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老师 » 班主任工作特点

班主任工作特点

发布时间: 2020-11-21 13:09:09

Ⅰ 简述班级管理的特点

(一)有独立倾向,生活自理行为开始出现

小班幼儿在日常生活开始表现出独立的倾向。他们尝试着自己洗手,用小匙进食,自己穿脱衣服、鞋袜等。在入厕方面懂得表示需要,并能在成人帮助下自行入厕。但由于受动作能力发展的制约,动作仍然迟缓、笨拙,生活自理行为还需要成人帮助。

(二)情绪不稳定,有强烈的情感依恋

幼儿情绪发展的明显特征是易感性和易变性,他们的情绪非常外露,极易受环境的影响。如:一个孩子想妈妈哭了,便有一群孩子跟着哭。他们一吓就哭、一哄就笑,高兴与不高兴、愿意与不愿意都流露在脸上。同时,他们对亲近的人有强烈情感依恋,当与亲人分离时,大多数都要经历或长或短的分离焦虑过程。



(三)自我中心倾向明显,出现反抗现象

随着幼儿园小班孩子们动作、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扩大了他们的社会交往范围,逐渐习惯与同龄伙伴及其成人交往。但在交往中带有明显自我中心倾向,常常以自己的需要作为唯一标准,如在与小朋友玩时常常会抢别人东西,不能满足时甚至会抓咬别人。

(四)动作发展速度较快

这个时期的幼儿已能完成坐、立、行、走、爬、钻等基本动作,并能扶着栏杆上下楼梯。手眼协调能力也有了较快发展,可以同时一手捧碗一手拿匙。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动作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关键期,但做事动作迟缓,身体控制力较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需要成人帮助。

班主任工作的认识和建议

结合本班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可以明白学生内在潜力和价值,引导学生更好的成长

其次,可以发现与家长沟通的有效途径,能够明白家长苦心,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

可以结合校方的同事以及领导,与同事和领导学习有关经验。

Ⅲ 班主任特点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是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所以我认为,做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应具备责任心、宽容心、公平心、爱心和细心。
一、 责任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心是道德的基点,在日常工作中即表现为自觉地把份内的事情做好。班主任工作是连接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的责任心表现在上对学校负责,下对学生负责两方面。对班主任工作负责就能充分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全面执行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做到迅速及时、准确无误,并能积极带领全班同学,通过各种教育形式,组织各种活动,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得以很好的贯彻落实。另一方面应做到经常深入学生,全面了解学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日常的学习和工作等各项活动,在思想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并及时积极地把在班级工作的问题向学校反馈,从而达到学校和学生双方满意。
二、 宽容心是给后进生的一剂良药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时常会用同一个要求,同一种模式来塑造我们的学生,但是我们经常会发现:有很多的学生并没有按照你所设置的轨道去走。因为我们的学生千差万别,他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各自的爱好,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有一颗宽容的心。班主任的宽容心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宽容学生的不足,古语说得好"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是人总会犯错,总会有不足,就看你看待不足的心情,如我班的戎亮,成天调皮捣蛋,,我接班后不几天,他就打架了,当时以为小孩教育一下就了事了,没想到几天后又打架了,火气冲天的我把他狠狠训了一顿,自以为这下没事了,可没几天故事又重演了,想想软的不行,硬的也不行,正当我为难之际,班里的孩子告诉了我一个不知的事实:二年级时他天天要打架的,现在已经好多了。我的心里明白了,于是找来戎亮,先表扬他比上学期有进步,打架的次数减少了,再明确告诉他打架是不文明的,老师愿意看到一个讲文明的孩子……现在的戎亮对于打架已经开始陌生。所以说对于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不足应该用宽容的心态去面对,但宽容应有一定的限度,过度了就成了纵容了。
三、 公平心能得到全班同学的爱
常听孩子们在背后悄悄地议论说某某老师看面子,成绩好的同学犯了错轻描淡写的批评一下,成绩不好的同学犯了错大骂特骂,某某同学的爸爸是干部,他表现不好也当班长,还是三好生……听到这些议论我就会想到陶行知先生的"小孩歌"--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小,你比小孩还要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出现这样一直现象:我们时常教育孩子学做真人的同时却在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学生做一个"假人"。作为一个班主任,我们应该知道每个班级总是有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组成的,在你不知不觉的工作中宠坏了一半,同时也失去了另一半。所以我在接班的第一天我就告诉学生,不管你过去表现怎样,不管你父母是谁,你在我的班级里就是我的孩子,所有的孩子都有平等受表扬和受批评的待遇,不仅要这样说,更要这样做,在班级里我通常会把很多事情放到班级中让大家一起解决,正因为有了一颗公平心,我也就拥有了整个班级。
四、 爱心是班主任走进学生的法宝。
我们的校园里有一块牌子上赫然写着:教育者,爱胜过一切。每次走过我都会看上一遍,让他铭记于我心,因为我深知爱心对于班主任来说的重要性。这爱心包括对工作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热爱。对自己的工作有了爱才能产生工作的动力,才能在工作中倾注满腔热情,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班主任工作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有了爱你才会舍得付出。而对全班学生热爱之心是凌驾于对工作的热爱之上的,爱学生体现在以真诚、平等、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真心实意地热爱、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在班级中既是学生的"大家长"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用爱感化学生、教育学生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就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当然,对学生的热爱不是无原则地溺爱与迁就,而是严格要求,真正做到严与爱的有机结合。
五、 细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助手。
细心就是用心细密,做事细心,就会认真周密地考虑各种问题,精益求精地把事情做好。工作中有细心就能及时发现出现的问题,防微杜渐,避免事态扩大;工作中有细心就能帮助我们全面分析问题和正确处理问题;工作中有细心还能够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避免出差错。班主任工作有细心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处处留心,做有心人,体现在对全班同学的他细观察和详细了解,如某一学生的突然缺课;某位同学的迟到、突有的变化;班级中流行的玩具等等。细心的注意自己的的学生才能真正地了解他们,从而正确在引导他们。
让责任心、宽容心、公平心、爱心和细心始终陪伴着你,因为他们能让我们的班级拥有凝聚力、拥有活力。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Ⅳ 分析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

