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师
㈠ 有好的钢琴老师吗
1、一定要看钢琴老师的实际演奏能力(自己都弹不好的人怎样教别人?)怎样叫做弹得好呢?说的俗一些首先是技术(即弹得快,弹不快的人方法上肯定有问题,家长最常犯的错误是没见老师真正弹过大曲子,许多钢琴老师只能做一些简单的 599,740的示范,要知道这太算不了什麽了,小孩的曲子都是很简单的。一个合格的钢琴老师必须能够很好的弹奏譬如:李斯特的狂想曲,肖邦叙事曲、协奏曲,贝多芬奏鸣曲(黎明、悲怆等)、巴赫三部创意曲以上、等等,在技术上不应有很大负担。(老师最好是本人拿过权威性的国际国内专业钢琴赛事大奖,这样就更说明问题了),由于家长对钢琴的无知,导致见老师能弹《献给爱丽丝》《梦中的婚礼》《土耳其进行曲》就觉得水平很棒,其实这些全都是业余6级左右的曲子,根本不能体现教师水平,理查德克莱德曼流行钢琴的走红,让中国多数家长认为能演奏他的这些作品就是很棒的,其实他的所有曲子在专业钢琴演奏着手下只是初级的不能再初级的曲子,当然我不是说克莱德曼不是高水平的钢琴家,但他的实力在于与整个乐队在编曲上的造诣,(被称为流行钢琴曲)单就钢琴演奏的技巧难度上来说,实在不能体现一位钢琴老师的水平。说句俗话,不怕没好货,就怕货比货。多拿你的老师跟郎朗、李云迪等钢琴家比,水平越接近越好。另外好的老师一定是广泛接触如海顿、克莱门蒂、舒曼、拉赫马尼诺夫、德彪西、拉威尔、等古典、浪漫、现代时期的作曲家的作品的人。 2、当然只有技术没有音乐算不得一个好的演奏着,要用一流的乐感和对作品的准确分析演奏出作曲家灵魂。即能把握各个作曲家的风格 3、好的老师还要有非常棒的语言表达能力,能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教学。 4、对古今中外的音乐文化史有基本的了解,对各个作曲家的风格要烂熟于心。 5、最好是大学专职钢琴教师(不要相信那些社会办学者)当然同样是大学教师也有混日子的,尤其是三四十岁的那批老师,当时钢琴教育落后,他们大多是一般的师范院校毕业,只是赶上了好机遇,占了那个位子,后来的年轻人再有才也应聘不上那个学校了,我不是打击一片,有些好学的3、4十岁的老师多年来勤奋钻研。也很称职,我只是说不要以年龄为唯一标准。 6、不要认为音乐学院毕业的一定弹教俱好,好多人在考音乐学院之前还是很努力的,考上后以为万事无忧,四年时间很少练琴,这种人的教学能力你相信吗?只有大学期间甚至工作之后还坚持练琴、拜师、钻研的老师才可以信任。去这些落后国家的音乐学院两年还不如本科毕业后在中央上海等音乐学院定期找好的老师上课进步大,一句话,出国只是为了拿个文凭
㈡ <钢琴教师>电影详细介绍
钢琴教师La Pianiste (2001)
# 导演: 迈克尔·哈内克
# 主演: 伊莎贝尔·于佩尔 伯努瓦·马吉梅 安妮·吉拉尔多 更多>>
# 类型: 音乐 / 剧情
# 上映日期: 2001年9月5日 法国
# 国家/地区: 法国 / 奥地利 / 德国
# 类型: 音乐 / 剧情
# 片长:131 min
# 分级: USA:R
# 对白语言: 法语
# 发行公司: MK2 Diffusion
导演:
* 迈克尔·哈内克 Michael Haneke
编剧:
* 迈克尔·哈内克 Michael Haneke ....writer
* 艾尔芙蕾德·耶利内克 Elfriede Jelinek ....novel
主演:
* 伊莎贝尔·于佩尔 Isabelle Huppert ....Erika Kohut
* 伯努瓦·马吉梅 Benoît Magimel ....Walter Klemmer
* 安妮·吉拉尔多 Annie Girardot ....The Mother
色彩:
* 彩色
幅面:
* 35毫米遮幅宽银幕系统
混音:
* 杜比数码环绕声
MPAA评级:
* Rated R for aberrant sexuality including violence, and for language.
