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老师 » 墨庄老师

墨庄老师

发布时间: 2021-07-30 18:49:29

⑴ 站三尺讲台,传李杜韩柳诗文; 下联是什么

上联:站三尺讲台,传李杜韩柳诗文
下联:立十年寒暑,育梅兰莲菊芳华

上联:陶渊明寄托理想描绘世外桃源
下联:郭沫若向往光明勾画天上街市

上联:日丽驱寒梅早放
下联:春风送暖燕先归

⑵ 《丝绸古城》你有什么启发和感想

丝绸古城,我觉得对我的启发和感想就是写出了那个黄金之路

⑶ 墨庄的真迹画多少钱一平米

墨庄老师的真迹每平米大概在6000—10000元左右,市面上的作品基本都是学生模仿的。

⑷ 列举中国文学家的书斋名称

西汉文学家杨雄取斋名为"玄亭",三国政治军事家诸葛亮称自己在南阳读书室为"陋室",南宋大诗人陆游晚年称自己的书斋为"老学庵",取自"师旷老而学"之典,表示活到老学到老之意。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则取书房名为"聊斋",作者屡试不第,憎恨科举,晚年以闲谈鬼狐,聊以排遣寂寞之苦。清末思想家梁启超的斋取名"饮冰室",语出《庄子·人间世》,形容内心为国家前途忧虑焦灼,欲饮冰以镇之意。鲁迅的老师寿镜吾的堂号叫"三味书屋","三味"之意是"读经味同稻梁,读史味同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同醯醢"。著名哲学家冯友兰的书房取名为"三松堂",因其所居北京大学燕南园中有三棵古松而得名。以心志或环境取斋名的还有古代杨万里的"诚斋"、高则诚的"柔克斋"、朱彝尊的"静志斋",陈与义的"简斋"、王鸣盛的"耕养斋";当代学者则有:思想家梁漱溟的"勉仁斋",语言学家王力的"龙虫并雕斋"、杨树达的"积微居"、大学者胡适的"藏晖室"、文学家周作人的"苦而斋"、作家姚雪垠的"无止境斋"、文学家梁实秋在西南联大时的"雅斋"、文学家孙梨的"耕堂"、作家贾平凹的"静虚心",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梅花诗屋"、丰子恺的"缘缘堂"、诗人阮章竞的"苦噪楼"、作家冯亦代的"听风楼"等。

孔子说过"仁者乐山"之语,因此古代文人以"仁"为志者多以"山房"为斋名。如明清时代李东阳的"怀麓堂",宋濂的"青萝山房"、陈宏绪的"西阳山房"、吴敬梓的"文木山房"、袁枚的"小仓山房"、彭准孝的"彭氏山房"等。此外,还有的文人学士用"阁""堂""馆""龛""坡""轩""庄"等作书斋名。以"阁"为名的如朱熹的"清邃阁"、袁中郎的"雪涛阁"、李沂的"秋星阁"等。以"堂"为名的有王士祯的"带经堂"、钱大晰的"潜研堂"、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等。以"馆"为名的有龚自珍的"病梅馆"、齐白石的"惜山吟馆"等。以"龛"为名的有傅山的"霜红龛"、苏曼殊的"燕子龛"等。以"坡"为名的有苏轼的"东坡"、查为仁的"莲坡"等。以"轩"为名的有归有光的"项脊轩",胡天游的"傲轩"等。以"庄"为名的有梁寅的"书庄",何汶的"竹庄"等。总之,书斋之雅趣有"三味":书斋之贵,在于养性明志,使人品格高尚;书斋之妙,在于沟通天地之大造化,使人心驰神游;书斋之静,在于隔绝尘世喧嚣,使人心宁神静。当人们悟出个中三味时,自然会其乐无穷。

“少室山房”、“阅微草堂”已成为胡应麟、纪昀固定的别名。室名别号一般都比较精炼,如宋代张邦基的“墨庄”、元代吴澄的“草庐”、明代范钦的“天一阁”,也有较长的,如清释成果别号为“万里行脚僧小浮山长统理天下名山风月事兼理仙鹤粮饷不醒乡侯”,竟长达二十八字。

