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老师 » 幼儿老师故事

幼儿老师故事

发布时间: 2021-07-13 11:01:14

1. 急求幼儿园老师与孩子的故事

3月28日 晴 早上吃完饭点完名字 发现XX很漂亮 便问“XX你怎么今天这么漂亮啊?”“老师今天我生日!这是妈妈送给我的生日礼物!”“今天是XX宝宝的生日我们应该怎么说啊?”小朋友们就一起回答我“祝XX生日快乐!!”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很兴奋的笑着 拍着小手。“我们给XX一起唱生日快乐了好不好??”“好!”。。。。唱完歌 我有队小朋友们说今天是XX的生日 但你们知道我们是谁生的吗?“妈妈!”“小朋友们真聪明!”“是妈妈生的我们 哺育我们长大,教我们说话,叫我们走路,给我们一个家 我们的妈妈好不好啊?”“好!”“那我们能让妈妈生气吗?”“不能!”“对了 宝贝们 我们要爱我们的妈妈 不能让妈妈生气 不能让妈妈着急 我们要做最听话的宝宝对不对?”“对!”“好!现在我们来做游戏。。。。。”(小班记实录)

2. 幼儿园老师怎么给幼儿写一个故事

1、爱笑的小花

公园里有朵花,真好看,看见小天天,总是笑眯眯的。
天天问花儿回:"你叫什答么名字?"
花儿只是笑,不说话。
天天伸出小手,要采这朵花。
外公摆摆手说:"天天别采!你不采她,花儿总是对你笑,你一采下来,花儿就哭了。"天天不想看到小花对他哭,天天没有采。
这时,小花笑得更可爱了。她成了天天的好朋友。
天天回家以后,告诉外婆:"公园里有一朵花,很乖很乖,对他一直笑,一直笑。"
外婆说:"天天也很乖,你也是一朵爱笑的小花。"
故事目标:
1.知道微笑是一种美。
2.懂得要爱护花。(周末带孩子去公园看花)
可设置一些问题让幼儿讨论:
1.小天天和花儿都有一个什么特点让人喜欢?
2.小天天为什么一直没有摘公园里的那朵花?
3.外婆为什么说:"天天也是一朵爱笑的小花?"
让幼儿明白:微笑会让大家喜欢,爱护花的孩子更让人喜欢。

3. 幼儿老师怎样讲故事

一、修改故事 在不改变故事原有情节的基础上,把故事的细节进行扩充,把表现故事的语言进行美化,加上小朋友爱听,又能听得懂的语言来更生动的表现故事情节。尤其是从小朋友的特点出发,使用一些重复、象声词等方法来配合小朋友的胃口,是故事更充满童稚性。 第二、教师学习优秀的讲故事的技巧,借鉴别人的好方法 比如,老师自己多听录音机磁带的优秀故事,多看碟片,发现讲故事的技巧。我主要学习的是《鞠萍姐姐讲故事》《孙敬修爷爷讲故事》等。在这些优秀的节目中,我找到了很多讲好故事的好技巧,比如讲故事的时候语言要亲切要有变化,在表现动作的时侯可以使用很多各种各样的象声词,可以提高对人物角色的动作的变现力度;比如在讲述故事中间可以设置一些提问,可卖卖小关子来吸引听者等等。 第三、研究自己所要讲述的故事,在每一个故事中设置各种讲述技巧 在找到这么多好的技巧的时候,我们就要把它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去。开始的时候会模仿一些他们的好的方法,渐渐地自己也摸出了一些规律,在不同的故事中自然地能运用不同的方法了。我经常使用的讲故事技巧,罗列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熟记各种动物的叫声的模拟词 可以在讲到该种动物的时候随口用出来。比如小鸭子的叫声“嘎嘎” ,在讲到小鸭子对白时,先叫几声“嘎嘎” ,那样听故事的小朋友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小鸭子的形象也鲜活起来了。要记住并且尽量真实且带有童趣性地模仿角色的声音对讲好故事是非常重要的。 二、扩充故事角色的对白 有的时候,在文字故事上,它们只写的是主要的一两句对白,但是如果我们在讲述的时候也只是一五一十地照搬书中的对白,就显得有些呆板,讲故事很枯燥。那我们就要在讲述的时候进行想象,把原先一两句的对白扩充,角色之间你来我往对对几句,这样故事的表现就更真实了,当然原则是不能篡改故事的原意。
三、在适当的时候进行重复 幼儿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他们不能自主地把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老师的身上。所以他们在停故事的时候,听着听着就开小差了,另外他们的思维不可能像成人那样转的快,往往我们用我们的速度讲述故事,他们却不可能把故事的内容全部听懂,所以我们在讲述故事的时候需要把一些重要的、精彩的部分进行重复,孩子们喜欢这种重复,他们不会对这种重复感到厌烦,相反他们在重复听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记住了这部分的内容。这就是重复的好处。
四、在适当的时候设置提问,卖卖关子(即合理的停顿) 因为小朋友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他们在较长时间听故事的过程中,他们的思想开始游离,那样会影响孩子对故事的理解。所以我们在讲述比较长的故事的时候不要一口气讲完,在适当的时候,要设置一些提问,或者卖一下关子,故意提起小朋友的胃口,其实是再次引起小朋友的兴趣,让他们重新集中注意力来听老师讲故事;另外还有,在故事的开始和结束部分要有特殊的语言来提示小朋友故事开始了或者结束了,引领小朋友的情绪从开始到结束有一个完整的起始过程。
五、在适当的时候,让孩子们与故事中的角色进行互动 因为幼儿阶段的孩子,他们有着想象与真实不能分清界限的特点,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这一思维特点,让孩子直接融入到故事的情节中,比如让孩子帮助故事中的弱者角色来逃跑、来找到它想要的东西,比如给小兔子壮胆、给胆小的小羊打气等等,这些都是孩子们非常乐意参与的事情,而且他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会十分地投入,比如有时候,孩子们听到大灰狼就要追上小兔子的时候,他们会激动地喊:“小兔子快跑!小兔子快跑!”到这个时侯孩子们已经跟着故事中角色的喜而喜,怒而怒,难过而难过,着急而着急,孩子们的情绪已经完全地与故事的情节和感情融为一体了。有时候,老师讲到角色的一个动作,不断地重复这个动作,老师的口气带着提示性,孩子们会情不自禁地跟着老师说这个动词,好像他们也在和角色一起感受这个动作。比如大班故事《转不停的小狗》中,小朋友就会一起说:“转呀,转呀、转呀、转呀……”。

