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师口语
1. 教师口语的基本特征
一、有声性。口语主要靠声音,靠每个字的字音和整句话的高低快慢的变化和各种特殊的语调。因此,口语是由语音表现的音节、词、句构成的达意传情系统。
二、即时性。口语突发性强,即时现想现说,往往缺少仔细考虑,因而句子短,结构简单,甚至不完整,有重复,有脱节,有补充,有插说,有冗余。同时,说出云的话像泼出去的水,想收也收不回。理解别人的讲话,后面的词声音还没听清,前面的词的声音已经消失。
三、情景性。口语是面对面地交往,有特定的情景。有很多意思彼此可以意会,有时说话者说出个别词就能代替全句,甚至没有吭声,只是一个面部表情或沉默不语,也能使对方了解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四、多变性。口语交际过程及内容往往由参与者共同调节,特别是在对话中,七嘴八舌,唇枪舌剑,因此说者和听者都可以随机应变,因情而异。
五、复合性。口语是运用语言和非语言因素的复合行为,要经常借助如手势、表情等非语言因素的帮助。听人讲话,不光听语音,辨词义,还要察颜观色,看对方的动作和表情。因此,听人说话是眼耳并用地接受信息的复合行为。
(1)什么是教师口语扩展阅读
口语练习是一种重复,没有重复的语言教学,其效率是低下的,学生就不可能学会语言,更谈不上语言使用。学校体制下的课堂教学尤其如此。Littlewood(1992:53-54)倾向于课堂中的自然学习,提倡三个禁止条件,以利于生成自然学习环境:
(1)禁止系统呈现语言以便让学习者接触到自然的语言例子;
(2)学习者禁止练习语言点,他们听到并加工内化的语言,并借此发展语言能力;
(3)教师禁止改错,学习者的语法系统会自然朝着母语者的方向发展。笔者反对这类倡议,因为第一个条件完全否定教师的作用,违背了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与“循序渐进”的原则相悖;第二个条件否定了练习的作用,因为语言能力的发展离不开练习,离不开重复,并且学习者第一语言学习也需要大量的练习;
第三个条件不仅否定改错的作用,依靠学习者自发地发展语法系统的做法值得怀疑,而且还再次否定了教师的作用。须知,学校体制下的课堂教学环境不可能是自然环境。
2. 教师口语的特征有哪些
教师口语的特征
抑扬顿挫的语调,语调是指说话的腔调,就是一句话里语音高低、轻重、快慢的配置,表示一定的语气和情感。重缓急的语气,语气是指说话的口气。富于变化的语言节奏,语言节奏应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而不断变化,从而得于心,出于口。明畅通达的语流,语流是有声语音在行进中的趋向或态势。
3. 什么是教师口语表达训练
教师口语表达训练由普通话训练、一般口语训练、教师职业口语训练三部分有机组成
4. 什么是幼儿教师教育口语
幼儿教师口语是研究幼儿教师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应用学科。
5. 教师口语是研究什么一门的语言学科
教师口语是研究教师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应用语言学科,
教师口语课的教学是为了提高师范类专业学生的教育、
教学、工作及日常口语表达水平,从而整体上提高师范生的教师基本.口语能力..
6. 什么是教师口语中的启发式提问语
就是问题有一些开放性环节
7. 教师职业口语是什么
一般认为教师口语分两部分内容:
一、普通话 教师的口语表达用普通话语音,需要一定的普通话语音基础,普通话水平测试在80分(二级乙等)以上,口语教师或语文老师要87分(二级甲等)以上。
二、教师教学用语,如导入语、讲授语、总结用语、评价用语、结束语等,有专项学习和训练。
8. 教师口语有什么特点
说得清 道得明,学生听得清楚
9. 教师口语包括哪两类
教师口语”?
两种解释:A、“教师口语”是研究教师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应用语言学科。是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学生在教育、教学等到工作中口语运用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B、教师口语是教师在教育、教学等工作中所运用的口头语言。具有语言的规范性、逻辑性、启发性、激励性的特点。
2、《汉语拼音方案》由哪五个部分组成?
