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老师 » 戴德老师教您学电子琴

戴德老师教您学电子琴

发布时间: 2021-07-19 23:23:27

㈠ 请问北京应用技术大学一般教师的工资水平如何谢谢!

2003年,全国高校教职工年平均工资分别达到23307元。中级职称教师教学工作量每学期90学时,每学年教学工作量180学时。我们不妨用这两个数据说话。
如果假定大学教师年薪23307元(实际上教师工资是高于教职工工资的),每学年教学工作量180学时,那么,平均每学时的教师成本为:
23307元÷180学时=129.48元
假定平均每班学生50人,那么,平均每学生每学时的教师成本为:
129.48元÷50人=2.59元
按照以上标准,如果学生平均每天上课8课时,那么,平均每学生每天的教师成本为:
2.59元×8=20.72元
假如学生每年在校400天,那么,平均每学生每年的教师成本为:
20.72元×400=8286.93元
即使按照学校硬件建设和非教学人员成本由政府买单的话,只让学生承担教师成本的话,生均学费8286.93元。
如果大学教师月收入过万元,年收入超过10万元,而年教学时数仍然为180学时的话,那么,平均每课时的教师成本为:
100000元÷180学时=555.55元
学生听课,按成本付费,很少有能听得起的。

民办高校之所以能盈利,很大的原因在于民办高校不“养”教职工。教师全部聘任制。学校只支付讲课费,按平均每课时50元支付的话,成本只是公办高校的三分之一左右。
50元÷129.48元(另外没再给讲课费)=38.6%
如果公办高校在工资之外再支付讲课费的话,那么,民办高校的人力成本只是公办高校的四分之一左右。
50元÷(129.48元+50元)=50元÷179.48元=27.86%
通常情况下,民办高校只聘任公办高校的优秀教师,却按平均师资水平支付讲课费,相当于从政府拨给公办高校的教育经费中揩油。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暗渡陈仓了。民办教育的举办者认为自己有能力,对公办高校的人事管理不无嘲讽之意。
有教师把公办高校的工资形象的比喻为“火锅”,把基本工资比喻为“锅底”,把讲课费比喻为“锅料”。公办高校不敢动教职工的“锅底”,只好用“锅料”调剂教师待遇。久而久之,教职工不拿“锅底”当回事了。在争“锅料”上动脑筋了。
公办高校的教师们对公办高校有不满情绪,对民办高校却“感恩戴德”,本末倒置啊。公办高校的骨干教师拿着工资“下海”、“跳槽”、“走穴”,公办高校管理这些教师好象底气不足。荒唐啊。公办高校可以考虑对在校外监制的人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也可以劝其把工资关系开到人才交流中心,公办高校用高于民办高校的讲课费标准聘教授。并可以用新办法管理新进入学校的人员。
如果民办高校按公办高校的教育成本收费的话,那么,民办高校的收益率高于国民经济任何部门,因此,应当对民办高校学费标准进行必要的干预,防止暴利发生,更防止拉动公办高校学费上涨。

如果公办高校对教师全部实行聘任课时工资制,那么,用目前的教育经费可以把教育蛋糕做得更大。
通透教育成本的窗户纸,有利于政府下决心进一步改革高等学校的用人机制。进一步搞活高等学校的工资分配制度。也有利于进一步改革高等学校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进一步减轻政府的负担,进一步减轻学生家长的负担。

大学教师高收入者有多少

高校教师对税务部门的这个界定颇多微词,他们认为:高收入人群中,其他十类是高收入者。而高校教师中高收入者只占一定比例,少数较有权威的教授凭借讲座、培训、担任名誉教授等获得较高收入,的确可进入“富人榜”,但大多数高校教师并不如此,税务部门不应“一杆扫落一船人”。

