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老师 » 教师的严格

教师的严格

发布时间: 2021-07-15 03:47:53

老师严格教育的句子

1、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礼记》

2、教育的根是苦的,内但其果实是甜的。容——亚里士多德

3、我并无过人的特长,只是忠诚老实,不自欺欺人,想做一个“以身作则”来教育人的平常人。——吴玉章

4、教育之于心灵,犹雕刻之于大理石。——爱迪生

5、科学书籍让人免于愚昧,而文艺作品则使人摆脱粗鄙;对真正的教育和对人们的幸福来说,二者同样的有益和必要。——车尔尼雪夫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8、创造人的是自然界,启迪和教育人的却是社会。——别林斯基

9、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别人。——苏霍姆林斯基

10、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12、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 愈《进学解》

13、人类教育最基本的途径是信念,只有信念才能影响信念。——乌申斯基

14、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

15、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陶行知

Ⅱ 老师严点好有什么好处 急 老师严格能导致什么

你多大呢,说实话,也许你现在不喜欢严格的老师,但是你长大后一定会感谢严格的老师。我就很庆幸自己从小有严师。严格的老师能监督你,在你懒惰的时候提醒你,经常的提醒会让你产生自觉性,养成自觉的好习惯,受用一生。

Ⅲ 严厉老师的好处

1、利于学生学习

老师上课要求严格点,效果会起到辅助作用,有利于学生们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刺激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在课堂上,老师严格一点,不但能确保上课正常的秩序,还能提高老师的威严性,学生们是不能越过底线,有触犯的权利。只有这样,才能为上课课堂创造良好的环境,利于学生们读书学习。

2、让学生自律

让学生们早点明白,做人起码的底线要自律、自强。自律就要他们意识到什么是纪律、什么样的事情不该做。就像国家法律法规一样的神圣,不可侵犯,更不能以身试法,一旦侵犯,自己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后果不堪设想。

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苛刻,让学生们早点懂得时间就是生命的重要性,能更好地提高时间的观念。老师适度的严格算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手段,值得提倡和推广。

3、让学生更懂事

懂事的学生,很多都是和老师严格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影响和关系,除了父母在家庭教育好外,老师的严格要求,是利大于弊。是教会了学生们懂事的开端。

总之,老师在学校对学生教育严格一点,是对学生们最大的负责,是培养学生走向成才的必经之路,是人民的好教师,是值得大家的尊重和喜爱。

(3)教师的严格扩展阅读:

老师对孩子严厉管教,为的就是携手家长把孩子教育得更好,将来孩子能有个美好的前程,用自己的学识与能力获得成功与幸福。

在孩子的周围能有一位严厉的老师,在孩子即将犯错之际,能让孩子悬崖勒马,及时回到正确道路上,无疑是一件幸事。

这样严厉的老师或许不是完美的,但是能让孩子懂得努力奋斗的意义,为孩子着想,一步步将孩子塑造成更好的人,这份付出对孩子的成长是很有意义的。老师的严厉,实质上是对孩子爱的表达。

Ⅳ 老师严格到底好不好

虽说严师出高徒,我看不一定!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不学是自己的事,你管她严不严呢,反正没点你名就对了。既然是复习,就要带齐用具嘛,有空子她当然钻啦!没事别惹她,也别和她顶嘴,这样对你没好处!你们老师多大了,没准更年期提前了啊!(*^__^*)...嘻嘻

Ⅳ 希望教师严格一点应该用哪些成语或名言

严师出高徒

基本信息

常用俗语。应为对名师出高徒这一成语的误读,衍生出严师可出高徒的说法,并在民间广为流传,是中国传统教学理念的一种体现,但存在争议。

释义

严:严格,一丝不拘。出:产生,此指培养出来。高:本领高超。整条意思:一丝不拘的好师傅或好老师,能教出本领高超的好徒弟或好学生。

用法

多用来称赞好师傅培养出好徒弟,严格的老师培养出好学生。

为什么?严师能够在合作研究中发挥弟子的优点和长处,常把弟子的功能模型,引导到本身力量通常不可能达到的水平。“就像一个网球新手和网球冠军进行比赛时的情况那样你好像打出了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发球。他从你那里听取了某些重要事项的报告后,十分钟后就导出了答案。”

严师就是一面夺目的旗帜,吸引着弟子们去追赶、超越。严师的能力提供了足以匹敌的模范。

如何面对老师的严格要求

要是正常的严格要求 那是好事说明老师对你的期望高。要是挑刺的那种“严格”就是严苛了 ,不好。不管别人严不严格要求我们 ,我觉得不是最重要的,人应该自己严于律己才能有出息。

