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形象分析
『壹』 学生心目中的好班主任形象有那些
【华图教师培训参考答案】:我心目中的好班主任应该是一个有爱心的人。当然,这个世界上绝对没有爱心的人几乎不存在,但真正有爱心并懂得怎样付出爱的人更难能可贵。有爱心的班主任应当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好老师、好长辈、好朋友,最起码的,他不会体罚和侮辱学生。在他眼中,所有的学生都是平等的,没有什么好生和差生之分。他会尊重学生,一视同仁,让学生健康地成长。最重要的是,他懂得宽容学生,能够原谅和宽容学生,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他懂得关怀学生,在学生受到挫折时去安慰他们,在学生烦恼时去开导他们,在学生迷茫时去帮助他们。我认为,一个创造了高升学率的“成功”班主任未必就是一个好班主任。作为一个班主任,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有很好的管理能力,使得班级纪律严明,风气良好,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健康的思想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以提高班级的整体素质,而不是只盯着成绩。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的文章!
『贰』 《班主任》中谢慧敏的人物形象
回答:圣彼得的猫
新手
6月24日 11:45 小王子拿枪好看^-^ 还有主角拿枪其实也不错的啦~~
如果是MM的话 日本MM形象的那个不错~~
男生最好看还是小王子@@@@@@@@呼呼
『叁』 学生心中的好班主任形象有那些
负责,善解人意,懂得和学生沟通。
『肆』 班主任的形象素养包括
班主任的形象素养,不但包括班主任的形象,而且也包括班主任各个方面的素养,比如班主任的思想,比如班主任的礼貌,比如班主任对学生的关心程度,都是班主任的形象素养。
『伍』 班主任的性格特点
我们班任好听点是锻练我们的能力,难听就是不管事
『陆』 班主任特点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是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所以我认为,做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应具备责任心、宽容心、公平心、爱心和细心。
一、 责任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心是道德的基点,在日常工作中即表现为自觉地把份内的事情做好。班主任工作是连接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的责任心表现在上对学校负责,下对学生负责两方面。对班主任工作负责就能充分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全面执行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做到迅速及时、准确无误,并能积极带领全班同学,通过各种教育形式,组织各种活动,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得以很好的贯彻落实。另一方面应做到经常深入学生,全面了解学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日常的学习和工作等各项活动,在思想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并及时积极地把在班级工作的问题向学校反馈,从而达到学校和学生双方满意。
二、 宽容心是给后进生的一剂良药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时常会用同一个要求,同一种模式来塑造我们的学生,但是我们经常会发现:有很多的学生并没有按照你所设置的轨道去走。因为我们的学生千差万别,他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各自的爱好,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有一颗宽容的心。班主任的宽容心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宽容学生的不足,古语说得好"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是人总会犯错,总会有不足,就看你看待不足的心情,如我班的戎亮,成天调皮捣蛋,,我接班后不几天,他就打架了,当时以为小孩教育一下就了事了,没想到几天后又打架了,火气冲天的我把他狠狠训了一顿,自以为这下没事了,可没几天故事又重演了,想想软的不行,硬的也不行,正当我为难之际,班里的孩子告诉了我一个不知的事实:二年级时他天天要打架的,现在已经好多了。我的心里明白了,于是找来戎亮,先表扬他比上学期有进步,打架的次数减少了,再明确告诉他打架是不文明的,老师愿意看到一个讲文明的孩子……现在的戎亮对于打架已经开始陌生。所以说对于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不足应该用宽容的心态去面对,但宽容应有一定的限度,过度了就成了纵容了。
三、 公平心能得到全班同学的爱
常听孩子们在背后悄悄地议论说某某老师看面子,成绩好的同学犯了错轻描淡写的批评一下,成绩不好的同学犯了错大骂特骂,某某同学的爸爸是干部,他表现不好也当班长,还是三好生……听到这些议论我就会想到陶行知先生的"小孩歌"--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小,你比小孩还要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出现这样一直现象:我们时常教育孩子学做真人的同时却在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学生做一个"假人"。作为一个班主任,我们应该知道每个班级总是有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组成的,在你不知不觉的工作中宠坏了一半,同时也失去了另一半。所以我在接班的第一天我就告诉学生,不管你过去表现怎样,不管你父母是谁,你在我的班级里就是我的孩子,所有的孩子都有平等受表扬和受批评的待遇,不仅要这样说,更要这样做,在班级里我通常会把很多事情放到班级中让大家一起解决,正因为有了一颗公平心,我也就拥有了整个班级。
