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班主任标准
班级是教育教学和管理最基层的学生组织,是学校培养教育学生的基本单位,学校的各项教育和管理目标的落实以及教学计划实施,均须通过班级来完成。班级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影响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因而班主任必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那么,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首先,班主任必须明确班级管理工作目标,然后确定班级管理内容,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完成班级管理内容,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目标其实就是优秀班集体标准。
优秀班集体标准
第一、要有优秀班主任
班主任是班级教育与管理的领路人,是班级灵魂,在班级当中起到直接的关键作用。班主任工作好坏直接影响班级管理质量,因而班主任都必须向优秀班主任看齐。优秀班主任条件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充分信任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勇于为学生负责。
第二、要有得力的班干部
班干部是班级核心,是实施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主要力量,大部分工作需要他们来完成。班干部工作就是班级工作,是班级工作直接反映。班主任应建立优秀班干部集体。
优秀班干部集体标准为:班长得力,班干部团结,班干思想品德高,学业成绩好,在同学中威信高,乐于为同学服务,敢于同不良现象作斗争,工作讲求实效。
第三、要有良好班风、学风
良好班风、学风、为班级工作基本要素。
班风是指班级成员共同具有的思想和行为方面的稳定风格。它是班级整体形象概括,具有相对稳定性,是所有班级成员共同的精神面貌。班风一旦形成,班风就具有无形的制约、管理、促进提高的长效效应。
班风效应有如下几方面:一是具有约束作用;二是具有保证作用;三是具有激励作用;四是具有维护作用。班风也可以用一些词语来概括,比如,团结、求是、进取、创新等。
学风是班级成员共同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上的稳定风格。学风建设是班级建设重点。其中,学风是核心,是根本。
优秀学风标准如下:成员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动力充足,学习方法得当,学习成绩出色。
第四、具有健全的班级工作制度
古人云: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优秀班集体必须要有健全的完善的规章制度。既要有奖励制度,也要有处罚制度。包括:三好学生、优秀班干、推荐制度、学习优秀奖制度,学习进步奖制度,促进综合素质提高的措施,创新奖励制度,班规公约,班级违纪处罚条例。
第五、成员整体素质高
一是成员要有集体凝聚力和集体观念;二是成员学业成绩好;三是成员爱好广泛,特长明显,知识面广,组织能力强。
如何使优秀班级获得持续发展?
---------- 班级文化是班级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因为,一个群体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群体精神。在班级实践中,我试图从班级自然环境的设置,学生自我管理的制度认同,班级主体人文责任意识的激发等方面,培养一种班内学生认可的思想精神。使班级教育在思想上,成为潜移默化、春风化雨式的熏陶与渗透;在行为上,唤起学生作为“人”的自觉与自律,从而形成班级师生和谐互动的良性发展效应。实践证明,只要班主任用心着力去营建班级的特色文化,这一尝试与探索,必将成为班级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营建“环境文化”,确立班级全面发展的特色目标
每当学生走近一个新的班级,他们首先直觉感受到的是班级环境向自己提供的视觉信息。把班级建成学生生活的家,这常常使我在面对一个新的班级所做的第一项工作。对班级的美化设置,如何代表我“这一个”对班级的环境建设的独特理念与思考?十余年的班主任经历,我基本形成了这样的认识:即在教室黑板的正方向,确立班级班风的发展目标。在最中间处,制作一块“文明之家”牌匾,以示班级总体的发展方向。在牌匾的两侧,设计出富有特色的“团结、拼搏、求实、创新”八字。
我是这样向学生解释班风八字的:一个集体,走向文明发展之路,这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在文明之路引导下,团结出人心,出凝聚力,这是第一位的。但是,团结不等于一团和气,只有拼搏,班级才有发展奋进的希望。班级的发展,不能摆花架子,图形式,要遵循教育规律,实实在在。但求实,不意味着班级发展“墨守成规”,人云亦云。只有创新,班级发展才有生机和活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在教室后黑板的正上方,我向学生提出个人发展的全面目标。正中间,我一般布置一面国旗,让学生时刻铭记自己的祖国并忠于祖国。国旗的两边,镌刻了个人发展的八字目标——“做人、求知、健体、共处”。让学生明确学校教育的核心是一切为了人的全面发展,而在人成长发展的诸要素中,做人,是第一位的,做不好人,也做不成事。同时,掌握获取知识的正确方法,通过经常锻炼拥有健康的体魄,学会在集中与人和谐共处,这也是人生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在教室的左墙上,我一般向学生提出班级学风的核心要求——“勤”和“恒”。勤是学习态度,恒是学习精神,简简单单知识两字,但直指良好学风形成的灵魂。在教室的右墙上,我一般每一学年在学生中开展一次“名言警句”征选活动。通过评选,把大多数学生认可的,符合班情的警策之语,制作成牌匾,悬挂于墙壁之上。