Ⅶ 为什么老师严格要适当严格

为什么老师严格要适当严格?因为老师为人师表。不能总是恶凶凶的。这样孩子就对他有了抵制情绪。

Ⅷ 老师的严格怎么写呀

她是位非常严厉的老师。是她,把我们六年级的所有顽皮的学生都制住了。

那是今年秋季开学第一节课时,我们教室里乱哄哄的,因为这节课是科学课。当老师走进教室时,教室里还是一团糟。这时,这位留着短短的头发,戴着一副眼镜,穿着一身黑衣服,手拿书本的女老师,站在讲台上看着我们一言不发,她瞪着大大的眼睛逼视着我们,好似一只老鹰捕食时,盯着某个东西不放,把我吓得只出冷汗。

突然,愤怒的她用手把桌子一拍,犹如法官大声叫道:“安静!”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了。接着,她又不依不饶地带着那愤怒的眼神说:“所有的组长和干部都给我站起来!”开始,我们还以为这位老师要罚我们干部,一个个都扭扭捏捏地站起来。

只听老师大声训斥道:“你们这些干部是干什么吃的?班上这么闹,怎么上课,你们就不会管管吗?”这句话让我很是惭愧。过了片刻,她语气略微和缓了些说:“你们说,你们各组有哪些人在说话,都给我一个个说出来!否则,我跟你们没完!”一组、二组、三组……统计完毕,许多人都受到了惩罚,都被老师拖出去罚站去了。

大部分被罚站的人都乖乖地在外面挨罚,而乔一樊呢?他可是我们班有名的捣蛋鬼呀!他实在忍不住老师对他的大声指责,就把手中的科学书向地上“嘣”地一摔,一溜烟跑了。

这下,老师火冒三丈地对其它同学说:“他算个什么?他爱跑不跑,少他一个人天也不会塌呀!最后,他还得求着我。”

后来,果然这个捣蛋王不敢在科学老师面前捣乱了。

从此,教科学的'张老师就有了一个雅号——母老虎。

Ⅸ 为什么老师那么严格

一是师生关系现在,有些学生对老师的批评感到反感,他们认为老师管得太严,觉得不自由。严,正是老师爱学生的表现,没有哪位老师不爱自己的学生,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成长的。老师要在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基础上,通过严格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的行为习惯,这是培养人才的需要。不严,何以能治学?不严,何以能育才?达.芬奇从严师画蛋,最终成为著名的画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大王”的莫泊桑,是在法国著名文学家福楼拜的严格要求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女排威震世界排坛,勇夺“五连冠”的每一次成功和胜利,都必须是教练们严格要求和严格训练的结果。我们应该教育学生理解老师的苦心,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诚恳地接受老师的指导和严格要求,从而确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Ⅹ 作教师的该不该严厉呢

现在中小学普遍出现一个倾向,只能表扬孩子,不能批评孩子,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一些新闻曾经报道,有些平时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学生,因为什么事被老师批评了,想不开,做出很极端的举动,为教师和家长敲响了警钟:不能批评孩子、惩罚孩子!于是,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已经得到许多教师家长的认同,这便是时下最流行的赏识教育。

但是,大家在鼓吹赏识教育的时候,其实很少有人全面的了解赏识教育,以为所谓的赏识教育就是一味的夸孩子,这其实并不是赏识教育的全部。

就像医疗广告一样,如果某一种药鼓吹能包治百病,那毫无疑问,它肯定是假药。然而,尽管所有的教育者都知道赏识教育不能包治百病,但是,严峻的社会现实和不跟自己的饭碗过不去的思想逼迫着老师们不敢挺起腰杆说要“惩罚”学生。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孙云晓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他指出,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赏识孩子,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表面上的,如果仅仅是是害怕孩子引发孩子的极端行为与举动,而一味地姑息孩子犯下的错误,这将会酿成大错。虽然这是教师与家长为孩子好的初衷,然而,如果以“害怕”为借口,给孩子逃避责任的机会,我们的教育也是存在问题的。再说得严重一些,今天我们放弃惩罚教育,将来越来越多的学生会遭到法律的严厉惩罚!

