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和家长的沟通
现代的学校需要家长们的积极参与其工作。为了使学校和家庭合力育人,班主任必须与家长进行沟通,寻求有效的解决学生问题的方法。 第一,与学生家长沟通,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地点。人人都有情绪化或心情不佳的时候,那么此时就不是与家长进行交谈的时候,与家长沟通,应先间接地向学生了解其家中的情况,以便决定是否适合与家长交谈。 第二,与家长沟通要善于倾听,多数班主任约见家长时,说得多听得少,只顾自己痛快,啪啪一通数落,情绪发泄完了,自己累了,家长的耳朵也塞满了,回去便拿孩子撒气。我们不妨换个方式作个听众,如何呢?某某是我们班的一个学生,从开学到现在,这个学生的特点就是话特别多,上课的时候经常成为老师点名的对象,对于他的表现,我一直不满意,多次找他谈话,但每次都没有多大的成就,最后我请来家长,准备把这位学生这段时间的表现向家长数落一番,家长来了后,很主动地向我这个班主任了解情况,并将这个学生从小学一直以来的情况给我做了反映,从他谈到的情况中,我了解到这位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坏习惯,上课接下句插嘴讲话,这些表现并不是一时的反应,所以对他的情况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对待,要准备好打持久战,切不可心急。可见,有时候多说不如少说,甚至作个听众也不错,倾听有两个好处,一是造成平等的谈话气氛,二是便于我们从中捕捉信息。 第三,与家长沟通,要讲究语言的艺术,要深入浅出,将大道理说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教养不同,难免会遇到一些“护短”的粗鲁家长,那就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多数学生在学校作了错事之后是不会向家长说的,反而说别人怎样错,老师又如何袒护那些同学,这往往引起家长的误解,所以班主任应该在家长心平气和的情况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用征求意见的态度,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四,沟通的方式 (1)家长会 (2)家访谈话 (3)个别沟通 (4)建立联络簿 (5) 约谈(见面谈) “沟通无限”方法不拘一格,但不论采取何种方法,技巧,你都要出于真诚,并力求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教育是艺术,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更需要艺术。
㈡ 班主任与家长如何沟通
1.班主任要尊重家长,打好与家长沟通的基础。 尊重学生家长是班主任与家长取得有效沟通的首要条件,尊重家长,让家长在心理上取得与教师地位的平等,就为沟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班主任与家长要建立相互信任的平台。 沟通是一种复杂的社会与心理现象,信任是合作的台阶,没有高度的信任就不可能有成功的沟通。 班主任要设身处地理解家长。 3.班主任要坚持多元化原则,因人而异的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 (1)对于有教养的家庭,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的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学生家长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2)对于溺爱型的家庭,交谈时,更应先肯定学生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赞赏和表扬,然后再适时指出学生不足。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使对方在心理上接纳你的意见。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指出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危害,耐心热情地帮助和说服家长 (3)对于放任不管型的家庭,班主任在交谈时要多报喜、少报忧,使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与期望心理,改变对子女放任不管的态度,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对孩子的教育。同时,还要委婉地向家长指出放任不管对孩子的影响,使家长明白,孩子生长在一个缺乏爱心的家庭中是很痛苦的,从而增强家长对子女的关心程度,加强家长与子女间的感情沟通交流。
㈢ 家长跟班主任沟通的内容
1、和老师交朋友
沟通是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上,因此要和老师能够顺畅的沟通,首先要和老师交朋友。和老师交朋友与其他人交朋友一样,首先要尊重对方,其次要认识对方,最后通过长期的沟通和了解,最后家长和老师就成为了朋友。如何和老师交朋友对于高三家长这个年龄段的人而言是一件相对轻松的事情。
