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老师
『壹』 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
师生关系,历来不好处理。如果融洽,相得益彰。如果不融洽,那也是水火不容。我和我的研究生导师关系,应该用非常融洽,离开东北大学三年多了,至今,常联系。
对于研究生,很多时候,都感觉导师高高在上。大部分情况属于导师要求研究生做什么,研究生就完成什么。很少有研究生希望做什么,而导师马上就做什么的。很显然,这是一个不平等的现象。很多时候,大家都认为,研究生和导师谈平等,无非摸老虎屁股,自己找死。这种情况,特别是在国内。 首先看看导师能给研究生什么?(1)实验设备,办公条件,这当然是最基本的。当然,不排除某些学科不需要这些东西。(2)研究想法,也就是研究方向。在我10多年的科研经历中,感觉这个比其它都重要。见过几个不起眼的二本学生,由于做的方向不错,都留在东北大学了。而那些原本非常优秀的一本学生,则根本没有机会。(3)一定的生活补贴。说良心话,对于导师私下给研究生生活补贴,个人觉得不是很合理。的确,研究生拿些导师那一点点“费用”,就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学生工”了。相比国外大学的奖学金制度,需要改进的地方太多。但这也没有办法,国家补贴就那么点,导师不给,研究生不是去打工,就得往家里伸手要。(4)博士学位。很多人认为,博士学位不是导师给的。但,大家都忘了一条,如果导师不同意研究生答辩,研究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的。也因此,我见过研究生以死相逼,导师才同意他毕业的。 再看看研究生给导师做那些事情?(1)科研任务。国内很多导师给研究生安排的课题,并非研究性课题。而是一些带有项目性质的课题。当然某些“牛导师”也说了,这是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但,很显然,是研究生帮他们完成了科研任务。(2)学术论文与专利。有时候,我们看到某些牛人一年发表100篇论文,同时一年中能够有一半的时间不在实验室。这不是研究生的功劳吗?(3)很多杂活。这一条只是国内的研究生。国外,很少听见有导师安排研究生去报销的。 由上面的对比可知,由于导师能够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的直接利益(收入、学位等),师生关系注定就不是那么平等了。也因此,导师安排研究生做一项工作,研究生即使有点怨言,也会“顺从”。而同时,研究生则没有那么主动要求导师去做一些工作了。下面我觉得,就研究生而言,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让导师给予帮助。 (1)研究生可以向导师要相关研究方向课题组的所有毕业研究生的论文。很多研究生进入学校,都感觉到不知从何下手。个人觉得那些课题组已经毕业的研究生的论文,将对研究生提供很多帮助。 (2)研究生可以要求导师尽快修改自己的论文。现在经常听到一些博士生抱怨,自己辛辛苦苦写了学术论文,并把这些论文给了导师。但是,放在他们手里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得到返回。个人觉得,研究生可以要求导师在规定时间内返回意见。在这里也指出,为了让导师尽快返回,研究生有必要尽量完善。不要写一个草稿就给导师了。 (3)研究生可以要求和导师一起参加学术交流。现在参加很多会议,经常看见研究生“独当一面”,不见导师在旁边。但是,由于很多教授对研究生没有太多“兴趣”,也因此,研究生很难通过自己去结识一些知名学者。如果和导师一起参加,情况就很不一样。可以通过导师认识很多“前辈”。这对于研究生今后的发展,无疑有很多好处。 (4)研究生可以要求导师一起分析实验结果。研究生做完实验,得到一些结果。让他们写一个实验报告还是没有问题,但是,一开始就能够从实验结果中分析所以然还是有难度的。也因此,研究生可以要求导师给予一些帮助。当然,也见过一些导师安排研究生做的课题,和自己的研究方向一点联系都没有。 个人觉得,凡是学术上的事情,研究生都可以向导师提出要求。比如实验样品、实验检测等等需要的平台与经费……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贰』 研究生导师需要什么资格
申请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原则上须具备以下条件:
1. 政治立场坚定,热心研究生教育事业,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身体健康。
2. 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有较丰富的科研经验和一定的学术造诣,熟悉所从事学科(专业)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3. 职称与学历、学位条件需满足下述条件之一:
① 教授或相当职称者。
② 副教授或相当职称者,且为大学本科(含)以上学历,1985年(含)以后大学本科毕业者原则上应具有硕士学位。
4. 承担有厅局级(含)以上纵向科研项目或横向科研项目,且经费充足。
5. 有较稳定的科研方向,近5年内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研究成果。
拓展资料
硕士生导师应是本学科学术造诣较深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学,科研人员,其学术水平在某些方面接近或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有协助本人指导硕士生的学术队伍。有课程教学经历,承担过或正在承担一定工作量的本科生课程。
硕士生导师的主要工作:
导师的主要工作不在于"教"而在于"导"。
1.引导学生熟悉本学科或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
