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老师 » 于兰老师简介

于兰老师简介

发布时间: 2021-07-19 16:53:34

⑴ 于蓝去世,享年多少

于蓝去世,享年99岁。

6月28日凌晨,导演田壮壮在朋友圈发文称“妈妈(于蓝)走了,现在版你的感官不再起作权用……感谢所有关心妈妈的人,我想独自安静几天。”

记者联系了导演江平,对方确认了电影表演艺术家于蓝去世的消息,称于蓝老师于昨晚(6月27日)九点零七分去世,享年99岁。

(1)于兰老师简介扩展阅读

于蓝的从影经历:

于蓝在出演第一部电影《白衣战士》(1949)之前,她在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已经有了8年的话剧表演经历,经常下乡为老百姓表演话剧,演出过契诃夫的《求婚》、曹禺的《日出》等话剧,有着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

1952年,主演剧情电影《龙须沟》 。1959年,在剧情电影《林家铺子》中饰演张寡妇。1961年,凭借剧情电影《革命家庭》获得第2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1962年,当选中国文化部推选的“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之一。1965年,主演剧情电影《烈火中永生》 。1974年,主演战争电影《侦察兵》。

⑵ 中国著名表演艺术家于蓝老师年龄

96岁高龄的于蓝,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放大镜专心致志看着报纸。每天上午九点,是于蓝看书读报的时间,我们到达她家的时候,于蓝正在一边看报纸一边等候,她老人家看到我们脸上露出温和的微笑,冲我们高兴的招手。于蓝说,年岁大了,耳朵、眼睛、腿脚都不好使了,岁月已经老了,唯有心还年轻。
粗茶淡饭 乐观向上
和年轻的心相伴,于蓝和一个照顾她生活的保姆过着独居的生活。在儿影厂的宿舍老楼,两套不大的两居室,一边算是起居室,一边是书房,狭小的书房里只够放两个小沙发,书房的墙上挂着三个镜框,中间一个是一张早年周总理接见她的照片,左边是一个不认识的影迷给于蓝画的一张铅笔素描,右边是学画的孙子专门给奶奶画的一张油画。如果不是满头银丝,行动不便,光听老人家谈她的生活,一生热爱的电影事业,从她清晰敏捷的思维上,是完全看不出来眼前的老人已经是一个96岁,身上多处动过手术的高龄老人。于蓝说,人要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不要留太多的烦恼在心里,学会排解,保持好的心情对健康很重要。
于蓝近照
于蓝的一生并不顺利。抗日战争时期,曾亲历了“九·一八”事变;后来背着家庭偷偷上延安参加革命,文革时,她和丈夫田方双双被打到,下放劳动,几年都不得见面。于蓝回忆说,自己从小就要强,在延安话剧社就是女子班的班长,那时候生活特别艰苦,她都是吃苦在前,形成了坚强刚毅的性格。丈夫田方去世的早,于蓝把两个儿子培养成才。大儿子最早是搞体育,后来转行做了录音师,二儿子是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田壮壮,孩子们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生活,于蓝并没有选择和儿子们一起居住,至今都是一个人生活,对于自己的人生,于蓝说,这样的生活我习惯了,我这一辈子很满足,唯一遗憾的是,正值我演戏的好年纪,有一次参加劳动,从房上掉了下来,把左边脸摔坏了,脸神经总是一跳一跳的,只能遗憾离开了银幕。
和许多老人一样,写字画画是离休后的于蓝最重要的爱好。于蓝每天早上六点起床,自己在屋子里活动活动筋骨,七点开始看早间新闻,于蓝说,早晚的新闻是必须要看的,她只看中央一和四频道,一个是国内新闻,一个是国际新闻,这是她获得国内外新闻大事的主要渠道,于蓝说,老年人不能和社会脱节,要自己找方法找渠道关心当今的世界,不能去麻烦年轻人,他们都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对于当导演的儿子田壮壮,于蓝赞赏中也透着丝丝遗憾,“他和第五代导演们拍的那些电影我都喜欢,壮壮可惜拍的太少了。他今年已经62岁了,我知道他还在努力。”
心里装着儿童电影
于蓝80岁从儿童电影制片厂正式退下来,她的心里依然装着儿童电影。她说,有不少年轻导演拍了儿童片送来样片给她看,“我的眼睛已经看不清楚了,耳朵听起来也困难,岁数不绕人了,我只能给他们祝福和鼓励,希望他们多拍儿童电影。”对于老艺术家们一个个完成了自己的人生使命相继故去,于蓝特别“唯物”和豁达,她笑说,我也快了,但是人老不代表对自己没有要求,在生活上够吃够住就行,还是要为社会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给组织、家人添麻烦。
粗茶淡饭,朴素乐观,积极向上,是于蓝保持年轻态的秘诀。离休以后,于蓝很少公开露面,除非是周总理和邓颖超相关的纪念活动,和孩子们相关的事情,其它的社会活动于蓝一般都拒绝了。于蓝说,周总理的纪念活动我一定要参加,表达我作为一个演员对他老人家的敬仰之情,孩子们的事情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两个事情我都不能推辞。而对于她在电影中扮演了那么多脍炙人口,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影迷的银幕形象,于蓝却不愿意多提,她说,我很早就离开银幕了,作为一个演员我是幸运的,是那些角色让人们还记得我,有生之年我是没有机会报答爱我的观众了。
孩子们一个学期至少要看两部儿童电影
于蓝是儿童电影制片厂第一任厂长,从此和儿童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于蓝回忆说,那是1981年,中央工作会议号召全党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决定成立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我那时刚做完一个大手术,身体还在慢慢恢复,接到任命,我刚好是60岁生日,按照现在的规定,60岁应该退休了,但党和人民需要我去为儿童们服务,我没有半点犹豫。
就这样,于蓝担负起了组建儿童电影制片厂的重任。白手起家,招兵买马,经费不足,器材短缺,基建难题,于蓝凭着自己的影响,四处奔走,一刻也不停歇,终于让电影这块阵地上有了儿童电影制片厂的地盘。一晃35年过去了,于蓝说,我还记得儿影厂十五周年厂庆时公布的一些数据,我们拍摄65部儿童片,其中37部影片获得金鸡奖、童牛奖等120多个奖项。“现在电影虽然都市场化了,但是儿童电影似乎成了市场上的一个弱项,这特别不应该,一个儿童一个学期至少要看两部儿童电影,这就给我们电影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儿童片也要与时俱进,既要孩子们喜欢看,满足儿童的求知欲,刺激孩子们的想象力,又要老少皆宜,真正做到市场化,需要我们电影工作者放下名利,用心给孩子们来做事啊。”
当记者告诉于蓝,现在我们并不是缺乏好的儿童电影,而是电影院不愿放映国产儿童电影时,于蓝陷入了很长时间的思索,眼睛里透出无奈,她说,儿童片需要扶持也需要改进,中国儿童电影在产业化大潮下,还不能很好地进行市场运作,似乎不具备赚钱的能力,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市场不需要儿童片,好莱坞的动画片能在中国获得高票房就很说明问题。儿童的成长是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儿童电影的观众也应该更加宽泛,要大人孩子都能看,能在社会上掀起话题,形成家庭社会的讨论。另外儿童电影需要资金的支持,慢慢来培育这个市场,不能因为一部儿童电影放在院线不挣钱,我们就抛弃儿童片,把儿童片抛弃在市场之外,儿童片有非常大的市场,需要社会和电影人的共同扶持,这样才能对得起的我们的孩子。
希望建专门的儿童影院
以票房论英雄的电影市场,把国产儿童电影挤进了死胡同。每年拍摄的儿童片进不了影院,只能以DVD形式,或者供电视上播映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对此,于蓝深感忧虑,她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儿童电影受到多面夹击,生存困境需要多方面来解决。她以她96岁的一个老电影工作者的身份呼吁,拿出实际行动振兴儿童电影,呼吁投资者担当起社会责任,投资儿童电影;呼吁学校恢复带孩子们进影院看电影的优良传统,培养孩子们从小看电影的习惯;呼吁建社不以赚钱为目的的专门的儿童影院,在银幕上为我们祖国的儿童留出一块阵地。