目前最为常用的这类工具书有《室名别号索引》和《古今人物别名索引》。前者是陈乃乾先生据其三十年代所编的《室名索引》和《别号索引》加以增补而成,1957年由中华书局出版。该书和以往同类工具书相比,其优越之处有以下几点:一是收录较完备,该书开本篇幅虽不大,却收先秦到现代人物的室名别号一万多个,可称篇幅紧凑、内容充实。二是排列有序,查找方便,依笔画排列,一索即得。三是注明籍贯,便于查考,其它工具书在遇到相同的别号室名时才注籍贯,以示区别,而此书每个都列注朝代籍贯。例如,我们在《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中经常可以看到“通志堂本”、“八千卷楼本”、“莫郘亭”、“缪艺风有藏本”等,要了解这些都是谁的斋室,就可以使用这本工具书,通过书前检字,分别查出:
通志堂 清满洲 成德
八千卷 楼清钱圹丁国典
郘亭 清独山莫友芝
艺风堂 清江阴缪荃孙
《古今人物别名索引》
《室名别号索引》

⑸ 对联鉴赏

做对联不难,出精品不易。因此多读、多记古今名联是有益的。这里仅选择在楹联艺术与技巧方面有特色的一些对联,与读者共同赏析。

1、大量使用重字

明顾宪成题东林书院联(《名联谈趣》275)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001100,0011)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110011,1100)

顾宪成(1550-1612),字叔时,无锡人。万历进士,累官至吏部文选郎中。以事被斥,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讽议朝政。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政治意义。下联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风声雨声读书声,响成一片。

此联特色为连用重字,第一句是七言句式(0011100/1100011)。

上句(0011100)风声(00)雨声(11)读书声(100)

下句(1100011)家事(11)国事(00)天下事(011)

其中第二个“声/事”(0/1)在节奏点上,与句式(1/0)不同,因“声/事”为重字,可“覆盖”格式,并不违律。
南京燕子矶永济寺(《楹联丛话》卷六)

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0011100,0011)
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1100011,1100)

《楹联丛话》云:燕子矶本在江中,近因沙滩日长日宽,遂离江稍远。有高阁凌空而立,俗所称铁锁链孤舟者,今铁索尚存,犹令人不可方物。旁有永济寺。

以上两联结构相同,都采用七四倒接和重字自对结构,艺术手段相同,但思想风格迥异。前者入世,后者出世;前者与东林书院学风相称,后者与永济寺宗教气氛相宜。就艺术水平而言,均为精品,绝对不可更换。
2、两字颠倒自重自对

彭元瑞纪晓岚合作万松岭行宫联(《楹联丛话》卷二)

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1100,11100,0011)
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0011,00011,1100)

《楹联丛话》云:乾隆中,每岁巡幸热河,必于中秋后一日进哨(即木兰围场也),重阳前后出哨。跸路所经,有所谓万松岭者,满山皆松,为重九日驻跸登高之所,岁以为常。庚戌岁,上进哨时驻此,周览行宫,顾谓彭文勤公,令将旧悬楹帖悉易新语,期以出哨登高时亲阅。公连日构思,偶于行殿正中得句云:“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谓贴“万松岭”也,而难其对。因以片纸驰价,属纪文达公成之。文达公笑曰:“芸楣又来考我乎?”即令来价立待,封纸付还。文勤公启视,则已就余纸写成对语矣。句云:“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叹曰:“晓岚真胜我一筹矣!”回銮日,此联果大蒙称赏,特赐文勤公以珍物八事。公跪辞曰:“此出句是臣所撰,而不能对;对语实纪某所撰。请移以赏纪某。”上曰:“两边语皆好,汝自应领赏。”即另发一分赐文达公。余闻之程兰翘师云。

由上可知,此联由彭元瑞出句,由纪晓岚应对,时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重阳节前。联文是乾隆八十寿辰的颂词,妙在切人(乾隆)、切地(万松岭)、切时(重阳节),而且采用了拆字(松为十八公)、叠字(处处,年年)和两字颠倒自重自对(八十,十八;九重,重九)的高度技巧,虽为应制之作,可称对联极品。

