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克服职业倦怠
A. 怎样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感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职业倦怠已成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教师职业倦怠的现象大量存在,也给教育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通过我们的不断探索,我们认为缓解这种状况,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途径。
(一)以人为本,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动态的、纵贯整个职业生涯的历程,职业倦怠是一个自然地现象。对刚刚走上教学岗位的新教师要提供充分地岗前培训,尽量减轻新教师的工作负担和工作压力,对新教师的培养实行“导师制”。另外,要特别关注工作15年左右的教师,采取多种方式消除他们对教育和学生的畏惧感,增强他们的专业自信,进一步激发他们教育创新的热情。
(二)文化引领,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法国雕塑大师罗丹说过: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与氛围是避免或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举措,包括实行开放民主的行政管理,建立赏罚分明的奖励机制,建立教师定期进修制度等。引导教师热爱学生,当教师走近学生,聆听他们心灵的声音,一定会为他们那丰富的内心世界所震动。也只有走进学生的生活,师生间才会真正建立起一种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工作的创造性才拥有了不竭的源泉。
(三)深化改革,建立促进发展的评价机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通过建立并实施项目齐全、主体多元、方式灵活的教师评价机制,引领教师投身教学研究,加强教学改革,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边教书、边读书、边研书,做一个善教乐研的新型教师。
(四)立足自身,学会科学地自我调节。
一是正确认识职业倦怠,并通过心理疗法缓解压力;二是加强身体锻炼,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教学工作的基础;三是学会与他人交往,优化自己的人际关系。要引导教师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当没有更好的环境给我们机遇的时候,先干好眼前的事情,毕竟机遇是不会青睐那些毫无准备的人的。当教师真正学会生活,学会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工作,一定会发现育人的生活是这样精彩。
(五)面向未来,确立共同的教育愿景。
徐特立说过,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是为未来的一个不知名的世界培养人才的。而教师便是为这项未来事业辛勤耕耘的人。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张扬学生的个性。因此,要引导教师在看到学生横向差距的同时,也要看到每一名学生的纵向提高;在看到学校这个小教育的同时,也要关心民族教育这个大教育。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要担起这样一个关系祖国未来命运的重担,没有远大的理想是不行的。当教师树立起了为民族的教育事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确立了共同的教育愿景,生活和工作就有了坚定的方向,他们的劳动才会苦中有乐。
可见,职业倦怠不仅是一种职业现象,更是一种心理状态。它影响着教师个体的工作和生活,制约着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阻碍着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正确认识教师的职业倦怠,消除教师职业倦怠,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都承担着各自的责任,然而教师首先应当加强自我认识、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这将对每一个教师的成长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B. 如何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
教师的职业倦怠,是由于教师长期持续疲劳和压力的积累以及缺乏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而产生的疲惫、厌倦和挫败的情绪感受和心理状态。这是一种消极的心态。表现为工作不开心、感到生活没意思、认为自己的工作得不到认可,充满压力感、疲惫感、挫败感教师职业倦怠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是正常的,就如同人们常常会患感冒一样,而优秀的教师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产生职业倦怠只是人生的一个交叉路口。如果处理得当,或许能够找到教育人生的新方向,将危机化为转机,还能将转机变为再一次成长的契机。那么,如何克服教师职业倦怠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努力:
一、保持一颗平常心。
有的教师具有远大的教育理想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有比较高的目标。一旦工作一时停滞不前,或者工作压力加大,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一个人的时间、精力和能力有限,不是人人都可以攀登珠穆朗玛峰的。需要教师量力而行,正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对自己要求要适度,不要过高,适当评价自己的工作,对自己不要求全责备。顺境时,心态平和;逆境中,心态冷静。时时保持一颗平常心。
二、重新燃起激情之火。
要克服职业倦怠,就必须重新燃起激情之火。教育需要激情,因为教育是心灵的对话,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是以心激心,以情激情的活动。激情,使教育富有感召力、震撼力,使教育增添光彩,也使教师焕发青春,精神抖擞地工作。于漪说:激情是教师必不可少的素质。美国学者威伍在《激情,成就一个教师》中说:想要成为好教师可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志向更高和激情奔放的。伟大至少一部分出自天赋,这是无法传播的。然而,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激情的教师。这种激情指对生命的热烈拥抱,对世界的强烈热爱,对梦想的执著追求,对一切未知的不屈不挠的追问。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具有激情,克服职业倦怠就是轻而易举的了。
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获得新的成就感,取得新的成绩。
这是克服职业倦怠的良方。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从一个高度跃向一个新的高度,工作得到领导的器重,同事的赞叹,学生的认可,家长的肯定,就会获得新的成就感。而获得了新的成就感,就会更加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投入到研究中去,从而进一步提高水平。这样形成了良性循环,职业倦怠自然就销声匿迹了。
四、丰富自己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教育的本质是让受教育者享受幸福,追求幸福。这样,从事教育的教师就应该首先享受幸福,成为幸福的人。而我们过多地要求教师做蜡烛,做火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实在过于悲壮悲凉。老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往往牺牲了自己的时间,牺牲了自己的健康,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家庭,牺牲了自己孩子的前途。成年累月奋战在教育第一线。这样心灵枯竭,一遇到特殊情况,自然会产生倦怠感。要改变这样状况,教师应该在紧张之余,听听音乐,跳跳舞,参加体育锻炼,节假日偕同家人外出旅游,丰富自己的生活,用幸福塑造幸福,用美好引导美好。
五、不断创新。
有的老师工作五年、十年,拿到了相应的职称,觉得教材吃透了,教法掌握了,于是,按部就班,亦步亦趋,心甘情愿地重复昨天的故事,产生了年年月月花相似的感觉,职业倦怠自然而然就应运而生了。其实,教育是永远年轻的事业,教育的每一天都是一首隽永美丽、动人心魄的诗;教育的每一天都有梦让人憧憬的梦,引人不懈拼搏的梦。教师相信孩子的心灵是蔚蓝的、浩瀚的,孩子们就像含苞待放的花朵,每一天都在成长具有这样观念的教师会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就会不断创新,即使是教过几遍的教材,也要重新思考,重新备课。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相信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会谱写出崭新的教育乐章。
六、给自己的心灵放假,给自己以一定的休闲。
职业倦怠令人心力交瘁、倍感痛苦,是导致某些教师的职业生命不能健康、和谐发展的罪魁祸首。为此,我们不能连年累月地眼睛一睁,忙到熄灯。人如果过于紧张,过于疲劳,就会影响身心健康。教师的工作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越来越为家长所重视。家长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这是不争的事实。教师要善于做到劳逸结合,有张有弛,给自己以一定的休闲,比如,上完课后,不要急于伏案工作,可以闭目养神,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彻底休息十分钟八分钟。一周内,找个适当时机,给心灵放一会儿假。这样做有利于调整心态安抚心灵缓解压力。
七、要宽容,广交友。
教育之路不会永远一马平川、艳阳高照、掌声雷动,优秀教师取得成绩后,难免遇到讽刺、挖苦,甚至无中生有的诽谤,这对职业倦怠无疑是火上浇油。怎么办?要宽容,要大度。最好能做到化干戈为玉帛,相逢一笑泯恩仇。还可以交几个知心朋友。促膝谈心,倾心相助,互相鼓励,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敞开心扉,向朋友倾诉烦恼苦闷。这样心灵的天空会雨过天晴。
C. 怎样消除教师职业倦怠情绪
1、学会倾诉
当你抄遇到挫折袭而感到愤怒抑郁时,向知心朋友的一席倾诉,可以使你得到疏导。教师应乐于与人交往,广交朋友,这样在郁闷沮丧时,就可向朋友倾诉并寻求支持,及时释压,避免职业倦怠的产生。
