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师教程
上课时间:时间不确定的
一般老师教到预订的课程
剩下的就是自学了。
学生称老师为:夫子
上课形式:为老师讲学
下节课学生们提出疑问
老师进行解答。古时夫子教学如敲钟,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不叩则不鸣
座次:学堂为单人一座,横排竖列。家学为师上座,
地点:学堂,家中书房,或野外
教学内容:五经六艺(五经:诗书礼乐易)(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五经里的礼乐为理论知识,六艺里的六艺为实际操作,即动手能力)
㈡ 古代老师是如何教学的
古代教育的授课方式,分这样几个步骤。
第一步,授书。这是从先生的角度来说的。从学生的角度,叫“上书”。因为学生要拿着书自己上到先生的桌子那里,所以叫“上书”。授书(上书)又分三个小阶段。
第一个阶段叫“点书”,就是学生拿着书,翻到要学习的这一页,教给先生。先生给他点出句读。古代点句读有专门的工具,比牙签略粗略长一些,一般是木制、鸡骨制、铁制的,也有高端的象牙制的。一头粗一头细,两头都有一个圆圈。用它戳上印泥,往书中断句的地方一盖,就是一个圆圈,表示句读。通常小圈表示逗号,大圈表示句号。也有小圈表示逗号和句号,大圈表示这个字用得好的。但一般评点精彩会用朱笔在字旁点一个点。点书这一节,如果学生年龄大,会句读了,就会是自己点好给先生修改。
第二个阶段,叫“读书”,就是先生范读,学生跟着读。一句一句地模仿。我们采录的情况,一般先生是读三遍。也有读六遍的,也有读两遍的。
第三个阶段,教“讲书”,就是先生要讲解。讲解简单的、学生那个年龄段可以理解的意思,就是串讲。尤为重要的,是讲故事。
那么一天授多少次书?一次授多少书?这些都是因人而异的。古代蒙馆的学习时间,一般是一天2到4小时。学馆的学习时间,一般是一天4到8小时。古代有很多“儿童十二时辰图”之类的画,看一看就可以发现,儿童除了吃饭睡觉,大部分时间是在嬉戏。学习上课的时间很少,作业也很少,或者没有。在这几小时的时间里,授多少书,由儿童自己决定。因为他上完了书,要回去背。背会了,要给老师检查。什么时候背会?只有他自己知道。他觉得背会了,就举手告知先生,于是再次上去。所以是学生掌握着学习进度。
一次授书的内容并不多,像开蒙的时候,一般就是十个字左右,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就是一次授书的内容。到大一点,就到二三十个字。到学馆,一次一般也不会超过一百字。一天上多少次书?我们采录到的,最多的一位先生,是一天十次。他说,我小时候是神童啊,一天可以上到十回书啊。那么别人呢?他说,一般也就三四次,也有甚至一天就一次的。可见,大概上午一次下午一次,或者上午两次下午两次,是比较正常的情况。一天的学习内容,在几十字到一两百字之间。这个进度,现在看起来好像很慢,可是您算算,这是每天新学的内容,就按一天一百字,一年就是三万字,十二到十五年的私塾学习,就至少积累了三五十万字。关键这些都是熟背的!除了学习新课,还要复习旧课。复习是每天都要进行的。
古代文人能背过多少字?一般在几十万字到几百万字之间。大家都听说过茅盾能背《红楼梦》吧?随便打开一页,他都能背下去。能背《红楼梦》的不止他一个。《红楼梦》一百万字。这还是当玩的。真正要背过的,首推十三经。科举要考的。八股文是从十三经中随意抽取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字,就以此为题作文。所以十三经都是要背过的。十三经多少字?据南宋郑畊老统计,周易24207字,尚书25800字(近人黄侃除去伪古文,则17925字),毛诗39224字,周礼45806字,仪礼56115字,礼记99020字,左传196845字(孔子春秋本文18000字),公羊传(清阎若琚统计)44075字,谷梁传(清阎若琚统计)41512字,论语13700字,孝经1903字,尔雅13113字,孟子34685字,大学1753字,中庸3568字,共计641326字。
背过这64万字就可以进考场了吗?当然不行。因为你还不会写八股文呢。八股文是十三经为题,所以古代的高考复习资料叫“高头讲章”,就是把十三经的每句话都作题目,下面附上一篇典范八股文。
背过十三经,掌握高头讲章,就可以了吗?还是不行。明清科举虽然主考八股文,可不是不考诗词文赋,况且诗词文赋也是八股文的基础。要掌握诗词文赋,就要背过或熟读楚辞、乐府、汉魏六朝赋、古诗、唐诗、宋词、元曲、诸子百家、文选、古文观止等等一系列诗文,字数也不在几十万以下。
这样就可以了吗?当然还是不行。没有读过《史记》算什么文人?没有读过《资治通鉴》算什么文人?所以还要读史,好的也要背过。此外,天文地理、农业水利、医卜数术、拳理兵书,都要涉猎。琴棋书画、文武双全,这才能算是个文人。所以说,古人文人能背过几十万字到几百万字,决非虚言。古代教育没有课本,都是读原著,整本读。
第二步,是背书,学生下去自己复习。复习的内容不仅仅是典籍本身,还包括典籍的注疏,和老师的讲解。