北京高校名师深圳讲课,一天收入5000元以上

据调查,深圳和广州大批的企业迫切希望得到著名高校专家的知识资源,北京高校著名教师来广州和深圳讲课有广阔的市场。一流名气的高校教师每天讲课收入大约在2万至3万元,二流名气的每天1万至2万元,三流名气的每天5000元至8000元。西部大开发后,名师讲课风又席卷西部,京师高校知名学者的讲课收入虽然比深圳、广州低一些,但一般都以现金的方式结算,或者直接打到其个人账户上。重庆某通讯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透露,该公司邀请当地大学老师来讲座,每次约两个小时,支付给他们的报酬为500元至1800元不等;如果邀请北京、上海等地名校特别知名的教授,最高费用达8万元。这样高收入的教授一般是技术或学科权威,有的还有其他重要的社会职责。

百万年薪聘来的多是海外热门学科学者

复旦大学去年开出“百万年薪”全球招聘生命学院院长,最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的终身教授金力脱颖而出,此举曾引发激烈讨论。这位院长的年薪全校最高,而该院副院长一年薪水还不及他一个月。这种情形在京、沪、穗等地的一些重点大学已不鲜见。除了高薪从海外聘请热门学者外,一些院士也被多所大学特聘为教授,年薪高于一般教授。

一般大学教师月薪万元以上的不到5%

华南理工大学原校长刘焕彬教授说,如果年收入在12万元以上算高收入者,华南理工大学的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当中,真正达到这一标准的人,估计比例不到5%。而华南理工大学的教师收入水平以及对外活动能力在国内高校当中,还算是比较好的。

广东省政协委员、广州大学党委书记陈万鹏说:广州大学全校在职教师大约2400名,真正属于高收入者的,应该在100人左右,这个比例还不到5%。广州大学教师目前的月收入平均在4000元左右。某些院系的某些老师收入颇高,这是高校教师中的普遍观点;相对而言,一些基础性学科老师则往往是高校中的“低收入阶层”。

省市级高校青年教师月收入3000元左右

夏老师是某理工大学的青年教师,他现在的月收入就是3000元左右。而高校的授课教师当中,青年教师是占大多数的。夏老师说:如果以年收入达到12万元以上来划分的话,我们学院能够成为高收入教师的比例估计在20%。我们这些年轻的教师,年收入最高也就在4万元左右。

“我的年薪只有2万多元”。长春师范学院张老师工作8年了,现在是讲师,每月工资1200元,加上课时费,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张老师说:“有一些课时少的同事去做兼职,教计算机的老师去一些辅导班讲课,每月能多收入1000多元;还有一些教艺术课的老师在外面带学生,把兼职的收入都算上,月薪五六千元。”长春理工大学刘老师说,一般省市级高校教师的薪水很难达到高收入水准。

在南方一所农业大学工作的彭老师,收入基本上由四大块组成:职务工资+津贴+课时费+补助。刚当教师的时候,职务工资属于高校最低一级,每月只有500元左右,新教师的津贴每个月补助300元。至于课时费,由于彭老师所教授的课程属于学校新上马的专业,学校没有给她安排课程,她就没有课时费,各种补助有400元左右。彭老师工作4年多了,已经成了讲师,她的月收入全部加起来也不过2500多元。西南政法大学杨艺老师说,学校青年辅导员月收入还不到2000元。

高校教师在专业和兼职上拉开了收入差距南开大学社会学系王处辉教授对高校教师的收入进行过调查研究。据介绍,高校教师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制度性工资、校内外津贴制度、政府的特别津贴、社会和市场对教研的需求、学科间的差异、教师间的学术地位不同、参与市场意识的不同、出国机会有别、权力或灰色收入等。事实上,由于市场对教研需求的差异,将高校教师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如某些教师由于其所从事的专业社会需求大,在业余时间给MBA班学生授课,每天至少能得到讲课费1000元,每年所得讲课费可达数万元。有人因此所得收入可达数十万元,家庭存款不止百万元。

