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老师 » 老师水袖舞

老师水袖舞

发布时间: 2021-07-28 21:04:10

① 水袖舞和惊鸿舞的区别

水袖舞是一个舞蹈类型的称呼,古典舞中运用到水袖的,带有一些古典身韵技巧的舞蹈基本上可以称之为水袖舞,如《十面埋伏》里面章子怡击鼓的那段舞蹈。
而惊鸿舞只是一个单一的舞蹈节目,按照理论上来说,惊鸿舞是应该是水袖舞中的一种!

② 我想学水袖舞好学吗纠结。。。。

水袖舞好不好学主要还要看个人的努力。

水袖舞包容了戏曲和舞蹈的成分,别具美感。它来自于中国古代舞蹈中,早在汉唐时期水袖就风行一时。水袖讲究身韵合一,身姿摇曳,神韵必备,技法神韵都十分重要。

如今的中国古典舞借鉴和继承了戏曲舞蹈独特、鲜明的风格和形态。水袖也是继承和发展的一部分。水袖舞需要用力及表现力,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

如果不经过正确的用力方法来训练,到了舞台上水袖就象两条不听使的 布条,收不回,出不去,演员和观众都捏一把汗,毫无美感可言。

(2)老师水袖舞扩展阅读:

如果只掌握了水袖的技法,却没有通过身体的表现力去体现水袖那如“行云流水”般的美感,那么水袖仅仅只是一种技能而已,不但不能体现出舞蹈中的韵律美,反觉多余、牵强。

这两个“力”之间的关系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也可将二者合而为一,理解为同一个“力”的两个阶段:始于“用力方法”。

即用身体的协调力和表现来带动水袖正确的用力技巧;成于“表现力”,运用水袖的修长、多变来表现人体形态和思想感情。

③ 水袖舞的水袖舞来源

说起水袖,大家不会感到陌生。它来自于中国古代舞蹈中,早在汉唐时期水袖就风行一时。
相传,水袖起源汉代,盛行于唐朝,失秩于宋元时期。
水袖讲究身韵合一,身姿摇曳,神韵必备,技法神韵都十分重要。

④ 水袖舞属于什么舞蹈种类

作者:马小晓

引言:袖舞是中国舞蹈非常独特的一种样式,作为这种舞蹈形式,它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舞蹈的发展历程,典型地反映了中国舞蹈独具韵味的文化内涵与审美情趣。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原始舞蹈,袖舞的发展源远流长。中国古典舞在当代重建的过程中,对于这一舞蹈传统也进行了探索。在实践领域中,主要是对在明清时期形成的并遗存于戏曲艺术中的水袖,进行了研究与整理,并创作了一些剧目,形成了一套教材。但是,我认为明清水袖从艺术风格到艺术气度以及艺术追求上,都不能完全囊括其他袖舞样式所呈现的审美。本文先简要地从回顾袖舞的历程入手,通过具体对比汉代筒袖与明清水袖的异同,说明袖舞传统风格样式丰富,必须在实践与研究中对古代袖舞资源充分利用,开拓并重塑中国袖舞文化,重现袖舞的辉煌。下面让我们简要地回顾一下袖舞在中国舞蹈文化中的发展历程。

一、袖舞的发展历程

早在商代,女乐和巫舞就有一定的联系,那么最初的袖舞形态也由此成为女乐中重要的舞蹈形态。因此这一段的袖舞形态残留着巫舞原始、迷狂、神秘的余韵,从女乐的这种演变和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窥见袖舞形态发展的轨迹。这之后的袖舞发展所呈现出来的形态也印证了这一美感发展的脉络。战国时期的韩非子曾写道:“鄙谚曰:‘长袖善舞’。”鄙谚,俗话也,在战国时期就成为一句俗话,一方面说明了袖舞的流行,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袖舞悠久的历史。然而这也证明了当时对手之舞的崇尚胜过于对足之蹈的关注。再到汉代,汉代是袖舞最鼎盛的时期,巾袖舞是主要的代表,其形式是以汉代常见的长筒袖为主,在诸多汉画像石上足以说明这一点,袖舞在汉代发展到了相当的高峰,综合了技艺性、观赏性、表现性而成为能够代表中原乐舞审美文化的典型舞蹈形态。此后直到唐朝,袖舞不再如同汉代,是一种普遍流传并占据统治地位的概念泛化的舞蹈种类,而是如同涓涓细流分散汇入到了“千歌万舞”中,成为闪现在各种舞蹈样式和名目中的形态。五代十国时期的袖舞基本继承了隋唐的传统,只是袖舞的那种华贵之色褪去了很多。随着唐代兴盛的文化发展高峰逐渐滑落,到了宋代第一次出现了水袖,它从戏曲艺术中脱胎而出,因其独特的表现样式深受人们喜爱,在舞蹈领域里广泛传播,所以,刚刚萌发的戏曲水袖这一表现样式创立了其独特的艺术地位。直到明清时期,水袖终于发展到了相对成熟的阶段。

