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庆田老师
市著名特级教师名单(筛选) 龚正行(生物特级教师) 几十年来他一直在工作中坚持学习不断研究。在生物学、学习科学,中学超常教育以及学校的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高中生的学习方法与能力培养》课题曾获北京市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他所负责的《超产儿童的鉴别和教育》集体课题,三次获省部级奖,并为国家培养了200余名少年大学生。 在人民教育杂志上发表了“运用数理化知识教好高中生物学”等多篇文章,他的专著《中学生学习方法指导》被定为北京市高中选修课教材,而《求真务实录》一书真实地总结了他的办学思想。 担任全国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青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生物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首都师大兼职硕士生指导教师等职。 郑忠斌(化学特级教师) 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十多年来一直在教学第一线工作,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努力作到“少而精”和高效率,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 担任北京市化学奥校兼职教练员,所辅导的学生,在北京市、全国和国际竞赛中多次获奖。 被国家教委聘为“高中化学新大纲”编写组成员,还参与了高中教科书同步辅导的编写工作。是北京市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西城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化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首师大兼职硕士生指导教师。 王永惠(生物特级教师) 王永惠老师是市、区两级生物学科兼职教研员,西城区生物学科带头人。参加过全国统编高中生物教材、较惨的编写、修改、审定工作。北京市初中生物教材、较惨的编写、修改、审定工作。先后在《生物学通报》《学科教育》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和专业文章;出版科普读物、教学参考书等;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市区电教馆拍摄教学录像4部(主讲),做出了贡献。兼任首饰大硕士生指导教师。 1994年获“北京市科技园丁奖”,“西城区科技园丁奖”。1996年获“西城区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1991年获“北京市生物教学研究会教研活动先进个人”称号。1994年获第三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优秀教练”称号。五次获“西城区生物澳校优秀教练员”称号。1987年被评为“西城区科协积极分子”。撰写的论文分别获北京市一等奖、三等奖。 刘运秀(语文特级教师) 刘云秀,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北京八中语文教研组长、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从教于超常教育实验班的十年中,追求短时高效,并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用四年时间成功的完成了八年的教学任务,所教班级在历届高考中名列北京市前茅。多次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授课或举办作文系列讲座,有六张教学光盘在全国发行;教学论文曾获全国二等奖、北京市特等奖。主编了《超常少年成长的摇篮》一书,参与了《中学学科教学教法精粹》等三本论著的编写,在《中学语文教学》、《现代特殊教育》等报刊发表过多篇论文;曾参加过香港、美国、西班牙的国际教育会议并宣讲论文。参加过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教材及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新教材的编写;独立编写了《中学超常教育语文教学大纲》。曾被全国中语会教学艺术研究中心评为“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曾被评为西城区首批学科带头人、北京市首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首批国家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 李存(音乐特级教师) 李存同志在教学一线工作四十年,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师德高尚,极为敬业。工作努力、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用音乐特有的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在美中陶冶情操。多年来,潜心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更新观念,意识超前。1980年他就为高中开设音乐课,这在当时是全国首例。为了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在音乐教学中,他要求学生逐渐做到会欣赏、会唱歌、会演奏、会创新、会评论。为此,他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编写了大量相应教材,开展了大量课内外活动。他辅导的合唱团多次在全国、全市获奖。他坚持让所用学生参与活动,发展他们的潜质,获得艺术上的成就感。形成了较完整的、特有的教学艺术思想。他参与编写多本教材,参加了全国音乐教学大纲的修改工作。2000年参加了教育部《国家音乐教育课程标准》的起草工作,为音乐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被聘为全国音乐教师培训专家,赴全国各地讲学。 北京市特级教师名单 姓名 性别 工作单位 任教学科 白 洁 女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地理 唐桂春 女 通州区教师进修学校 地理 丁博敏 女 西城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地理 韩 磊 女 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 地理 石桂梅 女 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地理 李俊和 男 北京市第四中学 英语 王淑香 女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英语 赵书梅 女 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英语 申小瑾 女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 英语 郑宁华 女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英语 赵 科 男 顺义区教育研究考试中心 英语 马志雄 男 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 英语 季 燕 女 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 英语 苏明义 男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物理 刘 敏 女 北京市第九十四中学 物理 许铁成 男 延庆县第一中学 物理 王 琦 女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物理 王 钢 男 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物理 周 岗 男 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 物理 张 国 男 北京汇文中学 物理 梁学军 男 顺义区第八中学 物理 段宝明 男 平谷区教育科研中心 物理 张世义 男 通州区潞河中学 物理 徐伟念 男 北京景山学校 化学 白无暇 女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化学 吴 琼 女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化学 赵向军 男 顺义区第一中学 化学 商晓芹 女 怀柔区第一中学 化学 王淑香 女 大兴区兴华中学 化学 田玉凤 女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 化学 陈 红 女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历史 成学江 男 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 历史 范桂英 女 北京市第十五中学 历史 姜淑琴 女 怀柔区第三中学 历史 苏万青 女 北京师范大学良乡附中 历史 王树清 女 顺义区第一中学 历史 邢 军 男 北京市第九中学 历史 江建敏 女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 生物 荆林海 男 北京市第一○一 中学 生物 刘启宪 男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生物 马延年 男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生物 宋 立 女 崇文区教育研究中心 生物 田树林 女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 生物 王伟光 男 北京市第十四中学 生物 谷 丹 女 北京市第四中学 数学 何乃忠 男 昌平区第一中学 数学 蒋金生 男 北京汇文中学 数学 金宝铮 男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数学 李有毅 女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 数学 连春兴 男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数学 梁丽平 女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数学 刘美伦 男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数学 陆剑鸣 女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数学 孟宜安 男 延庆县第一中学 数学 邱继勇 男 北京市日坛中学 数学 隋丽丽 女 北京市第十五中学 数学 王保东 男 密云县第二中学 数学 王文杰 男 北京市第二中学 数学 王燕春 男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数学 吴江媛 女 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 数学 张 毅 女 北京市第五中学 数学 张 鹤 男 北京市十一学校 数学 高 萍 女 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 数学 柏继明 女 昌平区城关小学 数学 姜利民 女 大兴区第二小学 数学 李耀民 男 西城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数学 刘可钦 女 海淀区中关村第四小学 数学 赵美荣 女 通州区教师进修学校 数学 周爱东 男 顺义区教育研究考试中心 数学 诸葛梅 女 门头沟区大峪第二小学 数学 田丽利 女 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 数学 白素云 女 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语文 边 境 女 西城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语文 董华林 男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语文 董晓平 男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语文 付 华 女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 语文 李玉华 女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语文 刘德水 男 顺义区牛栏山第一中学 语文 穆秀颖 男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 语文 王大堃 男 北京市第十三中学 语文 吴继烈 女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 语文 杨建宇 男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语文 张 杰 女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语文 袁志勇 男 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 语文 吴伟民 男 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 语文 李树方 男 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语文 李明新 男 北京小学 语文 马丽英 女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语文 乔亚孟 女 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二部 语文 唐富春 女 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语文 薛晓光 女 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 语文 杨德伦 男 密云县教研中心 语文 杨红兵 女 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 语文 张增甫 男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语文 郑小平 女 密云县第二小学 语文 朱凌霞 女 怀柔区教科研中心 语文 梁志顺 男 北京市平谷中学 综合实践 徐 玮 男 东城区青少年科技馆 校外教育 张 军 男 北京市第八中学 信息技术 张文清 男 丰台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教育学 赵子余 男 延庆县第一职业学校 烹饪 周 放 男 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科学 