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芳老师
A. 一个智力题
这个世界上的确有无迹可寻的问题,但是我不相信是这一道。12个船员是什么规模,15个乘客又说明什么,100吨的货位应该由怎样的船长来载?
即使简单的一个问题,有一艘船,船长多大?那么我们也是可以大概猜出年龄段的啊,最起码不可能是1周岁。
换个角度,这个世界上,真的有那么多准确答案么?其实学者都应该了解,在所有答案中,区域 范围的还是占多数。
既然有了问题,又凭什么不找出答案来?难道就是因为无法找到准确的答案么?
对于那个老师的观点,我一直不敢苟同。
B. 大家觉得金宝贝、亲亲袋鼠、美吉姆,,,,这三间早教机构有什么区别
最主要的是教学理念不同,其实早教除了早教班,还有在线早教。现在蛮多父母选择在线家庭早教。例如很多父母在用的公众号 早教学堂,有全套的家庭早教课程,帮助宝宝在家上早教。这是我娃以前的早教经验方法。
C. 廊坊实验中学朱晓芳老师去什么地方了
你是那个星球来的?
D. 朱晓芳老师是怎样的老师
由于出色的表现和突出的业绩,2006年朱晓芳被景德镇市教育局聘为"小学语文骨干教师",
2009年被评为"小学语文特高级教师",
E. 14年心理学考研,主科研,打算以后出国深造
我正好是华师心理学院的。。。
云南师大貌似不怎么出名吧,华师还不错。。如果你要考的话建议考华师的。。。
我们学校非师范专业的本科生大约三分之一会出国,研究生出国的我不知道,估计也不少,这两年据说又和国外的一个学校联合干嘛来着(忘了,反正类似于交流,增强学生的交流),可能又会增多出国的机会、、、不过华师应该不会偏哲学,武大的心理系是在哲学院下面,你也可以考虑武大,但是武大的心理名气不是很大。研究生还是比较看重学院排名的。。
所以还是建议考华师,名气比你说的几个学校好一些,如果你想听哲学方面的课可以自己到武大去,华师的心理学院在实验方面的硬件设施比较好,很看重科研,在这方面投入还挺多的
佐斌是大人物啊(可能比较难,最近好像又当官了)。。。他不是专门研究青少年的下面是他最近几年的文章
1、西方社区心理学的发展与述评,《心理学动态》,2001(1)。
2、“双面伊人”:资讯科技对青少年心理与行为的影响,《青年研究学报》(香港),2001(2)。
3、影响城市家庭生活质量的关系率和角色率,《青年研究学报》,(香港),2002(1)。
4、国外社区教育的未来模式(王芳、佐斌),《教育探索》,2002(7)。
5、论学校德育的社区导向,《江西教育科研》,2002(1)。
6、中国人的关系取向:概念及测量,《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2002(1)。
7、城市小学儿童对农民形象的评价研究(佐斌、肖玉兰),《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3)。
8、初中生学业成绩、自我效能与学习动机的关系,《应用心理学》,2002(4)。
9、城市儿童对中国人的印象评价(佐斌、陈晶、周少慧),《中国临床心理学》,2003(3)。
10、群际行为理论介评(陈晶、佐斌),心理学探新,2004(2)。
11、青少年的中国人形象及其信息来源(陈晶、佐斌),心理科学,2004(5)。
12、人格、文化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整合模型述评(邹琼、佐斌),《心理科学进展》,2004(6)。
13、儿童对国家的理解:内涵及其发展(贾艳杰、佐斌).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 2005年第4期。
14、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研究(邹琼,佐斌),《当代青年研究》,2005年第 3 期,29-32。
15、刻板印象的定义及其测量方法述评(孙利、佐斌),《社会心理研究》2005年第1 期。
16、情景与互动:人际互倚及其模式(赵菊,佐斌),《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第5期
17、人际互倚理论的发展(赵菊、佐斌),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
18、从文献计量看美国社会心理学的新进展(王娟、佐斌),《心理学探新》2005年第4期。
19、自我增强偏差及其文化差异(佐斌 张阳阳),《心理科学》2006年第1期。
20、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理论假设及研究(佐斌 张阳阳等),《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第1期。
21、自尊的恐惧管理理论及其研究(张阳阳 佐斌),《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第2期。
22、西方男性性别角色冲突研究进展(甘琳琳 佐斌),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
23、社会认同理论及其发展(张莹瑞 佐斌),《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第3期
24、性别刻板印象维护的心理机制(刘喧 佐斌), 《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第3期
25、基于IAT和SEB的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研究(佐斌 刘喧),《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第4期
26、遗传和环境对婚姻的影响(张陆 佐斌),《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第5期
27、亲社会行为的动机理论(甘琳琳 佐斌),《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年第12期
28、润物细无声----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宣传教育片(佐斌(总撰稿)),“教育部师范司”,中国教育电视台2006/10月播
29、普遍性.满意度.公平感----湖北省上学难现状调查报告(马敏 佐斌), “湖北省教育厅”2006年5月
30、湖北省农村文化现状调查报告(佐斌), “财政部教科文司”2006年4月
31、学习目标和人际关系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佐斌 张陆),《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 年第1期
32、自我实现的幸福----心里幸福感研究述评(张陆 佐斌), 《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第1期.
