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老师 » 北大孙老师

北大孙老师

发布时间: 2021-07-12 03:31:58

❶ 历届的北大,清华校长都是谁

【清华大学历任校长及党委书记】
清华大学历任校长及党委书记一览表

学校名称及起讫年月 姓 名 职 务 任 期
清华大学 1949年1月至今 顾秉林 校长 2003.4 - 至今
陈 希 党委书记 2002.2 - 至今
王大中 校长 1994.1 - 2003.4
贺美英 党委书记 1995.9 - 2002.2
方惠坚 党委书记 1988.9 - 1995.9
张孝文 校长 1988.10- 1994.1
李传信 党委书记 1984.2 - 1988.9
高景德 校长 1983.5 - 1988.10
林 克 党委书记 1982.7 - 1984.2
刘 达 党委书记 1977.4 - 1982.7
校长 1978.6 - 1983.5
蒋南翔 校长 1952.11- 1966.6
党委书记 1956.5 - 1966.6
袁永熙 党委书记 1953.9 - 1956.5
刘仙洲 院系调整
筹委会主任 1952.6 - 1952.9
何东昌 党委书记 1950.3 - 1953.9
叶企孙 校务委员会
主任委员 1949.5 - 1952.6
彭佩云 党总支书记 1949.3 - 1950.3
冯友兰 校务会议
临时主席 1948.12- 1949.5
国立清华大学 1946.10 - 1948.12 梅贻琦 校长 1946.10- 1948.12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38.3 - 1946.5
(北大清华南开组合) 梅贻琦 常务会主席 1938.5 - 1946.5
清华校长
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937.10- 1938.2
(北大清华南开组合) 未设校长,设立“常务委员会”,由北大、
清华、南开三校校长任常务委员
国立清华大学 1928.8 - 1937.8 梅贻琦 校长 1931.12- 1937.8
吴南轩 校长 1931.4 - 1931.6
罗家伦 校长 1928.8 - 1930.5
清华学校 1912.10 - 1928.8 温应星 校长 1928.4 - 1928.6
曹云祥 校长 1922.4 - 1927.12
金邦正 校长 1920.9 - 1921.10
张煜全 校长 1918.7 - 1920.1
周诒春 校长 1913.10- 1918.1
唐国安 校长 1912.10- 1913.8
清华学堂 1911.4 - 1912.10 唐国安 监督 1912.4 - 1912.10
周自齐 监督 1911.2 - 1912.4

北京大学历任校长
1. 孙家鼐(1898年7月—1900年春)
2. 许景澄(1900年春—1900年8月)
3. 张百熙(1902年1月—1904年1月)
4. 张亨嘉(1904年1月—1906年2月)
5. 李家驹(1906年3月—1907年8月)
6. 朱益藩(1907年8月—1908年1月)
7. 刘廷琛(1908年1月—1911年12月)
8. 柯劭愍(1910年12月—1911年12月)
9. 劳乃宣(1911年12月—1912年2月)
10. 严复 (1912年2月—1912年10月)
11. 章士钊(1912年10月—1912年12月)
12. 何燮侯(1912年12月—1913年11月)
13. 胡仁源(1913年11月—1916年12月)
14. 蔡元培(1916年12月—1927年7月)
15. 刘哲 (1927年8月—1928年6月)
16. 李煜嬴(1928年6月—1929年1月)
17. 陈大齐(1929年1月—1929年8月)
18. 蔡元培(1929年9月—1930年12月)
19. 蒋梦麟(1930年12月—1945年10月)
20. 胡适 (1945年10月—1948年12月)
21. 汤用彤(1949年5月—1951年9月)
22. 马寅初(1951年9月—1960年3月)
23. 陆平 (1957年10月—1966年5月)
24. 周培源(1978年7月—1981年3月)
25. 张龙翔(1981年6月—1984年3月)
26. 丁石孙(1984年3月—1989年8月)
27. 吴树青(1989年8月—1996年8月)
28. 陈佳洱(1996年7月—1999年12月)
29. 许智宏(1999年12月—)

