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的老师
太傅是太子的老来师,源
然而皇帝的老师叫帝师的 。
帝师还有几种说法就是1.帝王的老师。 2.元僧官名。元制,皇帝即位初,例从梵僧受佛戒,故历朝皆尊一僧为帝师。帝师兼领宣政院,管理全国佛教和藏族地区政教事务。 3.古星名。
㈡ 皇上的老师是什么官职
帝师,中国古代职务称呼,有两个意思,一是国家宗教的最高领袖,例如八思巴为元朝忽必烈时期的帝师。二是皇太子的老师,例如方孝孺是建文帝的帝师。
明朝
建文帝 方孝孺
万历帝 张居正
天启帝 孙承宗
崇祯帝 文震孟
清朝
顺治帝 通琇、汤若望
康熙帝 汤若望、陈廷敬、伍次友、彭而述、南怀仁
雍正帝 巩建丰、何世基、徐元梦、蒋廷锡
干隆帝 朱轼、张廷玉、嵇曾筠、潘仕权、洛桑丹贝准美、张照、刘尊和
嘉庆帝 王尔烈、周煌公、戴联奎
道光帝 戴联奎、曹振镛
咸丰帝 师匡源、杜受田、翁心存
同治帝 刘崐、李鸿藻、翁同和
光绪帝 李鸿藻、翁同和、孙家鼐、夏同善
宣统帝 李殿林、陈宝琛
太傅也是一种官职,但是是太子的老师,当然啦,太子的老师以后都会成为帝师的嘛, 因为太子最后还是要当皇帝的.
一般这种只是兼职,像清朝一般由内阁大学士来教育太子.
明朝还有专门的讲课时间,派专人给皇帝讲时事新闻...有点像新闻联播.
我不知道你说的关系最好的是什么意思. 请你说清楚
那跟皇帝的老师就不同了啊.,
皇帝的兄弟(亲兄弟和堂兄弟)、皇帝的爸爸辈的人(叔叔和伯伯)封亲王
皇帝的表兄弟一般封郡王
皇帝的姐姐、妹妹、姑姑封公主
皇帝爸爸辈的如果是皇帝的爸爸的姐姐、妹妹、姑姑也封公主
如果是皇帝爸爸的兄弟的姐姐、妹妹、姑姑一般只能封郡主
皇帝的外戚具体封什么要看他们的功绩:如外婆、姨妈一般只能封到诰命夫人,外公和舅舅出是不可能封到亲王的,最多只能封到郡王 。
㈢ 帝师是不是皇帝的师傅
帝师就是帝王的老师,表示尊称。也是古星名。还是元朝的一种僧官名。
帝师,中国古代职务称呼,有三个意思,一是帝王的老师,例如广成子是黄帝的帝师。二是古星名。三是国家宗教的最高领袖,例如八思巴为元朝忽必烈时期的帝师。此外,封建时代皇帝敬赠智博功高德隆之臣也有称帝师的,如明朝开国谋臣刘基就被赐称帝师。
相关记载:
《史记·留侯世家》:“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於 良 足矣。”《汉书·朱云传》:“至 成帝 时,丞相故 安昌侯 张禹 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 唐 李咸用 《题陈处士山居》诗:“樵童牧竖劳相问,巖穴从来出帝师。” 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张公神道碑》:“五世食 韩 ,并为正卿,厥生帝师,首造大 汉 。”
《晋书·天文志上》:“五诸侯五星,在东井北……一曰帝师,二曰帝友,三曰三公,四曰博士,五曰太史。”
㈣ 帝师到底是干啥的啊
帝师在古代是帝王的老师,此外,封建时代皇帝敬赠智博功高德隆之臣也有称帝师的,如明朝开国谋臣刘基就被赐称帝师。元朝蒙古统治者崇奉吐蕃佛教,帝师在元廷地位极高。帝后妃主都接受灌顶(洗礼)。
帝师来去京师,百官隆重迎送。生时受大量布施、赠赏,死后赙金可达上千两黄金、上万两银和上万匹缯帛。帝师的子弟和门徒很多人被封为国师、司空、司徒、国公,这些高级僧侣也享有种种特权。
(4)帝师的老师扩展阅读:
元世祖曾把乌思藏十三万户指给第一任帝师八思巴作为供养地,使之成为吐蕃地区的最高统治者。在那里,元朝皇帝的诏令和帝师的法旨并行。款氏帝师世代继承这种地位。帝师制度对巩固元朝在吐蕃地区的统治,起了很大作用。
帝师作为全国佛教的最高领袖,其法旨也行于内地各寺院僧徒。帝师的存在使佛教在全国获得了高于其他宗教的优越地位。
㈤ 清朝历代皇帝的老师
一、帝师列表
1、顺治帝:通琇、汤若望
2、康熙帝:汤若望、陈廷敬、彭而述、南怀仁
3、雍正帝:巩建丰、何世璂、徐元梦、蒋廷锡
4、乾隆帝:朱轼、张廷玉、嵇曾筠、潘仕权、洛桑丹贝准美、张照、刘尊和
5、嘉庆帝:王尔烈、周煌公、戴联奎、朱珪
6、道光帝:戴联奎、曹振镛、沈岐
7、咸丰帝:师匡源、杜受田、翁心存
8、同治帝:刘崐、李鸿章、翁同龢
9、光绪帝:李鸿章、翁同龢、孙家鼐、夏同善
10、宣统帝:陆润痒、陈宝琛、伊克坦、徐坊、朱益藩、梁鼎芬
二、帝师资料:
1、朱轼
朱轼(1665-1736年),字若瞻,一字伯苏,号可亭,瑞州府高安县艮下村(今属江西省高安市村前镇艮下朱家村)人,系坡山始祖茂公派下第十六世孙。清朝中期名臣,著名史学家,乾隆帝师傅。
康熙三十三年,中进士,选为庶吉士。居官廉洁,刚正不阿,颇具惠政。历仕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官至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兼吏兵二部尚书。颇具惠政,,世人颂其“束其励行,通经史百家”。
乾隆元年,卒,时年七十二岁,谥号文端。次年归葬故里,乾隆帝御赐“帝师元老”。
2、沈岐
沈岐,(1773年—1862年),字鸣周,号饴原,别号五山樵叟,沈猷之次子。江苏如皋(今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人,清代帝师。
清仁宗嘉庆十三年(1808年)二甲44名进士,入庶常馆历练,结业,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进讲经书等。曾辅导过太子旻宁(清宣宗道光帝)。
