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老师 » 蔡元培的老师

蔡元培的老师

发布时间: 2021-07-22 22:42:08

❶ 蔡元培的人物成就

蔡元培对近代与现代中国教育、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主要是:
一、自蔡元培始,中国才形成了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和教育制度。
二、他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三、为中华民族保护了一批思想先进、才华出众的学者。
他不仅为中国近现代资产阶级大学教育理论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其中许多真知灼见,如重视大学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注重发展学生个性,主张“沟通文理”,以及“依靠既懂得教育,又有学问的专家实行民主治校”等等也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❷ 蔡元培的故事

蔡元培的故事:生活就是一杯绿茶

曾经有一位北大学生对成功充满着渴望和憧憬,可他在生活中却屡屡碰壁,鲜有所获。沮丧的他便给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写了一封信,希望能够得到指点。蔡元培在百忙中回了信,并约了一个时间让那位学生到办公室面谈。
学生激动地来到校长的办公室。没等他开口,蔡元培先生就笑着招呼道:“来,快坐下,我给你泡杯茶。”说完便起身,从抽屉中拿出茶叶,放进杯子里,倒上开水,递到学生面前的桌子上。“这可是极品的绿茶哟,是朋友特地从南京给我带过来的,你也尝尝。”蔡元培先生和蔼地说道。
受宠若惊的学生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几片茶叶稀疏地漂浮在水面上,水也是惨白惨白的,没有一点绿色,喝到口中也像白开水似的,没有一点茶的味道。学生的眉头不禁一皱。蔡元培好像并没有注意到学生的表情,依旧东拉西扯地谈一些漫无边际的话题,似乎完全忘记了学生来的目的。学生极不自然地听了很久,好不容易等到蔡元培稍稍停顿一下,忙找了个理由告辞。
蔡元培眯着眼若有所思地微笑道:“急什么,把茶喝了再走,这可是一杯极品的绿茶。千万别浪费了。”
学生无奈地又端起了茶杯,礼节性地喝了一口。可就在这时,一股清香浓郁的味道沁入心脾!学生愣住了,诧异地打量着茶杯:茶叶已经沉浸入杯底,杯中的水已是一片碧绿,像翡翠般灿烂夺目。不仅如此,整个办公室里可以闻到一种清新的香气!
蔡元培似笑非笑地望着他,满含深意地问道:“你明白了吗?"
学生恍然大悟,惊喜地喊道:“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说,想追求成功就要像就要像这绿茶一样,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凡事都要静下心来,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沉浸下去。"
生活就是一杯绿茶,只有静下心来沉浸进去的人,才能领略到成功和幸福的甘醇!

❸ 蔡元培的人物介绍

姓名:蔡元培
生卒:1868年(戊辰年)1月11日-1940年(庚辰年)3月5日
简介:蔡元培,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

人物成就
蔡元培对近代与现代中国教育、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主要是:
一、自蔡元培始,中国才形成了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和教育制度。
二、他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三、为中华民族保护了一批思想先进、才华出众的学者。
他不仅为中国近现代资产阶级大学教育理论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其中许多真知灼见,如重视大学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注重发展学生个性,主张“沟通文理”,以及“依靠既懂得教育,又有学问的专家实行民主治校”等等也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改革措施
改革封建教育
北京大学改革宗旨:改变学生的观念,整顿教师队伍,延聘积学热心的教员,发展研究所,广积图书,引导师生研究兴趣,砥砺德行,培养正当兴趣。 蔡元培大学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是民主和科学,目的是要把大学办成高水平的教学科研中心。
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沟通文理,废科设系,改变“轻学而重术”的思想

创办学校
蔡元培重视劳动教育、平民教育和女子教育。他在北京大学办校役班和平民夜校,在上海创办爱国女校。
1928年,他创办国立艺术院,后来发展成为中国美术学院,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实施本科等的最高美术教育机构,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唯一承认学历的中国美术类大学,以弘扬民族文化,融合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为办学宗旨。

❹ 找蔡元培时期北大非常有个性的老师

陈独秀、鲁迅、胡适、李大钊
我知道比较出名的就是这些了。
你可以根据那些人再找他的趣事。。

❺ 蔡元培的在北京大学做校长时聘请哪些人做老师

梁漱溟,胡适,陈独秀,刘半农,鲁迅,周作人,徐悲鸿

❻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是:“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举并重。