33、温芳芳,佐斌,. 评价单一态度对象的内隐社会认知测验方法[J]. 心理科学进展,2007,(5).
34、佐斌,温芳芳,朱晓芳,. 大学生对年轻人和老年人的年龄刻板印象[J]. 应用心理学,2007,(3).
35、张媛,佐斌,. 支持还是反对?----人们对扶弱行动的态度[J]. 学习与实践,2008,(2).
36、陈晶,佐斌,. 群际行为理论介评[J]. 心理学探新,2005,(2)
37、严义娟,佐斌,. 外群体偏爱研究进展[J]. 心理科学,2008,(3).
38、李春玲,佐斌,. 内隐自我中心的概念、机制及研究方法[J]. 知识经济,2008,(7).
39、佐斌,赵菊,. 积极情绪对群际关系认知的影响[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3).
40、赵菊,佐斌,. 情境事件、关系取向与人际关系满意感的关系[J]. 心理学探新,2008,(3).
41、张莹瑞,佐斌,. 幽默的心理学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4).
42、佐斌,刘峰,. 人际关系的转型及多元走向[J]. 政工研究动态,2008,(19).
43、温芳芳,佐斌,. 熟悉性对刻板印象的影响[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5).
44、佐斌,高倩,. 熟悉性和相似性对人际吸引的影响[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6).
45、辛巴,佐斌,魏谨,. 加蓬各族群对行政晋升的社会表征[J]. 西亚非洲,2009,(3).
46、兰玉娟,佐斌,. 去个性化效应的社会认同模型[J]. 心理科学进展,2009,(2).
47、高倩,佐斌,. 主我分享:人际吸引研究的新发展[J]. 心理科学,2009,(2).
48、佐斌,陈晶,.青少年的中国人形象及其信息来源[J].心理科学,2004(5)
49、叶娜,佐斌,张陆,. 大学生网络游戏动机与成瘾的关系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4).
50、佐斌,张陆,叶娜,. 内隐态度之“内隐”的涵义[J]. 心理学探新,2009,(2).
51、佐斌,高倩,. 人际吸引研究的特质论与情境论[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52、辛巴,佐斌,. 青少年穿刺和纹身对其社会认同的影响[J]. 当代青年研究,2009,(1).
53、佐斌,魏谨,. 因为喜所以爱----态度确定性中的情感确定[J]. 心理研究,2009,(3).
54、黎情,佐斌,胡聚平,. 群体交叉分类效应的代数模型及其潜在加工过程[J]. 心理科学进展,2009,(4).
55、张艺,佐斌,张于,马俊华,. 亲密关系认知中的积极偏向[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3).
56、张陆,佐斌,叶娜,. IAT的属性类别标签效应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4).
57、佐斌,温芳芳,. 大学生职业选择与内隐职业声望偏好[J]. 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3).
58、魏谨,佐斌,温芳芳,杨晓,. 暴力网络游戏与青少年攻击内隐联结的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2009,(6).
59、严洁晶,佐斌,. 人际公民行为及其前因和结果变量的研究与评价[J]. 管理评论,2010,(5).
60、刘峰,佐斌,. 激活性别刻板印象对源检测判断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0/03
61、刘峰,佐斌,. 群际情绪理论及其研究[J]. 心理科学进展.2010,(6).
62、甘泉, 佐斌,孙山,.不幸福感的概念和模型[J]. 心理科学进展, 2010,(7)
然后还有郭永玉(研究的是人格方面,也算社会,他是副院长),也是大牛人物、、
马红宇(副院长,方向是测量,有点偏管理。。。),大牛人物不用说,很好去公司就业
然后是李晔老师,管理和社会方面。还有其他的就不一一介绍了
我是本科生,不准备考研,暂时搞不清楚具体读研的方向。。。。。但是发现好像社会与管理是一体的。你权衡一下吧,我觉得郭永玉老师和佐斌老师都是很出名的,比较符合你说的方向。但是跨专业考研是有难度的,得比较出色才行。、、、
祝你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