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我的老师
魏巍写过散文《我的老师》。魏巍:1920年1月16日出生,著名散文家、小说家,原名魏鸿杰,汉族,河南郑州人。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教育,是人才的摇篮。因此,振兴教育被提上议事日程。1956年9月底,应《教师徒报》之约,魏巍写了这篇《我的老师》。1959年,此文收入作者的散文集《春天漫笔》,后又收入《建国十年文学创作选<散文特写>》。原文近四千字。作者在原文中,以儿童的眼光和心理回忆了他小学的三位教师:凶狠无情的柴老师、温柔和蔼的蔡老师和严厉粗暴的宋老师,抒写了自己对蔡老师的挚爱,对柴老师、宋老师的畏惧。
莫言也写过《我的老师》,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生,祖籍山东高密,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00年,莫言的《红高粱》入选《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2005年《檀香刑》全票入围茅盾文学奖初选。2011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 《我的老师》作者 散文集 长篇小说
作者魏巍 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 小说东方
3. 我的老师散文
我的老师
从事写作的第一次稿酬,是我小学的班主任张玉春老师硬塞给我的,并不是钱,是几包过滤嘴香烟,而我到现在也没学会抽这东西。
我的写作兴趣,自然有张老师培养之功。他是民办老师,那时我们村小学只有两个人是公办,其中一个还是校长。
他住在邻近的一个村,如果活着早该转为公办老师了(我的初中语文老师曹中建教我们时也是民办老师,后来转正还当了成武一中的副校长)。小学三、四、五年级,他都是我的语文老师、班主任,身体不太好,高高的个子,拱着肩膀,细腰蜂似地弓着腰,黑帽下的乱发杵出来许多,胳膊夹着书讲台一站,臀部却露在讲桌上面,印象中有好几次裤子前门纽扣绷掉了,就那么露着衬衣斜敞着。
张老师“惧内”,自己蔫不拉叽,可老婆壮实生育较多,他被强制做了结扎绝育手术。老婆比他矮不了多少,不算丑,长得粗粗大大,手、脚、身体每一个部位都是大的,在我们看来就是个女巨人。她父亲、哥哥都是公社干部,尽管她文化不高,也算是下嫁了,终日抱怨自己瞎了眼,跟了这么一个无用的吃材,闹起不合来二话不说动不动就是“离婚”,扑上来就是厮打,总要收拾他个服服帖帖,自然他这细麻杆经常要处在下面。有一年大雪夜被搡出门外,在牛圈里呆了大半夜,他弟弟过来劝解死活不出来,因为身上一件衣服也没穿。
村小学那时候紧挨着大队林场,地偏人稀,林场常有兔子、狐狸、黄鼠狼出没。有一年临近仲秋节,上午上完课间操,我们几个男生从厕所出来,仓库老保管员牛三爷把我们喊住:“你们几个,快去!把你们张老师喊来,有要紧事。”
“啥事?”张老师一脸疑惑地跟着我们过来,
牛三爷也不答话,硬拉他进了仓库,我们也跟到门口。“进来个黄鼠狼,好大,我一开门它就扎墙洞了,这不,你瞅瞅,还露着半截尾巴哩。”
我们都好奇挤到门里看,果然有两寸黄黄的尾巴露在土墙外,一动不动。
“你拽出来不就行了。”
“我可不敢,大着哩。你来吧,剥掉的黄皮子送你。”牛三爷倒退了一步说,不过心还算大方,老虎还在山上,就把皮子卖了。
当着自己的学生不好露怯,自然也有那黄皮子的吸引,没准他已经想好要为老婆做个过冬的皮袖口,缓和缓和感情哩。只见他往手心里狠吐了口唾沫,猛搓了两下手掌,分开胳膊做个阔胸的动作,伸得肩膀咯吧响了一声,然后屁股蹲到脚后跟上,两手紧紧捉了那尾巴,一点一点往外拖,眼见那东西脑袋快出来了,谁想扑来一大团臭气,奇臭无比,我们都惊得直躲,他手里的动物便落到地上,牛三爷的短锨拍了几下无果,眼睁睁看它夺门而去,两人追出门来废然而叹,哪还有什么影踪。他课也不再上,管自骑上破自行车回家换衣服去了。一直到我们小学毕业牛三爷还提这件糟不可言的事,后悔请了这么个高人去帮忙......