❼ 蔡元培北大时聘请的教授有哪些

周作人、胡适、李大钊、陈独秀、辜鸿铭、鲁迅、钱玄同、刘半农、刘申叔、黄季刚、黄侃、陈介石、陈汉章、江艮庭等,还有许多外国教员

❽ 蔡元培在北大任教时的作为有哪些、、、、帮帮忙

蔡元培(1868—1940)
字孑民,浙江绍兴人。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1916年12月至1927年8月,任北京大学校长。他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对北大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促进了北大思想的活跃、新思潮的传播和学术的繁荣。众多革新人物和学术大师云集北大,倡导民主与科学精神,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最初基地。

1916年12月26日,民国五年,蔡元培49岁时,受命担任北京大学校长。
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发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长,将“抱定宗旨”置于首位。
1917年,蔡元培聘请《新青年》主编陈独秀为文科学长,并聘请李大钊、胡适、钱玄同等“新派”人物在北大任教,采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实行“教授治校”的制度,提倡学术民主,支持新文化运动。
蔡元培
1917年,蔡元培邀请著名哲学家梁漱溟到北京大学讲授印度哲学。
1917年,徐悲鸿应蔡元培之邀从日本东京返北京,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
1917年7月,胡适从美国学成回国,被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为教授。
1917年7月3日,蔡元培在北大发表热情洋溢的就职演说的余热未散,就向黎元洪总统提出辞职了,措辞委婉,但动因沉郁,那就是抗议张勋复辟。
1917年10月,民国六年,蔡元培50岁时,主持教育部召开北京各高等学校代表会议,讨论修改大学规程,北京大学文科提出废年级制,采用选科制的议案,会议议决通过,决定在北大试行。北大选科制规定每周一课时,学完一年为一个单位,本科应修满80个单位,一半必修,一半选修(理科酌量减少),修满即可毕业,不拘年限;预科应修满40个单位,必修占四分之三,选修占四分之一。选修科目可以跨系。
1918年,他更明确地指出:“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学者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
1918年5月22日,蔡元培为“中日防敌军事协定”这个破事,反对政府变相卖国,又向大总统提出辞呈。
1918年11月16日,民国七年蔡元培51岁时,“一战”刚结束,在天安门前组织集会庆祝,发表题为《劳工神圣》的演讲,鲜明提出要“认识劳工的价值”,并喊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
1919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废除科,改原隶属于科的学门为系,设立14个系,废学长,设系主任。原来的文、理、法三科分别改称第一、二、三院,仅作为各系所在地区的标志(因原来三科分布在不同地区),不代表一级机构。
1919年5月8日,五四运动爆发后,蔡元培为抗议政府逮捕学生,于5月8日提交了辞呈。并于9日悄然离京。
5月13日,北京各大专学校校长于5月13日向政府齐上辞呈,支持蔡元培。
1919年6月15日,民国八年蔡元培52岁时,在他发布的《不愿再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宣言》中说:“我绝对不能再作不自由的大学校长: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学的通例。后由于北大师生极力挽留,蔡元培答应只做北大师生的校长。
1920年初,蔡元培与李石曾、吴敬恒,利用庚子赔款,创办中法大学于北京。蔡元培任校长。
1920年2月,蔡元培下令允许王兰、奚浈、查晓园3位女生入北大文科旁听,当年秋季起即正式招收女生,开我国公立大学招收女生之先例。
1920年5月,蔡元培聘任地质学家李四光出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邀著名作家莎菲回国任北京大学文学教授,8月,聘鲁迅为北京大学讲师。
1920年年底,民国九年,蔡元培53岁时,被北京大学派遣去欧洲考察。与法国里昂市长赫礼欧(Herriot),里昂大学医学院院长雷宾(Lepine)等,合作设立里昂中法大学协会,决定在里昂成立中法大学。

