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老师 » 禅修老师

禅修老师

发布时间: 2021-07-13 20:59:20

『壹』 德阳有禅修的老师

在你尚未有缘遇到俱德的禅师前,请你认真阅读以下文字,希望能帮助到你的问题: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您每天都是如何使用您那难得易失的宝贵人身呢?是用它来争名夺利造恶业吗?还是闲聊涣散虚度日子呢?或者是善用它来布施持戒作好事?您是每天只想着用它来吃喝玩乐,以使自己的私欲获得短暂的麻醉?还是醒悟人生无常,转而利用它来好好地解决生死大事?
想想我们人生在世,辛辛苦苦地忙了一辈子,挣到最后,不管您拥有再大的财富与权势,死后不仅一样都带不走,反而这辈子在跟人家争得头破血流的同时,所造下的一大堆恶业,死后却硬生生地把我们拖到恶道里头去受苦,唉!何苦来哉,想想真是不值得啊!
也许您如今已经觉悟到,人世间虚假美景的背后,就是炽烈的贪、嗔、痴等猛火在燃烧,而死后呢?这些恶业将使您感召到地狱、饿鬼、畜生等三恶道中受苦。
于是您勇猛精进,一心一意想要超脱生死轮回。然而,您学佛、修佛也一段时日了,反省一下自己,不要说生死能自在,就拿一般普通的烦恼痛苦来说,您是不是因为学佛而减轻许多了呢?还是一点也不呢?您学佛到底是在表面功夫上呢?还是真正努力地在修持佛法的真实义!好好反省一下,您今天在佛法上的修持,业障到底净除了多少?在学佛的过程当中,是要边修边印证的!您对自己生命的真实状况到底又了解了多少?千万别建个空中楼阁,自我陶醉啊!
就拿禅修来说,你是不是也每天都在打坐,但坐了那么久了,是不是一颗心整天在昏沉的大病散乱中打转呢?您是不是佛经、公案、禅宗典籍等也看了一堆,而且能言善道、出口成章,说起禅话来更是滔滔滔不绝呢?有时候您甚至还深深被自己无碍的辩才所折服。但是请回头看一下,看看您自己内在的业障、习性到底有没有净化,如果没有净化,却反而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禅法研究根深,因而自满自夸、我慢贡高等心中的毒素一一出来,那您的水准也只能到这里,说句老实话,对生死是无用的啦。
如果您的禅修就只是埋首在这些禅典、公案当中,作了一大堆学术研究方面的论文,甚至取得了不少学位、头衔等等,这样就能表示您在禅修上得到真正的成就了吗?别傻了,这是不可能的!想想生命是那么的无常,当您一旦一口气吸不上来时,无量劫的业障又现前时,您真的能作得了主吗?想想看,我们自以为懂了这么多的禅理与知识,在面对业障反扑时的真实境界时,您所修持的佛法(自以为是的佛法)能用得上吗?
不要说我们凡夫众生,就是古代的禅宗祖师们,也曾经遭遇过这种窘状。自古以来,真正的禅修要达到明心见性、生死自在,都是要经过一番老实用功修持才能证到的,不是像我们现代许多“禅学高手”,懂得了一点皮毛,就到处耍嘴皮子,终究自误误人。
您看到了吗?自古以来,这些禅宗的祖师们“走”得多自在啊!原来禅宗的修法是这么的殊胜,难怪人称“天下第一宗”。或许您看到这里,心里也产生了极强大的欢喜踊跃感,心想:“要是能跟他们一样生死自在,那该多好啊!”于是您便一心学人家,又是打坐,又是参禅,那么这时候,您得小心了,您可能犯了禅修中的大病,就是太“急求果报”了。
因为您只看到禅师们开悟的结果,但您却没用心地去看这些明心见性的禅宗大师们在开悟前所历尽种种的磨炼,那段辛酸,那段和水吞的日子,是那么漫长!那种一天二十四小时分分秒秒地用功修行,不是我们可想而知的。你们要记得啊!因地要下得对,所结的果也才会真实啊!也许您会进一步地问:“怎么样的禅修,怎么样的用功得法,才能见性成怫。”这说来可就话长了,简单一点的说,“发菩提心”是一切众生成佛的根本,若缺乏菩提心,不管您悟性有多深,即使是彻悟了,也不过是个罗汉,最后还是得回小向大,广修六度万行,等成佛资粮圆满具足了,且业障、习性也消磨殆尽了,此时一切功行圆满,才能妙觉一转而成就佛果。
在禅修这一路上,从如何积聚资粮、净除罪障,乃至于什么是真正的大菩提心等等,都必须依上一位具有证量的善知识,由他善巧地方便指明并加以引导,才有可能步步无错地一路直超如来圣地。否则以禅修这么殊胜、“超速”的成佛大法,如果您一味地求快、求果报,则走偏堕落的速度也会跟着加快,正所谓“上得快,下得也快”啊!您在修持禅宗时,可千万不能自己一个人盲修瞎练啊!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禅修中常常会出现许多相似的定境或智慧,如果没有一位明眼人(也就是过来人)在我们身边教导的话,那我们实在分不清楚,便很可能得少为足,认为这些相似的境界就是真正入定或开智慧,多少人因禅修而误入歧途,就是因为对这些禅修的心法次第不明了而造成误判,误以为自己已经成就了,其实还早得很呢。
例如,在我们得到根本定(初禅)之前,常常会修到眼前景物如烟如幻,最后整个消失掉了,或者感觉自己的身心不见了。很多人修到这里,还以为自己已经入“定”了,甚至更有人误认为这就是“空”的境界,自以为已经证得空“慧”了,殊不知,这根本连初禅都沾不上边呢!
甚至还有人在打坐坐到这个阶段时,“证”到了原来一切万物都是空无所有的,便因此错以为既然一切都是空,那不管我们作什么都无所谓了,反正也没什么因果,一切皆空嘛!这就是自古以来,很多人因不明了禅修之次第所产生的“断灭空”及“拨无因果”等误解,这些人若不觉悟,最后都会变成断见外道的,如果以此邪见再去迷惑众生,自误误人,则死后必堕入无间地狱,受尽种种无量无边的痛苦。
佛陀曾在《楞严经》里,提到过“无闻比丘”的实际例子。佛陀说,当初无闻比丘因不求多闻,不明了整个禅修的次第,得少为足,未得谓得,未证谓证,仅仅修得了无想定,以此定力投生色界第四禅天的无想天中,却误以为自己已经证入寂静涅槃境界了,因此便妄称自己已经证得了小乘圣者阿罗汉果的境界。等到无闻比丘天福享尽了,“想心”一起(入无想定时,只是以定力压伏想心,令想心暂时不起而已),于是天人临终时的衰相便现前。这时候的无闻比丘不知道自己本来就未曾证得圣果,突然见到自己怎么又要投生六道,于是心里便动了个念头,毁谤阿罗汉也是死后要再受生死轮回的,更误认为佛陀所说的“阿罗汉不受后有”是骗人的大妄语。由于这谤佛谤法之罪,无闻比丘便从无想天直接堕入无间地狱中受苦去了。
因此,像这些禅修中可能遭遇到的“误境”(不是悟境),是您我在禅修之前,就应先明了而深自警惕的。这些,相信对您的禅修会有很大帮助的。
。--以上仅供参考,再次提醒一定请教正规寺院的出家师父!!!文章来源:蝉友圈-佛旅网 自在 蝉友圈 隆康 请网络
四川省佛教寺庙地址及电话