2、多做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每周3次,能改善情绪,降低血压和压力症状。这是因为它刺激释放内啡肽,它是你体内令你感觉良好的荷尔蒙。许多种类的运动都是有氧,如散步、跑步、游泳和骑自行车等等。
3、培养广泛兴趣
教师还应培养广泛的兴趣,多参加各种业余活动,做到劳逸结合,放松自己,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耐压能力。包括下棋、打牌、绘画、钓鱼等。当发生职业倦怠时,可以尝试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这样,既可以缓解压力,又发展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可谓一举两得。不管面临何等样的目前的烦恼和未来的威胁,一旦画面开始展开,大脑屏幕上便没有它们的立足之地了。它们隐退到阴影黑暗中去了,人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工作上面。
D. 如何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
一、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要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必须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我们教师要合理安排自己的休息时间,在尚未感觉到疲劳时就及时放松休息。不要忘了自己同时也是自然人的角色,只有爱生活、会生活、会休息的教师才能成为学生发自内心敬佩的老师。我个人就很反感媒体大量宣传的废寝忘食,忘了家人和自我的优秀,我想教师就是教师,不是救世主,只要在平凡的工作中高效的上好每一节课,同时安排好自己的生活,给孩子们呈现一张幸福美满的脸,就能成为一名成功的好教师。
二、调节心态享受自己的职业
敬业不及乐业,还有什么比享受自己的职业更幸福的呢?现在的大学生要经过多少人的比拼,才能考上一个教师岗位,我们以其埋怨这份职业带来的清贫,单调不如多想想,我们不是为吃米而活的,我们要坚守我们当初选择这份职业时的理想,多想想我在职业上最擅长什么,最不擅长什么?工作中什么令我最有充实感?(职业的动机)我对什么感到最有价值?(职业的价值观)据此选择自己最擅长、最喜欢的工作,体现自我价值。我们仍可以学校工作这个小范围内进行调整,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可结合自身状况选择从事适合自己的工作,如教学管理、班级管理、教学研究,体现自己的特长和人生价值。我们要爱工作本身,而不应是工作业绩带给我们的荣誉和地位。
三、多方面培养自己的兴趣丰富自己的知识
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会使自己的生活面更宽,也更能得到学生的喜爱和佩服,摆脱教条的形象,做一个鲜活的人,以自己的魅力赢得尊重,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另外现在知识更新速度快,教师的知识储备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学生的求知需求,再加上现在获得知识的渠道和形式越来越多,教师在课堂上常常出现被学生“问住”的现象,不知如何作答。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一定加强学习,向同伴学习,向学生学习,向专家学习,多渠道的获得,并且增加跨学科知识储备,做“一专多能”教师。只有这样,你的课堂才是精彩的,学生才是快乐的。你也才能在自己的职业中找到自信,消除倦怠。
E. 如何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作为一个教育论述题,解题思路是怎样的呢
相当多的中青年教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书生涯后,很快就进入低迷状态,主要表现为上课缺乏激情,对学生缺乏耐心,厌烦教学中的固有环节,情绪低落。这就是职业倦怠。也是教师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他不仅严重影响教育效果而且对教师的身体也是一种摧残,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那么,如何才能克服这种不良心理的影响呢?
一 准确把握对自身的评价
既然选择了教师职业并从事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身的优势作出分析,看是否适合这个职业,倘感觉自己并不适合教师职业,那就应该选择放弃,而转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岗位,反之,则要面对现实,安心于自己的本职工作,树立终身从事教育事业的信念.这种信念的支持是解决职业倦怠心理的前提.
教师,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教师是一个相当清苦的职业,想当官,想发财,那是没门的.没有甘于清贫,甘于平淡,甘于奉献的精神.是很难成为一个好教师的.我们当初选择了教师职业就应该有这样的心理准备,抱怨和懈怠都不是贤明的想法.唯有恪守教师的职业道德,努力而勤奋的工作才是理智的选择.
二 在工作中寻找快乐
教师职业相对是一个较为自由的职业,每一节课从教学设计到讲授,从作业批改到辅导都可以倾注自己的心血.倾注自己的创新,当自己讲授的一节课得到学生好评,当自己设计的主题班会让学生感动时,当找学生谈话后学生进步了时,当看着一届一届的学生考入理想的学校时,我们难道不感到快乐吗?难道没感觉到自己的付出是有价值的吗?我们要学会感受快乐,感受教育成功后的喜悦.
