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具备的七大素养
㈠ 《课标》的教学建议有哪七个方面
一、教学建议
《标准》是高中阶段生物学教学的基本依据。《标准》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重视生物科学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因而,教师应在认真学习和领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地区、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为此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一)深化对课程理念的认识
《标准》确定的课程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按照课程理念,教学中要注意更新课程内容,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现实生活的联系;优化学习方式;改进评价方法;增强课程与学生自我发展的联系,帮助学生规划人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这种变革中,教师作为学习活动指导者的作用比以往更显重要。教师要认真学习相关的课程文件和《标准》,理解新的课程理念和课程要求,更新教学观念。
(二)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例如,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既要学习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又要培养相关的能力,还要养成积极的态度和参与意识。这三个方面的要求对科学素养的形成都同样重要,缺一不可。教师要在重视知识教学的同时,更加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能力目标的实现,在每个模块的教学中,全面落实三个方面目标的要求。
(三)组织好探究性学习
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取一定的知识,还要使学生习得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只有这样,《标准》规定的目标才能落到实处。教师在组织探究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探究活动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不是忽视学习成果,而是对学习成果有更高的要求,探究是达成这些成果的重要途径。每一次探究活动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使用行为动词来表达,以便有针对性地完成活动过程的设计,也便于在活动之后检验教学成果。
2.要有值得探究的问题或研究任务
每个探究活动应有学生未知答案的问题。如果学生已经知道答案,就不可能经历真正的探究。
除了教科书中的案例外,教师可以用多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选择其中最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作为小组或全班共同研究的课题。
3.要有民主的师生关系和求真求实的氛围
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需要民主的师生关系和求真求实的氛围。教师要鼓励学生,并给每个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机会来提出个人的想法、见解、问题,并运用证据和逻辑展开讨论。讨论问题时,教师和所有学生应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和自信心。
4.探究性学习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但不应成为惟一的方式
不同的学习方式有各自的特点、优势和适用的条件。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注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演示、讲授、辩论、模拟、游戏、角色扮演、专题讨论、项目设计、个案研究等。
案例1 寻找疯牛病的病原体
生物学教学中探究有不同的方式。除了实验探究,通过对资料的分析进行探究也是一种常用的学习方式。基于资料的探究活动,关键在于教师对素材的选择和组织。通常,社会关注的、学生关注的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是教师选择的内容之一。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素材,设计好教案。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领悟科学家如何提出问题,寻找证据,不断深入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本案例中,教师通过一系列提问,引导学生经历了与原始研究十分相似的过程。学生充分思考,寻找疯牛病的病原体,得出了朊病毒是一种蛋白质的科学结论。这种“探究式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不断深入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一段时间内,各种媒体大量报道了有关疯牛病的消息,“疯牛病”已成为老幼皆知的名词。石老师通过图书馆、科学院和网络,收集了许多关于疯牛病和朊病毒的研究资料,他将在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为什么国家要严格控制牛肉的进口?这说明疯牛病有什么特点?”
“因为疯牛病会传染,它是一种传染病。”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
“那么哪些病原体会导致传染病呢?”
同学们和石老师一起回顾了以往所学到的传染病种类,归纳出病原体有寄生虫、细菌、真菌以及病毒等。石老师没有马上告诉同学们疯牛病的病原体是什么,而是提出了更具挑战性的问题。
“如果有一种原因不明的传染病,如何着手寻找它的病原体呢?”
在此之前的生物课中,同学们曾讨论过分离病原体的步骤。石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一知识应用起来。果然,一个同学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从被感染的动物提取病原体,再用健康动物进行实验。”
“很好”石老师进一步追问:“现在我们要寻找疯牛病的病原体,应该从病牛的哪些(个)部位提取病原体呢?”
同学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认为应该抽取血液,有的认为应该从肌肉中提取病原体。这时,石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描述疯牛病、疯羊病症状的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同学们达成了共识:疯牛病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遭到破坏,最好从神经组织中提取病原体。
石老师告诉学生,科学家与同学们的选择是一致的。用抽取的患病动物的脑组织或脊髓液注射给健康动物后,健康动物最终患病。
接下来,石老师让同学们讨论如何鉴别疯牛病病原体的性质。交流过程中,石老师发现一组同学想到了用陶瓷纤维过滤器。在学习病毒的时候,同学们已经了解到陶瓷纤维过滤器可以滤去寄生虫、细菌等,但会让病毒和化合物通过,大家集中对这一方案讨论之后,石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科学家实际的实验结果(如下图)。实验中,未滤过的神经组织和滤过液都可以使健康动物感染该病。
石老师又提出了问题:“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对该病原体的性质和大小做出什么判断呢?”
“病原体可以通过陶瓷纤维过滤器,说明体积很小,应该是病毒。”一个学生肯定他说。
另一个学生补充说:“经过滤的液体不可能含有细菌、真菌或寄生虫的整体,所以一定是病毒。而且报纸上也说了,是朊病毒导致了疯牛病。”
石老师并不着急纠正同学们的说法,他让同学们考虑一下,能否根据这一项实验结果就断定是病毒?会不会还有其他的可能?如果你认为是病毒,能不能设计方案进一步证实你的想法?
