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人格魅力
时代的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教师应从锻造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入手。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努力扩展专业知识和提高业务水平,真切关爱、尊重每一位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等,以求促使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发展,使其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关键词:人格 人格魅力 教师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理想的人格具有崇高的价值,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渗透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是由其理想信念、学识水平、知识能力、个性情趣、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熔铸而成,是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 一、教师要修其身,锻造高尚人格 为了使受教育者的人格健康发展,教师必须致力于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心里要有阳光和火种。 首先,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应该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精神,要不断提高个人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要将自己的生命融于人类和民族的发展进程,不断磨练意志。其次,教师要具有修身意识,正人者必先正己。教师要处处严于律己,要有言行一致的人格风范,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能够做到。以求真、至善、达美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事事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以积极向上的处世态度,豁达乐观的胸怀,高尚的理想情操,崇高的敬业精神,坚强的意志品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学生、教化学生,时刻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对学生心灵的震撼。 二、教师要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培养创造能力 首先,教师要提升专业素养。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是一个教师在课堂上人格魅力的最直接呈现,也是影响学生业务素质的最直接因素。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如果教师不能完善地掌握自己的专业,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 因此,教师要增强理论深度,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的自觉性,要密切关注现代科学的发展变化,善于吸收和利用新知识拓宽教学内容,将科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教育的规律与教育的艺术,提升人生品位。 三、教师要真切的关爱学生,理解并尊重学生 爱学生,就要尊重信任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教会学生自爱与爱人。 教师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情感的渗透和激励,既做学生学业上的严师,又做生话中的益友,行动上接近学生,心理上贴近学生,教学上就有了更大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使学生有心里话愿和你说,敢和你说,做好学生的 “人生顾问”。如果老师成为了学生的对立面,产生了情感抵触,道理讲的再多,学生也可能是充耳不闻。因此,教师在课余时间应尽可能多地和学生接触,经常到学生宿舍转一转,找学生聊一聊,和学生一块儿玩一玩,了解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的困难,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尊重学生还应体现在公平对待学生上,教师待人接物要出于公心,对待权贵子弟不偏爱,对待贫寒学生能同情。这样,才能用无声的行动代替有声的命令,学生才会信服,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才是可亲可敬的,教师的人格魅力才能激励学生。 四、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 传统教育把教师当作传授书本知识的工具,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教学参考资料的要求备课,按照教材的内容照本宣科,毫无新意。新的教育要求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由被动向自主转变。教师应当根据自身对教材的理解和具体教学活动的特点使教学目标具体化,从而将抽象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即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准备和实施教学过程加进自己的主观改造,内化成自身的素质,并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差异灵活地进行处理,允许学生对已有的结论和标准答案提出质疑,从而在师生的相互思想碰撞中产生新的结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魅力还体现在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上。语言准确生动,清楚明白,表达得体,使学生愿听并能引起共鸣,此时的语言就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同样是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教师,有的在课堂上旁征博引、深人浅出、循循善诱,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师生之间产生良好的互动;有的却言辞干瘪、词不达意,课堂气氛单调沉闷,学生纷纷逃课。因而,“学会说话”也成为教师塑造人格魅力的重要内容。 五、教师要强化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从容面对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困难和挫折。教育工作是复杂的,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失败,这就需要具备成熟的理智感,正确的挫折观,积极的自我暗示,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以及合理地情绪排泄的方式,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容易扰乱学生的情绪。教师只有通过控制和掌握学生的情绪、情感,才能为成功的教育创造健康的环境。
Ⅱ 教师的人格魅力有哪些关键因素
社会在不断进步,也就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得不学习更多 更新的东西,所以会有一定的压力。