此联为寿联,用四言句祝颂最合适,中间插五句使全联端庄而有生气,加上文字游戏,就更加有趣了。
3、三三七结构

方地山春联

出有车,食有鱼,当代孟尝能客我(110,110,1100011)
金未尽,衣未敝,今年季子不回家(001,001,0011100)

方地山是袁世凯的西席,袁寒云的老师。有一年除夕,他写了这副春联贴在住房门上,对东家款待表示满意,还打个照呼,今年过年不回家了。对联可以把想说又不好意思当面吹捧的话,引经据典,堂而皇之写出来,而且非常得体。方地山把东家捧为孟尝君,自比苏秦,既夸了东家,又夸了自己,在政治上当然不足为训,但在艺术上确是杰作。

此联用典非常讲究。上联用《冯暖客孟尝君》故事,下联用《苏秦以连横说秦》故事,均出自《战国策》(见《古文观止》)。读这副对联等于重温了两篇名著。

此联由两个三言句式和一个七言句式构成。从结构上可以看出:两个三言句式(110,110/011,011)与七言句式(1100011/0011100)的前三位相重。两个三言句式可视为七言句式的部分重复,所以朗读时,节奏鲜明,声律非常协调。

此联根据王君实先生四十年代讲课时笔记。另一版本(《名联谈趣》284)下联稍有不同:“金未尽,衣未敝”作“裘未敝,金未尽”;“ 不回家”作“不还家”。
隐名老人题西部影视城古堡龟卦

河出图,洛出书,万古文明昭日月(110,110,1100011)
观乎天,察乎地,一时法象定乾坤(00*,001,0011100)

宁夏银川市镇北堡有一座“西部影视城”,《红高梁》等电影就是在那里拍摄的。该城新堡有一条仿旧商业街,满街都是店铺,有茶馆、酒楼、布店、钱庄、药铺、卜堂等等。每家店铺都有一副商业联。此联为北京易学家所作,采用三三七结构,对仗工整,文辞典雅,一看便知是算命先生的卜堂。
4、用韵联

对联不要求用韵,用韵后别有风味,但同边句脚只能全平或全仄了。
朱熹赠漳州某士子(《楹联丛话》卷一)

东墙倒,西墙倒,窥见室家之好(001,001,110011)
前巷深,后巷深,不闻车马之音(010,110,001100)

朱熹是宋代理学家,但他的对联很有人情味。此联描绘一个穷读书人,居住条件虽差,但家庭和睦,生活愉快;虽然没有人去拜访他,倒可以安心读书。上联写得有点夸张,但对比强烈。这副对联,大概是最早的用韵联。

此联在结构上头两句采用三言句式,类似民谣,可以吟唱,别有一番风味。
梁章钜题藤花吟馆(《楹联丛话》卷十二)

有客醉,无客睡,福简简,吁可愧(111,011,111,011)
长歌粗,短歌疏,诗平平,聊自娱(000,100,000,010)

此联挂在“藤花吟馆”,记录了58岁引疾归里后,在福州的生活和自我评价。
梁章钜题草堂(《楹联续话》卷二)

客来醉,客去睡,老无所事,吁可愧(001,011,0011,011)
论学粗,论政疏,诗不成家,聊自娱(110,110,1100。110)

此联是十年后对藤花吟馆联的修改,悬挂在浦城的“草堂”,时年68岁。将第三个三言句改为四言句,与最后一个三言句可以合成七言读,节奏有了变化。从以上两联可以了解,梁章钜在诗艺和联艺两方面都是下了功夫的。
何淡如题广东佛山赛会(《名联谈趣》54)

新相识,旧相识,春宵有约期方值,试问今夕何夕,一样月色灯色,该寻觅
这边游,那边游,风景如斯乐未休,况是前头后头,几度茶楼酒楼,尽勾留
(001,001,0011001,110101,111101,001)
(100,100,1100110,110010,010010,100)

何淡如,生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同治元年(1862)考取举人,一度出任高要县学教谕,其后即在省港以教学维生。

此联写出了民间欢乐的元宵节情景,用韵后加强了欢快浪漫的气氛。灯月交辉,游人如织,多么美好的春夜。

此联在结构上与众不同,无法纳入规范句式,仅作特例参考。
5、哀感顽艳的挽联

吴养涵挽胡粹士联

哥了了无言,潦草文章拼命酒(11100,1100011)
子归归不得,落花风雨葬魂诗(00011,0011100)