周又红 女 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 科技、环保教育 冯惠燕 女 北京市第一幼儿园 幼教 汪亚勤 女 北京教育学院西城分院 品德与社会 姚春平 女 丰台区第五小学 品德与社会 周德林 男 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 特殊教育 朱小娟 女 北京市第五幼儿园 幼教 杜毓贞 女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政治 高玉丽 女 北京小学 德育 张 泉 男 朝阳区芳草地小学 德育 崔占国 女 北京市平谷中学 政治 梁 侠 女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政治 刘 进 男 延庆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德育 靳忠良 男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政治 马丁一 女 东城区西中街小学 思想品德 沙晓燕 女 房山区良乡中心小学 思想品德 王 苹 女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 政治 蔚国娟 女 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二部 政治 吴国通 男 北京小学 德育 闫长珍 女 北京市第五中学 政治 于荣学 男 怀柔区红螺寺中学 德育 赵 铮 男 北京市第三中学 德育 张民兰 女 通州区潞河中学 政治 韩 玲 女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体育 胡凌燕 女 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 体育 林德森 男 北京汇文中学 体育 索玉华 女 北京石油学院附属中学 体育 文 岩 女 北京市幼儿师范学校 体育 薛 贵 男 通州区潞河中学 体育 张建中 男 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体育 高 华 女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音乐 任 弘 女 北京市育英学校 音乐 谭天静 女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 音乐 张亚红 女 北京市第八一中学 音乐 李桂英 女 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 音乐 何墨荣 女 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美术 胡明亮 男 东城区和平里第四小学 美术 刘存惠 男 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 美术 刘月娥 女 西城区展览路第一小学 美术 杨广馨 男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美术 杨瑞珵 男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美术 王 平 女 宣武区少年宫 美术 张文琦 女 北京市第八中学 美术
⑵ 对北京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回顾,展望新时期区调工作的深化与拓展
鲍亦冈
王继明
( 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去年中国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召开 2008 年学术年会,研讨主题是: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认识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定位与作用,从而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大地发挥区调工作在国家经济和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我们有幸参加这次学术研讨会,并就北京地区以往区调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出对今后工作的一些粗浅看法,请批评指正。
一、北京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历史的回顾
近百年来,北京地区先后开展过 3 次区域地质调查。
1. 第一次区域地质调查
工作时间: 1916 ~1920 年;
工作内容: 在北京西部山区开展 1∶ 5 万地形地质测量;
工作人员: 以叶良辅先生为首共 13 人参加;
主要成果: 提交 1∶ 5 万北京西山地形地质图,公开出版 《北京西山地质志》。
因为该项成果是我国地质学家首次自主独立完成的区域地质调查成果报告,因此具有里程碑意义; 而北京西山亦被称之为 “中国地质工作的摇篮”,北京西部山区的地层系统和构造格局由此初步确立。
2. 第二次区域地质调查
工作时间: 1958 ~1961 年;
工作单位: 北京地质学院 ( 名义上由北京市地质局和北京地质学院共同组队) ,大队长庄培仁老师;
主要成果: 分图幅提交区调报告,共完成青龙桥幅等多个 1∶ 5 万区调图幅;
重要进展:
1) 索书田、叶盛基等 ( 1961) 对密怀地区产出的古老变质岩系提出两群 7 组的划分方案,正式发表见 《北京的地质》一书。
2) 在郝诒纯老师的指导下,测制了门头沟下苇甸剖面,对寒武系 - 奥陶系作了系统研究,从生物地层学角度与山东和唐山两地区的下古生界作了对比,认为特征基本一致,从而直接引用了该两地的划分原则和地层单位名称。
3) 在池际尚教授的直接指导下,对中生代燕山旋回侵入岩的研究有了整体推进。在详细地质、填图合理划分圈定侵入体的基础上,从岩浆活动的时空变化以及岩浆演化规律的分析入手,创造性地提出了 “旋回、阶、期、次、岩体”5 级划分方案,将区内燕山构造旋回的侵入岩体划分为 4 个阶,7 个期,10 多个次,共 200 多个大小侵入岩体。强调了岩浆侵入的多期、多阶段、多次性特点,突出了同期次岩浆活动产物的相似性与可比性。
4) 同步布置了磁法和次生晕金属量测量扫面,取得了系统的磁异常和次生晕金属量测量异常资料。
3. 第三次区域地质调查
工作时间: 1976 年至 20 世纪末;
工作单位: 主要由北京市地质调查所承担,北京市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等单位亦承担完成了一部分图幅的区调任务;
主要成果: 系统开展并完成了北京市山区和平原区 1∶ 5 万区调图幅 44 幅,同时完成了 1∶ 20 万怀柔幅区调和 1∶ 25 万延庆幅、北京市幅 2 个图幅的区调任务。
在本轮区调工作中认真贯彻了地矿部对区调工作提出的指导思想: “……把当代地质科学领域中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新方法运用到区域地质调查中,改革传统的区域填图方法,进一步提高我国区域地质研究程度,赶上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通过这一轮区调,在矿产资源上获得可喜的发现,单就金属矿产来说就找到金矿床 2个,一个属韧性剪切带型,达中型规模; 另一个为铁帽型,规模接近中型。辉钼矿床 2个,一个为爆破角砾岩型,大型辉钼矿床; 另一个为硅化蚀变绢英岩型辉钼矿床,小型规模。每一个矿床的发现都经历有一段复杂曲折的探索过程。这表明只要认真探索,总能有所发现!
另一方面需要着重指出的是,这一轮在北京地区承担区调工作的单位,结合室内外所收集到的丰富地质资料,都致力于理论上综合提高,编写出版了多部专著,如:
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 单文琅等老师通过周口店幅区调工作实践,编写出版了 2 本专著: 《构造变形分析的理论方法和实践》、《北京西山地质研究》。前者在马杏垣先生所写的序言中作了很高的评价,指出: “作者们在 1∶ 5 万区调的基础上,对北京西山浅变质盖层岩系中丰富多彩的地质构造现象作了全面的研究,不仅初步阐明了北京西山不同层次、不同变形相和不同变形场的各类构造的特征、形成机制及演化序列,而且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变质岩区构造解析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强调了多尺度、多层次、多体制、多因素、多类型构造的全方位动态综合分析的原则……”
北京市地质调查所是在北京地区系统开展区调的主力单位,在获得丰富实践资料的基础上,于 20 世纪 90 年代着手开展系统的专题总结,已正式出版的区域地质方面的专著计有: 《八达岭花岗杂岩》 ( 1991) 、《北京燕山期火山地质及火山岩》 ( 1995) 、《北京市岩石地层》( 1996) 、《北京地质百年研究》 ( 2001) 。特别是 《北京地质百年研究》一书,以本区丰富的区调填图资料和科研成果为基础,以现代地质科学理论为指导,把握区域独特地质背景的全局,进行了高水平的综合研究,反映了 20 世纪几代地质工作者在北京地区从事基础地质调查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展示了北京地区多彩的地质风貌,探讨揭示了区域地质演化的客观规律,是一份优秀的区域地质综合研究成果。
北京市地质研究所与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 合作,通过完成大台幅和怀柔幅 1∶ 5 万区调工作,积累资料,撰写出版了 《北京西山地质构造系统分析》一书,这是一部论文集性质的论著,共收集有关论文 21 篇。
以上所述是对北京地区近百年来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极为概括的介绍,受篇幅所限,谈得不很全面。但有一点必须强调的,那就是北京是一个独特的具有丰富地质现象和内涵的地区,前几次系统开展的区域地质调查,不论在基础地质特征的认识和理论研究深化上,在矿产资源的发现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对客观地质体的认识不是通过一两次地质调查就能被认识清楚的,同时人们对自然界的要求和索取是不断发展的,因此对客观地质体和地质现象的调查和认识也是无穷无尽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必须不断地深化和延拓。
二、新时期区调工作的深化与拓展
我国经济建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下一步北京的区调该怎么搞? 我们认为重点要解决好以下的问题。
过去区调工作主要为矿产资源的寻找服务,因此在手段的使用上同步开展物、化探扫面工作,而在成果总结中要求通过区域地质特征和成矿背景的调查,来探讨阐述区域成矿条件与找矿远景。前两轮北京的区调工作也正是贯彻了这一指导思想。
今后地质工作突出为城市建设服务,地质工作要突出开拓以下几方面新的服务领域。
( 1) 为首都特大型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发展服务
一个特大型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向地质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如:
1) 调查地 壳 稳 定 性,为 城 市 发展规划、建设 布 局、具 体 工 程 的 防 震 抗 灾 等方面服务。
2) 调查平原区可能发生的各种地质灾害,有针对性地进行监测、预防,以及突发时及时提供应急处理。
3) 查清地下一定深度内的地壳结构,为地下空间的合理规划开发利用服务。
4) 为城市不断产生的大量生活和工业污染物的填埋处理提出建议。
5) 搞好水资源 ( 地下水和地表水) 的合理开发调控等。
我们现在所面对的是一个特大型的城市集群,按照北京市总体规划方案,北京的空间发展结构为: 中心城与新城协调发展,中心城的面积为1085km2,待发展建设的新城有 11个,其中重点发展通州、顺义和亦庄 3 个新城。另外,要形成以京津城镇发展走廊为主轴,以京石城镇发展走廊和京承、京张生态经济走廊为骨架的区域空间体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飞跃发展为地质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和极好的机遇,也增加了极大的工作压力。如何变被动为主动把工作做在前面,在部署做好整体性、区域性这一特大型城市集群基础性城市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有层次,按不同比例尺、不同内容、不同工作深度要求开展应用性地质工作,是避免地质工作盲目、重复、被动、肤浅的关键。
( 2) 为现代化的新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服务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对农村改革发展做出新的战略部署,必将谱写出农村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地质工作如何为发展现代化新农业和新农村服务? 可从两个方面来着手:
1) 发展现代农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改变农村产业结构,打造都市型现代农业,这是北京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为此地质工作应立足于本专业,从水 ( 农业供水水文地质条件) 、土 ( 土壤类型、性质、地球化学条件和含量) 、地貌等不同方面提供基本数据,编制相应区域性图件,为改变农业产业结构,有针对性地规划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休闲农业,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服务。
2) 彻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方面的主要内容是大力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北京市要加快推进整合村镇,迁村进镇,撤乡并镇,提高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构筑城乡协调发展的空间结构。按照北京市总体规划 ( 2004 ~2020) ,镇的建设是推动北京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大批镇的合理规划建设亟待提供相应地质资料,其中规划建设的重点镇有 27 个,地质工作应该在打造现代农业的实践中构建新的舞台。
3) 开展 新一 轮 矿 产资 源 的 深 度 普 查 和 评 估,促 进 资 源 有 效 综 合 利 用,发展 循 环经济。
发展永远离不开作为原材料的各类矿产资源,因此普查找矿永远是地质工作的重要内容,而开展新一轮的重点矿种普查工作,必须立足于对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与背景的深入研究,否则就很难在找矿上有新的突破,在重要成矿带和成矿地段部署区域性的成矿地质条件调查研究,是开展新一轮普查的前提和重要内容。
为了拓展新的服务领域,还必须统一解决一个重要的认识问题,有人会提出问题,说上面所谈的这一切内容都属于一系列新的应用地质问题,与基础性的区域地质调查距离太远,这样去做是否偏离了区调的方向任务?
