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老师 » 老师吃空饷

老师吃空饷

发布时间: 2021-07-18 14:26:32

教师吃空饷怎么处理

显然,“吃空饷”现象的存在,与腐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可以从“吃空饷”常见的几种类型中很明显地看出:一是“权力饷”,就是利用手中所掌握的权力“吃空饷”,不干活白拿钱。二是“人情饷”,即由于“空饷”的资金不是由组织人事部门和单位支付,而财政部门则只管按表拨工资。三是“便宜饷”,即单位主动想办法占财政的便宜。四是“糊涂饷”,即由于一些职能部门沟通不够或不负责任,对干部、人事等实际情况缺乏了解,致使一些人明知故犯,大吃“空饷”。
这种靠在编不在岗、调出不下编、留职不停薪、虚报工资表、冒领养老金、死亡不注销,甚至采取欺骗手段来“吃空饷”的现象,实质上是对国家财政资金的“巧取豪夺”。“吃空饷”不仅侵吞了财政资金,还影响了在职人员的积极性,降低了人事制度的威信,腐蚀了一批领导干部,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教师队伍空饷现象的存在,危害是非常大的,包括:
一是对在职教师不公。只占编制不做事,只领工资不干活,让在职教师工作量增加,心里的怨气增加,攀比心理滋生,长此下去,不利于教师队伍规范健康发展。二是对纳税人不公。学校属于公益性质的全额事业单位,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全部来自财政拨款,也就是说,教师的收入全部来自于纳税人。“吃空饷”是对辛辛苦苦贡献税收的纳税人最大的不公平。三是对公平正义的社会原则不公。公平正义是各级党委政府正在努力维护和构建的社会原则,空饷教师,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都违反了这一原则,如果任由此现象蔓延,将对本就脆弱的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产生巨大冲击。
教师吃空饷现象危害很大,究其根源,则是法纪松弛、社会不公、特权横行,是诚信意识淡薄,钻空子意识全方位渗透到社会肌体中。具体来说,教师队伍产生空饷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管理不规范、不透明、不合理,因此,堵住吃空饷的嘴,规范管理是关键。
第一,对教师流动实行透明管理。现在很多地方都办有收费高的私立学校、贵族学校,这类学校每年都要招聘一些优秀教师,由于工资待遇好,很多教师都会放弃原学校的“档案”去应聘,这也是教师队伍产生空饷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建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建立透明的教师流动制度,对每一名教师实行静态与动态相统一的管理方式。凡是未经组织同意擅自离开单位者,立即上报相关部门并停发工资。
第二,建立规范的学习请假制度。外出学习、生病请假是教师队伍产生空饷现象的又一重要原因。只有建立规范、严密的学习请假制度,防止一些人以外出学习、生病请假的名义在外从事第二职业,避免空饷现象以“合理”形态出现。
第三,实行暗访、交叉检查制度。现在一些地方空饷现象严重与校领导、教育主管部门的包庇、纵容和同流合污分不开,纪检、监察、教育、人事、编制等相关部门应该不定期组织暗访组,交叉对各学校教师在岗情况进行突击检查,发现包庇纵容现象严肃处理。
第四,彻底解决吃空饷问题,关键在真正落实教师待遇。解决这一在全国各地或多或少存在的顽疾,除了加强管理之外,更为关键的是要真正落实好教师待遇,把国家规定的各项待遇按时足量发放,使教师不再为生计奔波,而专注于教学,是解决空饷问题的有效途径。到时,校长和教育局同吃空饷的问题也会不复存在。
第五,加大举报和曝光力度,只有通过多途径、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的堵塞制度漏洞、规范队伍管理,才能将影响极坏的空饷现象从源头上杜绝。
总之,我们的政府要对此现象高度重视起来,在严肃查处永州教师吃空饷事件之外,更艰苦的也更重要的任务是整肃特权阶层、消除社会不公、重建游戏规则、重塑道德诚信。永州吃空饷事件虽然只是一只小小的“麻雀”,它牵涉到了中国社会中方方面面的弊端,不可小视,不宜草草收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消除社会中的不公平,达到政清民和。

Ⅱ 教师吃空响已经拿到手的工资是否要退回

湖南永州不少地方的学校存在教师吃空饷现象。媒体报道,当地一些学校校长放任教师停薪留职,截留工资作学校收入或私吞,教育局默许或参与联合吃空饷。2010年11月,永州零陵区纪委查处的一份吃空饷名单就达109人。有的教师为停薪留职先向学校或校长交1.4万元,外出后每年交1万元,工资照拿。

据报道,这些吃空饷的老师大都以病假方式外出,到广东沿海地区教书,或从事其他职业。尽管不在学校上课,但工资照拿,各项保险国家照样给他们买。如果情况属实,一个问题是,学校为何可以允许这些教师请假外出?

