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营对老师
第一,在旅途中,要有集体观念,统一行动,互相帮助,要跟随在老师和导游身边,不要独自离开或者随意更改旅游地点和时间;
第二,提高警惕,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予的食物和饮料,遇到有人搭讪和纠缠要立刻向老师和导游报告,特殊情况下可求助于警方;
第三,晚上不能私自离开住宿地点,即使要外出,也需得到老师和导游的同意,在他们的陪同下出行;
第四,要带好身份证、学生证等证件,以免在登机和入住时带来麻烦;
第五,不要携带过多现金,更不要轻易将现金外露。出游时最好不要大量购买物品,即便购物也要注意收藏好现金,或可交由老师帮助保管;
第六,要记清老师和导游规定的乘车时间和地点,随身携带他们的电话,一旦情况不明,应立刻打电话联系;
第七,最好避免参加涉水、探秘、登高等高风险旅游项目,行前应购买相关的旅游保险,做好风险防范;
第八,要纠正外出旅游时的饮食习惯,切勿暴饮暴食,更不要在小摊贩处购买食品,生冷的食物最好不要食用。
『贰』 保研夏令营前期准备之如何联系导师
一、保研如何选择导师
在选择导师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主要有科研能力(体现在英文论文和第一作者)、研究经费、为人、职称、业内影响力、年龄、社会职务等。
导师牛不牛,年轻与年长等都是考虑因素,但导师没有好坏,只有合不合适!
在此基础上,获得所在专业方向的各位老师的信息。
导师信息获得途径如下:
学校的网页上关于专业领域老师的介绍。
通过网站搜索导师的毕业学校、科研经费、研究方向、联系方式等信息。这些介绍可能很简略,有些甚至是过期信息,但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做到初步筛选。
学校的学生交流群的相关信息。
与老师的学生或高年级的学生交流。
根据自己的目标,请硕士导师推荐相关的导师。
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大致的导师群体。
各学会的官方杂志。可以在上面了解最新的学会委员会组成,以及编委会的组成,大体可以体现其学术实力。
各学会的年会。在这里可以听很多大博导的讲座,实地了解其科研方向:能连续多年就某一个题目做大会报告的,一般有较为明确和特色的研究方向。
各类专业排名。
文献检索。
通过认识的人打听。
根据信息划定一些老师,然后与这些划定的老师进行邮件或电话联系。[page]
二、联系导师的时间
启道教育建议一般四月到五月期间不要联系导师。因为很多研究生毕业答辩都发生在这个时候。导师是相当忙的。三月也不行,因为这个时候是研究生复试前关键阶段。有些导师是避免与学生过多接触的。其他时间基本上都是可以与导师联系的。
如果是打电话,最好选择导师在办公室的时候。例如上午九十点下午三四点。当然,如果你非要晚上打也不是不行。不过最好在九点左右。要清楚,导师的作息时间和一般的讲师是不太一样的。
如果亲自去见导师,那就非要赶在白天去办公室了。
三、如何联系导师
联系导师可以确定导师的态度以及报考的激烈程度,帮助自己正确的判断形势。
明确拒绝的导师就不要再考虑,态度暧昧或者不热情的靠后。因此介绍一下联系方法。
1、发电子邮件
发邮件是联系导师的第一步,通过简单的自我介绍使导师更加全面的了解你,同时表达出对导师的敬仰之情。但这不是拉近与导师关系的最好切入点,询问有关的专业问题才是一种更好的切入方式。这种询问,容易引起导师的注意,引发彼此的交流,且不落俗套地为进一步交流留下余地。
2、电话联系
问题在于怎么确定打电话的时候导师正好方便接?图片信息怎么传递给导师?怎么保证通话不被打断?
3、 短信
短短的 几十字,你怎么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怎么保证你的短信不被其他短信淹没?导师会郑重其事地看一个陌生人的短信?会不会随手一看忘了回你?[page]
4、 到导师单位去拜访导师
如果有得力的人介绍,自己又觉得口才很好,亦无不可,但注意前提;切不可在没有征得导师的同意前,强行前往,这样估计适得其反,有种你在强迫 的意味(我来你单位了,你看你见不见吧)。
5、会议期间约见导师
同上,但是要有得力的人引荐并且自己不怯场,还要提前预约,切不可和引荐人一拍即合,悄悄就去了;更不可强行约见或者半路拦截,这极不礼貌,效果可想而知。
6、 会议时接待导师
这是一种特殊的联系方式,如果举行学术会议,导师来做报告,按国内的常规,会务组负责接送。
确实想和导师见面,就积极加入会务组,主动请缨去接导师,在来回机场及酒店的路上,一般至少四十分钟,可以很好地交谈。
只有你们俩,没有干扰;出于礼貌,大家必须交流;导师无处可逃!