『贰』 南怀瑾教如何打坐禅修

现在世界各地都在流行静坐,但是大多数人对于静坐的意义都没有弄清楚。静坐的目的主要是使身心学静,而不是学座,静是所有生命恢复本有自然规律状态。人要增强自己生命的功能,并且活的健康长寿,那么建议您来学习静坐。

“静”和“静坐”是世界上各学派各宗教的共法,从静坐得到定静的境界,不属于哪一家,所以是共法,另外释迦牟尼佛所讲的真正的佛法是不共法,和其他各宗各派都不一样,那是无上智慧成就的大学问。

不过静坐不一定就是学佛、修道,也不是一定要信仰任何宗教,静坐的目的是要使自己的身心达到决对的宁静。

静为什么重要呢?道家老子说过,“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这是天地间不易的原理。宇宙万物,不管哪种生物形态,它的生、发、茂、盛,都要归元到本身根本的蕴藏,就像草木一样,要有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就是恢复自己本有的静态生命,这个宇宙究竟是“恒动”还是“恒静”呢?这是最高深的哲学问题,暂时不在这里讨论。

中国的道家、儒家和佛家,各家的修养想要求得“入定”,“入定”是要进入某种程度的静的专有名称。宋代理学家主张,在静中养其端倪,认为在静中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能力。

西方宗教要礼拜、祷告,并且讲究慧思,也要很宁静的时候才能产生高超的智慧,这些都足以说明静的重要。

静坐的种类

您现在看到的是印度瑜伽术里的单脚站立,由南怀瑾先生示范,这种姿势和释迦牟尼佛涅槃时候的卧姿以及许多各式各样的坐姿都是静坐的姿势,统计起来大约有96种之多。

在这么多姿势当中,以坐姿势最容易让身心进入静的境界,现在我们要介绍的是毗卢遮那佛的七支坐法。

毗卢遮那佛是法界体性佛,又称为“中央佛”,佛家认为宇宙万物总归一体,一切众生本性都属于一尊佛,一切佛也都是毗卢遮那佛的化身,七支坐法是指这种静坐的方式,包含有七个要点。

这种静坐方式采取双盘足,端容正坐的姿态,好像大家在中国庙宇里看到的端正庄严的菩萨像一样,这种坐法能让我们的身心达到静态的最高功效,乃至超越物质与精神,超越生理与心理,得到最大的宁静享受。

静坐前注意事项

在介绍这种坐法以前,先要说明静坐之前必须先注意的几个重点。

第一,静坐的地方该如何选择呢?很多宗派讲在静坐的时候要面对东方,因为按照五行来看,东方属木,是生气方,气都从这里生发上来;西方属金,是太阳落下去的地方,是死方;北方是完全冷冻的方位,南方又太热了,所以有些人认为打坐一定要面向东方。

另外有些宗教的人,为了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主张要面向西方。又有些道家的修行人,要坐北朝南,像当皇帝似的南面而王,南面是光明面,也属于生旺面。

还有些人修神通的,又认为需面对北方,北方属于不空成就佛,面对北方修法才会有效。世界上就有些对方位执著的观念。也有些国家学了中国禅宗的末流,认为打坐一定要面壁而坐,把被背对着外面,这些都是误解,执著的观念,虽然都各有理由,但是都不圆满、不究竟。

