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老师 » 教师的社会角色

教师的社会角色

发布时间: 2021-07-17 11:30:42

教师的职业角色有哪些

1、传道者的角色。

教师负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做人之道”“为业之道”“治学之道”等也有引导和示范的责任。

2、授业解惑者的角色。

教师是社会各行各业建设人才的培养者,他们在掌握了人类经过长期社会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的基础上,对其精心加工整理,然后以特定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并帮助学生解除学习中的困惑,启发其智慧,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成为社会有用的建设者。

3、示范者的角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范的榜样。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4、管理者的角色。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肩负起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责,并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

5、朋友的身份。

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往往愿意把教师当做他们的朋友,也期望教师能把他们当做朋友看待,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快乐与幸福。

6、研究者的角色。

教师工作对象是充满生命力的,千差万比的活的个体,传授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人文和科学知识。这就决定了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不断学习,反思与创新。

② 哪些社会角色是教师应该承担的,并说明理由(论述题)

1.如果单纯将教师定义为知识人,教师的知识人角色则显得相对单一。教师的社会角色具有多主体的性质,从其所从事职业的性质、功能和范畴上看,教师作为专业知识分子的同时,也以公共知识分子出场;就其工作和生活空间而言,他们既工作在教育场域之内,也活动在教育场域之外。作为知识人阵营中的一分子,教师有属于自己的社会圈子,并且他们的社会圈子也在不断变化和调整中。
2.教师的自我角色定义。传统概念中,教师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教学,这样就将自己的社会角色狭隘化了。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看,教师是知识人,追求专业化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在教师的专业化过程中自我角色的定位非常重要。教师的教育实践工作,应将自己定位为教育活动的实施者、参与者与研究者、社会发展的推动者等,运用其学术知识、智慧、研究能力以及各种权威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积极参与教育公共活动、关注教育热点问题、热情投入教育改革等,把教师从单一的知识传播者角色中解放出来,真正提高其教育专业成就感。
3.教师的社会地位。被某一圈子所需要的人,同样也需要圈子赋予他一定的权利和地位。认识和评价社会地位的标准应该是多元的,包括工作环境、社会声望、社会权威、文化地位、工资待遇、福利等因素。教师作为社会代言人,角色总是特定时期的社会背景、互动关系、组织形态、文化因素的反映,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教师以社会的代言人身份出现,社会赋予了教师社会地位,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高要求。教师首先是作为人,其次才是作为社会代言人出现的,其对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追求是统一的,首先要保证教师的社会地位,才能充分的发挥其社会功能。
4.教师的社会功能。教师的社会功能是教书育人,是通过教育活动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今天,人才、科技、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撑力,教师的价值越来越具有社会功能的意义。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传承也离不开教师,教师的言传身教,为学生人文精神和理想人格的塑造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是代表自己,而是代表社会去教育学生,教师的角色是社会赋予的,并且按照社会的要求去教育学生。