❷ 民国时期清华北大著名的学者教授

1911年4月,清政府设立留美预备学校,因校址是在几处清代皇家园林遗址上的“清华园”,而得名清华学堂,建校的资金源于1908年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

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

1915年冬,梁启超先生来到清华发表演讲,即以《君子》为题,提倡“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他认为清华应该是培养君子的地方,勉励大家“崇德修学,勉为真君子,异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之砥柱”。

民国年间,名动天下的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都是谁?
陈丹青绘《清华国学院》,左起:赵元任、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吴宓

此后,清华即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并制作校徽。这两句话具大气魄,智慧深远,是中华民族魂的体现,与蔡元培先生任北大校长时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异曲同工、相映成辉,成为当时引领中国大学精神的旗帜。

但是,清华建校之后,屡被社会指责为“洋奴学校” ,认为其忽视中国文化和国情知识的研究。

因此,1925年,清华学校在成立大学部的同时,又增设了一个国学研究院,成为校内与大学部、旧制留美预备部并列的三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位之一。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主任为吴宓,并聘请当时学术界最负盛名的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四位学者为研究院导师,这就是后来名动天下、流传久远的“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

民国年间,名动天下的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都是谁?
王国维

王国维(1877年—1927年),是我国近代最富创见性的学术奇才,享有国际盛誉的大学者。他学贯中西,在哲学、文学、戏曲史、甲骨文、汉晋木简、敦煌文献、西北地理、蒙元史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并在诸多学术领域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梁启超因此称他是“学界重镇” ,郭沫若称他为新史学的开山人物,并誉之为中国现代文化的“金字塔” ,就连一向极少赞誉别人的鲁迅也不得不承认:要谈国学,他才可以算一个研究国学的人物。

在清华大学期间,王国维以其精深的学识、笃实的学风、科学的治学方法和朴素的生活影响了清华学子,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文字学、历史学、考古学方面的专家学者,被时人称为“教授的教授”。

民国年间,名动天下的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都是谁?
梁启超

梁启超(1873年—1929年),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更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维新派”代表人物,同时也是一位“网络全书式”的巨人。

梁启超先生对近代中国的政治、思想、文化等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当时,学术界公认“章太炎为南方学术界的泰山,梁启超为北方学术界的北斗。”

陈寅恪(1890年—1969年),留洋十六载,于哈佛、柏林等欧美名校转学过很多次,没有拿回来一张博士文凭,却在年仅35岁成为世人公认的国学大师。

陈寅恪是中国现代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民国年间,名动天下的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都是谁?
赵元任

赵元任(1892年—1982年),原籍江苏武进(今常州)。1918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25年,赵元任回国后即在清华大学教授数学物理学、中国音韵学、普通语言学、中国现代方言、中国乐谱乐调和西洋音乐欣赏等课程。

在“四大导师”之中,只有赵元任一人获得美国博士学位,还是毕业于哈佛大学。而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格三人,都不是高学历,有的甚至连学士学位也没有。

这种现象,使清华大学多了一条被后世广为称道的鲜明特点:即重视真才实学,不慕虚名,不轻信文凭。

这四大导师学贯中西文化,倡导教育和学术独立。清华国学研究院正是在这几位国学大师的影响下,很快成为了民国年间“大师时代”的开端,开创出一股研究国学的新风气,成为清华大学学术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之一。

❸ 北大孙一鸣是那里人是哪一年出生的

孙一鸣老师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和当代中小学生学习能力研究多年,在“家长家庭教育心理、教师成长规划、成功演讲口才、孩子的成材规律、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成功心理素质、学生的潜能开发、中国·领袖少年巅峰训练营”等方面做出了突破性的探索。
孙老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习型家庭环境的建立、无痕教育体系创建、亲子教育模式、心灵成长教育模式、成功家庭教育的黄金法则、孩子成才黄金定律、学科与学能的有效结合、学习动机激发、成功素质训练、感恩励志教育等”。在“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对 中小学生成才的影响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❹ 北大孙一鸣老婆