古人授课的第三步,叫复讲。复讲就是学生背好书后,举手告知学生,于是再次上去先生那里,要检查。检查通过,就可以再次上书,所以是学生决定着学习的进度。那么什么是复讲呢?是不是老师再讲一遍呢?不是。是学生讲!老师刚才怎么讲给你的,请你再复述一遍。
什么才叫真学到了本事?就是能讲给别人听。古代的儿童是从三岁就开始做这项训练了。三四岁的时候,刚开蒙,老师教的东西很少很简单,是他可以复讲的。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增加难度,但一直是他那个年龄可以承受的。
从授书,到背书,到复讲,这样就完成了一次课堂教学。于是再次授书。其实老师授课的时间不长,每个人一次授书也就是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一天下来,老师还有很多空闲时间,因为学生是自学为主的,老师只引导、点拨。这没有什么,只要从小形成习惯就好了。现在我们的教学,老师就是学生的学习保姆。不厌其烦地讲啊讲啊,学生都理解的,还在讲,浪费时间,浪费老师的精力。学习的效果怎样?
除了授课,还有复习,还有会讲,还有考试。这些都是读书的内容。除了读书,还有别的学习内容,像习字、作文、唱歌、弹琴、跳舞、游戏、武术、农耕、下棋、学医等等。复习,是每天都做的事情。不断地滚动,不断地重复。
会讲,是讨论课。出一个题,大家讨论,检验学习成果,发表个人高见。切磋和讨论,也是学习得真知,尤其是创新的重要途径。《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篇”就是会讲。会讲最后,老师点评。
朱熹与张栻在岳麓书院的会讲,朱熹与陆九渊在鹅湖寺的会讲,都是历史上的著名盛事。史载,各地的学子们得到消息,纷纷骑着快马从四面八方赶来听讲。路上的人流络绎不绝,讲堂内外围得水泄不通。饮马池的水一下就被学子们的马喝光了。台上台下的辩论连续三昼夜不辍。
作者:徐健顺,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㈢ 古代儒家教育:老师怎么上课的呀
上课时间:时间不确定的 一般老师教到预订的课程 剩下的就是自学了。
学生回称老师为:夫子
上课形答式:为老师讲学 下节课学生们提出疑问 老师进行解答。古时夫子教学如敲钟,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不叩则不鸣
座次:学堂为单人一座,横排竖列。家学为师上座,
地点:学堂,家中书房,或野外
教学内容:五经六艺(五经:诗书礼乐易)(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五经里的礼乐为理论知识,六艺里的六艺为实际操作,即动手能力)
㈣ 古代老师怎样授课分科吗
古代一般的教学私塾都是不分科的,能够有学习机会的学生都非常用功刻苦,四书五经是基础课程,想要考取功名的学子必须在少年时候全部学好,再根据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限制,比较重文,注重典籍,多练习文笔和结合时政更好;学习的主动性多在学生自身的探索与多问;一般情况不分年级,乡试、会试等等一层层考试,学子考试没有年龄限制,所以有的考了几十年还在考的比如范进,有点十一二岁就高中状元做官了。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㈤ 古代老师如何讲课
古代,大部分时间是在寝室里自修,老师定期开讲,解答学生的问题
㈥ 旧时教师的教学方法
贯彻面向全体原则,既不能以全班学力最低的学生为准,人为地降低教学难度、放慢教学进度,也不能以“学科尖子生”为准,更不能用同一标准要求全体学生。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做到既能关注全体、又能兼顾个体,才是对面向全体原则的最好诠释。
2、必须拥有一种特殊的能力,那就是在课堂上的“快速指导”能力。这里提供一个高效课堂公式:
高效课堂=精练的讲授+恰当的练习+有效的指导
学生在课堂上遇到学习困难得到及时的帮助,这就是最好的“德育”。
3、如果中小学课堂能够从“目中无人”的地方转变为“有情有智”的场所,那么中小学生厌学现象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好转。
教师教学
4、贯彻直观教学原则有以下几种途径:
一是实物直观。
实物直观是通过实物进行教学,直接将对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在学习日常生活中比较生疏的内容时,实物直观能真实有效地为学生提供理解、掌握新知所必需的感性经验。另外,到实地参观也是实物直观的最好途径之一。我们在进行试验展示的时候,因为班级位置或是学生高矮的原因,导致部分学生不能清晰直观看到老师的教学步骤,没关系,用微讲师课堂教学系统的高清摄像头同步录制演示步骤并同步大屏幕展示,教学无忧就这么任性!