钱钟书先生在《槐聚诗存》中有一诗,题为《乡人某属题哭儿记,儿从军没缅甸,其家未得耗,叩诸乩,神降书盘曰,归去来兮,胡不归》云:

一篇破体写哀呻,泪墨模糊两不分。空谶归来陶令句,莫知存没李华文。
茫茫入梦应迷向,恻恻吞声竟断闻。四万义军同日尽,世间儿子漫纷纷。

诗中所说“乡人某”,即胡粹士也。胡粹士(1888-1946),太仓沙溪人,1913年春赴美留学,获电机工程硕士学位。回国后任上海南洋大学(1927年改名交通大学)教授兼图书馆馆长。抗战期间爱子敬侃殉职缅甸,因作《哭儿记》以文志痛,借酒浇愁。

据报载:抗战期间,为保卫滇缅公路,中国远征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据当时统计:“远征军出征时总兵力约十万人,回国时仅有四万人左右。”仅杜聿明第五军4.2万人中就牺牲了2.1万人,占全军总数的一半。当时滇缅公路战线两侧,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惨不忍睹。杜聿明在踏上祖国土地的瞬间,跪地嚎啕,深感代价的惨重。

吴养涵先生系太仓知名学者,古典文学功底深厚,曾任太仓图书馆馆长,太仓中学国文教师。此联作于1946年。上联含义是“老兄无声无息地走了,留下的是《哭儿记》和拼命喝酒的悲痛形象”。下联含义是“令郎想回也回不来了,只有让风雨中的落花把您的诗魂埋葬。”
此联写得有声有色,唯美唯哀。以“落花风雨”对“潦草文章”非常工丽。“哥了”谐音“吉了”,又名“了哥”,是岭南一种“能言”的鸟,与“了无言”对照; “子归”谐音 “子规”,又名杜鹃,与“归不得”对照。因此,“哥了了无言”和“子归归不得”都是双关语。而且用了叠字,如闻呜咽之声,悲痛之情,溢于言表,堪称挽联精品。在结构上,此联五言句(11100/00011)由(11/00)(100/011)合成,将二言末字与三言首字设计成“叠字”(“哥了,了无言”/“子归,归不得”)是此联对仗艺术最精彩之处。

此联由太仓书法家胡绳祁先生提供,否则将淹没无闻矣。

小凤仙挽蔡锷联(《对联格律·对联话》)

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那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
几年北地燕支,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110011,1100,001100,1100011)
(001100,0011,110011,0011100)

此联情文并茂,款款道来,儿女情长而不减英雄本色。论者以为非小凤仙所作,究竟出自何人手笔尚待考证。燕支即燕脂,与鹏翼相对。因缘比姻缘意义更广。
6、李调元题北京四川会馆(《对联格律·对联谱》第298页)

此地可停骖剪烛西窗偶话故乡风景剑阁雄峨嵋秀巴江曲锦水清涟不尽名山大川都来眼底
入京思献策扬鞭北道难望先哲典型相如赋太白诗东坡文升庵科第行见佳人才子又到长安
(11100,1100,110011,110,001,001,1100,0*1*00,0011)
(00011,0011,001100,001,110,100,0011,110011,1100)

李调元四川绵州(今绵阳)人,字雨村,号墨庄,乾隆进士,官潼商道。李调元来京会试,适逢四川会馆落成,悬奖征联,此联一举夺标。

上联话四川山水之雄之秀,下联望四川人文之盛之优。主题鲜明,用词典雅,乡情浓郁,抱负非凡。“偶话”与“难望”的用法,非常得体。是才士工丽之作。

“剪烛西窗”用李商隐《巴山寄北》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升庵科第”指明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年二十四,登正德间廷试第一,故云。

如果把三个三言句和一个四言句式合并成两句,此联结构为标准的“马蹄韵”:

(1100,1100,0011,0011,1100,1100,0011)
(0011,0011,1100,1100,0011,0011,1100)
7、何绍基题岳阳楼联(《名胜鉴赏词典》第109页)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气爽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1*00,---0011,---1100,---1100,---0*11,0000,1000,111*0,110011)
(001*,---1100,---0011,---0011,---1100,0101,1101,00011,001100)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湖南道州(今道县)人,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官编修,博涉群书,书法自成一家。

上联举诗、儒、吏、仙、四个历史人物,生发感慨;下联就湖、江、山、城、四种不同物体,引出思考。起势奇特,行文跌宕,随心所欲,余味无穷。悠悠历史,浩浩江水,不胜感慨系之。是陈子昂一类人物,豪放之作。

“杜少陵五言绝唱”指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范希文两字关情”指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忧”,“乐”两字。滕子京百废俱兴是指王勃《滕王阁序》“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指吕洞宾,曾三过岳阳楼。

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怅怆然涕下”。

此联结构似不严密而严密,平仄似不注意而注意。第一句是单句,紧接的四个七言句,相当于一个四言模式(0011,1100,1100,0011/1100,0011,0011,1100),最后四句也是一个相同的四言模式 ,不过略有变化而已。由此可见,有些名士之作,表面上似乎不受格律拘束,实际上还是非常尊重格律的。
8、郑板桥六十自寿联(《楹联丛话》卷十二)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叶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祗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 0 0 1 1,1 1 0 0,- - 1 1 0 0,0 0 1 1,1 1 0 0,- 1 1 0 0 1 1,1 1 0 0,
- - 1,- - 0,0 0 1 1 1 0 0,1 1 0 0 1 1)
( 1 1 0 0, 0 0 1 1,- - 0 0 1 1,1 1 0 0,0 0 1 1,- 0 0 1 1 0 0,0 0 1 1,
- - 0, - - 1,1 1 0 0 0 1 1,0 0 1 1 0 0)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范县、潍县知县,“扬州八怪”之一,工画兰竹,书法别成一格。

此联虽称“六十自寿”,实系述怀咏志。写得洒脱有致,既有养生之道,又有乐生之情。联如其人,显示了郑板桥的个人风格。

此联结构可分四群:

(a)常如作客,何问康宁(0 0 1 1,1 1 0 0)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1 1 0 0, 0 0 1 1)

此群是四言模式的前一半,句脚(1,0/0,1)可与(2)连接;

(b) 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 - 1 1 0 0,0 0 1 1,1 1 0 0)
祗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 - 0 0 1 1,1 1 0 0,0 0 1 1)

此群是四言模式的前三句,句脚(0,1,0/1,0,1)可与(1)连接;

(c)取数叶赏心旧纸,放浪吟哦(- 1 1 0 0 1 1,1 1 0 0)
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 0 0 1 1 0 0,0 0 1 1)

此群是四言模式的前一半,句脚(1,0/0,1)

(d)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 - 1,- - 0,0 0 1 1 1 0 0,1 1 0 0 1 1)
(- - 0,- - 1,1 1 0 0 0 1 1,0 0 1 1 0 0)

此群是一个四言模式。句脚(1,0,0,1/0,1,1,0)句脚(1,0,0,1,0,1,0,1,0,0,1/0,1,1,0,1,0,1,0,1,1,0)群脚(0,0,0,1/1,1,1,0),与昆明大观楼长联群脚完全一致。
9、昆明大观楼长联

昆明大观楼长联是楹联史上令人瞩目的里程碑。它标志着:楹联足以与诗词曲赋骈文并驾齐驱,争妍媲美。联曰: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大观楼长联在楹联史上的地位,不在于“长”,而在于创造了楹联结构的完美典型。

其特点是:以四言模式为基础,通过在不同位置添加不同数量领、衬字的方法,构建了三组不同形式的同边自对。对仗工丽多姿,声调荡气回肠。

全联共180字,36句;每边90 字,18句(领、衬字与所在句合为一句)。其结构可按 “起、承、转、合” 分为4群。每群4句或6句,相当于一个或一个半四言模式。我们把(0011,1100,1100,0011/1100,0011,0011,1100)称为四言模式;把四言模式的反向(1100,0011,0011,1100/0011,1100,1100,0011)称为反向四言模式,把每群最后一句句脚称为“群脚”。现各群结构分述如下:
第一群“起”: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
1 1 1 0 0 0 0 1 1 0 0 1 1 - 0 0 1 1 0 0
0 0 0 1 1 1 1 0 0 1 1 0 0 - 1 1 0 0 1 1

