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老师 » 高岩老师

高岩老师

发布时间: 2021-07-19 03:03:17

❶ 李可染的生平介绍

室名师牛堂,江苏徐州人。原名李永顺,曾用别号三企。自幼习画,先入上海美专师范科,杭州西湖国立艺专研究生班,师事法国名画家克罗多学习油画,深受潘天寿、林风眠影响,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学画,曾在多所艺术院校任教。解放后,任中央美院教授、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擅山水、重写生,并将西画中的明暗处理方法引入中国画,将西画技法和谐地融化在深厚的传统笔墨和造型意象之中,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生于江苏徐州,13岁从师乡贤钱食芝学习传统山水画,16岁入上海私立美专学习。1929年以优异的成绩入杭州(国际)西湖艺术院,破格录取为研究生,师从林凤眠等教授,研习西画。1943年应聘为重庆国立艺专讲师,从事中国画教学、创作和工作。1946年应徐悲鸿之聘为国立北平艺专中国画教授,同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潜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究与创作。 新中国成立后、他进一步致力于中国画艺术的革新。将"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大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为座右铭,使古老的山水画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可染先生的山水深厚凝重,博大沉雄,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促进了民族传统绘画的嬗变与升华。 可染先生自成体系的教育思想,出现了活跃于画坛的"李可染学派"。它不仅是画坛辛勤耕耘70余年的一代宗师,而且在艺术观念的开拓上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既影响早已越出美术界,受到各方面的高度评价。 1989年12月5日卒于北京寓所,享年82岁。

斋名堂号
[编辑本段]

李可染先生一生中用过6个斋号,分别是有君堂、十师斋、师牛堂、识缺斋、天海楼、墨天阁。其中有君堂、师牛堂、识缺斋、天海楼见有钤印,十师斋与墨天阁不见钤印。有君堂、师牛堂、识缺斋、天海楼有堂匾。

“有君堂”斋号起用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现存作品中,最早见1943年所作《执扇仕女》钤“有君堂”朱文印。1945年《放鹤亭》钤“有君堂”白文印,1947年《醉翁图》钤“有君堂”朱文印,1948年《午困图》钤“有君堂”白文印,1954年《无锡惠山天下第二泉》钤“有君堂”朱文印(这在其50年代写生作品中是极罕见的例外)。最早署款“有君堂”的作品是1943年的《布袋和尚》。差不多与此同时的《荷净纳凉》,以及1946年的《蕉林鸣琴》《浔阳琵琶》《宋人诗意》《暮归》等,还有1947年的《温柔乡里不惊寒》、1948年的《钟馗》,也都署款“有君堂”。总之,40年代作于重庆和北平两地的作品,不管是山水还是人物,多半或署款“有君堂”,或钤印“有君堂”,不见别的斋号。

进入50年代,李可染很少再用斋号。一是因为当时的政治气氛,用斋号显得封建旧派;二是大部分作品都是野外现场写生,不是画室中闭门所造,用斋号也不适宜。进入60年代,李可染也没有起用新的斋号,仍然沿用“有君堂”,但极少在画作上署款或钤印,仅见1960年的《柳溪渔艇图》署款“有君堂”,但恰似惊鸿一瞥,随后即不再见。直至1983年,才在《春雨江南图》又见“有君堂”署款。同年的《苍岩双瀑图》、1984年的《黄山烟云》亦署款“有君堂”,以后则不再使用。总计前后贯穿了41年。

“有君堂”的来历是这样的:1943年,时任国立艺专校长的陈之佛邀请尚在文委会为前程犯愁的李可染担任国立艺专中国画讲师,他搬进了重庆东郊嘉陵江南磐溪的房舍,可巧的是,屋里地上竟然冒出了竹笋,于是想起晋人“不可一日无此君”的逸事,遂起斋名“有君堂”。从这一年开始,李可染重新研究美术史,想把他认为传统中最优良部分集中起来,提出“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用他四十年后回忆的话来说,“是时钻研传统,游心疏简淡雅”,“虽用笔恣肆,但处处未落前人窠臼”。按照他的说法,重庆和北平时期,应是“所谓企图用最大功力打进去者”。“有君堂”这个画室斋名,应当说表明了李可染对传统的态度,他是把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是文人画,当做君子来相交的。他仰慕文人画的清气、逸气、骨气、灵气和率真之气,以疏简淡雅为尚,以放逸恣肆为真。因此,凡署款“有君堂”或钤印“有君堂”的作品,山水画一般都有隐逸情调,人物画一般都是高人逸士或古装仕女。而且,笔墨特征也很明显,用笔迅疾,长线飘曳;用墨烂漫,时作墨戏。题款多用行草,一般少有长题,多为“可染”二字穷款,或许是对自己的书法水平不满意、不自信。人物形象塑造趋于漫画化,性格夸张,趣味横生;山水树木亭舍,逸笔草草,不求形似,但求神韵。总的风格是不修边幅,有浓厚的魏晋名士气派,与“有君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倒也十分般配。

