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老师 » 教师备课要求

教师备课要求

发布时间: 2021-07-20 06:46:25

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一、教学目标制定要准确 二、内容选择要合理 三、作好教学内容分析,突出重点,击破难点,抓住关键 四、要全面了解学生水平? 五、学法制定要恰当,切合学生实际 六、教学方法要精选,体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和课堂环境的改善 七、问题设计要精当? 八、教学细节要周密安排? 九、教具和课件准备要充分? 十、练习设计要精当? 总之,通过备课,我们要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化:? 首先,通过钻研课程标准并对照教科书,准确把握教学的三维目标要求和教学的侧重点,从而转化为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和课堂行为准则。 其次,通过钻研教科书,把教科书中的内容转化为教师自己的知识、经验与案例。 再次,通过研究教学的三维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找到使教学内容适应学生接受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从而转化为教师已明确在心的教学方法与教学途径。? 最后,通过备课,把人的全面发展观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之中,并通过课堂教学实施最终转化为教学行为,物化为学生的经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㈡ 教师备课应注意哪些基本要求

教师备课首先要备教材,其次是备学生,注意不要自己讲得太多了,还要和学生交流!
但是最好多考虑实哗定糕剐蕹溉革税宫粳际情况,随机应变

㈢ 教师备课应该注意什么

1、讲点什么。

即这节课应该给学生讲点什么内容。

注意,这里所说的是“讲点”什么,而不是“讲些”什么,二者的区别在“量”上。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当前情况,确定教学的具体内容与任务。力求少而精,具体而实在;力求能讲得明、练得透、用得活。如果内容过多,会冲淡主题,易出现蜻蜓点水、雨过地皮湿现象,甚至会出现“消化不良”、“腹部肿胀”,严重的还会出现“暴雨成灾”现象。还不如步步为营,各个击破,稳扎稳讲好。

“鼓要打到点上,笛要吹到眼上。”所讲的内容,应该是当前学生特别应该学习的知识,或是该节课特别需要进行训练的能力,或是具有导火线性质的内容,力求做到一“课”中的。

因此,在备课时应该爬梳洗剔,选其要点,择其关键点,抓其提挈点。

2、留点什么。

教师上了一节课,如果没让学生留下点知识或能力,那这节课就白上了。有好些课,很精彩,掌声四起,赞美声一片。可是,三五年后,十年八年后,学生还记得吗,心中还有什么痕迹?对学生影响深远的,是在学生心中留下深深印痕的东西。

让学生时时回忆起、时时鞭策自己,能受用终身,有这样效果的课才是真正的好课,才是真正成功的课。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思考这节课能给学生留点什么,能带给学生点什么?学生在心中留下的往往少于教师所讲的内容。留下的内容不必多,一点两点足矣,但必需深刻,有像墨水浸入白布那样留下难以抹除的印痕,才能让学生长时间能记住,长时间受益,否则只是过眼烟云,一闪而过。

事实上,若能做到一节课就留一点让学生受用终身的东西,那一期下来多少节课,给学生留下的东西该有多少,对学生的影响还小吗!能把课上到这个程度的教师,想不当教育家都难!

3、用点什么。

即用点什么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完成“讲点什么”的任务和达到让学生能“留点什么”的目的。

伟人毛泽东曾说过:“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方法很重要,可以提高效率,提高成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方法很多,有效的也很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用、都适用。有的成本高,有的成本低,有的易于操作,有的步骤繁琐,有的是立竿见影,有的长期见效。所以,备课应思考这节课用点什么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预期的效果。这需要认真研究学生特点,分析教师自身情况,从大量的方法中进行甄别筛选,找到最佳的方法,方法不需多,只要易于操作,有效即可。这跟医生治病一样,良药不需多,一两味即可,对症才是最好的药。用药多了,成本高不说,药效可能会相互排斥,甚至还有可能生成毒素。

管用的方法不一定复杂,复杂的方法不一定是好方法,关键是要因材施“法”。比如,对于一个饿得快死的乞丐来说,解决的最好方法是给他稀饭,而绝对不是给他航天飞机。

教师如果在备课时抓住这三个“点”,省去一些冗杂的问题,删去一些无关的环节。这样,目标会更集中,指向更明确,任务更具体,脉络更清晰,方法更有针对性。

㈣ 教师如何备课及备课注意点

备课须“三知”

教师要上好课,必须先备好课,而要备好课,必须要 “三知” 。

1、 知教材
这里所说的“知”,既是对全册乃至全套教材内容的通盘了解,也指对具体篇目的深入理解。如,对语文教材,既掌握各种体裁文章的区别和写法,又通晓古今中外不同历史时期文学发展概况。