级别:
* Hong Kong:III / Germany:16 / Iceland:16 / Norway:15 / Sweden:15 / USA:Unrated / USA:R / Canada:R / Spain:18 / UK:18 / Australia:R / South Korea:18 / Italy:VM18 / Argentina:18 / France:-16 / Netherlands:16 / Peru:18 / Portugal:M/18 / Finland:K-15 / Brazil:18 / Japan:R-18 / Switzerland:18
摄制格式:
* 35 mm
洗印格式:
* 35 mm
胶片长度:
* 3650 m (Spain)
剧情
剧情介绍
四十岁的艾丽嘉是一个严厉冷峻的钢琴教师,在维也纳音乐学院教授钢琴,与自己控制欲极强的母亲同住,从小便受到母亲的严格管理,致使内心极度压抑矛盾,母女两人也互相折磨日日争吵。爱丽卡为发泄自己的欲望便经常看sq电影,甚至在厕所里用剃刀自虐,通过病态的偷窥与自虐来抒发内心的愤怒和欲望。
直到一天一个活力十足的男学生闯进她的生活,他被她过人的音乐才华所吸引,并开始对老师进行性爱诱惑,他们互相以精神与肉体虐待对方来各取所需。
创作背景
本片的男女情欲关系描写令人不寒而栗,在暴力与x侵略的交错复杂关系中展现了不少血腥的画面,具震撼性。于佩尔深刻地诠释了女钢琴家的变态心理。本片在戛纳电影节共获最佳男女主角奖和评审团大奖。原著作者获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
这部电影改编自200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地利著名女作家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的代表作品《钢琴教师》, 耶利内克,1946年10月20日出生于奥地利,21岁时出版了自己的处女作———《莉萨·沙滕》,随即引起强烈反响。耶利内克迄今为止共创作了50部作品,获得了21项文学奖,其中英语作品4部,法语作品9部,其余均用德语创作。其作品在欧洲颇具影响,特别是女性读者对她的作品情有独钟。而她在文笔和格式上又不拘一格,散文、诗歌、小说、剧作、影视脚本等文体都曾在她笔下诞生。此外,耶利内克本人还有“激进女性”之称,因为她的许多作品都以强烈批评男性的专制和暴力而著称。在她发表的抒情诗、散文、剧本、广播剧以及电影剧本里,她所描写的内容大多数都是妇女如何被毁掉的故事。
获奖记录
获奖:2001戛纳影展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评审会大奖
欧洲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㈢ 想做钢琴教师需要多少证书
钢琴教师资格证,考8级,而且,考级时只有4首曲子,音阶,3级以上有视谱.只要通过乐就可以拿到证书了.(以上的是国内的)
但是在考演奏5级以上要考乐理知识,也就是笔试.虽然是当家教并且很多真正有技术的钢琴老师不一定靠考级划分,但是现在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还是有资格证好点,家长们更相信有证书的钢琴老师。
当钢琴教师需要专业院校钢琴专业毕业才真正够资格。业余考级,只是业余爱好的考级,不能作为衡量钢琴老师水平的标准。当然也有很多老师有业余8-10级水平也在带学生的,但是我认为还是不够的,还有很多的东西他不知道,学生问一下他都可以把老师问住的。学钢琴要求很专业的老师来带业余的学生。
(3)钢琴教师扩展阅读
1、首先要备课,有证书并不证明就能教学,所以要潜心研究启蒙、初级钢琴教材,每一课应该怎么讲,重点、难点在哪里,都要记下来,并且要把乐曲弹熟。
2.预计小朋友在学琴时手型、乐理方面会出现一些什么问题,怎样才能把理论的东西深入浅出地讲清楚,让孩子接受等等。
3、可以找琴行的培训部毛遂自荐当陪练老师,假如如愿了,你再利用陪孩子上课的机会去瞟学钢琴老师的经验。
4、只要做得好,再到音乐学院或大学音乐系的一些家教推荐的地方报名,到时候就会有家教的机会的。
㈣ 钢琴教师的内容简介
《钢琴教师》是由德国、波兰、法国、奥地利联合制片的131分钟剧情影片。该片由迈克尔·哈内克执导,伊莎贝尔·于佩尔、伯努瓦·马吉梅、安妮·吉拉尔多、苏珊娜·罗莎、乌多·塞米尔等主演,于2001年5月14日在法国上映。
该片改编自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所著同名小说,讲述了年近40长期禁欲的女钢琴教师,被年轻帅气男学生猛烈天真的追求下,两人展开了连串病态暴力性冒险的故事。
《钢琴教师》剧情介绍:40岁的Erika Kohut表面上是一个优雅的钢琴老师,外形独特、气质出众,但对学生却无比严厉。一切都是她面对自己的母亲无休止的折磨——专制又无理,令Erika的各种欲望都无法发泄。
