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老师 » 教师态势语

教师态势语

发布时间: 2021-07-17 15:05:54

教师的体态语包括表情语,(),手势语 这是真题

姿态

❷ 关于教师语言能力方面在态势语这一维度的观察表该怎样做啊在这里态势语又分了手势,表情和移动这三个

不要太慌张 把孩子当作朋友就行了

❸ 教师的体态语言的内容简介

社会学家把能够传递信息和情感的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等体态,称为体态语言。
教师的体态语言在教育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无不影响着学生的心灵和情感。因此,关注教师体态语言,研究教师体态语言,提升教师体态语言的素养,应该是当下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环节。
这本《教师的体态语言》,能够为老师的专业成长揭示一条新的路径,为老师的魅力提升添加一些新的元素,能够为改善师生关系、提升教育效益提供一点新的启示。本书由教育策划人、教育记者李振村著。

❹ 教师教学的体态语有哪些基本要求

什么是体态语?所谓体态语,又称“身体语言”,是指用身体动作来表达情感、交流信
息、说明意向的情感交流手段。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说:“人的感情表达由三个方面组成:55%的体态,38%的声调,7%的语气语调。”由此可以看出,体态语在信息传递当中所显示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还多得多。教师的体态语是指教师在教学、教育过程中运用眼神、表情、手势等身体部位的变化 ,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一种非语言形式,是教师必须具备的除口头语和书面语之外的一种特殊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最大的幸福与快乐就在于与学生的交往,因为你的每一步,每一句话,你的眼神,甚至你的目光一闪或者一抬手,这一切都会深深的留在学生的记忆中。”在与学生交流交往活动中,通过体态语可以完成自己对“为人师表”这一形象的塑造。
那么,本文就从教师体态语所包括的目光姿态两个方面结合课堂师生交往个案,对教师课堂体态语运用的技巧作一探讨,为组织课堂、调节气氛提示必要的动作要领。
一、教师的目光
“组织课堂教学,第一流的教师用眼神,第二流的教师用语言,第三流的教师施以惩罚。”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教师运用目光的重要性。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上课了,学生都进了教室,但由于某种原因,学生的情绪一时还稳定不下来,教师里乱哄哄的,这时,教师并没有急于开口,批评学生,而是站在讲台上用亲切的目光向学生扫视,很快,教室里安静了。 这就是运用目光这一无声语言的妙处,我总结它至少产生了三点效应:
(一)
从空间上说,亲切的一视,无形中起到了控制作用,仿佛在告诉学生,你们的一切都看在我的眼睛里,你们在干嘛我全知道!
(二)
从心理学上说,亲切的一瞥,好像在对学生们说:“老师知道,课间休息的时间很短暂,你们也难得放松一下。”引发学生与教师的情感共鸣,增强亲切感,便于班级对教师的认同。
(三)
就信息传递而言,教师站在讲台上看向每个学生,学生接收到老师发出的信息:老师都已站在讲台上了,上课的时间到了。有的学生会为自己一时的玩劣行为感到自责,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由此可见,教师安详与和气的眼神,可以看出他对整个班集体的热爱与关心,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可以让他更具有亲和力,使学生心悦诚服地坐下,在愉悦的状态中进入学习。那进入正课后又该注意什么呢?我认为:教师的眼神要拢住全体学生,目光要自然平直地向前延伸,切不可游离不定,也不可只盯住某一点,要照顾到教室里的每一个学生,时时以温柔的目光与每一个学生打招呼,通过目光建立教师与学生的感情交流。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表达的需要,因地、因人、因事而异地表现出各种特异的神情,用目光示意学生集中注意力,或示意学生加强朗读的表情,或示意学生沉着……教师还应该注意从学生的表情中吸收反馈信息,通过学生的表情,特别是眼神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及时发现学生听课兴趣的大小,接受知识的情况,从而及时调整自己授课内容的深浅,速度的快慢,授课的方式。
二、教师的姿态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彼此接触最早的就是对方的身势姿态和颜面表情,就教学活动而言,教师讲课、聆听、演示操作,总是伴随着一定的身势姿态:或站立、或走动、或点头、或摇头,教师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运用这些身势姿态,传达着不同的信息、情感和态度,从而实现与学生的无声交流。如教师讲课时,站在讲桌中央位置,表示严肃;站在两端,表示和;走下讲台,则使学生感到亲切。教师的身势体态不仅应符合道德规范和审美要求,也要遵循心理学上的有关原理,使之合乎教学上的原则和要求。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中站、行两个方面简要分析。教师在一生的教学生涯中,多数时间都是在站立中度过的,站立成了教师工作中一个十分平常而又必不可少的部分。假设老师上课习惯于站在讲桌前,将书放在讲桌上,双手
反撑讲桌,如果讲桌比较矮,再勾下身子去看书。学生肯定会问:“老师,你昨天没睡觉还
是你身体不舒服啊?”很明显,学生会受影响,做笔记拖拖拉拉,回答问题嘻嘻哈哈,极不认真,好像回答正确与否都无所谓,一节课结束,教学任务却没完成。可见站态对教师教学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养成正确的行走在学生面前的姿势习惯。刚踏上讲台的年轻老师,由于紧张,往往一节课都固定在了一个位置。课堂气氛显得沉闷,教室后排有开小差的学生出现。这是因为一直呆在一个地方,会压抑课堂气氛。但是,如果走动得过于频繁,结果也会适得其反,比如在讲台上来回走,或是在学生不经意时走下讲台在学生中走一圈,这样仅轻易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重要的是打断了他们的思维,听到了他们不满的怨言。总之,教师的走动应该是面向学生的,应该是有节制的、文雅的、合情理的。
坐:坐态作为教师体态行为规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与其他身势姿态相比,在课堂教学运用中相对较少,但在其他教学活动中,如专题讲座、监考、个别辅导及办公活动中应用广泛,它同样也显示着一个人的文明程度,因此同样不可小视。由于平时休闲自在惯了,在坐凳子时,总习惯翘二郎腿,而且,还会时不时地将翘起的那条腿前后左右地晃动几下,或者有时是将整个坐着的上身摇晃,而这种习惯又会不自觉地带进课堂,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熟练运用精确恰当、生动诙谐的语言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应恰如其分地运用体态语,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❺ 教师的态势语有哪些