真正学静坐,是学“静”,而不是学“坐”,所以到处都可以静坐,无往而不静,无处而不静,如果被空间、方位限制,而不能静,坐得再好也没有用,因为坐的目的是“静”,静到最后得“定”,至于得了定以后又如何呢,,那就是另外一件事了。

所以我们学静坐,必须自己得定,找一个最适宜的地点,在家里、在房间里面,甚至在床铺上面,都可以,最好准备一个大的坐垫和一个小的坐垫,坐垫要柔软而平稳,并不一定要棉花垫,也可以用草做成,比如榻榻米,或者好几层地毯堆起来,但是不能像沙发一样柔软而有弹性。

在沙发上打坐,坐起来躯干是倾斜的,会妨碍生理的气血运行,还有要有盖腿的毛巾或毯子等,两个膝盖头和后颈这三点,对静坐特别重要,一定要准备穿的衣服,遇到气候或个人感觉气体变化的时候,就要遮盖两个膝盖头以及两个颈肩背部。

静坐的地方第一个要注意的是空气,假使开门窗,不能对着身体正面,更不能对着身体背面,空气需要对流,但是要在座位前方使空气左右对流,决不能够使身体正前方和正后方的空气对流,这是错的。

因为静坐的时候体温容易降低,所以不要直接吹风,这样会生病的。身上也一定要准备披挂的东西,就像人在睡眠中一定要盖被子一样,等到将来功夫到了某一步,就算脱光了裸体,在雪地里静坐,雪都会融化,那是以后的事,不能混为一谈。

第二,练习静坐还要保持光线,与其他事项。初学静坐的人,光线太强的地方不能坐,容易散乱,因为光线会刺激眼部神经,不得安详,脑神经也不能安静。

太暗的地方不能坐,容易昏沉而陷入睡眠状态,而且有些胆子小的还会引起恐惧感,所以光线要恰到好处。什么叫恰到好处呢?因性别、体能和年龄而有不同,要自己内醒而注意体悟的。像您现在看到的这个画面,光线就很适合初学静坐的人练习。

七支坐法的要点

现在我们来看看七支坐法的标准姿势,为了让大家看得清楚,所以南师怀瑾先生在示范动作的时候,并没有加盖衣服或毛巾。当您学静坐的时候,这样容易受风寒,请大家要特别注意。

1七支坐法的第一个要点是盘脚。

从梵文翻译过来叫做“跏趺”,趺是脚背、后跟,把你的背后跟叠起来,叫跏趺,中国话叫“盘脚”。

盘脚分三种姿势,双盘是正跏趺,正坐,有人会问,右脚在外面还是左脚在外面呢?这就要先量自己的腿,一般人的两条腿都不一样长短,或者差一分,或者差半寸、一寸,在双跏趺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长的那只脚在外面就舒服。

有的人不懂,这条腿长,却拼命搬另外一只腿,那是不对的。另外身体柔软功夫到家的人,两只脚掌都可以向上反过来,就向画的佛像一样。西洋人学双跏趺很容易,因为他们的腿长,就算脚掌没有翻过来,也容易做到双跏趺。

另外学跏趺坐一定要加坐垫,双跏趺更要加高一点,尤其是腿部练习得不够熟悉的人。

(南怀瑾老师设计的打坐垫)

为什么要垫坐垫呢?尾椎骨也就是最后一块坐骨下面,两边是凹进去的,空的,如果不加坐垫,平着坐着,身体整个力量就会支撑到后面去了,否则就会前倾后仰,或者左倒右斜。

这样的姿势身体不平衡,为了身体平衡,尾闾中正,督脉气通,不管双盘怎么纯熟,最好还是加一点坐垫,贴近身体正规地摆着,就会下意识去支持身体,姿势也比较自然,就中了。

另外单跏趺右脚在下,左脚在上,叫做“如意坐”;左脚在下,右脚在上,叫做“金刚坐”,名称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呢?这两条腿一交换,气脉就变了,左边属阳,右边属阴,右边在下,左边在上,负阴而抱阳;左边在下右边在上,负阳而抱阴,作用自然有所不同,这是根据易经的解释。

实际上左右两边的神经是交叉的,金刚坐和如意坐身体的气脉会有不同的作用,单盘最好的标准是足底心抵到膝弯,你做不到,下面一只脚的后跟盖不要踮起来。

如果如意坐的话,右面膝盖头放这里,左面的膝盖头刚好踮在后跟上面,身体就不正了,后跟刚好压住腿弯,也就是下面一只的腿弯,上面一只也正好在腿弯,身体就比较正。

万一初学静坐的人,双盘盘不起来,不妨将腿拉开,左右的幅度放宽,腿就盘起来了。如果再不行,就夹马而坐,不过后跟千万不要贴到大腿里头,否则身体姿势不正,后跟足心抵到大腿内缘,这样就平正了。

单盘盘不起来,或者盘腿盘得酥麻,而还想静坐的人,也可以采取其他姿势,像狮子坐、六灶坐、仙人坐、菩萨坐和跨鹤坐等等辅助姿势,跨鹤坐又分跪坐和交腿而坐两种姿势,完全看自己的需要和舒适而定。

静坐的时候盘两条腿有什么重要呢?非常非常重要!人和动物不同,人的顶天立地就靠这两条腿支柱,所以这两条腿是气脉、气血和神经总汇聚的地方,尤其是臀部,关系很大,拿血脉来讲,是血库的支柱。