为了使师生了解班级的现状,班级在讲桌上设计一副台板。下面布置有学生室位示意图,班团干部名单及职责,作息时间表与课表,班级基本管理思路与制度。班级总体设计突出一个“变”字,随班情而变,随时间而变。“班级美化表我心,一字一语总是情”。班级布置得每一处设计,都代表了我对班级学生的希望与要求。它作为一种无形力量,无不每时每刻在激励影响着每一位学生,我将这一静态教室环境的设置与美化,称其为“环境文化”。
二、创设“制度文化”,形成班级有规可依的认同意识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最基本单位。在建设法治国家的今天,通过民主参与形成班级特色的管理制度,在动态管理中不断充实完善修订班级管理制度,并将这些系列制度宣传给每一个受众对象,使他们在思想上形成认同意识,在行为中自觉去实践,从而形成班级有规可依,有规必依的制度氛围。我将这一制度的民主制定、宣传推广、修订完善、大众认同、形成自觉地过程,称其为“制度文化”。
在班级管理实践中,我基本确立了班级的框架管理制度如下:
1、在管理秩序方面:班级先后相继确立了班团支部定期选拔任用制度;班团干部岗位责任制度;班团干部轮流值周制度;班主任工作作风制度;班级“爱心”救助制度;班级“1+1”帮扶制度;班级评优树模制度;学生座位定期轮换制度,家长联系信访制度;建立学生“信用档案”制度等。
2、在学习成绩方面:班级相继确立了学生作业学号登记制度;科代表定期座谈制度;学习方法交流制度;科任教师与学生联络制度;学习园地管理制度等。
3、在文体安全卫生方面:班级相继确立了每日“两操”出勤检查制度;每两周举办一次“班级文体活动”制度;班级安全防范责任落实制度;卫生小组轮流值周制度等。
班级每一项制度从民主讨论到形成意见,从宣传推广到贯彻实施,从发现问题到解决矛盾,从再次讨论到修订完善,这一民主参与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了有规可依,有规必依的重要性与现实性。作为一个班级,班级制度不在多少,关键在于制度的形成是否符合班情,是否代表班级大多数人的需求,并被学生认可接受。以制度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这是“依法治国”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具体体现,是班级实现民主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保证。
三、培植“责任文化”,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热情
班级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班主任引导每一名学生在思想深处扎根做“班级主人”的责任意识,这是班级人本教育思想的必然要求。班主任的价值,存在于班级学生之中。只有班级一个个主任被激活了,并形成“舍我其谁”的责任意识,班级才能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长效运行机制。
培植班级“责任”文化,首先,要从干部抓起。在班级实行干部值周制度,调动干部的责任意识。班级印制了干部值周表,要求值周干部逐天逐人登记班级在纪律、学习、秩序、安全、卫生等各方面发生的现状,并在每周一主持召开班会,总结上周工作,提出本周工作建议。同时,干部工作要接受学生监督,建立重大责任事故辞职制度及定期选拔制度。班级在班费管理方面,建立由班长任会计,团支部书记任出纳的自收自支、发票签字、盈亏定期向学生公开公布的财务管理制度。
其次,班级建立了“班情日记”,充分发挥每一名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班级每学期购买一本“班情日记”本,在扉页上有全班学生手拉手的签名与班主任的赠言。每天有一名学生在“班情日记”上抒写自己对班级活动的真实感悟与建议,并在本周的班会上,作为学生代表,评析班级现状与干部工作。
在培植“责任文化”方面,尤其针对班级的特殊学生,班级为其设置了“信用档案”,让其自己纪录违规言行,自己提出教育方法,自己对照检查并为班级做好事。一系列措施的施行,使班级发展的主人翁意识得到空前提高,由此激发起的责任意识,成为班级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营建“环境文化”,创设“制度文化”,培植“责任文化”,是我在班级管理中的一次探索与尝试。如何构建“班级文化”,这是新时期班级管理中的新课题。教育的真谛在于学生对教育文化的认同,作为一名实践者,只有教育者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与热爱,用自己无私的爱心,勇于反思的耐心,甘做人梯的诚心,与时俱进的雄心,方能构筑起“班级文化”建设的不尽长廊,也才能使未来受教育者感受教育事业的崇高与伟大,从而唤起中华民族教育春天的来临。
② 班主任管理中批评与惩罚要注意哪些原则
1.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包括学生个体的了解和学生群体的了解。
(1)观察法:这是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
(2)谈话法:这是班主任了解学生、管理班级时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集体谈话和个别谈话深入了解真实可靠的信息。
(3)书面材料和学生作品分析法:班主任可以通过书面问卷调查、心理测验等书面材料以及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
(4)调查访问:这是一种间接了解学生的方法。班主任可以通过家访、走访学生前任班主任或任课教师等,了解学生个体或群体的成长经历,深入了解有关背景原因。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班主任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在短时间内有效地组建班集体。