教师的体态语其实直接能表现教师的情,内心情感

❻ 教师语态体态怎样做到

所谓体态语言

是指人在交际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态度的非言语的特定身体态势。

体态语言是人们在交际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明态度的非言语的特定身体姿态,这种特定的身体姿态既可以支持,修饰或者否定言语行为,又可以部分的代替言语行为,发挥独立的表达功能,同时又能表达言语行为难以表达的感情和态度。

作为具有鲜明职业特征的教师体态语言,既有人类体态语言的一般特征,又有自己的鲜明个性,教师在校园里始终处于众多学生视线的聚焦之下,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无不影响学生的情绪,给教学带来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教师的体态语言在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关注教师体态语言,研究教师体态语言,提升教师体态语言的素养,是当下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环节。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的体态语言分为五类,

  1. 符号性体态语言,

  2. 说明性体态语言,

  3. 表露性体态语言,

  4. 习惯性体态语言

  5. 调节性体态语言。

教师的这五类体态语言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比如,在讲解例题时,解题过程书写在黑板上,结合口授,不断用手来指点板书,所起到的就是强调以引起注意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恰当运用体态语言,可以在有限的时空里,传递更丰富的信息,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常用的符号性体态语言分为三类

  1. 指势语,

  2. 掌势臂势语,

  3. 头势语。

教师的手指在其职业上有重要的作用,如,板书,制作课件,指引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等等,教师的符号性体态语言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就是手指。

