学 宪法与行政法 民商法 经济法
中南民族大学 法学理论 宪法与行政法
武汉理工大学 经济法
中国地质大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华中农业大学 经济法

湖南高校
湘潭大学 法学理论 法律史 宪法与行政法 刑法 诉讼法 经济法 国际法
湖南大学 法学理论 宪法与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经济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国际法
湖南师范大学 法学理论 宪法与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国际法
中南大学 刑法 民商法 诉讼法 经济法 国际法

华南地区:

广东高校
中山大学 法学理论 法律史 宪法与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诉讼法 经济法 国际法
广东商学院 宪法与行政法 诉讼法
暨南大学 民商法 经济法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国际法
深圳大学 国际法
华南师范大学 民商法
华南理工大学 经济法

广西高校
广西师范大学 法学理论 国际法
广西大学 民商法

海南高校
海南大学 民商法 诉讼法 经济法
西南地区:

重庆高校
西南政法大学 法学理论 法律史 宪法与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诉讼法 经济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国际法
重庆大学 法学理论 民商法 经济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西南师范大学 民商法

四川高校
四川大学 法学理论 宪法与行政法 民商法 刑法 诉讼法 经济法
西南财经大学 刑法 民商法 经济法
四川社会科学院 民商法 经济法
电子科技大学 宪法与行政法
四川师范大学 宪法与行政法
西南交通大学 法学理论
西南科技大学 经济法
西南民族大学 法学理论 诉讼法
四川外语学院 国际法

贵州高校
贵州大学 宪法与行政法 民商法 国际法
贵州工业大学 经济法

云南高校
云南大学 法学理论 宪法与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经济法
昆明理工大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云南民族大学 经济法
云南财贸学院 经济法
西北地区:

陕西高校
西北政法学院 法学理论 法律史 宪法与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诉讼法 经济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国际法
西北大学 民商法 经济法 国际法
西安政治学院 法律史 诉讼法
西北工业大学 经济法
西安交通大学 经济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甘肃高校
兰州大学 宪法与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经济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国际法
西北师范大学 法学理论
西北民族大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青海高校
青海民族学院 民商法

宁夏高校
宁夏大学 法学理论

新疆高校
新疆大学 法学理论 国际法
新疆财经学院 经济法

❿ 国际法专业研究生院校排名

武大、厦大、贸大前三(可查询国际法国家重点学科);其它综合实力比较强的如北大、人大、中政之类的!

热点内容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方案 发布:2025-05-21 13:29:14 浏览:494
求生之路在哪里下载 发布:2025-05-21 12:53:48 浏览:796
关于数学名人名言 发布:2025-05-21 12:49:49 浏览:889
美女老师让我 发布:2025-05-21 12:43:26 浏览:891
武汉汉阳美术 发布:2025-05-21 12:19:40 浏览:787
高二物理补课 发布:2025-05-21 11:08:24 浏览:304
什么网游可以挂机 发布:2025-05-21 10:37:31 浏览:11
piano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5-21 10:07:13 浏览:852
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 发布:2025-05-21 10:04:36 浏览:654
班主任节视频 发布:2025-05-21 08:52:45 浏览: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