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内涵
⑴ 有没有比较有内涵的教师节祝福语
从前,是您走到我面前,为我解答疑难问题。如今,请让我走到您面前,为您掸去身上的粉笔灰。在教师节来临时之际,让我真诚的祝福您:老师,节日快乐。
此时此刻,歌声与微笑不能忘记所有辛勤耕耘、泼洒青春的园丁;此情此景,鲜花与掌声必须记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老师,此言此语,祝教师节快乐!
春天你播下一粒种子,秋天你收获一片金黄。白发已上额头,鱼尾纹深深如老牛犁出的田沟。你的笑容在桃李满园时绽放。今天我送您祝福:祝教师节快乐!
春天,他带给我们绿意;夏天,他带给我们凉意;秋天,他带给我们称心如意;冬天,他带给我们诗情画意。在教师节里,给老师传去我们的谢意!
⑵ 通过什么方式,可以丰富教师节的文化内涵
丰富教师节的文化内涵,这两年可以说是势在必行了,因为现在教师节似乎单纯的变成了两种表达的方式,一种就是学生给老师送礼物,另外一种就是在课堂上大喊老师教师节快乐。或者出一期黑板报,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其他的方法。
真正想丰富教师节的文化内涵,不是更多地引入一些历史典故,而是融入一些现代精神,当人们更多地了解现实中老师的工作方式以及状态,让人们知道这个行业真正不容易的地方,而不是一直说老师确实不容易啊,但是你得让人知道为什么不容易吧,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能够让人更好地理解教师这个行业客观公正的对他作出评价。
⑶ 教师节意义是什么
中国自古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师者传道受业解惑,在人生的道路中,除了父母,最重要的莫过老师,以及个别知交好友。而有的老师跟学生,时间久了也成了知己,或者亦师亦友的存在。我们总在说教师节,也在祝福老师,其实对于教师节这样一个节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我想很多的人都没去想过。
从上往下的说法,是要表彰先进,敦促教学,改善风气,鼓舞师心。然而老师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这是一个职业色彩很浓的节日,也就注定了无法抛开职业的的影响,或者说工作的干扰。人们对老师有各种赞誉,然而赞誉的同时,也彰显了责任。
其实真正的祝愿,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关心和尊重。这不是形式上的关心和尊重,而是当一种社会文明发展到某一程度,社会成员发自内心的常态的认可和理解。我们都相信精神的力量,相信心灵的诉求。
(3)教师节内涵扩展阅读
教师管学生的注意事项:
让学生能动地参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保证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条理性和教学的节奏感,可以有效地减少课堂行为问题,虽然这听起来有点陈词滥调。
学生不遵守纪律的行为大多都是对乏味、枯燥的教学的反应,所以,快节奏的教学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⑷ 教师节来历
1931年,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在南京中央大学集会,发表要求“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和增进教师修养”的宣言,并议定6月6日为 教师节,也称双六节。不久,国民党政府先是同意6月6日为教师节,后又将教师节改为8月27日(农历孔子生日)。
建国后,中央人民政府曾恢复6月6日为教师节, 教育部通告各地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组织庆祝活动。1951年全国教育工会成立,教育工作者被确认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1951年4月19 日,教育部长和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发表书面谈话,宣布“五一国际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但由于这一天缺少教师的特点,执行的结果并不理想。特别是 1957年以后,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教师不受重视,教师节实际上已不再存在。
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动员全社会尊重教师,提高教师的地位,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形成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推动教育事 业的发展,根据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特别是各地教师的多次提议,以及各地开展尊师活动的经验,国务院于1985年1月11日,向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关于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的议案。同年1月21日举行的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同意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决定9月 10日为教师节。
⑸ 教师节有什么含义