竖拇指,这是一个积极的体态信号,它的基调是肯定,赞扬性的,而伸出食指表示的意义更加丰富,有时表示数字1,有时提示请安静,有时对学生进行指示,引导。

教师的掌势臂语在课堂中应用时,教师提出问题后用抬手的手势要求学生起立回答问题学生会有一种平等感。在教师的抬手动作中,包含了对学生的尊重,爱护,学生接受这种指示时也常常是非常乐意的,而不会赶到有任何的强制性。鼓掌可以用来提醒,由于鼓掌伴有清脆的声音,因此它可以起到提醒学生注意力,组织课堂教学的目的。乱哄哄的课堂,嘈杂的会场,均可以使用打击一两声掌的办法来请大家安静。

在课堂上,当某一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老师一般总是微侧着头,脸带微笑注视着那个学生,这是老师对学生的回答感兴趣的表现,它会鼓励学生继续深入思考,探寻正确答案。

但是,教师的符号性体态语言也并不都是积极的,有一些体态语言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我们要尽量避免,比如,斥责性食指点动,这种食指点动极易造成学生的心理损伤。蔑视性的伸出小指,并配合蔑视性的表情,此动作传达出的是轻视,轻蔑性的信息,教师不应使用。

爱默生认为,人的眼睛传递的信息和所说的话一样多,不需要字典就能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心灵世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内心情绪,显示情感倾向时,教师主要是凭借表露性体态语言,表露性体态语言的丰富性是突出而惊人的,尤其是面部表情,可谓人体语言的“稠密区”,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活动中,无论是与学生交流谈心,还是师生一起游戏,玩耍,教师无时无刻不在运用面部表情与学生进行交流。教师的表露性体态语言主要集中在面部,教师很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借身体的颤抖,捶胸顿足等来表达情感。因此,教师加强表露性体态语言的训练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眼睛通过眼睑的开合,眼珠的转动等,组合成多种多样的眼势,传递出丰富的信息,具体来说,教师常用的眼势语有一下两种,环视和注视。环视和注视又根据场合和目的不同在使用上有所选择。比如,在授课中,就要运用注视,这种注视的露点是三角部位,授课注视介于严肃注视与亲密注视之间。授课注视能够形成比较融洽,和谐自然的氛围,使授课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另外,教师的调节性体态语言,适应性体态语言,空间语言,教师的体貌,服饰也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

进入21世纪的教育,其价值追求已经从知识本位,能力本位升华到以人为本的境界。以人为本的要义,就是要呵护学生精神生命的成长,要关注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而这一切单单靠学科教学能力和知识素养,是很难实现的。要适应“人的教育”,教师还必须在传统的专业素质之外,锤炼自己的体态语言,全方位提升个人魅力,以一种美丽优雅的姿态进入学生的世界,以一种深受欢迎的方式在生命田园里播下情感和真理的种子。

❼ 教师课堂体态表现包括哪些方面

摘要:体态语言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与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一起成为课堂教学中师生进行人际交往、人际沟通的信息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而有效地运用体态语言,对增进师生交流、确保信息传输、提高教学质量将大有裨益。本文对这种教学艺术行为之一的非言语行为——即教师体态语言的定义及特点、意义及运用方法、原则及训练与养成等各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师体态语言
一、体态语言及其特点
1、什么是体态语言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活动,而语言则是维系这一活动顺利进行的纽带。在教育、教学理论界,我们说到教学语言,它包括两个方面,一种是诉之于听觉的有声语言,还有一种则是无声的语言,即体态语言。所谓体态语言,是指人在交际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态度的非言语的特定身体态势。这里的“交际”是广义的交际,它包括交流、沟通、传播等多种含义。这种特定的身体态势既可以支持、修饰或者否定言语行为;又可以部分地代替言语行为,发挥独立的表达功能;同时又能表达言语行为难以表达的感情和态度。具体说来,体态语言就是指人们借以身体动作来传递信息、交流感情、表示某种意义的信息系统。它主要包括头语、脸语、眼语、手语、身姿动作等几个方面。例如,用力挥手表示肯定、坚决,点头微笑表示赞赏,眉头紧皱表示问题严重,以及愉快时的微笑、羞愧时的脸红、欢乐时的手舞足蹈,愤怒时的捶胸顿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体态语言应包括两大方面:一方面是指那些动态的有形的体态语言,即头语、脸语、眼语、手语、身姿等,它在传递信息、影响学生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教师的体态语言还应包括那些静态的、无形的体态语言,即指教师的仪表风度等。教师的仪表风度是教师崇高的思想感情、气质性格、审美情趣、文化素养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德、才、学、识、体等各种素质在社会交往中的综合体现;它直接参与教师的劳动过程,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影响着教育效果,促进着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❽ 教师体态语言有哪些特点