我从农业学校参加高考落第,在家赋闲写点诗歌、小文章。正逢凭政策他该转正,考核时论文不够,便多次找我这个昔年的学生,让我给他写一两篇。其实学校里就他教学时间最长、最有资格、最有希望转正,只是上面的人吃拿卡要,弄得他不得不四下里跑,乱送了一通礼。我上初三的时候,乡镇中学才开英语课,他知道我英语太差不愿复读就鼓动我参加高教自学考试,因为汉语言文学专科学历无需侍弄英语,后来还是听了他的话报了名。这年秋天他拉着地板车到县城棉厂卖棉花,邂逅两个当官的同学,许诺为他转正的事斡旋斡旋,一时激动多喝了几盅,旧病骤发,那辆地板车把他直挺挺的瘦身材运回来,奄无生气的眼睛,望着尘世的功名。他儿子比我小四、五岁,还不算成人,老婆也还四十岁不到,虽然和他吵闹了十来年,终也没有改嫁,守寡一个人把儿女拉扯大。
他去世的时候,我的自考只过了一门,那时还有些埋怨他,等到拿了文凭谋职于城市,才知道多么应该感谢他,——不是他的指引,可能今天还在乡下忙活呢。
短发,齐耳,椭圆形的脸庞,一双美丽的大眼睛,流露着天真与雅气,这就是我的老师。
记得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个秋天的早晨,踏着满地的落叶,我由伊宁市六中转到了八中,接待我的是位五十来岁,身着一身洗得有点发白绿军装的女校长,看完介绍信后,随即把我领到走廊里一群正在聊天的老师跟前。
“这是新转来的,你的那个班里有空位子。”半晌,没人吭声,过了一会儿,只见他们中间有位身材高挑的年轻女老师走过来,打量了我一下说,“行,到我的班来吧。”于是,我就成了周老师班里的一名学生。
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学校刚复课不久,校园里到处都是断垣残壁、纸屑遍地,课程除了“天天读”之外,就是学一些政治色彩极强的教材,渐渐地同学们都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上课打瞌睡,做小动作的越来越多。而我在无聊的时候便拿出钢笔,看着周老师专心致志讲课的神情,一笔一画地画了起来,短发、齐耳;正当我全神贯注地作画时,突然一双纤细的手指按在了画纸上,抬头一看,周老师已经站在了课桌前,正在看我的画稿,当时我心咚咚地跳了起来,心想,这下糟了,但周老师说的话却出乎我的意料,“真美,能送给我吗?”我连忙点了点头,在征得了我的同意之后,周老师便小心翼翼地把画纸折好装了起来。
在以后的几天里,我发现周老师讲课总是心不在焉,经常讲了上句,忘了下句,有时还望着窗外发愣。突然有一天,她兴致勃勃地来到教室大声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改一下课程,讲一讲优秀少先队员周海玲的故事好不好。”接着她用甜韵的嗓音朗诵起周海玲的日记。
一天下午,我去学校办公室领学生卡,回到教室,只见一片空荡荡的,等了半天,同学们都低着脑袋陆陆续续地走了回来,看到这种情形,我急忙问同桌的大曹发生了什么事,大曹停了半天,才慢慢地告诉我,“周老师要走了。”我听后头“嗡”的一声,扔下学生卡,便向周老师宿舍跑去。
到了周老师宿舍门口,我刚要推门进去,只见里面有人在说话,“我真的舍不得这些孩子。”这是周老师的声音,我循声从门缝向屋内望去,只见周老师坐在空荡荡的床板上抹着眼泪,旁边一个戴着领章帽徽的军人正帮着她一边捆行李,一边安慰她说到山区部队驻地也可以教书,而且那里的孩子更需要知识。当时我真想冲进去拉住周老师不让她走,又恨那名军人,要不是他周老师也许不会离开我们的。
转眼又到了第二年的春天,一天中午放学回家,天上下着雨,打着伞蹚着满地泥泞,我和同学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突然,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同学们,你们放学了吗?”我们回头一看,只见周老师没带任何雨具,只身湿淋淋站在马路边上望着我们,看到好久不见的周老师,大家都兴奋地围了过去,她详细地问完班里情况后,深情地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无论什么时候,知识都是有用的。”然后将手扶在我的肩上轻声说:“你画的画我一直挂在床前,每当看到它时我就想起了你们……”然而,此刻我竟一句话都没说出来,直到看着她的背影渐渐地消失在雨中……
后来我再也没有见到过周老师,后来又听说周老师随军到了遥远的天山腹地,在那里为当地农牧民的孩子办了个学校,后来又听说她当上了校长,再后来……但是我相信,周老师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牵挂着她在那特定的年代里教过的学生,当她看到这篇文章时她一定会说“这是我学生写的。”