孙一鸣老师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和当代中小学生学习能力研究多年,在“家长家庭教育心理、教师成长规划、成功演讲口才、孩子的成材规律、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成功心理素质、学生的潜能、中国·领袖少年巅峰训练营”等

❺ 北大的创始人是谁

孙家鼐。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推行“戊戌变法”,诏书中强调“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7月3日,光绪帝批准了由梁启超代为起草的《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正式创办京师大学堂,并任命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孙家鼐为首任管理大学堂事务大臣(管学大臣),许景澄任中学总教习,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任西学总教习。

9月21日,慈禧太后与守旧派发动戊戌政变,百日维新失败。但是,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京师大学堂是当时中国最高学府和最高教育行政机关,也有学者认为是中国近代正式设立的第一所新式大学。京师大学堂的建立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5)北大孙老师扩展阅读:

1917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学设立文、理、法三科研究所,培养研究生。这是中国高校最早的研究所。

1918年,他创立《北京大学月报》,为中国最早的大学学报。蔡元培积极开展学术交流,邀请杜威、罗素、班乐卫、普朗克等名家到北大讲学。

1919年,蔡元培撤销文、理、法科,学门不再隶属于科,并改学门为学系,设14个学系。蔡元培废除年级制,实施选科制,以发展学生个性,沟通文理。

1920年,北京大学允许3名女生进入文科旁听,并在同年秋天正式开始招收女学生,开中国公立大学男女同校之先。

❻ 北大考古系教授孙华简介

4、 孙华教授简介:男,四川绵阳人,生于1958年12月
孙华,现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并担任学院院长。1976年高中毕业后在四川德阳县天元公社下乡接受“再教育”,1977年进入绵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1981年毕业后分配至四川绵阳地区文化馆负责文物工作,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在考古学系邹衡先生指导下攻读硕士学位,1987年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
2002年3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
2001年9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兼团委书记
2001年9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
1999年-2001年,北京大学广播电视台主编
1997年-1998年,北京大学百年庆典网站主编
1996年-1998年,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
1995年-1999年,北京大学电视台编辑、副主编、主编
1991年-1995年,北京大学校刊记者、编辑、学生记者团团长
1990年-1995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本科
个人主要的研究方向为中国青铜时代考古,此外还从事中国先秦史、中国艺术史和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参加过北大考古系承担的“多卷本中国考古学”、文化部艺术研究院承担的“中国艺术通史”等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主持过教育部“四川盆地青铜文化研究”、国家文物局“中国古阙研究”等课题,现在正在从事“滇东黔西的青铜文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地重大项目)、“三峡文物考古研究系列”(国家“十一五”重大出版项目)和西南少数民族村寨研究。主要著述有《四川盆地的青铜时代》、《神秘的王国——三星堆文明的初步理解和解释》、《中国古代文物典(一)》(合著)、《中国艺术通史》第二卷(合著)。另发表论文近百篇。2009年五月,他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三星堆》。

❼ 北大的创始人是谁

贵州李端棻,京师大学堂首创人。李端棻,字苾园,贵州贵筑人。同治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为大学士倭仁、尚书罗敦衍所器。十年,出督云南学政。值回寇乱后,荒服道亘,前使者试未遍,端棻始一一按临,文化渐振。光绪五年,转御史,以叔父朝仪官京尹,回避,改故官。累擢内阁学士。十八年,迁刑部侍郎。越六年,调仓场。前后迭司文柄,四为乡试考官,一为会试副总裁,喜奖拔士类。在这个过程中,李端棻慧眼识梁启超,支持戊戌变法,是“二品以上大臣言新政者”唯一一人,在他的影响下,在公车上书中签名的600多举人中,贵州就有96人。

“二十二年,端棻遂疏请立京师大学,凡各省府、州、县遍设学堂,分斋讲习;并建藏书楼、仪器院、译书局,广立报馆,选派游历生。”1896年6月12日,李端棻上《请推广学校折》,京师大学堂很快建立起来,成为今天令全国学子们都向往的北京大学。时至今日,北大校史陈列馆的第一馆便是“李端棻馆”,以纪念这个在朝为官的贵州人曾经为全国教育做出的贡献。