《烈火中永生》中塑造的革命烈士江姐形象

相关链接:著名电影艺术家于蓝六七十年代曾主演影片《龙须沟》、《林家铺子》、《烈火中永生》等著名影片,于蓝在电影《烈火中永生》中塑造的革命烈士江姐的形象,几十年来几乎没人可以超越,于蓝简直成了江姐的代名词。60岁时,于蓝临危受命,组建并担任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厂长,80岁时,于蓝从儿童电影制片厂正式退下来,她现在依然住在儿影厂的宿舍楼,过着简朴的生活,她豁达看待人生,把自己仅有的几件漂亮衣服全部送给了别人,她把自己有限的精力放在关注着中国儿童电影的发展上。
(作者:陈滨)

⑶ 于蓝是谁,个人简介如何

于蓝我国的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毕业于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1949年,主演个人首部电影《白衣战士》,她是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首任厂长。

1、演艺经历

1951年,在剧情电影《翠岗红旗》中饰演红军家属向五儿。

1952年,主演剧情电影《龙须沟》 。

1959年,在剧情电影《林家铺子》中饰演张寡妇 。

1965年,主演剧情电影《烈火中永生》。

1974年,主演战争电影《侦察兵》 。

2009年,出演喜剧电影《寻找成龙》。

2018年,出演剧情电影《那些女人》。

2019年,主演家庭电影《一切如你》。

2、获得荣誉

1961年,凭借剧情电影《革命家庭》获得第2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1962年,当选中国文化部推选的“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之一 。

1992年,获得广播电影电视部“劳动模范”称号 。

1993年,获得中国福利会妇幼事业“樟树奖” 。

1995年,获得中国文化部、广电部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世纪奖”优秀女演员奖。