区调是战略性工作,各种应用地质任务的解决是战术,两者是有区别的,不能笼统地混为一谈。要细化解决的是在新领域的开拓中做到什么程度? 解决哪类问题属于区调范畴,而更具体的深入开展则属于应用地质问题了,这些界限需在实践中去解决。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提得很好,其中提到的一条是: “新时期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科学化、有序化、整体化开展的对策和思路”。要体现区调工作的战略性、综合性,必须具有科学化、有序化、整体化的思路。过去的区域地质调查实际上是为了最终寻找矿产资源和探索区域地质演化历史而开展的初步的、多学科综合地质工作; 新形势下的区域地质调查尤其是城市及其周边的区域地质调查应该是为了保障城市地震安全、促进城市发展和城市地质资源合理利用,以及把握现今地壳活动性规律、预测地壳活动趋势而开展的多学科综合地质工作。这就需要对区域地质调查的内涵予以拓展,包括开展工作的指导理论和技术方法、手段,以及技术规范和要求等都需要重新厘定,或者称其为 “城市区域地质调查”。否则,只注意局部和单学科的地质工作,即使做了大量战术性工作,也不能取得满意的成果。举一个小例子,北京在平原区投入地质工作已有 50 多年了,但对于广泛发育的新生界覆盖层的工作往往只是以找水和工程勘察为目的,只注意单一的钻探,不注意综合数据的采集,打了无数钻孔,但至今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对比问题都没有很好解决,拿不出一条新生界的地质剖面。在这样的基础上怎么去科学地解决一系列城市地质问题?
这次研讨会开得很及时,在我国经济建设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如何面对新的历史机遇,促进新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与腾飞是需要认真研究的。在回顾总结过去中国区域地质调查的历史与经验的同时,地质工作者应该肩负起新的区调工作重任,使区调工作科学化、有序化、整体化地开展,为城市建设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⑶ 一个都不能少主要人物简介
魏敏芝|演员魏敏芝河北省赤城县镇宁堡乡中学学生,被任命到一间偏远学校去做代课老师。前任老师临走前吩咐魏敏芝不要失去任何一个学生,最后一个都没少张慧科|演员张慧科故事男主角,水泉小学学生。方脸阔嘴特别憨厚的样子,十分招人喜欢。十岁的张慧科为给家里还债,不得不辍学进城打工去了。最后被小老师魏敏芝在城里找到。田村长|演员田正达北京市延庆县大庄科乡水泉沟村村长。因为村里小学高老师要请假,而为村小学请来小教室魏敏芝。高老师|演员高恩满水泉小学老师,要回家看望病重的母亲。学生由魏敏芝代理。由于水泉小学学生流失严重,临走时交给魏敏芝任务,要求一个她每天都点名,一个不能少。还交代她每天都给学生抄课文。魏敏芝魏敏芝女主角张慧科张慧科男主角田村长田正达村长高老师高恩满----
⑷ 今年我要参加高考,请985学神或者老师教授帮助我!
市著名特级教师名单(筛选)龚正行(生物特级教师)几十年来他一直在工作中坚持学习不断研究。在生物学、学习科学,中学超常教育以及学校的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高中生的学习方法与能力培养》课题曾获北京市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他所负责的《超产儿童的鉴别和教育》集体课题,三次获省部级奖,并为国家培养了200余名少年大学生。在人民教育杂志上发表了“运用数理化知识教好高中生物学”等多篇文章,他的专著《中学生学习方法指导》被定为北京市高中选修课教材,而《求真务实录》一书真实地总结了他的学思想。担任全国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青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生物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首都师大兼职硕士生指导教师等职。郑忠斌(化学特级教师)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十多年来一直在教学第一线工作,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努力作到“少而精”和高效率,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担任北京市化学奥校兼职教练员,所辅导的学生,在北京市、全国和国际竞赛中多次获奖。被国家教委聘为“高中化学新大纲”编写组成员,还参与了高中教科书同步辅导的编写工作。是北京市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西城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化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首师大兼职硕士生指导教师。王永惠(生物特级教师)王永惠老师是市、区两级生物学科兼职教研员,西城区生物学科带头人。参加过全国统编高中生物教材、较惨的编写、修改、审定工作。北京市初中生物教材、较惨的编写、修改、审定工作。先后在《生物学通报》《学科教育》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和专业文章;出版科普读物、教学参考书等;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市区电教馆拍摄教学录像4部(主讲),做出了贡献。兼任首饰大硕士生指导教师。1994年获“北京市科技园丁奖”,“西城区科技园丁奖”。1996年获“西城区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1991年获“北京市生物教学研究会教研活动先进个人”称号。1994年获第三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优秀教练”称号。五次获“西城区生物澳校优秀教练员”称号。1987年被评为“西城区科协积极分子”。撰写的论文分别获北京市一等奖、三等奖。刘运秀(语文特级教师)刘云秀,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北京八中语文教研组长、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从教于超常教育实验班的十年中,追求短时高效,并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用四年时间成功的完成了八年的教学任务,所教班级在历届高考中名列北京市前茅。多次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授课或举作文系列讲座,有六张教学光盘在全国发行;教学论文曾获全国二等奖、北京市特等奖。主编了《超常少年成长的摇篮》一书,参与了《中学学科教学教法精粹》等三本论著的编写,在《中学语文教学》、《现代特殊教育》等报刊发表过多篇论文;曾参加过香港、美国、西班牙的国际教育会议并宣讲论文。参加过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教材及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新教材的编写;独立编写了《中学超常教育语文教学大纲》。曾被全国中语会教学艺术研究中心评为“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曾被评为西城区首批学科带头人、北京市首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首批国家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李存(音乐特级教师)李存同志在教学一线工作四十年,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师德高尚,极为敬业。工作努力、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用音乐特有的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在美中陶冶情操。多年来,潜心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更新观念,意识超前。1980年他就为高中开设音乐课,这在当时是全国首例。为了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在音乐教学中,他要求学生逐渐做到会欣赏、会唱歌、会演奏、会创新、会评论。为此,他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编写了大量相应教材,开展了大量课内外活动。他辅导的合唱团多次在全国、全市获奖。他坚持让所用学生参与活动,发展他们的潜质,获得艺术上的成就感。形成了较完整的、特有的教学艺术思想。他参与编写多本教材,参加了全国音乐教学大纲的修改工作。2000年参加了教育部《国家音乐教育课程标准》的起草工作,为音乐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被聘为全国音乐教师培训专家,赴全国各地讲学。