“精从足底生”,人的生命力由生到死,从两条腿就可以看出来。胎儿在母体里,腿是交叉盘着的,胎儿就是靠两条腿盘曲,才成长得快,因而生下来,还在玩两条腿,躺在床上净蹬脚,越长大了腿就慢慢少动了。

我们看小孩子,手还不大拿得动东西,可是一天到晚跑,到了十几岁,到处玩、运动,青年人也喜欢东跑西跑。中年人就不不行了,坐的时候,腿要翘起来才舒服。

再老一点,翘起来还不够,一定要跷起来才舒服,这时候两条腿差不多已经死亡了,可见人的一生,两条腿是重要,如此也可看到盘腿护腿下行神经的重要。

2七支坐法第二个要点在背脊。

人老了背就驮了,一般人两肩都是不平的,背脊骨也很容易弯,背脊骨一个一个骨节必须使它兜紧,但并不需要挺腰,而且我们的背脊骨有个弧形的线条,并不是直竖的,在腰部这里弯进去,到了臀部翘起来,背上也有点弧度,所以真要端正得像古人讲的“背脊竖立如铜钱”。

尤其现在有一帮学密宗,或者日本学禅的,坐起来要勉强挺胸,把背也勉强挺直,这就犯了最大的错误,不但身体保养不好,还会出毛病。要顺其自然,等功夫到了,自然会挺直,自然就调理正直才好。

此外有些人从小习惯养成背脊骨比一般人都弯,身体是弯曲的,勉强完全正坐,不但对健康没有好处,还会出毛病,最好顺其自然,稍加注意,比较端正就可以了。

如果长期的自己慢慢体会纠正,静坐坐好,体型会慢慢校正过来。大家要注意,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体型是否正直都没有丝毫感觉,注意力等于死了一半。

总之,初学静坐要记住一个原则,背脊骨保持生理自然姿势的直,不一定要像筷子、笔杆那样的直,背脊并不是筷子、笔杆,所以体型不好的人,在初学静坐的时候,要先学自然坐正,不要硬挺直而挺坏了。

那将来姿势坐对了,气机发动了时候,自然会突然挺起来,比塑起来的菩萨还要正,这是自然的,而不是有意的。

背脊骨竖立这个姿势,尤其同坐垫的姿势关系很大,所以必须要把背脊骨端正,但是不要硬把它挺直,要合乎自然法则,尤其是腰鼓这里,我们身体的骨架子,从后面胸腔的肋骨,一直下来到骨盘这里,只有一个背脊骨,这个支柱是空的。

假如故意挺胸,这个支柱可没有力量,而且这两边的内脏包括肠子、肾脏等,故意挺直反而伤了腰,等到腰的气满了,背脊骨自然会挺得很好,所以要求身体坐直,只要从尾椎骨上来到一半,也就是夹肌这里,这些骨节一个一个地都对得很正,这就算直,不要故意挺直。

有些人学佛打坐,胸腔张开,两个肩膀拉开,把背脊骨和腰拉得直直的,这是气功运动,和静坐没有关系,而且背脊骨往往因此受伤,尤其是腰椎骨这里,一定受伤。

所以背脊骨坐直,是要先把骨架子坐好,等于练拳打桩一样,所讲的部位到颈椎骨为止,也就是到后颈这里,比较鼓出来的骨头为止,和督脉的观念是联系的。

道家的术语,背上的气脉叫做督脉,督脉是沿着背脊骨里面的气脉,气脉和骨节是两回事,在佛法里,骨头属于地大,气脉即不是地大,也不是火大、水大、风大,在唯识学叫做净色根,那是脉的作用。

3第三个要点是肩膀。

一般人打坐,肩膀往往都不对,有些图画所画的佛像,肩膀部位也不对,尤其东方人喜欢把两个肩膀向前方挝下来,这样一挝,肺部两边的肋骨就闭拢了,这是很严重的错误。

有些中国画最喜欢这样画,看起来叫做老僧入定,其实在生理上是违反自然的,因为这样一来,沿背脊骨的五脏六腑统统被压迫,这就不对了。

所以肩膀一定要拉得平,两边肩膀同背脊骨要平整得要像个十字架一样,就像这样,轻轻拉平了两只手能放拢来结成一个圆圈,换句话说,肩膀不能向前面挝,也不能向后面拉,只要平整,然后把它松开,这些都要自己注意调整。

4第四个要点是手结定印。

七支坐法的定印是左手在下,右手在上,放在肚脐下面,丹田这里,也就是耻骨这里,有些学密宗的人,还特别端高,那是练武功架势,对静坐有妨碍的。

要把手收好,刚好放在胯骨中间,甚至在丹田下一点,两个大拇指相对,轻轻抵到就行了,如果手指拄得很用力,那就变成练气功了,违反静坐原则。

有人右手在下面,左手在上面,叫做弥陀印,这个是差别名称,同两脚的原理一样,左阳右阴,属于气脉问题,手印的姿势很多,不止这两个手印,暂时不加以讨论。

但是法身佛的成就,毗卢遮那佛的手印就是这个大三昧印。结手印要注意,有些人上身很短,两只手长,叫他接这个手印很苦,不知道把手放在哪里才好。

有些人左右手长短不一样,手印也就有偏差了,像这种情形就要注意了,可以找东西或毛巾垫在手下,至于手长的人,宜结金刚拳印,放在膝盖头上,或者用道家所谓的五心朝天方式,也就是手心、脚心、头顶心向上,仰着也可以,但是效果就不如大三昧印了。