吉林大学的赵老师介绍,现在广告设计、法律、艺术等专业的老师普遍收入很高,他们可以在课余时间利用自己的专业挣钱。比如,有的法律课老师一边上课,一边开律师事务所,年收入可达几十万元。“我的一个同学是艺术学院教钢琴的老师,工作之外带10多个学生,每个学生每节课的学费就100元。”赵老师说。此外,现在社会上各种学习班、教研辅导班、MBA班很热,一些高资历的教授被请到各种培训机构教课,外出讲课的收入已远远超过了其“正职”所得。还有一些教师参与市场的意识很强,教金融、证券的老师干脆进入证券市场,有人能获得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收入。

高校中诸如法律、财会等人才市场直接需求大的学院,还可以通过办班增加老师收入。学院办班多,招生数量大,创收额也大。通常各学校对办班类收入提留约50%左右,其余部分归创收的院系所有,可以将这笔收入分为集体福利和奖金发给教师。校内各院系创收能力不同,奖金数量差距很大,有的可以给教师发上万元奖金,也有的没钱给教师发奖金。

㈡ 关于钢琴的!!!

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话:"现代社会的一大特征,就是手段的完善和目的的混乱。"我们想,这句话用于描述我国目前钢琴考级的现状,也是非常合适的。当初举办考级的目的很明确,是要普及和推广钢琴教育,让更多的人接受音乐的熏陶,并通过级别的鉴定,促进学习者提高演奏水平,从而达到提高全民族音乐素质的目的。十多年以来,钢琴考级在制度的制定、级别的设置、曲目的选择、评判的准则等等各方面,都在日臻详尽和规范,唯有开设考级之初的目的却离我们越来越遥远和模糊了。是为了发展热爱的事业?是为了提高自身修养?是为了更容易出名、赚钱?是为升学可以加分?都是,又都不是!

一位学生家长就很明确和坦率地自己的女儿说:"我让你学钢琴,就是为了考重点中学能加几十分,不然我让你学来干嘛!"话虽说得很露骨,可能会令人不齿,但这却代表了时下一种非常普遍的想法,只是别人会含蓄些表达罢了。众所周知,许多知名大学、重点中学都有为特长生加分开绿灯的制度,钢琴通过某个级别的考试,就可以相应加多少分。说是全面发展也好,说是投机取巧也好,这些制度的确很诱人,吸引和刺激了大批学生投入到学习钢琴的行列,当然,这其中也包括许多在望子成龙的父母的强迫下学习钢琴的学生。

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或他们的父母)对学习钢琴持这样的观点,相比那些枯燥、寂寞、深奥、复杂的文、理科,学钢琴似乎更容易成材、成名(其中的艰辛他们暂时是看不到的),只要参加一、两次比赛,能获个奖,便能功成名就了;即便不成名,学好了钢琴,赚钱也会比其他文、理科学生快得多、多得多。要达到这个目的,通过考级当然就是必要途径了。持这种观点的人恐怕也不在少数。

在教学方面,培养学生考级,让学生取得一些成就感,其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考级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不少教师却喧宾夺主,将考级视为提高自己知名度的途径,他们一味地拔高学生的程度,以证明自己的教学实力,另一方面,因此而获得的经济效益则不言而喻了,但这种做法使得浮夸风在钢琴教学中甚为普遍,其最大受害者,只能是那些学生了。

钢琴艺术毕竟是纯净、圣洁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出人头地,教师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出类拔萃,这本无可厚非,但如果怀着这样功利性的目的去教和学习钢琴,就会显得动机不纯了。以这样的目的来学习钢琴,能掌握钢琴的内涵吗?能感受音乐的真谛吗?我们深表怀疑。据我们所知,欧美等发达国家并无考级,但他们音乐教育仍然十分普及和广泛,人们的艺术修养也很深厚,这很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学习钢琴来发展自己的事业,但切不可本末倒置。当然这绝不是一、两个人或一部分人的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包括制度的制定、舆论的导向、教育的方法、以及媒体的宣传等方面,都要为之作出努力。

但愿有一天,我们不再是为了某种功利的目的而学习钢琴,让我们的手指下流出纯真而感人的音乐直指人心,让我们在琴键上用执着而热烈的激情燃烧生命。

方法之质疑--考级能在多大程度上证明学生的实际演奏水平?