③ 教师角色社会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一)教师角色是规范性和自主性的统一
教师职业是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为满足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而产生和存在的,因此,教师必须按照特定社会的要求来从事教书育人工作。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教师的角色目标是统一的、规定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角色没有自主性。教师在从事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时,可以在遵循社会总体要求的前提下,根据教师自身的个性以及学生的特征,创造性的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无论是课程开发、教学设计还是学生管理、学生评价,教师都拥有一定的自主权。亦即教师角色并非纯粹由外部规定,教师拥有一定的“创造”自身角色的机会和权利。
(二)教师角色具有人格化特征
教师所从事的工作上是培养人的活动。实现这个目的,教师不仅要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影响学生,还要通过自己的人格和道德力量,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和感染学生。教师的这一角色特征,要求教师注意自己的人格和道德修养,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崇高人格的教育作用。
(三)教师角色具有多样性和发展性
师生活在多个空间里,承担着多种职责,社会对教师的期待也多种多样,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同时扮演多种角色。教师不仅要充当“教员”的角色,而且还是“领导者”、“心理保健者”、“纪律执行者”、“青少年的知己和朋友”,等等。不仅如此,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需要承担的职责越来越多,各类社会主体对教师的要求与期待也越来越多元化,这样一来,教师需要扮演的角色也处于不断更新之中,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对自己所承担的角色有清晰的认识,而且还要以一种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角色,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与时俱进地调整和转换自身的角色。
(四)教师角色具有弥散性和模糊性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承担着促使儿童社会化,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传递一定的价值规范,唤醒他们对社会及个人的责任感,并且能对事实和知识进行批判性分析等职责。教师根据自己的职责积极展开自己的工作。但是,学生的兴趣、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等的改变很难断定是哪项教师劳动的直接结果,从而使教师角色的责任表现出一定的弥散性和模糊性,并由此引发教师角色的内在冲突,即教师个人希望看到自己角色扮演的成果的需要,与他的角色扮演中许多成果的“无形性”之间的矛盾,教师很难从自己的工作中获得满足感。

④ 教师角色

教师角色指社会对教师职能和地位的期望和要求。它规定了教师在教育情境中所应该表现的心内理和容行为方式。角色主要包括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学习的促进者、教学的设计者、家长的代言人、社会规范的象征者以及人际关系的协调者等。
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理解为:教师在社会关系中的一种位置,因社会分工而具有对年轻一代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思想情操和行为习惯者的身份。

⑤ 简述教师要充当哪些社会角色

(1)教书育人的角色:①人类知识的传授者;②言传身教的教育者。
(2)行政管理的角色:①学生集体的领导者;②课堂纪律的管理者。
(3)心理导向的角色:①人际关系的协调者;②心理卫生工作者。
(4)自我定向的角色:①孜孜不倦的学习者;②学生家长的代理者。

