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礼仪
1.不关手机最失礼关手机是课堂上的基本礼仪,如果您实在“日理万机”,也请您把手机调成震动,课后再回电话给对方。无论如何请不要在课上接听电话。即使您的手机铃声再好听、再个性化、再值得炫耀,也一定不要让它突然在课堂上响起。学习是一种美德,在学习的课堂上关机会为您的美德锦上添花。
2.迟到了,不要介意走“后门”
尽量早几分钟进教室为上课作准备。特殊原因迟到,如果教室有两扇门,请您从后门进入,遇到只有一扇门的教室,应该轻轻进入就近找位子坐下。若老师看你,可轻声说“对不起”。
如果要去卫生间,最好在课间,课堂上实在忍不住了,咱没有必要让整个教室的人听您跟老师打“报告”,您只要安静地走开就好了。
3.尊师但不要重“盗”
如果您实在认为某位老师的课上得很好,想录音后回家时而习之,请一定要先征求老师的同意,否则与“盗”无异。
此外,如果累得哈欠连天甚至打起了瞌睡,不如索性回家休息,不然会影响老师的教学情绪呢。还有的人喜欢在课上和别人说话,咱还不如多和老师沟通,这样自己和别人的收获一定更多。
4.课堂不是剧场后台
尽管大部分课堂对仪容仪表没有太多的要求,但依然以着装简单、大方、得体为准则,过于暴露的衣服最好留在其他时间穿着,不然上课的时候走光可是让人难堪的事情。衣着的主要色调最好不要超过三种颜色,否则看起来会像个花里胡哨的卡通玩偶。化妆不要过于浓艳,想想吧,如果老师上课面对二三十张浓妆艳抹的脸,会以为错入了剧场后台,尤其是许多女孩还喜欢在课上照镜子、梳头、甚至补妆。
5.废弃物品随身带离
社会上的各种课程不像中小学一样对课堂纪律要求得那么严格,但是有的潜在规则却在考验你作为一个大人的礼仪修养呢。尽量不要把食物带进教室,很多人在下班后赶去上课,来不及吃晚饭的话,注意不要吃咀嚼起来声响过大或味道过于刺鼻的食物。上课的时候不要咀嚼口香糖,自己觉得挺帅气,可是老师看起来会觉得不舒服。另外,下课离开后要把饮料包装或者需要丢弃的物品随身带离。
6.擦黑板前先问问
课间休息的时候,主动为老师擦黑板,总能让人觉出生活的温馨和情谊来。但别忘了主动擦黑板,还要先征求老师的意见。有一个朋友做了多年的学生和多年的老师,谈起擦黑板的问题来,他说:“有的板书还想留着,结果被擦掉了,这也比较没辙。”看来是否擦黑板还真得听老师的,否则礼貌就变成失礼了。
7.教室不是吸烟区
社会上的课堂,成年人居多,自然没有人再像中学教师一样去禁止学生吸烟。但是教室也是一个公共场所,既然不能做到征询所有人的意见,就不要在教室吸烟。到吸烟区或者楼道角落吸烟相对来说会比较礼貌,至少不会招人嫌。
8.接递物品请用双手
在课堂上经常会接递试卷、学习资料、书本等,请尽量使用双手。但是在一些宗教国家,情况会发生变化,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改变方法,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递物与接物力度要适中,不要让人觉得是用力推或是使劲拽呢。
9.教室不是菜市场
不要在教室大声喧哗,制造噪音。人们在教室应该低声交谈,音量以双方听清为准。此外,进入教室尽量轻拿轻放,如须挪动桌椅要将桌椅抬起,否则噪音会影响其他人们的学习。
B.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哪些言谈礼仪
讲台上言谈
(一)表达要准确。在讲台上,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时应注意:学校中设置的每一门课程都是一门科学,有其严谨性、科学性。教师在教授时应严格遵循学科的要求,掌握专用名词和专业提法,不可随意通俗化,乃至庸俗化。同时,讲课要紧扣教学中心,严密、直接。
(二)音量要适当。讲课不是喊口号,声音不宜过大,否则给学生以声嘶力竭之感。如果声音太低又很难听清,影响教学效果。
(三)语言要精练。讲课要抓中心,不说废话和多余的话,给学生干净利索的感觉。
(四)讲课时可以适时插入一些风趣、幽默的话,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但不可过于随便,冲淡了学科的严肃性。过多地在课堂上讲笑话,扯贫嘴,会影响正常教学内容的进行。
与学生谈话
教师为了做好学生工作,经常要与学生进行谈话,谈话时要讲究举止,分别场合。