既然要考级,那么每一个级别的证书都应该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有力地证明学生的实际演奏水平,但实际情况并不尽然。我们一直以来都对考级的方法,或者说是级别的界定上存有一些质疑。再具体一点说,就是对目前考级曲目的划分,我们有不同的看法。是否高级别的学生就一定比低级别的学生水平高,而低级别的学生就一定比高级别的学生水平低呢?

我们认为,根据现行的考级方法,是很难证明这一点的。考级中的各个级别都规定有相应的曲目,但是将这些曲目界定为不同级别的标准是什么呢?仅仅是技巧的难易吗?而这些曲目的技巧又有多大的代表性呢?

音乐有着广阔而深刻的内容,不同的作品有着不同的背景、内涵、风格、情感,演奏方法也就有着千差万别,是不能简单的地以演奏技巧的难易来加以区分的,而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又何止千万,且都各具特色,实在是很难想象能将它们都一一量化成不同的级别。而目前考级所规定的那些有限而狭窄的曲目范围,能在多大程度上证明学生的实际演奏水平呢?

例如柴可夫斯基的《四月--松雪草》和门德尔松的《猎歌》,中央音乐学院的考级将前者定为五级,将后者定为九级,相差悬殊;而《高等师范院校钢琴基础教程》将二者同时归于具有相当难度的第四册,也就是高年级学生演奏的曲目,而在我们个人看来,高师教材的编排似乎更合理。再例如莫扎特的作品,专业人士都知道,莫扎特的作品在大的技巧方面并无太多难处,而要真正弹好,表现出莫扎特音乐独特的内涵和情感,尤其是那些精致而细微的处理,却有着相当大的难度,那又该如何给它定级呢?

另外,由于上文所述的原因,许多学生考级带有太多的功利性,为了尽快达到高级别,他们一级一级艰苦地过关斩将,甚至拔高跳级。或许他们能如愿以偿地达到最高级别,但回头再看他们的学习历程,他们所弹过的,几乎仅限于那些考级曲目,而考级曲目之外的作品则极少甚至根本就没有涉及,因为他们需要的只是级别证书,而不是音乐,这不能不说是考级的一个悲哀。而另外一些学生,或许他通过的级别并不很高,但他却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弹奏了大量考级曲目以外的作品,而且无论是演奏技巧、风格把握和音乐处理都能做到很到位,而且开拓了较为广阔的艺术视野。那么这二者之间的实际水平孰高孰低,又将如何鉴别呢?

我们认为,在音阶、琶音、和弦、练习曲等基本训练上,当然可以、也必须循序渐进,逐级上升,以严格考核各级别考生的的基本功,而在乐曲的选择上,则应更具包容性和灵活性,可考虑给考生相对自由和广阔的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作品,充分的展现自己的才华和水平。更重要的是,应该以某种适当的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对考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必要的评估,使考级成绩能更公平和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这样,那张考级证书的含金量才会更高,更具说服力。

标准之质疑--是"独尊儒术",还是百花齐放?

