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老师 » 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发布时间: 2021-07-28 22:34:46

教师应具备哪些良好的心理与行为

1、师德 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师爱是师德的核心,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育就实现了它根本的功能。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这就要求教师的行为必须具有榜样示范作用,对学生的成长起着积极影响、正确引导的作用。一个师德良好的教师不但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还可以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2、业务素质 教师的业务素质就是指在国家学校教育制度所限定的学制系统内,取得不同级别科类教师资格的教师,在履行相应职务时所应具备的学科门类知识和所应达到的能力水平。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肩负人才培养使命的教师,应该具有能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能力素质。教师有了丰富的知识底蕴,讲起课来就能旁征博引、引人入胜,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3、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指正常状态的思维、观察、记忆、注意等智力因素和意志、兴趣、情感、性格、气质等非智力因素的状态。要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教师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心理素质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对学生的爱心,对事业的责任心,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反叛性,如果教师的心理素质较差,平时不注意关爱学生,随意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就会使学生产生抵触甚至对立情绪,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目前,社会的竞争加剧,教师的心理素质也面临着考验。如果一个教师能够豁达地看待一些问题,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对待人生,那么他不但可以拥有一个完美的人生,还可以影响到自己的学生,使他们能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把握好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4、审美素质 审美素质是一个人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一种能力。审美素质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提高审美品位已成为现代教师素质修养的迫切要求。教师审美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把美带给学生,让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如果教师具有较高的审美素质,就会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和生活,能够自觉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只有懂得尊重、珍惜和热爱生命的人,才会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价值,并最大限度地开发这种价值,以此创造新的价值。5、人格魅力 教师人格是教师道德品质、学识才能、为人处世、心理品格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品格特征,是教师素质的集中体现。现在教育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人格,这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形成;有助于促进学生成长;有助于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总之,教师要以其渊博的学识、开拓的精神、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使他们不仅学到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懂得做人的道理,这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21世纪对教师素质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集中表现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这既是对传统教育教学的深刻反思,也是向教师素质提出的严峻挑战。任何国家要想实现经济腾飞并在世界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根本的出路是发展教育,提高教师素质。

⑵ 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心理品质有哪些

一、教师的心理特征
教师的心理特征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长期扮演的各种不同的角色并随之逐渐形成的特有的心理品质。教师的职业特点、社会角色决定了教师应具备一系列特定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教师的认知能力、情感、意志和人格特征。
二、教师的角色心理
(一)教师角色的含义
教师角色,指教师按照其特定的社会地位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角色,并表现出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
(二)教师角色的形成
教师角色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
1.角色认知阶段;2.角色认同阶段;3.角色信念阶段。
(三)皮格马利翁效应
罗森塔尔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做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有人将之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四)教师的角色适应
1.角色形象适应
2.角色职责适应
3.角色的自我人格适应
(五)教师角色冲突
1.角色职能与角色期望的冲突
2.社会角色定势与个体角色行为的冲突
3.角色活动性质与角色活动成果的冲突
4.角色的责任要求与个人事业成就的冲突
5.角色职责与不同价值间的冲突
6.群体组织特性与教师个人自我形象维护的冲突
7.职业劳动价值与职业劳动报酬的冲突
(六)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
大量的研究表明,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多种角色。