北京市特级教师名单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任教学科白洁女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地理唐桂春女通州区教师进修学校地理丁博敏女西城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地理韩磊女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地理石桂梅女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地理李俊和男北京市第四中学英语王淑香女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英语赵书梅女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英语申小瑾女北京市第十二中学英语郑宁华女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英语赵科男顺义区教育研究考试中心英语马志雄男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英语季燕女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英语苏明义男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物理刘敏女北京市第九十四中学物理许铁成男延庆县第一中学物理王琦女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物理王钢男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物理周岗男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物理张国男北京汇文中学物理梁学军男顺义区第八中学物理段宝明男平谷区教育科研中心物理张世义男通州区潞河中学物理徐伟念男北京景山学校化学白无暇女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化学吴琼女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化学赵向军男顺义区第一中学化学商晓芹女怀柔区第一中学化学王淑香女大兴区兴华中学化学田玉凤女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化学陈红女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历史成学江男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历史范桂英女北京市第十五中学历史姜淑琴女怀柔区第三中学历史苏万青女北京师范大学良乡附中历史王树清女顺义区第一中学历史邢军男北京市第九中学历史江建敏女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生物荆林海男北京市第一○一中学生物刘启宪男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生物马延年男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生物宋立女崇文区教育研究中心生物田树林女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生物王伟光男北京市第十四中学生物谷丹女北京市第四中学数学何乃忠男昌平区第一中学数学蒋金生男北京汇文中学数学金宝铮男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数学李有毅女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数学连春兴男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数学梁丽平女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数学刘美伦男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学陆剑鸣女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数学孟宜安男延庆县第一中学数学邱继勇男北京市日坛中学数学隋丽丽女北京市第十五中学数学王保东男密云县第二中学数学王文杰男北京市第二中学数学王燕春男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学吴江媛女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数学张毅女北京市第五中学数学张鹤男北京市十一学校数学高萍女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数学柏继明女昌平区城关小学数学姜利民女大兴区第二小学数学李耀民男西城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数学刘可钦女海淀区中关村第四小学数学赵美荣女通州区教师进修学校数学周爱东男顺义区教育研究考试中心数学诸葛梅女门头沟区大峪第二小学数学田丽利女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数学白素云女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语文边境女西城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语文董华林男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语文董晓平男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语文付华女北京市第十二中学语文李玉华女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刘德水男顺义区牛栏山第一中学语文穆秀颖男北京市广渠门中学语文王大堃男北京市第十三中学语文吴继烈女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语文杨建宇男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语文张杰女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语文袁志勇男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语文吴伟民男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李树方男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李明新男北京小学语文马丽英女北京第二实验小学语文乔亚孟女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二部语文唐富春女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语文薛晓光女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语文杨德伦男密云县教研中心语文杨红兵女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语文张增甫男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语文郑小平女密云县第二小学语文朱凌霞女怀柔区教科研中心语文梁志顺男北京市平谷中学综合实践徐玮男东城区青少年科技馆校外教育张军男北京市第八中学信息技术张文清男丰台区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学赵子余男延庆县第一职业学校烹饪周放男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科学周又红女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科技、环保教育冯惠燕女北京市第一幼儿园幼教汪亚勤女北京教育学院西城分院品德与社会姚春平女丰台区第五小学品德与社会周德林男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特殊教育朱小娟女北京市第五幼儿园幼教杜毓贞女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政治高玉丽女北京小学德育张泉男朝阳区芳草地小学德育崔占国女北京市平谷中学政治梁侠女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政治刘进男延庆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德育靳忠良男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政治马丁一女东城区西中街小学思想品德沙晓燕女房山区良乡中心小学思想品德王苹女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政治蔚国娟女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二部政治吴国通男北京小学德育闫长珍女北京市第五中学政治于荣学男怀柔区红螺寺中学德育赵铮男北京市第三中学德育张民兰女通州区潞河中学政治韩玲女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体育胡凌燕女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体育林德森男北京汇文中学体育索玉华女北京石油学院附属中学体育文岩女北京市幼儿师范学校体育薛贵男通州区潞河中学体育张建中男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体育高华女北京第二实验小学音乐任弘女北京市育英学校音乐谭天静女北京市中关村中学音乐张亚红女北京市第八一中学音乐李桂英女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音乐何墨荣女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美术胡明亮男东城区和平里第四小学美术刘存惠男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美术刘月娥女西城区展览路第一小学美术杨广馨男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美术杨瑞珵男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美术王平女宣武区少年宫美术张文琦女北京市第八中学美术
⑸ 窦燕山教子的故事
1、故事内容