(1)提前通知,有所准备。谈话最好提前与学生打招呼,这既是一种礼貌,又是对学生的尊重。最好先简要说明内容,让对方有思想准备,然后商定谈话的时间、地点、方式,让对方认可,并对对方的合作表示谢意。
(2)热情迎候,设置平等气氛。要热情迎候谈话学生的到来,在门前热情迎接,不能在屋里站着不动或在门口谈话,这是对学生的不尊重不礼貌。与学生谈话时,座位安排及距离要适当注意,要让学生坐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如果自己高坐其上,或坐在办公桌后,会造成学生的思想压力及心理失衡。
(3)举止端正,行为有度。谈话时,语气要平和,目光要注视对方,赞成的内容应点头示意。与犯了错误的学生谈话,对方如果不接受谈话内容,甚至耍态度,教师要有耐心,摆事实,讲道理,不提高音量、不反唇相讥,表现出良好的道德修养。
(4)分清场合,人情人理。教师的表情要与谈话对象、内容协调一致。慰问、安抚类谈话,既要深沉、严肃地与学生分担痛苦,又要坚定自信,给人以力量和鼓舞;反映问题类谈话,既要细心听取,全面了解,不厌其烦,又要把握政策,以理服人,苦口婆心;工作谈话,既要简单明了,讲求效率,抓住实质,又要态度和蔼,有涵养,不失风度;说明问题、批评类谈话,要先消除对方的畏惧心理,缩小对方的感情差距,然后提出中肯批评,表情一般要严肃、认真。教师与学生进行谈话时忌讳:忌谈话中言过其实,故意夸大或缩小;忌对学生拉长语调,放慢语速、压低音量;忌传播不利团结或道听途说的事情;忌批评时事实不清,不分场合。
◎教师举止礼仪
一个人气质、涵养往往从他的姿态中就表现出来。作为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不虚假。
(一)讲台上的举止
1.目光。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可以反衬出一个人心中的一切波澜。在讲台上,教师要善于应用自己的目光,表达自己的思想。讲课时,目光要柔和、亲切、有神。给人以平和、易接近、有主见之感。不能死盯住某个学生,这样不仅不礼貌,还显得咄咄逼人或神智呆钝;无节制地东张西望,又给人以心不在焉,应付差事之感。合理运用目光的要领是:把目光放虚一点,不要聚集于某人,而是将目光罩住全场。还要注意,当您讲话出现失误被学生打断,或学生中出现突发事情打断你的讲课时,不能投以鄙夷的目光,这样做有损于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反映出自身心胸狭隘与无礼。在讲台上,教师忌讳的目光有:对学生不能运用斜视、瞥视、瞪视、眯视等傲慢目光,也不能目光游移不定,看天花板或讲台,表现出惊恐不安心神不定,害怕见人的神情。
2.坐姿。教师应提倡站着讲课,但在一些讲座课或教师年龄较大的情况下,也可以坐着讲。坐着讲课应注意,坐姿要端正,身体要坐在椅子中间,上身与椅背平行,两腿要并拢,间距不可过大。坐着讲课时切忌斜身、后仰、前趴,侧坐在椅子上。用手抓握话筒,用稿掩面等讲课也是对学生的不尊重和不礼貌,也表现为一种病态,不符合教师的身份。
3.站姿。一般的教师应站着讲课,这样更有利于身体语言强化教学效果,也是对学生的重视。站着讲课时,两脚脚跟落地,站稳站直,胸膛自然挺起,不要耸肩,或过于昂着头。需要在讲台上走动时,步幅不宜过大过急。女教师讲课时最好不要穿高跟鞋,以免声音过响转移同学的注意力,一般穿平底软跟鞋较好。持稿讲课时,持稿高度与胸平行,不能掩面或过低,也不能紧靠眼前晃动讲稿。
4.手势。老师讲课时,无论站姿还是坐姿,一般都需要配以适度的手势来强化讲课效果。手势要得体、自然、恰如其分,要随着相关内容进行。讲课时忌讳用手指点人、敲击讲台、或作其他过分动作,忌故弄玄虚,哗众取宠。
5.板书。整洁清楚的板书应根据所授的内容进行概括,事先有所设计。这也反映出教师对教学的态度和对课程的重视以及对学生的尊重。板书时要求书写公正、整齐,切忌写错别字和不规范的字。板书不能过于潦草、零乱,而应条目清楚,突出讲课重点内容。整体设计要规范、醒目、美观,给学生留下清晰的印象,便于学生记录和复习。
(二)课后的行为举止
教师在课后常常在家访、集会和组织参观浏览时和学生交往。在这些场合里,一方面要放下在讲台上严肃、庄严的架子,和家长、学生亲切随和地交谈或听取学生的意见,使学生或家长不感到拘束,这时的举止应随意,言谈要幽默、风趣,努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切忌板着面孔,故作正经,引起学生的反感。另一方面也不可过于随便,如和学生拉拉扯扯,称兄道弟,这样容易失去老师应有的尊严,给课堂教学和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C.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礼仪