这可能是一个很敏感,很具争议性的问题,但我们还是要斗胆提出来,因为近几年某些地方的钢琴考级在评判标准上的唯一性和刻板性,实在让我们越来越多地想起旧时的八股科举考试。自古以来,就存在有许多不同的钢琴学派,正是这些不同学派、不同风格各具特色的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才使得钢琴艺术异彩分呈,魅力无穷。但为什么在我们的钢琴考级中却感受不到这一点呢?一些地方的考级评委把自己的方法视为正统,将其定为唯一标准,否定其他的演奏风格,排斥演奏风格的多样化,所有考生都必须遵循他的标准弹奏,否则就不合格。这已绝不是个别现象。我们归纳一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片面强调手指。无论弹什么乐曲,都过度强调手指的主动性和音色的颗粒感。我们认为,钢琴虽属敲击乐器,但其真正魅力并不在于敲击,而在于在演奏中使听众产生对音的连续的想象;我们也不否认手指在钢琴演奏中的作用是首位的,它是钢琴演奏的主要载体;但手指毕竟不是全部,必要时也应充分运用手腕或手臂力量,可使音色更为柔和、圆润、通透,更重要的是可以加强音乐的流线感和连贯性,这种效果是光靠手指的独立敲击所不可能达到的。我们认为,在音阶、琶音等基本功方面,可以强调手指的训练以加强基本功,但弹奏具体作品时,则应该根据音乐表现的要求,例如"小步舞曲"等很典雅的具有古典气质的作品,或"夜曲"等很深情的饱含抒情情绪的作品,适当地运用手腕和手臂,弹奏出音乐的内在张力,以增强音乐的美感。然而这一切都被一些考级评委排除在外了。

2、盲目追求速度。为了达到锻炼手指的目的,无论演奏什么作品,都一律以快为准,以快为本,完全不理会作品的内涵对速度的要求。如中央音乐学院考级的七级曲目--门德尔松《无词歌》(Op38.No2.),其谱面速度标记为"不太快的快板"(Allegro non troppo),这个"不太快"是一个很有弹性的表述,不应断章取义地将其就视作"快板",而实际上这是一首颇为抒情的作品,其音乐情绪还略带悲伤(该作品有一标题为"失去的欢乐"),如以中速偏快的速度演奏似乎更符合音乐的要求。我们认为,快速地弹奏固然是技巧高超的表现,但光是快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关键是要能快能慢,快慢自如,无论快慢都能很好地驾驭音乐的表现,这才能体现出演奏者的真正实力,是一位合格的钢琴演奏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我们发现,许多学生由于一味地快速弹奏,最终反而慢不下来了,一慢下来便无法控制,无所适从,这能说是全面而扎实地掌握了钢琴演奏技巧了吗?

3、漠视音乐表现。由于上述原因,一些考官在考试时,只注重考生的技术,而不注重考生对音乐的表现,致使许多考生的演奏几乎成了"砸琴"般的炫技,演奏出的音乐却是生硬且粗糙,毫无音乐的美感。更可悲的是,许多考生弹完一首作品,对该作品的作曲家、所属时代、风格内涵等相关知识毫不知晓,只是按要求将乐谱上的音符准确无误的敲出来而已,把学生培养成演奏机器,将鲜活生动的音乐变成呆板僵化的音符,这难道就是我们考级的初衷吗?另外,作为二度创作的演奏者,所谓音乐表现也是见仁见智的,不应有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确的标准(当然,一个时代和流派的大体风格是要把握住的),而应鼓励考生演奏出个人的理解和个性。

而遗憾的是,由于一些考官对于演奏标准的绝对化和权威化,使得许多教师和考生为了顺利过关,只好放弃自己原有的风格和个性,而投其所好,这样的考级与科举考试有何分别?不客气地说,这是对学生艺术灵性的粗暴扼杀,是对艺术多样风格的无理干涉,无论是对考生的音乐素质的培养,还是对他们学习经历的成长,都是极为不利的,常此下去,也将影响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

以上提出的对钢琴考级的一些质疑,仅仅是我们作为一名基层的普通钢琴教师和音乐工作者,对考级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做出的个人的思考和见解,绝非对考级的全盘否定。我们提出这些问题,是希望能引起同行的共识和重视,并希望能够通过全社会的努力,进一步完善和促进考级,从而推动我国的钢琴事业的稳步健康发展。至于我们的观点是否正确,也欢迎同行们共同商榷和指导。

㈢ "戴德老师教您学电子琴"这个视频的下载哪位能帮忙找到

你找找有没有 戴德个人的博客

㈣ 北京哪些大学的教师待遇较高,大概月收入有多少

大学教师讲一节课需要多少钱?