Erika每每躲在厕所用剃刀伤害自己以求快感,嗅着内裤上的味道以发泄欲望,还去租看色情录像带。于是当18岁英俊冲动的Walter闯进她的生活时,一切都改变了。他们互相需索互相慰藉,Erika以为她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幸福,然而年少的Walter有一日厌倦了这种关系。
(4)钢琴教师扩展阅读
《钢琴教师》角色介绍:
1,爱莉卡
年届40的钢琴教师,在维也纳音乐学校任教。以对学生严格出名,与母亲同住。外表贤淑的她唯一的发泄管道是去录影带店看色情影片与到露天电影院看情人们做爱以宣泄情欲。
2,华特
维也纳音乐学校的学生,活力十足、人格奇异的金发男生。亟欲拜爱莉卡为师,同时也闯进了爱莉卡的生活。他对爱莉卡进行了一连串的性爱诱惑,互相以精神与肉体虐待对方。
3,妈妈
爱莉卡的母亲,年老但控制欲强烈。在她异常严厉的管教下长大,导致爱莉卡压抑矛盾、欲求不满的个性。她和女儿互相折磨,日日争吵。
㈤ 《钢琴教师》主要讲了什么
《钢琴教师》是奥地利著名女作家埃尔夫丽德·那利内克在1983在自传背景下创作的。
埃尔夫丽德·那利内克于2004年度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在她的小说和戏剧中,声音和与之相对抗的声音构成一条音乐的河流,以独特的语言激情揭露了社会庸常中的荒谬与强权。
那利内克在所提出的疑问的框架之内,描写了一个无情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读者面对的是强权与压抑,是猎者与猎物之间的根深蒂固的秩序。
作品的主人公——那位钢琴教师艾丽卡——关于性的种种基本可以用“受虐狂”这个心理医学名词概括。很奇特的是,艾丽卡却呈现出一种完全自给自足的安祥状态。她熟练地在浴缸自残,神情自若地在成人音像店租带。甚至在拣起别人遗留下的沾有秽物的纸巾放在鼻下细闻时,她的神情也是安定自然,丝毫不见羞愧或仓皇。
她已人到中年,尽管因为严苛的母亲,她可能没有恋爱过,但她在性方面却是一个已经寻找到平衡的女人,而这一切在年轻的学生到来后就完全被打破。像一个踩在钢丝上向前用力伸出手的人,她所有的平衡都被失去了。接下去她开始像所有陷入恋爱的人一样变得张惶失措,进退失据。
这场恋爱其实是一场恋战。就像有论者论及本书时引述的名言:“爱只不过是两个人之间权力互动的关系。”失败的一方自然是艾丽卡,因为她在向一个正常的年轻男人要求一场变态的爱情。这是整个作品最令人哀伤的部分。
虽然自觉心理尚算健康,可是大部分读者竟然不能抽身事外来旁观这个变态的女人的变态的爱情。她自给自足凌驾于那场恋战之上时,让读者看到的是一个变态的女人。而她开始仓皇失措,“降尊纡贵”,屈膝求爱时,却看到了一个正常的疼痛的女人。
哪一场爱情不变态?爱如陷阱,一旦陷入,便万劫不覆。于是辗转反侧,于是奴颜媚骨,于是把自己的梦也奉献给他的黑夜,可是接着便有可能不是受虐而是真正的受伤。《钢琴教师》里学生强奸老师之前的那一记耳光,作为一个受虐狂,艾丽卡一定多少次幻想过这记耳光。可她怎么能想到原来事到临头,一切真的只是一厢情愿。她被爱人强奸后的那个深夜,当她抱着母亲恸哭时,终于明白了:爱如此艰难,竟然只能回到不会离开但却一直在伤害自己的亲人那里找回爱情。
结尾,艾丽卡一脸止水,扎了自己一刀,然后平静地离开我们的视线。爱竟成死灰,绕了一圈之后,她重新回到自己的平衡之中去。从此没有波澜,没有跌倒,没有悲伤,没有爱情,没有生命。
㈥ 成为钢琴老师的条件是什么
一般家长会询问您有无证书?以及从教经验.但是教师资格证很难考的
而且你又不是钢琴专业.很难教小孩.而且很多跟音乐相关的专业你都没有学过
至少你也要学个自考再出来教学生
要不然琴行还有学生家长都不会用你的
因为现在能教孩子也要得到别人的认可
在音乐这行想教学生挣钱至少也要有个文凭
那种业余考试证书跟本没有任何可以代表你水准的意义
因为我就是钢琴专业毕业的
现在都不怎么好招学生原因主要是没名气
而且现在毕业生特别多.您要是想教学生只有两条路:
一是去做家教
二是去考个自考
等你考上自考你的视野也会开括很多
而且演奏的技巧啊音乐欣赏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教学生也需要老师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的不是谁都可以出来教学生的
㈦ 北京钢琴老师