浅谈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

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项细致、严谨的复杂工作,又可以说是一项充满挑战的艰苦工作。尽管每个班主任都为班级管理付出很多精力和努力,但效果却迥然不同,有的得到学生及家长的认可和好评,有的则事倍功半,甚至费力不讨好。造成这种差异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在做工作时的艺术性,以下仅就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问题谈点粗浅体会。

一、引导的艺术性-----因人而异

所谓引导,就是班主任通过说理等形式启发、劝导教育对象达到预期教育目的的行为,这也是班主任常用的教育手段之一。再差的学生也总有不差的一面,引导得法就可以让他们焕发出积极向上的情感,扬起前进的风帆,迅速向好的方面转化,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自我教育。而实现恰当引导的关键就在于掌握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因材施教。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的素质由于先天、后天等各种因素,尤其是后天生活环境,所受教育和主观努力不同,形成了每个人独特的心理特点,造成了个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如有人喜静,有人好动;有人急躁,有人温和;有人灵活,有人迟钝。在引导学生过程中,只有了解这些个性差异,采取因人而异的态度和方法,才能收到预想的效果。

一般来讲,对性格活泼、有点自以为是、爱自我表现的学生,可以当面批评和争论,但一定要坚持说理、平等待人;对于性格固执、不善言谈的学生,适合于私下交流、榜样激励、后果教育等让他接受;对于自尊心较强、有点偏激、又缺乏勇气的学生,应采取积极热情、个别帮助的方法。如果不根据学生心理个性差异特点,一律用公开化、形式化、简单化的方法做工作,是很难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的。

二、批评的艺术性---- 一事不再理

心理学中的“超限效应”讲的是:如果刺激过多、过强或者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人们心理的不耐烦或反抗。这种现象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也时常发生,当学生因学习态度不端正而经常不交作业,当学生因经常迟到而给班级扣分,班主任会一次、两次甚至多次重复对一件事进行批评,导致学生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最后到反感厌恶,甚至出现反抗心理和行为。这就提醒班主任,虽然说“磨刀不误砍柴功”,但如果天天磨,时时磨,不仅会占用砍柴的时间,而且还会将砍刀磨成薄片,失去砍柴的功能。对学生的批评也一样,不能超过限度,应本着“一事不再理”的原则,犯一次错误,只批评一次,即使非要再次批评,也应换一个角度,换一种说法,不要简单地重复,这样才有利于达到积极的批评效果。