4. 我的老师是什么散文
舒情性散文。
节选自《魏巍散文集》,作者在原文中以一个儿童的眼光和心理,回忆了儿时在温柔慈爱的蔡芸芝老师身边发生的几件事,表达了对老师深切的热爱、崇敬和感激之情,突出蔡老师纯洁、美好的心灵。
5. 《我的老师 》魏巍。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___。
作者魏巍(1920~2008),河南郑州人,毕业于延安抗大,现代作家,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代表作:长篇小说《东方》、通讯集《谁是最可爱的人》、散文《我的老师》。建国后曾任《解放军文艺》副总编、北京军区宣传部副部长、北京部队政治部文化部部长、政治部顾问,中国文联顾问、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本文是建国初期一篇影响很大,传诵广泛的优秀通讯。写的是1950-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最艰苦阶段,志愿军战士英勇反击美国侵略军的英雄事迹。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由于领土争端,爆发了朝鲜战争。9月中旬美帝国主义纠集联合国部队,直扑我鸭绿江边。10月25日我国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作者那时刚刚调到总政,上级派了一个小组去朝鲜了解美军战俘的思想情况,以便开展对敌政治斗争。在战俘营,魏巍接触了许多美军官兵。他说,这些美国兵多数表现出极大的厌战情绪,不少人是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老兵,他们打了德国打日本,本想歇歇了,可又跑来打朝鲜,挺不情愿。但也有很反动的。但不管立场如何,却都令他们感到遇到了世界上最难对付、最不怕死的军队。我们的志愿军就是凭着一颗赤诚的爱国心,凭着勇敢,不要命地与武器装备、军事实力、综合国力远远高于我们的侵略者干了起来,是他们的鲜血把猖狂一时的铁老虎打成了纸老虎。
完成调查任务后,给总政写了一个详尽的调查报告,本可以回国了,但魏巍没有回,而是上了前线。
在前沿阵地上采访了3个月。他亲眼看见了战士们杀敌的无畏;亲身感受了敌人巨炮的轰鸣,我们多少战士被这百倍于惊雷的爆炸声震聋。他踏过被炮弹深翻过的阵地,他手握过鲜血浸透的泥土。前线这3个月,他终生难忘。
从朝鲜回来是1951年的2月了,此时已调任《解放军文艺》副主编。前方将士那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强烈地震撼着他,他急切地想让祖国人民了解自己的儿女,是怎样的英勇,是怎样的顽强。我们眼前这平平常常的一切,都是他们鲜血的代价,这绝不是一句空话。“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题目不是硬想出来的,而是在朝鲜战场上激动的情况下从心里跳出来的。
在朝鲜时,他曾写了一篇《自豪吧,祖国》的通讯,里边写了20多个他认为最生动的例子。带回来给同志看了看,感到不好,就没有拿出去发表。因为例子堆得太多了,好像记账,哪一个也说得不清楚、不充分。以后写《谁是最可爱的人》,就只选择了几个例子,在写完后又删掉了两个,最后只选取了这三个事例。
6. 回忆性叙事散文<<我的老师>>600
流水潺潺,溪石发亮;微风轻吹,柳絮已飞;时光匆匆,心已成熟;谆谆教导,言犹在耳……
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能像父母般关怀学生,然而你们却做到了;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能当上学生的知心朋友,然而你们却做到了;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能陪学生一同成长、欢笑、游戏、然而你们却做到了……你们就像一杯杯香甜的饮料,让人回味无穷……方老师是我们的英语老师。她就像一杯香茗,沁人心脾。抿一口茶魅力所在。这茶表面上只有茶叶作文人网你也可以投稿,实质上包含了许多;英语老师表面上只教英语,实际上她给予了我们很多,很多……班级里有一个特别调皮捣蛋的同学,总是惹老师生气,方老师没有将他送到政教处,而是一遍一遍的教导着他。或许是希望有一天他能够悔改,或许是希望他能够变成一个好同学,方老师努力着,努力着……王老师是我们的数学老师,这学期刚来到我们班。