但是各有各的作用,比如夏天天气热,不妨把拳放开,这样结的印叫做“说法印”,冬天的时候就可以把手合龙,气也比较容易归元,有的时候静坐会碰到一些境界,心中感到畏惧就可以结金刚印了。

手印有很多种,比如道家有一种手印叫做掐子午,五指相错,掐在子午的位置,一贯道也用这种手印,同时这也是佛家的手印,北方不空如来的另一种手印,道理是阴阳交齐。

介绍到这里,也许有的人会问,为什么跏趺坐法一定要两腿夹足交盘,手结定印呢?因为人体以背脊骨为中心,背脊骨上来有中枢神经,督脉系统,全身的血管神经,是左右交叉,我们的生命能量天天都放射出去,向外走。

现在科学仪器已经可以照出人体的光,这个光能也是左右一叉向外辐射出去,所以打坐的姿势是两边合拢起来,像一朵花一样。

自己本身的电能、光能循环交流,所以坐着和站着的光绝对两样,七支坐法的姿势一摆,所有的电能、光能自己收回,而自己本身左阳右阴,阴阳交媾,自己交,所以我们对七支坐法的姿势一定要研究好。

5第五个要点,头要正。

头太低,变成这样,就不对了,头太仰变成这样也不对了,所以头一定要摆正。

现在教大家一种调整姿势的方法,就是坐下去把身体趴着,完全趴平,这样背脊骨就拉平了,然后以背脊骨为中心,慢慢地起来,背脊骨就摆正了。

姿势坐好了松下去,然后把脑袋勾下去,对准颌骨,勾得很紧,然后沿着颈骨立正起来,这样头就摆正了。

尽管调正了,到了坐得不舒服的时候,又会慢慢歪过来,自己都不知道,因为人体多半都不是完全正的,所以身体要坐得标准,就看头。

头摆的正对颈部,尤其颈部这两根静脉管最重要,心脏把血液送到脑部,就是通过这两根动脉管,血压高或者思想多,生气的时候,这两根动脉管会暴出来,所以打坐一定要把颈部摆好,轻轻压住两根动脉管,怎么样才叫压住呢?

用刚才我介绍的方法,把头摆正,它自然就压住了,这样血液输送到脑部的力量,就缓慢下来,心脏负担也减轻了,打坐姿势对了,轻松了,自然就慈悲喜舍,面带喜气,那是自然的,不是装的。

6第六个要点是舌抵上颚。

现代医学主张有胃病的人,多咽口水,道家则吃自己的口水叫做“玉液还丹”,更高明的是打坐坐好了,头顶会感到清凉,咽喉就有甜的口水,甘露水出来,细细咽下去走咽喉到胃,通丹田,这叫做“津液还丹”,不但可以治胃病,还可以调和荷尔蒙。

按照中国古代医学的划分,人体背上是督脉,督脉上来由舌头抵到上颚,也就是嘴巴张开,上颚有个穴道,从这里通到前脑,叫上颚阕穴道。

(舌抵上腭)

如果打坐坐到入定的时候,气住脉停,舌头就会立起来,接住两个鼻孔里面的上咽喉,这时候,呼吸就不靠鼻子,而靠脑呼吸,缓慢出入,这样身体是个完整的生命,比婴儿还要完整。

人老了舌头会向外伸,白痴也是这样,这是自律神经失调。修道人口水都是向内吸的,因为口水是很好的液体,也是荷尔蒙,如果打坐坐得好,自己会闻到身体里的液体都是香的,这是功夫做得好,真正究竟了,身体整个都转变过来。

所以大家试试看,舌头用力缩回,身体会感到特别充实。将来静坐坐好了,舌头自己向上顶,这里的气脉就圆满了,这是正入定的大圆满。

所以我们看气脉通的人下颚必定圆满,舌顶上颚就有这个作用,接到脑下体荷尔蒙的下降,再接到甲状腺的荷尔蒙。

7第七个要点是眼神半开半闭。

按照古代规定,眼睛要像初生婴儿的眼睛,只有一条缝,在道家叫做“含光涡漠”,含光包括外光及内光,乃至自己的神光,不外露,打坐到某一个境界,自然就充满了,眼睛闭也闭不住,就会含光涡漠,可是也不是张开。

你看画的菩萨像,就是含光涡漠,可以看到一点眼珠子,这是正像。不过现代人的眼睛用得多,初学静坐最好还是闭上眼睛,可是眼珠子还是要正,不要掉下来,你试试看,把眼睛闭上,眼珠向下挂,就变成昏沉境界了。

眼睛张开,就容易变成散乱境界,所以最好是眼睛闭着,眼珠子还是正的,静静地定住。关于眼珠的道理很多,不要左右分开,也不要斗鸡眼,更不要凝视,要很静。

以上是七支坐法的要点,最重要的是脚、背、肩,手、头、舌、眼。

这几个重点部位的姿势都坐好了,脸上肌肉放松,怎么放松呢?要面带微笑,但是不是笑,而是由嘴角开始,让脸上的肌肉松开,尤其中国人始终脸上肌肉不松,容易绷紧面孔,这种神经和细胞都很紧张,脸部神经松开,前后脑神经跟着松开,才宁静得下来,希望大家都能养成习惯,使每一位学习静坐的人,都有一张慈悲喜乐的面孔。

在静坐下坐以后,让我们掌心相对,两只手掌互相揉搓,使掌心发热,在脸上由下往上,按摩几下,从太阳穴绕过耳后,重复的做。同时由中指沿着眼窝按摩,接着揉搓鼻翼,按摩到舒服为止。