本学科或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这是进入硕士生学习和研究的一个前提性的条件。由于硕士生自身学科背景、学术水平的差异,引导学生熟悉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工作极为重要。没有对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研究状况的基本了解,不熟悉本学科的学术规范,不会运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基本理论和方法提出和解决问题,博士生的学习和研究就没有一个科学的基础。
2.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提高其研究能力
引导学生熟悉本学科或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的主要途径,是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把读书、思考和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提升学术品位和研究水平。
硕士生导师的主要职能:
1.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
2.培养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
3.增强研究生社会责任感
4.指导研究生恪守学术道德规范
5.优化研究生培养条件
6.注重对研究生人文关怀
『叁』 硕士研究生换导师很难吗
硕士研究生换导师很难。
硕士研究生,即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简称硕士生,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考上了硕士,读硕士等,正是指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是本科之后的深造学历,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该学科科研教学的能力。
全日制硕士的招生考试主要是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简称统考),英语、思想政治理论、高等数学等公共科目由全国统一命题,专业课主要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部分专业通过全国联考的方式进行命题)。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主要分为初试和复试,初试通过以后才有资格参加复试, 被录取后,获得研究生学籍。毕业时,若课程学习和论文答辩均符合学位条例的规定,可获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
非全日制学习形式:2017年之前主要是指在职研究生,大多只授予学位而未纳入国家公认学历范围。在职教育的学习方式比较灵活,为在职攻读,招收在职人员且部分专业要求工作经验、以业余时间学习为主。其考试方式考通常在每年的10月份进行,名为“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简称“联考”。
『肆』 研究生选导师是院长好还是系主任好
好与坏要根据他是科研能力与人格魅力,以及你对他的了解。
为二级教师。
二级教师要求比较熟练地掌握教育学生的原则和方法,能够胜任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教育效果较好;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所教学科必备的专业知识,能够独立掌握所教学科的教学大纲、教材、正确传授知识和技能,教学效果较好;
掌握教育教学研究方法,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创新实践;具备硕士学位;见习期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或者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并在小学、初中三级教师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并在小学三级教师岗位任教3年以上。
(5)研究生老师扩展阅读:
教师职称的相关要求规定:
1、各地和各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要依法规范管理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评审工作,正确行使授予的权限,维护评审工作的严肃性。
2、凡超出评审权限评审的教师专业技术资格一律无效。要进一步做好中评委异地邀约工作,严格掌握评审标准,确保评审过程公正、公平。
3、要进一步完善多元评价机制,通过资格考试、业绩考核、能力测试、面试答辩、课堂教学等多种评价手段开展评审,建立考试、考核、评审相结合的评价机制,使个人业绩、业务水平与专业技术资格相一致。
『陆』 研究生导师的“导师”的英文是什么
研究生导师的“导师”的英文是 :supervisor英 ['suːpəvaɪzə(r)] 美 ['suːpərvaɪzər]
释义:n. 监督人;主管人;管理人;督学;检查员;导师
英英释义Noun:
1、one who supervises or has charge and direction of
2、a program that controls the execution of other programs
例句
用作名词 (n.)
1、If you still want to see this site, someone must type in the supervisor password.
(6)研究生老师扩展阅读
例句:
用作名词 (n.)
1、His parents employed a tutor to teach him Greek.
他父母雇佣了一位家庭教师来教他希腊语。
2、My tutor is an accomplished scholar.
我的导师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
用作动词 (v.)
1、Most parents have no time to tutor their children.