教师复节,旨在肯定教师为制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多次以不同的日期作为过教师节。直至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才真正确定了1985年9月10日为中国第一个教师节。
建立教师节,标志着教师在中国受到全社会的尊敬。这是因为教师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的未来。每年的教师节,中国各地的教师都以不同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
(5)教师节内涵扩展阅读:
衍生文化
中国第一套“教师节”邮票,即发行于1947年8月27日,这套邮票共4枚,图案内容为孔子像、孔子讲学的杏坛、孔子墓、孔府中大成殿。
1986年9月10日,原邮电部发行一套“教师节”纪念邮票,全套1枚,面额8分。张磊设计。影写版。齿孔11度,背面刷胶。邮局全张枚数56。
票幅规格40毫米乘27毫米,发行量5990.69万枚,图案由黑板、讲台和献给老师的鲜花组成。票名、铭记和面值等文字设计在黑板的左上角,采用黄色与白色。
⑹ 教师节的来历
教师节,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多次以不同的日期作为过教师节。直至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才真正确定了1985年9月10日为中国第一个教师节。
为教师节定在什么日子最合适,政协委员方明征求过谢冰心、叶圣陶等民进老前辈的意见。冰心建议定在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叶圣陶建议定在每年秋季学生入学的日子,让学生在新学年的开始就记住教师的辛勤和光荣。
最终1984年12月的“关于建立‘教师节’的报告”中建议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因为在新学年开始,新生一入学,即开展尊师活动。
从2004年开始,时任全国政协委员的人文学者李汉秋以提案的方式,多次呼吁以孔子诞辰作为教师节。他认为,重新设定的节日是由现代人自己择日的,就应当考虑这日子是否有历史文化内涵、如何接续历史传统。
教师节应当是很有文化内涵的节日,应该延续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以孔子诞辰作为中华教师节是非常合适的。经权威部门研究测算,孔子诞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阳历),这个日子也恰当其时:新学年开始时的繁忙已经过去,可以有时间筹办教师节和国庆节
⑺ 教师节定在9月10日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么
教师节简介: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我国的教师节。
其实早在1932年,民国政府曾规定6月6日为教师节,解放后废除了6月6日的教师节,改用“五一国际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但教师没有单独活动,没有特点。而将教师节定在9月10日是考虑到全国大、中、小学新学年开始,学校要有新的气象。新生入学伊始,即开始尊师重教,可以给“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创造良好的气氛。1985年9月10日,是中国恢复建立第一个教师节,而从此以年,老师便有了自己的节日。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五条规定:二七纪念日、五卅纪念日、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教师节、护士节、记者节、植树节等其他节日、纪念日,均不放假。
教师节的由来:
教师节,是我国仅有的包括护士节、记者节在内的三个行业性节日。自1931年以来,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共有过4种不同日期和性质的教师节。
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师节是1931年。当时,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在南京中央大学集会,发表要求“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和增进教师修养”的宣言,并议定6月6日为教师节,也称双六节。不久,国民党政府先是同意6月6日为教师节,鉴于“六·六”教师节是教师自发组织设立的,后又将教师节改为8月27日(孔子生日),并颁发了《教师节纪念暂行办法》,可当时并未能在全国推行。建国后,中央人民政府曾恢复6月6日为教师节,教育部通告各地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组织庆祝活动。1951年全国教育工会成立,教育工作者被确认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1951年4月19日,教育部长和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发表书面谈话,宣布“五一国际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但由于这一天缺少教师的特点,执行的结果并不理想。特别是1957年以后,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教师不受重视,教师节实际上已不再存在。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那天早上一起床就忽然想到老师应该有自己的节日。"教师节的最早创意人、中科院院士王梓坤教授这样说。