很多 一 、 ---------------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 1、一定要看钢琴老师的实际演奏能力(自己都弹不好的人怎样教别人?)怎样叫做弹得好呢?说的俗一些首先是技术(即弹得快,弹不快的人方法上肯定有问题,家长最常犯的错误是没见老师真正弹过大曲子,许多钢琴老师只能做一些简单的 599,740的示范,要知道这太算不了什麽了,小孩的曲子都是很简单的。一个合格的钢琴老师必须能够很好的弹奏譬如:李斯特的狂想曲,肖邦叙事曲、协奏曲,贝多芬奏鸣曲(黎明、悲怆等)、巴赫三部创意曲以上、等等,在技术上不应有很大负担。(老师最好是本人拿过权威性的国际国内专业钢琴赛事大奖,这样就更说明问题了),由于家长对钢琴的无知,导致见老师能弹《献给爱丽丝》《梦中的婚礼》《土耳其进行曲》就觉得水平很棒,其实这些全都是业余6级左右的曲子,根本不能体现教师水平,理查德克莱德曼流行钢琴的走红,让中国多数家长认为能演奏他的这些作品就是很棒的,其实他的所有曲子在专业钢琴演奏着手下只是初级的不能再初级的曲子,当然我不是说克莱德曼不是高水平的钢琴家,但他的实力在于与整个乐队在编曲上的造诣,(被称为流行钢琴曲)单就钢琴演奏的技巧难度上来说,实在不能体现一位钢琴老师的水平。说句俗话,不怕没好货,就怕货比货。多拿你的老师跟郎朗、李云迪等钢琴家比,水平越接近越好。另外好的老师一定是广泛接触如海顿、克莱门蒂、舒曼、拉赫马尼诺夫、德彪西、拉威尔、等古典、浪漫、现代时期的作曲家的作品的人。2、当然只有技术没有音乐算不得一个好的演奏着,要用一流的乐感和对作品的准确分析演奏出作曲家灵魂。即能把握各个作曲家的风格3、好的老师还要有非常棒的语言表达能力,能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教学。4、对古今中外的音乐文化史有基本的了解,对各个作曲家的风格要烂熟于心。5、最好是大学专职钢琴教师(不要相信那些社会办学者)当然同样是大学教师也有混日子的,尤其是三四十岁的那批老师,当时钢琴教育落后,他们大多是一般的师范院校毕业,只是赶上了好机遇,占了那个位子,后来的年轻人再有才也应聘不上那个学校了,我不是打击一片,有些好学的3、4十岁的老师多年来勤奋钻研。也很称职,我只是说不要以年龄为唯一标准。6、不要认为音乐学院毕业的一定弹教俱好,好多人在考音乐学院之前还是很努力的,考上后以为万事无忧,四年时间很少练琴,这种人的教学能力你相信吗?只有大学期间甚至工作之后还坚持练琴、拜师、钻研的老师才可以信任。 7,不要盲目相信学历,目前好多人为了评职称去国外读个硕士,尤其是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乌克兰、亚美尼亚等音乐学院,实际上这些学校对专业要求很低,重要的是语言,一个学生在这些学校上学第一年往往把90%以上的精力用来学语言,第二年才开始学钢琴,研二的后半年又忙于论文答辩、找工作等杂事,真正钢琴学不到很多东西,况且这些落后国家的钢琴教育水平其实与国内相差不大,他们正是抓住了国内崇洋媚外的心理。去这些落后国家的音乐学院留学两年还不如本科毕业后在中央上海等音乐学院定期找好的老师上课进步大,一句话,出国只是为了拿个文凭
二、 ---------------学生弹得好不等于老师教得好:许多老师常用的伎俩是:我的学生在某某大赛中得了金奖,所以你应该相信我教的好。乍听起来是很有道理,其实不然,第一:他所展示的学生获奖照片真的是他的学生吗(有的老师是借用别人的学生)第二:就算是他的学生,又跟他上过几节课呢?许多钢琴老师(尤其是机构)到处挑选那种“天才”儿童免费为他们上课,定期介绍到音乐学院教授那里去上课,私底下跟家长商量说是对外称是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学生。每次遇到重大场合让学生出来表演以展示该机构的教学成果。娱乐界这种现象比比皆是,一个名人出名了,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一夜之间冒出来许多自称是这位名人的老师的人,小则曾经教过她,大则是他的恩师。当然其中有一些是曾经指点过他,但也就是几节课的时间,难道是这几节课造就了他的成功吗?只能说这位老师比较幸运,像中彩票似的遇到了未来的潜力股,这种现象多出现在某些年长的教师身上,很简单,教的年头多了,按百分比自然会遇上那么几个有才的,尤其在8、9十年代整个省里搞艺术的教师就没几个,几乎所有的人都是他的学生,就算学生不出名,学生的学生也总有那么一两个好的。然后就说是自己的徒孙,中国人是很相信权威和年龄的,艺术界按资排辈儿现象严重。家长们也不明所以,以为越老越权威,实际上大多数在8、9十年代开始教学的老教师用的一直是老教法,几十年来并无改进,反而是忙于赚钱、养家、评职称、等等荒废了技艺,这一点很容易得到例证,目前就职于大学、高中、艺术学校等各单位的老教师,无论声乐、钢琴、都比不上刚毕业的大学生,但他们在那个位子上就有学生相信,找他们上小课,这样一来最倒霉的还是学生》 不要被艺术中心的规模和优雅的环境所迷惑:这些说白了只要有钱谁都可以做的很漂亮,不要看硬件,要看软件(聘请的老师),就像高档消费场所,环境做的很漂亮,同样的东西却比外面贵很多,羊毛出在羊身上。
本人不是反对跟一些水平差一些的老师学,你水平差这不是你的错,这与你的教育背景等等各方面有关,但是你出来忽悠人就是你的不对了,如果你觉得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走专业道路,可以找个一般的老师学(毕竟便宜,而且必须便宜,水平差嘛)但是你必须了解他是不是值他要的这个价钱,买东西还比较来比较去呢,怎么家长找老师就随便了呢,信息这么方便,在你的城市找个价钱不贵教得又好的很难吗?