三、交往的艺术性-----“冷静”“恰当”

西方有一则寓言,说的是在寒冷的冬天里,两只刺猬要相依取暖,一开始由于距离太近,各自的刺得对方鲜血淋漓,怎么也睡不着。它们分开,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又凑到一起。后来它们几经折腾,调整了姿势,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体温,相互取暖,又不至于被扎,而且很好地保护了对方,后人将其总结为“刺猬法则”。把它应用到教育管理中,其启示就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只有保持恰当的距离,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班主任在师生交往中要把握好情绪冷静和交往恰当两个环节,控制感情,注意身份,把握分寸,避免以下几种不良倾向:

第一、遇事不顺、迁怒怨气。个别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时,习惯将生活、工作中遇到的不顺讲给学生,把对学校、领导、同事甚至对社会的不满向学生发泄,这样,不仅容易导致学生对社会、对人生产生偏见,最终不利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同时,也会诱导学生在背后对他人说三道四,搬弄是非的不良行为,不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夸夸其谈、自吹自擂。班主任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适当地将自身才华与成就展示给学生是必要的,但不能高谈阔论或自我炫耀,反之,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给学生留下不够谦虚、华而不实的印象,不利于工作的深入开展。

第三、不顾身份、过于随意。有的班主任,特别是年轻班主任,为了体现师生关系密切,与学生不分你我,称兄道弟,或衣着太随便,或交流话题超出学生认识所能接受的范围等等,这都会降低教师的威信,失去了距离美,不利于今后严格要求和规范管理。

四、转化的艺术性-----“相融”“梯度”

心理学研究中的“门槛效应”表明,当最初对人们提出简单要求时,人们很难拒绝,否则怕被别人认为自己是不通情理的人,当人们接受了简单的要求后,再向他们提出较高要求,此时人们为了给他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心理上就倾向于接受较高的要求。这一研究成果提醒班主任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要抓住“相融”和“梯度”两个关键词。

所谓“相融”,就是在转化后进生时要努力创造心理相融的氛围,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因为,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是伴有某种心理反映,或喜或厌、或爱或憎、或哀或乐,从而使情感在思想交流中呈现特殊意义。心理相容,则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反之,则互相猜疑、互相排斥。可见,师生心理相融与否是转化能否取得正效应的重要前提。

所谓“梯度”,是指转化后进生的目标要有梯度,不能过高,不能急于求成。要善于“搭台阶”、“扶梯子”,本着“小步子、低台阶、勤扶持、多引导”的原则,使之逐渐转化,做到扶一次“梯子”,摘一点果子。

另外,还可以通过适当淡化后进生的缺点来实现转化,尤其是对一些无关大局的细节和局部范围的小事,宜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种“圆滑”的做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差生的抵触情绪,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

五、惩罚的艺术性---- “适度”“有情”

惩罚教育是班级管理的必要手段。心理学上有一个有趣的实验:一辆高级轿车被闲置在一个居民小区,一周后,它毫发无损。后来试验者将其中的一个车窗砸烂,三天后,这辆车就被破坏得面目全非。这一实验结果被总结为“破窗效应”。应用到教育领域,其原理就是管理者制订的管理规则如同一辆“崭新的轿车”,假如有了“破窗”行为而又未被惩罚,它会暗示其他人,规则是可以破坏的,且破坏后是没有任何后果的,于是,人人都可以视规则为虚无。

在班级管理中,很多方面或很多时候都能窥见到“破窗效应”的影子,小到班级的卫生管理,大到班级的纪律管理,一旦某项规则没有得到认真落实,纪律或规则就会成为一纸空文,失去约束力和公信力。这就提醒班主任在班集体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破窗现象”发生,巧妙运用惩罚手段。切忌“过度”惩罚和“无情”惩罚,因为,过度的惩罚会在心理上抵消学生的内疚感,无情的惩罚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结果都会事与愿违。只有罚而有度、罚中有情,才能让被惩罚者明白自己的错误,并且学会为自己所犯的错误承担后果。因此,惩戒手段应该从对学生发展负责、对学生成长有利的角度去设计和选择。

六、评价的艺术性----“多元”“肯定”