通过以上对袖舞的介绍,我们已经大致地了解到袖舞在整个古代舞蹈历史中的演变过程。由此可见,中国古代袖舞的发展丰富多样,不同的朝代展现出的袖舞样式、风格及审美也都各不相同。所以,我们对袖舞的关注不能只集中在明清时期的水袖上,下面就让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袖舞最具代表性的两个时期,明清水袖与水袖之外的袖舞样式——汉代筒袖。

二、汉代“筒袖”

汉代是文化艺术(包括舞蹈艺术)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然而,袖舞的形态基本形成之后,在汉代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汉代乐舞的形象资料中女乐的舞姿形象几乎都是“细腰长袖”的袖舞形象。在汉代出现的袖舞基本都是长的筒袖形态,所以我们称之为汉代“筒袖”。

筒袖之舞的形象在汉代的画像砖中较为丰富,长筒袖和细腰在汉代的袖舞中融合得更加自然动人。就汉代“舞袖”而言,其形式丰富多彩,有独舞、对舞。对舞中又有男女长袖对舞、女子长筒袖对舞、女子折袖对舞、男子长袍博袖对舞和男子长服小袖对舞,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如河南南阳汉画像石上一细腰舞人在跳跃的瞬间舞动长筒袖,一袖上撩,一袖曳地,体态舒展。

图片:201005051604038128b.jpg

在另一幅画上(见图2),一短袍细腰舞人,腿成弓步,左右手向同一方向分别做扬袖、拂袖、拧身而舞。江苏沛县汉画像石上有细腰长筒袖对舞形象,舞姿柔美;沛县另一幅袖舞形象是细腰舞者长裙委地,扬袖回身而舞,对面一男子正垂袖与之合舞。由此可见,在汉画像上最常见的就是长筒袖的姿态了。在汉画像中的长袖形状还有所差别,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细长的筒袖,一种是喇叭形状的宽大长袖。在数以千计的汉代袖舞图像中,舞蹈者均着长袖舞衣,或如柳枝低垂、或如回雪漫卷、或如飞燕凌空,让我们即使在今天也禁不住悠然神往。

这些汉画像都是我们研究汉代筒袖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做教程课的作业时,将一个汉画像石上的形象做舞姿模仿,模拟出来的动作虽然舞姿形态并无二致,但看起来就是与画像石上的舞姿有所差别。后来明白,并不是动作的问题,而是我们没有做出汉画像石上舞姿的神态,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神似形似,只要神似就可以很容易地做出并理解汉画像石上的各种舞姿了。在汉代有其独特的审美风格,我们研究并不是只研究动作,更主要的是风格。用这些风格独特而丰富的资源加上我们对当时审美风格的认识,在老师的指导下,加以研究编排成独具风格的汉代筒袖舞蹈,编排出的舞蹈,呈现给我们的是另一种不同于水袖舞风格的全新的面孔。

通过以上对汉代袖舞的阐述,可以看出,在汉代舞蹈中袖子的主要作用是将袖当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身体的延伸。筒袖随着身体的舞动而舞动,这样在舞蹈时通过舞姿,可以使观众在视觉上产生一种长线条的感觉,通过袖子会让舞姿更柔美,体态更舒展,使观赏者产生强烈的视觉感受。袖子自然而然地随着手臂而动,并没有刻意地让袖子舞出技巧来。汉代筒袖舞蹈所展现的是质朴、厚重之感,这是与明清水袖在艺术风格上最大的不同。在艺术气度上,汉代筒袖展现给我们的是汉代那种质朴、厚重、大气之感。汉画像石上的舞姿足以说明这一点,那些飞扬长袖,带着舞动之感的姿态,都是在动中形成的。在审美风格上继承了楚舞的“细腰长袖”的舞蹈形式。同时,也承接了楚文化的神秘原始的韵味。如:《盘鼓舞》中舞者穿着筒袖衣而舞,其汉代艺术风格与审美气息尽显,既带有迷狂的气息,也带有独特的质朴、厚重之感。