接着是放松双腿,适当地按摩、敲击大腿和小腿,接着两脚伸直,脚尖内拗,两脚转圆圈,两脚脚跟靠打,疏松两脚关节之后,人稍微向外靠,并以手肘的另一支撑,双脚弯曲,两脚脚跟轮流拉直,往外蹬出,这些动作可以帮助血液循环,使我们打坐之后不至于受到风寒。

『叁』 禅修打坐为什么要尽量有老师指导才安全

打坐其实是蛮安全的,主要是要找到好的入门的参考资料。是可以在家自学的。
坊间传说会有安全的顾虑,大部分是基于打坐使用“有为法”,例如守窍、导气等内功、气功的功法,这些是比较快速成就,但也必须有好老师教导的。只要采取“无为法”打坐,基本上不用太担心的。参考资料可以读南怀瑾的 定慧初修。

『肆』 如何找到优秀的禅修导师可以很好地指导修习

好的禅修老师一定是直指人心,为你答疑解惑。言谈举止从心而发,为人真诚善良,不喜欢绕圈子

『伍』 真正的禅修是什么

诸多种种,皆是禅修所能带来的利益,但都还不是禅修的真正目的。
最殊胜的禅修,是对禅修的终极意义有透彻的明了。
我可以告诉诸位刚刚踏入禅修之路,甚至已经走了很长的路,甚至已经是开悟的人们,禅修的目的只是:智慧。
禅修不是为了开悟,就连开悟都只是附产品,是禅修过程中很大的利益。
在禅修的过程中开悟明了本心,获得殊胜见地,依然只是路途中的风景,很美,但不必留恋。
真正的大修行者,连悟都嫌多余。他生活中的一切,都只是禅修而已。他随时都会悟,悟无止境。
真正懂得禅修真谛的人,回过头看,就连参话头,参公案之类的活动,都不是直指禅修根本目的的办法,当然不失为非常好的方便法。
真正懂得禅修真谛的人,其实连开悟都不需要。
说出来太简单了,简单到难以置信,所以绝大多数人都不相信。修行人,能相信的,也几乎没有几个。
禅修的终极目的是成为佛!我这里说的成佛,不是概念,而是指一种证得无漏的状态。
因此真正的禅修,只是开发无所遗漏的观察能力而已!
修专注修静定都只是为了开发无上的观察能力而已。
所有的智慧,尽皆因观察而生;所有真正有价值的思考,来源于深入的观察。没有观察的思考,都只是妄想而已。没有观察的推理,往往会蒙蔽自己。
所谓开悟者,其实无非只是对观察深信不疑,并且对“观察”也有彻底的“观察”而已。
实际上如果当下深信应当观察一切,明了一切,并愿意终身致力于日日提升自己由里到外观察一切的能力,利用一切对境来训练自己的观察力,那么你便获得了佛法最深刻的洞见。虽然如此平淡无奇,却是最深的法,少有人能彻信无疑的法。
就连一些所谓被印证的开悟者,你都不应该盲信,如果他不是指导你通往深刻的观察的话,只是让你明了了很多道理。你应当赞叹他,但不要以为如此就真正走上了正确的修行。
哪怕你了解了很多深刻的佛法道理,如果你不能深信,根本的道路,只是去深入深入再深入的观察,只是培养如是不思而知的洞见的能力的话,你的见地依然是偏的。
最直接的路,其实只是致力于向内向外无所遗漏的观察的路上的奋勇前行。
如果深信如此,你就会自行渐次看穿我执,法执。不会再为各种花里胡哨的禅修方式所迷惑。
一个小孩子,如果能静静地看着半个小时蚂蚁搬家,发现蚂蚁搬家诸多不为人知的奥秘,他就已经是在最深刻的禅修中了!
若是能明了如是的真谛,其实你就获得了最根本的佛法洞见!你相信吗?我知道的确难以置信!真彻信无疑的时候,你的心就歇了!

『陆』 开禅修班要注意什么

《定慧之路》禅修法门简介


具有可靠法脉传承,依佛陀时期方法,次第修定、修观,直至证果,经众多实修者验证,极为殊胜易成之禅修法门。


1、定慧之路禅修法门简述

定慧之路禅修法门,是寻灭尊者根据流传在斯里兰卡的古佛教经典中逐渐整理出来的一系列有效的禅修方法。此法门受益弟子,根据致光法师(即:广超法师)禅修班开示记录,整理成为《定慧之路》一书,经法师修编、补充完善后,成为本法门及传承的根本法本。


定慧之路法门由浅入深,其修行指导次第为:

修止次第: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先修禅定,获得稳定的定力、定心,以四禅为最清净的定力;

修观次第:观名色、观因果、观五遍行、观五蕴、观心生灭、观十八界。次修观行。以观因果破我见,观心生灭破烦恼思惑。观十八界证空性。

定慧之路次第明晰,止观双运,其证量可勘可验,为佛学实修爱好者、探索者提供一条经前人验证的高效实修路线。


2、定慧之路法门传承

寻灭尊者介绍:

寻灭尊者(右)与致光法师(左)照片

致光法师以此传承,在1996年-2007年间,在中国国内广开弘扬,各地开设禅修班,有大量出家在家弟子于此法门受益。后致光法师归于新加坡潜心注疏解经,目前国内定慧之路法门由法师授权弟子在国内宏传。