从50年代起李可染不再用“有君堂”斋号,除了政治上和创作方式上的原因,可能还有文化心理上的原因。他提出改造中国画,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改造中国画中的旧文人习气,而他清楚地知道,“有君堂”所追求的文人趣味,恰恰是在改造之列:“元明清文人画及形式主义者,更把中国画从人民的手中抢去,缩小在狭窄的个人主义的圈子里,在效果上也变成特殊阶级的专门‘玩赏’品了”(李可染《谈中国画的改造》,原载《人民美术》创刊号,1950年)。因为有了这样的政治觉悟,“有君堂”是不能再用了。李可染请齐白石老人刻了一方“为人民”的长形白文印,常钤印于50年代的写生作品上。但有时候稍不留意,“有君堂”印又会偷偷溜到画作上,像1954年的写生作品《无锡惠山天下第二泉》,不过这可能是个无心之失。但是,1960年的《柳溪渔艇图》署款“有君堂”可就是有意为之了。

李可染最后一个画室斋号是“墨天阁”。应该是1988年开始在有些作品上署此斋号。《密树自生烟》(1988)、《高岩水边人家》(1988)、《暮雨初收夕照中》(1988),都署“墨天阁”。李可染晚年的山水画,都有一片暮云千里的“墨天”。当然,“墨天阁”的“墨天”不是这个意思。中国戏剧界有一句表示职业操守的行话:“戏比天大”。那么,中国水墨画家是否应该也有“墨与天齐”的意识呢?南朝梁元帝萧绎在《山水松石格》中,首倡“笔精墨妙”之说。从唐代开始,水墨的地位被文人推到了极为崇高的位置。传为王维所撰的《山水诀》开篇即说:“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清代石涛说要“于墨海中立定精神”,并有诗句:“墨团团里黑团团,黑墨团中天地宽。”黄宾虹也说要在墨法上力争上游,他的“七墨”说可以说是在理论上对水墨画墨法的一个精彩总结。李可染生性对墨韵有着天才般的敏悟力,他其实一辈子都在“墨戏”中过生活。他对米芾、董其昌、龚贤、八大山人、黄宾虹这些墨法大师做过相当深入的研究。到了晚年,他坚信中国绘画要想在世界艺术之林独树一帜,只能通过展现东方神韵的灵玄墨法来实现。在1987年所作的《高崖飞瀑图》上,李可染题曰:“吾国绘画基于用墨,历代匠师呕心沥血,墨水交融千变万化,臻于神境。杜甫所谓‘元气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神应泣。’石涛和尚题画句云:‘墨团团里黑团团,黑墨团中天地宽。’极言墨韵之美。此中堂奥,门外人不易知也。”这段话,大概就是“墨天阁”这一画室斋名的最好注脚。中国的墨法墨韵,像天一样清苍,像天一样高远,像天一样深幽。李可染站在自己画室的高阁上,看到的是一片墨天无尽的苍茫浩淼…… 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生于江苏徐州,13岁从师乡贤钱食芝学习传统山水画,16岁入上海私立美专学习。1929年以优异的成绩入杭州(国际)西湖艺术院,破格录取为研究生,师从林凤眠等教授,研习西画。1943年应聘为重庆国立艺专讲师,从事中国画教学、创作和工作。1946年应徐悲鸿之聘为国立北平艺专中国画教授,同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潜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究与创作。 新中国成立后、他进一步致力于中国画艺术的革新。将"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大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为座右铭,使古老的山水画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可染先生的山水深厚凝重,博大沉雄,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促进了民族传统绘画的嬗变与升华。 可染先生自成体系的教育思想,出现了活跃于画坛的"李可染学派"。它不仅是画坛辛勤耕耘70余年的一代宗师,而且在艺术观念的开拓上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既影响早已越出美术界,受到各方面的高度评价。 1989年12月5日卒于北京寓所,享年82岁。

❷ 有个喜欢老师的女友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体验就是经常会吃醋啊,同时也很无奈。毕竟自己的女友除了自己以外还喜欢着别人,认谁都会吃醋不是吗?无奈是因为谁叫自己爱她呢?也好在当初她喜欢的老师对于这件事处理得比较好,不然我估计就跟她分手了。