那么,该不该打孩子呢?举个例子,去年暑假,我在体育场踢球,突然有个男孩子跑过来问候我。我实在记不起他是谁了,他告诉我他是我的学生,现在已经是省内某知名高校的大二学生了。从一些人的人才观来看,无疑他是一个成功者,那天,他说了一句让我记忆犹新的话:“刘老师,我感谢你在操场上摔了我28个跟头,不然我就不会有今天。”我记起来了,就是这个孩子,当初上小学的时候怕做作业,为了不做作业,他先是挖坑埋了自己的练习册,后来有把我给他的教本也埋了,结果被发现了。我当时非常生气,他的脾气也够倔,我连摔了他28个跟头,才让他彻底服了。赏识教育的倡导者周弘用自己的女儿成功的个例建立了这个理论,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根据刚才的个例来让所有的老师都去练习摔跤呢?再举一例,我的邻居有户人家,父亲望子成龙,每逢假日就把孩子反锁在自家承包的鱼塘的小屋里读书,只要看见他走神就冲进去用树调抽。高二的时候,父亲被查出已经是肝癌晚期,医院已经让家属回家准备后事了,然而,他的儿子高考考上了北大的本硕连读,上学两年后,又被选派到新加坡学习、工作,还给他找了一个博士儿媳,让人神奇的是,这个父亲的并居然不治而愈。通过这个例子,是不是该让我们所有的老师都准备一间黑屋子和一捆柳树条?

显然,这是不行的。教育之所以特殊,就是因为受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不相同的鲜活的生命,没有任何一套成功的教育经验可以普及到所有学生身上。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我觉得教育学中有一个最普遍的原则是我们应该把握的,那就是因材施教。

鲁迅先生笔下曾经谈到过扼杀儿童的两种方法是——“捧杀”和“棒杀”。所谓“捧杀”,就是过分地宠爱、溺爱,或不顾实际地拔苗助长,使孩子不能够健康地成长,古有仲永之伤,今有无数事例之证明。所谓“棒杀”,无外乎教育方式方法简单粗暴,不能够喻理于事,旁敲侧击、循循善诱,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结果和自己预想的背道而驰。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无论在实施惩罚教育还是实施赏识教育的时候,都要把握一个度的问题,尤其是在实施惩罚的时候。

我们国家目前并没有对赋予教师惩戒学生的权利,应该来说,这是一种立法缺陷。正式因为这一缺陷,导致了教师在教育时的一种缺失。就这个问题,我曾经请教过一个专家,他告诉我,惩罚和体罚其实方式方法没有区别,它们是以受教育者能否承受为依据的,而这样一个务虚的定义无疑封杀了教师的惩戒权利。那么,在目前的情况下,对孩子的惩戒应该由谁来实施呢?家长。

刚读了毕淑敏老师的一篇文章《孩子,我为什么打你》,里面有这样一段文字:“我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所建树的时候,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殴打。……每一次打过你,我都陷入深深的自责。孩子,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我宁愿自罚,哪怕它将残酷十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

在惩罚孩子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这三个问题:

一,惩罚孩子的前提是肯定孩子。每个孩子都有值得赞扬的优点,当要惩罚孩子的时候,内心首先要相信他是好孩子。同时,父母也要在惩罚时把自己内心的感受跟孩子说清楚,让孩子知道对他的真实看法。

二、犯错后立即惩罚。一些父母常常说:“看我回家怎么收拾你!”“你等着,等你爸爸回来有你好看!”这些话大多对孩子起到两个作用:要么惶恐不安,只想赶快逃离家庭;要么不当回事,把父母的话早忘了。这样无法起到惩罚作用。所以,当孩子做错了事,就要赶快执行惩罚措施。

三,不要原谅孩子的第一次错误。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他们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破窗理论”提醒我们,必须及时修好“第一个被打碎的玻璃窗户”,做到防微杜渐。从这个角度上说,我们教育孩子,也必须这样,不要原谅孩子的第一次错误。

毫无疑问,适度的惩罚远比千百次的说教更有效,更能在孩子们心里刻上印记。其实,老师对于学生的教育也是这样,但是,在这里,我想再次提醒我的同事们,我们仅仅是论证该不该,我们现在面对的现实是坚决不能。因此,我们必须正视现实,在国家没有立法之前,我们应该用谨慎的态度对待这个问题,为了更多的孩子,保全我们自己。

最后,仍用毕淑敏老师文中的一段话结束全文:“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他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他们永远隔绝。……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惟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帮助他们快快长大。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热点内容
对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9-16 22:05:57 浏览:986
一年级上册语文拼音练习 发布:2025-09-16 21:14:15 浏览:472
英语碟 发布:2025-09-16 19:47:24 浏览:412
什么开放 发布:2025-09-16 17:40:01 浏览:800
面包的英语怎么写 发布:2025-09-16 16:23:11 浏览:778
课堂教学调查问卷 发布:2025-09-16 15:20:04 浏览:965
地理坐标符号 发布:2025-09-16 10:17:44 浏览:938
幼儿教师师风师德演讲稿 发布:2025-09-16 07:48:26 浏览:745
生物理论 发布:2025-09-16 02:01:48 浏览:37
奉化学古筝 发布:2025-09-16 00:20:13 浏览: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