2、一直以来,教师是被公认的榜样,一种 被拔高的神圣,要求无私奉献,自我牺牲,形成了社会习惯的看法,所以教师一 刻都不能懈怠,从而产生压力
。3.教师普遍待遇不好,死工资,安贫乐道只是理 想状态,造成生活上的压力。
4.社会地位较低,这会让教师在社会地位上产生落 差感与不平衡感。
Ⅲ 教师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爱”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具体体现。
“爱”是高尚师德的核心本质,是一个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的具体体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一个“爱”字,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善良和慈爱,在平等的基础上善待每个学生。正如现代教育家夏沔尊先生说的:“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有人说,教师对学生的爱比父爱更广博,比母爱更细腻,比情爱更无私。我更认为是一种“理智爱”。我对所有的学生坚持做到“尊重”,尊重学生的人格、能力和感情,从来不用粗俗的言语责骂学生,甚至把按时上课也看作是尊重学生的行为之一。爱的体现形式有多种:
1、对于各方面比较优秀的学生严格要求。特别是学生干部,尤其是学生会主席杨勇,严格要求能够促进他们更快成长。如今他们都在各自的高校取得了新的成就,而对这份“严格”至今心存感谢。
2、对于生活有困难的学生,我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帮助。让他们感受到关心,体会到集体的温暖,把精力尽可能多的投入到学习中来。
3、对于犯错误受处分的学生,我坚持以理服人,使学生真正认识错误并加以改正。我注意防止他们自暴自弃,以发现其闪光点,鼓励他们站起来。高二时,我所带的班分进一名叫刘逆的学生,从其他老师的嘴里我了解到他学习一般,但却因为表现差受到学校的处分而小有名气。经常旷课迟到、上课睡觉、甚至老师正在讲课,他却从后门溜出了教室。与他接触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他爱好广泛,会弹奏几种乐器,口才也不错,曾经是“小白帆艺术团”的少年演员,身上积聚着非常大的“负能量”。通过引导,让他充分的发挥自己的特长,在校艺术节文艺会演中大出风头,从中使他看到自身的价值,体会到成功后的愉悦,一种得到人们认可与肯定所带来的愉悦。
4、青年学生信息量大,创新意识强,敢于提意见和建议。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我经常鼓励学生超越老师,这是一个老师应有的胸怀。要相信学生具有主动构建、自主成长的潜力和能力,相信学生人人有志,人人有智。
一个心里有“爱”的教师,会源源不断地把“爱”浸透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而这份“爱”的源泉,却来自教师健全的人格。我们常说“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其深层次的核心内容就是“爱”,有“爱”才可能有“一切”。
二、“学”是教师人格魅力的源泉。
教师人格魅力的实现,体现教师的才情和教书育人的效果之中。而教师的才情,来自于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不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
在传统的知识传递结构中,教师处于核心的地位,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冲破旧观念的束缚,树立全新的现代教育教学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主体的人。我们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认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他们存在的巨大潜能,要尽最大的努力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释放和淋漓尽致的发挥。我们教师要努力学习教育科学理论,积极营造素质教育氛围,并其传统的“填满容器”的教育教学观,树立现代教育教学观,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
(二)超越自我,敢于创新。
教师扩充知识面、开阔视野、拓展思路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教育水平和增强教学教育效果。
教师的工作就像伸缩性极大的橡皮筋,有些人比较“悠闲自在”,有些人却“没完没了”。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是教师。而今,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要让教师主宰课程,即教师不仅要是专业课程的实施者,还要是专业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教师的经验仍然重要,但不再是复述书本知识经验,而是建立在学科教育理论和专业学识基础上因思想而获得的经验。为此,教师要会走终身学习的路子,成为学习型的教师。教师做学问、搞研究,不是奢望,而是现实。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学问和研究,创新教育更需要学问和研究。指导学生的发展需要学问和研究,促进教师的自身成长也需要学问和研究。没有学问,无从指导学生和提升自我;没有研究,无从产生自主的认识。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型教师最突出的特征是会学习,学习已变成了他们的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成为了一种终身享用的福利。这种学习性质是内隐的、内在的;目的是非功利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学习的过程富有参与性、自愿性;目标是自定的;动力来源于个体的需求;价值在于满足兴趣爱好;观点在于自我提升的需求。
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体现师德的重要性之一,就是榜样作用。教师不应该靠权威与大道理来施加影响力,而要通过自己的行为举止,用启发的方式,身体力行地做好垂范。所以我一直以为教师的品德远比他的业务重要的多。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是教育的根本。而教师的人格魅力使这种根本的体现。
Ⅳ 教师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气质主要有哪些方面
一是认真严肃、敬业爱生的教育精神。
二是宽广厚实、多才多艺的学养才能。
注重自我塑造,遵循规律,为人师表。是教师提高教育能力的原则和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工作,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要通过自己的榜样、模范、表率作用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教育每一个学生,对学生施之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Ⅳ 如何实现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支撑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重任的教育工作者,如何才能在教育工作中达到既教又育的的目标呢?我想,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俗话说:“师者,人之模范也。”所以,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怎样体现这 些人格魅力呢?
