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老师是谁
A. 曾国藩是李鸿章的老师
是的。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李鸿章入京会试,他在初次会试落榜后的“乙丙之际”(即1845—1846年),即以“年家子”身份投帖拜在湖南大儒曾国藩门下,学习经世之学,奠定了一生事业和思想的基础。
当时,曾国藩患肺病,僦居城南报国寺,与经学家刘传莹等谈经论道。报国寺又名慈仁寺,曾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栖居所。面对内忧外患,强烈的参与意识使曾国藩步亭林以自喻。
他在桐城派姚鼐所提义理、辞章、考据三条传统的治学标准外,旗帜鲜明地增加了“经济”,亦即经世致用之学一条。
李鸿章不仅与曾国藩“朝夕过从,讲求义理之学”,还受命按新的治学宗旨编校《经史百家杂钞》,所以曾国藩一再称其“才可大用”,并把他和门下同时中进士的郭嵩焘、陈鼐、帅远铎等一起,称为“丁未四君子”。
(1)曾国藩的老师是谁扩展阅读:
太平天国的爆发的时候,曾国藩回到家乡湖南搞团练,要镇压太平军。李鸿章也没闲着,他跑回老家安徽合肥,也搞起了团练。不过他在安徽混得很不得志,就写信给曾国藩:“老师我混得不行,我到你门下来做幕僚吧。”
李鸿章本以为曾国藩立马就会答应,哪晓得等了一个月也没有得到回信。他急了,就托一个朋友去打探消息。这个朋友拐弯抹角地探听,曾国藩却没有什么反应。
这个朋友干脆做起说客来,他说:少荃是有大才的人,现在来投奔您,您为什么不答应呢?曾国藩装模作样地说:少荃确实有才,这个人应该有更大的发展前途。我们湖南只是一条小水沟,怎么容得下他这艘大船呢。那个朋友再三劝说,曾国藩才勉强同意。
因为他非常了解李鸿章。李鸿章虽然是有大才,却是毛病一箩筐。所以要把他的锐气打压一下,先磨磨性。李鸿章虽然磨了性,但是毛病还有不少。
曾国藩这个人律己很严,早睡、早起、早吃饭、早办事。而李鸿章却非要到日上三竿才能起床,所以他就撒谎,好美美地睡觉。曾国藩决定治治他。
有一天早上,曾国藩派人去叫李鸿章。李鸿章称病不起,曾国藩就再三派人去叫。李鸿章一看没有办法,只好来了。曾国藩也没睬他,吩咐大家先吃早饭。
吃过饭以后,曾国藩把李鸿章叫过来。他说:少荃,你在我这办事,就要知道我待人接物的原则。这个原则只有一个字——“诚”。
说完这话,曾国藩掉头就走,把李鸿章给晾在那里。打那以后,李鸿章开始严格地约束自己,改了不少缺点。他的才能逐渐显现出来,成为曾国藩的一个重要助手。
湘军攻陷安庆以后,曾国藩让李鸿章回合肥,再拉起一支队伍,形成对太平军的夹击之势。李鸿章说他有很多困难。曾国藩不仅给了他各种物资,还从湘军中拨了九个营给他作为起家的班底。
在老师的支持之下,李鸿章回到合肥,很快拉起了一支队伍。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可以和湘军齐名的淮军。李鸿章带着这支队伍,迅速向江苏、浙江一带推进,打了很多胜仗,对太平军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曾国藩马上上表,保奏李鸿章,使他升为江苏巡抚,加太子少保,封一等肃毅伯。这样,李鸿章在离开曾国藩两年以后,声望就已经和老师并驾齐驱了。老师的提携让李鸿章非常感动。
他投桃报李,对曾国藩的要求,想尽办法去满足。有一次,湘军急需八万两饷银。李鸿章这个时候正在和太平军作战,他手上也没有多少银子。他却挤出六万两送给湘军,解了湘军的燃眉之急。
曾国荃围攻南京的时候,两年都没打下来。朝廷很着急,下令李鸿章会攻。李鸿章当然知道曾国荃不愿与他人分享这一“首功”,所以他就打太极拳,软磨硬扛,甚至不惜装病来推脱。
他奏称:自己“感冒风湿,眠食顿减”,即行回苏“就医”。这样就拖延了数月之久,使曾国荃顺利攻占南京。南京攻下后不久,李鸿章前去拜会,曾国藩亲自出城到下关去迎接。李鸿章要行参见大礼,曾国藩上前一步用手挽起,对他说:“愚兄弟薄面,赖子全矣。”
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之后,曾国藩急流勇退。而李鸿章在朝廷的地位却节节攀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超过了他的老师。
1872年,曾国藩去世。李鸿章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在北京寄了一副挽联过来。挽联是这么写的:“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泰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安内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
