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观和教师观
Ⅰ 一个现代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教师观和学生观
一.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内涵:
1.以提高国民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
2.面向全体学生。指导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少部分人的发展。
3.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发展不是片面的,而是应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4.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要善于发现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差异,每个学生都具有个别差异性,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要因材施教。
5.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了方便同学们学习记忆,可以结合关键词总结:“提速个性创两全”。
(二)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观:
1.由教育者为中心专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2.由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由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由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为了方便记忆,大家可以简单记忆:“学习过人”。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老师要按规律教学;学生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因此,老师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相信学生有进步的空间,允许学生犯错;学生是发展过程中的人,不能否定学生的发展。
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促进身心都全面发展;学生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学生和成人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不能把学生看作成人,应该把学生看作是一名学生,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要充分的尊重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权责的主体,具有自身的权利和责任。
为了方便记忆,大家可以简单记忆为:“两独一发”。
三.教师观
(一)角色的转变:
1.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2.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二)行为的转变:
1.对待学生要尊重赞赏。
2.对待教学要帮助引导。
3.对待自己要反思。
4.对待其他教育者要合作。
教师观主要从角色和行为两个方面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分析,体现不同角色和行为中教师承担着不同的职责。
Ⅱ 河北教资考试:学生观和教师观顺口溜是什么内容
学生观
口诀:二独一发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版立意义的人
教师观权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口诀:“促进”“研究“开”“社区”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二)教师行为转变
口诀:你我他它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Ⅲ 从教师观和学生观两个角度分析,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不一定非要做让学生喜欢的老师,而是立志于做让学生感激的老师。让学生喜欢不一定是个好主意,大学里大部分学生喜欢的都是什么老师,我觉得不要把大学生的心智水平想象的太高,很多人并没有特别客观的判断能力。我在多年以后回想起我的那些老师们,很多老师我当时特别喜欢,
Ⅳ 教师职业理念中学生观和教师观有没有什么口诀简单好记一点
教师职业理念可总结为三观,分别为素质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素质教育观: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主旨的理念。素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德智体美和求知的精神、并且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劳动。为国家培养四有公民奠定基础。学生观:是指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拥有一颗学生心。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并且意识到学生发展的潜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教师观:(1)首先要树立自己终身学习的意识:建立专业理想、拓展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成就专业自我。(2)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信心。教师职业理念还包括要具有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等精神品质。爱国守法: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的职责与责任。爱岗敬业:必须高度忠诚于教育事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善于解惑。课前要认真备课、课上专注授课、课后认真批改作业。关爱学生:明白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耐心为学生解决人生疑惑。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关心学生身心健康,维护学生的利益。
Ⅳ 怎么把学生观和教师观区分理解
1、教师观:
新课改以来,人们对教师在基础教育新课程发展中的地位和角色等问题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体现在:(教师不再只是一个课程知识的被动传递者,而是一个主动地调试者、研究者和创造者;教师不再是一个真理的垄断者和宣传者,而是一个促进者、帮助者、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因此,积极能动的教师形象取代了消极被动的教师形象。
2、学生观:
学生观,是教育工作者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的身心特点、发展潜能、素质目标及评价标准等问题的中的看法和观点。怎样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在此背景下,新课改的学生观包涵一下三点: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出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1、学生是完整的人
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不可以由教师任意捏塑。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学生是权责主体。
Ⅵ 什么叫教师观和学生观
教师观即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特点、责任、教师的角色以及科学履行职责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支配着教育行为,决定着教育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传统学生观把学生视为被动的客体,是教育者管辖的对象,是装知识的容器;而现代学生观则认为学生是积极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正在成长着的人,
Ⅶ 如何树立正确的教师观 教学观 学生观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清楚地了解教师的
中国思想认识的重要性是非常清楚的:你的工作目标是“人” (不是“东西”),你的任务是仔细研究人,理解人,关心人,谁尊重和精心培育。你想看到:
中国的在校学生,他们有一个“现实的人类社会”。这意味着,在教育过程中与其他物质生产过程的不同,教育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有自己的主动性,导致教师的作用是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必要的外部,并且主观能动作用的是他们得到内部开发。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教师,教育要求的积极性,力争使学生接受和内化自己的需求,才能使学生的活动,教师期望的结果。
中国二,爱护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
中国
是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你的学生,不要伤害他们的自信和自尊。自信和自尊是一个人积极开拓进取,不断提高自身的内在动力,以尊重为尽可能一样马卡连柯的人。独立高中增强意识,总觉得自己像一个长大了,希望能得到老师的理解和信任。如果教师能够爱和了解他们,信任他们,平等,对他们的民主的态度,可以让他们接受教师的要求,内化为自发需求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是忠于随着学习踏进学校的大门的愿望,并期待着成绩的学习,期待尽快成长为有用的人才。要尽量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促进孩子的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固执地努力刻苦学习最强大的力量,是他们的自信和自尊。当孩子有这些势力记住,当你是教育专家,您将得到尊重孩子。而一旦这种预期的火花熄灭它的能量的力量无法相比的话,你变得无能为力,即使是最有影响力的儿童的精神智慧,最先进的手段,他们将成为一个的东西。
中国三,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中国
因为学生生活的人们的现实,就必须有自己的理解,情感,意志,性格和行为,这就决定了,我们培养的人,无论是人应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也应该有不同的性格的人的专业,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极其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中国
四,引导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中国
关于学生管理,要改变那些专制控制,保姆或看护人放任自流的管理方式的羊。这些管理方法的学生被忽视或不理解现在的学生表
中国登录到到网的优势地位。要做到这一点,没有自信,只能培养驯服工具的企业精神,却找不到,归纳,学生的独立精神和创意人才。高中生渴望拥有更多的独立性,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的各种活动。此外,我们也应该看到,即使他们还不成熟,但他们的独立活动已显著改善。因此,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能够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要为他们提供机会,施展才华创造自己的独立活动的情况,并引导他们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总之,关于如何处理学生问题,我们往往简单地把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并在学生的学习中,学生理解和尊重学生做得还不够,这就是我们违反规律教育的表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可否认的,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表现在满足孩子需要爱和尊重,并应反映在学生的自信的光芒,自尊,自强的精神,它应该体现在启发学生的指导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上,不应局限于把学生的主动性。
中国
Ⅷ 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教师职业道德 口诀
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
(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教育意义】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激发学生潜能。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1、学生是完整的人;
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教育意义】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学生是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学生是责权主体。
【教育意义】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