上联描绘滇池景色,一望无际;下联追忆云南历史,百感交集。

此群第一句用五言句式。五言句式是四言句式的扩展,并与第三、第四两个四言句式自然相接。第四句是加一字领的六言句式。六言句式也是四言句式的扩展。如果将扩展部分忽略不计,其结构是一组反向四言模式:

(1100,0011,0011,1100/0011,1100,1100,0011)
句脚(0,1,1,0/1,0,0,1),群脚(0/1)
第二群“承”:

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
- 0 0 1 1 1 1 0 0 1 1 0 0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 1 1 0 0 0 0 1 1 0 0 1 1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上联眺望四周远山,浮想联翩,乘兴将视线转向下面要重点描绘的滇池风光。下联借四个朝代的典故作出“伟烈丰功,总归一空”的议论,为下面艺术渲染定下基调。

此群前四句结构是加一字领的四言模式:

(0011,1100,1100,0011/1100,0011,0011,1100)
句脚(1,0,0,1/0,1,1,0)

此群后两句是四六句式,由于六言句是四言句的扩展,其结构是四言模式的前半部:

(0011,1100/1100,0011)
句脚(1,0/0,1)

这两句不仅在文意上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在声律上改变了“群脚”的平仄,使原来群脚是(1/0),增加两句后,群脚成为(0/1)。
第三群“转”: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 1 1 0 0 - - - 0 0 1 1 - 0 0 1 1 - - - 1 1 0 0
- 0 0 1 1 - - - 1 1 0 0 - 1 1 0 0 - - - 0 0 1 1

上联将滇池无限风光简约化,蟹屿螺洲,苹天苇地,形象生动。下联将历代兴亡哲理艺术化,珠帘画栋,断碣残碑,对比强烈。

如果将领、衬字忽略不计,此群在结构上仍然是一组反相四言模式

(1100,0011,0011,1100/0011,1100,1100,0011)
句脚(0,1,1,0/1,0,0,1),群脚(0/1)
第四组“合”:

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 - - 0 0 1 1 1 1 0 0 1 1 0 0 0 0 1 1
- - - 1 1 0 0 0 0 1 1 0 0 1 1 1 1 0 0

上联从稻香触发,联想滇池四时美景,艳若骄阳。下联从疏钟惊醒,返回现实人生,净如秋水。

如果将三字领忽略不计,此群结构是一组四言模式

(0011,1100,1100,0011/1100,0011,0011,1100)
句脚(1,0,0,1/0,1,1,0)群脚(1/0)

全联结构如下:

1 1 1 0 0 0 0 1 1 0 0 1 1 - 0 0 1 1 0 0
0 0 0 1 1 1 1 0 0 1 1 0 0 - 1 1 0 0 1 1
- 0 0 1 1 1 1 0 0 1 1 0 0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 1 1 0 0 0 0 1 1 0 0 1 1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 1 1 0 0 - - - 0 0 1 1 - 0 0 1 1 - - - 1 1 0 0
- 0 0 1 1 - - - 1 1 0 0 - 1 1 0 0 - - - 0 0 1 1
- - - 0 0 1 1 1 1 0 0 1 1 0 0 0 0 1 1
- - - 1 1 0 0 0 0 1 1 0 0 1 1 1 1 0 0
上联句脚(0,1,1,0,1,0,0,1,1,0,0,1,1,0,1,0,0,1)
群脚(0,0,0,1)

下联句脚(1,0,0,1,0,1,1,0,0,1,1,0,0,1,0,1,1,0)
群脚(1,1,1,0)

孙髯昆明大观楼长联,以空间与时间为两条主线,使自然景色,历史沧桑,与艺术心灵,融为一体。令人百读不厌,余味无穷,历久弥新,叹为观止。

大观楼长联为最佳对联结构提供了经典模式。因为四言模式包含“句式生成基础”和“句式连接方式”这两个互相联系的结构因素。就句式生成基础而言,四言句式逐字向前扩展,可生成五言、六言、七言句式。就句式连接方式而言,从四言模式最后一句开始,逐句向前增长,其句脚是每边四句和四句以下一切对联句脚安排的最佳选择。