窦燕山出身于富裕的家庭,是当地有名的富户。据说:窦燕山为人不好。以势压贫,有贫苦人家借他家粮食时,他是小斗出,大斗进,小秤出,大秤进,明瞒暗骗,昧心行事。由于他做事缺德,所以到了 30 岁,还没有子女。窦燕山也为此着急,一天晚上做梦,他死去的父亲对他说:“你心术不好,心德不端,恶名张注天曹,如不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不仅一辈子没有儿子,也会短命。你要赶快改过从善,大积阴德,只有这样,才能挽回天意,改过呈祥。”从此,窦燕山暗下决心,痛改前非,缺德的事再也不做了。 一天,他在客店中捡到一袋银子。为找到失主,他在客店里整整等了一天。失主回到客店寻找,他原封不动地将一袋银子归还给失主。 窦燕山还在家里办起了私塾,延请名师教课。有的人家,因为没有钱送孩子到私塾读书,他就主动把孩子接来,免收学费。总之,自那以后,窦燕山就象是换了一个人似的,周济贫寒,克已利人,广行方便,大积阴德,广泛受到人们的称赞。
后来他的妻子连续生下了五个儿子。他把全部精力用在培养教育儿子身上,不仅时刻注意他们的身体,还注重他们的学习和品德修养。 在他的培养教育下,五个儿子都成为有用之才,先后登科及第:长子中进士,授翰林学士,曾任礼部尚书;次子中进士,授翰林学士,曾任礼部侍郎;三子曾任补阙;四子中进士,授翰林学士,曾任谏议大夫;五子曾任起居郎。当时人们称窦氏五龙。
当时有一位叫冯道的侍郎曾赋诗一首说:“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这里所说的“丹桂五枝芳”,就是对窦燕山“五子登科”的评价和颂扬。
2、人物简介
窦燕山,原名窦禹钧,五代后晋时期人,他的老家是蓟州渔阳,也就是今天天津的蓟县。过去,渔阳属古代的燕国,地处燕山一带,因此,后人称窦禹钧为窦燕山。
⑹ 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导师的名字
研究生导师的名单如下:
1、资源学院
博导:曹丽文、崔若飞、董守华、傅雪海、郭英海、郝树青、姜波、姜振泉、孔凡哲、李文平、刘盛东、刘树才、卢耀如、潘冬明、彭苏萍、秦勇、桑树勋、隋旺华、孙亚军、王文峰、韦重韬、吴财芳、杨兰和、杨永国、于景邨、岳建华、朱炎铭、张万红;
硕导:陈润、陈尚斌、陈同俊、陈玉华、慈慧、丁陈建、丁艳青、董贵明、董青红、范炳恒、贺虎、黄华州、黄亚平、姜立君、姜志海、鞠远江 、孔凡凡、李德春、李巨龙、李小琴、李壮福、刘勇、刘志新、朴春德、齐跃明、乔伟、屈争辉、权彪、申建、沈玉林、苏本玉、孙强、孙如华、汪吉林、王爱宽、王勃、王超勇、王档良、王继尧、王猛、王冉、王长申、吴圣林、奚砚涛、夏筱红、徐智敏、许进鹏、许永忠、薛丽芳、杨国勇、杨慧、杨伟峰、杨文强、杨兆彪、于庆、于宗仁、云武、张改玲、周荣福、周效志、朱奎、朱前林、朱术云;
2、矿业学院
博导:柏建彪、才庆祥、曹安业、曹胜根、窦林名、杜计平、方新秋、冯光明、高明仕、黄炳香、姬长生、李桂臣、李克民、李学华、刘长友、陆菜平、马立强、牟宗龙、缪协兴、钱鸣高、尚涛、舒继森、屠世浩、万志军、王旭锋、王作棠、谢文兵、谢耀社、徐金海、许家林、许兴亮、杨真、张东升、张吉雄、张农、周华强;
硕导:常庆粮、车兆学、陈大勇、陈树召、陈勇、董成亮、段天宏、范钢伟、巩思园、顾正洪、胡国忠、黄艳利、季明、荆升国、阚甲广、李冲、李乃梁、李贤功、李小林、李鑫、卢明银、鲁岩、陆刚、马从安、欧建春、彭洪阁、瞿群迪、任海兵、王方田、王桂峰、王襄禹、王晓琳、王晓振、王振军、谢建林、徐剑坤、徐营、杨培举、姚强岭、袁永、苑红伟、张炜、张益东、赵一鸣、郑西贵、朱卫兵;
3、力建学院
博导: 常江、陈占清、程远平、东兆星、高峰、耿欧、韩立军、姬永生、蒋斌松、靖洪文、李富民、刘卫群、吕恒林、茅献彪、浦海、宋宏伟、王东权、王建平、王连国、王林秀、王文顺、吴沛东、吴学慧、夏军武、袁广林、岳丰田、赵玉成、周国庆、周建亮;
硕导:陈坤福、陈荣华、程红梅、崔振东、丁北斗、杜健民、段忠诚、范力、冯梅梅、冯伟、高蓬辉、郭震、胡伟、黄建恩、黄炜、贾福萍、巨峰、井渌、李福林、李果、李海鹏、李贤、李玉寿、梁恒昌、林祖锐、刘春荣、刘刚、刘冠男、刘明、刘茜、龙帮云、卢爱红、卢萌盟、鲁彩凤、马全明、倪国栋、彭维红、乔志春、任彦龙、商翔宇、邵鹏、石晓波、宋雷、孙良、陶勇、田建胜、王栋、王菲、王建州、王义江、王迎超、蔚立元、温庆杰、肖跃军、徐志伟、许国安、杨建平、杨静、殷祥超、尹世平、袁丽、张红英、张后全、张凯、张强、张一兵、张营营、张勇、赵光思、赵慧明、赵利、赵晓东、周钢、周金生、周淑春、周扬、周跃进、朱冬冬、朱文龙、朱晓天;
4、深部实验室
博导:白海波、陈占清、东兆星、高峰、韩立军、黄家会、蒋斌松、靖洪文、李元海、刘卫群、刘盛东、刘志强、马金荣、马占国、茅献彪、缪协兴、浦海、宋宏伟、王连国、王衍森、吴沛东、吴宇、谢和平、杨维好、杨圣奇、于广云、岳丰田、周国庆;
5、化工学院
博导:蔡佩君、曹希传、曹亦俊、陈建中、陈清如、冯莉、高庆宇、韩相恩、何亚群、胡亚非、江利、蒋荣立、匡亚莉、刘金龙、刘炯天、骆振福、倪中海、强颖怀、秦志宏、任相坤、沈承金、孙智、陶秀祥、陶有俊、王海锋、魏贤勇、吴国光、武建军、谢广元、杨建国、应鹏展、张洪、张双全、章新喜、赵炜、赵跃民、周长春、朱亚波、宗志敏;
硕导:曹景沛、陈增强、程相林、褚睿智、邓建军、丁玉、窦东阳、段晨龙、樊星、巩冠群、桂夏辉、郝娟、何环、贺靖峰、胡光洲、胡晓燕、吉琛、解京选、康国俊、冷云伟、李保民、李海生、李小兵、李延锋、梁静、林喆、刘海臣、刘海苗、刘焕胜、刘建周、刘玲、刘滋武、吕小丽、马娟、马子龙、孟献梁、苗真勇、彭耀丽、冉进财、任雪峰、沈丽娟、沈利民、石美、宋树磊、苏显中、王大鹏、王光辉、王启立、王全德、王瑞玉、王兴涌、王永田、王羽玲、王月伦、王章国、肖雷、闫爱华、闫新龙、杨小芹、姚菁华、尹文萱、岳晓明、张海军、张丽芳、张文军、张兴、张英杰、赵小燕、赵云、赵云鹏、郑菊花
周敏、朱佳媚、朱荣涛;
6、机电学院
博导:曹国华、程刚、程延海、程志红、杜长龙、葛世荣、侯友夫、李建平、李威、李伟、刘初升、刘送永、刘同冈、彭玉兴、谭建荣、王世博、王忠宾、肖兴明、徐桂云、张德坤、张晓光、赵继云、周公博、朱华、朱真才、訾斌;
硕导:鲍久圣、陈飞、陈军、陈世其、丁保华、范孟豹、高顶、韩振铎、韩正铜、郝敬宾、洪晓华、胡而已、胡元、江晓红、李艾民、李宝林、李贝贝、李炳文、李允旺、李中凯、刘后广、刘善增、刘圣汉、刘万里、刘新华、刘秀梅、卢昊、孟庆睿、苗运江、沈刚
宋彦、孙海波、谭超、唐大放、唐玮、王洪欣、王启广、王禹桥、闫海峰、杨海峰、杨建华、杨金勇、杨善国、杨雪锋、杨寅威、姚新港、叶平、阴妍、赵啦啦、赵亮、赵子江
周晓谋;
7、信电学院
博导:陈昊、陈清泉、程德强、程玉虎、邓世建、邓先明、丁恩杰、巩敦卫、郭一楠、何凤有、华钢、匡亚莉、李明、李世银、刘晓文、马小平、钱建生、任子晖、史丽萍、孙伟
孙彦景、谭国俊、唐守锋、唐轶、童敏明、王崇林、王雪松、伍小杰、徐钊、薛禹胜、袁小平、张申;
硕导:蔡利梅、曹丙花、曹海洋、常俊林、陈奎、陈世海、陈兴新、陈烨、陈治国、程健
戴鹏、戴新联、董海波、董新伟、方永丽、冯伟、冯小龙、耿乙文、郭西进、郭星歌、韩丽、郝继飞、胡堃、胡青松、胡延军、贾存良、荆胜羽、蒯松岩、雷汝海、李国欣、李浩
李会军、李雷达、李松、李晓波、李玉良、李宗艳、梁睿、刘海、刘辉、刘建华、刘鹏、刘卫东、刘玉英、罗驱波、马草原、马洪宇、苗长新、缪燕子、钱毅、宋金玲、孙晓燕、王法广、王刚、王洪梅、王军、王利娟、王香婷、王艳芬、王智、吴新忠、吴轩钦、夏晨阳、徐瑞东、徐永刚、许燕青、薛雪、严家明、杨春雨、叶宾、叶宗彬、尹洪胜、于东升、于国防、于月森、张道明、张栋梁、张国鹏、张辉、张建文、张剑英、张林、张胜、张同庄、张祥军、张晓、张晓光、张勇、赵峻、赵培培、赵小虎、郑红党、周娟、周智仁、朱美强、宗伟林;
8、管理学院
博导:卜华、曹庆仁、陈红、丁三青、侯晓红、黄国良、江龙、李强、李新春、林爱梅、刘传哲、刘金平、龙如银、罗承选、吕涛、聂锐、宋学锋、王安、王新宇、魏晓平、谢守祥、张磊、张万红、周梅华、周敏、朱学义、邹放鸣;
硕导:曹巍、陈权宝、陈韶君、丁志华、董锋、董靖、樊世清、冯颖、付金会、高伟、龚荒、何凌云、吉峰、蒋卫东、金丹、李爱彬、李凯风、李强、李爽、李文臣、李文美、李秀枝、刘建勇、刘娟、刘满芝、刘玥、芦慧、罗鹏、芈凌云、彭红军 、祁慧、钱永坤、宋妍、宋阳、孙自愿、唐安宝、王帮俊、王德鲁、王华清、王建军、王文宾、王晓珍、王艳丽、王智宁、温晓慧、吴祝武、许红华、许士春、许正权、杨彤、杨玉凤、姚圣、姚伟坤、袁迎菊、张静、张明、张晓强、张亚杰、张炎治、郑爱华、周莹莹、祝木伟;
9、理学院
博导:曹德欣、范胜君、江龙、苗连英、任新安、邵虎、唐刚、王登银、张玉峰、刘文斌;
硕导:
白冬梅、白龙、陈雷鸣、陈兴同、程纪鹏、仇亮、董海明、段益峰、段滋明、付乳燕、盖艳琴、郭治天、韩奎、胡晓娟、贾传磊、李海鹏、李金波、李金玉、凌思涛、刘炳妹、刘海顺、刘记川、吕建平、马嘉赛、牟致栋、祁永强、秦海华、沈晓鹏、沈义峰、石礼伟、宋晓秋、孙永征、唐军、田记、田守富、王彩侠、王海军、王建利、王敏、王文文、王羡、王月花、吴玉喜、夏辉、寻之朋、严兴杰、杨先清、姚香娟、殷春浩、于桂丽、张朝文、张国营、张慧星、张杰、张丽萍、张兴永、章美月、周圣武、朱开永、朱松;
10、文法学院
博导:池忠军、段鑫星、丁三青、刘超捷、李金齐、李强、罗承选、王朝军、王成礼、王义保、杨思留、张爱淑、张万红、张长立、邹放鸣;
硕导:蔡世华、曹洪军、陈博、陈长利、陈仲元、戴惠、邓心强、高淮生、龚成、管仁福、何双秋、李全彩、刘建光、刘鹏、刘雪凤、罗时嘉、罗肖泉、邱雪玫、盛晓明、史修永、宋迎法、孙慧、汤道路、王超、王春业、王锋、王青、魏凤娥、辛楠、许超、薛绍斌、闫续瑞、尹保华、张如成、张万海、赵入坤、宗玲;
11、外文学院
硕导:关家玲、黄敏、黄莹、蒋栋元、康杰、李灏、李文梅、刘丰、刘韶方、刘文、吕淑文、苗燕、钱春花、苏新连、田春燕、王会娟、王克强、王丽明、吴格非、徐子昂、杨舒、张树萍、章礼霞、赵虹、周建芝、朱哲、祖大庆;
12、体育学院
硕导:曹竞成、樊六东、李晓新、孟献峰、乔秀芳、孙耀、王朝军、王涛、王晓贞、项立敏、许彩明、杨家坤、翟丰、张矛矛、张青、张清华、张松奎、张玉超;
13、安全学院
博导:陈开岩、程远平、何学秋、季经纬、蒋承林、蒋曙光、李增华、李忠辉、林柏泉、刘贞堂、罗新荣、秦波涛、王德明、王恩元、杨胜强、袁亮、翟成、周福宝、周世宁、周延、朱国庆;
硕导:贾福音、菅从光、李建明、李庆钊、李伟、刘海波、刘晓斐、任万兴、沈荣喜、时国庆、王海锋、王亮、王雁鸣、魏连江、吴冬梅、吴征艳、杨永良、张人伟、仲晓星、周红星、左树勋;
14、电力学院
博导:郭楚文、李意民;
硕导:陈更林、陈宁、耿凡、韩东太、何光艳、李宝玉、刘颀、彭伟、饶中浩、宋正昶、王利军、袁隆基、张保生、张景松、周忠宁、邹正龙;
15、马克思主义学院
博导:池忠军、丁三青、段鑫星、李金齐、张长立、邹放鸣;
硕导:边和平、陈清华、丛占修、丁戎、甘永宗、龚成、胡可涛、焦金波、李绍伟、李全彩、梁庆婷、罗肖泉、亓光、王超、王增国、吴红、薛绍斌、薛毅、阎国华、于衍平、尹保华、张天学、张晓虎、章毛平、周岩;
16、环测学院
博导:卞正富、陈报章、陈龙乾、单爱琴、邓喀中、冯启言、高井祥、顾和和、郭广礼、韩宝平、雷少刚、李德仁、李钢、刘汉湖、史文中、谭志祥、汪应宏、汪云甲、王坚、王立章、王丽萍、吴侃、吴立新、闫志刚、湛含辉、张绍良、张书毕、张雁秋、赵银娣、赵跃民;