当然,我们在工作中总会遇到调皮的学生,遇到不讲道理的家长,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不顺心,没什么,把他当作常态的工作,当作是对自己沟通能力的考验,那你的心态就完全不同了。你就会在这样的工作中体会挑战,体会成功。
三 把带每一届学生的经历都看成一次新的开始
教师的工作不是一种简单重复的劳动,而是富有创新的工作。因为,我们每一届的学生基础不同,班级的环境不同,同样的教 学内容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就应该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大家要从教师职业的特点,认真对待每一届学生,重新修改教案,重新选择教法,只有这样你才不会感到单调和倦怠。
关于如何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的思考是本人在长期工作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作为教师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平和,耐心,宽容,坚持。为了自己的事业。为了自己的身体。好好工作,好好做事。把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作为自己追求的最朴素的目标,相信自己一定会获得成功。
F. 教师如何克服职业倦怠期
行走在校园中的我们,经年在某个岗位上,如果没有高远的目标或岗位很少发生改变,牢骚、埋怨、消极等,仿佛蔓草,必将无可遏止地爬满心扉,不但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也会给自身的生活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也存在一种情况,当我们达到一定的高度,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岁月,进入一种瓶颈状态,无法实现超越时,内心也会滋生焦虑、苦闷、彷徨等情绪。清醒者,理智地克服,从而实现跨域;迷失者,无奈地打量,结果功亏一篑。
类似的问题不能获得及时的疏导,挤压于内心,外化于形体,慵懒、散漫的行为催生的是不但是低效,还有对自我的不满,以此循环,职业倦怠如同毒瘤,如果不能及时铲除,势必殃及身心,贻误诸多。
我们必须认识到,阶段性的出现职业倦态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因为人的发展是不规则的曲线,关键是我们如何科学地进行自我调整,很好地度过职业倦怠期,使自己更好地胜任当下的工作,带领孩子一起坚实地向前。
找到优秀的同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友,即志同道合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一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重要的是合理取舍。“教育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这句话是《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作者雷夫﹒艾斯奎斯写在书中的。作为美国的年度优秀教师,雷夫承载着非同寻常的荣誉,然而他的坦诚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优秀就是正视不足并不断完善过程的自然成果。我们要找到你执教的那个学科、那个研究领域最优秀的人,譬如执教语文的教师,语文教学界的李镇西、李希贵、窦桂梅、李玉贵等,就是很好的榜样,他们以各自的风采引领着当下基础教育段语文教学的走向,给所有的教师以启迪。我们还要去追寻历史上曾经的大师,譬如孔子、苏格拉底、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蔡元培等,虽然他们已经作古,但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足以滋养千秋万代,他们的论述是我们开展教育工作的源泉。立足古今中外的大师之林,我们才能不近视,不偏狭,不慢怠,自觉地剔除消极情绪,以积极的态度正视当下的工作,高效生活。
探寻未知的世界。知识是永远没有穷尽的,如果不读书,我们往往会自以为无所不知,一旦读书,我们就会发现,原来自己只是远远地窥望知识的沧海,我们所知的,用沧海一粟可能都有些夸大其词。我们要读专业的书。立足自己所教的学科或所从事的的工作,一定要筛选最重要的书籍精心研读,那些书籍凝聚着作者的汗水和智慧,我们要从那里汲取营养,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要读跨界的书。为什么要读跨界的书?我们原本只是将自己限制在校园这个小圈子中,不愿主动瞭望外面的神奇,其结果是我们不但封闭了自己,也封闭了孩子窥望外界的眼睛,因为我们的关注点对孩子的影响意义是很大的。跨界的书中,我们要读些企业管理的书,特别是西方管理大师的书,譬如希尔﹒拿破仑、松下﹒幸之助等;我们要读些科技理论的书,譬如爱因斯坦、霍金等;我们要读些经典的书,譬如“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的《诗经》、“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史记》;我们要读些……。我们要读自然的书。春华秋实,雨雪风霜,每一道都是风景,而且是充满玄妙的学问。作为教师,我们可以结伴而行,四处漫步,也可独自而踱,随意看看。我们要回归自然,尽情释放自己的情绪,欢快的变为沉静,郁闷的调为平静,焦躁的更为冷静,以平和的心境透视自然变化,感悟人生季节。看透悟透,我们才能更清醒地审视自己的角色,才能更执着地耕耘自己的事业,为周边呈现一部成长的大书。