心理学中的“霍桑效应”告诉我们:学生行为习惯的好坏及其持续时间的长短,与教师是否关注、重视他们,是否公正合理地肯定他们的进步直接相关。这提醒班主任在评价学生时,要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要善于换一种眼光看学生,善于发现学生在某些方面表现出来的良好品质。例如:一个课堂纪律不好的学生,可能劳动积极肯干;一个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可能乐于助人......不能因学习成绩低一点或纪律表现差一点,就一叶障目、全盘否定。同时,要努力克服“定型化效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尤其是对班级中那些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学生,要多肯定优点,少强化缺点,只有这样做,才有可能使他们改变消极态度,积极改正自身的不足,从而多出一批好学生。因为,评价学生的目的不是证明这个学生怎么样,而应是通过激励,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学生的心灵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教育的境界也是无限广阔的,班主任只有不断研究教育规律,不断丰富和完善工作的艺术性,才能享受教育的乐趣和价值。

Ⅳ 浅谈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感受

一、“细心”去做好每一件事情

班主任要想管好一个班集体,除了靠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班级公约,以制度去管理学生外,要靠班主任去细心做好每一件事情。教师的思想、行为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班主任,影响更为直接。所以,班主任应该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样,才能给学生以良好的影响,做起事来也得心应手。我觉得班主任想管好一个班级就应该细心去做好每一件事情,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凡是要学生做到的,老师必须先做到,并且做得最好。这样,才能影响和感染学生,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诚心”去捕捉每一颗心灵

作为一个班主任,要想管理好班级,就应当首先了解学生,诚心与他们交朋友,用心去捕捉每一个幼小的心灵,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想学生。特别是注重诚心与学生交朋友,要和他们谈心,学生有缺点,批评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同时批评学生要因人而异,讲究时机、地点与方法,不夸大、不讽刺、不挖苦,要诚心诚意帮助学生改正缺点。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要求,不光要从自己的角度去分析,更重要的是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多为学生出主意,让学生觉得你是真心实意为他着想。要和学生平等相处,以诚相见,做到如师如友,亦师亦友。不要高高在上摆班主任的架子,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做个热心人,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要积极主动,诚心解决好。只要教师用心去观察了解学生,发现每个学生心灵深处的微妙变化,并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告诉学生,坦诚相见,这比直接把结果告诉学生收效要好得多。

三、用“爱心”去关爱每一位学生

班主任应该用爱心去关爱每一位学生,班主任在工作中无论对人对事都要公正、平等,特别是对待后进生要真心实意,不要给学生一种“老师做个样子”的感觉。平等可以营造融洽,爱心可使枯木复苏,耐心可以修好“破罐”。班主任虽然不可能将自己的精力在同一时期平均分给每一个学生,但只要我们心中装着全体学生,用心去关爱每一位学生,就一定能够发现学生身上潜藏的智慧和创造力,挖掘出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

四、“有意”放手让班干部管理班级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事务繁杂,既抓教学业务,又抓班级管理,有时还兼上其他班的课。这样一来,如果不选出一支好的班干部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是不行的。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选举班干部时一定要民主、公正、公平、公开,不能由班主任点名,委任班干部,这样做不能服众。选出班干部以后,人员分工要明确,各人有各人的岗位职责。各负其责又协调配合,共同管理好班级。同时班主任要放手让班干部去管理班级,要信任他们,鼓励、指导他们如何去抓班级管理。如果指导得好,班主任工作就事半功倍,班主任也就能抽出更多时间去钻研教材、传授更多的知识给学生了。

五、“留意”捕捉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一个班几十名学生,各人有各人的个性特点。这就需要班主任平时留意观察、了解、掌握每位学生的脾性,注意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因材施教。当今时代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既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又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因此,班主任平时要留意了解学生,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取得尽可能多的进步。

总之,作为班主任的应时时处处以自己高尚的师德影响学生,感化学生,诱导学生,教育学生,关心学生,鼓舞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为把学生培养成新一代“四有”新人,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良好班风的形成,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文化素质的提高,班主任作用至关重要。要把一个班级带好,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全面发展,毕业后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班主任必须具有"妈妈的心、媳妇的腿、婆婆的嘴",紧紧抓住爱、勤、导三个要素,创造性地劳动。