大庆广播电视大学

内容提要: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没有公布大学教育成本。社会上很多人认为办学成本不高。本文的意图是通过剖析大学教师讲一节课需要多少钱来说明教育成本的高低。同时希望教育行政部门在制定教育发展计划、规划时,充分考虑政府在正承受能力。也充分考虑城乡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关键词:大学教师 课时 人力成本

2004年9月10日[沈路涛 吕诺][人民日报海外版 ]《从“臭老九”到“香饽饽” 见证教师变化》:2003年,全国高校和中小学教职工年平均工资分别达到23307元和13293元.如今,在许多地方,一名中小学高级教师月薪达三四千元。至于大学教师,月收入过万元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了。教师队伍不稳定现象得到扭转。据了解,近年来报考师范院校的生源比例回升,质量显著提高,许多已经离开学校的教师开始要求归队,出国留学人员学成回国任教的人数不断增加。
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工作量以课时计。高、中、初级职称教师教学工作量分别为每周6、5、4学时。按每学期授课时数18周计算,高级职称教师教学工作量每学期108学时,每学年教学工作量216学时;中级职称教师教学工作量每学期90学时,每学年教学工作量180学时;初级职称教师教学工作量每学期72学时,每学年教学工作量144学时。系、部业务领导、行管处级领导和校级领导双肩挑者,教学工作量分别为普通教师的1/2,1/3,1/4。行政处室科级及一般干部教学工作量为普通教师的1/2。
2003年,全国高校教职工年平均工资分别达到23307元。中级职称教师教学工作量每学期90学时,每学年教学工作量180学时。我们不妨用这两个数据说话。
如果假定大学教师年薪23307元(实际上教师工资是高于教职工工资的),每学年教学工作量180学时,那么,平均每学时的教师成本为:
23307元÷180学时=129.48元
假定平均每班学生50人,那么,平均每学生每学时的教师成本为:
129.48元÷50人=2.59元
按照以上标准,如果学生平均每天上课8课时,那么,平均每学生每天的教师成本为:
2.59元×8=20.72元
假如学生每年在校400天,那么,平均每学生每年的教师成本为:
20.72元×400=8286.93元
即使按照学校硬件建设和非教学人员成本由政府买单的话,只让学生承担教师成本的话,生均学费8286.93元。
如果大学教师月收入过万元,年收入超过10万元,而年教学时数仍然为180学时的话,那么,平均每课时的教师成本为:
100000元÷180学时=555.55元
学生听课,按成本付费,很少有能听得起的。

民办高校之所以能盈利,很大的原因在于民办高校不“养”教职工。教师全部聘任制。学校只支付讲课费,按平均每课时50元支付的话,成本只是公办高校的三分之一左右。
50元÷129.48元(另外没再给讲课费)=38.6%
如果公办高校在工资之外再支付讲课费的话,那么,民办高校的人力成本只是公办高校的四分之一左右。
50元÷(129.48元+50元)=50元÷179.48元=27.86%
通常情况下,民办高校只聘任公办高校的优秀教师,却按平均师资水平支付讲课费,相当于从政府拨给公办高校的教育经费中揩油。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暗渡陈仓了。民办教育的举办者认为自己有能力,对公办高校的人事管理不无嘲讽之意。
有教师把公办高校的工资形象的比喻为“火锅”,把基本工资比喻为“锅底”,把讲课费比喻为“锅料”。公办高校不敢动教职工的“锅底”,只好用“锅料”调剂教师待遇。久而久之,教职工不拿“锅底”当回事了。在争“锅料”上动脑筋了。
公办高校的教师们对公办高校有不满情绪,对民办高校却“感恩戴德”,本末倒置啊。公办高校的骨干教师拿着工资“下海”、“跳槽”、“走穴”,公办高校管理这些教师好象底气不足。荒唐啊。公办高校可以考虑对在校外监制的人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也可以劝其把工资关系开到人才交流中心,公办高校用高于民办高校的讲课费标准聘教授。并可以用新办法管理新进入学校的人员。
如果民办高校按公办高校的教育成本收费的话,那么,民办高校的收益率高于国民经济任何部门,因此,应当对民办高校学费标准进行必要的干预,防止暴利发生,更防止拉动公办高校学费上涨。