三 、--------------中国业余钢琴考级制度的内幕:当记者请德国钢琴教育泰斗凯沫林对中国业余钢琴考级制度谈谈看法时,他非常严肃地表示:中国的钢琴考级制度差得让他不想提起,让孩子们只练固定的曲目参加考级,这不是一种好的方式。弹琴应该是一件持之以恒的事情,要综合全面地平衡发展,而不是翻来覆去地死记硬背几首曲子。据凯沫林介绍,欧洲根本就没有所谓的考级,而是经常举办学校观摩音乐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演的机会,以此检验学生们这一段时间学了哪些曲目,达到了怎样的水平。老师再根据学生的演奏有针对性地发现缺点,提出改正意见。据笔者了解,一方面由于家长们的急功近利,要求孩子速成,让孩子在短期内强化学琴,只弹考级曲目,主要以背奏为主。以为只要完成考级,就等于掌握了一门技能,所以考完级,也就不再学了。另一方面,就是很多老师为了迎合家长的要求,急于求成,不按照科学的进度,片面追求考级。甚至于用一年的时间准备考级曲目,造成拔苗助长。而且老师们也互相竞争,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孩子考完级,谁的本事就最大。。由于考级已不只是纯粹的考级活动,它已经和经济挂了勾,由此也带来了相应的问题。近年来,考级的单位越来越多,如今承办音乐业余考级的有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地方艺术院校,还有中国音乐家协会等等机构,真是眼花缭乱,有些人投身考级,就是看中了考级带来的巨大利益。随着考级单位的频频增加,便会出现相互排斥,相互竞争。到处都是不正常拉¬考生的现象,比如,带多少学生来考级就会有多少相应的回扣,学生越多,回扣的数额也就越大,通过率越高,毕竟下来考级的单位也是要吃饭的,导致的结果是,越是规模大资金雄厚的培训机构越是通过率高,越是通过率高越是利于招生,生源越多越有话语权,你不让我的学生通过,我就参加别的单的考级,反正又不是你一家。如此循环家长们也很难判断,哪一家最权威,这直接导致了恶劣的后果。出现了降低考试标准的 “怪现象”,如八级完不成的就给七级证书,甚至是交了报名费,演奏好坏都给合格证书。比较严重的是一些小县、市的琴行,他们往往无法保证自己的教学质量,但打着省里或者国家考级机构的牌子实施,其实就是在误人子弟,这样就完全失去了考级的意义。要知道,考级真正的意义应该是通过考级抓素质教育,推动音乐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考级活动不能成为生财之道。“家长的心态无可厚非,重要的是老师的引导。许多课外艺术教育老师热衷于向学生推荐考级,追求考级成绩,其目的是为了给自己加砝码。道理很简单,如果某琴行学生考级率高,自然会成为其招生的招牌。而家长又不明所以,往往是老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推荐去哪里就去哪里。业内人士指出,考级已经市场化,其背后存在着利益链条,各考级机构只有争取生源,才能获取利润。据了解,每位学生考级,需要交费80~200元不等,一年下来,仅本市就是百余万元的市场。竞争的直接后果是,考级标准越来越宽松,通过率高达95%!“实际上, 目前我市有大大小小的社会力量艺校、琴行百余家,一些琴行前为卖场后面办学,其师资力量课余艺术老师的来源包括几种:音乐学院钢琴系专业的毕业生(有好的差的),师范类学音乐教育专业(在校期间与音乐有关的都接触,属于大杂烩那种)毕业生。劝你一句,找老师一定要找专业的,可以少走弯路,基本在各机构做兼职(尤其是做全职)的,都是教得很一般的,因为真正好的老师往往名声在外,家里根本不缺学生,不会去兼职。而干全职的更是根本就没找到正式工作,只能在琴行靠误人子弟糊口
这些年来各类媒体和专家学者都在探讨一个同样的问题,所谓音乐考级的功利性之危害以及考级该何去何从。我认为,我们不要回避音乐考级的功利性。因为,我们都是生活在世上的普通人,学习音乐和学习其他门类的知识和技能究其目的性是一样的,或是作为职业,或是作为爱好,或是作为消遣。而家长们的初衷也是这样:有的是为孩子日后的升学做准备;有的是,希望孩子多学一门技能,所谓“艺多不压身”;有的是,希望孩子将来以此为业;还有的,就是因为孩子有这方面的兴趣,以后是否作为职业,也无所谓。可是一旦考级和升学、就业挂上钩,就难以逃脱“功利”二字。笔者只想告诉家长们,如何确立学琴的目标;如何甄别好的钢琴老师;如何学琴,如何做到不半途而费,真正学下去。
我认为,解决这些基本问题,对于琴童的家长们是最迫切的。否则,不仅浪费了很多金钱,大量的精力,而且虚度了孩子们的宝贵童年。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们,付出了那么多,为什么有的人看不到一点效果呢?学琴毕竟要有一个回报,才算“不虚此学”。既然花了如此大的代价,为什么不去反思一下,是否可以找到正确的学琴之路,真正掌握一门技能,终身受用。其实,只要这些家长多了解一些有关的知识,就可以避免这样尴尬的局面。