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是班主任的基础性工作)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一般分为四个环节:收集——整理——鉴定——保管。
学生成长档案有两种:集体档案和个体档案。
4.组织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
(1)班会是班主任向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重要阵地,是培养优良班集体的重要方法,也是养成学生活动能力的基本途径,所以它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
班会活动的特点:集体性、自主性、针对性
班会的种类:常规班会、生活班会和主题班会(最主要)
课外活动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不可缺少的途径,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5.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第一,协调任课教师的教育影响;
第二,协调学校领导的教育影响;
第三,协调班委会的教育影响;
第四,协调少先队或共青团的影响;
第五,协调学生家庭的教育影响;
第六,协调社会教育影响。
6.操行评定
评定步骤:学生自评——小组评议——班主任评价——信息反馈。
7.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班主任工作总结是指班主任对一个时间段(一般是一学期,或一学年)的整个班级工作过程、状况和结果根据一定的标准做出全面的、恰如其分的评估。
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分为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两种。
二、个别教育工作
1.优等生的个别教育
(1)优等生的特点
优等生,又叫“优秀生”或“先进生”,是指那些品学兼优,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较全面发展的学生。
(2)对优等生的教育
①严格要求,防止自满;②不断激励,提高抗挫折能力;③消除嫉妒,公平竞争;④发挥优势,带动全班。
2.中等生的个别教育
(1)中等生的特点
中等生,又叫“一般学生”或“中间生”,是指那些在班级中各方面都表现平平的学生。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思想基础较好、想干而又干不好的学生;第二类是甘居中游的学生;第三类是学习成绩不稳定的学生。
中等生有两个共同点:一是信心不足;二是表现欲不强。
(2)对中等生的教育
①重视对中等生的教育。因为对中等生的教育不仅关系到中等生自己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班级的进步。
②根据中等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教育。
③给中等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后进生的个别教育
(1)后进生的特点
后进生是指那些在学业成绩和思想品德等方面均暂时落后的学生。典型特征:求知欲不强,学习能力较低,意志力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卑,多疑心理和逆反心理严重;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
(2)对后进生进行教育
①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②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③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
④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
⑤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③ 班主任发放校服步骤操作的合格标准及优秀标准
班主任应该先统计好班上每一个学生的所穿校服的尺码,然后把班上所有校服安尺码分类放好,再根据统计好的尺码发放给每一个人。
④ 深圳今年的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标准是什么
是一位称职的人民教师! 带过班级并很优秀的班集体的班主任! 班上的学生成绩都很优异,孩子们的成长都很健康! 更多你可以再网上查一下咯!
⑤ 一个优秀班主任的标准是什么
从现象上来看是有大多数同学都喜欢你,即使算不上喜欢,也应该是敬佩你!从你自己的角度是不论他们喜不喜欢你,你都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另外要说的是不要太看中什么职称之类,这种老师是永远不成功的!忘了告诉你,我就是学生.
⑥ 优秀班主任的标准是什么
博学、不啰嗦、不能老找学生家长、不能放弃学习不好、闹的、爱讲话版的学生(他们更需权要帮助、而非那些学习好、爱拍马屁、和老师套近乎的学生)品质良好、不收学生家长(黑)钱、尽量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为学生着想、能体谅学生、为学生打抱不平、不能只讲大道理、和学生打成一片、错怪学生时要道歉、品质优秀、学会注意学生、观察他们、以便能正确认出他们是不是在撒谎。
这是我作为一个学生想的完美老师、建议你看看极道鲜师1、2、3部!!!