只有这样,才有利于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更有效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理想前途等方面的教育,从而更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把这些写梦想的文章向学生作深入的比较,而后让学生写篇作文,正题为“梦的启迪”,副题让学生自拟。这样读写结合,比较教学,学生学习、思想双丰收,一举两得。当然,只有深知教材,才能进行比较。

2、 知学生

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要求、基础和爱好,才能更好的选用和确定教学方法,决定讲授内容的详略取舍,才能有的放矢,目的性更强,否则,就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在教学中,教师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辛辛苦苦地备了课,教案写得详,课讲得细,可学生听了反感生怨,这就是脱离学生的基础、心理、要求的实际所知;相反,有些内容,教师较熟悉,胸有成竹,只写简案,把时间花在了解学生趣有味,教学效果就好。可见,了解学生的重要。
知教学
课堂教学是一种艺术。有经验的老师一般是非常注重研究课堂教学艺术的。导入新科、讲授新课、课时小结、单元复习都各有方法。导入新课则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讲授新课则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

序幕演得好,能起到先声夺人,引人注目,激发兴致,出奇制胜的作用,如我在讲《背影》一课时,是用母亲导入的。此外,课时小结、单元复习常用归纳法、比较法,运用得好,能收到以少带多,画龙点睛的效果。

总之,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法则是讲知识的重要手段。熟知三者方能因材施教,教学得法。

(4)教师备课要求扩展阅读

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备课分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两种。备课的内容有课程标准,教材,学生,教法,学法。

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

备课分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两种。个人备课是教师自己专研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活动。集体备课是由相同学科和相同年级的教师共同专研教材,解决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等问题的活动。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对教师而言,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包括教科书的编写意图、组织结构、认知结构、重点章节等;再次,教师应在钻研教科书的基础上广泛阅读有关参考书,精选材料来充实教学内容。

参考资料网络-备课

㈤ 教师备课需要备什么

备课标。教师必须按照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和提示的原则、方法,达到课标所要求的水准,把课程标准的精神贯彻到每一次课中去。

2.备教材。教师必须熟练掌握教材全部内容和组织结构,掌握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性(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三点(重点、难点、疑点)。创造性地使用、整合教材。


3.备教具。上课需要教具的,必须提前做好准备。需要在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上课的,要提前做好课前硬件准备。

4.备学生。要从不同的学生水平出发,因材因人施教,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分层次提出要求,努力使教学切合学生实际。


5.备教法。要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各种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6.备板书。要深入分析教材,理清脉络、抓住中心,用简洁的文字或图形,把一节课的中心内容展现于黑板上,让学生易于理解,便于记忆。


7.备作业。备课时应设计并试做要布置给学生的课后作业,合理安排课后作业的质和量。

8.备资源。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密切联系,本节课所涉及的现实生活资源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㈥ 教师备课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教师备课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钻研教材

钻研教材包括专研学科课程标准、教科书和阅读相关参考书。首先,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是指教师要清楚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教材体系、结构、基本内容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其次,钻研教科书是指教师要熟练掌握教科书的内容,包括教科书的编写意图、组织结构、认知结构、重点章节等;再次,教师应在钻研教科书的基础上广泛阅读有关参考书,精选材料来充实教学内容。

2、了解学生

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熟悉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其次,要了解班级情况,如班风等;再次,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

3、设计教法

教师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要考虑用什么方法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以促进他们学科能力、学科素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德等方面的发展,要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特点等来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

4、课时计划

上每节课之前制订。它对每一节课进行缜密的设计,是教师讲课的依据,直接关系到课的质量。它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项目:班级、学科、课题、教学目的、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

5、单元计划

在一个单元(或课题)的教学开始以前制订。它的作用在于对一个单元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包括单元(或课题)名称、教学目的、课时分配、课的类型、教学方法、电化教学手段和教具的利用等项目。

㈦ 教师备课要求

备课的要求:

1、传授知识的精准性。

凡需要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应该十分准确,不能似是而非,即使是最简单的概念问题,也要准确把握,不能出现问题。有争议、不能作出结论的问题,一般应予回避,不能轻易搬上课堂。

2、明确课堂的目的性。

教师应对每堂课,每个章节要达到什么目的,有什么要求,都必须十分明确。这样才能依据目的合理处理教材,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否则会东拉西扯,随心所欲,使教学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3、备课的主体是学生。

备课必须心目中有学生,时时想到学生,处处想到学生。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4、统筹全局,有计划性。

就整册教材而言,课时的分配,新旧知识的联系,复习与检测的安排,均应有计划。就每课而言,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板书的设计,教具的使用,实验的演示,都是统筹安排,有一个合理的“序”。

