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爱哭家访
① 小班幼儿哭闹观察记录分析及措施
,小班自由活动中爱哭的孩子幼儿园观察记录来 源 于 f范/文-家 } 幼儿情况:瞳瞳~女~3岁。活泼、好动~胆子很小~爱哭~喜欢喝牛奶。开学几天~她一直哭不停。但只要有人哄她~她就不哭了。平时很好动~喜欢与同伴交往~只要一不顺心就会哭个不停。这时如果有牛奶~她就不哭了~等到牛奶喝完了~她又开始哭~真是个爱哭的孩子。
观察者:Mf
观察时间:2017年9月7日上午
观察环境:自由活动中。
观察实录:
今天是开学第五天~妈妈和前几天一样抱着瞳瞳进来了~瞳瞳抱着妈妈的脖子~哭得很厉害~不愿意和妈妈分开~我想上前抱她过来~她紧紧地抓着妈妈的脖子不放~要妈妈一直抱着她。妈妈走的时候情绪非常激动~想要挣脱老师的手去追妈妈。吃点心时~瞳瞳不愿意吃幼儿园准备的饼干、牛奶~
1 / 3
1/3页
而要喝她自己带来的牛奶~而且一边喝一边不停地哭~只有自己哭累了才能平静下来。在午睡时~她坐在自己的小床上~就是不愿意躺下去~说自己不想睡觉。可是过了不久~她就倒在床上睡着了。
分析:
瞳瞳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因为第一次接触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感到害怕;另一方面~是因为家长很宠爱自己的孩子~使其显得比较娇气~所以觉得离开自己的家人没有安全感。在幼儿园~每个孩子都会逐渐变得独立自主~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做~也要接受幼儿园一日常规的训练~所以孩子一开始会不能适应而退缩~想要寻求家长的庇护。
建议与措施:
1.作为刚入学的小班幼儿~瞳瞳的表现是正常的~只是比一般的孩子哭的时间持续得长一些~她需要通过自己的观察来确定这个新环境是安全的~有趣的~从而逐渐喜欢待在这里学习。我们除了做好安抚工作之外~也要从她感兴趣的方面鼓励她表现自己~让她体验到快乐从而增加对幼儿园的喜爱之情。
2 / 3
2/3页
2.老师要与家长互相配合~家长来园时要果断地离开~并告诉幼儿要勇敢~好好与小朋友一起玩。在这个过程中要循序渐进~让她自己愿意去做这些事情~让她明白没有危险~都是很开心的事。并且对她的进步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才能使她真正喜欢上幼儿园。
② 中班幼儿最近爱哭怎样安慰家长语句
孩子的哭闹是最消耗父母精力和耐心的一件事,如果父母懂得运用恰当好的语言和肢体动作,孩子会更容易接受这种安抚。
一:主动跟孩子道歉
有些时候,即使不一定全是孩子的错,如果大人懂得略过一些不必要的争辩,会让事情能得到更快的解决。
这一句道歉,一句温柔宽心的话语,一个紧紧的拥抱,都来源于父母背后对孩子的每一份爱,只有当父母用最深的爱,最温柔的坚持和最温暖的怀抱,慢慢地,孩子会自发地形成一种自制的能力,放弃那种发脾气哭闹的方式,还你一段更和谐更美妙的亲子之旅。
③ 大班幼儿爱哭的原因
一般情况是小孩生病后往往变得脾气大了,爱哭了,或是家里来了长辈:如祖父母、外祖父母,小孩有了“仗势”,尤其是一些独生子女,容易变得娇气,爱哭。在正常情况下,有的小孩爱哭,常常是用哭声作手段引起父母注意,达到某种目的。或许,他还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或要求,急了就哭,以哭“说”事。还有一些孩子没有养成爽快地提出自己的请求,或对家长的要求表示自己态度的习惯,在他们不痛快时就哭。有的父母只注意就事论事,问清哭的原因。加以解决就完了。他们常忽略了教育孩子应该怎样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教育孩子懂得爱哭不是好孩子。由于家长一次次的忽略,一次次地在孩子哭了之后满足他的愿望,有的孩子就渐渐地形成了爱哭的习惯。