『柒』 求助禅修高手

1、禅定不是最终目标,智慧才是最终目标,戒和定都是手段和前提。没学认为南传禅修还是在止中观。
2、光修禅定很容易出问题,身边没高手还是要慎重。
3、这个时代得禅定的人如凤毛麟角。
4、祝愿福慧增长,一切顺利。

『捌』 禅修是否必须要有老师的现场指导

不一定要“现场”指导,但有一个明白人指点是需要的。至少要知道正确的禅修是怎样的。

『玖』 禅修是什么意思

禅修是一种工具,好比说学天文,需要高倍的望远镜。学习宇宙与人生的终极智慧,就需要一个灵敏的心灵。
我们平时的心太浮躁、散乱、迟钝,对很多真相茫然无知。例如,我们不能知道自己的情绪的升起、发动,不能观察到身体细微的能量波动,不可能感触到别人的思想,当然更不可能知晓前世因缘、宇宙来往的知识。

我们只能凭着自己的感官体验决定喜乐、好恶。比方说,大多数人喜欢淡蓝淡绿的颜色,爱听悦耳的曲目,爱看帅哥美女等等。我们觉得这是本性,以佛法来说,这是比较可悲的,人类陷在感官触觉里还不知道出离。
好比一条狗,爱吃屎,人类会觉得极其恶心,但是对狗儿来说,这是无可非议的事情,无他,就因为狗的器官告诉他们,大便是香的。就像有的人爱吃臭豆腐臭冬瓜,有的人一看见这些东西就掩鼻而逃。

所以,这样一颗迟钝、被感官缠恋的心,是没法学习佛教智慧,哪怕佛法就在眼前都看不到。因此,学佛第一步,不是到外面找很多书看,而是要修炼这颗心的纯净、灵敏。佛法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只是我们心灵迷住了才看不到。擦拭你的心灵,佛法就自然会现前。

当然,不仅佛法,大多数宗教,包括比佛教古老的印度教都有自己的禅修,当然名字各异,比如叫冥想、静虑、气功、炼气、心斋等等。有的宗教没有关于禅修的系统的论著,但是实践中却应用着,比如基督徒至诚的祈祷、念诵,都包含着巨大的心的能量。当然基督徒说这是上帝的威灵,姑且不说这是否是上帝的圣灵,任何人,只要心摆脱物欲的牵缠,都会爆发巨大的能量,这一点,凡夫、天神、佛菩萨都是一致的。

禅修要和正当的宗教的学习结合起来,因为禅修的时候身体的机能会发生很大的改变。比如听到、看到鬼神、未来过去等等。如果没有正当的宗教思想的引导,会搞的走火入魔。这并不是吓唬人。

禅修的方法有很多种,南传整理的四十一种, 适合不同的根性。传统上,佛教的入门禅修是“二甘露门”,也就是出入息观(安那般那禅)和白骨观。北传的加上三种,合称“五停心观”:出入息观、白骨观、界分别观、因缘观、慈心观。后代又发展起念佛禅。
南传的则以出入息观为核心,以白骨观、慈心观、佛随念、死随念,称为四护卫禅。

这些都是禅修的方法,具体的,拙作推荐的禅修书中都有介绍。当然最好能有个合格的老师指导。佛陀曾说,能做禅修老师,除了德行、知见具足之外,如果能有两种神通,将会对弟子禅修有非常好的作用:宿命通和他心通。能观察到弟子的修行根基和状态。

我们现代人,没有这样的条件,那么如何禅修呢。一种简单的,就请一尊你相信的大功德者,比如佛、菩萨、圣人,当然,您如果信任上帝也无妨。但是尽量不要找缺乏认证的神只,诸如有些人喜欢请碟仙、请出马、保家仙、狐蛇之类的,往往被鬼上身,后果可能很严重。
然后,常常清净的和这些大功德主祈祷、礼拜,如同亲友一样的诉说、恋慕。人心心地纯正,那么感应是很强的。所以,我们如果看到真正有修行的人,走近身边都有一种非常喜乐的感觉,很多人由于常常祈祷,声音优美,语言感人,这都是真诚的祈祷的效果。
当然,如果你不信佛不信神,那么可以每天做些简单的平静思想的禅修,每天只要几分钟时间:
每天从紧张的工作间隙中松弛一下,我们可以在电脑前、走廊上、在床上……可以盘腿、可以正坐、可以站着,当然,最好不要躺着,安详的开始禅修。

禅修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念头抓得太紧,轻松寂静的入座,带着一种安详平静,有一点怡然自得的微笑,放松四肢百骸,微微闭上眼。轻轻把念头移到呼吸上,体会那种动荡的念头,逐渐变轻,内心的体会那种心神安放在体内,不再外驰带来的平静美好的感觉,甚至感觉随着呼吸的细长均匀,内息逐渐散开,心神的平静如同一汪秋水,逐渐扩大稳定。这是一种非常美好的感觉,仿佛在外流浪了一天的心,回到了自己身上的家一样,随着身体肌肉的放松,身上暖融融的大地回春的感觉也开始出现。
如此持续,身体得到放松平静的同时,心神也会宁静,乃至深入禅定,为以后的修观打好稳定的基础。
注意,第一条是放松,第二条还是放松,一定要先放松,才能去观呼吸或者念佛号哦。
轻松坐了分钟,工作的疲劳会缓解许多。希望大家对禅修不要有一种神秘或者高深莫测的心理,禅修是我们心灵的伙伴,引导我们走向安详、清明的自在解脱之路。