G. 怎样克服教师职业倦怠
回答如下:
一、关爱学生,幸福自己
二、心态平和,创造自己的乐趣
三、更新理念,创新实践
四、修炼身心,自我调节
H. 教师如何避免职业倦怠
目前教师需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据调查了解到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教师情绪衰竭。教师心理存在严重的职业倦怠感,更谈不上职业热情和幸福感。
一、培训与成长。 应对职业倦怠的最好方法就是避免它,不要让自己的气馁持续到难以挽回的地步。教师保持精力充沛的最好方式,就是在自己做什么与怎样做这两方面寻找一些变化,并持续保持这种工作方法。例如:把教学当成一件乐事来做,多在网上听听特级教师的授课,哪怕自己没有教的科目,你带着愉悦的心情来学习都是一种享受。同时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有时带不同的年级或是教不同的学科、利用休假来巩固、更新知识和技能等等。
二、写教学日志。 对自己的思想、感受、梦想、恐惧、失败和成功的记录,能让自己追溯生活方式的轨迹,认识当前流行的观点、未解决的困难和未完成的工作。日志是这么一个“场所”,你可以把每日的挫折与喜悦堆积于此,而不用害怕他人的评论与批评。这绝对是一个保存自己隐私与感情最安全的地方。我们可以写下自己的教学策略,起作用和不起作用的维持纪律的方法。我们现在甚至就可以以这样的思路写教学日志,即把它当作一个个人的思想宝库,记下我们想要记住的各种观点,并准备在以后随时翻阅。还可收集自己喜爱的名人名句,或者把孩子们所说和所做的趣事分类记录。教学日志是一个设定自我目标的地方。比如,从现在算起,在一年、五年,甚至十年之后,我们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得什么样的工作成绩。用文字记下自己决心要实现的目标,以此激励自己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
在教学日志中可以尝试思考、情感、行为上的各种方式,可以预先探索一下新角色、新主意,假装你的生活已经出现了改变,就像演出前的彩排一样。最重要的是,教学日志是一个能进行自我交流的地方,有助于在与别人交流时更严谨、更准确和更敏感。可以解决内心的纷争、私人问题,记录有意义的事情,成为自身所期望的那个人。
能及时有效地克服和化解不良情绪,保持一种健康平和的心态,从而达到根除职业倦怠的消极影响。我们就会在工作中得到快乐,感到忙碌着是幸福的,从而实现教师人生的价值,感受人生幸福的空间。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为何不调节一下生活节奏,让自己的心情偶尔放一放假,“潇洒一回” 走出职业倦怠的心理泥潭。花点时间享受一些特别的乐趣:去进行一次户外运动,或寻觅一朵美丽的花儿,或学习一篇好的诗词,为这枯燥的工作带来一些快乐。化平淡为神奇,用心去感悟,每一天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适时适度地调节好自己的心情而不是烦恼和悲伤,更不是倦怠。这时我们就会感到,工作着是美丽的。
我们在教学生学习知识文化的同时,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学生做人的道理。一个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学生,将来才能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明天又要来检查,后天来评比,要还给教师一个安宁的教学环境,让教师能够安心教师,让教师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样才能彻底让教师避免职业倦怠,才能让教师过上幸福的生活。
I. 谈谈教师如何克服职业倦怠有感
余一龙如何克服职业倦怠心理,让工作常干常新,使自己保持热情呢?要克服职业倦怠感,教师自身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社会、教育管理部门要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工作待遇等等。而我们普通老师可以做的首先是调节好自己的心态。自己可以做的就是真心实意地致力于自己的事业,把自我从牢骚、烦躁、疲惫中解脱出来,努力寻求心灵的支撑,然后尝试着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教育事业,发现工作和生活中的乐趣。所以,我说给自己一份心灵鸡汤,让职业幸福感替代职业倦怠感。下面具体谈谈我的感受吧:
教师要克服职业倦怠感,获得幸福感,就要学会关爱自己的学生,使自己在关爱学生中,在学生的成长中获得快乐与幸福。面对个性迥异的学生,也许他们有时很无知,有时很逆反,有时很乖张,我们疲于应付。但是换位思考一番,谁没有年轻过,谁不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放下老师的架子平等地与学生交流,不但可以让我们了解学生,解决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难题,还可以让自己在与学生的相处中被他们的活力感染,让自己有一个年轻的心态。另一方面,教师行业应该是最需创新精神的行业,每一天,学生都有新的变化,新的思想。我们要不停地调整教育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当你用一种聪明的办法让马虎的学生认真了,让调皮的孩子遵守纪律了,让懒惰的孩子变的勤快了,让胆小的孩子勇敢了这一切的一切