她像一杯香浓的雀巢咖啡。虽然一开始喝,会很苦,但只要把你的热心、耐心、恒心放进咖啡里,就会馨香无比。在充满睡意的夜晚,喝一杯咖啡,睡意顿时荡然无存,神清气爽;在迷失方向的时候,听一句老师的良言,便豁然开朗。大概是对原来老师的感情太深,同学们对她渐渐有了抵触的表现。她没有作声,而是把泪水往肚子里咽。随着抵触情绪的增多,上课时不认真听讲的同学越来越多。王老师认真地给他们讲道理,去教育他们,去引导他们,让他们成为上课时遵守课堂纪律的好学生,没有听会的课程还要再讲一遍。同学们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她也会耐心地给他们讲解。同学为她的执着而感动,也就越来越认真了……
顿时唇齿留香;只要你和她相处了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她的魅力。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对祖国辛勤的园丁——教师——最恰当的描写,也是对徐老师最真实的写照。——题记
徐老师,我的初中班主任,是一位亲切,细心,有责任心的人。她对待学生尽心尽力,把每一个学生都当做自己的亲人看待;对待工作,充满热情,充满激情。
记得刚上初中时,学校开新生欢迎会,会议结束后,按秩序散场。但因为长时间的不活动,我的双腿麻了,我努力地想要站起来,结果却以失败告终。眼看就要跟大地来个亲密接触,徐老师却把我稳稳地接住了。她一边帮我按摩,疏通血液,一边安慰我,让我安心。阳光照耀在她的身后,我仿佛看到了微笑的天使。从此,我记住了一个姐姐般亲切的老师。
初二时,我终于盼来了去坊子进行社会实践的机会。但不幸的是我得了感冒,连嗓子也哑了。徐老师发现后特意买了块大西瓜给我送到宿舍,并叮嘱我要多喝水,多吃饭,多休息。从此,我又记住了一个慈母般细心的老师。
中考前一个多月,我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徐老师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多次找我进行谈话,并时常询问我的学习情况。我的历史不是很好,徐老师就经常叫我在历史课堂上回答问题,回答不上来就受罚。从此以后,我又记住了一个严父般严厉的老师。
军训时,她会帮我擦额上的汗水;下雨时,她会提醒我带雨具;降温时,她会提醒我多穿衣服;寒冷的冬天里,她会给我热鸡蛋让我暖手;当我对学习懈怠时,她会督促我;当我感到迷茫时,她会指引我正确的方向。
她对我的爱,像春天里的一场雨,给我送来冲出泥土的力量;像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给我指引方向;像寒冬里的一抹阳光,给我带来温暖。在此,我想对徐老师说一句:徐老师,我爱您!
7. 我的老师 冰心 原文
我的老师
我永远忘不掉的,是T女士,我的老师。
我从小住在偏僻的乡村里,没有机会进小学,所以只在家塾里读书,国文读得很多,历史地理也还将就得过,吟诗作文都学会了,且还能写一两千字的文章。只是算术很落后,翻来覆去,只做到加减乘除,因为塾师自己的算学程度,也只到此为止。
十二岁到了北平,我居然考上了一个中学,因为考试的时候,校长只出一个“学而后知不足”的论说题目。这题目是我在家里做过的,当时下笔千言,一挥而就。校长先生大为惊奇赞赏,一下子便让我和中学一年级的学生同班上课。上课两星期以后,别的功课我都能应付自如,作文还升了一班,只是算术把我难坏了。
中学的算术是从代数做起的,我的算学底子太坏,脚跟站不牢,昏头眩脑,踏着云雾似的上课,T女士便在这云雾之中,飘进了我的生命中来。她是我们的代数和历史教员,那时也不过二十多岁罢。“螓首蛾眉,齿如编贝”这八个字,就恰恰的可以形容她。她是北方人,皮肤很白嫩,身体很窈窕,又很容易红脸,难为情或是生气,就立刻连耳带颈都红了起来。我最怕是她红脸的时候。
同学中敬爱她的,当然不止我一人,因为她是我们女教师中间最美丽、最和平、最善诱导的一位。她的态度,严肃而又和蔼,讲述时简单而又清晰。她善用譬喻,我们每每因着譬喻的有趣,而连带的牢记了原理。
第一个月考,我的历史得九十九分,而代数却只得了五十二分,不及格!当我下课自己躲在屋角流泪的时候,觉得有只温暖的手,抚着我的肩膀,抬头却见T女士挟着课本,站在我的身旁。我赶紧擦了眼泪,站了起来。
她温和地问我道:“你为什么哭?难道是我的分打错了?”我说:“不是的,我是气我自己的数学底子太差。你出的十道题目,我只明白一半。”她就款款温柔地坐下,仔细问我的过去。知道了我的家塾教育以后,她就恳切地对我说:“这不能怪你。你中间跳过了一大段!我看你还聪明,补习一定不难;以后你每天晚一点回家,我替你补习算术罢。”