❾ 著名民主教育家蔡元培,要求教师兴趣和品质

蔡元培(1868-1940),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大胆改革,勇于实践,发表了大量的教育论著,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的教育思想至今对中国教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主要包括“五育”教育、女权与平民教育和教育独立以及“自由思想,兼容并包”三方面。
一、从“五育”并举方针到健全人格教育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 因为它决定我们用什么去培养和怎么去培养。在这一问题上,蔡元培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主张,造就具有健全人格的个人。健全人格教育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人格”是他要培养的 “自由、 民主、 平等” 社会新人的目标。他早在1902年《师范学会章程》中就提出教育的宗旨就是“使被教者传布普通之知识,陶铸文明之人格”。[1]1912年2月,他发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一文,提出今后之教育方针为军国民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及美感教育等五项。前三者为隶属政治之教育,后两者为超轶政治之教育。
(一)隶属政治之教育
蔡元培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中提到,“专制时代(兼立宪而含专制性质者言之),教育家循政府之方针以标准教育,常为纯粹之隶属政治者。”[2]他把军国民主义、实利主义、公民道德教育三者看成隶属于政治之教育。
1.军国民主义教育
军国民主义教育要求注重军事,发展军事体育。他认为军国民教育不是理想社会的教育,与社会主义相背驰。他认为当时我国“强邻交逼,亟图自卫,而年丧失之国权,非凭借武力,势难恢复”,为了更好地抵抗帝国主义的入侵,必须要采用武力自卫。[3]从国内情况来看,为了打破封建军阀拥兵妄为的局面,就要“行举国皆兵之制”,以“以平均其势力”,因此也要进行军国民教育。他认为体育是培养“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的重要环节,后来把军事体育推广成为了普通体育。
2.实利主义教育
实力主义教育要求注重实业,发展智育。“我国地宝不发,实业界之组织尚幼稚,人民失业者至多,而国甚贫”是对我国当时情况的描述,而实利主义教育则是改变这一现状的路径之一。实业主义教育主要是传授各种文化科学知识,发展实业的知识技能,它可以“补自存力之不足”。进行实业主义教育,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国家的财力,使我国在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公民道德教育
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蔡元培认为军国民主义与实利主义教育都是“富国强兵”主义,但是“兵强可以变成私斗,溢为侵略;国富不免智欺愚,强凌弱,而演成贫富悬绝、资本家与劳动者血战的惨剧。”[4]因此,除了前两者还要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他将法国革命所标榜的“自由、平等、博爱”作为道德的要旨,将其定为“一切道德的根源”。他提倡的公民道德教育具有反封建的重大意义,这种道德观念与封建论理道德观念是相对抗的,并企图通过这种公民道德教育使人们在封建道德理论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二)超轶政治之教育
与军国民主义、实利主义、公民道德教育不同,蔡元培把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看成是超轶政治之教育,并认为美育是由现象世界进到实体世界的“津梁”。对于前清教育宗旨中“忠君”、“尊孔”这两条蔡元培持否定态度,他主张用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来替代,从而打破了两千年来中国传统的封建教育两条不可动摇的信条。
1.世界观教育
世界观教育属于实体世界, 是“超轶乎政治的”。他在《我在教育界的经验》一文中说“至于提出世界观教育,就是哲学的课程,意兼采周秦诸子、印度哲学以及欧洲哲学,以打破二千年来墨守孔学的旧习。[5]他提出的教育世界观是要用思想自由来取代原有的思想专制,用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思想去打破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中国封建传统思想。他认为培养人超轶乎现世之观念,达于实体世界之最高精神境界是世界观教育的主要任务,而其中的主要障碍为“人我之差别”以及“幸福之营求事也”这两种意识。通过世界观教育,人们就可以攻克这两种意识二达到最高的精神境界,人生也将因此变得更有价值。蔡元培不仅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倡世界观教育,并认为世界观教育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2.美感教育
美感教育亦称美育。蔡元培是我国把美学伦理应用于教育的第一人,是美感教育的首倡者。对于上述提及的世界观教育,他认为其鹄的只有美感教育才可以达到,因此他特别重视美感教育。“提出美育,因为美感是普遍性,可以破人我彼此的偏见;美感是超越性,可以破生死利益的顾忌,在教育上应特别注重。” [6]他指出,引导人们从现象世界过渡到实体世界不能用“旦旦而聒之”的方式,也不是“枯槁单简之言说”就能实现的。只有通过美感教育,才能使人达到最高精神境界成为可能。
对于这五项方针的重要性,蔡元培认为“五者,皆今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者也。” [7]这种五育

热点内容
小学教师资格证模拟题 发布:2025-09-12 03:43:50 浏览:549
一年级下册数学视频 发布:2025-09-12 02:34:51 浏览:717
女教师监禁mdyd 发布:2025-09-12 00:28:58 浏览:995
生物的技术阅读 发布:2025-09-11 21:59:25 浏览:472
内派教师 发布:2025-09-11 19:02:33 浏览:884
柚木老师 发布:2025-09-11 18:36:33 浏览:488
爱因斯坦教育 发布:2025-09-11 15:40:39 浏览:582
李建老师 发布:2025-09-11 14:09:05 浏览:237
学生和老师的关系 发布:2025-09-11 09:35:01 浏览:124
师德师风政治学习心得 发布:2025-09-11 09:06:43 浏览: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