近日读了一篇文章,题目为“刘诗昆痛批中国钢琴教育现状”,文章中提到了现在的“钢琴热”在社会中一些不好的现象,钢琴老师不够专业,没有资格,在刘诗昆看来,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合格的?“十年以上专业训练,这是最基本的。”刘诗昆的回答带着不容置疑。可现实远非如此。如果深入各种琳琅满目的钢琴培训班,除了正统钢琴系毕业的学生,你会发现师资队伍多是这样的分布:既有原来学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的,也有学声乐、甚至音乐理论的。某些老师,上课从不示范,拿个谱子就让学生练,上完课划个钩又让带回家练,“只求应付了事,可能自己都不会弹。” 让刘诗昆无奈的是,“钢琴老师”越来越多地被人们赋予一些象征性——良好的社会地位、丰厚的经济收入、轻松的自由职业状态。自然地,也会有越来越多的非专业者,冲着这股吸引力而来。琴童数量快速增长,师资却远远跟不上,专业老师经过十年学习,“好容易出来一个,又只能一对一教几个学生。这种情况下,谁也避免不了滥竽充数者。”
四、---------------机构和钢琴老师太会包装自己:名人们普遍没有社会责任感,用自己的名声在全国各地办中心,实际师资情况根本不去监督,只要该加盟机构每年交加盟费管他招的老师是何水平,这个经济账很清楚:招好的老师,人家要的课时费高,相对机构赚的就少了,不如招些水平差的、没工作的,利用机构的关系跟全国各个名人合个影,包装一下,就说是某某钢琴家定期为中心老师进行指导,该老师的教学水平得到大师的称赞,这是个商业化的社会,所有的事情只要有钱就能运作,与名人拍广告太类似了,只要给钱,大腕们才不管他代言的这个东西是真是假呢,只要笑脸相迎,金元加甜蜜蜜,伸手不打笑脸人,大师们往往不会驳人家面子,合个影,写个寄语,提个词,某某大师参观某个琴行给予该机构极高的评价等等很顺利成章的就出现在官方报道上(现在发表文章只要给钱,报社哪管你的真实性,没有人跟钱过不去)大连大多数机构我都去过,深为大连钢琴界骄傲,竟然多半都是我国几位钢琴教育泰斗的学生,其亲密合影犹如家人般和谐,令我深深“羡慕”,钢琴教育大师只有几十位,而钢琴教师确有几十万之众,如果这些人都长期跟大师们学习(大师们怕要被累死了)实际情况是只上过一节课,甚至一节没上过,去拜访的目的就是合个影,不要去机构学钢琴,比如你选的老师是100一节,你把钱交给机构,他们基本是五五分的,老师只能得到50元。而真正到老师家里学这100全是老师的,这代表什么?该老师家里学生太少,闲暇时只能去机构受人剥削。为何学生会少?就是水平不行嘛。所以去机构干的就是这个情况。可怜家长的钱被两拨人瓜分。几乎所有机构都会请一位当地钢琴界权威做他们的教学顾问,该顾问的教学水平往往还不错,请他的目的一:他也教课,课时费贵得很,因为人家在家里带学生都是当地最高价比如200,在该机构一般都是300(机构要赚一部分)目的二:慌称该专家长期培训该中心教师,带领他们搞科研,实际上能混到这个档次的人根本没时间做这些工作,即便教研最多一个月一次,对中心教师水平的提高作用甚微,另外,不要以为长得老的就一定是权威,本人当年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本科毕业后,回到老家合肥,由于土生土长,对当地各办学团体了如指掌,也熟知当地所谓专家的教学水平,用我们音乐学院的理念来看,方法太成问题了。类似安徽省这种没有音乐学院的省份。钢琴教育水平很难与国际接轨,仅有的少数音乐学院科班出身的难以支撑整个教育市场,天赋好的学生大都被机构忽悠去,有实力的老师只能收一般的,学生素质差老师水平再高也出不了成绩,恶性循环下去,机构越做越强,越强越有吸引力。。。。。。
五、-------------各团体与培训机构关系密切:目前以办比赛为生的单位越来越多,许多比赛金银奖比例高达30%,只要参与就有优秀奖,美其名曰鼓励小孩,其实就是怕你下回不来了,或者觉得自己小孩没天赋不学了。真是可笑至极。金银奖选手无非一个证书,一个奖牌总成本不足8元。而选手的报名费高达200---300,各培训机构乐意与他们合作,哪个机构送的人多给的金银奖比例就高,有人可能会说,我参加的比赛都是国际比赛分赛区,会不正规?殊不知只要给了承办费,给多大比例的金奖还不是承办方说了算,然后把这些选手获奖的照片放在他们中心,无疑会蒙骗大多外行的家长,许多家长看孩子拿了个金奖,以为很了不起,殊不知真正去考音乐学院附中才知道水平差得远,我不是反对孩子参加比赛,在比赛中孩子得到锻炼这是好事,每年参加1—2次 很有意义,要选组织得好的大的组委会,
提醒你要注意看孩子和别人的差距。不要只把眼睛盯在奖牌上,这个东西水分太大。只参加国际专业性的、全国性的、名为某某钢琴比赛的,那些名为“才艺大赛”的综合性的就没意义了-------问题的核心是:谁送的学生多,谁就有话语权,想要多少金银奖,跟主办方打个招呼就行,送学生少的老师,即使学生弹的好,也没好成绩,即使有好成绩了,也被主办方幕后把好名次给了送学生多的机构(改了)。这样家长跟风,学生多的机构学生越来越多,教学质量却停滞不前。