从基本逻辑分析,如果教师紧缺,学校不可能允许其轻易请假外出,即使有也不会出现这么大规模。说得通的理由是,这些学校不缺教师,有足够空间给“超编”教师停薪留职。这就体现了此事的“教育特色”:对教师的实际需求,随着生源数量等发生变化,但教师却不是说流动就能流动的。当生源减少、教师“空闲”,无具体工作可做,吃空饷的情况就极可能发生。

事实上,我国各地中小学生生源数在过去10多年中发生了很大变化。15年间,我国小学减少了38.85万所,在校生减少3123.68万人,而小学教职工减少18.87万人,专任教师减少3.07万人;我国初中减少了1.23万所,在校生增加713.43万人,专任教师增加68.91万人。表面看,教师相对于学生增加了不少,从教育角度分析,我国中小学师生比显著提高。按理,这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好时机,可以顺势改变灌输式教育、推进“小班化”教学。可遗憾的是,很多地区的教育部门和学校,并没有做出这样的选择。

于是,不少地区普遍存在两种情况:一方面,采取撤点并校的方式整合学校,而被撤并的学校的老师工作安置就成问题;另一方面,一些生源规模很小的学校,原有教师工作量锐减。此外,由于城镇教育质量高于乡村,一些学生到城镇读书,导致城市学校人满为患,而乡村学校门可罗雀。对此,有的地方减少了教师编制、解聘教师;而有的地方,教师相对“空闲”,就利用编制吃空饷。前者侵犯教师的权益,并影响教师队伍的长远建设——现在生源减少,教师需求减少,就缩减教师编制,改日生源再增多,增加编制将十分困难;而后者则借保持教师队伍编制稳定为由,乱用纳税人的钱。

教师吃空饷的问题需要解决,但更重要的是,怎样针对生源变化,长远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进行系统的教育教学改革。只有长远规划,才会避免简单缩减教师编制等短视行为——我国幼儿园目前入园难、入园贵,就是当时的短视所致——也才可调动好所有师资力量,为提高办学质量服务。由此才能形成生源动态变化、教师队伍长远建设、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良性循环。

Ⅲ 我想请问教师吃空饷该往哪个部门举报

教育局,县区级以上的教育行政部门,实名举办受理的几率比较大,请假出来超过一定的时间,就可以判定为吃空,最主要是你要有证据证明在你举报这个人请假超过一定时间的情况下,工资还照发不误,这个很关键。

Ⅳ 教师吃空饷6年怎样定罪都有什么后果

“吃空饷”从法律角度说,属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或侵吞公共财物,涉嫌触犯诈骗罪或贪污罪,部门负责人也可能涉嫌渎职罪。