当然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一瓶水是必须的,专业上准备充分,全面展示你自己:专业,待人接物等等。
『叁』 夏令营结束,对老师的临别赠言,不要太虚的
夏令营结束,父母给孩子的临别赠言,不要太虚的
『肆』 夏令营指导老师是干嘛的
跟踪日程,点人数,安全保护。为主义务。
『伍』 如何拒绝老师参加夏令营
用你的长处加以利用,告诉他们你可以从中学到的东西,
『陆』 获入营资格,老师答应后,在夏令营的什么时候找老师
我从你的叙述上来看呢,咱们老师答应也同样下来,并且你获得了参加夏令营的资格,而你呢,你要马上要考试,像这种情况呢,我建议你赶紧和老师联系方试呢,最好是打电话比较直接一些,给我发邮件的话,老师比较忙的话,可能是看不到你发的文件。
『柒』 在夏令营走的时候对老师说的感语
感谢在夏令营这几天您对我们的关心和照顾。在夏令营这几天,我庆幸自己认识到一帮小伙伴,更庆幸遇到了老师您,可能我与您聊的话并不多,但却真切地感受到了您的热情与责任感,令我在这夏令营中得到了意外的收获。
『捌』 感恩夏令营老师的诗歌
翻开夏令营的相册,一张张熟悉的笑脸燃起了我心头的那丝想念。孩子们,家里饭可香?水可甜?21天的夏令营生活让你们完成了人生的一次蜕变,相信这21天对你们的影响将是终生的,为此我们要感谢谁?
感谢父母。优越的物质生活环境给了你们一个多彩的童年,为了让你们赢在起跑线上父母煞费苦心,学习班、补习班、辅导班一个不落的给你们报上。他们图的是什么,图的不就是你们能比别的孩子优秀,将来能更好立足于社会吗!刚来夏令营你们对父母有一万个不理解。你们常常抱怨父母花这么多钱让你们来这里受罪干什么,孩子们这是你们的想法,你们有没有站在父母的角度想想,送你们来夏令营还不是为了更好地培养你们的心理素质及学习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吗?有哪个父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吃苦?难道你们不明白现在吃苦为的是以后更好地享受生活吗!理解父母,感恩父母,回报父母。这一生相信你们会终生难忘!
感谢夏令营。孩子们,刚来夏令营时也许你们并不喜欢夏令营,甚至有些讨厌,但不可否认的是夏令营让你们成长了。军训给了你们纪律、高空训练给了你们胆量、夜行军给了你们毅力、班级给了你们荣誉。回想起夏令营的21天点滴生活,你们一次次的坚持,并且出色地完成了汇报演出,难道这不是夏令营带给你们的收获吗?刚开营的几天很多人说明年打死也不来了,但闭营时有好多伙伴在一起相约明年夏令营,难道这不是夏令营带给你们的成长吗?这一年相信你们会终生难忘!
感谢老师。21天的陪伴,我们不离不弃。老师们兢兢业业为的是21天后将一个崭新的你交还给家长,老师们和你们打成一片为的是化解你们对家的思念,老师们的耐心教导为的是以后你们少走弯路。孩子们,三人行必有我师,不管今后的求学还是工作生活,要尊重你的每一位老师。这一位相信你们会终生难忘!
感谢同学。还记得夜行军那晚,大手拉着小手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在昏暗的马路上,犀利的小雨下个不停却未能分开你们拉紧的手。你们虽是同学却相差有近10岁,一路上的不离不弃,我在你们身上看到了责任与信任。这一夜相信你们会终生难忘!
『玖』 夏令营老师:孩子孩子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怎么办
1.孩子的逆反心理严重,通过发泄对老师的不满来反抗家庭
孩子的年龄越大,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越来越强烈。有的父母和老师对孩子表现出来的好问行为表现得十分不耐烦,简单粗暴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孩子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对父母的反抗经过多次尝试发现作用甚微,何况自己又要依赖父母生活,不能对专制的父母进行反抗,于是不满情绪就转移到老师身上,一股脑发泄给老师。
2.老师忽视或冷淡孩子,孩子通过抵触来引起老师注意
孩子在学校里,除了学业的优秀能给他带来成就感外,老师的关注与重视是他最大的心理满足。有的孩子经常碰到上课时老师不给他提问,自己鼓足勇气与老师讲话时老师也是一副漠不关心的表情。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为了引起更多的注意,就通过抵触老师的方式来实现被注意的愿望。
3.老师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当
有许多人认为,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教育改革是步履最慢的,无论是教学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式都已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和孩子的需要,这种说法虽然有些偏激,但不无道理。有的老师习惯为学生贴标签,对学生产生刻板印象,好学生一好百好,坏学生本性难移;有的老师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对孩子提出了不恰当的过高或过低的要求;有的老师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不会尊重孩子,甚至打骂孩子;如此等等,都会使孩子产生抵触情绪。
『拾』 参加保研夏令营,联系导师的时间什么时候比较合适呢
在很多的高校,都会举办相关的保研夏令营,目的是吸纳更多的优秀学生。保研夏令营是通过夏令营的形式,让有想法的学生体验本校的学习生活,能给学生更好的实践和感受。一般两所高校都是你所期待的并且也符合相应的申请条件,但其中一所提供了保研夏令营,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感受学校的氛围,学习方式以及作息时间。一般在该所学校感觉能够接受就不会去选择另一所学校,人面对未知的事情都会产生相应的恐惧,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会选择参加保研夏令营的时间。
在和导师进行沟通的时候,记住一定要保持大方的性格,千万不能胆怯,因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导师才能在你面试的时候选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