2、与任课教师沟通
与老师的沟通包括与班主任的沟通和与任课老师的沟通,这两类老师在沟通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有一定程度的差异。班主任通常从宏观的层面来观察和管理考生,同时班主任往往又担任某一科学科的课程,因此与班主任交朋友不仅能够掌握考生的日常学习状况,还能了解考生某一课程的学习情况。
与任课教师的沟通主要有以下内容:首先要向老师询问孩子是否有偏科现象。要知道,一个考生如果在备考过程当中偏科,其次向老师询问孩子的备考状态,第三要向老师询问孩子是否有备考误区。如果出现以上情况,就要与任课教师进一步沟通找出解决办法。
3、与教师定期沟通
与老师沟通可以分为两类,日常性沟通和关键时点沟通。
日常性沟通包括礼节性沟通和日常学习沟通,礼节性沟通是指在节假日或者教师重要的日子里通过手机、短信等方式或者登门拜访的方式与教师进行沟通,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感情;日常学习沟通是指与任课教师就考生日常学习状况和学习效果进行沟通;关键时点沟通是指家长在关键时间点与教师进行沟通,这些时间点以学校的教学安排为标准,包括期中、期末考试、一模、二模等重要考试后,如果家长与老师沟通的顺利可以在每次月考结束后就考生的学习问题进行沟通。
4、沟通内容
沟通不是告状,也不是诉苦会。家长要秉着一种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态度向教师了解考生的真实情况;
沟通不是单方面的。家长要将考生在家的情况客观反应给任课教师,要做到客观和公正。同时家长要主动询问考生在学校的情况,包括考生的心理变化、学习变化等;
沟通的重点是学习和心理:向老师询问考生的备考状态如何。学习还有哪些知识点比较欠缺,如何改善当前学习状态;
志愿填报沟通:任课老师在多年教学经验中一方面对考生的性格和职业方向有一定的了解,其次而在与历届毕业生的沟通过程中,对各级院校和不同专业有一定的认识,每次高考后总会面对考生关于志愿填报的各种问题。所有这些都为因此任课教师在把握专业和院校选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任课老师对志愿填报的中肯建议显然不容忽视。
沟通一定要有结果:家长不要简单的把老师作为听众,或单纯的把自己作为听众,更重要的是要从与教师的沟通中找到解决考生自身问题的办法。
5、沟通过后最重要的是落实
家长和老师沟通之后最重要的是“落实”。沟通的结果固然重要,要真正的把沟通的结果落到实处,让沟通的结果发挥作用才是关键中的关键。
㈣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注意事项
一、真诚相待,信任尊重家长。
我们要真诚地与家长沟通交流,让家长充分感觉到教师是真心地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着想,对学生有爱心和责任感。班主任要尊重学生家长,摆正摆好自己与家长的位置。家长与教师一样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引路人,都肩负着教育好孩子的重任,教师与家长加强联系,目的是共同的。教师与家长其实是同盟军,家长和教师一样应该对孩子的成长起教育、引导和示范作用。家长与教师之间不存在身价、地位的高低之分,教师与家长若能够相互信任,相互激励,则会出现友好、愉悦和互相合作的气氛。所以教师要以真诚与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家长,取得他们的信任,争取他们最好的配合,共同探讨对孩子的最佳教育方法,以达到共同的教育目的。
二、与家长沟通,要善于倾听。
成功的老师通常是最佳的倾听者。倾听不意味着不说话,但倾听绝对是少说话。在倾听时,要听明白家长反映的事情和此次谈话的真正用意。
任何教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且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加之“旁观者清”,有时家长比教师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以改进自己的工作。这样做,也会使家长觉得教师可亲可信,从而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师的工作,维护教师的威信。
三、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对不同类型的家长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和修养都不同,因此,我觉得要根据实际情况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与不同类型的家长进行沟通。