⑶ 当代教师应具备哪些心理素质

当代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一、正确敏锐的判断力
教师的判断能力,就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能找准方向,不受外力和他人的影响,在个人政治立场的选择上能认清形势、站稳脚跟,以至于正确引导学生。
改革开放、国门洞开,随着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入,自然也不可避免地飞进一些“苍蝇”来,一些不健康的社会思潮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这就要求教师用相应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去观察、去辨别、去判断,以帮助学生澄清思想,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师要具备敏锐的判断力,必须从以下方面努力:第一,不间断地学习,以具备较高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素养。第二,保持一身正气,一股爱国之正气,爱祖国、爱家乡、爱自己的民族和人民,并真正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
二、明透科学的分析能力
教师的分析能力是指将各种感性材料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客观、全面、准确、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本质之能力。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世界各国在经济、文化、科学、军事等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思想越来越活跃,且经济意识不断增强。教师有了科学的分析能力,就能客观地看待事物,正确地对待学生。
教师要提高分析能力,就必须掌握下以分析的方法:第一,善于用矛盾分析的方法,既看到事物的个性、特殊性,又看到事物的共性、普遍性,正确对待学生,准确分析形势。第二,敢于运用典型的方法,对典型的国内外事例从正反两方面加以剖析,揭示事物本质与规律,看清国际国内形势。
三、快捷适度的调控能力
教师的调控能力,是指能够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不断的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的调理自己的情绪和教法,以适应新形势新情况下的各种要求。
渊博的知识确实重要,也为古今中外学者所强调,但笔者认为知识结构的合理性、教育教学方法的恰当性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索。“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面对不同的教育内容、不同的教育对象,就必须用不同的知识和相应的方法进行教育,才能有好的效果,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良好的情绪是成功教育的一半,在实施任何教育时肯定要做到心理相融,“好情绪”就是最有效的融合剂。心理不相融,情感不和谐,再好的教育都会产生逆反,都会被理解为是说教,教育效果将无从谈起。
教师要增强调控的能力:一是要善于认识自我,扬长避短,及时确定合理的长期和短期目标。二是要时时驾驭自我,有效控制自己的行为与情绪,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三是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愤不怒,急不躁,经常性地保持清醒、理智而又不死板的头脑,在艰巨而又复杂的素质教育工程中完成任务,做出成绩。
四、形象到位的行为示范能力
“师者,人之模范”。教师的示范能力,从本质上讲就是教师的身教能力。所谓身教,就是要教师为人师表,就是要求教师用自己高尚的情操和模范的行为去影响和教育学生。
教师有什么样的人格和素质,就会有什么样的人格外化表现,有什么样的教育效果。所谓“名师出高徒”、“上梁不正下梁歪”,就是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身教的重要性。
教师要具有好的示范效力,取得身教效果,就必须认清自己的地位,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做到思想进步,品行高尚;谦虚好学,知识渊博;工作认真,执教严谨;作风正派,秉公办事;平易近人,光明磊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一句话,教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做到讲课、谈话都使学生受益信服,行动举止为学生所佩服、模仿,成为学生的榜样。
五、优质高效的施教能力
施教能力是教师有效地运用知识进行教学,完成教学任务的实际本领,是体现一个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标准,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称职的砝码。
施教能力包括教学观察能力、教学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操作示范能力、释疑解难能力等等。一位施教能力强,胜任本职工作的教师,会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
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施教能力。首先必须加强对教育理论的研究,掌握心理学、教育学及各专业学科教学法的基本理论。其次,必须加强对教育教学对象的身心特点和教育规律的研究。把握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规律,懂得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基本要求,并善于把教育理论方面的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于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再次,要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善于把实践中的成功探索上升为理论,总结出科学的教育方法,又在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地进行新的实践探索。
六、超凡脱俗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教师不墨守成规,敢于开拓创新,勇于用常新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去指导和教育学生,使之能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符合国家的需要和人民的要求。
教育工作是一个动态的创造性劳动,它要求教师不断地实践、探索、创新教育教学的新思路,不断地丰富、补充、完善教育教学的新方法。有人说:照本宣科,平铺直叙讲课的教师是平庸的老师;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的老师是好老师;只有启迪智慧,培养能力的教师才是伟大的教师。这无疑是对教师创新能力的又一充分肯定。
教师要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应从以下方面努力:第一,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开创教育教学的新局面,探求教育教学的新方法。第二,抓住时代脉搏,更新观念,迅速吸收、消化和运用各种相邻相关的知识,总结借鉴前人、他人的先进经验与教法。第三,不固步自封,善于发现问题,有探索和开拓进取的勇气,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并使之理论化,从而完善与发展自己的教育教学技巧和方法。

⑷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详细一点的。。。谢谢

必要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的储备,心理咨询实践工作的积累。包括个案咨询、团体咨询等。
足够时间的个人心理成长、专业督导。
具备教学的基本知识和实践经验,和设计课程、主题,并采用多元化方式实施的能力等。