如果公办高校对教师全部实行聘任课时工资制,那么,用目前的教育经费可以把教育蛋糕做得更大。
通透教育成本的窗户纸,有利于政府下决心进一步改革高等学校的用人机制。进一步搞活高等学校的工资分配制度。也有利于进一步改革高等学校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进一步减轻政府的负担,进一步减轻学生家长的负担。

大学教师高收入者有多少

高校教师对税务部门的这个界定颇多微词,他们认为:高收入人群中,其他十类是高收入者。而高校教师中高收入者只占一定比例,少数较有权威的教授凭借讲座、培训、担任名誉教授等获得较高收入,的确可进入“富人榜”,但大多数高校教师并不如此,税务部门不应“一杆扫落一船人”。

北京高校名师深圳讲课,一天收入5000元以上

据调查,深圳和广州大批的企业迫切希望得到著名高校专家的知识资源,北京高校著名教师来广州和深圳讲课有广阔的市场。一流名气的高校教师每天讲课收入大约在2万至3万元,二流名气的每天1万至2万元,三流名气的每天5000元至8000元。西部大开发后,名师讲课风又席卷西部,京师高校知名学者的讲课收入虽然比深圳、广州低一些,但一般都以现金的方式结算,或者直接打到其个人账户上。重庆某通讯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透露,该公司邀请当地大学老师来讲座,每次约两个小时,支付给他们的报酬为500元至1800元不等;如果邀请北京、上海等地名校特别知名的教授,最高费用达8万元。这样高收入的教授一般是技术或学科权威,有的还有其他重要的社会职责。

百万年薪聘来的多是海外热门学科学者

复旦大学去年开出“百万年薪”全球招聘生命学院院长,最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的终身教授金力脱颖而出,此举曾引发激烈讨论。这位院长的年薪全校最高,而该院副院长一年薪水还不及他一个月。这种情形在京、沪、穗等地的一些重点大学已不鲜见。除了高薪从海外聘请热门学者外,一些院士也被多所大学特聘为教授,年薪高于一般教授。

一般大学教师月薪万元以上的不到5%

华南理工大学原校长刘焕彬教授说,如果年收入在12万元以上算高收入者,华南理工大学的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当中,真正达到这一标准的人,估计比例不到5%。而华南理工大学的教师收入水平以及对外活动能力在国内高校当中,还算是比较好的。

广东省政协委员、广州大学党委书记陈万鹏说:广州大学全校在职教师大约2400名,真正属于高收入者的,应该在100人左右,这个比例还不到5%。广州大学教师目前的月收入平均在4000元左右。某些院系的某些老师收入颇高,这是高校教师中的普遍观点;相对而言,一些基础性学科老师则往往是高校中的“低收入阶层”。

省市级高校青年教师月收入3000元左右

夏老师是某理工大学的青年教师,他现在的月收入就是3000元左右。而高校的授课教师当中,青年教师是占大多数的。夏老师说:如果以年收入达到12万元以上来划分的话,我们学院能够成为高收入教师的比例估计在20%。我们这些年轻的教师,年收入最高也就在4万元左右。

“我的年薪只有2万多元”。长春师范学院张老师工作8年了,现在是讲师,每月工资1200元,加上课时费,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张老师说:“有一些课时少的同事去做兼职,教计算机的老师去一些辅导班讲课,每月能多收入1000多元;还有一些教艺术课的老师在外面带学生,把兼职的收入都算上,月薪五六千元。”长春理工大学刘老师说,一般省市级高校教师的薪水很难达到高收入水准。