,都让你感到无比的幸福,
辛苦却快乐着。
作为教师最保险的消除职业倦怠感的法宝就是不断地学习,每日都有新知,每日都在探求新的教法,每日都在与学生分享知识的快乐,学习的乐趣及思维的乐趣,特别是创新的乐趣。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我想,这样既回归了教育的本真,也保持了职业的鲜活感。
古人说业精于勤荒于嬉,现在有人说业精于专荒于杂,我也认同,身为教师,要深入研究业务不断学习,一旦钻研进去,我们会获得柳暗花明的惊喜,感受大功告成后的快乐,新的知识新的理念让我们想方设法去创新去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去迎接一个又一个的挑战。试想孔子当年为什么不曾产生职业倦怠感?他感叹的是学生的人生总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度过的: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道老之将至。苏格拉底愿意与随时碰到的人们交谈,完全是因为想追求思考的乐趣,体验到知识的乐趣。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
, 读诗使人灵秀,
数学使人周密,
科学使人深刻,
伦理学使人庄重,
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
皆成性格。如果我们在这个方面有所长进,那么我们的烦恼自然会少许多。
人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当我们重复地工作感到倦怠时,给自己一份心灵鸡汤,暖暖我们的心,从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唤醒我们的激情与活力,让我们都来做一个辛苦并快乐着的老师。
J. 教师如何克服职业倦怠
专家:职业倦怠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等症状。对教师而言,情绪衰竭是由于过度消耗情感资源,导致失去工作热情,产生较强的职业疲劳感;人格解体表现为在工作中以一种负性和冷淡的态度有意疏远学生;成就感降低指教师个体的工作胜任感下降,具有消极评价工作成绩和意义的倾向。 心理学专家认为,工作的热情主要来自“能力、兴趣、人格特质以及价值观等四要素”,这些要素的分布就如同一座冰山,冰山上可以看到的是你的能力及兴趣,但人格特质与价值观却不易察觉。如果职业对于你来说具备上述几个特质,这时您的工作热情会真正源源不绝。反过来说,如果你只具备能力与兴趣,但个性与价值观难以符合工作需要,更不符合时代特点,就会出现职业倦怠感。一般而言,引起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有:工作热情的衰减;低水平的重复工作、尤其是很多执行性的与教学无关的工作;抱有过高的职业或者价值预期而倍感力不从心,表现出职业发展的高原期现象;家庭或个人方面的重大事故等。 根据你的情况,主要还是专业发展高原期带来的持续焦虑和情绪衰竭。如果长时间在高原期徘徊没有突破,就将产生职业倦怠,直至影响整个职业生涯。同时要认识到职业倦怠也是上天赐予你的一份厚礼,示意你在职业发展上该反思调结构了,需要设法提升专业水平上一个新台阶。因此,建议你: 第一,澄清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分析自己主要是为职业生存还是因职业使命而从事工作,如果是前者,那么出现职业高原期后必定是持续徘徊直至职业倦怠。如果真正把教书育人当作职业使命,一定能够在工作中产生乐趣,感受到幸福,达到享受工作的境界。适当梳理与调整职业价值取向,关心工作本身比关注工作带来的荣誉和地位更重要,更让你有充实和安全感。 第二,避免低水平重复教学,从“好奇”探究中体验愉快。如果你关注学生的良好发展,探究学生成长发展的系统规律,那么无论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和教学研究方面,都会发现有很多教育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当你的专业水平发展到精湛之时,你就会被学生和社会强烈需要,成功的愉悦,使你的工作热情将会源源不断。 第三,发现自己的潜能,巧设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着力改善自己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优化自己的教学过程,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要朝着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精湛的教学艺术、独特的教学风格高水平目标前进。 总之,10年教学经验的你,能轻松胜任教学工作,属于业务熟练型教师。根据教师发展的阶段论及规律,从教10年一般能达到业务熟练,但也开始产生高原期,这个阶段是经验型或熟练型教师迈向专家型教师的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