如:一是对于素质比较高的家长,我就坦率地将孩子在校的表现如实地向家长反映,并主动地请他提出教育孩子的措施,认真倾听他的意见和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二是对于那些比较溺爱孩子的家长,我就首先肯定其孩子的长处,给予真挚的赞赏和肯定,然后再用婉转的方法指出其不足之处,诚恳而耐心地说服家长采取更好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三是对于那些对孩子放任不管,把责任推给学校和老师的家长,要想办法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教育孩子的活动中来,开始主动关心孩子,主动与子女沟通,与学校沟通,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四是对于后进生或是认为自己对孩子已经管不了的家长,我们应尽量挖掘其孩子的闪光点和特长,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和进步,对孩子的缺点适时地每次说一点,语气委婉,并提出改正孩子缺点的措施,重新燃起家长对孩子的希望,使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只有这样,家长才会主动地与我交流孩子的情况,配合我共同教育好孩子。五是对于个别不太讲理的家长,或是不理解学校的一些工作安排的家长。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就沉住气,先让家长说完,发完脾气和牢骚,并对家长的这种心情表示理解,然后再耐心地以平静的语气与家长解释、分析事情的利弊和对错,以理服人并体现出自己的宽容大度,赢得家长的好感,从而得到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四、充分了解学生,与家长谈及孩子的缺点时注意方式方法。
老师与家长的谈话都是为了孩子,作为老师,我觉得首先必须充分了解孩子的情况,如:孩子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特长和爱好、优点和缺点等等。因此,我和家长谈及孩子的发展情况时是比较具体的,从不笼统、模糊和泛泛而谈,没把握和不准确的不说,让家长感到我对孩子的关心和重视,感觉到我工作的细致、认真和负责。而且,我与家长交流时,对孩子的评价也是客观而全面的,既肯定孩子的优点与进步,也真诚地提出其不足之处及改进办法。在谈到孩子的缺点时,我也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区别对待,与很熟悉的家长我就说得直率一些;而有些家长自尊心强的,会把谈孩子的缺点视为对自己的批评而感到有压力的,我就说得委婉一些,注意家长的可接受性,同时也表达对家长心情的理解,以心换心,坦诚地与家长交流,这样就可以达到共同解决孩子问题的目的了。
五、教师要用行动赢得家长的信任。
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并在作业的批改、班务的管理上,学生活动的组织等方面要认真负责,要让家长通过这些行动看出你的能力水平,你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让家长充分相信你,觉得把孩子放在你手里放心,从而支持你。
总之,教师在与家长沟通交流时要真诚友好,不卑不亢,把自己对学生的那份浓浓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充分地流露给家长,让家长深切的感受到教师是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他的孩子,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和发展,那么我们工作一定能够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从而获得较好的效果。
㈤ 班主任如何与家长的沟通技巧
相当比例的家长不知如何教育孩子,在家庭中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一味地寄希望于学校。三亚的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言传轻身教,重孩子的身体发育,而轻孩子的心理成长等现象。加上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等带来的诸多问题均苦恼着家长,也困扰着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在这些年的工作中,我透过一桩桩问题学生案例,不难分析其原因:隐藏在问题学生背后的是问题家教、问题家长和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一般市民家庭中主要存在的教育矛盾如下:
(1) 父母与孩子的亲情沟通不够,孩子内心情感饥渴。我所教过的大部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烦恼和问题时不愿意告诉父母,理由如下:怕父母不相信自己,产生误解;担心父母责骂;担心理解上的代沟等等。然而大部分孩子却渴望父母多陪陪自己,身边有人鼓励和安慰。这种矛盾的现象体现了孩子与父母之间还是存在戒备之心的,如果亲子之间沟通不畅,孩子容易出现情感饥渴的状态。
(2) 不注意家庭文化氛围的培养。三亚家庭中很多父母通过喝茶、玩牌、上网、聚会、打麻将等方式打发自己的休闲时光。很少有家长会和孩子一起读书、看报、谈论时事等。家庭生活缺乏书香气息。孩子容易见样学样,沉迷于网络,耽乐于游戏。
(3) 两代人的观念冲突尖锐。父母对子女的关注中,排在首位的仍然是孩子的成绩,其次是身体发育、做人等。而孩子却更希望父母能关注自己的心理成长和精神生活。观念的冲突使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更倾向求助于同龄人而不是父母,造成亲子关系隔膜。