四、 爱心是班主任走进学生的法宝。
我们的校园里有一块牌子上赫然写着:教育者,爱胜过一切。每次走过我都会看上一遍,让他铭记于我心,因为我深知爱心对于班主任来说的重要性。这爱心包括对工作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热爱。对自己的工作有了爱才能产生工作的动力,才能在工作中倾注满腔热情,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班主任工作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有了爱你才会舍得付出。而对全班学生热爱之心是凌驾于对工作的热爱之上的,爱学生体现在以真诚、平等、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真心实意地热爱、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在班级中既是学生的"大家长"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用爱感化学生、教育学生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就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当然,对学生的热爱不是无原则地溺爱与迁就,而是严格要求,真正做到严与爱的有机结合。
五、 细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助手。
细心就是用心细密,做事细心,就会认真周密地考虑各种问题,精益求精地把事情做好。工作中有细心就能及时发现出现的问题,防微杜渐,避免事态扩大;工作中有细心就能帮助我们全面分析问题和正确处理问题;工作中有细心还能够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避免出差错。班主任工作有细心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处处留心,做有心人,体现在对全班同学的他细观察和详细了解,如某一学生的突然缺课;某位同学的迟到、突有的变化;班级中流行的玩具等等。细心的注意自己的的学生才能真正地了解他们,从而正确在引导他们。
让责任心、宽容心、公平心、爱心和细心始终陪伴着你,因为他们能让我们的班级拥有凝聚力、拥有活力。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柒』 班主任应该是怎样的形象1
有的学生说:“我们的班主任像慈母一样关怀照顾我们,让我们在爱的怀抱里学习成长。”有的学生说:“我们的班主任像一只恶狼一样每天监视着我们,发现谁在贪玩、谁在捣乱,被她就会狠狠咬上一口。”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可以说基本上代表了班主任在众多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可亲或可恨。其实“亲”“恨”之外,一个班主任还应有多重角色。
毋庸讳言,越来越多的教师感到今天的班主任不像过去那样“好当了”。中国的独生子女一代已经成为课堂的主力军,这些孩子聪明健康、活泼好动,但同时,往往由于家庭的溺爱,他们的性格带有不同程度的弱点:偏执、暴躁、善于以自我为中心。
一位从教30多年的小学教师,至今已当了20多年的班主任,她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例:十多年前,她当班主任,偶尔离开教室,提前布置作业,强调课堂纪律,让学生上自习,学生一般都能认真完成作业、遵守课堂纪律;而现在只要教师离开三分钟,课堂就会乱成一窝蜂。学校最初在每节课正式铃响前还有预备铃,后来发现大多数同学都能在铃响前坐回教室,学校便取消了预备铃;可现在,一到课间休息,孩子们便玩疯了,一遍铃声根本拉不回教室,只好在一年前又恢复了预备铃。即使这样,教师开始讲课了,发现许多同学还未做好上课准备。对于今天的学生,所有的班主任恐怕都会异口同声地说道:“太难管了,现在的学生根本不怕老师。”
班主任工作其实是一门艺术,一项技巧。不仅是教书,还要育人;不仅是教师,还要是朋友。只要用心去爱,就会得到学生们的爱戴、尊重与支持。
一、永远亲近学生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我认为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教师对他的亲近——“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
如:每当下课来到班级,融入学生当中,与他们聊天,和他们交流。在这过程中,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用心去体会,耐心、细心、真心、热心地干好各项学生工作。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逐渐创建良好的班风、学风;了解班级及班级学生主要的优缺点并分析其原因所在,找到亟待纠正的弱点;同时还要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爱心等),了解学生个人的生活环境等,以便于对症下药地教育每一个学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教育工作中,我一直坚信这一点。我们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们。在亲近与研究学生的过程中,努力展现自身广博的文化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对你“既亲近又崇拜,既认定你是值得信赖的教师,又把你当做好朋友”,树立起班主任崇高的威望,使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切记“为人师表”
如:我就曾听过这样的议论:“要我们到校别迟到,可他不是打铃了才匆匆进课室?”“要我们争分夺秒学习,可他做事不也一样拖拖拉拉?”“要我们书写工整,可瞧他的板书……”所以,教师要特别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让自己的良好风范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要有儒雅的举止及浩然之气,让自己的神韵、风采使学生折服。这样才能让学生从情感上接纳你,为你的班主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的榜样对学生是无声的教育和有力的鞭策!