⑸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心理素质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就是自信,如果没有自信的话,教学是非常困难的,给自己充满信心,这样你才能够驾驭你,才能够把学生在课堂上积极的调动起来

⑹ 请简要回答教师应具备哪些心理素质

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教师职业活动的各种心理素质,以自己优秀的心版理素质去塑造新一代的心灵,权出色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首先,教师要有教师的职业意识素质,面对自身从事教育实践的认识、情感、意志、态度等心理活动有所觉知。这主要指教师要具备明确的教育指导思想,创新意识和奉献意识。 其次,教师要有教师的职业情感素质。教师崇高的职业情感是推动积极工作的强大力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教师的职业情感,主要包括热爱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两个方面。

⑺ 幼儿园教师应当具备哪些心理素质

幼儿园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针对幼儿时要有充足的耐心,而且要根据各个幼儿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不同的教育措施。

⑻ 高校教师应具备哪些心理素质

高校教师应具备很好的心理素质,更应该与时俱进,能够理解高校学生的心里想法,想他们所想及他们所及真正的能为高校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好的思想帮助和辅导。

⑼ 作为老师应具备什么样的心理素质

1、师德 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师爱是师德的核心,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育就实现了它根本的功能。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这就要求教师的行为必须具有榜样示范作用,对学生的成长起着积极影响、正确引导的作用。一个师德良好的教师不但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还可以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2、业务素质 教师的业务素质就是指在国家学校教育制度所限定的学制系统内,取得不同级别科类教师资格的教师,在履行相应职务时所应具备的学科门类知识和所应达到的能力水平。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肩负人才培养使命的教师,应该具有能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能力素质。教师有了丰富的知识底蕴,讲起课来就能旁征博引、引人入胜,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3、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指正常状态的思维、观察、记忆、注意等智力因素和意志、兴趣、情感、性格、气质等非智力因素的状态。要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教师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心理素质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对学生的爱心,对事业的责任心,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反叛性,如果教师的心理素质较差,平时不注意关爱学生,随意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就会使学生产生抵触甚至对立情绪,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目前,社会的竞争加剧,教师的心理素质也面临着考验。如果一个教师能够豁达地看待一些问题,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对待人生,那么他不但可以拥有一个完美的人生,还可以影响到自己的学生,使他们能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把握好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4、审美素质 审美素质是一个人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一种能力。审美素质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提高审美品位已成为现代教师素质修养的迫切要求。教师审美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把美带给学生,让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如果教师具有较高的审美素质,就会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和生活,能够自觉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只有懂得尊重、珍惜和热爱生命的人,才会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价值,并最大限度地开发这种价值,以此创造新的价值。5、人格魅力 教师人格是教师道德品质、学识才能、为人处世、心理品格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品格特征,是教师素质的集中体现。现在教育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人格,这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形成;有助于促进学生成长;有助于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总之,教师要以其渊博的学识、开拓的精神、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使他们不仅学到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懂得做人的道理,这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21世纪对教师素质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集中表现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这既是对传统教育教学的深刻反思,也是向教师素质提出的严峻挑战。任何国家要想实现经济腾飞并在世界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根本的出路是发展教育,提高教师素质

热点内容
2017年四川数学卷 发布:2025-05-18 00:16:14 浏览:719
中国社会科学院暑期 发布:2025-05-17 23:31:35 浏览:687
简单广场舞教学 发布:2025-05-17 20:37:48 浏览:13
二级学科博士点 发布:2025-05-17 19:10:15 浏览:125
永兴教师招聘 发布:2025-05-17 19:10:15 浏览:664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 发布:2025-05-17 16:29:17 浏览:52
小学教师的条件 发布:2025-05-17 16:21:01 浏览:419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题库 发布:2025-05-17 16:14:16 浏览:819
夏威夷群岛地理位置 发布:2025-05-17 16:10:46 浏览:949
奴隶老师漫画全集 发布:2025-05-17 16:01:34 浏览: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