(4) 父母言行不一致。父母经常教育孩子做人要诚实,然而自己在社会生活中,往往当着孩子的面撒谎,人前人后各有一套;明明知道错了却不承认,对孩子的承诺不注意兑现。孩子对父母的这些行为容易产生反感,影响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最终导致孩子对父母的不信任。
(5) 教育方法欠科学,简单粗暴,耐性不够。我经常遇到这样的学生,一提起家长就皱眉头,表现出厌烦的样子,究其原因,家长或者唠唠叨叨,孩子不甚其烦;或者一直用命令的口吻与孩子交流,不允许孩子犯错,孩子做错了就会指责、打骂孩子,这种教育方式严重伤害了亲子感情和孩子的自尊心。
从以上几点我们不难发现,目前,三亚的孩子所处的家庭教育环境不容乐观,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误区,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改进。
二、不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成长产生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个人的身心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和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家庭是每个人最初的学习场所,孩子的身心能否得到充分发展,孩子性格能否健康开朗,自信心能否得到良好的培养和树立,孩子最终能否成才,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由家庭教育环境决定的。也可以说,什么样的家庭环境造就什么样的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就像春天里和煦的微风,冬日里温柔的阳光,滋润着孩子的心田。没有充足的阳光、水分、土壤、空气,植物无法存活,同样的,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这片土壤,孩子这株幼苗也不能健康成长。而三亚家庭中常见的不良家庭环境主要有:
(1) 父母不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有些家长财大气粗或者位高权重,在为人处世或者与他人谈话中表现得极为高傲,将权利、金钱的地位看得很重。受此影响,这些家庭中的孩子在学校生活中表现出挥霍浪费、无视校纪班规、自以为是等不良习惯。还有一些父母自私、是非观念不强,缺乏起码的做人原则,即使自己孩子犯下了错误,仍然替其掩饰甚至动用社会关系为孩子在学校的违纪处分去疏通。孩子受到影响,目空一切,对同学、老师不尊重,不听老师的劝告,很容易在思想上、行为上往不好的路途上越走越远。
(2) 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硝烟不断。
孩子是一个家庭是否幸福的晴雨表。一个家庭中,夫妻感情是否融洽,家庭气氛是否和谐,孩子是否感到幸福,透过孩子的这张晴雨表就能准确地解读出来。如果一个家庭成员之间战火不断,硝烟弥漫,那么孩子的情绪就会长期低落、压抑,情绪波动大,自闭,自卑,缺乏孩子应有的朝气与活力。有些家庭因父母的关系恶化,甚至因第三者的介入导致家庭破裂,夫妻离异,让孩子掉入情感的低谷,产生对父母的敌意和厌恶。家庭战争的最终受害者和牺牲者都是无辜的孩子。面对凄凉的孤单,缺少温暖的关怀和安慰,孩子在情感上找不到依靠,表现得情绪低沉,叛逆,自卑,容易出现早恋、沉迷网络与烟酒等现象,严重的还可能出现心理障碍,自己一生的婚恋观也受到影响。
(3) 不科学的教育理念。
只有合理地利用社会教育,集体教育,家庭教育三者的互补,才能产生教育的合力,效果就越显著。然而在我所教的学生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在一边教育学生不应该有迟到、旷课等违纪行为,而孩子家长却打电话给班主任为小孩编造借口或者打圆场。小孩有爬墙偷偷溜到校外泡网吧、打架等不良行为,家长往往不去纠正孩子的错误,反而一味地批评学校的保安、埋怨孩子的朋友把他带坏了等等。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理念的碰撞中,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一方严格教育,一方倍加袒护和溺爱,无法形成教育合力,达到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孩子的教育正是在这种拉锯式的冲突中被耽搁了。
三、家校联手,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1)在家里,家长应该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②.营造宁静和谐的情感氛围
③.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和学习氛围
(2)在学校,老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特别是班主任