5、备课时提前预知每一种“可能”。

备课既是课堂教学的设计,当然有明显的预见性,我们要求的是“准确”。在备好教材,备好学生的基础上,要准确的预计到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出现的情况,设想好应变的措施,以因势利导,化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预见性准确,教师上课时就能胸有成竹,应付自如,始终掌握主动权,不会出现忙乱无绪的情况。

(7)教师备课要求扩展阅读

1、备教材。

是指教师对教材的深入钻研。它是包括熟悉教学大纲,熟悉全册教材,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深刻理解每一篇章,每一课的内容,明确它在全册的地位和前后的联系等。教师要深刻准确地把握教材,必须查阅资料,认真钻研,使教材由“薄”到“厚”。

如,对语文教材,既掌握各种体裁文章的区别和写法,又通晓古今中外不同历史时期文学发展概况。只有这样,才有利于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更有效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理想前途等方面的教育,从而更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备学生。

课堂教学师生的双边活动,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不能取得任何效果,所以必须备学生,备学生要备学生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理解能力等。备好学生可以使教师的教学符合学生实际,避免盲目性,同时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教学活动。

3、备教法。

备好教材与学生,只是具备了搞好课堂教学的可能性,要使可能变为现实,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还要备好教法。这是抵达彼岸的桥梁。教无定法,教师要遵循基本的教学原则,根据教材、学生、教师本身素质等特点选择最优的教法。

4、写教案。

教案是教师备课成果的升华和结晶。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具体依据。教案可详可简,可写在教案专用纸或本上,也可以评注形式写于教材上,视具体情况而定。

5、写教后。

课堂教学不可能不折不扣地按教案进行,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实际往往会纠正、充实原教案。以写教后的形式总结些宝贵的经验教训,可作下一次备课的借鉴,是教师提高备课水平的重要方法。

㈧ 教师备课要从哪几方面入手

1、在“备教材”上下功夫。教师在“备教材”过程中要着重解决好这样几个问题:确定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明确教材的体系和内容的主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要注重研究和解决教材中的难点,在突破难点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知识结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
2、在“备学生”方面做文章。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钻研教材,更要重视对学生的了解,教师要对所教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学生的特点要了如指掌,从而使教材的处理和教法的选择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师在“备学生”的过程中应突出地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必须做到最大限度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二是必须做到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3.、在“备教法”上努力寻求自己的特色。目前的教学方法种类很多,如讲授法、发现法、问题法、讨论法、观察法、实验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各有各的优点和长处,但谁也不能绝对地说哪一种方法好,哪一种方法不好。某节课可能只运用一种方法即可达到良好的效果,而另一节课就可能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只有从教学内容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才能真正设计出灵活适用奏效的优良教法,才能真正体现出每个教师自身的教学特色,否则,即使已被众多教师公认的教法,如孤立地运用,或机械地运用也都难以奏效,甚至适得其反。
4、在“备练习”方面精心设计,有的放矢。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紧密围绕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要做到有的放矢,要注重方法的灵活多样。目前在课堂练习中主要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一是重讲轻练,教师的主导作用“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当然不只限于以课堂练习来体现)显得薄弱;二是练习题设计的盲目性很大,缺乏较强的针对性;三是课堂练习的量偏大,学生手忙脚乱,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时间;四是课堂练习题单调,无层次和坡度;五是教师在学生练习中忽视矫正错误这一环节,不利于知识的消化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5、在“备作业”上要做到精心挑选,适量适度。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备作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内在逻辑体系来确定课外作业;二是在内容上要做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在形式上做到由模仿到独创,由典型以变式,充分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三是要注意把掌握知识与训练技能相结合,做到通过作业掌握知识,通过作业训练技能;四是注意适量。作业的布置要少而精,作业的重点应针对学生易混淆、易忽视的教学重点内容;五是要注意适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层次性,要做到难易适度,要体现出梯度,并提倡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布置不同的作业。

热点内容
健康教育字 发布:2025-09-14 03:12:43 浏览:564
师风师德体会培训心得 发布:2025-09-14 02:35:01 浏览:571
轮指教学 发布:2025-09-14 01:44:11 浏览:413
师德师风感受 发布:2025-09-13 23:53:20 浏览:790
成都初中数学 发布:2025-09-13 20:04:01 浏览:819
星巴克招暑期工吗 发布:2025-09-13 19:56:46 浏览:225
围棋老师招聘信息 发布:2025-09-13 19:40:59 浏览:683
小学生暑期培训 发布:2025-09-13 19:33:31 浏览:459
帮的教育 发布:2025-09-13 17:57:15 浏览:311
河北高一语文 发布:2025-09-13 12:37:27 浏览: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