1984年12月9日,王教授当天就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北京晚报》。第二天,《北京晚报》就刊出文章《王梓坤校长建议开展尊师重教月活动》,引起了读者强烈反响。12月15日,北师大钟敬文、启功、王梓坤、陶大镛、朱智贤、黄济、赵擎寰联名,正式提议设立教师节。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
为了发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提高教师地位,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确定,每年9月10日为中国教师节。在第一个教师节,当时的国家主席李先念向全国教师发出慰问信祝贺节日,首都召开万人庆祝大会,教师节期间20个省市共表彰11871个省级优秀教师集体和个人。
其实早在1932年,国民党政府曾规定6月6日为教师节,解放后废除了6月6日的教师节,改用"五一国际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但教师没有单独活动,没有特点。而将教师节定在9月10日是考虑到全国大、中、小学新学年开始,学校要有新的气象。新生入学伊始,即开始尊师重教,可以给"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创造良好的气氛。1985年9月10日,是中国恢复建立第一个教师节,而从此以年,老师便有了自己的节日。
建立教师节,标志着教师在我国受到全社会的尊敬。这是因为教师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国家的未来。教师的工作同每个家庭、每个儿童、少年、青年息息相关。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教师起着巨大的作用。教师是铸造人类文明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人类文明发展的连续性,有赖于一代又一代的教师的劳动。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教师辛勤的、有效的劳动,那么,这个社会、国家和民族的文明进程就会遭受损失。所以,一部文明史,离开教师,是不可想象的。
此后,每年的教师节,全国各地的教师都以不同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通过评选和奖励,介绍经验,帮助解决工资、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改善教学条件等,大大提高了广大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积极性。
从前,大概是孔子那个时代吧,就有教师节。最初的时候,每个老师门下都有若干的弟子,这些弟子每年总会相约在师傅的生日那天举行一个简朴而庄重的仪式,用虔敬的心态向师长送去敬仰和祝福。后来,学生也有了学生,这件事变得有些混乱了,因为师傅变得越来越多,学生越做越累,他们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如何在师傅生日这天向师傅表达虔敬态度的礼节和技巧,这件事甚至占用了学生研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时间,最后,礼仪本身索性理直气壮地变成了一门学问,人们对师傅表达虔敬的做法愈发的合理合法合乎逻辑。毫无疑问,礼仪是空前繁冗和无趣的,当它成为一门学科之后,斥责其繁冗无趣的人们会被冠以无知的评价,于是人们不再怀疑这门学科存在的价值,于是,生活在继续。
尊师重道的风气迅速在中原弥散,每个老师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不可取代的节日。而每一个老师也会在无数个属于自己师傅的节日里虔敬、忠实、隆重其事地向老师表达祝福和感恩。后来,事情发生了一些变化,人们发现,那些学界的泰斗级和大牛级的人物总会受到最多的朝拜和感恩,因为他们的弟子遍及国家的各个角落,甚至包括隐居山林的高人。泰山级的人物在尊师拜师的礼仪文化之下迅速红遍江湖、书院、田间以及市井。再后来,人们惊奇的发现,大家在某一天焚香跪拜的居然是同一个人。原来,这个人已将天下读书人尽收于门下,事实上,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他却在一夜之间成了天下人的师傅,成了伟人,圣人,甚至神人。所谓的教师节,大概就在这个时间点上固定在了某一天。
我国教师节的演变:
"6.6"教师节。
1931年5月,教育家、南京中央大学教授爽秋、程其保等发起,拟定每年6月6日为教师节。
"8.27"教师节。
1939年,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决定以中国教育家孔子的诞辰8月27日为教师节。
"5.1"教师节。
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商定,将教师节与"五一"国际劳动节合并一起。
"9.10"教师节。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九次会议正式通过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并决定9月10日为我国的教师节。
⑻ 教师节的由来是什么
为教师节定在什么来日子最合源适,政协委员方明征求过谢冰心、叶圣陶等民进老前辈的意见。冰心建议定在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叶圣陶建议定在每年秋季学生入学的日子,让学生在新学年的开始就记住教师的辛勤和光荣。
最终1984年12月的“关于建立‘教师节’的报告”中建议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因为在新学年开始,新生一入学,即开展尊师活动。