三、明清“水袖”

到了宋朝第一次出现了袖舞的另一种“化身”,那就是戏曲里的水袖,“水袖”是戏曲人物服装袖子前面装饰加长的那块白绸子。它融入、综合了戏曲艺术中的唱、念、做、打,不仅成为一种高度凝练的表现手段,也成为一门独特的技巧。水袖舞蹈强调袖子的技法,也就是袖技。水袖的袖技包括:抖袖、扬袖、绕袖、出袖、拂袖、收袖、推袖、冲袖、抓袖、搭袖和片花。演员在表演中通过使用水袖各种不同技巧来刻画人物性格,表达喜怒哀乐的感情。如用水袖遮面抖动表现悲郁之情,用水袖的抛撒表现内心的激情。水袖功主要展现演员的表演功力,起到增光添彩的作用。既把袖作为一种专门的技巧来发展,也为戏曲中人物和情节的表现来服务。戏曲的水袖一方面在袖舞的传统审美基础上发生了某种变异,另一方面,在表现技巧上趋于复杂化,手段上也大大丰富了。

明清“水袖”已经是袖舞发展的另一个阶段,然而它是结合到戏曲里的,从而也可以说水袖是从袖舞这条路上分出了一个枝杈。水袖归属于戏曲舞蹈中的一类,它不仅仅是舞蹈里的一种形态,还是一种技巧,一种表现手法,戏曲水袖的发展大大丰富了袖技(即把袖作为一种专门的技巧来发展),并为戏曲中的人物和情节的表现来服务,戏曲水袖把重点放在了袖子的技术技巧上,他们强调袖子是怎样耍起来的。水袖在中国当代舞蹈发展的十几年里已经逐渐成熟,并形成了一套教材。教材的重点放在如何训练袖技上。在艺术风格上,戏曲水袖追求的还是袖技,在这几十年的发展里,一直在注重怎样才能让水袖的袖技更丰富多彩。单从水袖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上来看,足以证明,它并不能代表中国古代舞蹈其他袖舞样式。如汉代筒袖,其风格注重的是整体舞蹈的汉代气韵——质朴、厚重之感,筒袖只是帮助身体更凸现这种气韵。如我所述,汉代筒袖其资源要比水袖丰富得多,只是我们没有着重地对它去分析研究。

结语

汉代“筒袖”舞蹈,我们通过汉画像石上丰富的舞姿形态和文字记载,可以总结出汉代筒袖的运用延长了人的肢体,大大扩展了身体的表现力,使情感的表达更加丰富鲜明。筒袖的运动所产生出的形式美,完全可以把人引入一个非物质的境界中。然而,汉代筒袖并没有在袖技上刻意地去做文章,而是强调一种舞蹈的韵味和形态,表现出来更多的是一种时代气息。水袖舞蹈主要是从戏曲中脱离出来,水袖的产生完全是服务于戏曲中的人物,其表现上还是强调如何展现这个水袖。所以说,汉代筒袖与明清水袖的不同就在于一个是以延伸肢体,强调舞蹈形态和表现时代特征,一个是以展现水袖的袖技,强调戏曲人物的情感。然而,呈现给我们的审美特征与艺术风格也有很大的差异。