⑥ 教师承担哪些社会角色

角色是指生活中某种类型的人物和专业分工的类别。教师角色的定义有助于教师对自己准确定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专业。现代社会的整合是建立在广泛性的社会分工基础之上的,教师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专业人员,谈及教师的角色问题时不能脱离社会这个概念,讨论教师的角色是谁赋予的,最终指向什么
一、传统的教师角色
韩愈的“传道、授业、解惑”是中国最早对教师角色的定义,传播道理,传授学业,解疑答难即对教师专业角色的定义。
传统的教师角色可以包括:知识的传播者、学生的管理者、学生心灵的培育者以及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等,可以看出教师角色即是与教学活动相关的角色。教师角色的塑造不能完全离开自然人的属性,离开了自然人的属性,教师角色就会偏向工具理性,从而失去了教师职业的人文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社会的代表者,是受社会委托来进行教学的,而不是单纯遵循学生或者家长的意愿,最终的指向也是使学生向符合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
二、教师角色的分类
有学者将教师角色分为教师的正式角色和非正式角色,教师的正式角色指与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相关的、明确规定了的角色,教师的非正式角色指在教学中产生的与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没有直接相关的、未加明确规定的角色。教师的正式角色包括:学习动机的激发者、学习资源的指导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课堂行为与学生效果的评价者等;教师的非正式角色:教育知识的分配者、学生交往的控制者、课堂气氛的营造者、社会标签的张贴者、人际关系的协调者等。
教师角色也可以分为显性角色和隐性角色,显性角色指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与课堂教学直接相关的角色,包括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评价者、学生学习引导者等;隐性角色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内隐的、难以表达的、非规定性的角色,包括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者、社会标签的张贴者等。
三、教师的角色期待
教师的角色期待可分为社会对其的角色期待、学生对其的角色期待以及教师对自己的角色期待。教师的角色期待受到社会格局的影响,教师角色的讨论必须符合社会结构,从而变得更加复杂。
教师在承担传统教学角色的同时,个体、家庭、社会关系构建的关系网紧密相连,教师只是社会分工体系中的一部分,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在功能上相互需求,教师以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在这个过程中追求功利、社会关系和道德精神之间可能会发生冲突,引起教师的角色困境。因此,对教师的角色期待应该成为对教师职业素质的一种期待与要求,如教育改革者、学生的精神导师等。
四、教师的社会角色
社会学家弗·兹纳涅茨基把社会角色看成是由社会圈子、行动者的自我、行动者的社会地位、行动者的社会功能四个元素组成的动态社会系统。
1.如果单纯将教师定义为知识人,教师的知识人角色则显得相对单一。教师的社会角色具有多主体的性质,从其所从事职业的性质、功能和范畴上看,教师作为专业知识分子的同时,也以公共知识分子出场;就其工作和生活空间而言,他们既工作在教育场域之内,也活动在教育场域之外。作为知识人阵营中的一分子,教师有属于自己的社会圈子,并且他们的社会圈子也在不断变化和调整中。
2.教师的自我角色定义。传统概念中,教师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教学,这样就将自己的社会角色狭隘化了。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看,教师是知识人,追求专业化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在教师的专业化过程中自我角色的定位非常重要。教师的教育实践工作,应将自己定位为教育活动的实施者、参与者与研究者、社会发展的推动者等,运用其学术知识、智慧、研究能力以及各种权威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积极参与教育公共活动、关注教育热点问题、热情投入教育改革等,把教师从单一的知识传播者角色中解放出来,真正提高其教育专业成就感。
3.教师的社会地位。被某一圈子所需要的人,同样也需要圈子赋予他一定的权利和地位。认识和评价社会地位的标准应该是多元的,包括工作环境、社会声望、社会权威、文化地位、工资待遇、福利等因素。教师作为社会代言人,角色总是特定时期的社会背景、互动关系、组织形态、文化因素的反映,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教师以社会的代言人身份出现,社会赋予了教师社会地位,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高要求。教师首先是作为人,其次才是作为社会代言人出现的,其对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追求是统一的,首先要保证教师的社会地位,才能充分的发挥其社会功能。
4.教师的社会功能。教师的社会功能是教书育人,是通过教育活动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今天,人才、科技、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撑力,教师的价值越来越具有社会功能的意义。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传承也离不开教师,教师的言传身教,为学生人文精神和理想人格的塑造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是代表自己,而是代表社会去教育学生,教师的角色是社会赋予的,并且按照社会的要求去教育学生。
五、教师社会角色的发展趋势
教师具体角色研究应该有两个趋势,一个是向宏观发展,研究教师角色的整体发展方向;另一个趋势是向微观发展,研究具体学科、具体学科背景下教师的具体角色。
笔者认为教师既可以是专业知识分子,也可以是公共知识分子,这本身并不矛盾,不能把教师的专业化与公共化相对立,教师的角色定位应该是一个角色人。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下,教师角色会从一元走向多元,从规定走向创造,通过对自身角色的定义与创造,教师角色将走向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教师角色是一个开放的概念,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对教师社会角色的讨论、对教师及社会都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具有清晰角色观念的教师能够使自我角色期望与对他人的角色期望相一致,客观地对待学生、理解学生,深入学生的内心,产生移情作用。其次,善于扮演角色的教师能够真诚待人,与学生进行有效交往,取得高效的教育效果。另外,明确教师的角色有助于教师对自己准确定位,并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在开展教学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并发挥其社会功能。

⑦ 教师的六大角色有哪些

教师因面临不同的学生,那么势必面对不同性格的同学。

造成了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的,因工作的性质,大致可以分以下六个角色:

创造者

设计者

评价者

传授者

实践者

沟通者

⑧ 简述教师扮演的角色

教师扮演的角色的五个方面:

1、社会的代表者。教师受社会指派并代表社会,按社会要求对下一代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影响。因此,教师的言行不仅是个人行为,而且应是社会规范行为的体现,他应对社会负责,使命感和责任感应成为教师角色意识中的核心要素。