2005年,于蓝获得第10届金凤凰奖终身成就奖。

2009年,于蓝获得第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

2019年9月“最美奋斗者”个人名单 。

(3)于兰老师简介扩展阅读

于蓝老师去世

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于蓝老师昨天(2020年6月27日)在北京去世,享年99岁。她的小儿子,著名导演田壮壮在朋友圈确认了这个消息。

田壮壮导演在朋友圈写道:妈妈走了,现在你的感官不再起作用,你的心独立,赤裸,清明且处于当下,你以前从未经历过,现在经历的一切,这即是佛。

田壮壮导演表示:感谢所有关心妈妈的人,我想独自安静今天。”

⑷ 于兰的发表论文

1. 初任期外语教师教学问题研究:生存的关注,《外语与外语教学》(主要核心) 2007.7;
2. 建构主义视阈下外语教师培养,《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 2008.5;
3. 解析外语教师发展,《教育科学》( CSSCI ), 2007. 4;
4. 论职初期英语教师培养原则和策略,《辽宁教育研究》(一般核心), 2008.12;
5. 论外语学习中学习者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中国成人教育》(一般核心), 2007.5;
6. 论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及其能力培养,《辽宁教育研究》(一般核心), 2007.5;
7. 外语师资培养中“教师教育”理念及其实践,《辽宁教育研究》(一般核心), 2006.2;
8. 行动研究:研究型师资培训有效途径,《教育探索》(一般核心), 2006.3;
9. 多媒体外语教学的优势及其定位的思考,《辽宁医学院学报》(省级), 2009.1;
10. 关于多媒体英语教学问题分析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省级), 2009 . 1;
11. 论高校外语教学与创新教育,《锦州医学院学报》(省级) 2006.3;
12. 论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辽宁工学院学报》(省级), 2006.1;
13.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下反思型外语教师教育,《理论界》(省级), 2005.12;
14. 创新型教师的素质及其培养,《渤海大学学报》(省级), 2005.6;
15. 论外语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培养,《理论界》(省级), 2005.11;
16. 论外语师资培养与反思型教学,《边疆经济与文化》(省级), 2005.4;
17. 论社会建构主义模式下外语教师的信念,《渤海大学学报》(省级), 2004.6

⑸ 我还是喜欢于丹老师的

我很喜欢于兰老师来,他讲的东西源叫人通俗易懂也很受教育,当然每个人都不是完人,于丹当然也不是完人,网络上对她的指责也是很正常的。我喜欢于丹老师,是欣赏他的才华,羡慕他的能力也是很正常的。人无完人,足无赤足。

⑹ 于兰老师逝世的事是真的吗

这件事情应该是真的,我前段时间在新闻上看到的。

⑺ 教师的成就在于“青出于兰而胜于兰”吗

我觉得老师的教育职责主要两个方面:一是教书育人,一是提高自己。
教书育人是老师本分所在,老师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还要在他们的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金钱观等等多方面进行言传身教和正确引导。现今时代的好老师,不仅给学生输送正确的引导,也应该让学生对负面的东西有所了解,并加以防范。当然这些也是家长应该做的。
另一方面就是老师也应该不断提升自己。虽然说“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但是一个各方面素养都非常出色的老师应该会更受到学生的拥戴。我个人特别佩服那些在课教的好,学生带的好,在个人的研究领域里也有所建树的老师。这样的老师,我遇到过,让我终生难忘,只不过还是比较少的。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人们对于学习者、后辈的期望和褒扬,这里也隐含了对为师者的肯定。作为老师,能教育处优秀的学生确实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⑻ 于蓝老师简历

于蓝抄,汉族,辽宁岫岩人,演员,艺术家,事业家,曾用名于佩文、韩地。
1938年赴延安,曾任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实验话剧团演员;1956年毕业于北京中央戏剧学院表演专修班;1949年开始登上银幕;1981年组建儿童电影制片厂并成为首任厂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1]

⑼ 于兰的人物简介

于兰 (1962一 ),女,哈尔滨人。 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文工团京剧团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曾连任三届哈尔滨市人大代表。1976年考入哈尔滨文化艺术干部学校京剧班;后任哈尔滨市京剧院演员。2001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班。师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张蓉华、云燕铭、孙荣惠;后又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童芷苓、刘秀荣为师。

⑽ 电影演员于蓝老师今年多大年龄

1921年6月3日
职业:演员,事业家
简介:于蓝,汉族,辽宁岫岩人,演员

热点内容
2017语文全国卷一作文 发布:2025-09-14 12:18:46 浏览:940
九年级上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 发布:2025-09-14 11:59:11 浏览:788
夏利的历史 发布:2025-09-14 09:20:56 浏览:780
历史游记 发布:2025-09-14 05:10:18 浏览:891
歪歪的历史 发布:2025-09-14 05:06:45 浏览:144
健康教育字 发布:2025-09-14 03:12:43 浏览:564
师风师德体会培训心得 发布:2025-09-14 02:35:01 浏览:571
轮指教学 发布:2025-09-14 01:44:11 浏览:413
师德师风感受 发布:2025-09-13 23:53:20 浏览:790
成都初中数学 发布:2025-09-13 20:04:01 浏览: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