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
我们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学识渊博与教师的现实表现,教学实践中展现出来的设计、组织、协调等自我调控能力,都是学生学习的优秀资源,尤其,教师自我发展的信念、自我调控的科学实践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执着与严谨的品行,将影响学生的终生。所以,为实现以上目标我准备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师德师风的修养,形成高尚的人格,有一颗进取的心。要热爱学生,对学生有博爱之心,要以诚相待,要宽容和有强烈的责任感。
2、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终身学习应具备五种能力:学习能力、教育科研能力、适应现代教学能力、研究学生能力、自我调控能力,今后我要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
3、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与反思,勤动笔,勤动脑。不光认真钻研本学科知识,同时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增加自身的知识含量。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持之以恒。
『贰』 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素质
新形势下,语文教师应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时代需要,迎接教育、教学改革的挑战呢?我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一下: 一、教师一定要认清新形势,转变观念。一个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要接受一种新事物,要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去行动,首先需要思想意识上的主动认同。如果意识形态与形势不一致,教师将面临很大的压力,教学会极为被动,甚至会出现反效果。因此观念的转变是一个关键问题。作为一个教师,如果观念不更新,则无从谈到实践,要实行课程改革就是一句空话。 从师生关系上来说,如果现在还把为人师的自我看成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统帅,要求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要求学生对自己绝对的服从和恭顺,在当今形势下是不现实的。新形势下师生之间应是一种平等、友好和互相尊重的关系。个体首先需要的是被尊重,这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在这个前提下,教师更多的是起引导作用而不是对自己不认同的个体行为的一味抹煞。现代社会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社会上流传的各种观念、意识形态冲撞交融、纷繁芜杂,令人眼花缭乱。学生对各种事物、各种观念充满了好奇心,往往是满足了感性认识而忽略了理性的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的教育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一味的指责与大加贬斥会收效甚微,甚至于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我认为对学生的一切在我们看来有待于纠正的认识首先需要的是尊重,是宽容,是学会从他们的角度去欣赏,从未来需要的角度去呵护,在这样的基础上才有转变的可能。万水归源,殊途同归,当然,这不是说是对学生的一味迁就,是一切唯学生之言是从,因为尊重不等于赞同,教师在这里应起主导作用,在是非问题上是不能含糊其词的,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哪些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哪些是我们应该否定的,对有碍他们眼前进步与日后发展的随性、任性等不良习性,则须像对待危害禾苗生长的害虫杂草一样,不失时机、严肃认真地根治清除,以确保他们健康茁壮成长。这也正是我们教育的目的。 另外,师生关系还应是一种和谐友好的关系。学生在课上面对老师谨小慎微,课下见了老师噤若寒蝉,师生之间永隔一段可望而不可即的距离,这也不利于教师的教学效果。古人说:“亲其师,方可行其道”。事实也证明,受学生喜爱的老师的课上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会很高,而如果学生不喜欢某个老师,尽管老师的水平很高,效果也会打上折扣。因此,教师应努力与学生建立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在学业上是他们的老师,而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要努力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对学生现状了解地越熟悉越深入就越容易在教学上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新形势下教师更应努力充电,刻苦钻研,知识的掌握要做到“精”与“博”。教师大多穷其一生只能在某一门课上成就最大,如果对这门课的知识掌握得不够精深,不够专业,那就根本谈不上“传道授业解惑”。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也并不是要教师放弃所有以前的教学内容和形式,相反一切成功的改革都是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之上的,撇开过去有益的经验谈改革只能是一句空话,这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改革。“精”是基础,是教学改革的“本”。那些教学改革搞得红红火火的教师无一不是学问精深的教师。但学问精深的教师却不一定是教学成绩明显、适应时代需要的教师,这固然与前边提到的观念的转变至关重要,同时也与教师知识是否广博密切相关。教师一方面要具备广博的边缘学科知识,同时还应具备新时代、新形势下一些快速更新的知识。现代社会,知识更新的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教师如果对新知识、新信息一无所知那就会成为一潭死水,将会被社会淘汰。 。
『叁』 教师如何提高自身职业素养
提升教师职业素养需要做到以下四点:1、 努力提高师德修养,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传道者必须闻道在先,塑造他人灵魂的人,自身必须有高尚的灵魂;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而且还要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教师的语言要规范、文明,举止大方端庄,严肃而不古板;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要轻易伤害;要利用一切机会鼓励学生参与竞争,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帮助,让学生通过自我选择、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达到自我补充、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目的;2、 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积极适应新的教育观念。目前,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国家正努力实施全面的新课程改革。面对新课改,教师个人综合素质的完善,教师群体素质的提高也才是学校取胜的关键,唯有在素质上胜人一筹,才能在新课改速度上快人一拍,才能在新课改措施上高人一着,才能在新课改成果上超人一等;3、 钻研专业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教育能力。专业知识,是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在教学中站得高看得远,才能放得开并收得拢,才能准确的评价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并适时调整教学,才能面向全体学生并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必须努力钻研专业理论,不断学习现代教学教育理论,完善知识结构,及时传递新的信息,并用新的教具和新科技手段辅助教学;4、 加强教法研究,努力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根据客观实际的需要,加强教法研究,虚心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不断改进教法,优化教学过程,努力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