2、社会道德的实践者。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育人”的含义十分广泛,它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其智能,也包括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对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学生掌握社会道德规范不仅依赖于教师的“传道”,更取决于教师的“践行”。

3、人类文明的建设者。教师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在当今信息社会中,“述而不作”的教师不在是好教师。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但应具备所教学科的知识、技能,而且应该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欲望,不断探索教育教学中的未知领域,揭示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推动人类 文明不断进步。

4、父母的代理人。在学生的心目中,学校里的教师是父母的化身,他们像对待自己父母一样对待教师,并且期望教师也像自己的父母那样爱护和理解他们。在学校教育中,大凡工作有成效的教师,一般都能自觉或不自觉成功扮演学生父母代理人的角色。

5、知识的传授者。教师职业有别于其他职业的最显著标志是教师以传授知识、培养人才为己任。教师的基本职责中就有“授业”“解惑”,把人类积累的知识和技能高效率地传授给学生。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不是仅仅把知识呈现给学生,而是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即不仅是给学生现成的“金子”,而更重要的是教给“点金术”。

⑨ 教师的六大角色有哪些

教师既是知识的输出者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导航者;教师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者;教师既是知识的给予者更是学习方法的给予者;教师是因材施教者。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教师必须从传统角色定位的束缚中走出来,在新课程的环境下重新理解和塑造自己的职业角色。
(1)教师必须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转换为新课程的创造者、设计者和评价者。新课程的管理已经从中央统一管理改变为中央、地方与学校三级管理。这从根本上扭转了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尴尬境地,充分调动教师作为课程主体的积极性,赋予了教师全方位参与课程研究和开发的权利。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调整自己的角色,由原来的课程复制者转换为课程的创造者、设计者和评价者。作为新课程的设计者和创造者,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其一,教师要自觉研究新课程的理念和课程理论的宏观发展趋势,优化自身的课程理论素养。其二,教师在充分解读教科书的基础上,有责任对已审定使用的教科书做出适当的“剪裁”,从“教教科书”转向“用教科书教”。其三,教师要明确自己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任务,主动、有效地参与课程的研制。
(2)教师由传统知识的传授者向新课程条件下的现代知识传授者转变。具体地说,教师要成为一名现代知识传授者,就必须作这样的转变:由注重传递向注重发展转变;由注重统一规格的教育向注重学生差异性的教育转变;由注重教师的“教”向注重学生的“学”转变;由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由居高临下向平等交流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由执教者、管理者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
(3)由“单一学科型教师”向“跨学科型”教师转变。新课程强调学科和知识的整合,这必然要求教师具有多门学科的知识基础和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成为综合型、通才型、跨学科型的教师。
(4)由“知识的搬运工”转变为“充满实践智慧的专业人员”。新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留下了诸多不确定性和可变换的弹性目标、空间和时间,从而为教师留有极大的发挥余地和自主创新空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花很多时间查资料、补充、删减、解释教材的内容;需要灵活地选择与使用教学方法;需要自主地对教学过程中的要素进行灵活调控。这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尤其强调教师要具有对教学起实质性作用的“实践智慧”。

热点内容
教学创新论文 发布:2025-09-15 14:31:43 浏览:118
新班主任古丽君电视剧 发布:2025-09-15 14:15:39 浏览:771
佛太极拳教学 发布:2025-09-15 11:23:27 浏览:712
小学二年级奥数学 发布:2025-09-15 10:26:29 浏览:594
文综地理题 发布:2025-09-15 08:45:41 浏览:3
美女日本老师 发布:2025-09-15 06:42:10 浏览:717
雾霾文言文 发布:2025-09-15 04:23:26 浏览:571
实拍老师扇 发布:2025-09-15 03:38:35 浏览:437
涿州老师招聘 发布:2025-09-14 21:13:55 浏览:347
零五网初二物理同步练习 发布:2025-09-14 20:51:19 浏览: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