从2004年开始,时任全国政协委员的人文学者李汉秋以提案的方式,多次呼吁以孔子诞辰作为教师节。他认为,重新设定的节日是由现代人自己择日的,就应当考虑这日子是否有历史文化内涵、如何接续历史传统。
教师节应当是很有文化内涵的节日,应该延续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以孔子诞辰作为中华教师节是非常合适的。经权威部门研究测算,孔子诞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阳历),这个日子也恰当其时:新学年开始时的繁忙已经过去,可以有时间筹办教师节和国庆节
⑼ 有内涵的教师节礼物
教师节邮票
1986年9月10日,为宣传教师节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原邮电部发行一套“教师节”纪念邮票,全套1枚,面额8分。张磊设计。影写版。齿孔11度,背面刷胶。邮局全张枚数56。北京邮票厂印刷。票幅规格40毫米乘27毫米。发行量5990.69万枚。
《教师节》纪念邮票 1986年9月10日
图案由黑板、讲台和献给老师的鲜花组成,既概括地表现出了教师特殊的工作环境,也表达了全国人民对教师的尊敬和学生对教师的热爱之情。黑板上显出几道淡淡的白色粉笔痕迹,仿佛刚刚檫完黑板,老师马上就要开始讲授新的一课,突出表现了教师辛勤劳动的精神风貌。票名、铭记和面值等文字设计在黑板的左上角,而且采用黄色与白色,既像老师自然书写在黑板上的文字,增强了黑板的实体感,又和画面下部的白色粉墙和黄色讲台相呼应,具有一种和谐美。讲台上放了一束鲜花,献给人民教师,构思新颖,洋溢了节日气氛。
网络有图片,可以自己动手画,纪念意义,当面说给老师听。另外,你的字漂亮不?毛笔字 写副对联 。
⑽ 教师节的意义是什么
1 9 4 9 年8 月中旬,曾联松将设计好的五星红旗图案稿寄给了全国政协筹备会。 9月2 7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元、国歌、国旗的决议... 国庆就是建国的日子.. 教师节就是:自1985年1月21日举行的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将9月10日确定为教师节[1]至今,“教师节”在中国实施已逾20年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与其他同行一样,为能够享有社会和人民所赋予我们的这种崇高荣誉而感到骄傲,为能够从那些来自学生的贺卡和鲜花中享受到“感谢”和“爱”而感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但是,我个人认为,在中国恢复正常教育20多年以后的今天,伴随着中国各种情势的变化和发展,我们必须对“教师节”的含义加以重新审视。 众所周知,自1957年“反右运动”以后,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想的影响下,教师的地位以及教育的事业蒙遭了严重的摧残。正是为了矫正上述情势,为了重新动员全社会尊重教师并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同时也是为了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以及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和人民才重新确定了“教师节”。但是,从当下的情势来看,尊重知识的问题已然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象征“知识”的学位甚至演化成了稀缺资源,因而作为一项职业,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据此我们需要追问的是,在当下教师这项职业已经达致了等同于或高于其他职业的地位的情势中,在当下各种学术腐败现象充斥教育领域的情势中,教师这项职业是否还“当然”具有比任何其他职业更优越的道德地位呢?或者说,教师是否还能够仅依凭其教师“身份”就“当然”享受来自于学生的“感谢”和来自于社会的“尊重”呢? 我认为,作为教师这项职业之内容的“教书育人”,与任何职业的工作一样,并不具有比任何其他职业的工作更高的道德性,因而任何教师都不能够当然地享受来自于学生的“感谢”和来自于社会的“尊重”。因为我们知道,“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分,一如为顾客提供服务是各种服务员的本分一般。因此,教师是否应当享受来自于学生的“感谢”和来自于社会的“尊重”,完全取决于每个具体的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是否能够令学生和社会感到满意,完全取决于每个具体的教师是否担当了教师应当担当的“师表”作用。显而易见,这种认识要求每个具体的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育工作是否应当得到学生和社会的尊重和感谢进行反思和检讨。 就“教师节”的认识而言,上述所论在根本上意味着,从现在开始,每一年的“教师节”,不应当仅仅是教师获得“感谢”和“鲜花”的节日了,而且也应当是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育工作进行最严肃的反思和检讨的一个时刻;换言之,“教师节”既是人民和社会赋予教师的一项崇高荣誉,也应当是人民和社会为教师反思和检讨自己的教育工作所订立的一个时刻和确立的一项判准。正是经由这一对“教师节”的认识转变,真正地在教师中确立起一种与其他职业相同的职业道德。 最后,让我们——作为教师职业中的一员——从现在开始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教师节”的存在,不仅会因为我们出色的教育工作而使我们得到鲜花和掌声,而且也同样会因为我们的失职和错误而使我们背上耻辱的名声 呵呵...我抄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