教室里出现了一段时间的沉默。终于,有一个小组的同学提出了他们的假设:“我们可以将滤过液中的病毒破坏,使之不能增殖。再用健康动物实验,如果动物不再患病,说明病原体就是病毒。”
“你们准备怎样阻止病毒的增殖呢?”石老师追问道。
“只要破坏病毒的DNA或RNA,病毒将不能复制。加热或用福尔马林处理过滤液可以使DNA或RNA变性。”
石老师高度赞扬了这一组同学的设计方案,然后出示了图片(如下图)。“实际实验的结果是处理后的滤过液仍然具有感染性!这说明了什么?”
同学们感到非常吃惊,“看来,实验结果否定了我们的假设。病原体不是病毒!”
“病原体还存在于滤过液中,下一步,我们怎样去寻找它呢?”石老师继续启发学生。
“滤过液中除了病毒,还有化合物,我们可以鉴定化合物的感染性。”
“非常好!”石老师感到很满意,进一步提示:“化合物的种类有很多,我们可以从最基本的生物大分子着手,用什么可以破坏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呢?”
这个问题对同学们来说很轻松。很快,同学们设计好了一组实验,用不同的酶分别检验这三种大分子化合物。石老师适时地展示图片(如下图),并请同学们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原来病原体是一种蛋白质。”同学们高兴地报告自己的结论。
至此,石老师总结:疯牛病的病原体是一种结构改变了的蛋白质,由于这种蛋白质能像病毒一样传播疾病,因而称为“朊病毒”。在石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认识了朊病毒这种新的病原体,了解到朊病毒的蛋白质本质。下课前,石老师还向同学们提供了一些有关朊病毒研究的网址,鼓励有兴趣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对朊病毒有更多的了解。
(四)加强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的教学
教师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在同时拥有现实环境的实验条件和虚拟环境的模拟条件时,教师应首选现实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亲自动手。通过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有利于他们在观察、实验操作、科学思维、识图和绘图、语言表达等方面能力的发展,也能促进学生尊重事实、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的形成。
1.学校应逐步完善生物学实验室的建设、仪器设备和用具的配置,保证实验教学经费的投入。生物学教师也应创造条件,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地开设好生物学实验。
2.增加低成本实验或其他实践活动。我国地域辽阔,生态环境和物种分布差异很大,课程标准提供的活动建议难以适应各地学校的条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采用比较规范的实验仪器设备完成实验,条件不具备时,要充分利用当地常见的材料或废弃材料设计低成本实验,提高实验或其他实践活动的开出率。
3.在重视定性实验的同时,也应重视定量实验,让学生在量的变化中了解事物的本质。教师应向学生提供机会学习量的测定,实事求是地记录、整理和分析实验资料、定量表述实验结果等。
4.要注意实验安全教育。安全使用实验器具和实验药品是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教师应强化安全教育,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五)落实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
要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关注和参加与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是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重视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通过具体事例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科学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
2.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问题涵盖面很广,包括全球性的、国家的、地区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生产、发展相关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和学校所在地区的、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使学生积极思考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尝试参与社会决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生物学教学还应注意介绍相关的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学生选择学习和职业方向奠定必要的基础。
3.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密切,内容丰富。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和网络等了解更多的信息,开展调查、研究、讨论等活动,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同时也了解科学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六)注意学科间的联系
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各门学科,其思想方法、基本原理、研究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生物科学和数学、技术科学、信息科学相互作用,共同发展。此外,生物科学与人文社会学科也是相互影响的。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统一的科学概念和过程,建立科学的自然观,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七)注重生物科学史的学习
科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学习生物科学史能使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这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很有意义的。例如,对于《标准》中的“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等包含科学史的内容应认真完成。对于《标准》中没有列出的其他生物科学史实也应注意引用。
㈡ 语文素养和语文学科素养的区别
语文素养和语文学科素养的区别,第一,是“语言建构与运用”,这是语文学科独有的,具有本质意义的内容。“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建构语言运用机制,增进语文学养,努力学会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第二,是“思维发展与提升”。强调学生通过学习语言的运用,能够获得几种思维能力的发展,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另外,还有思维品质的提升,包括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
第三,是“审美鉴赏与创造”。语文“新课标”要求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这里应当关注的是“审美情趣”和“鉴赏品位”的提法。我们的语文教学其实已经久违了“情趣”,很少顾及和尊重学生个人的“情趣”。“新课标”的提示应当给一线教学提个醒:“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的培养,也是语文教育中的应有之义。
第四,是“文化传承与理解”。“课标”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与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防止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这里值得关注的是,理解和尊重文化多样性,关注当代文化,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
语文的核心素养有哪些
它包括: 1、人文素养:必须具备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要掌握比较宽厚的语文学科知识。 2.教育素养:教育理论素养、语文教育能力素养及语文教学研究素养等方面。 3.科学素养:对科学知识的了解、科学过程和方法的掌握及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 4.创新素养:要有引导创新意识,其核心是推祟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 5.信息素养:它包括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 6.美学素养:懂得一些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知识,具有美的感知能力,美的欣赏能力,美的表达能力。 7.实践素养: 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标准》)中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地位、目标及课程的基本理念都有所规划,对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提出了更新和要求。