另外,“水袖”和“筒袖”也有诸多相同之处。早在汉画像石上便开始记载长筒袖的舞姿中拧身等舞袖的技巧。这与水袖的袖技中扬袖、拂袖等技巧是相同的。它们都是通过袖子让舞姿更柔美,体态更舒展,让观赏者对之产生强烈的视觉感受,袖子的作用都是通过“袖”使情感的表达更加丰富鲜明。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筒袖和水袖都代表了中国袖舞的发展,虽然在历史上袖舞本身的技艺已经消失,但通过祖先留下的大量的史料记载可以看到,袖舞是我们优秀舞蹈传统的一部分。袖舞不仅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而且是舞蹈专业性、表现力极强的舞蹈形式。明清水袖在这十几年里的发展已经逐渐成熟,但我们不能一味地只去发展一种袖舞样式,却把更丰富的其他袖舞给丢到一旁。水袖终归是袖舞样式中的其中一种,它不能囊括其他所有袖舞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气韵。如上所谈到的汉代筒袖,它代表一个朝代的艺术特征和时代气息,这是最关键的,研究它是因为其不仅仅是一种独特的舞蹈形式,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时代的代表。通过筒袖的舞姿,可以展现出这个时期艺术特征和审美气韵。这说明了,我们不可以将研究的焦点只集中在戏曲水袖上,还有更多像汉代筒袖一样的袖舞样式,等着我们去像挖金子一样,把它们从舞蹈历史中挖出来,再一点点地擦亮磨光,最后展现耀眼的光芒。这为我们今后发展中国古代舞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⑤ 水袖舞的基本动作

先把收袖 出袖 绕袖 抖袖 搭袖等一系列的练扎实了,加上一些舞蹈技巧都还是不错的。其实袖子越长跳的难度越大!水袖舞看的是袖子是否任由你摆布!如果带上跳,也许不错!但是过程绝不能踩袖子!

⑥ 怎样可以学习到李玉刚的水袖舞

找一家舞蹈学院学习。

⑦ 谁知道水袖舞的资料啊急用,做ppt教学用的

说起水袖,大家不会感到陌生。它来自于戏曲舞蹈中,我们今天的中版国古典舞借鉴和权继承了戏曲舞蹈独特、鲜明的风格和形态。水袖也是继承和发展的一部分。本文所要谈的两个“力”——用力及表现力,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如果不经过正确的“用力方法”来训练,到了舞台上水袖就象两条不听使的 布条,收不回,出不去,演员和观众都捏一把汗,毫无美感可言,更无法谈及“表现力”了。反之亦然。如果只掌握了水袖的技法,却没有通过身体的表现力去体现水袖那如“行云流水”般的美感,那么水袖仅仅只是一种技能而已,不但不能体现出舞蹈中的韵律美,反觉多余、牵强。我认为这两个“力”之间的关系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也可将二者合而为一,理解为同一个“力”的两个阶段:始于“用力方法”,即用身体的协调力和表现来带动水袖正确的用力技巧;成于“表现力”,运用水袖的修长、多变来表现人体形态和思想感情。

⑧ 水袖舞最短多长时间能学会呢

10天太少了,如果努力20天。

⑨ 你好!我想向你学习水袖舞,那怕一周在视频教几个动作,我照视频练,或请你介绍老师都行,付费。

水袖不是那么好学的,水袖是民族舞中是藏族舞。每一个新手,都不会在一开始就用水袖。水袖甩不好,就是群魔乱舞

⑩ 我想学水袖舞好学吗纠结。。。。

水袖舞是中国古典舞中比较难学的一部分,是古典舞中带有技巧性的舞蹈。水袖跳起来很美,但要跳好需要一定的基础,因为水袖是在学好古典舞身韵的基础上,身体和袖子的融合,需要身体的呼吸、眼神和袖技的紧密配合,所以会有难度。
当然,如果你想学,就要不怕困难,勇敢向前。领会了其中的美,自然也就不难了。
希望我的答案对你有帮助。

热点内容
2017年四川数学卷 发布:2025-05-18 00:16:14 浏览:719
中国社会科学院暑期 发布:2025-05-17 23:31:35 浏览:687
简单广场舞教学 发布:2025-05-17 20:37:48 浏览:13
二级学科博士点 发布:2025-05-17 19:10:15 浏览:125
永兴教师招聘 发布:2025-05-17 19:10:15 浏览:664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 发布:2025-05-17 16:29:17 浏览:52
小学教师的条件 发布:2025-05-17 16:21:01 浏览:419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题库 发布:2025-05-17 16:14:16 浏览:819
夏威夷群岛地理位置 发布:2025-05-17 16:10:46 浏览:949
奴隶老师漫画全集 发布:2025-05-17 16:01:34 浏览: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