4. 幼儿园教师演讲稿我们的故事

我喜欢讲故事,孩子们也喜欢听我讲故事,从
《安徒生童话》到《伊索寓言》,因为有故事,我和孩子们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日子。今天我也要讲故事,只是今天的故事里既没有美丽的白雪公主,也没有勇敢的辛
巴达,但是却有满满的真实和言不尽的感动。这是我自己的故事,是金锣号幼儿园大二班的小朋友和我,与我的师傅——月浦四幼蔡霞芳老师之间的故事。

听口令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走班带教活动开始的第一天,我初见蔡老师。
那天,孩子们在做平衡练习,我发现垚垚的动
作很有创意,就想集中所有的幼儿一起来观看模仿,可叫了好几声,帅帅和腾飞几位男孩子根本充耳不闻,浩杰虽然已经听到了我的指令,但还在漫不经心地晃来晃
去。我又大声喊了几次集合,嗓子都喊疼了,孩子们才好不容易集合到我的身边。但是围拢在我身边的孩子有的自顾自讲话,有的前推后挤,有的左顾右盼,喧哗声
一片,根本没有人在听我说什么,我又窘迫又着急,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时候,一直在一旁静静关注的蔡老师上前摸着一个孩子的头说:“今天我最喜欢他,知
道为什么吗?”孩子们仿佛是被施了魔法一样,居然马上安静下来。孝龙说:“因为他听老师的话。”蔡老师笑着闹源说:“对,他集合的时候很安静,速度快,最重要
的是他耳朵灵,会听老师的口令,所以我最喜欢他。瞎弯咐不过,我也喜欢你们,看你们刚才玩的时候会动脑筋、会商量,不过老师说集合好像没有听到哦。”此时,一边
的飞飞说:“蔡老师,你喜不喜欢我?”蔡老师摸着他的头说:“当然喜欢喽!如果老师说集合,会听口令的孩子我更喜欢。”飞飞开心地说:“我下次一定会快一
点的。”别的孩子也争先恐后地说下次也会快一点。看,孩子们就这样在和蔡老师的一来一往中,一下子变得规则有序、不再吵磨纯闹,我便可以顺利请垚垚介绍他的好
方法。垚垚介绍完我刚想解散,只听蔡老师对孩子们说:“学会了别人的好方法,你也可以自己试试有没有其他有趣的方法来玩。等会张老师还要集合的噢,这次我
再来看看我最喜欢的是谁。”接着,就看到孩子们都很认真地在尝试和探索各种玩法,都希望自己的方法是最好最有趣的。当我再次宣布集合的时候,奇迹发生了,
孩子们快速来到我的身边。
活动后蔡老师给我分析:“集体运动,在留意
孩子动作技能展现时,还要注意班中特别调皮的孩子,你要让孩子们学会听口令,规则意识的形成对孩子社会性发展很重要。你们班的孩子其实是很懂事很聪明的,
但需要你及时引导。”由此,蔡老师对常规培养还提出了一些合理性建议,如常规要求需适切,要考虑年龄特点和能力差异;常规要求需一致,要与配班老师、保育
员之间形成默契,达成一致;常规要求需反复,要在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
在接下来的几次活动中,我努力以清晰的口令
与幼儿互动,努力以积极的鼓励引导,适时树立榜样,明确提出要求来组织孩子有分有散的活动;发现问题,及时与搭班老师和保育员沟通,达成一致。经过反复的
练习,孩子们集合的速度快了,注意力集中了,变得不再调皮捣蛋了。这一良好行为的习得为建立稳固的班级生活常规打下了扎实基础,也带给了我深深的感悟。
提高班级管理的能力,建立一个规则有序、健康快乐的班集体,是一名新教师专业成长中必须形成的能力。从蔡老师的语言和行动中,我领悟到,班级管理、常规建设,需要做到三个字:序、常、实。
序:序就是秩序,顺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凡事都有其内在的章法。让我们的孩子们都能感受到老师无时无刻的关心和注视,班务做到泾渭分明,制度井然,有条不紊,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行为习惯会日渐形成巩固。
常:就是经常,是坚持。小孩子记得快忘得也快,有些常规我们必须常常提,适时适地地提,他们才能记忆深刻,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贵在日复一日的坚持。
实: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班级良好的一日常规是实实在在做出来的,更是根据幼儿实际年龄特点循序发展起来的。