孩子爱哭和缉户光鞠叱角癸携含毛感情脆弱也有关系。由于幼儿认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局限性,情绪上往往易表现为爱冲动和不稳定性。因为一点委屈或不满就大哭大闹,或者本来正在哭着却又破啼为笑。一般的孩子都会表现出感情脆弱的一面,尤其是在受到伤害时都会哭。有的孩子对诸如疼痛,惊奇,快乐,恐惧等刺激的反应就
更为强烈,对周围的事物尤其敏感。别的孩子不在乎的一些小事,也会使他们感受到刺激而异常激动。
许多研究人员认为,造成孩子比较脆弱,遗传因素和周围环境是两个重要的原因。在感情脆弱,敏感的孩子中,约有10%是天生的,另外一些则是后天原因造成的。有些父母感情就比较脆弱,易激动,往往传给孩子。还有一些孩子自小比较自卑,遇到一点事就觉得受到伤害,心理承受不住。一般说来,感情敏感脆
弱只是孩子个性的一方面,作为家长应该积极引导孩子,有意识地锻炼孩子。
每当孩子哭泣时,父母首先应弄清楚是怎么哭的,是真哭还是假哭,是大哭大闹,还是一般的小哭小闹,哭的原因是什么?确定后就可采取措施使其停止哭泣。有一点家长要明确,不能一哭就抱。孩子哭往往是向大人“求援”,见你不理他,哭一会儿,便也觉得没有意思
④ 小孩子爱哭
孩子哭,就说明在发脾气. 孩子爱发脾气是一种正常现象。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易冲动,自制力差,对挫折的容忍程度是有限的。孩子要到外面玩,家长不允许,为什么不允许,他不明白,有可能就要通过发脾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而4岁以上的孩子,对挫折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初步明白了一些事理,如果还频频哭闹、经常发脾气,其原因大多在家长身上。说明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存在问题,使孩子养成了好发脾气的习惯。 脾气发作不仅严重损伤孩子的情绪和生理状态,而且也使家长狼狈不堪,感到很棘手。所以您要想方设法制止孩子哭闹、发脾气。怎样制止呢?一定要根据发脾气的原因“对症下药”,方能奏效。 一、因为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由于家长的溺爱,有的孩子稍不如意便大哭大闹,家长决不要让步和造就,不然会助长孩子的脾气。最简单的办法是把他单独放在房间里,作短暂的隔离,冷落他一会儿,让他有时间冷静下来重新考虑下一步怎么办。即使在外面也一样。如此反复几次,孩子就会感到自己发脾气、哭闹都毫无意义,得不到家长的注意,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慢慢地就不再乱发脾气了。每次发作平息后,家长要记住为孩子讲道理,及时进行下面教育。要告诉孩子刚才的行为是不好的,采取发脾气的办法要挟父母满足自己的需求,是达不到目的的。要让孩子知道父母还是爱自己的,只是不爱自己的撒泼行为。这样既可以教育孩子今后不再乱闹,也可以避免孩子疏远父母的亲情。 二、由于受忽视而乱发脾气。对于这样的孩子,要安抚他们并转移注意力。孩子越小,情感越不稳定,注意力也越容易转移。当发生不愉快时,要采用活动转移法,让他们在游戏活动或体育活动中宣泄内心的紧张。比如,孩子想妈妈了,而妈妈加班还未回家,孩子委屈得不得了,乱扔东西,怎么劝都不行。这时,家里人可以有意识地提起孩子平时最感兴趣的一件事,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例如,给孩子讲个爱听的、好玩的故事,或者带孩子去玩最喜爱的荡秋千游戏,等等。一定要从爱心出发,从感情上安抚他,哄劝孩子不哭;要有耐心,千万不要训斥指责,更不能动怒打骂。否则,孩子的脾气只会愈演愈烈。 三、由于不被理解而发脾气。3岁以上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对某一件事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提供充分表达内心想法的机会。