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普访
班主任家访要了解:首先,介绍学生有哪些优点及学生在校的表现。其次,了解孩子在家回的表现答。最后,指出孩子的哪里有待改进,希望家长也能积极配合老师。同时还可以与家长沟通如何教育孩子,让他们也谈谈自己的看法,我相信他们一定乐意与老师交流!
② 什么叫普访(家访)
普访就是班主任到班上每个学生家里进行家访,一般是学生入学后第一年进行,或班主任接手一个班级的第一年进行,主要是了解每个学生各方面的情况,熟悉学生和学生家长,与家长进行沟通。第二年开始进行有针对性的家访,对象一般是班里有某些特殊情况的学生,比如学生生病、学生某方面进步比较明显、学生在学习或纪律或思想等方面出现问题等都会进行家访。
③ 班主任家访该怎样接待
这个要看班主任是个什么样性格的人。
如果班主任比较随和热情,其实就坦诚相待是最好的了,学生也不要感到惧怕,像对待朋友一样交流最好了,父母也不要责备孩子,只需要认真和班主任交流,以表同意就行。准备一些水果、饮品等是最好不过了。因为能够去家访的班主任应该还是比较负责热心的,而且也希望得到家长的协助,并希望能和家长成为朋友。这样的老师只需要你的真诚,不需要太客气。可以适当的留班主任吃饭,当然一般老师是不会留下的。
如果班主任是个非常苛刻的人,专门去家里批评抱怨孩子,那么其实不需要太听从,反而是需要适当的表扬维护孩子,给孩子以自尊心,当然也要表现的客气热情。以平息班主任的气愤心情。
④ 小学班主任普访手记中,家庭成员构成怎么填
父母或者亲属
⑤ 家长对家访(普访)的看法,请做学生或家长的回答!
要有信心!和家长像聊天一样谈谈家常逐步进入孩子的话题,这样更有亲切感。
年轻老师和孩子的距离近、更容易沟通。
⑥ 班主任如何做好家访工作
作为教师,除了抓好学生的学习之外,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经常性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能够成人、成才。如何利用多渠道对学生进行教育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一门艺术。家访便是一条很好的途径。要想全面了解学生,真正关心、爱护学生,就要家访。只有在家访中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听取家长的意见,互相沟通,形成合力,才能共同教育好学生。勿庸置疑,一个家访工作做得好的老师,他必将赢得学生的爱戴,获得教育教学的成功。然而对家访工作的重视和处理方法不同,对学生产生的作用与效果截然不同。如何做好家访工作,下面就自己的工作体会谈几点做法和建议。
一、端正家访态度,多与家长沟通
教师与家长不是敌人,共同的目标都是为了教育好孩子,所以我们要相信大多数家长是通情达理的,要主动地与家长沟通。人说心诚则灵,只要我们拿出诚意,家长就一定会支持我们的工作。同时,我们教师要牢记,我们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不比别人强多少,不要动不动就甩出两句臭词儿来这是大多数家长最反感的,虽然他们可能不说。要放下架子,与家长平等相待,坦诚相待。
二、改变观念,家访不是向家长告状
提起家访总是让人想到坏事。学生想我是否犯了什么错误?家长想这孩子不知又惹了什么祸?传统的教育方法,使家访这个词等同于做坏事、没事不家访、家访没好事。个别教师亦把家访作为罚治学生的一种手段,学生有错误,做错事时动辄就恐吓说家访、见家长,让家长责罚及打骂学生,以期收到教育效果。孰不知如此下来却适得其反,学生会讨厌你,对抗你,甚至发展到恶性循环,我们教师首先要明确家访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学生,更好地开展工作,并不是非要把学生的一举一动都要汇报到家长那里去,让家长代替老师去管教学生。如果老师动辄就向家长告状,那只能说是他教育的失败,他的家访也不会收到什么好的效果的。因此,首先要改变对家访的观念。家访的目的并非是向家长告状,而应理解为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关怀帮助,让学生明白老师是在关心他们,让家长知道老师对其子女的重视。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从心理上抗拒家访转化为相信你,信赖你。
三、改变家访的时间,家访工作应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之中,不要有事才家访。
我们每一位老师的手下都有几十号人马,同时进行家访是不现实的。所以,这家访也得有个轻重缓急。安排得好了,就可以事半功倍,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果安排得不好,没有目标、没有重点,很有可能就要误事。我的家访原则是:在一个学期内,每位学生家至少家访一次,重点学生要随时访,但优先考虑以下因素困难学生必访,双差学生必访,学生进步较大时必访,学生连续两天以上未到校上课的必访,学生思想波动较大时必访,学生家里有重大变故时必访。而这些在我的安排顺序里是从缓到急依次排列的,急的就要优先考虑,其他的就可以从长计议了。
在部分老师进行的家访总是拘于这么一些情况:学生违纪犯错,未现场进行教育,鼓着气去秋后算账;或是学生犯错,教师对其的教育遇到挫折,去家访争取力量、搬救兵。总而言之,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其实,家访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教育的重要手段,应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之中,不要有事才家访。作为老师每接一个新班集体后,不防尽快在三至五周内完成大部分学生的家访工作,让家长接触新的老师,总结过往存在问题,交流教育方法。而自己也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掌握学生信息,了解学生的各种困难,使自己开展班工作能心中有数,便于自己在思想上,行动上制订措施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及家长感受到老师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