几乎所有上规模的培训机构的老板都是40岁左右的那一拨人,这些人当年大都是音乐教育专业出身(因为当年考音乐学院相当难),接受的钢琴教育及其粗浅,加上这些年忙于机构的日常事务,大都荒废练琴,先天不足加后天缺钙,使得他们越来越远离钢琴艺术,渐成为“商人”但这群人社会经验丰富,是新中国第一批出道的机构创始人,社会关系广泛,跟当地青少年宫、音协、歌舞剧院、等所谓政府机构关系暧昧,想要个“某某人民政府授予优秀社会办学机构”等等荣誉。简直易如反掌。于是乎他们的中心往往耀眼夺目,各种荣誉满墙都是。极具迷惑性,家长看了腿都迈不动了,往往匆忙交了几个月的学费。他们靠自己的名望往往很拽,课时费动辄跟大学教授一样:(150-----200)家长普遍有着不正常的心理,一是以为越贵越好,二是以为教师越老越好,三是以为该中心越华丽、规模越大越好。提到少年宫、歌舞剧院,你不要以为他是政府办的,可以信任,实际上目前都是被私人承包了,用啥样的老师完全老板说了算。
六、----------------各种艺术学校误人子弟:先说最好的艺术学校比如省艺校、市艺校。不要以为他们是公办学校就正规的很,其实1、学校里乌烟瘴气,早恋、网游、赌博风气严重。简直像黑社会。2、这种学校的老师大都是靠关系进去弄到编制的,多为纨绔子弟,在音乐学院上学时本是游手好闲之辈。无真才实学。没有关系而有真才实学的老师往往对这等美差望洋兴叹,私立艺校更是不能考虑,办公室贴了满墙的历年考入音乐学院的学生名单,都是在做假,校长知道没人会去查的,也不违法。不知为何那么多的人相信
七、----------------不要企图先学电子琴后改钢琴:钢琴对手型、指法等有其特定的要求。到时候改的时候非常费劲
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杨峻谈中国钢琴教育现状:一个优秀的钢琴老师他是要有多年的经验的积累和对这个事业的忠诚,我觉得他才是一个合格的钢琴老师。 现在学琴的孩子那么多,我也相信有一大批不合格的老师在那里教学,甚至有些误人子弟的教学都有,有的连五线谱上要求的知识要点都不清楚就开始教学了,让人痛心啊。居然还可以大批的教学,我觉得这个现象是严重的。 不要以为我今天买了架钢琴,然后随便找个老师来学习,再然后希望孩子有很大的成就,那些没有接受错误指导的孩子要比那些接受错误指导的孩子要好教学得多。我们应该爱护儿童特别是这些钢琴学童,让他们有一个健康正确的学习环境。
八、-----------------篇幅、时间、精力限制,各种问题不能详尽解析,文字亦没有精雕细琢,只求说明问题。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引起有良知的同仁的注意,揭露中国钢琴教育之弊病,弘扬正气,为了家长、更为了可怜的琴童,他们跟某些老师学许多年,一心想考音乐学院,在不断的考级通过、比赛拿金奖的幻境中度过了珍贵的少年时光,原以为一切都会顺理成章,却在参加音乐学院钢琴系的考试中一败涂地,十几年的努力,一家人的希望、心血、汗水、金钱所有的一切付诸东流,我相信多数家长不是抱着花钱让孩子学着玩的态度的,都是学学看,如果孩子天赋很好,进步比别的孩子快,再做是否走专业道路的抉择,但选错了老师,孩子长时间水平停滞不前,你会误以为孩子没天赋,多么可悲,我再次提醒家长注意:“不要看广告,要看疗效”,另外本人以上所说句句属实,无夸大成分。
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㈧ 钢琴老师的要求
一、掌握一定的钢琴演奏水平
掌握一定的钢琴演奏水平,是钢琴教师最基本的条件之一。作为一个合格的钢琴教师,不一定有钢琴家的乐曲演奏掌握,但是每一首钢琴乐曲中的技巧,钢琴教师都应该熟练的掌握,并且能用语言进行表达,能在钢琴上进行示范。另外当钢琴教师具有一定的演奏水平时,可以在学生面前进行示范或很直接的水平展示演奏,这样,就能让学生极近距离的对钢琴触键,钢琴音色具有最直接的认识和了解。
二、掌握钢琴教学基本法则
对于一位钢琴教师而言,是否充分的掌握了钢琴教学的基本法则与钢琴教学原理,对教学效果的直接影响要远远大于钢琴教师的自身演奏水平。很多时候演奏中也许凭借先天条件和体能上的优势解决技术问题,比如有规律的八度上行或下行技巧,有些男孩子可以凭借自身的体能优势去弥补技术上学习的不足。但是当遇到了无规律的八度或和声音程旋律发展乐句,就无法用自身的先天条件进行解决,这时,就需要钢琴教师安排系统的训练课题,指导学生演奏和学习,直至克服遇到的技术难题。
所以钢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其自身钢琴演奏水平不及掌握钢琴教学基本法则重要,更多时候,掌握前人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系统地了解钢琴教学各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教学原则并通过教师自己的表述传达给学生。事实上,钢琴教学的基本法则就是,了解钢琴,掌握钢琴演奏技巧,了解学生在不同阶段个人心理生理条件,结合所有,获知并选择一种表述教学方式,进行钢琴演奏传授。
三、掌握课堂教学技能