❽ 北京大学的历任校长

1、胡仁源(1883-1942)字次珊,号仲毅,浙江吴兴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举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考入南洋公学特班,后留学日本,毕业于仙台第二高等学校。

此后留学英国学习造船,毕业于推尔蒙大学,回国后历任江南造船厂总工程师、京师大学堂教员、北京大学预科学长、工科学长,北京大学代理校长、校长,教育部总长,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校长,浙江大学工学院教授等职。

❾ 北京名师孙源梓

孙源梓,男,汉族,出生于1986年6月1日,中共党员,祖籍安徽,北京思杜中专学生学习习惯研究中属心创始人,化学为载体的压力式习惯培养理念提出者和八年实践者,多家教育电视节目课程录制并签约的超级老师,主讲过中学化学启蒙思想、化学脉络思维导图等千人讲座数十场,累计清华北大弟子293人。中学化学教师,高中化学竞赛教练员,顽强不息创业者。。
2009年8月关掉春雷教育,走上自由教育的日子,通过对多种讲课形式的借鉴,逐渐地形成自己特有的讲课风格。2013年6月,携手张悟理老师创办北京思杜教育,在家长与学生的相互作用之下,思杜教育借势风云突起,凭借着自己多年的磨打锤炼,一跃成为北京教育行业混战之中的佼佼者。虽然和张老师合作时间不长,就像孙源梓常说的那句话“有的人相识二十年形如陌路,有的人认识二十天一见如故”,并肩作战一年有余,二者不仅创作了许多令人记忆深刻的课程讲义,同时开展了大量别具一格的讲座,思杜教育犹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❿ 北大出的名人

▲教育界
北大学子中涌现了近四百位大学校长,遍及中国各大名校正校长,包括:清华大学、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中国人民大学校长袁宝华、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徐旭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顾方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李未、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陈光中、中国地质大学校长赵鹏大、复旦大学校长张志让、交通大学校长叶恭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管惟炎、浙江大学校长钱三强、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刘哲、吉林大学校长唐敖庆、周其凤、南开大学校长滕维藻、北洋大学校长刘仙洲、同济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大学校长胡庶华、武汉大学校长刘秉麟、西北大学校长张岂之、兰州大学校长聂大江、山东大学校长潘承洞、台湾大学校长傅斯年等。

▲外交界/司法界/金融界/新闻传媒界
北京大学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外交人才,前后两任外交部长唐家璇和李肇星、前外交部副部长徐敦信、周南、前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首席代表凌青等均出身北大;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北大学子中有至少45人出任驻外大使。
北京大学也为中国司法界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包括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任建新、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张志让、江必新、现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奚晓明以及多位各省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例如,澳门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院长岑浩辉和检察院检察长何超明均为北大毕业生。
金融界同样活跃着一大批北大学子,仅文革以后的毕业生中,就有现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李若谷、项俊波,行长助理、前货币财政司司长,央行系统唯一中央直管专家易纲,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张育军、泰康人寿总裁刘经纶、华尔街著名投资银行高盛集团亚洲地区董事总经理蔡金勇、美林集团亚太区总裁蔡红军、摩根士丹利亚太区董事总经理兼亚太区固定收益证券部主管刘嘉凌、摩根大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兼首席经济师龚方雄等。
北京大学在新闻传媒界也培养大批优秀人才。建国前一代报业巨子成舍我和中国副刊之父孙伏园均为北大学子;建国以后有新华社社长朱穆之、郭超人、人民日报社社长范长江、中央电视台台长杨伟光、中国新闻社社长郭瑞、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聂震宁、21世纪报系发行人、总编沈颢、著名记者唐师曾、吕岩松、李响等。北大学子在网络传媒时代中的表现也极为出色,包括新浪网创始人、首任CEO王志东、TOM互联网事业集团首席营运官许志明、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提供商“网络”创始人兼总裁李彦宏等。

