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沙龙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我们想到的是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人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对他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大有好处。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他们顺利进行学习活动的保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成为他们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
古人云:“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如能在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上下功夫,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双赢的效果。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呢?我有以下几点看法,提出和大家共同探讨。
第一、要从小节开始,持之以恒。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这些细节养成好的习惯,《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习惯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第二、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学习就会积极主动, 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 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进而能创造性地学, 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课程改革的今天,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激起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很快进入 “最佳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自学的积极性就越高。 激发兴趣就是要把学生已经形成的潜在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第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信心是进取心的支柱,是有无独立工作能力的心理基础。自信心对孩子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视与保护孩子的自尊。多赞许,少责备,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因为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充满信心,而缺乏自尊心的孩子,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认为没人爱他,缺乏自信。平时多创设培养孩子自信心的环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信”起来。平时,遇事常对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你一定能行,你肯定做得不错”。因为孩子自我评价往往依赖于成人的评价,成人以肯定与坚信的态度对待孩子,他就会在幼小的心灵中意识到: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刘永胜教授总结的:“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的行字歌诀,就能帮助学生增强自学的自信心。特别对于学困生,学困生的成因很多,有智力发展的先天不足,有家庭关爱的营养不良,有学校教育的知识断层。作为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利用学习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知识为依托进行针对性的个案研究,并找出能切实有效地改善学生学习行为的办法来。这样的个案研究,既是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也能很好地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
第四、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作业的习惯。据有关资料统计:89.6%的同学认为自己作业错误的主要原因是粗心大意。28.05%在做作业时没看清题目要求就开始解答了。还有3.2%的同学常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这些不良的习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能力、影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不仅是教育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需要,也是帮助学生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掌握能力的关键措施,对学生人格的形成和自主能力的形成有很重要的意义。
第五、帮助学生养成勤思好问的学习习惯。勤思好问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基础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一习惯的培养应孕育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与学习思维方法,思想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应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 挖掘教材内在的智力因素,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本来就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和问”的求知欲。这也是培养学生勤思好问习惯的起点。
2、榜样示范,激发思考。根据中小学生好模仿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发现一些学生可以效仿的事例,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词语触动孩子的心灵。如:“因为你肯思考,所以你的发言很精彩”、“你的想法真是与众不同”、“你的发言思维含量很高”、“你对同学的评价很到位”、“你很善于倾听”、 “你的作业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你提出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等等。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榜样的影响下,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3、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学生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疑点或难点,而这些疑点和难点往往就是我们教学中的关键。学生大多存在胆怯心理,不少学生往往有了疑难问题不愿提,不敢提,更多的学生由于思维能力的局限对疑难问题并未意识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教学信息的反馈,注意发现和把握学生中出现的疑点和难点。并及时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对主动质疑问题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学生更要大力表扬,调动他们质疑问题的积极性,引发他们解决疑难问题的创造性,这也是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的开端。
第六,加强个别辅导。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学困生没能掌握课堂上应掌握的知识点时,如果教师在课外再不能给以重点的关注,假以时日,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只会越来越差。课改不排斥必要的辅导,课改呼唤具有现代色彩的课外辅导。当然这样的辅导不是一味的加班加点,不是强行灌输,而应是学生在教师的爱心感召下,学习的兴趣得以激发,学习的勇气得以激励,拉下的知识也得以重温。这样的辅导也不应再是教师的专利,而应成为小组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在日常教学细微环节之中,往往容易被我们所忽视。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正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地加以耐心培养。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他们也就可谓是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关注学困生,传统的分层教学也是较为有效的方法。只要我们的心中有学生,特别是心中时时装着学困生,时时关爱学困生,这样的课堂教学一定会充满人性的光辉
Ⅱ 班主任沙龙的介绍
班主任沙龙是一个班主任交流的平台。班主任工作繁重而辛苦,所遇到的当代学生往往个性鲜明,广大班主任遇到问题往往无人可商讨。班主任沙龙就是这么一个平台,集思广益,交流分享一线班主任的经典案例与实战经验,促进班主任工作的开展,提高教学质量。
Ⅲ 班主任沙龙的成立目的
1.为各级各类的学校,包括小学、初中、高中,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的班主任们提供一个平等交流、对话的平台,以扩展班主任工作的视野,丰富班主任工作的阅历与经验;
2、收集一线班主任教育实践中的经典案例和实战经验,交流、分享,不仅让每个参与者能受益,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待条件成熟时,还可以整理出版相关的文字、影像资料,为每个参与者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支持;
3、班主任工作繁重而辛苦,个人的奋斗常常会产生职业倦怠感,班主任沙龙提供了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可以让一线班主任自由地抒发想法、宣泄情绪,更重要的是,沙龙的成员互相鼓励、分担苦恼、分享快乐。从某种意义上说,沙龙既是探讨教育问题的头脑风暴,也是热爱教育的同道中人互相做心理按摩的很好的方式。
Ⅳ 班主任沙龙的关注问题
班主任沙龙主要关心三大问题,即:
1.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驱动力,进而提高学习成绩。
2.如何更加有效地管理班级,解决目前孩子面临的早恋等问题,提高班级凝聚力。
3.关心班主任自身的身心健康。
Ⅳ 班主任沙龙的组织结构
1. 每一期沙龙有一个讨论的主题,比如:家校沟通、中学生上网、中学生的早恋,等等;每一期有一个主持人,主持人会事先把讨论主题告知沙龙成员并事先做好准备。
2. 参与沙龙的班主任们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四到六人,设定组长,以便于收集大家的意见。每次沙龙大约要进行两个多小时,由四到五个环节组成,比如:话题探讨、自由辩论、案例分享,等等。为提高效率、让沙龙更加紧凑,每进展到一个环节,每个小组都要把自己或组内成员的想法、建议简要地写在纸上,交给主持人,主持人把这些纸条贴在墙上或白板上,从中选出最具特色和闪光点的想法请原创者作重点阐述,然后大家讨论。
3.班主任沙龙没有门槛,任何班主任均可参加,大家畅所欲言。
Ⅵ 班主任沙龙的简介
班主任沙龙是风向标教育集团旗下的一个品牌,旨在创建一个优秀班主任的互动平台、探讨当今教育工作中面临的种种问题,促进班主任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
Ⅶ 学校班主任沙龙有什么作用
相互沟通,学习经验、增进感情呀~~
Ⅷ 班主任沙龙9岁的学生上课不听话,老师怎样应对
你好!看了你的描述,九岁学生上课不听话,老师怎样应付?这个问题提得好,说的也是事实,是学校老师经常碰到的,对于九岁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为老师可以引导他,说清楚上课不听话的坏处,会影响学习,使他改变过来,同时和学生家长沟通,共同负起教育责任,在短期间内,上课不听话的学生,应该会改变过来,祝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