①.与学生沟通,找到问题的关键
②.向家长汇报学生近期的思想波动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发掘学生的闪光点
㈥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内容与方式
一位成功的班主任决不仅仅是事必躬亲,勇于孤军奋战的勇者,而更应该是敢于协调家庭和社会各方面支持,形成对学生教育合力,以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的智者。新形势下,班主任的纽带作用已经作为评价班主任基本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班主任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之间联系的桥梁。①班主任加强与家长的和谐沟通是班主任本职工作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 一、请进来在一定的时间把学生家长请进学校,向家长汇报学生思想、学习情况是班主任常用的传统的与家长沟通方式,历年来多采用 汇报式沟通。对比高钢的《遭遇美国教育》中弗丝老师准备的家长会,我们的的家长会显得有些陈旧落后,但就目前我们的教育氛围,开好汇报式家长会仍是班主任们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 1、恰当的推荐自己。 学生不能尊其师,便难以信其道。金子的可信度当然来自烈火的煅炼,但适度的宣传更能使之声名远扬。诚如医院的门牌上挂满医生的招牌一样,老师的信誉度既少不了历史的积淀,也少不了自我宣传。家长会正是班主任不可多得的,得天独厚的自我推荐的有利场所。班主任实实在在的,恰如其分的推荐自己可以帮助家长和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从而对自己的教育思想深信不疑。耒阳二中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家长会上,家长们大多时候都能听到学校对任课老师的介绍和班主任对自我的介绍。介绍内容一般为学历、教学能力和教学成绩。介绍虽然简洁,但家长和学生均能加深对老师们的认识。去年秋天,一位开完家长会的家长走出教室就对孩子说:你的班主任老师是湖南师大毕业的高才生,你 好好向他学习错不了。当然,自我推荐必须实事求是、名副其实,一切虚妄的、夸大其词的自吹自擂必然如浅薄的泡影,在事实面前不攻自破,落得个弄巧成拙的下场。 2、恰当的评价学生。 逆耳与衷言常常是孪生同胞。回顾过去,较多的教室里门可罗雀的家长会值得研究,家长们不愿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班主任过多的使用了衷言武器。然而,衷言未必全部逆耳,特殊的学识水平、特殊的身份地位、特殊的历史使命要求班主任在评价学生时既要衷言又不能逆耳,而应组织恰当的语言恰当的评价学生。恰当的评价学生既不能无原则的奉承讨好,也不能不负责任的信口开河。恰当的评价学生一要突出学生优点,尽量展示学生在学习、劳动、做人等多方面的长处。古人说:十个手指难整齐。古人又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师肩着教书育人两项责任,仅用教书一个尺码衡量学生是有失偏颇的,尤其我们身处如此开放的教育时代。著名画家罗丹说: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班主任的眼里,每一个学生都应是一个五彩的灵动的世界,瑕疵是难免的,但美玉永远光彩夺目。我的一名学生长得高高大大,由于从小害过病,记忆力很差,认不得几个字,也写不出几句话,外号呆子。进入初中后,我发现他的劳动能力很强,他的座位下的地板烂了个大洞,桌子放不平,他就从正在砌房子的师傅那里要来半桶水泥浆补上了。家长会上,我第一个就表扬了他,说他是一个学习文化知识悟性不高,自主劳动悟性很强的学生。
㈦ 班主任如何与家长沟通
一位成功的班主任决不仅仅是事必躬亲,勇于孤军奋战的勇者,而更应该是敢于协调家庭和社会各方面支持,形成对学生教育合力,以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的智者。新形势下,班主任的纽带作用已经作为评价班主任基本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班主任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之间联系的桥梁。①班主任加强与家长的和谐沟通是班主任本职工作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 一、请进来在一定的时间把学生家长请进学校,向家长汇报学生思想、学习情况是班主任常用的传统的与家长沟通方式,历年来多采用 汇报式沟通。对比高钢的《遭遇美国教育》中弗丝老师准备的家长会,我们的的家长会显得有些陈旧落后,但就目前我们的教育氛围,开好汇报式家长会仍是班主任们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 1、恰当的推荐自己。 学生不能尊其师,便难以信其道。金子的可信度当然来自烈火的煅炼,但适度的宣传更能使之声名远扬。诚如医院的门牌上挂满医生的招牌一样,老师的信誉度既少不了历史的积淀,也少不了自我宣传。家长会正是班主任不可多得的,得天独厚的自我推荐的有利场所。