硕导:白向玉、查剑锋、陈浮、陈国良、丁忠义、董霁红、范洪冬、何康林、何士龙、侯湖平、蒋家超、李多松、李功振、李向东、李效顺、李燕、李永峰、刘志平、毛缜、孟庆俊、牟守国、裴宗平、秦凯、渠俊峰、孙久运、孙晓菲、孙亚琴、谭琨、田立江、王行风、王辉、王晓、王永波、王中元、肖昕、熊集兵、闫庆武、杨德军、杨虹、杨化超、杨敏、于宁锋、余接情、袁丽梅、张传义、张海荣、张洪建、张华、张洁、张明青、郑南山、周来;
17、计算机学院
博导:曹天杰、丁世飞、姜淑娟、刘厚泉、孟凡荣、王潜平、夏士雄;
硕导:鲍宇、毕方明、陈岱、陈伟、管红杰、姜利群、姜薇、姜秀柱、雷小锋、李向群、梁志贞、林果园、聂茹、牛强、苏成、王珂、王志晓、席景科、夏阳、夏战国、徐秀、闫秋艳、杨小冬、张磊、张克、张艳、张永平、赵作鹏、周勇、左明;
18、材料学院
硕导:安云岐、陈辉、陈正、崔永丽、樊宇、范贺良、冯培忠、顾修全、郭立童、黄飞、康学琴、刘洪涛、刘章生、罗勇、牛继南、欧雪梅、亓健伟、任耀剑、史月丽、隋艳伟、陶庆、陶雪钰、滕淑华、王鹏、王庆良、王晓虹、王延庆、委福祥、徐杰、徐磊华、许程、尹诗斌、张含卓、张生辉、张绪平、张亚非、赵宇龙、钟耀东、庄全超;
19、艺术学院
硕导:陈功、丁昶、杭咏新、贺孝梅、洪缨、胡伟、矫苏平、井渌、李永昌、罗萍嘉、马平、孙亚云、唐军、田晓冬、徐刚、杨勇、姚君、叶莉、张昆、赵警卫、钟厦、朱翔;
20、高教所
硕导:蔡世华、丁三青、李爱彬、李爱真、罗承选、宋迎法、王增国、张爱淑、张万红、张阳、章毛平、邹放鸣。
博士生导师应是本学科学术造诣较深的教学科研人员,其学术水平在国内本学科领域内处于前列,在某些方面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般为教授职称,也有特别优秀的副教授、讲师担任博士生导师。有培养研究生经验,至少培养过两届硕士研究生。能坚持正常工作,担负实际指导博士生的责任。有协助本人指导博士生的学术队伍,培养的研究生质量较好。有课程教学经历,承担过或正在承担一定工作量的本科生或硕士生课程。对年轻的教授申请担任博士生导师,除具备上述条件外,一般应具博士学位。至少培养过一届硕士研究生或在国内外协助指导过博士生的学位论文。
硕士生导师应是本学科学术造诣较深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学,科研人员,其学术水平在某些方面接近或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有培养本科生经验,至少培养过两届本科生。能坚持正常工作,担负实际指导硕士生的责任。有协助本人指导硕士生的学术队伍。有课程教学经历,承担过或正在承担一定工作量的本科生课程。
⑺ 老乡你好,我前段时间在一家早教中心培训,年后就要分工了,我想问下,做亲子老师好还是做托班好
亲子老师轻松 挣的钱多 但是也要看个人把 要是性格活泼 应变能力好 沟通能力好 而且善于调节课堂气氛 我相信你肯定是个很好的亲子班老师 托班就是累点
⑻ 尊师重道的典范——纪念孙殿卿先生百年诞辰
李东旭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年3月10日是孙殿卿院士百年诞辰,孙殿卿先生早在青年时期就跟随李四光先生学习工作,他为传承发展李四光先生开创的地质力学奋斗终生。他是李四光的忠实的学生、得力的助手和坚定的继承人。为在我国地质战线传承李四光开创的独具中国特色的地质力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回忆我与孙殿卿先生相识相知至今已有50年之久,他是我接触时间最长、交往机会最多、对我教益最大的一位恩师。最初的记忆往往是最深刻的。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就悉心拜读过当时他发表的《河北蓟县迁西山字型构造的商讨》(1956)《柴达木盆地雁行排列和反“S”型构造所表现的运动程式》(1959)等文章,并在兵马司胡同原中国地质学会旧址聆听过他的讲话(1955)。1960年我曾做过他的助教,当时正值中苏分裂,结束了“一边倒”局面。中央提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就是在这个社会背景下,加上大庆油田的突破;我校领导为贯彻中央精神,由马杏垣老师邀请孙先生到我校(北京地质学院)讲学,给地勘类专业高年级本科生介绍地质力学,马杏垣老师指定我配合孙先生做助教,可能是此前他看到我写过一篇用淮阳山字型西翼反射弧脊柱解析黄陵背斜成因的文章有关(未发表),这是我第一次与孙先生接触。1961年底我考取“在职研究生”,马杏垣老师给我的任务是四年后独立开设地质力学课,并请孙先生做我的研究生导师,这是我和孙先生第二次接触。由于1962年是北京地院建校十周年,系领导要求进校10年以上的师生每人写一篇论文向校庆献礼,我写出《牛口峪旋卷构造》一文,马杏垣老师和孙老师推荐我向李四光部长直接汇报请教,由此,李四光先生要我转入地质力学进修班学习。当时孙先生是我们班主任,我是班委之一,于是1963年以后和孙老接触机会就更多了。除去“文革”十年,1977年以后,曾通过编制全国构造体系图、拟定地质力学研究生教学计划、编写高校地质力学通用教材、讨论大网络全书地质力学部分编写条目、地质力学开放实验室立项、地质力学方法与实践丛书编写、学术会议、研究生论文答辩等学术活动,几乎每年都有几次和孙老师接触和受教的机会。因此,应该说孙先生是对我教益最多、影响最大的一位师长。当然我也是对孙先生在地质事业上的贡献了解较多的一员。值此百年祭,写下几点体会,以表缅怀。
孙殿卿先生治学严谨、重视实践、平易近人、对不同学术观点的学者都能友善相待,但给我最强烈的印象是他的“择善从之”“择善固执”“尊师重道”的学风。因为提到孙先生的一生贡献是和李四光先生的学术事业分不开的。在李四光生前,他是李老的忠实学生和得力助手;李老辞世后,他是李四光学术事业的坚定传承人。就我体会,孙先生一生的主要贡献可分两个阶段表述,大体以“文革”为界。1966年以前,最重要的贡献有以下四方面:
1.协助李四光先生建成地质力学研究所,为引领我国地质工作向纵深发展奠定了基础
大家知道,在20世纪50~60年代,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整个地质队伍的工作重点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急需(能源、矿产、水电工程等)服务。除此之外,李四光先生还高瞻远瞩,为开辟新领域和基础理论研究做准备,这些构想就放在地质力学研究所做“试验田”。诸如,成立地热研究小组、为预报地震研制地应力测量元件、建立古地磁实验室、流变学实验室、构造年代同位素实验室、构造地球化学研究、第四纪冰川研究等等。由于李老身兼许多重要领导职务,这些构想的实现大都要通过孙先生去实施。随着后来的地学发展表明,这些奠基性工作确实对于我国地质事业发展发挥了引领未来的作用。例如,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地应力测量方法被推广到地震预报、工程稳定性、煤矿瓦斯突出等多方面应用;70年代以后随着板块构造引入国内,古地磁测量引起大家注意,而此时在地矿部系统只有地质力学所建有古地磁实验室,为大家提供了方便。
2.首次将李四光地质力学理论引入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树立了油田构造研究样板
地质力学所建立伊始,1956年孙殿卿先生就率领年轻同志奔赴柴达木盆地进行了详细构造研究,发现了柴达木盆地内部存在一系列反S状旋扭构造新型式。这项研究成果不仅对该盆地找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印证了李四光刚刚发表的《旋卷构造及其他有关中国西北部大地构造体系复合问题》一文的论点,具有极高理论价值,至今也未失去其先进性。
3.承袭了李先生第四纪冰川领域的研究
在我国东部存在第四纪冰川是李四光先生的另一个重要贡献。这是涉及我国古气候变迁的问题。孙殿卿先生也承袭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和他的同事及助手不仅在全国各地发现了诸多冰川遗迹,而且对冰川分期问题有许多细化、深化和发展;从1944至1994年先后发表了20多篇论文。在多次冰川学术会议上与反冰川派进行激烈论战中他发挥了旗手作用。近年来,大量事实证明,李四光的观点是正确的。例如,最近北京电视台报道,在延庆白龙潭附近发现的“冰臼”现象,不用冰川作用是无法解释的。
4.为在地质战线普及具有实用价值的地质力学工作方法
20世纪60年代,在李四光亲自指导下,连续举办了三期地质力学进修班,每期都是孙先生亲任班主任,培养了一批掌握地质力学工作方法的骨干人员,这些同志返回原单位,不仅运用地质力学工作方法在生产实际中产生了诸多经济效益;而且,在70年代全国普及地质力学工作方法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1年4月29 李四光在京逝世,孙先生还在江西“五七”干校劳动。在李老临终前,师生未能谋面,也不准他返京向遗体告别,这是孙先生的终生憾事。当他返回北京后,将李老的遗像恭敬地摆在他书房的显要位置,日日怀念,直到他本人与世长辞;师生之情溢于言表。“文革”后,孙先生为传承李四光的地质力学做了大量工作、力图实现李老未竟之业。诸如:
为推动地质力学传承与发展,他多次组织国内地质力学学术会议,以期通过经验交流达到普及和提高地质力学水平;他也非常重视地质力学教育工作,亲自培养了一批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对于大学中所设的地质力学专业给予多方面支持和帮助。
为适应改革开放形势,向国外介绍中国地质学的新进展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地质力学。他组织部分专家扩编1939年在英国出版的原李四光编写的《中国地质学》,反映了近几十年中国地质学和地质力学的新进展;并请陈庆宣先生将李老的名著《地质力学概论》译成英文出版。1986年还组织召开了一次国际地质力学讨论会。
更可贵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孙先生已年老体弱视力模糊,他还手不释卷,反复研读李老的遗著,在科研经费非常紧张的条件下,为实现李四光的遗愿,殚精竭虑组织了部分地质力学工作者共同编写了《地质力学的方法与实践》一套七部专著。先生把这件事看得特别重要,原因是李四光先生在《地质力学概论》一书的扉页还有一个标题是《地质力学的方法与实践》第一篇。言下之意是以后还有若干篇。1965年李老又亲自拟定了第二至第四篇的编写提纲,而且他常说:“《地质力学概论》只是开个头,以后各篇要靠广大地质工作者来完成”。尽管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这部总结性著作尚不够全面或不尽人意之处,但毕竟完成了孙先生心目中的历史任务,在地质力学发展史中也具有里程碑意义。