▲企业界(以下均为1978年以后的毕业生)
北大毕业生入掌大型国企的都风华正茂。中国房地产集团公司董事长、“房地产学院派”代表人物孟晓苏、中国旅游企业旗舰华侨城集团公司总经理任克雷,鞍钢集团公司副董事长杨华、中辰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常景兴、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总裁张斌、中国广东核电集团董事长昝云龙等都是数十亿甚至上百亿大型国企的领军人。
在各大知名企业中,北大学子同样有不错的表现,例如康佳集团总裁侯松容、TCL集团副总裁严勇、联想集团副总裁马越、神州数码副总裁王平生、中科软件集团总裁柳军飞、林凤集团总裁张涌、达因集团总裁张璨、董事长阎俊杰夫妇、亚信科技董事长丁健、国美电器总经理何炬、红蜻蜓集团董事长钱金波、恒基伟业常务副总裁孙陶然、李宁体育用品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宁、深圳万科集团总经理郁亮、新东方创办人“留学教父”俞敏洪等。
在华大型跨国公司中也活跃着北大人的身影:Adobe大中国区总经理皮卓丁、IBM(中国)华南区总经理鞠立、IBM莲花软件(Lotus)公司中国区总经理刘洪、Oracle中国公司前董事副总经理张书恒、Microsoft中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凤鸣、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副总裁孙逢举、摩托罗拉公司中国软件中心董事总经理邹贵华、爱立信(中国)公司副总裁赵钧陶、华纳(中国区)前总裁许晓峰……
在海外的北大校友在创业方面也不甘寂寞。美国成功集团总裁刘宁、全球数码相机的OEM产品领域中位居第一的虹软(A rcSoft)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官邓辉、赛门铁克(Symantec)原全球副总裁、现知名软件开发公司蓝代斯克(LANDesk)的首席执行官王茁、在中德贸易中占近6%的份额的德国周氏王朝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创办人兼董事长周松波、美国光以太网技术领导厂商Atrica公司副总裁兼产品营销总监陈子南等均毕业于北大。

▲北大文坛/艺坛
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也是白话文运动的中心,鲁迅、周作人、郁达夫、沈从文、梁实秋、林语堂等现代文学大师都曾在北大任教。百年北大为中国造就了大量蜚声文坛的诗人、作家,不仅有现代文学大师茅盾、朱自清,有“新月诗派”主将徐志摩、“七月派”诗人胡风、“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冯至、汉园三诗人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九叶派”诗人穆旦、郑敏、杜运燮、袁可嘉、新中国著名诗人李瑛,也有小说家台静农、废名、张天翼、徐訏、汪曾祺、鹿桥、刘绍棠、叶永烈,还有著名散文家俞平伯、梁遇春、张中行、剧作家杨晦、刘锦云。在文革以后的文坛佼佼者有张承志、刘震云、陈建功、黄蓓佳、张欣、曹文轩等北大人;盛极一时的“北大诗会”涌现了海子、骆一禾、西川、臧棣、戈麦、西渡等一大批当代杰出诗人。
北京大学自蔡元培校长开始就强调美育,北大学子中出现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戏剧家李约祉、金仲荪、北派书画艺术的领袖人物郭风惠、大写意花鸟画家李苦禅、国画家秦仲文、吴镜汀、作曲家吴伯超、书法家柯璜、谢无量、欧阳中石、篆刻家乔大壮等一流艺术家。

热点内容
七年级下册地理同步 发布:2025-09-18 21:49:01 浏览:253
大学城英语 发布:2025-09-18 21:32:25 浏览:589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题 发布:2025-09-18 19:59:33 浏览:531
干电池化学 发布:2025-09-18 16:30:48 浏览:733
何猷君怎么读 发布:2025-09-18 16:07:13 浏览:158
2017个人师德总结 发布:2025-09-18 16:04:58 浏览:8
教师资格证统考一年几次 发布:2025-09-18 14:01:59 浏览:922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发布:2025-09-18 07:59:57 浏览:944
师风师德评价表 发布:2025-09-18 07:01:17 浏览:886
实施的英语 发布:2025-09-18 03:25:05 浏览: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