班主任实实在在的,恰如其分的推荐自己可以帮助家长和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从而对自己的教育思想深信不疑。耒阳二中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家长会上,家长们大多时候都能听到学校对任课老师的介绍和班主任对自我的介绍。介绍内容一般为学历、教学能力和教学成绩。介绍虽然简洁,但家长和学生均能加深对老师们的认识。去年秋天,一位开完家长会的家长走出教室就对孩子说:你的班主任老师是湖南师大毕业的高才生,你 好好向他学习错不了。当然,自我推荐必须实事求是、名副其实,一切虚妄的、夸大其词的自吹自擂必然如浅薄的泡影,在事实面前不攻自破,落得个弄巧成拙的下场。 2、恰当的评价学生。 逆耳与衷言常常是孪生同胞。回顾过去,较多的教室里门可罗雀的家长会值得研究,家长们不愿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班主任过多的使用了衷言武器。然而,衷言未必全部逆耳,特殊的学识水平、特殊的身份地位、特殊的历史使命要求班主任在评价学生时既要衷言又不能逆耳,而应组织恰当的语言恰当的评价学生。恰当的评价学生既不能无原则的奉承讨好,也不能不负责任的信口开河。恰当的评价学生一要突出学生优点,尽量展示学生在学习、劳动、做人等多方面的长处。古人说:十个手指难整齐。古人又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师肩着教书育人两项责任,仅用教书一个尺码衡量学生是有失偏颇的,尤其我们身处如此开放的教育时代。著名画家罗丹说: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班主任的眼里,每一个学生都应是一个五彩的灵动的世界,瑕疵是难免的,但美玉永远光彩夺目。我的一名学生长得高高大大,由于从小害过病,记忆力很差,认不得几个字,也写不出几句话,外号呆子。进入初中后,我发现他的劳动能力很强,他的座位下的地板烂了个大洞,桌子放不平,他就从正在砌房子的师傅那里要来半桶水泥浆补上了。家长会上,我第一个就表扬了他,说他是一个学习文化知识悟性不高,自主劳动悟性很强的学生。我举的例子使许多独生子女的家长尤其吃惊。事后他的家长对我说:我原不想参加家长会,因为多次受批评,挺不好意思的。但孩子坚持说这次不会批评,一定要我来。没想到那天你找到了他的优点,确实给了我面子,也觉得他可爱多了。恰当的评价学生二要巧妙的面对缺点。开一次家长会要完全回避学生缺点是不现实的。面对缺点,在表述上要注意两点:一是大庭广众之下只谈共性不谈个性。班级里出现的共性缺点是家长必须认真对待的,更是班主任自己的责任,班主任及时提出自己的纠缺办法对家长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聪明的家长一定会心知肚明自己该怎样帮助孩子纠正缺点。二是单独商谈时谈缺点不忘优点。对有特别问题的学生,家长会还可以单独找家长商谈帮助办法。不过商谈时不能完全把责任推给家长,不给家长以希望。这样做只能适得其反,既得不到家长的支持,也得不到学生的信任。所以对问题学生的家长既要指出学生缺点,又要辨证的表扬其优点;既要提出问题,又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家长既有信心又有一定的办法管教孩子,而不是回家后气急败坏,暴跳如雷,或是丧失信心,放任自流。 3、公平的听取意见。 班级管理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班级管理的模式长期以来就是集体管理式,任何一个班主任不管他有多高明的管理经验,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一个聪明的班主任是最能够把别人的方法内化成自己的方法的。班主任用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倾听或收集每一位家长的心声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责任。在家庭教育中,成功者不乏其人,用心听听他们的意见,可以丰富管理的方法,拓展管理的视野。当然,家庭教育也不乏不成功者,甚至失败者,在优秀学生的家长你刚唱罢我登台的严酷现实面前,问题学生家长的声音其实更难能可贵,殊不知,他们的要求更强烈。衡量一次家长会是否合格,应该把是否实现了家校互动,是否实现了家长地位平等作为标准之一。把握这一标准对我们的教学一定是有益的。 一次成功的家长会应该是一瓶推进剂,可以给学校和家庭,可以给老师、学生和家长注入崭新的积极向上的活力。 二、走出去班主任工作繁忙,班里事无巨细非过问不可。但闭关自守的管理是片面的,也是不完整的。从学校狭小的圈子里走出去,有计划有目的的家访对于全面了解学生,听取家长的管理意见很有帮助。 1、了解学生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是学生重要的生活场所,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习惯和精神面貌。学校教育不是静态的,更不是孤立的,班主任适时的,有的防矢的家访对班级管理是必要的,有时甚至可以收获意外惊喜。(案例)用行动守望爸爸回家 (某某)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有一段时间成绩退步了,上课也很不守规矩,影响极坏。我生气了,要求他赶快把爸爸叫来,否则停课。