但不得不说,这个老师是真的很有魅力,而且很有才华。虽然我总是会吃老师的醋,但是我知道这不能怪女友,因为说真的我也很喜欢这个老师。

❸ 给企业内部培训师的培训的职业讲师有哪些

高岩,林海,杜杰,陈志嵘,刘大海,刘子熙,陈宝光~~
这些你都可以网络一下,在业内知名度都很高的,很资深的,都在培训师培训类王牌课程《PTT职业培训师培训营》(从2001年就开班了)里面担任过主讲老师

❹ 高岩的学术论文

1.“大学英语教材编写特色探讨”发表在《编辑之友》2012.5
2.“应用语言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评《应用语言学:范畴与现状》”发表在《中国教育学刊》2014.5
3.“《网络语言语法与语用研究》评介”发表在《求索》2012.3
4.“曼陀丽庄园中的幽灵—小说《蝴蝶梦》中丹弗斯太太的人物形象探析”发表在《甘肃社会科学》2012.3
5.“回归抑或转向: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特质”发表在《求索》 2013.12
6.“内在的和谐与外在的整一--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主人公形象塑造特色”发表在《求索》 2014.5
7.”简·奥斯汀作品中圆形人物的形象比较简”发表在《贵州社会科学》 2014.6 1.“网络流行语言与语言文字规范化研究” 《语文建设 》2013.3
2.“网络语言中缩略词的分析与研究 ”《语文建设》2014.5
3.“《乱世佳人》中郝思嘉的性格特征探析”《电影文学》 2013.12
4.“浅析文化差异与第二语言词汇习得中的迁移现象”发表在《商业时代》2009.7 1.“语境与意义的选择及理解”《渤海大学学报》 2005.4
2.“语境与引语中的指示语分析” 《渤海大学学报》 2006.5
3.“Th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iscourse of Male and Female” 《各界文论》 2007.4
4.“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实践”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1.02
5. “如何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法提高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 《人力资源管理》 2011.03
6.“完全信息下说话者的博弈”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2011.05
7.“会话中误解产生的原因及过程解析” 《语文学刊 》2012.06
8.“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调查分析及培养策略”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06
9.“浅议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技巧”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02
10.“The Analysis of Lexical Approach in Language Teaching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02
11.“不完全信息下说话者的博弈” 《理论界》 2012.02
12.“网络语言的应用现状分析与规范化研究” 《现代交际》 2012.03
13.“Brief Analysis of Biblical Style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校园英语》2012.03
14.“Western Version Byzatine Version and Islamic Version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现代阅读》 2012.04
15.“On the Analysis of the Address Tem老师in General Use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2.05
14. “建构以马克思主义为导向的多维视野的文学批评” 《神州》 2012.05
17.“On the Analysis of Non-verbal Language Kinesic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海外英语》 2012.06
18.“词汇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海外英语》 2012.07
19.“网络语言的语用探析” 《华章》2012.10
20.“构建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新模式的问题与对策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2013.3
21.“网络语言的应用现状分析与研究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2013.5
22. “网络语言中的模糊语现象研究” 《语文学刊》 2014.4

❺ 执行力讲的最好的有哪些老师

高岩,,陈志嵘,纪鉴都是专讲执行力的,其中高岩老师还是靠讲执行力起家的,在业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❻ 《李白山中求师》中拜的老师叫什么

一位叫许宣平的老翁
许宣平,唐代著名道士,新安歙县(现安徽境内)人,《续仙传》、《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唐诗纪事》、《太平广记》等都有其传记。据《太平广记》记载,唐睿宗景云中,许宣平隐于歙县南山(如今的歙县南乡覆船山,主峰搁船尖),结庵以居。不知其服饵,但见不食。颜色若四十许人,轻健行疾奔马。时或负薪以卖,薪担常挂一花瓢及曲竹杖,每醉行腾腾以归吟曰:‘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路人莫问归何处,穿入白云行翠微。'”道教修炼需要澄心静虑,而静谧的深山老林、高岩幽谷为道士修炼提供了一个安静的场所。因此,许宣平在“穿入白云行翠微”的山林隐遁生活中不仅进行了宗教的修炼,同时也寻觅到了一种逍遥至乐的审美生活方式。