一、严于律己,对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心。
人民教师首要的素质是对人民教育事业有高度的责任心。这种责任心产生于对教育工作的深远意义的认识。因为我们教的不仅仅是青少年儿童,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下一代。所以既然已是一名教师,我们就要毫无怨悔地肩负“人梯”的责任,发扬“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矩成灰泪始干”的蜡炬精神。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 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仅言教,更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学生。
二、理解并尊重学生,从而真切地关爱学生。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作为教师我们每年培育的学生将会很多很多。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你,怎样才能让学生受到你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影响。 “理解学生,教在心灵。”可见,理解学生不仅是决定教育成败的一个要素,而且也是教育实践对教师的理性要求。俗话说:“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因此,我们必须理解学生,理解他们的顽皮,理解他们的犯错,了解他们的思想品质、学业成绩、兴趣爱好、特长、性格特征、成长经历以及家庭情况、社会环境等等。再在理解的基础上达到尊重并且热爱。
三、传道的能力、授业的技术和解惑的智慧。韩愈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样特殊的职业决定了教师必须以书为友,走进书香世界。并且把这些“黄金屋”、“颜如玉”传授给学生,所以教学必须拥有精湛的授业技术。同时教师也应努力提升自己的解惑智慧。让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乐于讲。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提升他们的学业知识和生活技能。教师自己一定要悉心寻找不断前进的突破口,寻求新的进展。教师身上不仅要有时代的年轮,而且要能够跟随着时代的脚步奋力前进。
四、主动精神、乐观心态、情趣生活。
人与人之间的心情是会传染的,而作为教师一天到晚都与学生接触,他们与学生相处的时间甚至比父母还要多。所以作为教师必须拥有主动的精神、乐观的心态以及情趣的生活。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现幸福,微笑着做老师。让学生知道你快乐,从而学生也能感受到你带给他的快乐。教师健康而丰富的体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操不仅有益于自身素养的提高,表现出人格美和教学艺术美,而且可以影响学生的领悟和生活体现,让他们用心感受真、善、美。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把教师的生命融入事业之中去,生命和使命同行,这样才会让教师的人格魅力散发出耀眼的光辉。
Ⅵ 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性
一、人格魅力的内涵
人格魅力是个人具有的吸引力,也是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以及道德品格等方面所产生的吸引人的力量表现。同时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获得他人尊敬与认同的重要因素。良好的人格魅力,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很好地增强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融洽程度,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小学教师人格魅力的表现形式
小学教师是我国教育事业中的重要建设力量,其人格魅力将直接关系到小学教育工作的质量与成效。小学教师人格魅力往往会通过相应的形式表现出来,主要表现形式有:一是言行;言行是小学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表现形式,尤其是文明友好的言行更能够增强小学教师人格魅力,起到吸引学生的效果,有助于增强小学教师的感染力与吸引力。二是能力;工作能力直接关系到小学教师人格魅力的提升,特别是工作能力非常突出的教师,他们的人格魅力往往高于工作能力一般的教师,更容易让学生信服。三是道德素养;道德素养是小学教师个人魅力的表现形式之一,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的小学教师往往更受学生的欢迎,其人格魅力也随之不断增强。
三、小学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性体现
(一)教学工作质量的保证
小学教育并不只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还包括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与独立能力。这一阶段,小学教师的人格魅力非常重要,具有良好人格魅力的小学教师往往会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工作,并采取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这样能够更好地保证教学工作质量。通过具体的示范,学生对小学教师的信服程度也会随之增加,会更加积极参与学习,从而教学质量也能够得到相应的保证。
(二)学生安全是学习的保障
安全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学生的安危、直接关系着千家万户家庭的幸福、影响着学校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和社会稳定。小学教师人格魅力能够增强责任意识,成为对工作认真负责任的教师。责任心强的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是无私、无息的,有责任感的教师能牢固树立“安全第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思想,把学生的利益放在心上,在保护学生的同时注重教导学生安全意识,增强安全防护能力,避免学生受到意外伤害,确保学生安全。然而也有部分教师在实际的工作中,工作责任心不强,对工作采取交差、应付的态度,这样使得学生的安全得不到保证。如学生在休息时间自行到池塘游泳身亡、女学生受人侵犯,雨中高压线下受害、寄宿制学生夜里生病想不开办法而致病情加重,或者耽误治疗出现意外事故等,均反映出小学教师人格魅力是学生安全学习的保障。只有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其责任意识才会增强,才会积极对学生负责,正如以上事件,如果教师平时加强对学生安全意识培养、教导学生学会自我保护、提高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和安全防护能力便可预防或避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三)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石
作为小学生,他们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尤其是