可(某某)倒好,先自己把课停了,失踪了。当天下午,我决定家访。走进低矮的小屋,孩子正在烧火煮饭,一位年迈的老人劈着柴。见我进屋,小张叫了声老师赶快溜了。老人见是老师,知道孩子犯了错误,便大声的数落起来。我与老人一攀谈,得知孩子的父亲因刑入狱,母亲前不久也改嫁了,家里只剩下他们祖孙两人,特殊的家庭环境导致了孩子自卑、偏激、倔强的性格。我找到孩子,与他进行了长谈,鼓励他好好学习,用优异成绩等待爸爸早日回家,帮助爸爸改造,将来回归社会。事后我立即向学校帮他申请了两面一补。渐渐的,小张的情绪稳定了许多,改变了很多坏习惯,成了一个守纪的好学生。 一次家访可以使迷途的羔羊改变过去,迷途知返,可以使抛锚的船只重拾信心,扬帆远航,这就是班主任工作细微中的伟大,平凡中的神奇。 2、多报喜,巧报忧。 班主任家访务必要谈到学生的成绩和表现,无事不登三宝殿式的家访是不受家长欢迎的。譬如:一位李姓的班主任有一天走进了问题学生的家,针对学生近来表现对其家长数落了一堆学生在学校的出格表现。学生的父亲是位矿工,平时工作很辛苦,一听老师的告状,还没等老师走出门,抓住孩子的头发就拳打脚踢。孩子火了,从地上捡了一块石头追上老师砸了过去,把老师的小腿砸伤。事后学生受了处分,但老师的处境也十分尴尬,毕竟告状式家访带来的弊端显而易见。 同样,家访时回避矛盾也是不可能的,家长肯定会对学生成绩、平时表现以及老师家访的直接目的穷追不舍,有经验的班主任往往很注意语言技巧。譬如,一位班主任对一名贪玩的学生家访。这位班主任这样对家长说:按孩子的能力,学习初中知识应该不成问题。如果学习方法到位,特别是抓紧学习时间,他应该有很大进步。家长听了,心里有了信心,也乐于接受老师的建议。 3、指导家长提高教育水平。 时代在前进,人的思想必须跟上时代步伐才不至于落后于时代。新时期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有些比较前卫的教学观念,即使是老师也未必能一时接受,而家长要面临的问题更残酷,更直接,更现实。要家长观念转型会更困难,这个时候尤其需要班主任发挥纽带作用,及时架起新的教育理念与家长的桥梁,使家长转变陈旧的教育观、人才观、就业观,事实上这座桥梁是双赢的,既提高了家长的教育素质,也同时改善了教师的教学环境。 三、定期评语。 定期评语是班主任用书面形式与学生和家长沟通交流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从时间上可分为半期评语和一期评语。评语内容是班主任对学生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思想表现所作的综合性的简明扼要的评价。定期评语表面上看起来是写给学生看的,可事实上家长的期待更迫切。长期以来,家长看期末评语已经形成了不变的习惯。期末了,孩子放学回家,家长总是迫不及待的一看成绩,二看评语。老师评得好,学生遭骂就少;评语差,讨骂就免不了。时代的变化使人们对评语提出以人为本的评语思想,要求班主任抛弃程式化的千人一面的旧评语,取而代之清新、自然、灵活多姿的新的评语形式。然而,无论形式如何变化,与家长沟通的目的仍然不可变。 一是评语要实在。评语原本是主观化的产物,很容易反映班主任的主观情绪。然而评语对象和评语目的的特殊性又限定了评语内容的不可盲目情绪性,尤其是以偏概全式的终身定论严重的可能影响家长对孩子的总体看法和未来取向。 (案例)一个非常调皮的赵姓男孩,从小养成不良习惯,进入初中后爱打人,不爱学习。班主任以恶制恶,学生极其反感,多次对班主任的教育不接受。期末到了,老师的气没处诉,在手册上留下一无是处四个大字。看完评语,家长完全失去了教育信心,放任自流。学生失学了,最后因吸毒犯罪。 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对十二三岁的孩子连法律都网开一面,何况是站在教育前沿的老师。试想,如果这位老师多些耐心,对学生多些实实在在的评价,孩子的结局至少会多些选择。 二是评语要有发展的眼光。十几岁的学生正是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性格爱好、行为习惯的可塑性很强,定期评语一定要在充分掌握学生特点的同时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譬如对一名文科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他的班主任有这样一句评语:你的数理能力很强,如能把文科成绩赶上来,将来一定是块学理科的好料。看完老师的评语,孩子和家长几乎同时认定:把文科成绩赶上来,为将来学理科打基础。 优秀的评语应该是一双双发现学生美的眼睛,应该是一首首热情洋溢的赞美诗,应该是学生心中珍藏的美好的记忆,也应该是家长辛劳后的一碗清茶,一杯醇酒。 随着信息时代的生活干预,老师与家长交流的形式也在悄然变化,手机和网络交流越来越能够适应人们快捷、特立的现代生活方式从而被广泛认同,一些条件好的学校已经正式把班主任与家长手机交流的费用列入学校的正常开支。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家校沟通的目的永远是集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为培养合格的时代人才服务。只要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歪斜,那么越快捷越便利的方式对我们的工作越有利,越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