教师为人师表,在衣着一行为举止上都要注意一定的礼仪规范的,下面是具体内容
1、教师的行为举止:一个人气质、自信、涵养往往从他的姿态中就能表现出来。作为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老师,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不虚假。
(1)目光:在讲台上讲课时,教师的目光要柔和、亲切、有神,给入以平和、易接近、有主见之感。当讲话出现失误被学生打断、或学生中出现突发事情打断你的讲课时,不能投以鄙夷或不屑的目光,这样做有损于你有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2)站姿:老师站着讲课,既是对学生的重视,更有利于用身体语言强化教学效果。站着讲课时,应站稳站直,胸膛自然挺起,不要耸肩,或过于昂着头。需要在讲台上走动时,步幅不宜过大过急。
(3)手势:老师讲课时,一般都需要配以适度的手势来强化讲课效果。手势要得体、自然、恰如其分,要随着相关内容进行。讲课时忌讳敲击讲台、或做其他过分的动作。
2、教师的言谈:教师承担的主要任务离不开语言表达。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注意表达语言时应遵守的礼仪礼节。
(1)表达要准确:学校中设置的每一门课程都是一门科学,有其严谨性、科学性。老师在教授时应严格遵循学科的要求,不可庸俗化。
(2)音量要适当:讲课不是喊口号,声音不宜过大,会给学生以声嘶力竭之感。如果声音太低又很难听清,导致影响教学效果。
(3)语言要精练:讲课要抓中心,不说废话和多余的话,给学生干净利索的感觉。
(4)讲课可以适时插入一些风趣、幽默的话,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其实生活中需要学习的礼节有很多,尤其是教师的行业,多学习礼仪规范,希望能帮助你在生活中与工作中 赢在举手投足间 。
D. 课堂礼仪
1、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懂得,课前作好充分准备是一种起码的礼貌,是对老师的尊重。作为学生应在预备铃一响就立即进入教室,准备好课本、联系本、文具等,安静端坐,恭候老师的到来。
2、一堂课起始时的礼仪规范:
“上课”时:[班长]:起立!礼,立正、目视老师,[全体同学]:(鞠躬礼)同时喊:“老师好!”[老师]:“同学们好!”(点头礼)。[班长]:请坐!
下课时:[班长]:“起立”,[全体同学]:(立正、目视老师)鞠躬礼“谢谢老师!”[老师]:同学们再见!
3、上课迟到,应先敲门或喊“报告”,得到老师谅解和允许后,方可悄悄入座。
4、回答问题时,应先举半臂右手,经老师允许后再起立发言。专心听讲,不嘲笑回答错的同学。
5、读、写、坐姿应规范统一,科学,有利于身心健康。忌东倒西歪。
6、严守课堂纪律,不私下说话,不做小动作,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上好每一节课
E. 教师课堂教学在语调语气方面有怎么的礼仪要求
语气是实现语言主体对象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教师深有感触地说:当老师久了专,平属时说话也会有小孩儿的味道了。同时通过语气可以表达明确的情感信息。有相关资料表明,语气在表意方面往往产生意蕴言外的特殊功效。成功的教育与教育者通常采用的语气言息息相关,对孩子的情商、智商、气质、修养产生深刻的影响。
F. 学生课堂礼仪
1、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懂得,课前作好充分准备是一种起码的礼貌,是对老师的尊重。作为学生应在预备铃一响就立即进入教室,准备好课本、联系本、文具等,安静端坐,恭候老师的到来。
2、一堂课起始时的礼仪规范:
“上课”时:[班长]:起立!礼,立正、目视老师,[全体同学]:(鞠躬礼)同时喊:“老师好!”[老师]:“同学们好!”(点头礼)。[班长]:请坐!