Ⅳ 学校老师吃空饷,常年不上班,有人管吗

应该负管理失职的责任。&uot;吃空饷&uot;是指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在职人员违规工资、津贴、补贴等待遇或由单位违规缴纳社会保险费,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及失踪、死亡(宣告死亡)人员家属、遗属或他人直接或间接从单位、财政或社保经办机构违规工资、津贴、补贴、补助费、离退休费、退职生活费或养老金等待遇。&uot;吃空饷&uot;起源于中国明朝,指从军队中冒领&uot;饷银&uot;的行为。&uot;吃空饷&uot;从军队冒领&uot;饷银&uot;延伸到了和事业单位了。而治理&uot;吃空饷&uot;与&uot;吃空饷&uot;之间的斗争更是有了很长的历史,如《明史·袁崇焕传》所说:&uot;文龙一匹夫,不法至此,以海外易为乱也。其众合老稚四万七千,妄称十万,且民多,兵不能二万,妄设将领千。&uot;也就是说,士兵只有四万七,却报十万,多吃了一倍的空饷。比如一些官宦子弟在某单位有职位,但是从来没去上过班,工资照领。另外如一些单位领导,把只有30人的单位的工资总量上报为35人的,多出来的5人的工资就是空饷。年&uot;吃空饷&uot;的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截至9月25日,全国共清理清退 &uot;吃空饷&uot;人数为人。全国应清理清退公务用车辆,实际清理清退辆,占95.5%。年12月12日,常务会议决定集中治理机关事业单位&uot;吃空饷&uot;问题,堵上蚕食财政资金的黑洞。年12月19日,召开全国机关事业单位&uot;吃空饷&uot;问题集中治理工作电视会议。原因危害吃空饷&uot;现象却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少数官员为一己私利违背党性原则,不择手段损公肥私。二是对财政供养人员管理缺位,对一些违纪违规现象熟视无睹。三是职能部门监督不力,把关不严,为所欲为。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对&uot;吃空饷&uot;者处罚不力,人事监管制度不完善,责任追究制度缺乏足够的惩戒力和威慑力[3]。财政供养人员编制是刚性约束,&uot;吃空饷&uot;则是对公共财政资金的蓄意贪占,众深恶痛绝[4]。一方面,&uot;吃空饷&uot;就是不劳而获,只要挂个名不用做事就拿钱,这样的好事谁不愿意得?另一方面,对&uot;吃空饷&uot;的治理不到位,在执行政策制度的时候,没有执行到位,在处理&uot;吃空饷&uot;干部时,流于形式,违法成本过低,甚至成本为零[5]。探因:滥权养大&uot;财政毒瘤&uot;&uot;吃空饷&uot;现象频现,已成为侵蚀财政资金的&uot;黑洞&uot;。年河南省治理&uot;吃空饷&uot;,清理出2.2万人,查纠违纪吃空饷违规资金1.19亿元。河北省年加大&uot;吃空饷&uot;资金追缴力度,年7月底,共追缴回资金上亿元,占应追缴额的55.12%。&uot;倍增&uot;的数字背后,是谁让&uot;吃空饷&uot;者有机可乘,让这颗&uot;财政毒瘤&uot;越长越大。有'吃空饷'者,就有'发空饷'者。一个单位的编制人数、出勤状况、工资发放情况都有账可查,人事部门、财务部门还是单位相关领导,难道不知情?&uot;吃空饷&uot;问题频出的背后是&uot;权力包养&uot;在作祟。权力监管失范、查处不力、违规成本过低是主要原因。从以往情况看,对&uot;吃空饷&uot;行为查处重视不够,处理也往往是&uot;高高举起,轻轻放下&uot;,一些所谓严厉惩处不过是党内处分、收缴所得等,这种&uot;保护性&uot;问责难以起到震慑&uot;后来者&uot;的作用,容易导致&uot;屡禁不止、屡治屡冒&uot;。允许停薪留职催生吃空饷中国曾经一度允许官员停薪留职,可以下海经商,并保留几年的工资待遇,之后再跟他脱钩。从这开始,就出现了&uot;吃空饷&uot;现象。一些上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往往喜欢从下级借调工作人员,工资福利仍然由原单位发放,这在客观上为'吃空饷'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中国县乡两级对领导干部的年龄要求过于呆板,往往领导干部刚过50岁就要从第一线退下来,退到二线实际等于可以不上班了,但所有工资福利仍然按照在职对待。这也给'吃空饷'留下了余地。为什么&uot;吃空饷&uot;现象会在全国普遍存在?主要原因是人事管理制度不健全,编制不透明,对人事和财务状况的监管不力。从众的角度看,对于那些光拿钱不做事的干部自然是气愤万分,而对于的形象则更是损害极大;从干部的角度看,吃空饷的干部会让其他正常上班工作的干部心中不平衡,从而工作效率、积极性等都会大幅度降低;从的层面看,这不仅仅会让国家的钱白白流失,更是作风建设的大漏洞。 表现形式从一些地方开展清理和纪检部门调研掌握的情况看,&uot;吃空饷&uot;者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一、不上班,仍足额工资;二、有的未经组织人事部门批准,擅自经商办企业或在企业,一人双份工资;三、有的已亡故多年,仍由家属继续工资或离退休费和补助;四、有的不符合条件,仍继续遗属困难补助;五、有的单位对在编职工经商或亡故后,故意隐瞒不报,仍向财政部门工资及办公经费归单位所有;六、有的受到党政纪处分或司法处理后,工资待遇并没及时进行相应调整;七、有的已调整工作单位,但由于原单位工资金额相对较高,故工资关系不转;八、有的用少量工资聘用其他人顶岗,而自己从事其他工作获取双份报酬;九、一些人根本没有编制、人事关系和档案,却领着全额财政工资;十、有的人不上班、自愿申请停发工资或已被单位报经财政部门停发工资,但仍占用单位编制。