作为具有鲜明职业特征的教师体态语言,既有人类体态语言的一般特征,又有自己的鲜明个性。

(一)控制性

在常态的生活中,我们的体态语言具有相当大的随意性。例如,见了熟人,面部会很习惯地露出笑容以示好感;与人交谈打手势,也是兴之所至,随意为之。教师在校园里始终处于众多学生视线的聚焦之下,他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无不影响着学生的情绪,给教学带来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教师体态语言表现出一定的“控制性”特点。

1.体态预设

大多数教师在备课时都能结合课程内容确定自己的体态语言基调,并对一些重要的体态预先进行设计或练习,这种准备保证了课堂教学中口授与体态的最佳结合,是一个教师驾驭教学走向成熟的表现。

例如,一位经验丰富的小学语文老师要教《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感情压抑、沉痛的散文,走进课堂时不可能满面春风、笑逐颜开,他肯定会在体态和面部表情上提前做好调整,以便与课文内容相适应。山东省著名特级教师宋君在教这一课时,甚至连服装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她穿了一身洁白的纱裙,表情肃穆地登上讲台,然后打开收录机播放悲伤的音乐……这与课文内容契合无隙的体态语言,恰如其分地渲染出一种悲哀、抑郁的气氛,生动再现了送别总理的情境,“未成曲调先有情”,为成功地讲读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2.调控表情

心情高兴时喜笑颜开,沮丧时垂头丧气,生气时横眉冷对,悲哀时眼中含泪……这些常人的情绪反应,在教师身上有时却要根据教育教学需要有意识地适度加以调控,不能听任感情通过体态随意流泻。

某个学生偶犯错误,冲撞了老师,此时老师即便生气,也不宜当众发作、怒不可遏,而应控制住怒气,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表情,等冷静下来以后再做处理。

(二)选择性

从应用效果这一角度,可以将教师体态语言大致划分为积极体态语言、消极体态语言和无意义体态语言三大类。

所谓积极体态语言,是指能够支持或修饰口头讲授、强化授课效果、提高教学效率,能够独立表达有关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疑点、难点,能激起学习兴趣的体态语言。例如,前面所举宋君老师的体态语言,即属此类。

所谓消极体态语言,是指非但不能强化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还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其学习的体态语言。如,课堂上哈欠连天、无精打采,等等,即属此类。

所谓无意义体态语言,则纯属教师因某一方面原因而形成的一些习惯性动作,如,有的教师在授课中喜欢把手插在口袋里,或双手撑在讲桌上。这类体态语言一般不致干扰讲课,但也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当然,并非所有具备积极效应的体态语言都适合教师的需要,有一千个教师,就有一千种教法,各具特点的教师应各取适宜自己的体态语言才能获得完美的效果。

年长者不宜运用过多的运动性体态,宜确立持重、博识、慈爱的体态语言基调;年轻教师则不宜过于老成,应使自己的形象充满活力、富有朝气。男教师应多一些阳刚之气,女教师宜增添些婉约之美。