这当然是她对我格外的爱护,因为算术不合格,很有留级的可能;而且她很忙,每天抽出一个钟头给我,是额外的恩惠。我当时连忙答允,又再三地道谢。回家去同母亲一说,母亲尤其感激,又仔细地询问T女士的一切,她觉得T女士是一位很好的老师。
从此我每天下课后,就到她的办公室,补习一个钟头的算术,把高小三年的课本,在半年以内赶完了。T女士逢人便称道我的神速聪明。但她不知道我每天回家后,用功直到半夜,因着习题的烦难,我曾流过许多焦急的眼泪,在眼泪模糊之中。灯影下往往涌现着T女士美丽慈和的脸,我就仿佛得了灵感似的。擦去眼泪,又赶紧往下做。
那时我住在母亲的套间里,冬天的夜里,烧热了砖炕,点起一盏煤油灯,盘着两腿坐在炕桌边上,读书习算。到了夜深,母亲往往叫人送冰糖葫芦或是赛梨的萝卜,来给我消夜。直到现在,每逢看见孩子做算术。我就会看见T女士的笑脸,脚下觉得热烘烘的,嘴里也充满了萝卜的清甜气味!
算术补习完毕,一切难题,迎刃而解,代数同几何,我全是不费工夫地做着;我成了同学们崇拜的中心,有什么难题,他们都来请教我。因着T女士的关系,我对于算学真是心神贯注,竟有几个困难的习题,是在夜中苦想,梦里做出来的。我补完数学以后,母亲觉得对于T女士应有一点表示,她自己跑到福隆公司,买了一件很贵重的衣料,叫我送去。T女士却把礼物退了回来,她对我母亲说:“我不是常替学生补习的,我不能要报酬。
我因为觉得令郎别样功课都很好,只有数学差些,退一班未免太委屈他。他这样的赶,没有赶出毛病来,我已经是很高兴的了。”母亲不敢勉强她,只得作罢。有一天我在东安市场,碰见T女士也在那里买东西。看见摊上挂着的挖空的红萝卜里面种着新麦秧,她不住地夸赞那东西的巧雅,颜色的鲜明,可是因为手里东西太多,不能再拿,割爱了。等她走后,我不曾还价,赶紧买了一只萝卜,挑在手里回家。第二天一早又挑着那只红萝卜,按着狂跳的心,到她办公室去叩门。
她正预备上课,开门看见我和我的礼物,不觉嫣然地笑了,立刻接了过去,挂在灯上,一面说:“谢谢你,你真是细心。”我红着脸出来,三步两跳跑到教室里,嘴角不自觉地唱着歌,那一整天我颇觉得有些飘飘然之感。
因为补习算术,我和她面对坐的时候很多,我做着算题,她也低头改卷子。在我抬头凝思的时候,往往注意到她的如云的头发,雪白的脖子,很长的低垂的睫毛,和穿在她身上匀称大方的灰布衫,青裙子,心里渐渐生了说不出的敬慕和爱恋。
在我偷看她的时候,有时她的眼光正我和的相接,出神地露着润白的牙齿向我一笑,我就要红起脸,低下头,心里乱半天,又喜欢,又难过,自己莫名其妙。
我从中学毕业的那一年,T女士也离开了那学校,到别地方作事。但我们仍常有见面的机会。每次看见我,她总有勉励安慰的话,也常有些事要我帮忙,如翻译些短篇文字之类,我总是谨慎从事,宁可将大学里功课挪后,不肯耽误她的事情。
她做着很好的事业,很大的事业,至死未结婚。六年以前,以牙疾死于上海,追悼哀殓她的,有几万人。我是从波士顿到纽约的火车上,得到了这个消息,车窗外飞掠过去的一大片的枫林秋叶,尽消失了艳红的颜色。我忽然流下泪来,这是母亲死后第一次的流泪。
8. 魏巍《我的老师》的整篇文章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
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嘴角右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朋友的家里。在她的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
圆天盖着大海,
黑水托着孤舟,
远看不见山,
那天边只有云头,
也看不见树,
那水上只有海鸥……
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地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着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啰!”那时的我,真好像父亲死了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 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候,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可惜我没有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就和蔡老师分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