⑦ 优秀班主任怎么带班级
以人为本,通过班主任的正确引领,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确立明确的可实现目标,从细节入手,就可以形成一个健康向上、团结奋进的优秀班集体。对学生公平、公正,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和爱护,这样,学生就会从心底里感激班主任,并越来越听话,班主任工作就会越来越得心应手,达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效果。
优秀班主任管理班级的经验分享
一、健全班级的规章制度。
依章“治”班这个班有学生70人,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纪律松懈,生活散漫,尤其是班里的几位思想、学习后进生,无视校纪校规,一切以“我”为中心,给班风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如果任其发展,这些学生就会形成一种无视纪律约束的自由意识,而且还会对其它同学造成负面影响。为此,我决定从整顿班风入手,进行从严管理,从下面两个方面开展工作:
a.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一个班要管理好就必须制定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如考勤制度、纪律卫生检查制度、公物保管制度等。这些制度教师协同班干部制定,然后交全体同学讨论、修改、补充。最后由班主任发布实施。制度建立之后,关键看执行。这时教师一定要率先垂范,起领导带头作用。
b.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实行“班务”自治。
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适用未来社会竞争的需要。在教师的统一安排下,由学生自己组织一些活动。来锻炼他们的组织领导能力和积极参与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在的创造性。
二、关爱关心学生,培养学生自觉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是爱孩子。对全班学生,无论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才能让学生信服。多一份耐心,给学生一点信心,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小孩,班级就象一个大家庭,教师就是家长,要对自己的子女充满爱,这就要求我们得扮演多重角色,既是教师任的角色,又扮演家长的角色,当学生有困难时,我们总是尽心尽力地关心,让学生在校读书有一种在家里的感觉,时时对学生有一种牵挂。
三、坚持班主任与各科任教师相结合,科学完美地管理班级。
特别是数学科任教师冉松教师,充分发挥出了主导作用。上学期他所教的数学科目在期末统考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四、培优辅差,发挥学生合力优势,使学生学业共同提高培优转差是我们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们看任何一个学生都是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中差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因势利导,给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学生的“优”与“差”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如何去“培”与“转”。作为教师重要的是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思考什么方法去鼓励学生,让学生有信心有动力去学。比如我班的陈秋萍、何岳等同学,在上学期考试时,数学都在50分以下,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与优等生的帮助下,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在期末统考时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总之,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我们只有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因势利导,做到爱生如子,这样我们就成功了一半。
⑧ 幼儿教育如何更好的经营人才,你怎么看呢
一、国家有明确的管制要求
幼儿园直接涉及到祖国未来的花朵启蒙教育,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对孩子养成好的习惯起最为关键的作用。所以,国家对幼儿园在幼儿园教室,活动场所,会议室、师资力量及园内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安全、卫生、饮食等都有明确规定。如为了保证孩子安全问题,超过3楼则不能再设教室都有要求。
二、每个班必须要有“2教1保”
2教1保——是幼儿园的教师必须分配形式。
“2教”——1个主班老师1个配班老师,主要负责孩子的教育教学工作;
“1保”即保育员,主要负责孩子生活上的一些工作,比如负责室内卫生,负责孩子一日三餐。
工作的侧重点不同,但都是为了孩子在幼儿园一日生活有序进行,现在崇尚保教结合,保教不分家。
三、大中小班都会限制孩子人数
为保证教学质量和孩子安全,国家对各班人数有明确规定,具体标准如下:
大班:最多35人;中班:最多30人;小班:最多25人;小小班:最多20人;
四、班主任是幼儿园的核心竞争力
幼儿园的每一个老师都必须要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而班主任则是主要和家长沟通的负责人,班主任除了要教育和照顾好孩子以外,同样需要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因为家长会根据孩子的成长情况以及班主任的反馈决定是否继续就读该幼儿园。
⑨ 幼儿园优秀班主任评比标准
幼儿园优秀班主任评比标准
1. 班级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一日生活常规活动优良。班级一
日活动、周活动、户外活动,安排丰富有序。班级环境创设优秀,包括主题墙、自然角、家园栏、美术作品的及时更换与整理。(10分)
2. 班级保育工作细致,一日生活细则执行到位。在各项保育工作检
查中获奖者优先。(10分)
3.重视安全工作,班级无责任事故。(10分)
4.关心爱护幼儿,对幼儿能耐心指导,热情帮助,无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现象,不挖苦、讽刺、排斥学习有困难或行为有缺点的幼儿,教育效果明显。(10分)
5.在家长反馈表中深受好评,家长投诉率为0的老师。(10分)
6. 率先垂范,发挥班主任带头作用,与配班关系和谐,班级工作配
合默契。(10分)
7.主人翁意识强,服从领导安排,具有协作精神,对个人份外的事,积极主动,不计较得失,为幼儿园做出贡献者优先。(10分)8.爱惜班级财产,班级管理能充分利用现有财物,物尽其用,保管妥善,无一丢失,班级物品摆放整齐有序。(10分)
9. 积极参与幼儿园各类比赛活动并获奖,班级幼儿在各项活动中参加者多、获奖者优先。(10分)
10. 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坐班制度,执行园内各项规章制度,晨练不迟到,出全勤者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