小学教师的言行的影响,而部分小学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经常将个人的不良习惯呈现在学生面前,如小学教师一到课余时间就打麻将、赌博,在课堂上就变得无精打采;还有的小学教师不注重个人形象,女教师披头散发、着装个性化、男教师穿拖鞋进教室等,这些不良行为,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严重地影响。具有人格魅力的小学教师,则会严格按照教师职业规范严格约束个人的言行与形象,从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来开展教学工作,并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这样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由此可见,小学教师人格魅力是学生成长的基石,能够帮助小学教师树立正确的学习思想。
(四)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水平的关键
教师队伍建设一直是我校关注的重点,也是小学教育工作得到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人格魅力能够帮助小学教师严格按教师行为规范的要求,积极开展业务知识的学习,并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工作,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在人格魅力的指引下,教师通常较有耐心,针对小学生需要重复很多遍的学习内容,他们能够给与足够的悉心教育与教导,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相应的学习内容。与此同时,也能够真诚友爱地对待学生,并用爱的光芒照亮、指引学生成长,除了关心学生生活之外,还会关注学生的心理、兴趣、性格等,这样可以帮助小学教师积极提高教学能力,从而塑造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教师形象,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结语
小学教师人格魅力是小学教育工作得到顺利推动的关键,也是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在提升小学教师人格魅力方面,需要充分地认识到小学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性,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不断加以提升。作为小学教师,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人格魅力,而且还要在日常行为活动中严格按照教师职业规范约束个人言行,从而不断增强个人人格魅力,提高教学工作水平。
Ⅶ 简述“教师的人格魅力”简答题
1、教师的情感特征方面表现为: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热爱学生关注没一个学生的成长;稳定情绪、充满自信。
2、教师的意志特征方面表现为:目的明确、执着追求;明辨是非,坚定果断;处事沉稳,自制力强;充沛的精力劲儿顽强的毅力。
Ⅷ 教师的人格魅力包括
教师的人格魅力有很多方面,如:
1、教师的情感特征方面表现为:爱岗敬业、积内极进取、热容爱学生关注没一个学生的成长;稳定情绪、充满自信。
2、教师的意志特征方面表现为:目的明确、执着追求;明辨是非,坚定果断;处事沉稳,自制力强;充沛的精力劲儿顽强的毅力。
Ⅸ 如何才能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
为人师表是我国教师的传统美德。孔子十分重视"以身作则",他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唐代教育家韩愈则进一步提出教师应"以身立教",他认为这样的教师才会"其身立而其教存"。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是教师以身立教的杰出典范。他倡导"教师应以身作则","以教人者教己"。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无穷的,作为教师应重视自己的人格魅力的修养,懂得怎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使学生从情感体验上受到良好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首先,以真挚的爱心去影响学生的情感。"师爱"是教师必备的人格内容,是教师最基本的心理品质,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凡是伟大的教育家都是充满爱心的人。孔子有"君子学道则爱人"之语。孟子以 "仁爱"治天下,对学生何尝又不是呢?
其次,以高尚的品质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即 "教会学生做人",这就需要教师"身正为范"。教师的高尚品质会对学生的情操起到熏陶的作用。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大公无私、诚实守信、和蔼谦逊、勤奋敬业、团结协作等品质,让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接触中,受到感染和启示。"温、良、恭、俭、让"是孔子所提倡的,今天辩证地看也不失为传统美德。教师的身上若具有这些品质,对学生和谐地与人相处的影响极大。尤其是当今独生子女社会,在一个班集体中,大多数学生个性都特别突出,而这种突出的个性,多是自我意识太强、专横独断的表现,需要教师以成熟的道德品质去平和、去中和、去协调、去感染。这种影响产生的效果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可能代替的",它会让学生心中形成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价值判断。
再次,以优雅的行为去潜化学生的习惯。优雅的言谈举止是一个人气质美的表现,也可以说是内在美的外化,作为教师应在这方面努力严格要求和完善自己, "身教重于言传"。魏巍在《我的老师》中写道,学生们连老师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这表现出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许多学生在日常行为方面做得很差,老师天天强调,但不见效果,究其原因是有些教师自己在这些方面不检点,乱扔粉笔头,随地吐痰,写字潦草,上课两手叉腰、接打手机,言语不文明等不良习惯,对学生造成负面的消极影响。其实教师优雅的行为之美也是其美好心灵的外化。一个着装大方优雅、言谈风趣、表情丰富、举止得体的教师往往给学生"美"感受,使不少学生产生"偶像感",不自觉地接受教师的影响和教育,改变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
最后,以渊博的知识去激发学生的进取心。教师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会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但当教师的"道"不 "精"、不 "深"时,学生势必会产生怀疑,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人格修养,"达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渊博的知识不仅是书本知识,还应包含能引导学生轻松愉悦地接受新知识,在学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方法。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遨游知识的海洋时,他们会感到浩瀚无比、缤纷绚丽,定会激起他们刻苦奋进、扬帆前行的豪情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