存在形式、原因1、这主要是在能够向上级要求拨付工资的单位中出现。比如教师。有的教师,想去做生意,又不想丢掉教师的饭碗,于是给单位的领导许以好处。单位的领导便默许他离岗,上级发的工资照常来到单位。教师本人照样领工资,只是不上班。在上级来检查时,单位领导给想方设法瞒哄。吃空饷2、还以教师为例,有的教师不干了,单位的领导照常隐藏教师信息,编个空岗,向上级报领工资。3、有的单位人满为患,没有多少活干,可是,又不能把这些人,清除出去,只好照常发着工资。这种情况,多数是领导家属和子女。4、本来不存在这个人,有的是死了,有的根本就没有这人,有的是不到年龄就用空名额参加工作,但是,在领工资的时候,还是会出现有人领工资, 这也是吃空饷。&uot;吃空饷&uot;的七种表现形式1.&uot;旷工饷&uot;:一些人无正当理由,旷工。前不久曝光的山西省侯马国土局职工卢建平,&uot;从未上过一天班,却以干部身份领了9年工资&uot;。2.&uot;病假饷&uot;:病事假或超假不归。在浙江永康公布的&uot;吃空饷&uot;名单中,涉及此类的人数最多,共69人,其中有57人至今仍领着工资。3.&uot;多头饷&uot;:未经组织人事部门批准,擅自经商办企业或在企业,一人双份工资。年,湖南省永州查出多个地区教师在编不在职,拿着财政薪水,却在从事第二职业,人数达数百名之多。4.&uot;违纪违法犯罪人员饷&uot;:一些受党政纪处理的人没有相应地降低其工资,或受到司法处理的人仍原工资。年4月,山东省沂南县检察院针对当地发生的数起国家工作人员&uot;带薪坐牢&uot;现象开展专项调查,发现近三年办理的职务犯罪案件已判刑61件61人,有32人的工资没有变动。5.&uot;冒名饷&uot;:一些本不属于财政供养的人员,冒用他人名义财政工资。在这一类中,&uot;官二代&uot;居多。年,重庆万州区前任区长的&uot;80后&uot;女儿李某,在万州驻京联络处常年不上班却照拿工资。6.&uot;死人饷&uot;:主要表现为在职离退休死亡仍领工资或多领遗属补助。年,安徽省砀山县清理出在职离退休死亡98人,遗属补助人员死亡88人,占&uot;吃空饷&uot;人员的36.8%。7.&uot;编制饷&uot;:主要变现为在职人员不在岗、不领工资,但仍占用单位编制的。法律解读最高、最高检察院于年7月8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为准确理解和适用该解释。《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总结了司法实践中遇到的各种新类型受贿刑事案件中的主要法律适用问题,并提出了具体处理意见。最高 最高检察院关于印发《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法发〔〕22】第六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要求或者接受请托人以给特定关系人安排工作为名,使特定关系人不实际工作却获取所谓薪酬的,以受贿论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安排亲属到某些单位工作,不实际到岗却薪酬。这造成很坏的社会影响。司法机关将这类行为列入惩治范围,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司法实践中对某些似是而非的&uot;吃空饷&uot;行为,仍然需要根据事实和证据认真区分、鉴别,以免错误适用法律规定。关于特定关系人&uot;挂名&uot;薪酬问题最高刘为波认为国家工作人员要求或者接受他人给特定关系人安排工作的情况较为复杂,且与直接接受财物有区别,能否定为受贿,应区分情况分别定性处理:(1)如果特定关系人是&uot;挂名&uot;薪酬的,应当认定国家工作人员受贿。受贿数额为特定关系人实际的薪酬数额。(2)如果特定关系人虽然参与工作但的薪酬明显高于该职位正常薪酬水平的,应当认定国家工作人员受贿。受贿数额为特定关系人实际的薪酬与正常薪酬的差额。(3)如果特定关系人是正常工作和薪酬的,对国家工作人员要求或者同意受益人给特定关系人安排工作的行为一般不宜认定为受贿。

热点内容
文综地理题 发布:2025-09-15 08:45:41 浏览:3
美女日本老师 发布:2025-09-15 06:42:10 浏览:717
雾霾文言文 发布:2025-09-15 04:23:26 浏览:571
实拍老师扇 发布:2025-09-15 03:38:35 浏览:437
涿州老师招聘 发布:2025-09-14 21:13:55 浏览:347
零五网初二物理同步练习 发布:2025-09-14 20:51:19 浏览:678
胃病多久好 发布:2025-09-14 18:27:57 浏览:635
教师专业化成长 发布:2025-09-14 16:39:40 浏览:484
八年上册数学 发布:2025-09-14 16:04:25 浏览:358
标杆教育 发布:2025-09-14 15:51:08 浏览: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