❼ 武汉市新河街学校的学校老师

渠清如许,源头活水
辜红老师,深知知识在不断的流失,岁月会消磨人的灵感。课堂机智也会不再绽放光芒。只有不断阅读和吸纳才能消除心中的迷茫,修身养性才能锤炼出胸怀的淡定与坦荡。她和学生一起积累,渠清如许,源头活水:关注生活中鲜活的人和事,如信义兄弟、青海玉树地震中的感人事迹、黄来女的事迹等,魏霞的事迹,与时俱进,适时关注。麻城市35岁农家女魏霞离世后,向社会捐献其器官(组织),经本报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魏霞有这样的义举,是因为她生活在一个善良的家庭,有着爱心志愿者毫无保留的真情帮助,这是爱心互动、爱心传递的结果这样生动的事例这样有营养的语言,给学生不仅吸收语言同时提高思想认识。她是一个用心教书的语文老师,这些事例来自网络来自报纸新闻,她是生活的有心人,也是学生领路人。将课外知识延伸到课内,又将课内只是延伸到课外。辜老师在知识的落实,在能力训练上落实。辜老师的语文课是一绝,一个词就是特煽情。她深知语文课没有激情就没有有了活力。常用自己的娴熟的智慧让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如饮美酒,回味无穷。她只带两年的班级,2010年中考语文位置值名列前茅,她是当之无愧语文学科的带头人。
辜老师笃信真诚真心真诚交流,才能供享资源。于是常将她的教学经验、体会毫不保留地与年轻徐丹老师分享。让她迅速成长。徐丹同样将鲜活的生活资源引进课堂,让学生在活的生活中学习语文,吸收有营养的生活精华,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文字鉴赏能力。徐老师也让课内的字词落实、主旨概括延伸到课外。好句好段背诵落实。尤其是有激情的阅读鉴赏课文,常常用她那播音员般甜美标准的普通话,声情并茂朗读那文学作品中悲剧式的情节,常让一个个人学生潸然泪下,情感强烈共鸣。她和辜老师一起带两届毕业班,学生成绩在区里位列前茅。受到学校领导和上级主管部分的表扬和首肯。真是老带新,一帮一,一对红。
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
李琼老师的课堂教学理念是快乐收获,教育理念是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李老师先后参加过四次市、区级大型教学比赛,获得市三等奖一项,区一等奖一项。
李老师善于引导学生从观察课外活动中引导学生自行获取信息的能力,转而提高课堂效率面对同样的事件不同观察能力的人获取信息的效率也是不同的,学会观察对每一个人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培养学生进行观察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即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实践,近而培养学生对事物进行长时间观察的兴趣,以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事物发展的全部,以及各阶段的变化特征。如《科学》课本七上的湿地动物这一节的课外活动是让学生在有计划的基础上建造一个小池塘。我让全班分为两个小组完成整个观察过程,都要求学生亲身经历花草种植和小动物养殖的过程,在建造小池塘生态系统这样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中,学生们既是饲养员又是观察员,还是研究员,当顾问,适时的进行指导、评价。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无论是科学还是物理真正是学得快乐,
李老师年轻有为,她带着比自己更年轻的蒋丹萍老师,就把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操作方法毫不保留教给小蒋。小蒋也谦虚好学,李老师上每堂课她都像学生一样认真地听和记,反思李老师处理得为什么这么受学生欢迎,在李的帮助下她迅速成长。她们同途所教物理学科年年在区里名列前茅。而且形成自己的特色,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培养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极大的兴趣,将生活现象、实例引进课堂,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勤学好问的风气持续高昂,常常课间讨论物理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真正做到了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小蒋老师也已经成为了一个年轻的成功的女老师。她俩所教的学科无论是科学还是物理在所有学科中多次在全区统考中名列第一。
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年近五十的女教师,上有九十多岁高龄老母亲,从事教育工作20年来,该同志始终扎根在薄弱学校这个最需要也最锻炼人的地方。能把专业素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以及角色的转变融入到教师职业道德中,充分尊重、引导、帮助和赞赏每一位同学。尤其是她的分层教学扎实有效,不管是基础多差的学生,她都把他们分成几个类型,按照学习基础和能力的大小。中等以上智力的加深加宽训练落实,中等智力以下的不做加深训练,基础更差的只只基本训练。等有所进步再调高一个层次。这种训练方式取得了非常好教学效果。是毕业班还是非毕业班都成绩在区里排在前列。正如韩愈所说:要知道那些大的木材做屋梁,小的木材做瓦椽,做斗栱,短椽的,做门臼、门橛、门闩、门柱的,都量材使用,各适其宜而建成房屋,这是工匠的技巧啊。善于发现人才,因材施教。
庄老师与才考进来的年轻女孩周星同带一个年级,互相学习,共同切磋,她将自己的经验和方法传授给小周,小周虚心好学,在教学中进一步探讨分层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分类推进,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期中考试在区里排名前茅。这是老带新,你帮我,我帮你,你优我也优。
在新河街学校,正是由于这样的女语文、女物理老师、女数学老师。老带新的同行合作,新老双方互有压力,彼此钻研,老将精益求精,新手缩短成长历程,促进了新手的提高,实现了老将的超越,促进了教学自我实现,实现了共同提升,共同超越的双高飞。
我曾经在龙门石窟见到过一种生长在岩石上的花,花朵虽不硕大,却也精神抖擞。迎风挺立也是片片娇艳,而且它们弱小的身影在高岩的映衬下越发显得顽强,令人生敬,它们是大山的骄傲,也是美丽的精灵。
是的,我们的校园破旧,经济贫困,可是,我们精神不破、劲头不困。对学生的爱支撑我们对事业的崇敬,推动着我们,在都市的村庄照样开绽放娇艳的花朵。学校2005、2006、2010年获得教学质量奖,学校党支部、工会、共青团均获得区教育局先进称号。甚至我们的卫生也是区级先进。2010年学校被评为区文明单位。
教学上一次又一次取得了好成绩,都是值得庆幸的事情。正如古代军事战争中胜利的一方往往要犒赏三军,鼓舞士气。这里我们也要打个比方一个运动员即使他本领很高,实力很强,而且在世锦赛中拿了冠军,甚至在奥运会上拿了冠军,相信他在思想上仍然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否则毫无疑问,等待他的不再是辉煌。老带新的同行合作,新老双方互有压力,彼此钻研,老将精益求精,新手缩短成长历程,促进了新手的提高,实现了老将的超越,促进了教学自我实现,实现了共同提升,共同超越的双高飞。