有时候当孩子喋喋不休地向家长讲述某件趣事时,家长们却常因忙于自己的事情,漫不经心的点点头或哼哼两声,那么孩子会十分恼火的。所以,家长不妨暂时放下手中的事务,以专注的神情倾听孩子的话语,以欣赏的态度理解孩子的话语,并饶有兴趣地和孩子聊一聊,说一说,那对孩子将会是莫大的支持和鼓励。 四、因为不能延迟满足而发脾气。多数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对于自己想要吃的或想要玩的东西根本没有耐心多等待一会儿,尤其对于就在眼前的诱惑物。曾经有过一个心理学实验,要求幼儿等待15分钟作为取得好吃的糖果的条件,否则,只能得到不好吃的糖果。结果,幼儿的表现依实验条件不同而变化;糖果不在眼前时,幼儿坚持等待的时间最长;有一种糖果(好吃的或不好吃的)在眼前时,幼儿能等待的时间减半;两种糖果都在眼前时,幼儿能等待的时间最短。说明幼儿对眼前的诱惑物不易抵制,自制力比较弱。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有意识地在平日里训练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从一件件小事做起,不要让孩子学得,只要是我想要的,爸妈都会立刻满足,形成一种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感觉。这样当孩子偶尔不能如愿以偿的时候,就容易大发雷霆。 除了以上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之外,家长还要注意自身的言行。家长的言行是孩子行为的一面镜子。 一、家长的教育态度要一致。当孩子发脾气时,千万不要在成人中间形成几派,有人不理睬,有人去哄劝,有人离孩子而去,还有人跑到孩子面前讨好,更不要当着孩子争论。成人彼此之间一定要沟通好,一旦孩子发作,全家人采取一致的态度。否则他就会更加哭闹不止。 二、家长切记自已不要经常发脾气。有一次在商场的玩具部我看到了惊心动魄的一幕。有个妈妈突然抬高声音说:“上个星期刚买过,又要买。”俨然在告诉大家,我的孩子不讲理,我不给他买的原因是刚买过,不是不给他买。我觉得这个妈妈有点心虚,不给孩子买玩具有什么丢脸的?不买就是不买,给孩子讲清道理就行了。可她的方法有点走样,而孩子又非要不可,她就拖着孩子向外走,孩子则闹着往里拽。妈妈脾气大发,啪啪打了孩子两下,孩子哇地哭了起来。于是,这个妈妈不上分说拖着哭着的孩子慢慢消失在人群中了。有了这么一个好发脾气的妈妈,不想让孩子发脾气都难。 因此,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不乱发脾气,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让孩子保持积极情绪,控制不良情绪的爆发。
⑤ 幼儿爱哭怎么办
最好办法还是爸爸妈妈陪着……
⑥ 幼儿教育随笔 遇事爱哭的孩子怎么办
有的孩子脸皮特别薄,遇事特别爱哭,而且非常敏感,容易激动。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要先了解孩子哭的原因。 1、表示同情 孩子哭表明他是个敏感的人。对于这种孩子,要以同情的方式来拉近与他的关系,让他信任你。同时也要鼓励他坚强,让他学会自己控制和克制哭的不良习惯。 2、倾听哭诉 家长可以做一个倾听者,了解幼儿哭的原因,然后帮助他分析问题的所在,让他明白其中的道理,从而减少哭的机会。 3、转移注意力 用一件新奇的玩具或一件他喜欢做的事情来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有事情可做,从而忘记哭的原因。 4、提出希望 当孩子有进步时,要多鼓励他,同时给他提出新的希望:你今后要不哭了就更好了。此时孩子更容易接受意见,改进自我。 5、适当暗示 通过讲故事:《红眼睛的小白兔》的方式让幼儿知道长期哭对眼睛不好,以此来暗示孩子自己控制哭的行为。 6、适当哭一哭 7、帮助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