在南方一所农业大学工作的彭老师,收入基本上由四大块组成:职务工资+津贴+课时费+补助。刚当教师的时候,职务工资属于高校最低一级,每月只有500元左右,新教师的津贴每个月补助300元。至于课时费,由于彭老师所教授的课程属于学校新上马的专业,学校没有给她安排课程,她就没有课时费,各种补助有400元左右。彭老师工作4年多了,已经成了讲师,她的月收入全部加起来也不过2500多元。西南政法大学杨艺老师说,学校青年辅导员月收入还不到2000元。

高校教师在专业和兼职上拉开了收入差距南开大学社会学系王处辉教授对高校教师的收入进行过调查研究。据介绍,高校教师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制度性工资、校内外津贴制度、政府的特别津贴、社会和市场对教研的需求、学科间的差异、教师间的学术地位不同、参与市场意识的不同、出国机会有别、权力或灰色收入等。事实上,由于市场对教研需求的差异,将高校教师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如某些教师由于其所从事的专业社会需求大,在业余时间给MBA班学生授课,每天至少能得到讲课费1000元,每年所得讲课费可达数万元。有人因此所得收入可达数十万元,家庭存款不止百万元。

吉林大学的赵老师介绍,现在广告设计、法律、艺术等专业的老师普遍收入很高,他们可以在课余时间利用自己的专业挣钱。比如,有的法律课老师一边上课,一边开律师事务所,年收入可达几十万元。“我的一个同学是艺术学院教钢琴的老师,工作之外带10多个学生,每个学生每节课的学费就100元。”赵老师说。此外,现在社会上各种学习班、教研辅导班、MBA班很热,一些高资历的教授被请到各种培训机构教课,外出讲课的收入已远远超过了其“正职”所得。还有一些教师参与市场的意识很强,教金融、证券的老师干脆进入证券市场,有人能获得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收入。

高校中诸如法律、财会等人才市场直接需求大的学院,还可以通过办班增加老师收入。学院办班多,招生数量大,创收额也大。通常各学校对办班类收入提留约50%左右,其余部分归创收的院系所有,可以将这笔收入分为集体福利和奖金发给教师。校内各院系创收能力不同,奖金数量差距很大,有的可以给教师发上万元奖金,也有的没钱给教师发奖金。

㈤ 大学学得好的人是不是基本不会做中学老师

好多师范类的重点学校,例如北师大,华中师大,华东师大之类,也有好多学生会做老师的。

㈥ 如何练习电子琴

我的琴还要老雅马哈KB-200
老琴好
买一本《电子琴大教本》
看看林文信12小时学会流行键盘,把以前的东西统统回忆起来!!
祝你成功!!!
林文信&关瑞红交电子琴:http://u.youku.com/user_playlist/id_UNzIyODQxOTI=.html
戴德老师:http://www.56.com/w79/album-aid-7605244.html

㈦ 戴德老师教您学电子琴的7—12,哪位好心人能告诉我在那里看或者下载,谢谢了!

http://www.21e8.com/art/yinyuejx/27628/

热点内容
历史游记 发布:2025-09-14 05:10:18 浏览:891
歪歪的历史 发布:2025-09-14 05:06:45 浏览:144
健康教育字 发布:2025-09-14 03:12:43 浏览:564
师风师德体会培训心得 发布:2025-09-14 02:35:01 浏览:571
轮指教学 发布:2025-09-14 01:44:11 浏览:413
师德师风感受 发布:2025-09-13 23:53:20 浏览:790
成都初中数学 发布:2025-09-13 20:04:01 浏览:819
星巴克招暑期工吗 发布:2025-09-13 19:56:46 浏览:225
围棋老师招聘信息 发布:2025-09-13 19:40:59 浏览:683
小学生暑期培训 发布:2025-09-13 19:33:31 浏览: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