❽ 观看高岩老师《班主任如何教育学生应对突发事件》后的心得体会

光看网之后,对一些突发现状的处理有了更充分的了解,也更了解当初发情况发生时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什么,放在第一位

❾ 李白山中求师中拜的老师叫谁

诗仙李白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奇闻佳话,其中还有一段晚年求师的趣事。

一日,诗人在山里的一家小酒店里饮酒赏景,正欲吟诗寄情,只听得有人朗朗有声:

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

借问家何处?穿云入翠微!

李白很是吃惊,追出门去,只见一位砍柴老人在街头的小桥上,虽然步履踉跄,可诗人就是怎么也赶不上。微风吹来,老人满头的银发在身后飘洒,像远处的山雾一样,可望而不可即。

追上小桥,穿过竹林,李白跑得大汗淋淋,气喘吁吁,定眼一看,老人早已无影无踪。李白顿足长叹:“老者诗人高超,当欲求救,如今失之交臂,可惜,可惜!”

后来,李白多方打听,寻遍山野,终于在一片苍翠茂密的山林中找到了老者,从此,诗人早出晚归,人们经常看到李白和这位老翁坐在溪边的大青石上,对饮叙谈,吟诗论道。

李白山中求师中拜的老师是一位叫许宣平的老翁。

许宣平,唐代著名道士,新安歙县(现安徽境内)人,《续仙传》、《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唐诗纪事》、《太平广记》等都有其传记。据《太平广记》记载,唐睿宗景云中,许宣平隐于歙县南山(如今的歙县南乡覆船山,主峰搁船尖),结庵以居。不知其服饵,但见不食。颜色若四十许人,轻健行疾奔马。时或负薪以卖,薪担常挂一花瓢及曲竹杖,每醉行腾腾以归吟曰:‘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路人莫问归何处,穿入白云行翠微。'”道教修炼需要澄心静虑,而静谧的深山老林、高岩幽谷为道士修炼提供了一个安静的场所。因此,许宣平在“穿入白云行翠微”的山林隐遁生活中不仅进行了宗教的修炼,同时也寻觅到了一种逍遥至乐的审美生活方式。

热点内容
涿州老师招聘 发布:2025-09-14 21:13:55 浏览:347
零五网初二物理同步练习 发布:2025-09-14 20:51:19 浏览:678
胃病多久好 发布:2025-09-14 18:27:57 浏览:635
教师专业化成长 发布:2025-09-14 16:39:40 浏览:484
八年上册数学 发布:2025-09-14 16:04:25 浏览:358
标杆教育 发布:2025-09-14 15:51:08 浏览:149
教育运营管理 发布:2025-09-14 15:50:24 浏览:196
2017语文全国卷一作文 发布:2025-09-14 12:18:46 浏览:940
九年级上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 发布:2025-09-14 11:59:11 浏览:788
夏利的历史 发布:2025-09-14 09:20:56 浏览: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