三、充分尊重学生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的地位是拥有绝对权威的。教师多以“我”为中心去要求学生,容不得学生的半点违抗。而今天,学生要求教师抛弃“警察形象”。教育者不能再以为当了教师就有权威,就能高高凌驾于学生之上;也不能再成天板着一副面孔,摆着“班主任天生不会笑”的形象,而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对待。你要去了解他们、感受他们、理解他们、宽容他们、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做他们的良师益友。要让他们感受到你的鼓励、你的笑、你的尊重、你的爱,从而敞开心扉、接受你、听你的话,而不再是“你不懂我的心”。
要培养和建议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友爱的人际关系,对后进生要坚持不歧视、不放弃,要以更多的理解和尊重来感化他们。
四、热爱学生
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顺利开展班级工作和教育好每一名学生的重要前提。爱学生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对班主任的基本要求,更是推行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手段。班主任要把自己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位学生身上,让他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之中茁壮成长。有人说:“爱可以创造奇迹。”
的确,如果能让每个孩子都沐浴在爱的阳光下,那么,一个个奇迹便会呈现在我们面前。
在工作中,我们要时常带着微笑出现在学生们面前。我觉得,在一种用爱心营造的氛围里,学生更容易接受教育,更容易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对学生们多一点关心、多一点帮助、多一些肯定、多一些鼓励,他们就会还给你一个奇迹。
五、把微笑送给学生
爱生,不一定有轰轰烈烈的行为才是爱生。微笑面对学生,相信每一位教师都能做到,这“微笑”是春风细雨,吹绿大地,使万物复苏。平常教师如果微笑着友爱地对待学生,他们碰见老师问好,教师常以微笑回报他们的友好,并向他们点头或主动回问他们,学生就会愿接近教师,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他们都会主动找教师倾诉,请教师帮他们解答。这样,微笑便会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融洽师生间的感情。
很多人在提到教师时,总会将他们与“严肃”“不苟言笑”联系在一起。其实,“微笑”的力量才是无穷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出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每天给学生灿烂的微笑,会让学生的身心感到愉快,智能得到发展。中国有句谚语:“谁也说不清哪块云彩会下雨。”而我相信每块“云彩”都会“下雨”。
如:有位学生,刚开始每天的作业总是爱拖着不做,因此考试成绩总是不尽如人意。怎么办呢?训一通吧,不行!教师试着寻找他的优点,结果发现他这个人还真有不少优点:比如爱劳动,每次教室里的饮用水一吃完,他总是自告奋勇地去总务处把水给换来了;另外他非常懂礼貌,每次见了教师总会笑嘻嘻地打招呼。于是,教师开始对他格外关注,一旦发现他做了好事,老师便在晨会课上表扬他,然后在课后再悄悄地微笑着问他:“作业做好了吗?要抓紧一点啊!”他总是边红着脸边搔着头说:“还有一点点了。”教师还是笑着对他说:“等一下老师可是要来查的。”他经常从教师的目光里读到鼓励,久而久之,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后来还变得在课上敢于发言,取得了好成绩。
在学生取得成功时,用微笑送去欣赏;在学生感到失落时,用微笑送去鼓励;在学生犯错时,用微笑送去宽容。微笑能够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所以,微笑,是一把闪闪发光的金钥匙,能开启教育成功的大门,帮助学生们茁壮成长。
六、把真情送给学生
真诚关心和爱护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给予关心,而且要具体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无论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无论是家庭富裕的还是条件较差的,也无论他是否犯过错误,班主任都要一视同仁,不搞特殊化,不偏见。要尊重学生人格,公平、公正、平等地对待班上每一位同学,融洽师生关系,增强师生情感交流渠道,让学生有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场所,这样他们才能好好学习,才会有学习的动力。
比如,学生病了,打个电话通知家长,或者亲自把他送回家;学生病假后回校,主动为他补课;并且时时注意天气情况,提醒学生添减衣服。这些虽然是小事,但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的印象却是很深的。这样送出的是真情,收获的是更多的真心回报。
关心学生可以说是教师走进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可以起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作用。作为班主任,不仅在学习上、生活上要多关心学生,还要在身心发展方面多关心他们,问候他们。从日常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文/王红军)
『捌』 学生心目中的好班主任形象有哪些
根据你的描述,这种问题学生心目中最好的班主任形象,出发点就是换位思考,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能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真正从心里把他们当朋友。还有一点,就是有一个能拿的出手的技能或者特长爱好。
『玖』 《班主任》刘心武 谢惠敏的人物形象解析
新时期文学的第一阶段是以刘心武为代表的《班主任》开端,用现实主义手法对极左路线的专制作揭露和批判,继承与发扬了“五· 四”优秀传统,启迪着人们对文学的功能的再认识。
刘心武在《班主任》中,以不凡的勇气和识见,通过两个表面上的好坏分明,实质上都被极左思想扭曲而畸形的中学生形象,揭露和批判了极左思想对青少年的毒害。尤其是“好学生”谢惠敏的思想僵化,也达到了令人怵目惊心而非“救救”不可的地步。《班主任》控诉了十年浩劫造成的隐患,并为真实地反映“文革”生活打开了通道。
谢惠敏形象的出现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在“文革”的异常语境中,人们的思想都不可抗拒地被僵化,精神营养匮乏,思想方式简单,“忠诚”被导向盲从,“坚定”被扭曲为偏执,纯朴和荒谬糅合在一个积极上进的女学生身上,曾经是一种普遍的状况。然而在“文革”之后,再来审视谢惠敏式的心灵伤痕,就令人震惊了。作者通过张老师发出“救救被坑害的孩子”的呼唤,正好与当时解放思想的社会需要合拍,因而这篇小说也是一篇社会问题小说。“文革”刚刚过去,精神上的伤痕并不容易即刻消逝。《班主任》从对她的描写来突破当时的创作模式,使人激起“强烈的痛惜与希望相交织的复杂感情”,的确难能可贵。作者特别敏感地发现了谢惠敏,塑造出这个带有时代印痕的典型;而谢惠敏形象的意义又超出了作者的思想,并在一段时间里成为一种特殊性格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