“小不点儿”的蒲公英

教师仅仅关注班级孩子的共性问题是远远不够的,更要聚焦个别孩子的成长过程。因为只有每一个孩子都快乐,才会孕育一个灿烂的班集体。
每次蔡老师来蹲班带教,孩子们总会争先恐后
地围着她,尤其是那些外向活泼的孩子更是拉着蔡老师的手不肯放,那种喜欢真是发自心底。毛毛小朋友,年龄小,话也不多,是我们班的小不点儿。每次看到大家
都围着蔡老师,他总会不好意思地站在一边。但是,蔡老师早就关注到了这个小不点儿,都会主动和他打招呼,毛毛会不好意思地笑笑说:“你好。”然后害羞地转
过头。
有一次,区角活动后蔡老师高兴地告诉我:
“毛毛今天认真地在区角里自己做了一朵蒲公英,他拿给我看,做得真不错。孩子有了进步不要忘记表扬他啊!”蒲公英引来了孩子们的惊喜声,毛毛脸上洋溢出了
骄傲的笑容。第二天毛毛又去做了更多更好的蒲公英,原来老师小小的表扬对孩子们来说却是天大的好事。
终于又等到了蔡老师来的那一天,毛毛居然自己跑过去和蔡老师问好,而且还要蔡老师去看自己做的满满一墙的蒲公英。看着他们一大一小的身影,我感觉特别温馨,甚至羡慕。那一刻,我在心里做了一个“庄严”的决定:我一定要做一个像蔡老师一样的老师——眼里有孩子,心里有孩子。
在蔡老师的身上,我读到了四个字:平等、尊
重。赢得孩子们的喜爱,老师要懂得欣赏孩子,学会用孩子的眼睛观察事物;要能够理解孩子,及时为孩子的每一个微小进步鼓劲;要学会发现孩子,主动与孩子沟
通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这样,才能拉近老师与孩子的距离,成为孩子的朋友。这样的老师才能让班中的每一个孩子获得安全感、归属感,让每一个孩子积极快乐
地融入在班级中,健康活泼地投入到活动中。
蔡老师说:“快乐的班级环境,就是一块‘肥
沃的土壤’。教师是这块土壤上的耕耘者,需有科学的思想、健康的管理、有效的建设,只有让阳光、空气、水分润泽这片泥土,土上的绿苗才会茁壮成长!”衷心
感谢蔡老师一年来的相伴和指引,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这一切必将对我的教育生涯一生有益。