由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五个部分组成。
3、教师口语的三大组成部分
普通话训练、一般口语交际训练、教师职业口语训练
普通话训练是前提,一般口语交际训练是普通话训练的继续和深化,是教师职业口语的基础,教师职业口语是一般口语交际训练的提高和扩展。
4、语音的四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5、音节是语音的基本单位。一般来说,一个汉字的读音就是一个音节。
6、音素是从音节中分析出来的语音最小单位。汉语音节最多4个音素。普通话常用的基本音节有410多个,音素有32个。
7、元音是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中不受阻碍而形成的响亮的声音。辅音是气流在口腔中受到阻碍而发出的声音,大多不响亮。普通话有10个元音音素,22个辅音音素。
8、音节分析为声调、声母、韵母三部分。
9、普通话有4中音调,21个辅音声母,39个韵母。声调主要取决于声高。声调包括调值形式。和调类两个方面。调值是声调的实际读音,也就是音节的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
10、普通话有四种基本调值(五度标记法):高平高升降升全降。
11、调类是指音调的种类。四种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12、普通话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族共同语言。
13、教师职业口语的要求:规范性,教育性,科学性,生动性,可接受性
规范性: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和用语规范
教育性:教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作为教育手段的教师职业口语,它的表达内容和形式都必然受到教育目标的制约,从而使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语言信息都带有鲜明的教育性。
科学性: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科学性决定了教师职业口语的科学性。
生动性:语言形象的活泼鲜明和运用口语的修辞,感情充沛,富有变化的态势语。
可接受性:从实际出发,具有针对性。
教师职业口语要求:规范性,教育性,科学性,生动性,可接受性。
教师职业的口语要求:规范性,教育性,科学性。生动性。可接受性。
14、韵母就是汉语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根据韵母内部结构成分的不同,把韵母分为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三类。根据韵母开头元音的发音口形,把韵母分为:四呼“,
10. 教师口语的特点有哪些
一、规范性原则
规范性是指教学口语应当遵守国家的规定,在语音、语汇和语法等方面符合全国通用的普通话的规范。教师要用音高、音强、音质、音速等方面的配合,显示出声音打动人心的魅力;用语气、语调、停顿、节奏等技巧充分表达出热情、真诚、善良等丰富细腻的感情;用充满情趣、饱含智慧的语言给幼儿以激励和启迪。这样的教学口语才能够达到高境界和高标准,幼儿才会把学习活动当作一种艺术享受,主动愉快地学习。很难想象一口方言浓重的幼儿教师能培养出发音标准而优美动听的幼儿语言。
二、逻辑性原则
教师口语的逻辑性是指用精确的语汇表达知识的内涵,用言简意赅的语句表达丰富的内容,用层次分明的语序表达明确的目的。在幼儿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做到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紧扣、教师讲解简洁精确、运用的语言文通字顺。比如,在进行《小马过河》这个教学片段时,一位教师就充分运用了逻辑性原则进行了有效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抓住了故事中最能体现逻辑性原则的内容进行了课程的设计,针对水“深”和“浅”的话题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思维训练,较好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形象性原则
教师口语的形象性是指教师善于创造直观形象,唤起幼儿对具体事物的真切感知。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直观、生动、具体的教育影响,需要借助形象来认识事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描述一定要具体细致。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幼儿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巧妙运用拟声词、摹色词、叠音词,同时要体现出语言的动态感。教师在进行词语及句子教学时,要恰当地把词语和句子教学创设在一个动态的语言环境中,把词语和句子赋予生命光彩和动态的美感。
四、情感性原则
一名著名教师曾深有体会地说:“教学语言要做到优美生动,除了知识素养、语言技巧之外,还必须倾注充沛的精力和真诚的感情。情动于衷而溢于言表,只有对所教学科、所教对象倾注满腔深情,教学语言才能充分显示其生命力,熠熠放光彩,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用充满积极情感的语言去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用语音、语调、节奏、态势语传情达意。激励幼儿奋发向上的激情。
五、趣味性原则
幼儿教学口语有趣味性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要怀着一颗不泯的童心,以儿童的耳朵去聆听,以儿童的心情去感受生活,汲取幼儿生命节奏中的活力和光彩,分享幼儿成长过程中的纯真与好奇。首先,要在语言内容上体现出趣味性。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积极创设适于幼儿认知的情境进行教学,把需要幼儿认知的事物赋予生命的活力与光彩,用一颗不泯的童心和儿童一起发现、一起探索、一起好奇、一起成长,让趣味性语言成为教师口语的“常用语”。其次,要在表现形式上体现趣味性,教师要做到情绪投入和神态逼真,用惟妙惟肖的语言带领幼儿沉浸在语言的快慰中。
六、多媒体辅助性原则
所谓的多媒体辅助性原则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幼儿的感知、情感和思维在一个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引导下,向更深层次发展的一个口语教学原则。多媒体运用要做到制作内容科学规范,利于学生思维拓展;力求多感官调动并全方面提升幼儿的认知水平;《孵小鸡》的多媒体制作就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极大地提高了幼儿智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多媒体辅助性教学对促进幼儿口语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