大部分家长没有时间辅导孩子。
近义词的用法
tutor英 ['tjuːtə(r)] 美 ['tuːtər]
释义:n. 家庭教师;导师 ;v. 指导;当家庭教师;当导师
过去式: tutored 过去分词: tutored 现在分词: tutoring 第三人称单数: tutors
『柒』 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 什么意思
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的意思是从学校以外的地方聘请人来担任校内研究生的指导教师。
校外导师指导学生一般不超过5人,每两周指导一次,每月平均辅导时间不少于两天,时间与方式也由导师和学生约定。为减少对校外导师工作的影响,校外导师一般以集体指导为主。
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之间具有相对固定的对应关系,即一个校内导师与一个或几个校外导师指导的是同一批学生。校内导师在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时,还要承担学生与校外导师联系的工作。
校外导师从实务单位中业务素质高、专业知识丰富、工作能力强、职业道德好的业务骨干中(一般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选聘,
大部分校外导师都是作为学院实习基地的企事业单位中的高级会计师、财务科长(处长)及一部分具有丰富实务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会计师(以会计专业硕士为例)。学校与校外导师及所在单位签订协议,规定各自的权利与义务,以保证校外导师指导工作的顺利进行。
(7)研究生老师扩展阅读:
校外导师的主要职责校外导师侧重于指导学生提高实务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指导学生体验并形成初步的职业判断能力与经济管理能力,介绍会计制度与法规的最新变化,解决学生理论学习的不足,增加实践认知能力以及适应未来工作的能力。
“双导师制”可以使研究生将高校的理论成果有效地应用于企业的产品开发,实现了“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更好地适应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多类型人才的需要。
『捌』 研究生和导师双向选择方法 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研究生可以选择导师,导师也可以选择研究生。
关于研究生与导师的双向选择延伸:
1、首先由研究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基础、兴趣爱好以及导师的研究方向,填写志愿表,每个研究生可以填1-4个志愿。 学院规定每个导师每年限招3名研究生。其次是导师选择研究生和院学术委员会分配研究生。如果选择某个导师的研究生数不多于3人(第一志愿),则导师没有选择权。不足3人,院学术委员会可能给您分配被其他导师落选的研究生。如果多于3人,则导师可以从中挑选3个自己满意的研究生。
2、研究生在填表之前,通过几种途径了解导师的情况:一是看网上的导师简介,但内容少,了解不深;二是通过高年级的研究生了解导师;三是在前两点的基础上,拜访有意选择的导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表达自己的愿望和兴趣。这时导师也借机对研究生进行全方位的考察。
(8)研究生老师扩展阅读:
毕业生的培养单位,如大专院校、中专学校等,与需方:各用人单位,在一起经过充分协商,提出分专业,分用人单位的毕业生就业方案。学校与用人单位也可相互直接联系,学校向用人单位介绍该校的专业培养、使用方向以及毕业生的具体情况。
毕业生的培养单位(如大专院校、中专学校等)与需方(各用人单位)在一起经过充分协商,提出分专业,分用人单位的毕业生就业方案。学校与用人单位也可相互直接联系,学校向用人单位介绍该校的专业培养、使用方向以及毕业生的具体情况。
而用人单位则向学校介绍本单位的情况、需要毕业生的情况以及具体要求,双方协商落实毕业生就业的供需方案。双向选择是指用人单位通过各种形式与毕业生直接见面洽谈。学校可向毕业生出具推荐函(信),毕业生则可通过多种途径与用人单位直接面谈落实工作单位,确定单位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经学校和地方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同意后,即可形成就业方案。
“双向选择”认为,雇主和雇员之间可以随意进行选择,如果雇员感觉到对企业不满意,就可以提交离职申请,并解除与企业之间的契约关系。这意味着,双方在这种互相找寻的过程中地位几乎是平等的。
参考资料:网络-双向选择
『玖』 硕士研究生 如何进中学当老师
考研选择有师范背景的专业最好。如果是跨专业的很难当上老师的。因为校长回都不会招聘这样的答人当老师。
1、如果你本科没有考过教师资格证,那么这个在研究生阶段必须考。否则没法签工作也不能下编制。一般部署师范院校的师范专业都是可以查到的。比如说:课程与教学论等等都是师范专业。
2、全日制教育硕士就是师范类的。但是有的学校毕业的时候只发学位证没有毕业证,你要好好甄别。我是东北师大的,我们这个毕业是发双证的。这个专业完全可以当老师的。而且甚至比其他的师范类的还要好找工作。
3、最好不要选择这种没有学科背景的“教育硕士”你想啊,你要到中学当老师总要教一个科目的。校长来招聘的时候很看重你的专业能力的。
4、竞争力是有的,但是有的好的初高中校长不喜欢这种类型的老师,这样的老师容易跳槽不说,而且对高中的体制和教学都不熟悉,很难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