钢琴教师只有在有意义、有组织地掌握他所教授的内容时,才能做到教授的条理性。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达到的水平,在会课时对学生的演奏进行正确地反馈,才能做到真正的授业解惑。钢琴教学要求钢琴教师在课堂上拥有极强的组织和操控学习变量能力。钢琴教师要了解所用教材的作用与学生在教材中所获取的实际水平的落差,进行弥补或纠正。另外重要的一点就是合格的钢琴教师在传授各种音乐知识和演奏技巧,以及艺术概念时,应当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转化为一种与学生理解力和演奏程度相适应的表达形式。比如,一些八九岁的孩子已经有能力演奏贝多芬的乐曲时,教师也许很那从哲学、社会、人文历史背景等角度让学生了解贝多芬所处的时代环境和他个人的心理情绪,但可以让学生了解贝多芬在那种环境和人生境遇下所产生的愤怒情绪和抗争意识,直接引导学生体会贝多芬的情绪波动。
四、具备为人师表的人格特征
尽管每个钢琴教师都有其特有的性格与外表,每个教师无需为了职业去改变自己固有的气质和性格,但是要尽可能的做到为人所接受。重点是内在,这一点永远不过时,对于学生富于同情心,并给予学生情绪上的支持,对学生进行在钢琴技术演奏之外的宽容,不要仅仅关注学生在钢琴方面的成绩或不足。比如,一个学生在一次会课中,没有完成作业,不要第一意识就是“不听话”,不努力。更不要妄言指责,一定先问一个为什么,也许学生在其他方面遇到了预想不到的遭遇,而阻碍了练琴。为人师表的人格不是光鲜亮丽的外表,而是对学生的一种艺术魅力亲和,并且要具有大爱之心。
五、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好多钢琴教师在选择学生时要进行入学前的“考察”。看似专业、苛刻。用自己的认识,去定夺前来拜师学艺者的艺术天赋。这时大错特错的。毕竟,这不是考取院校,考取院校的考试,是检验学生是否有入学进行更高层次的艺术深造的客观条件,有点像留级,这只不过是留到院校大门之外罢了。
所有人都拿有所好恶去审时度势,去评价眼前,好多钢琴教师也不能幸免。这是一种略根性的特质表现。喜欢就接受,不能客观的进行评价。挑选反应敏捷、领悟力高、善于沟通的孩子作为自己的学生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当你作为一个钢琴教师时,这种“势利态度”不可有。公平、无偏见、无好恶才是作为钢琴教师所应具备的新概念上的“有教无类”
钢琴教学,在这种一对一的长期的和学生的教与学的相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去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人特点和心理活动。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所有反映,经常和学生在各个方面进行沟通。为每一个学生拟定出有效的教学方案,不要拿学生作为自己出名或赚钱的工具,强迫学生去接受某些“金科玉律”。钢琴教学不要仅局限在钢琴弹奏方面,它涵盖了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深刻的内心世界的活动。传授自己最了解的,教授最应该教授的,传授学生实际能接受的,正所谓“因材施教”。
㈨ 钢琴教师要具备什么条件
首先,钢琴培训教师需掌握规范的演奏方法,教师需深入了解以及熟练掌握正确的手型、姿势、弹法以及关于美学观念的共识,并且在教学中能有效的指导学生掌握正确规范的演奏方法,如果学生学到的方法有问题,那么学琴必将难以为继。
其次,钢琴培训教师需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良好的音乐素养是从事音乐行业的基本条件,也是成功的基础条件,如果老师就没有很好地音乐素养,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打好音乐基础,更无法纠正孩子的音准以及节奏问题,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乐感得不到提升,那么势必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
接着,钢琴培训教师要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只有老师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才能在学生演奏中给予升华,提供进一步的加工改造,不然学生在艺术质量上粗糙,演奏质量低下,那将毫无竞争力可言。
最后,钢琴培训教师需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教师在面对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学生,需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深谙学生心理状况,最大程度地调度学生积极性以及求知欲望,让学生沿着既定额教学内容发展,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
具备了以上四种能力的钢琴教师,再加上一颗强烈的事业以及责任心,那么他将成为一个优秀的钢琴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