对于每边五句或五句以上的对联,当然可以按四言模式循环反复的方式,亦即按“马蹄韵”规则安排句脚。

但是,当四言模式成为长联分群的基本单位时,“群脚”(即每群最后一句的句脚)又成为全联声律的关键。大观楼长联的群脚(0,0,0,1/1,1,1,0),不是偶合,而是声律的需要。亦即上联 “群脚”除最后一个是仄(1)以外,其余都是平(0);下联 “群脚”除最后一个是平(0)以外,其余都是仄(1)。

⑹ 北宋书法家、文物鉴赏家、赏石大家米芾的老师是谁

《韵语阳秋》卷14载:“元章始学罗逊书,其变出于王子敬。”“《襄阳学记》乃罗逊书,元章亦襄阳人。始效其体至于笔换万钧,沉着痛快处,逊法其能尽耶?”《襄阳县志·古迹》:“襄州新学记碑:贞元五年卢群撰,罗让行书。……罗让字景宜,……让书襄阳学记最有名。米元章始效其作,后乃超迈入神耳。宋人避英宗本生于濮安懿王讳,故或称罗逊”。米芾《群玉堂米帖》自叙云:“余初学颜书,七、八岁作字,至大一幅,书简不成。”由此知,米芾是七、八岁时开始学习书法、启蒙老师是襄阳书家罗让(或称罗逊)。

翁方纲《米海岳年谱》:“五年庚子,手帖云:余年十岁,写碑刻,学周越、苏子美扎,自成一家,人谓有李邕笔法,闻而恶之。”“五年庚子”,即宋仁宗嘉佑五年(1060年)。

至于徒弟,我知道他有唯一的女徒弟:唐双儿

⑺ 祝福老师生日的话古风

1、生入红尘种梦根,日来百祝共销魂。快推诗笔觅新句,乐满长笺始寄君!
2、岁月三千雨露清,笙歌亦伴雁行程。写诗作赋乡园熟,寻梦衔杯客路荣。尘海苍茫朱更漾,墨庄烂漫翠先生。春秋正是风光好,甲子童真不了情。
3、生性高雅显风范,日子惬意体健康;快意人生知音伴,乐娱生日尽开颜。
4、老成持重广结缘,师出有名众人赞。生花妙笔秀诗篇,日新月异做贡献。快意人生像神仙,乐享荣华永平安。
5、生来慧质乾坤颂,日吐珠玑盛世夸。快马载福奔万里,乐于送寿到千家。
6、老骥伏枥志高远,师表人正品行端。生活幸福比蜜甜,日子过得赛神仙。快意人生体康健,乐融亲情合家欢。
7、八五扬鞭未下鞍,神游梦境心正欢。中华美景村村好,愉悦余年美美天。
8、生年行运再无阻,日增华采若明珠。快意信手拾不尽,乐事成瓦筑小屋。
9、生性高雅显风范,日子惬意体康健。快意人生知音伴,乐娱生日尽开颜。
10、生诞正逢雪迎春,日新年新万象新。快意真心谁若懂,乐邀同游共凡尘。
11、生当人杰死亦雄,日为刀剑夜则筝。快意恩仇江湖事,乐得逍遥度浮生。

热点内容
科高教育 发布:2025-05-15 04:51:38 浏览:764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试卷 发布:2025-05-15 03:39:22 浏览:833
叶开语文 发布:2025-05-15 03:38:08 浏览:879
北京假体隆鼻多少钱 发布:2025-05-15 02:49:41 浏览:117
年度师德师风自查报告 发布:2025-05-15 02:16:35 浏览:334
是在下输了是什么梗 发布:2025-05-15 01:59:54 浏览:289
教育课 发布:2025-05-15 00:39:16 浏览:887
笔画视频教学 发布:2025-05-15 00:06:14 浏览:99
小班幼儿英语 发布:2025-05-15 00:00:31 浏览:854
思教育网 发布:2025-05-14 22:14:17 浏览: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