『拾』 浅说什么是禅修,怎么样禅修

禅修是一种工具,好比说学天文,需要高倍的望远镜。学习宇宙与人生的终极智慧,就需要一个灵敏的心灵。我们平时的心太浮躁、散乱、迟钝,对很多真相茫然无知。例如,我们不能知道自己的情绪的升起、发动,不能观察到身体细微的能量波动,不可能感触到别人的思想,当然更不可能知晓前世因缘、宇宙来往的知识。 我们只能凭着自己的感官体验决定喜乐、好恶。比方说,大多数人喜欢淡蓝淡绿的颜色,爱听悦耳的曲目,爱看帅哥美女等等。我们觉得这是本性,以佛法来说,这是比较可悲的,人类陷在感官触觉里还不知道出离。 好比一条小狗,爱吃屎,人类会觉得极其恶心,但是对狗儿来说,这是无可非议的事情,无他,就因为狗的器官告诉他们,大便是香的。就像有的人爱吃臭豆腐臭冬瓜,有的人一看见这些东西就掩鼻而逃。 所以,这样一颗迟钝、被感官缠恋的心,是没法学习佛教智慧,哪怕佛法就在眼前都看不到。因此,学佛第一步,不是到外面找很多书看,而是要修炼这颗心的纯净、灵敏。佛法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只是我们心灵迷住了才看不到。擦拭你的心灵,佛法就自然会现前。 当然,不仅佛法,大多数宗教,包括比佛教古老的印度教都有自己的禅修,当然名字各异,比如叫冥想、静虑、气功、炼气、心斋等等。有的宗教没有关于禅修的系统的论著,但是实践中却应用着,比如基督徒至诚的祈祷、念诵,都包含着巨大的心的能量。当然基督徒说这是上帝的威灵,姑且不说这是否是上帝的圣灵,任何人,只要心摆脱物欲的牵缠,都会爆发巨大的能量,这一点,凡夫、天神、佛菩萨都是一致的。 禅修要和正当的宗教的学习结合起来,因为禅修的时候身体的机能会发生很大的改变。比如听到、看到鬼神、未来过去等等。如果没有正当的宗教思想的引导,会搞的走火入魔。这并不是吓唬人。 禅修的方法有很多种,南传整理的四十一种, 适合不同的根性。传统上,佛教的入门禅修是“二甘露门”,也就是出入息观(安那般那禅)和白骨观。北传的加上三种,合称“五停心观”:出入息观、白骨观、界分别观、因缘观、慈心观。后代又发展起念佛禅。 南传的则以出入息观为核心,以白骨观、慈心观、佛随念、死随念,称为四护卫禅。 这些都是禅修的方法,具体的,拙作推荐的禅修书中都有介绍。当然最好能有个合格的老师指导。佛陀曾说,能做禅修老师,除了德行、知见具足之外,如果能有两种神通,将会对弟子禅修有非常好的作用:宿命通和他心通。能观察到弟子的修行根基和状态。 然后,常常清净的和这些大功德主祈祷、礼拜,如同亲友一样的诉说、恋慕。人心心地纯正,那么感应是很强的。所以,我们如果看到真正有修行的人,走近身边都有一种非常喜乐的感觉,很多人由于常常祈祷,声音优美,语言感人,这都是真诚的祈祷的效果。 当然,如果你不信佛不信神,那么可以每天做些简单的平静思想的禅修,每天只要几分钟时间: 每天从紧张的工作间隙中松弛一下,我们可以在电脑前、走廊上、在床上……可以盘腿、可以正坐、可以站着,当然,最好不要躺着,安详的开始禅修。 禅修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念头抓得太紧,轻松寂静的入座,带着一种安详平静,有一点怡然自得的微笑,放松四肢百骸,微微闭上眼。轻轻把念头移到呼吸上,体会那种动荡的念头,逐渐变轻,内心的体会那种心神安放在体内,不再外驰带来的平静美好的感觉,甚至感觉随着呼吸的细长均匀,内息逐渐散开,心神的平静如同一汪秋水,逐渐扩大稳定。这是一种非常美好的感觉,仿佛在外流浪了一天的心,回到了自己身上的家一样,随着身体肌肉的放松,身上暖融融的大地回春的感觉也开始出现。 如此持续,身体得到放松平静的同时,心神也会宁静,乃至深入禅定,为以后的修观打好稳定的基础。 注意,第一条是放松,第二条还是放松,一定要先放松,才能去观呼吸或者念佛号哦。 轻松坐了分钟,工作的疲劳会缓解许多。希望大家对禅修不要有一种神秘或者高深莫测的心理,禅修是我们心灵的伙伴,引导我们走向安详、清明的自在解脱之路。

热点内容
化学能力培养 发布:2025-09-17 20:28:02 浏览:584
师德师风演讲稿格式 发布:2025-09-17 19:57:15 浏览:728
国画培训教学内容 发布:2025-09-17 18:11:05 浏览:464
公教育网 发布:2025-09-17 17:52:26 浏览:706
小学二年级教学总结 发布:2025-09-17 16:05:57 浏览:320
小学教师学习笔记 发布:2025-09-17 15:10:22 浏览:380
2014年小学师德师风总结 发布:2025-09-17 14:19:55 浏览:129
教师1对1 发布:2025-09-17 13:05:38 浏览:317
粤菜教学 发布:2025-09-17 12:15:54 浏览:604
安徽省教育局电话 发布:2025-09-17 09:07:06 浏览: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