Ⅵ 初一班主任工作的特点600

一、关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班主任,天天与学生打交道,人与人的交往是否成功,就看能不能交心。所以,我比较重视与学生保持较融洽的关系。经常利用闲暇时间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有的放矢的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并且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来充实学生的生活,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生活的温暖、有趣,关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就能获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从实际出发,制定出一套较为完整且容易操作的班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管理一定要有一套较为完整且容易操作的班规,有了目标,有了一定之规才能有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开学之初就和学生一起规定了班规。有了班规,就有了班集体全体同学共同的行为准则,班主任开展工作就容易多了。因为,同学们从心里面认同了这些行为准则,如果谁违反了这些行为准则,那么谁就应当受到纪律约束,就要接受同学们和老师的批评和教育。班规要制定好,更要落实好,这样才能为建设良好的班集体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主要从卫生、保洁、课前准备、两操、桌凳摆放、课间秩序、课堂纪律、课堂发言、作业完成、教室值日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要求,并根据他们的表现进行奖惩。在班规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循“奖惩有据,奖罚分明,人人平等”的原则,确实达到了对学生时刻约束和调动学生乐于助人、为班级做贡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拟定集体与个人的远、近期目标。
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所以,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应是近期、中期、远期目标的结合,逐步实现目标的过程会产生梯次激励效应,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作为班级组织者的班主任应结合本班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制定出本班的奋斗目标。近期目标,如搞好课堂纪律,搞好卫生,做好课前准备等;中期目标,如成为学习先进班集体、期中考试级部第一名等;远期目标,如每个学生都成为全面发展的好学生,考入理想的学校。
另外,在单元考试前,我让每个学生制定出切合自己实际的考试目标和复习计划,时时提醒学生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为了造浓竞争的学习氛围,我还在学生中开展考试反思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在期中、期末考试中班级平均分都较理想。
四、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要以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去影响、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在扶正压邪、奖善惩恶的过程中,舆论具有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因此,班内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班主任在初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和中心任务,是整顿班级纪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这一任务要完成,班主任必须下决心,动真格,采取各种方法。我的具体做法是:
(1)抓课前准备: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课前预备十分重要。预备铃一响,我就到教室去,督促他们做好课前准备,然后在教室里巡视一圈,检查学生的书和笔记本是否放在桌子左上角。班委会建立后,课前准备专人负责,班主任随机督查,现在基本已形成习惯。
(2)抓卫生保洁:针对教室保持得不够干净,学生们有乱扔乱抛现象,我号召他们不乱扔废弃物,并带头捡班上的垃圾,还给每一个同学划分出一块块的包干区,这样就消除了卫生死角。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习惯,现在无论什么时候走进教室,教室里应该是较整齐、干净的。
六、建立合作小组,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
竞争是一股巨大的、潜在的、其它任何外力都不可能达到或代替的动力。为此我做了以下几点:
1、通过培养与外班学生的竞争意识,形成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2、互助合作小组:

在小组之间开展学习竞赛活动,对优胜的小组和进步较大的小组及个人进行表扬。
七、密切任课教师和家庭的关系,共同教育学生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发生影响并使之成才并非是班主任一人而已,而要靠教师集体的共同努力。所以,我经常向任课教师了解本班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态度、生活纪律等方面的情况,听取他们对班级管理及工作方面的意见,争取他们的支持,同心协力搞好班级管理工作。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影响,各个方面的作用都是不可低估的,所以我还经常电话与家长联系,多与他们沟通,密切关注学生的动态,以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
不足:班干部 还不够得力,需进一步培养。本学期学习风气不够。

Ⅶ 班的班主任有什么特点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是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所以我认为,做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应具备责任心、宽容心、公平心、爱心和细心。
中国的《中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对班主任任务作了明确规定。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身心健康的公民

热点内容
历史游记 发布:2025-09-14 05:10:18 浏览:891
歪歪的历史 发布:2025-09-14 05:06:45 浏览:144
健康教育字 发布:2025-09-14 03:12:43 浏览:564
师风师德体会培训心得 发布:2025-09-14 02:35:01 浏览:571
轮指教学 发布:2025-09-14 01:44:11 浏览:413
师德师风感受 发布:2025-09-13 23:53:20 浏览:790
成都初中数学 发布:2025-09-13 20:04:01 浏览:819
星巴克招暑期工吗 发布:2025-09-13 19:56:46 浏览:225
围棋老师招聘信息 发布:2025-09-13 19:40:59 浏览:683
小学生暑期培训 发布:2025-09-13 19:33:31 浏览: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