5. 幼儿教师应如何讲故事

第 一、修改故事 在不改变故事原有情节的基础上,把故事的细节进行扩充,把表现故事的语言进行美化,加上小朋友爱听,又能听得懂的语言来更生动的表现故事情节。尤其是从小朋友的特点出发,使用一些重复、象声词等方法来配合小朋友的胃口,是故事更充满童稚性。 第 二、教师学习优秀的讲故事的技巧,借鉴别人的好方法 比如,老师自己多听录音机磁带的优秀故事,多看碟片,发现讲故事的技巧。我主要学习的是《鞠萍姐姐讲故事》《孙敬修爷爷讲故事》等。在这些优秀的节目中,我找到了很多讲好故事的好技巧,比如讲故事的时候语言要亲切要有变化,在表现动作的时侯可以使用很多各种各样的象声词,可以提高对人物角色的动作的变现力度;比如在讲述故事中间可以设置一些提问,可卖卖小关子来吸引听者等等。 第 三、研究自己所要讲述的故事,在每一个故事中设置各种讲述技巧 在找到这么多好的技巧的时候,我们就要把它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去。开始的时候会模仿一些他们的好的方法,渐渐地自己也摸出了一些规律,在不同的故事中自然地能运用不同的方法了。我经常使用的讲故事技巧,罗列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熟记各种动物的叫声的模拟词 可以在讲到该种动物的时候随口用出来。比如小鸭子的叫声“嘎嘎” ,在讲到小鸭子对白时,先叫几声“嘎嘎” ,那样听故事的小朋友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小鸭子的形象也鲜活起来了。要记住并且尽量真实且带有童趣性地模仿角色的声音对讲好故事是非常重要的。 二、扩充故事角色的对白 有的时候,在文字故事上,它们只写的是主要的一两句对白,但是如果我们在讲述的时候也只是一五一十地照搬书中的对白,就显得有些呆板,讲故事很枯燥。那我们就要在讲述的时候进行想象,把原先一两句的对白扩充,角色之间你来我往对对几句,这样故事的表现就更真实了,当然原则是不能篡改故事的原意。 三、在适当的时候进行重复 幼儿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他们不能自主地把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老师的身上。所以他们在停故事的时候,听着听着就开小差了,另外他们的思维不可能像成人那样转的快,往往我们用我们的速度讲述故事,他们却不可能把故事的内容全部听懂,所以我们在讲述故事的时候需要把一些重要的、精彩的部分进行重复,孩子们喜欢这种重复,他们不会对这种重复感到厌烦,相反他们在重复听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记住了这部分的内容。这就是重复的好处。 四、在适当的时候设置提问,卖卖关子(即合理的停顿) 因为小朋友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他们在较长时间听故事的过程中,他们的思想开始游离,那样会影响孩子对故事的理解。所以我们在讲述比较长的故事的时候不要一口气讲完,在适当的时候,要设置一些提问,或者卖一下关子,故意提起小朋友的胃口,其实是再次引起小朋友的兴趣,让他们重新集中注意力来听老师讲故事;另外还有,在故事的开始和结束部分要有特殊的语言来提示小朋友故事开始了或者结束了,引领小朋友的情绪从开始到结束有一个完整的起始过程。 五、在适当的时候,让孩子们与故事中的角色进行互动 因为幼儿阶段的孩子,他们有着想象与真实不能分清界限的特点,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这一思维特点,让孩子直接融入到故事的情节中,比如让孩子帮助故事中的弱者角色来逃跑、来找到它想要的东西,比如给小兔子壮胆、给胆小的小羊打气等等,这些都是孩子们非常乐意参与的事情,而且他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会十分地投入,比如有时候,孩子们听到大灰狼就要追上小兔子的时候,他们会激动地喊:“小兔子快跑!小兔子快跑!”到这个时侯孩子们已经跟着故事中角色的喜而喜,怒而怒,难过而难过,着急而着急,孩子们的情绪已经完全地与故事的情节和感情融为一体了。有时候,老师讲到角色的一个动作,不断地重复这个动作,老师的口气带着提示性,孩子们会情不自禁地跟着老师说这个动词,好像他们也在和角色一起感受这个动作。比如大班故事《转不停的小狗》中,小朋友就会一起说:“转呀,转呀、转呀、转呀……”。

热点内容
实施的英语 发布:2025-09-18 03:25:05 浏览:151
教研组师德师风自查报告 发布:2025-09-18 01:09:50 浏览:611
坏老师吧 发布:2025-09-17 22:02:36 浏览:643
化学能力培养 发布:2025-09-17 20:28:02 浏览:584
师德师风演讲稿格式 发布:2025-09-17 19:57:15 浏览:728
国画培训教学内容 发布:2025-09-17 18:11:05 浏览:464
公教育网 发布:2025-09-17 17:52:26 浏览:706
小学二年级教学总结 发布:2025-09-17 16:05:57 浏览:320
小学教师学习笔记 发布:2025-09-17 15:10:22 浏览:380
2014年小学师德师风总结 发布:2025-09-17 14:19:55 浏览: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