㈢ 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包括哪些方面
专业知识:这包括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学前教育教师在就职前,必须了 解和掌握学前教育的基础知识, 了解学前教育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 学习这 些知识有助于教师掌握学前教育规律, 提高工作目的性计划性和工作效率, 也有 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还有技能, 学前教师对幼儿的教英语内容涉及到 自然社会语言艺术健康的等各个领域,教师需要有广阔的多学科知识和教育艺 术,才能胜任。简单说就是三学六法。 还有专业实践能力。包括观察和了解幼儿的能力,组织管理班级的能力,沟通能力,教育研究能力等
㈣ 一个小学英语老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
第一大素质:必须要有很强的专业素质
第二大素质:必须要有近乎完美的发音
第三大素质:要让自己的课充满激情
第四大素质:要学着有幽默感
第五大素质:要善于学习同行优秀的人
第六大素质:要敢于向学生认错
第七大素质:要敢于说自己不懂
第八大素质:热爱学生
望采纳,谢谢
㈤ 做一名优秀的老师,需要有哪些素养
一名优秀的老师,应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耐心,为有困难的同学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学会观察,面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的引导他们。
㈥ 你认为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是什么
教师应具备的七大素养有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外在素质、身体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
1、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是指教师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品德和思想作风等方面基本情况的总和。它影响着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节操观、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等。
2、教师的道德素质是指教师在道德品质方面的修养,是教师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上的稳定特征。
3、教师的文化素质是指教师通过学习和积累而具有文化修养,以及由此进一步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结构的基本情况。
4、教师的外在素质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具有比其他职业更强的示范性。现在各个行业,都十分重视职员的外在仪表与风度,通过服饰统一等树立自己企业的形象。
5、教师的身体素质是指教师在身体方面的基本情况和应具备的条件,它是教师体质的反映,也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各种机体能力。
6、教师的能力素质是指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具备的能力。教师应具有的能力主要有:组织教学的能力、分析教材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板书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开展课外活动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审美能力等。
7、教师的心理素质是指表现在教师身上的那些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各个方面。
㈦ 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加强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努力培养创新、务实、复合型人才
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自由活泼的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能力,塑造学生爱心、和谐的心灵
热爱并忠于你的职业。一个人如果充满爱,追求理想,塑造灵魂,传承知识为人生最大的乐趣。要关心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和向导。
(7)教师应具备的七大素养扩展阅读:
好好学习,学会当老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们要坚持科学精神,严谨治学,做爱学、善学、终身学习的好榜样。
要积极学习新知识、新科学、新技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育人能力。我们应该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用最先进的方法、最现代的思想把最有价值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树立榜样并采取相应的行动。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个人榜样,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灵来说,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
广大教师要加强道德修养,用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作风教育和感染学生,用个人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全社会的尊重。
㈧ 教师要具备哪些核心素养
摘 要:核心素养对教师在课程、教学、教育评价方面的素养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在教学方面,教师应锻炼课堂调节力,革新命题设计,依据核心素养构建教学内容,进而触发教育反应,支持学习方式转变;在教育评价方面,要体现差异与共性兼顾、学业与素养并重,引导学生自评互评,从素养角度构建学生的行为及学习计划的有效评估。此外,通过评价改革促进教师素养不断完善。教师需具有新型课程参与及建构能力,在综合性调配课程与教学的基础上,做到构与教的有机融合;应增强课程建设上共性与个性的协调力,能够指导个体与情境互动解决创生性问题,并以问题解决为基提炼核心理念。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师;能力及素养
作者简介:宋晓亮,山东省高密市第二中学教师。(山东 高密 261500)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04-0023-04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下简称“核心素养”)公布已有时日,落实核心素养首先得具备能有效实施核心素养的教师。因此,调整教师培育发展思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师素养拓展与完善以适应核心素养时代的要求已成必需之势。
核心素养要求“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就要有全面发展的老师,只有不断
㈨ 一个好的英语老师应具备哪十点素质用英语写出来,很急,谢谢
第一大素质:必须要有很强的专业素质!
The first big quality: you must have good professional quality! 第二大素质:必须要有近乎完美的发音。
The second big quality: must have almost perfect pronunciation. 第三大素质:能够用最简单的语言讲出最复杂的语言规律。
The third big quality: to be able to use the most simple language to tell the most complex language rules. 第四大素质:要让自己的课充满激情!
The fourth big quality: to let your own class full of passion. 第五大素质:要学着有幽默感!
The fifth big quality: learn to keep have a sense of humor!!!!! 第六大素质:最好能有国外生活的经验。
The sixth largest quality: best can have the experience of living abroad. 第七大素质:要善于学习同行优秀的人!
The seventh largest quality: want to be good at learning with good people! 第八大素质:要敢于向学生认错!
The eighth biggest quality: dare to admit to the students. 第九大素质:要敢于说自己不懂。
9 largest quality: dare to say they don't understand. 第十大素质:无条件的去热爱你的学生!
The first ten quality: unconditional to love your stud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