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老师的师德
教师的师德要在爱中体现。教师对学生的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一种无私的爱。教师要具有无私的爱,必须高度重视个人修养,端正教学思想,更新知识结构,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常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教师的师德要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体现。一个人在校学习的时间和记忆力是有限的,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所以教学的立足点应由“知识灌输”转向“能力培养”,逐步使学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主动地把学到的知识化成能力和素质。
教师的师德要在身教中体现。教师榜样像一面旗帜,树立在学生面前。教师要对学生一生负责,必须正视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才能为人师表。教师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率先垂范,才能使学生感到可敬、可佩,形成制约力
师德,不是长篇大论的大道理。它是教师生涯中的一点一滴,折射出每个教师人性的光辉,让满天下的桃李如沐春风。
2. 什么是师德师风
“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师德师风是教育工作者的灵魂。
对于师德师风问题,不少教育家及国家领导人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等,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是为人师表,教师都是必须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的人。
(2)什么是老师的师德扩展阅读: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教师执着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另一方面,师德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成长。
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
3. 老师的师德是什么
教书育人是老师的职责,所以老师应该做好榜样,但是有特殊情况可以例外,毕竟老师也是人嘛!
4. 老师的师德是什么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5. 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道德,简称“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是教师的从业之德,是对教师这一行业者的道德要求。它是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包括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道德范畴、道德修养、道德行为等内容。师德是教师职业实践的产物,具有稳定性和继承性的特征,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就其内涵而言,师德通常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主要包括:(1)忠诚于教育事业。要求教师正确处理事业需要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具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严谨治学、勤于进取。(2)热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它要求教师践行以学生为本、教书育人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因材施教,诲人不倦。(3)团结协作。要求教师正确估价个人的作用,尊重他人的劳动,加强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彼此互勉共进;关心集体,维护学校的整体利益与荣誉。广义的师德包括对教师个人道德的全面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和教育并不局限在课堂上,教师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都是一种教育。要承担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职责,教师对自身的道德、人格要有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求教师不仅在教育工作中做到严于律己,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还要模范遵守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在各个方面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教师之所以要遵守职业道德,主要是因为,人民教师作为人类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各种人才的培养者,对于传播人类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影响人类未来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职业道德同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家兴盛紧密相连。教师的职业道德体现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着整个社会教师的利益,它对促进教师完成教书育人工作,陶冶学生的情操,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起着重要的作用。
6. 教师的师德最主要表现在什么
何谓师德?其实我们并没有一个相对标准的答案。但我认为一个有师德的老师,应专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素属质:
一、要有高尚的情操。
二、要有正确的三观。
三、要有家国情怀。
四、要热爱教育事业。
五、要懂得“因材施教”,关心、关爱每一个学生。
六、既能教书,也能育人。
如果能够每天健康的走进教室,面带微笑和学生问好,温和地上完每一堂课,再笑着和学生说再见,这样该多好!
7. 什么是师德,师德对于老师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是最重视师德的民族。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2013年5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就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作出部署,将建立师德考核档案。师德准确地说应该是教师公德,是教师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共道德。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师德,是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师劳动所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
8. 师德是什么
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可以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概括其内涵。
师爱为魂。“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从爱学生的角度讲,就是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很大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然而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加困难。据报载:去年的全国劳模、北师大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无私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极其神圣纯真的。这种圣洁的爱是教师培桃育李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真情友谊,就会“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书育人就实现了其根本功能。因此,师爱是魂。
学高为师。教师对某一学科知识丰富、业务精通、治学严谨、注重创新,这也是师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学术水平,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信赖感,进而转化为一种很强的人格力量,去激励、鞭策学生。
我从报纸上和电视里看到,复旦大学研究生院的四千名研究生,从全校457名教授中选出自己心目中的“十大杰出教授”。荣获该校荣誉称号的陆谷子、苏步青教授等十人,个个都是在专业领域里造诣深厚,无一不是师德高尚和教风严谨的顶尖楷模。
教师还应该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尤其是板书设计和粉笔板书水准。俗话说“善教者善言”,就是这个道理。
身正为范。教师以德为本,身正为范。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影响力的大小,而教师的影响力主要由品格因素、才能因素、知识因素和情感因素组成。身教重于言教,因为教师职业的示范性极其重要,所以要求自己必须时时、处处用模范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编辑:胡曼筠)
9. 什么是师德师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