下课时:[班长]:“起立”,[全体同学]:(立正、目视老师)鞠躬礼“谢谢老师!”[老师]:同学们再见!
3、上课迟到,应先敲门或喊“报告”,得到老师谅解和允许后,方可悄悄入座。
4、回答问题时,应先举半臂右手,经老师允许后再起立发言。专心听讲,不嘲笑回答错的同学。
5、读、写、坐姿应规范统一,科学,有利于身心健康。忌东倒西歪。
6、严守课堂纪律,不私下说话,不做小动作,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上好每一节课。
G. 课堂礼仪具体有哪些要求
学生坐姿要端正,学生衣着要整齐,夏天上课不能扇扇子,冬天上课不应穿大衣或其他取暖物品,不能在课堂上随意下地,不能在课堂上吃东西、嚼口香糖,不应在课堂上喝水,迟到的同学应在门外喊报告,得到允许后在进入教室,课堂上有疑问应先举手得到允许在发言。对老师的讲述方式有异议应课后找老师交换意见,上课不许讲话
H. 教师课堂礼仪的基本要求
学生在课堂上应注意哪些礼仪
一、课前准备:下课后,值日生应擦净黑板,整理好讲台;其他学生应在课前作好下堂课的学习准备,整齐地把书本和学习用品摆放在课桌的左上角。在上室外课、艺术课、实验课、信息技术课之前,各班学生应于预备铃响之前到达指定地点或场地,听候老师的安排。
二、课前静息:预备铃响以后,学生应安静、有序地返回教室;进入教室后,应立即归座,静息(面向正门反方向),等待老师上课。整个过程动作要轻,避免课桌椅移动而发出响声。
三、上课仪式
1.老师进教室后,先扫视全体学生,检查静息状态、学习用具的准备情况和学生的到位情况,发现问题,立即照章解决。(体育课由体育委员完成好整队、报告人数等程序)
2.上课准备工作完成后,老师喊“1——2”,全体学生应立即坐端正,向老师行注目礼。
3.老师在确定学生已经作好了上课准备的前提下,才发出“上课”的指令;班长(值日生)随后喊“起立”,全体学生应随班长(值日生)的口令整齐地起立(在原位);待学生站好后,老师应庄重地向学生敬礼,并说“同学(小朋友)们好”;等老师问好以后,学生须整齐、亲切、甜美地答“老师,您(鞠躬)好(起身)”;最后,老师说“请坐”,学生随后轻灵地归座,尽量避免课桌椅移动而发出响声。礼成,学生方可坐下上课。
四、课间报告:学生上课迟到或中途需离开教室,应先向老师“报告”,等待老师同意后方可进(出)入教室。
五、课堂坐姿:学生上课坐姿要端正(双脚与肩同宽),不能伏在课桌上,不跷腿,不跷横杠,不倚墙,书写和阅读要注意姿势,自觉做到 “三个一”: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沿一拳。完成作业时要独立思考,不随便讲话,认真检查后方可交给老师。
六、课堂发言: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举手(右手)回答问题。老师指定个别学生回答时,被指定的学生要起立、站端,及时、洪亮地回答。同学答问时,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认真思考,等待同学发言完后再补充。学生发言正确或有创意、深度,老师应恰当地给予评价,必要时,可以鼓动学生击掌祝贺,其节奏为“ⅹⅹ ⅹⅹ ⅹ”。
七、课堂交流:课堂讨论时,声音轻,要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善于与同学一起分享学习的心得、体会。
八、下课仪式
1.下课铃响后,老师先说“准备下课”,学生再马上快速整理课本、器材和用品。
2.等学生作好下课准备后,老师再发出“下课”的指令,班长(值日生)随之喊“起立”;全体学生应随班长(值日生)的口令整齐地起立(在原位);待学生站好后,老师应向学生说“同学(小朋友)们——再见(休息)”;等老师说完后,学生须面带微笑,边说“老师——休息(再见)”,边向老师挥手致意。礼成,学生方可下位自由活动,但不得在教室里打闹、高声喧哗,不得在过道里追逐嬉戏。
九、下课秩序:室外课、艺术课、实验课、信息技术课下课后,学生返回班级路途中应特别注意上下楼梯和行进过程的安全,做到路队有序,不大声喧哗。
十、教师垂范:老师在上课期间应认真组织、管理好学生,自觉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切勿拖课、压堂。
学生在课堂上应注意哪些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