这副挽联除了对老师的高度评价之外,还念念不忘其授业与提携之恩,表示要继承老师的衣钵,使“薪尽火传”。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李鸿章
参考资料来源:光明网——薪尽火传:曾国藩与李鸿章
B. 左宗棠称呼曾国藩老师吗
是,左宗棠当官也是他推荐的
C. 孔子第69代孙,号称“云泉七子”,曾是名臣曾国藩的老师.这位古人是谁
孔继勋,清藏书家。原名继光,字开文,号炽庭,广东南海南庄人,父孔传颜(专1772~1809)字振才,号属复之。在羊城濠畔建一楼,名“濠上观鱼轩”,藏书4万余卷,他为长子。
善书法,有诗名与番禺张维屏、黄乔松、林伯桐、段佩兰、香山黄培芳、阳春谭敬昭,号称“云泉七子”。
道光十八年(1838年),孔继勋戊戌科任翰林院庶常馆教习,而曾国藩是该科新科进士,朝考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在庶常馆学习。照此算来,曾国藩与孔继勋有师徒关系
请尽快采纳
D. 曾国藩简介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嘉庆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1811年11月26日),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娄底双峰县荷叶镇大坪村)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
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务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伦理教育了。曾国藩五岁启蒙,六岁入家塾“利见斋”。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4)曾国藩的老师是谁扩展阅读
曾国藩故居
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位于双峰县东部,东边与南岳衡山相邻。因四周群山环抱一盆地形似荷叶而得名,曾国藩故居就座落在这片荷叶中。这里山青水秀、人杰地灵,风景秀丽、风水奇异,人文和自然景观丰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聚宝盆”。
这里面积仅100多平方公里,但却走出了一批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有晚清重臣曾国藩、著名外交家曾纪泽;有中共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蔡和森、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蔡畅、伟大的革命母亲葛健豪。
同时还有秋瑾、唐群英、向警予都曾嫁入荷叶, 在这里留下了革命的足迹。曾国藩故里赏有“中国家教文化圣地”、“大儒摇篮”、“女杰之乡”、“全国书画艺术之乡”、“院士之乡”“中国顶级风水宝地”等美誉。
曾国藩故里有乡间侯府富厚堂、曾国藩兄弟出生地白玉堂、曾国潢故居万宜堂、曾国荃故居大夫第等九处十堂曾氏家族文化遗产,还有省级森林公园九峰山、天然奇异石林石鸡寨等自然景观。
其中,核心景区富厚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及湖南新潇湘八景。曾国藩故居景区为湖湘文化旅游最热门景区之一,湖南省精品旅游线路之一。
E. 曾国藩是哪个清朝太子的老师
曾国藩弟子的成分抄非常袭复杂,既有担任京官时接收的,如江忠源、李鸿章,也有后来逐渐纳入门中的,如吴汝纶、张裕钊、黎庶昌、薛福成;既有科举考试中的门生,如俞樾,也有正式投帖拜师的入室弟子,如赵烈文;既有不被接纳但有师生之实的,如刘长佑,也有从开始就追随他,自认为弟子的,如李元度、彭玉麟。
江忠源(1812-1854) 晚清湘军初期统帅。字常孺,号岷樵。湖南新宁人。1837年(清道光十七年)举人。1854年1月14日被太平军击败,投水自杀。被清廷追赠总督,谥忠烈。有《江忠烈公遗集》传世。
吴汝纶(1840~1903):字挚甫,近代文学家、教育家,安徽桐城人(今枞阳县会宫乡老桥村吴牛庄人)。同治三年(1864)举人,次年中进士。先后入曾国藩、李鸿章幕府。
张裕钊(1823~1894) 近代散文家、书法家。字廉卿。湖北武昌(今鄂州)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中举,考授内阁中书。后入曾国藩幕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