二是影像直观。
影像直观是运用各种手段,包括图片(包括教材插图与课堂板画)、图表、模型、幻灯、录音、录像、电影、电视、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进行辅助教学。影像直观相对于实物直观更具有不受实际条件限制的特点,从而弥补实物直观的缺陷。讲到重点难点易错点的时候,老师可以借助信息化工具如微讲师微课制作工具一类的免费软件提前录制或是制作5-10分钟的简单微课,将静态的内容动态展示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是语言直观。
语言直观是教师运用自己的语言、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生动的比喻、形象的描述,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达到直观的教学效果。语言直观的运用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素养。老师可以在借助无线麦克在教室任意位置边走边讲,并且与学生充分的互动,让课堂变得更加有活力,更加有趣!
四是知识直观。
新知识如果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已有知识与经验的延伸、拓展、联想、迁移得来的,这样的知识形成过程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㈦ 古文老师语文教课程好不好,
老师只在引语文不存在教育,三是写作文,语文靠的是自悟。一是写好字,二是多读书,而不是教
㈧ 请问有老师教学古乐器的嘛
这个还用问吗?肯定有。
不过最好不要在网上找。
还是去少年宫,老年大学找
还有音乐学院,肯定能找到
㈨ 古代老师是如何授课的呢
据说孔子讲课时躺着讲,弟子跪着听,内容当然就是背经典,比现在严重多了,因为在以前讲课的内容实在是很单一,经典之外的都是杂学,科举不考的。
㈩ 怎么才能上古典老师的职业培训课程
生涯这个词听起来既熟悉又陌生,那么究竟什么是生涯?不妨先来看看职业与生涯的对比。
1、职业是可以常常变化的,一个人可能会经历很多职业;而生涯可能就只有那么一两个,因为生涯具有内在的延续性,是人一辈子安身立命的职业状态。
2、人对于职业来说,只是工作者的角色;而在生涯里,人多角色地活着。据调查,选择离职的人当中,42%的人不是因为职业通道出了问题,而是他们的其他角色让他们做出这个决定。
3、从职业角度讲,人们的信仰是外求;而对于生涯,明白什么时候该外求,什么时候要内修,变得更加重要。
4、从职业角度来说,评估你的职业好不好,通常看你是否功成名就;而从生涯角度来讲,职业收益不仅包括经济收益,还包括发展收益和情感收益。
生涯规划在国外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而在中国才短短的十几年,但我们不能把国外的发展模式照搬拿到国内,因为国情不同,环境不同,人的需求也不同,所以国内这几年也一直在摸索适合中国人的生涯教育模式。
1、生涯教育
主要体现在高中生选专业和大学生生涯就业培训两方面。整个大学教育和K12教育,需要解决的不是技能教育,而是动机教育。因此大学教育需要先从就业方面考虑。中学生的生涯教育是一块非常蓬勃喷发的市场,去年就增长了300%到400%,以后还会继续大幅度增长,整个中学市场有很大的缺口。
2、个人发展
在现在这个社会环境下,人们都在通过各种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软技能,如时间管理,商业意识,思维模式等,现在生涯规划也开始被人们重视起来,对于个人成长,生涯的应用包括三方面。
生涯培训:如何制定计划,如何应该改变,如何发现天赋才干。
生涯咨询:解决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职业定位、职场适应、职业转换等问题。
生涯教练:咨询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就需要长期的支持 ,咨询关系就变成了教练关系。
3、员工生涯发展
在企业中,管理人员和人力资源人员对于生涯主要有四个方面的需求:
对新员工对工作的适应力的培养
如何保持中层核心员工的稳定性
生涯领导力的培养
个人职业倦怠的应对
生涯教育在将来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它将成为任何一个技能学习的入口。
其实,生涯规划的应用,还有很多千奇百怪的商业模式,比如“人力资本银行”等。也有人把生涯规划应用到了在线教育网站上,以优化用户的选课流程。所以,未来生涯规划将会在各种领域以各种你想不到的方式被应用。
学习生涯规划并不是让每一个人都成为生涯规划师,但是每个人都可以学一点生涯规划的知识和工具,这两点是不一样的。学点生涯规划的知识和工具,是可以帮助认识自己,了解最起码的助人的概念。