清穆宗同治元年(1862年),卒,谥文清。
3、杜受田
杜受田(1788-1852年),字锡之,号芝农,山东滨州(今滨州市滨城区)人。为咸丰皇帝之师。
其父杜堮为清嘉庆时期翰林院编修,礼部左侍郎。其子为顾命八大臣之一的杜翰。其家世显赫,久有“书香官宦门第,进士多人之家”。
因杜家“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并有加授“太师太保”的高官,《中国文学大词典》、《书画大词典》、《中国名人大词典》对其家均有记载。
4、翁同龢
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号松禅, 别署均斋、瓶笙、瓶庐居士、并眉居士等,别号天放闲人,晚号瓶庵居士,江苏常熟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书法艺术家。
体仁阁大学士翁心存第三子,咸丰六年(1856年)状元,历任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先后担任清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卒后追谥文恭。
翁同龢工诗,间作画,尤以书法名世,幼学欧、褚,初学董其昌、米芾,中年后由钱沣上追颜真卿,又不受颜字束缚,结体宽博开张,笔画刚劲有力,风格苍浑遒劲,朴茂雍容,著有《翁文恭公日记》《瓶庐诗文稿》等。
5、孙家鼐
孙家鼐(1827~1909),字燮臣,号蛰生、容卿、澹静老人,安徽寿州(今淮南寿县)人。清咸丰九年(1859)状元,与翁同龢同为光绪帝师。累迁内阁学士,历任工部侍郎,署工部,礼部、户部、吏部、刑部尚书。
1898年7月3日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受命为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首任管理学务大臣,1900年后任文渊阁大学士、学务大臣等。卒后谥曰“文正”。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帝师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孙家鼐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翁同龢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杜受田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沈岐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朱轼
㈥ 皇帝的老师是什么职位
关于这个问题,昨天已经完善了两次,很感谢楼主都采纳了。在此,请原谅我再次的唠叨,但我必须指出几个问题。 昨晚我越想越觉得不妥,太子的老师怎么会是帝师了。我很喜欢看关于宫廷历史方面的书,从来没有哪一本书会把太子的老师称作“帝师”。苦思冥想,我总算搞明白了。 是网络错了!!!!!!!!!!!! 我们千万不能陷入这个误区。 网络把“帝师”定义为皇帝的老师和皇太子的老师。 而维基网络给出的定义是:帝师是指皇帝或皇帝未登基之前的老师。 乍眼一看,貌似没什么两样。事实并非如此。 在古代,“帝”是皇帝的专用名词,“帝师”当然也不例外。太子只有登基以后,人们才能把他原来的老师称作为“帝师”,不然就是对皇帝的大不敬。 但是,并不是每个太子最终都能登上皇位。 因此,在这里,我必须明确一个观点:帝师仅仅指皇帝的老师,而不包括太子的老师。 帝师通常情况下是指幼年皇帝亲政前的老师。亲政之后,“帝师”一般都是皇帝聘任回来“探讨”问题的。 有些人认为,帝师是有官职的。那是因为他们大多数人在当皇帝老师之前本来就是朝廷中的臣子了(不排除退老还乡之士)。 其实,“帝师”只是一种称呼而已。“帝师”与皇帝之间是纯粹的师生关系,仅此而已。 希望楼主能再次采纳,完善这问题我并不为了图什么。既然都是喜欢历史的人,理应以一种求真的态度去对待,仅此而已。
㈦ 古代有“帝师”一职,“帝师”和皇帝的老师有什么关系
明朝帝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政治群体。这乃是明朝的政治制度所决定。开国皇帝朱元璋诛杀宰相胡惟庸之后,由此担心大权旁落,遂永久废除了宰相制。由皇帝直接管理国事,领导群臣。由于少了宰相这个环节,皇帝便变得格外繁忙。
朱元璋于是找了几位顾问集中在文渊阁帮他处理事务,这便是内阁的由来。最初的内阁其实就是一个秘书处,官阶最隆者也不过五品。但是,凡入选者都必须是士林公认的饱学之士。演变到后来,凡入阁当辅臣者,首先必须取得大学士的头衔。
其权力与地位均在六部之上,内阁首辅实际上变成了没有宰相头衔的宰相。因此,明朝帝师除洪武、永乐两朝之外,经历大都清晰可寻,依次是:庶吉士——翰林院文臣——太子师——帝师——内阁大学士。
㈧ 三国里帝师王越是谁的老师刘协 刘辩还是刘宏
话不多说 说的都废话 王越 东汉末年第一剑客 赵云的师傅 童渊和河北四庭柱之一的张合的师傅韩荣并称两大名枪 大师兄 中原枪王张绣 二师兄 西川都督张任
㈨ 求男主穿越古代当帝师或者当皇子的老师之类的历史文,越多越好!!
重生的倒是有一篇 惊鸿 。我个人以为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