但也有一种观点认为,老教师应活泼一些,如,服饰(副体态语言系统)不妨明快鲜亮些,在老成持重中增加活力;青年教师需要在学生心目中确立“权威”形象,因此举止神态、服饰等可深沉、凝重些。女教师不妨多一些洒脱和阳刚,男教师则可多一些细腻和慈爱……

(三)学科性

不同性质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运用各不相同的体态语言,因此,教师的体态语言又具有较突出的学科性。

一般说来,体育、舞蹈等技巧性或艺术性科目,体态语言的使用频率最高。在这类科目的教学中,口头语言有时仅起提示、说明作用,而主要靠教师运用体态语言进行示范,以供学生模仿、学习。这类体态语言已形成固定的模式,有专门的含义,又常被称为“非词汇性语言”。

语文、德育等文科类课程,所使用的体态语言多用来模拟形象、再现情境、演示情节。

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类课程,所使用的体态语言有较突出的说明色彩,以展示原理、说明事物为主,其主要作用是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为学生理解枯燥的知识铺路搭桥。

❾ 态势语在教师教学中的作用有什么

在教师的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为这样的语言。形态可以直接影响孩子们对老师教学的理解。

❿ 教师口语,态势语言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态势语言的基本要求:
①要有目的性。下意识的态势一般没有明确的目的性,比如,有时一种手势、动作的产生,出自下意识,纯粹只是生理上的要求,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不过这种手势、动作还是有用的,它可以帮助演讲者把声音有力、有情、生动地送出去。假如我们把这种态势由不自觉变为自觉,由不够准确、优美变为准确、优美,以加强号召力和鼓动力,可进行加工,使之变成具有目的性的态势。而有意识的态势则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有意识,就是要使一挥手,一摆头,身子或向前倾,或往后仰,都有内在的根据,清楚的用意。
②要确要精炼。所谓确要,就是准确、优美,要由演讲者内在的思想意图决定,要能恰当地传情达意,具有补充或加强话语,帮助听众理解,促使听众接受的作用。所谓精炼,就是要以少胜多。手势动作对于每个人来说,一来库存就不多,变来变去也不会出现什么新花样,要是不间断地、随便的使用,或者多次重复一种手势动作,就可能丧失它的功效。③要自然活活泼。要求自然,就是反对造作,强调活泼,就不要单调呆板。没有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缺乏内在的根据,哪怕有意识去做一种手势,一个动作,目击者也可能认为你节外生枝,造作正如着意表演一样是有害的,而单调、呆板也同机械重复一样,会使人失去兴趣。
④要坚持自己的个性。态势的表现同演讲者的性格气质紧密相连,而且个人的性格气质往往“规定”了他的态势特点。一个开朗、爽直、麻利、说话、办事都十分快速的人,他的表情动作,尤其是手势动作,一般表现为急速、频繁、果断、有力;一个比较内向的人,他的态势表情往往又表现为动作缓慢,手的活动范围较小,而且变化不多。因此。我们在运用态势进行表达、交流的时候,必须保持自己的个性特征,显示自己的风格,切勿一味模仿别的什么大演讲家。

热点内容
教学创新论文 发布:2025-09-15 14:31:43 浏览:118
新班主任古丽君电视剧 发布:2025-09-15 14:15:39 浏览:771
佛太极拳教学 发布:2025-09-15 11:23:27 浏览:712
小学二年级奥数学 发布:2025-09-15 10:26:29 浏览:594
文综地理题 发布:2025-09-15 08:45:41 浏览:3
美女日本老师 发布:2025-09-15 06:42:10 浏览:717
雾霾文言文 发布:2025-09-15 04:23:26 浏览:571
实拍老师扇 发布:2025-09-15 03:38:35 浏览:437
涿州老师招聘 发布:2025-09-14 21:13:55 浏览:347
零五网初二物理同步练习 发布:2025-09-14 20:51:19 浏览: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