从上述,不难看出孙殿卿先生的“尊师重道”精神,在我国地质学界是位难得的典范。孙先生之所以如此尊师重道,在于他对李四光先生的治学精神的尊重和学术思想的深刻领悟;还在于他不计个人得失的“择善固执”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特别是从我国地质学界百年来的历史看,“文革”前,大地构造理论是以槽台理论占主导,“文革”后以板块理论占主导。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在构造学界长期不受重视,处于边缘地位。孙先生能克服重重压力,毅然坚定地传承和弘扬李四光先生奠定的地质力学方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尊师重道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学习榜样。
⑼ 《庆余年》里面你认出几个老戏骨演员
我认识的有陈道明,曹翠芬,吴刚,陈建义,老戏骨的演技在剧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演技精湛,值得一看。
⑽ 北京(高中)特级教师都有谁,越详细越好,最好有所在学校
市著名特级教师名单(筛选)
龚正行(生物特级教师)
几十年来他一直在工作中坚持学习不断研究。在生物学、学习科学,中学超常教育以及学校的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高中生的学习方法与能力培养》课题曾获北京市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他所负责的《超产儿童的鉴别和教育》集体课题,三次获省部级奖,并为国家培养了200余名少年大学生。
在人民教育杂志上发表了“运用数理化知识教好高中生物学”等多篇文章,他的专著《中学生学习方法指导》被定为北京市高中选修课教材,而《求真务实录》一书真实地总结了他的办学思想。
担任全国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青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生物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首都师大兼职硕士生指导教师等职。
郑忠斌(化学特级教师)
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十多年来一直在教学第一线工作,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努力作到“少而精”和高效率,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
担任北京市化学奥校兼职教练员,所辅导的学生,在北京市、全国和国际竞赛中多次获奖。 被国家教委聘为“高中化学新大纲”编写组成员,还参与了高中教科书同步辅导的编写工作。是北京市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西城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化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首师大兼职硕士生指导教师。
王永惠(生物特级教师)
王永惠老师是市、区两级生物学科兼职教研员,西城区生物学科带头人。参加过全国统编高中生物教材、较惨的编写、修改、审定工作。北京市初中生物教材、较惨的编写、修改、审定工作。先后在《生物学通报》《学科教育》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和专业文章;出版科普读物、教学参考书等;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市区电教馆拍摄教学录像4部(主讲),做出了贡献。兼任首饰大硕士生指导教师。
1994年获“北京市科技园丁奖”,“西城区科技园丁奖”。1996年获“西城区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1991年获“北京市生物教学研究会教研活动先进个人”称号。1994年获第三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优秀教练”称号。五次获“西城区生物澳校优秀教练员”称号。1987年被评为“西城区科协积极分子”。撰写的论文分别获北京市一等奖、三等奖。
刘运秀(语文特级教师)
刘云秀,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北京八中语文教研组长、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从教于超常教育实验班的十年中,追求短时高效,并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用四年时间成功的完成了八年的教学任务,所教班级在历届高考中名列北京市前茅。多次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授课或举办作文系列讲座,有六张教学光盘在全国发行;教学论文曾获全国二等奖、北京市特等奖。主编了《超常少年成长的摇篮》一书,参与了《中学学科教学教法精粹》等三本论著的编写,在《中学语文教学》、《现代特殊教育》等报刊发表过多篇论文;曾参加过香港、美国、西班牙的国际教育会议并宣讲论文。参加过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教材及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新教材的编写;独立编写了《中学超常教育语文教学大纲》。曾被全国中语会教学艺术研究中心评为“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曾被评为西城区首批学科带头人、北京市首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首批国家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
李存(音乐特级教师)
李存同志在教学一线工作四十年,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师德高尚,极为敬业。工作努力、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用音乐特有的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在美中陶冶情操。多年来,潜心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更新观念,意识超前。1980年他就为高中开设音乐课,这在当时是全国首例。为了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在音乐教学中,他要求学生逐渐做到会欣赏、会唱歌、会演奏、会创新、会评论。为此,他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编写了大量相应教材,开展了大量课内外活动。他辅导的合唱团多次在全国、全市获奖。他坚持让所用学生参与活动,发展他们的潜质,获得艺术上的成就感。形成了较完整的、特有的教学艺术思想。他参与编写多本教材,参加了全国音乐教学大纲的修改工作。2000年参加了教育部《国家音乐教育课程标准》的起草工作,为音乐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被聘为全国音乐教师培训专家,赴全国各地讲学。
北京市特级教师名单
姓名 性别 工作单位 任教学科
白 洁 女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地理
唐桂春 女 通州区教师进修学校 地理
丁博敏 女 西城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地理
韩 磊 女 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 地理
石桂梅 女 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地理
李俊和 男 北京市第四中学 英语
王淑香 女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英语
赵书梅 女 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英语
申小瑾 女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 英语
郑宁华 女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英语
赵 科 男 顺义区教育研究考试中心 英语
马志雄 男 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 英语
季 燕 女 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 英语
苏明义 男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物理
刘 敏 女 北京市第九十四中学 物理
许铁成 男 延庆县第一中学 物理
王 琦 女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物理
王 钢 男 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物理
周 岗 男 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 物理
张 国 男 北京汇文中学 物理
梁学军 男 顺义区第八中学 物理
段宝明 男 平谷区教育科研中心 物理
张世义 男 通州区潞河中学 物理
徐伟念 男 北京景山学校 化学
白无暇 女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化学