『肆』 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
一个老师的评价标准,是从他的教学成绩,均分情况,最高分情况等方面来体现的。因此提高教学素质需从以下方面入手:
写:多刷真题,尤其是近三年的考题。在做的过程中写分析,抓重点。对现行教材重点了解。多看教辅书,以及教辅时频,将教学框架与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相结合。最后,备课一定要做好,让大多数学生能够服气你,最终还是要靠自己上课时的内容是否足够好,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兴趣。
说:讲课时声音洪亮,反映迅速。有很多的讲课竞赛,可以积极参与,积累说课经验。
行:要有教师的威严和气势,青春期的孩子是最难管教的,一定不能自己太随和天真,每个班里都有一个非常调皮难以管教,随时准备扰乱课堂纪律的学生,如果在一开始镇不住学生,后面的工作会非常难以展开。
最后,将每个学生的档案和家庭情况详细了解,暗中观察学生脾性,对症下药。
『伍』 如何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
教师,既要以学问教人,还要以道德育人。作为教师职业的从业者,其个人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有着强烈的示范性,其道德影响广泛而深远,教师的思想品德、人格修养甚至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教师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教师只有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塑造出使学生难以忘怀的可亲可敬的师长形象。那么,如何提高自身素养?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努力:一、认真教学,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要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这是师德的首要基础,如果一个教师不是一个优秀的“教书先生”,也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教师的爱可以用语言播种,用粉笔耕耘。对学生充满爱心的每一堂课,都仿佛在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户,让学生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因为“爱”不是一句空话,教师必须尽可能地给学生多学一点知识,让他们学得好一点、成长得顺利一点,这对学生学业的提高、知识的增长,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二、丰富师识本领,提高师艺技能。“思想家黄宗羲曾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高超的师识本领和师艺技能,是教师高素质的集中体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功底,文化功底深的老师,就是特受学生欢迎。大家都说,你要给学生一杯水,你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为了灌满这一桶水,并让它不因为蒸发而减少,在业余要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教师只有坚持不懈地增长自己的才学,不断探索教育技巧的奥秘,才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依赖感,才能赢得学生的敬佩,从而转化为一种很强的人格力量去鞭策和激励学生。三、关爱学生,力为一个“人师”。“师爱”,是教师对学生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教师应该爱每一位学生,不管大小强弱,甚至不管学生的品行优劣,教师都应该付出爱心,一视同仁。教育,如果充满着爱,即使是冰冻的感情也能融化,教师对学生的爱的情感,能转化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力量,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激发他们对教师的亲近感、信赖感,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承担着人的思想文化传播,新生一代的培养,各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造就等艰巨任务。在具体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进行着教书育人的劳动。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必须具备多种素质,而具备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是重中之重,他是一位合格人民教师灵魂的体现。
『陆』 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一、加强教师师德修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培养人地的活动中,教师担负着特殊的使命。教师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孔子曰:“不正其身,如正人何!”所以,教师的道德面貌就起着这样重要的作用,他在课堂内外,在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的全部言行,都是给学生作出的榜样。目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机的社会转型时期,面对这种形势,教师必须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自觉加强道德理论学习,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真正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草离去。
二、优化教师知识结构
当前,知识发展的总趋势和新特点就是知识正在以高度分化走向高度综合。大量新型的边缘学科往往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于一体,学科间的相互综合已成为知识创新的重要力量。传统的知识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广博的文化科技知识和教育科学理论,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让学生对多门学科知识进行有效的迁移和综合,真正做到对知识的融合贯通,提高知识应用能力,从而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柒』 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养和专业能力
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和专业能力,就需要通过专业的培训以及自身的自学而得到有效的提升,这种提升对于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应当说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