吴 琼 女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化学
赵向军 男 顺义区第一中学 化学
商晓芹 女 怀柔区第一中学 化学
王淑香 女 大兴区兴华中学 化学
田玉凤 女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 化学
陈 红 女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历史
成学江 男 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 历史
范桂英 女 北京市第十五中学 历史
姜淑琴 女 怀柔区第三中学 历史
苏万青 女 北京师范大学良乡附中 历史
王树清 女 顺义区第一中学 历史
邢 军 男 北京市第九中学 历史
江建敏 女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 生物
荆林海 男 北京市第一○一 中学 生物
刘启宪 男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生物
马延年 男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生物
宋 立 女 崇文区教育研究中心 生物
田树林 女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 生物
王伟光 男 北京市第十四中学 生物
谷 丹 女 北京市第四中学 数学
何乃忠 男 昌平区第一中学 数学
蒋金生 男 北京汇文中学 数学
金宝铮 男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数学
李有毅 女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 数学
连春兴 男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数学
梁丽平 女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数学
刘美伦 男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数学
陆剑鸣 女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数学
孟宜安 男 延庆县第一中学 数学
邱继勇 男 北京市日坛中学 数学
隋丽丽 女 北京市第十五中学 数学
王保东 男 密云县第二中学 数学
王文杰 男 北京市第二中学 数学
王燕春 男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数学
吴江媛 女 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 数学
张 毅 女 北京市第五中学 数学
张 鹤 男 北京市十一学校 数学
高 萍 女 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 数学
柏继明 女 昌平区城关小学 数学
姜利民 女 大兴区第二小学 数学
李耀民 男 西城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数学
刘可钦 女 海淀区中关村第四小学 数学
赵美荣 女 通州区教师进修学校 数学
周爱东 男 顺义区教育研究考试中心 数学
诸葛梅 女 门头沟区大峪第二小学 数学
田丽利 女 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 数学
白素云 女 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语文
边 境 女 西城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语文
董华林 男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语文
董晓平 男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语文
付 华 女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 语文
李玉华 女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语文
刘德水 男 顺义区牛栏山第一中学 语文
穆秀颖 男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 语文
王大堃 男 北京市第十三中学 语文
吴继烈 女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 语文
杨建宇 男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语文
张 杰 女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语文
袁志勇 男 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 语文
吴伟民 男 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 语文
李树方 男 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语文
李明新 男 北京小学 语文
马丽英 女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语文
乔亚孟 女 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二部 语文
唐富春 女 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语文
薛晓光 女 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 语文
杨德伦 男 密云县教研中心 语文
杨红兵 女 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 语文
张增甫 男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语文
郑小平 女 密云县第二小学 语文
朱凌霞 女 怀柔区教科研中心 语文
梁志顺 男 北京市平谷中学 综合实践
徐 玮 男 东城区青少年科技馆 校外教育
张 军 男 北京市第八中学 信息技术
张文清 男 丰台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教育学
赵子余 男 延庆县第一职业学校 烹饪
周 放 男 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科学
周又红 女 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 科技、环保教育
冯惠燕 女 北京市第一幼儿园 幼教
汪亚勤 女 北京教育学院西城分院 品德与社会
姚春平 女 丰台区第五小学 品德与社会
周德林 男 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 特殊教育
朱小娟 女 北京市第五幼儿园 幼教
杜毓贞 女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政治
高玉丽 女 北京小学 德育
张 泉 男 朝阳区芳草地小学 德育
崔占国 女 北京市平谷中学 政治
梁 侠 女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政治
刘 进 男 延庆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德育
靳忠良 男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政治
马丁一 女 东城区西中街小学 思想品德
沙晓燕 女 房山区良乡中心小学 思想品德
王 苹 女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 政治
蔚国娟 女 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二部 政治
吴国通 男 北京小学 德育
闫长珍 女 北京市第五中学 政治
于荣学 男 怀柔区红螺寺中学 德育
赵 铮 男 北京市第三中学 德育
张民兰 女 通州区潞河中学 政治
韩 玲 女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体育
胡凌燕 女 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 体育
林德森 男 北京汇文中学 体育
索玉华 女 北京石油学院附属中学 体育
文 岩 女 北京市幼儿师范学校 体育
薛 贵 男 通州区潞河中学 体育
张建中 男 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体育
高 华 女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音乐
任 弘 女 北京市育英学校 音乐
谭天静 女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 音乐
张亚红 女 北京市第八一中学 音乐
李桂英 女 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 音乐
何墨荣 女 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美术
胡明亮 男 东城区和平里第四小学 美术
刘存惠 男 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 美术
刘月娥 女 西城区展览路第一小学 美术
杨广馨 男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美术
杨瑞珵 男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美术
王 平 女 宣武区少年宫 美术
张文琦 女 北京市第八中学 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